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我們性格的劣根性-《沉淪》讀后感
看了《沉淪》其實是有很多感想的,但是真正要寫的時候又不知道從何寫起了。因為這著實不是一篇讓我喜歡的小說,但是它的題目確實很吸引我,并且深深地勾起了我的好奇心,使我最終能夠耐著性子看完這個“孤冷得可憐”的人是怎樣一步一步“沉淪”下去的。 其實男主人公的性格是很容易分析的,最顯而易見也最容易歸納的一點的就是他永遠處在矛盾狀態(tài)的性格。 首先,是他的喜歡幻想卻又不得不面對現實。他幻想別人談天的內容是對自己的嘲笑,幻想女生的眼波是傳給自己的情,然而現實又常常抹殺他的幻想,于是他便開始自己否定自己,接著就把每一個人當成假想敵,“復仇復仇,我總要復他們的仇”;他把他的幻想揮灑在他的文字當中,寫一些華麗的文章,把自己完美化,完美的東西誰不喜歡呢?于是他自然是愿意沉醉在這又自己構筑起來的完美的童話中,可是現實的殘酷又不得不面對,結果在他的幻想愈演愈大的時候,他的憂郁病也開始在他的體內滋長,使他逐漸變得像個郁郁寡歡的怨婦一般。 其二,是他的渴望與外界交流卻又自我封閉。這個其實很明顯,因為他常常有這樣矛盾的行為,“想同那個人談幾句知心的話,然而口中總說不出什么話來”,而且最變態(tài)的是,他往往在終于和外界交談了結束后十分懊悔自己的交談行為,不愿意再出去交談,在一個品性并不多好的朋友謠言他看起來像神經病后,他居然對所有留學同胞起了復仇的心理。 其三,是他的精神飽滿卻又肉體空虛。這個更容易理解,全篇小說這是他逐漸走向沉淪的一個重要前提。隨著精神越發(fā)飽滿,他的臆想癥也越發(fā)嚴重,而肉體上的空虛也被日漸擴大化,以致最后一系列事件的發(fā)生和悲劇最終的產生。 最后也是最終導致他的悲劇的,是他的自卑卻又自以為是。一方面,他總擔心被人看不起,總認為別人輕侮自己,身邊所有的人都成了他的假想敵,殊不知其實是他自己看不起自己。他熱衷于“沉醉”在自己的自嘲自罵中,而實際上這已經不是一種“吾日三省吾身”的行為,而已經是對自己的鄙視了,可他自己并不意識到這個問題,反而臆想出許多假想敵,以為是別人看不起自己。而另一方面,他又十分自以為是、孤芳自賞,總以為自己超凡脫俗,不與世人一道,“世間的一般庸人都在那里妒忌你”,“便覺得自家是一個故高傲世的賢人,一個超然獨立的隱者”,于是,過分的悲天憫人讓他越發(fā)覺得自己十分可憐,以致常常在無人的大自然里“含了一雙清淚”。這種自以為高尚純潔的“自戀”情結導致他的許多行為的極端走向。較直接的表現就是他每天早上在被窩里做那件罪惡的事情讓他深自痛悔卻又欲罷不能的行為,在我看來這是許多年輕男子在“發(fā)情期”都會想做的事情,滿足肉體上的私欲本身就無可厚非,更談不上無恥,可他反應卻如此夸張,“總覺得慚愧得很,因為這都是他的犯罪的證據”。這在一定程度上加深總是自視清高的他對自己的鄙夷之心,于是自卑與自以為是的矛盾性格就在這種極端的行為中不斷被加深,以至最終導致了最極端的行為——自殺。畢竟他的自卑與孤芳自賞的情結是相輔相成的,隨著自以為高尚的程度越高,他的自卑心理也越嚴重,因此在他認為世人早已嫌棄他的日子里他終于連自己都嫌棄自己了,死,是他給自己最后的選擇。也許臨死前對國家的狂喊并不是真的出自他的內心,只是他在死的那一刻,他仍處在自我欺騙的狀態(tài),他仍在在潛意識欺騙自己,告訴自己“你是一個賢人一個隱者,你的死是高尚的,是為國家而死的,而不是因為你做了齷齪之事而死的。你要高尚地死去也不能卑微地活著”。可見至死他都仍是在矛盾中掙扎,他的自卑與自以為是在臨死前都還在掐戰(zhàn)的。 但是對于這篇小說,我不只是想單純地分析人物的性格,因為這個大家都可以看得出來。我想說的是,其實《沉淪》里的他,所反映出來的年輕人的劣根性難道真的是當時那個年代的年輕人才有的嗎?沒這么具有明顯的時代痕跡吧,那些我們很容易從人物性格里分析出來的懦弱、矛盾、孤獨、憂郁、多疑、敏感、心血來潮等等,難道現在的人們就沒有這些缺陷嗎?我們大多數人不喜歡《沉淪》的原因是覺得它無法引起我們的共鳴,其實更準確地來看,是因為郁達夫在設計人物性格時將他性格里的劣根性放大了許多倍(也許在那個年代不算放大),所以我們很難產生共鳴,可是仔細想想,我們不也常常會表現出這種劣根性嗎?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就是關于人物的三分鐘熱情的這種性格,“他”在看一本書的時候會突然停下,覺得這么好的書不應該馬上看完,而應該留著以后細細品味,結果沒多久“他”就將這本書忘了(其實我覺得他的自殺行為也是心血來潮的,本來他是想坐車回家的,結果發(fā)現自己沒錢,一時沖動,就跳海去了)。其實對我自身而言,我也常常有這樣類似的行為,我會在心血來潮的時候買很多的書回家,但是在我熱情退卻后,這些書就會成為我書架上的裝飾。這種三分鐘熱情的人類性格劣根性不單單體現在買書看書這種這么簡單事情上吧。為什么會有“沖動的懲罰”這樣的短語被創(chuàng)造出來?為什么會有這么多小三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紛紛崛起后又齊齊落馬?為什么會有這么多大學生在初入大學時信誓旦旦列出宏偉計劃而后就放任自我最終一事無成?答案很容易想到。 所以說《沉淪》也算是對我們的一個警醒,雖然我們可能永遠都會不會像男主角那樣變態(tài),但是這些劣根性畢竟存在于我們的體內,我們需要將它們對我們的影響降到最低。 完稿于2010年11月28日22:16【我們性格的劣根性-《沉淪》讀后感】相關文章:
沉淪的作文09-05
沉淪的駱駝作文(精選17篇)05-14
無與倫比```為杰沉淪作文11-19
郁達夫《沉淪》的讀后感04-27
性格的作文11-22
關羽性格特征關羽的性格特點03-26
關于職場性格04-11
各星座的性格12-17
描寫性格的詞語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