- 相關推薦
情寄東山埡散文隨筆
每當我坐在車里,行駛在蜿蜒盤曲的310省道上,隨著車子的顛簸,隨著一個又一個彎道的搖晃,我的思緒慢慢穿越時空,把我?guī)胄闹幸恢蹦钅畈煌臇|山埡,東山埡……
1982年夏季。
因多日暴雨,310省道多處發(fā)生泥石流、路基塌方,交通中斷,縣城每天一次通往我家鄉(xiāng)的班車已停發(fā)。在一個陰雨連綿的下午,兩個農(nóng)村少年,一個十七歲,一個十五歲,邁著纖弱的步子,走在回家的山路上。這少年,大的是我哥哥,小的就是我。那時,我剛在城里參加完中?荚嚕?qū)Τ抢锊皇煜,人又小,父母便叫在城里上高中的哥哥招呼我,別走丟了。試考完了,在城里不能再住了,既沒有親戚,又要花錢,父母還要為我們操心,就是沒有班車,走路也要回家,可以說我們是歸心似箭。
80年代初期,通訊不發(fā)達,無法與父母取得聯(lián)系。我與哥哥兩人商量,先從城里坐短途車,到與家鄉(xiāng)鄰近的一個恒洲區(qū)下車,如有恒洲區(qū)到老家的車,就坐車;沒有車,就要走路回老家。我們先在縣城汽車站坐上短途車去恒洲區(qū),下車后又去恒洲車站打聽,有沒有臨時發(fā)往老家的班車。車站的人說,塌方了路不通,沒有車。在失望后,我與哥哥倆人離開了這個短途車站,一人打著一把舊雨傘,背著舊書包,一前一后,沒有向?qū),沒有一個熟人,我們采取笨辦法,沿著公路車子開往老家的方向走。當走到一個叫東山埡的地方時,我們已是筋疲力盡,口渴,肚餓,腿乏,實在難以舉步。雨停下來了,空山新雨后,山頂上彌漫著淡淡的云霧。天快黑了,若晚上走路,看不清,又不安全,我們連手電筒都沒有;要趕回老家,還有60多里山路,那是走不回去了。我們就在這個埡子路邊,四處張望,想找個可以落腳的地方住上一宿。
東山埡是310省道一個重要制高點,是海拔較高的一個大山梁。路邊寫有簡易路程數(shù)字,我們才知道,從恒洲區(qū)上山到這個東山埡有30里,從東山埡下完山路也是30里。前不著村,后不著店。在這個埡子的半山上,我們看到了空中升起的幾縷炊煙,心想,這肯定有人住。我與哥哥順著一條彎彎曲曲布滿泥漿的山間小路慢慢往冒煙的方向走,終于看到了一戶人家,三間土墻房子,發(fā)舊的木門半掩半開,房前有一個小院壩,旁邊還有一個草棚,好像是豬圈連著茅房。我們走近去輕輕敲門,出來一位穿著補丁衣服吸著旱煙袋的中年男子。他問我們是哪里人,想干啥。我們說了來意,自我介紹,我們老家住在山里,因下雨趕路趕不回去了,今晚想在你們這里借宿。我與哥哥懇求主人開恩,給我們提供一下方便。那中年大叔沒有直接表態(tài),把我們看了兩眼,轉(zhuǎn)身進屋里了。沒過多久,他出來了。他說,我們這山村鄉(xiāng)下,條件差,你們將就住吧。我們?nèi)缤骼苏,哪還有資格講什么條件呢?連說,謝謝,麻煩了。我與哥哥進屋后,看到了女主人和他家的孩子,孩子和我們年齡相差不大。經(jīng)過交談,我們知道這男子是一家之主,姓譚,在這生活居住了多年。主人的熱情,讓我與哥哥喜出望外,嘴里連說“麻煩了麻煩了”。主人燒起了柴火,在柴火上用吊罐子給我們燒了熱水,我們洗了手臉,歇了一會兒,與我們拉起家常。夜幕已降臨,主人點著煤油燈,燒著柴草,在灶上給我們煮了洋芋四季豆面當晚飯,還搗了一小碟蒜泥辣子。我與哥哥吃著熱氣騰騰的晚飯,既解了渴,又解了餓,身子暖暖的,眼淚似乎快要流下來了,心里十分感謝主人。晚上,與主人又說了一會話,家長里短,問我們住在啥地方,家里有多少人,父母干啥的,我與哥哥如實回答。他家小孩還與我和哥哥打了幾把撲克,也算消遣娛樂了一會兒。從我小小的年紀來看,這家人家里條件也不太好,土墻房子有裂痕,屋里地面高低不平,桌椅十分陳舊,大人小孩穿著舊衣服,手頭肯定不太寬裕。地處鄉(xiāng)下,沒有通電,家里用煤油燈照明。但有著山里人的實在,厚道,純樸?粗覀冏呗纷叻α,他們安排我與哥哥在鋪著稻草的簡易的木床上睡覺;夏季涼快,不用蓋被子,蓋了一條舊床單,我們早早地休息了。這一夜,我睡得很香;這一夜,讓我一生都無法忘記。
第二天天一亮,我與哥哥就起床了,找了一點水,洗了一把臉,上了茅房,便與主人打招呼我們要走了,說了一些感謝的話,哥哥從褲兜里不多的零用錢中掏出了3塊零錢,作為吃飯和住宿費用。主人再三推辭說,條件差,沒住好,也沒啥好的吃,堅決不收?粗魅苏\懇的樣子,我們就沒再掏錢了;拿出身上帶的筆和紙,寫下我父母的名字和家庭詳細住址,說有時間到我們老家去玩,山不轉(zhuǎn)路轉(zhuǎn)。再次感謝主人后,我與哥哥朝老家走去……
這件事多年一直記在我心上。因交通不便、外地求學、工作分配、改行等等多種原因,我想去感謝看望譚家恩人的意愿卻未能實現(xiàn)。90年代初期,交通環(huán)境有所改善,我改行到了公路行業(yè)工作,也有一些便利條件,因公在310省道上跑過好幾次,就在東山埡梁上這個讓我難忘的地方打聽,問這山上譚姓人家情況。聽路邊木材檢查站的工作人員說,國營林場封山育林,這山上人家早已搬家了,搬走了,不知道搬到哪兒。
時間過得真快,“30多年過去,彈指一輝間”。一個15歲的少年,如今已是50來歲的老頭了。但一個純情少年的感恩之心沒有隨時間流失而淡忘。俗語說,“碗米養(yǎng)恩人”、“受人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我每每想起這東山埡人家,心里感激之情油然而生;同時,心中老有一種歉意,因沒有及時去感謝看望譚家恩人,多年來我一直覺得有些愧疚,如同一個疙瘩老存在心里。感恩是一個人的基本情懷。正因如此,此情此恩此義無法讓我割舍。我多少次不停地發(fā)問,譚家恩人,你們在哪里?我很想你們,我想來看望你們,我永遠忘不了你們。無法相見,留下我心中永遠無法感恩的遺憾。
一提東山埡,就泛起我記憶的漣漪;東山埡譚姓好人常在我夢中縈繞。東山埡,東山埡,一種純情永遠在我心中牽掛,任憑歲月風雨都無法沖刷掉。我在心中默默祝福,東山埡譚家好心人,好人有好報,平安更幸福!
【情寄東山埡散文隨筆】相關文章:
風景埡04-29
東山勝景04-29
游東山作文09-12
東山公園作文04-28
東山嶺作文04-30
東山水塔05-01
東山嶺的石頭05-01
東山再起典故06-03
東山珍珠島04-29
東山再起的典故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