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彬州大佛寺散文
夕陽收起了它最后的微笑,暮露悄悄降臨,微風拂面,柳燕呢喃。出縣城驅車往西10公里,留有古絲綢之路的歷史見證:大佛寺石窟。石窟依靠石山,出于藍天白云之下,宛如一幅佳麗的壁畫。順著歷史的痕跡去追尋前人的創(chuàng)造,才知大拂寺石窟原名應福寺,后改慶壽寺,現(xiàn)稱大佛寺,窟中之佛為陜西第一大佛。
大佛寺石窟,規(guī)模宏大,氣勢雄偉,依靠石山,近臨涇水,鑿巖為室,雕石成像,雖經(jīng)千年風雨滄桑,依然巍然屹立,古代工匠們奇特的構思和造型使得石窟在古代歷史研究和美術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高20米的大佛,袒胸披衣,柳眉鳳眼,鼻大口合,如一偉岸的長者坐于石窟中央。傳說,涇河大水突發(fā),莊稼、房舍毀于一旦,老百姓痛哭流涕,紛紛擁至大佛腳下,焚香叩頭,以乞保佑。大佛輕施佛法,無名指屈指涇河,洪水向著堤岸悄然退去,自此,他跏跌于幽深空靈的石窟中,注視著這一方山水。
大佛的兩旁立有高15.6米的觀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面色潔瑩,飄飄欲仙,俊秀慈祥且含蓄恬靜。
大佛寺石窟的東側是千佛洞,洞內大多為楚楚動人的石雕菩薩像,神態(tài)各異,飄逸飛動。從千佛洞走出,頭頂藍天,隨窟外清風來到大佛寺石窟西側的羅漢洞。室內以釋迦牟尼佛為主像,另有一些弟子,菩薩、力士、金剛等組成了另一幅生動的畫面。投入這眾佛之中,探尋大佛寺石窟的底蘊,愈覺的悠遠深長。看文殊菩薩,隱騎于雄獅背上,若隱若現(xiàn),身上留有一串微深的腳印,盡顯空靈與潔凈。
大佛寺石窟,從北朝開鑿至今,歷經(jīng)滄桑歲月的變遷,歷朝歷代均有開鑿修繕,今已修130洞窟,錯落于400米以上的半山巖壁,計1980多尊佛像。工匠們變化無窮的藝術構思更是匠心獨運,生動再現(xiàn)了西域征途的景觀及當時的風俗人情,似一粒粒晶瑩璀璨的珍珠,鑲嵌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為這片土地留下了永不褪色的記憶。
從大佛寺石窟中出來,看看清澈的藍天,任微風拂過臉龐,心中一片清澈與寧靜。依依不舍地揮手,在悠長的鐘聲里告別這佛教圣地,記憶中從此留下了濃重的一筆。
【彬州大佛寺散文】相關文章:
耀州美食的散文隨筆04-27
麗州行的抒情散文04-27
唐彬04-29
彬彪04-29
吳洪彬04-29
南州六月荔枝丹的散文04-27
大佛寺作文11-21
張掖大佛寺04-29
游玩大佛寺05-01
監(jiān)州(監(jiān)州)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