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讀后感
一向以來都不喜歡描寫封建時代關于大宅子故事的書,覺得讀來味同嚼蠟。但是卻有例外,家吸引了我。巴金寫作《家》是不滿30歲,讀完這部作品,心理起伏不是很大,大概是類似的題材看到的比較多,談談幾點看法:這本書雖然如中國新文學史(關于巴金節(jié)錄)所寫的:若干章節(jié)讀來仍感到難以下咽,敘述的部分。許多對話,太急于表達思想,而失去口語的活氣和韻味;發(fā)表《家》時,巴金還對文學蒙昧無知:我寫小說從來沒有思考過創(chuàng)作方法、表現(xiàn)手法和技巧等等問題;文學是什么?我不知道,而且我始終就不曾想知道…
《家》一書寫的是中國社會劇烈和巨大的變革一代青年的歷程。覺新、覺民、覺慧三弟兄,代表三種不同的性格,他們出身在四世同堂,黑洞洞的大家族公館中。這里,我只想談談最耀眼的覺慧。
我猜想,這個形象的出發(fā)點,是巴老在十版代序中"一個舊禮教的叛徒,一個幼稚然而大膽的叛徒。我要把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要他給我們帶進來一點新鮮空氣,在那個舊家庭里面我們是悶得透不過氣來了。"
誠然,覺慧正是這樣一個人物,他有著新思想,他看到了社會的弊端,舊歷新年夜,他救濟討飯小孩,并思考"你以為你這樣做,你就可以把社會的面目改變嗎?你以為你這樣做,你就可以使那個小孩一生免掉凍餓嗎?…你,你這個偽善的人道主義者"最后蒙住耳朵走進房里,頹然道:'吃醉了,吃醉了。'"
他反對舊禮教,與琴爭辯建立在他人痛苦上的玩龍燈,反對請巫師為高老太爺捉鬼而斥喝家人。
他也很幼稚,他在愛情上受到了挫折。
但他敢于反抗,并最終掙出了大家族的束縛,乘著沒有一刻停留的綠水走向新的生活。
無論是覺慧的心靈的蛻變歷程,還是在大家族陰影下有著令人惋惜結局的鳳鳴等人物對命運無聲的抗爭,透過巴老的筆,我們能看到兩個字:反抗。"是的,我要反抗這個命運。""讓在我心上燃燒的火噴出來"
家的另一個特點是滿溢著純潔濃厚的青春氣息。這種單純而自然的氣息,如巴老所說:"永生在青春的原野"。
即便文章有著一個沉重的主題,字里間仍表現(xiàn)了青年人所特有的活力、困惑和斗志。"我知道生活的激流是不會停止的,且看它把我載到什么地方去!""我始終記。呵啻菏敲利惖臇|西。而且它一直是我的鼓舞的泉源。"
書里的人物,埋在不同類型社會中培育,不同色澤思想的澆灌、照射下生長。而有著一層溫室護罩的我們,卻是脆弱的,有時甚至喪失了可怕的斗志。
【《家》讀后感】相關文章:
家還是國的家作文07-21
《家》的讀后感03-09
家的讀后感12-31
《家》讀后感02-22
家的讀后感05-01
《家》讀后感06-27
《家》讀后感01-06
《家》讀后感【經(jīng)典】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