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的教學反思
【篇一:《草船借箭》教學反思】
《草船借箭》是根據(jù)我國著名古典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有關“草船借箭”的情節(jié)改寫的。課文寫了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干,要諸葛亮在十天內(nèi)造好十萬支箭,以此陷害他。諸葛亮用妙計向曹操“借箭”,挫敗了周瑜的暗算,表現(xiàn)了諸葛亮有膽有識,才智過人。
為了切實落實好“生本高效課堂,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我在備課時深刻領會教材,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能力為出發(fā)點,設計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盡量考慮到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學習活動的開展。
一、我首先“從題入手,因題質(zhì)疑”教師板書課題,引導學生由課題展開思考,設疑。師:看了《草船借箭》這個題目,你想知道什么?學生質(zhì)疑:“草船借箭”是什么意思?“誰用用草船借箭”?“為什么用草船借箭”?為什么說是“借”箭而不是“取”箭,“騙”箭?等等。用這一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和提問題的能力,教師從中尋找有價值的問題,確定教學活動的重點。根據(jù)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討論解決,學生的積極性高漲,提高了課堂學習效率。
二、課堂中我利用導學案教學,小組合作研讀第二自然段的人物對話,體會人物內(nèi)心,感知人物形象:在學生匯報到通過三天之后的漫天大霧,體會到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時,我讓學生探究,這場大霧,諸葛亮和魯肅都看到了,請大家說說看魯肅看到這場大霧會是一種怎樣的心情。“那么,諸葛亮看到這場大霧又會是一種怎樣的心情呢?”從而進一步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與魯肅的老實忠厚。體會周瑜的妒才陰險與諸葛亮的機智、胸有成竹。學生在小組內(nèi)交流的時候,議論紛紛,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此時,課堂的氣氛達到了最高點。學生不但對曹操這一人物形象更加了解,而且深化了諸葛亮神機妙算的認識。最后引導學生總結(jié)了本課無論是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周瑜的妒才陰險,還是魯肅的仁厚守信,曹操的謹慎多疑,我們都是從文章對人物的語言描寫中體會到的。這也是《三國演義》刻畫人物一個很重要的方法。通過語言,能幫助我們更深入地體會人物的內(nèi)心。
三、在“自主閱讀,合作探究”這一環(huán)節(jié),在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我還采用了鼓勵學生提出自己感興趣或不懂的問題,跟大家討論,有預設的問題,如“草船借箭為什么能夠成功?”“諸葛亮神機妙算表現(xiàn)在哪?”如果這些問題學生能夠提出最好,如果學生提不出我就一此問題作為切入點,引領全班學生交流。突破學習的重點和難點。我覺得這是體現(xiàn)生本高效課堂的個關鍵所在。
反思自己的教學最大的疑惑是:對于這片篇幅較長的課文來講,如何把握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深度與朗讀訓練到位的統(tǒng)一?這還需要自己在日常教學中進一步的研究與探討。
總之,我認為課堂上應該力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閱讀,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發(fā)展語文綜合素養(yǎng),重視探究性閱讀過程的引領和指導,并抓住幾個主要問題,適時,適當,引導學生感悟隱藏其中的深刻內(nèi)涵,使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更透徹,對人物形象的把握更準確。只有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使學生在每一節(jié)課堂都有所收獲,有所提高,“生本高效”才不會是空話。
【篇二:《草船借箭》教學反思】
《草船借箭>是根據(jù)我國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中的有關章節(jié)改寫而成。講的是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干,想陷害他。諸葛亮同周瑜斗智,巧妙地取得了勝利。在事實面前,周瑜不得不敬佩諸葛亮的才能,并自嘆不如。課文贊揚了諸葛亮杰出的才能和廣闊的胸懷。
課文結(jié)構(gòu)嚴謹。故事以“借”為主線,按事情發(fā)展順序進行敘述。先寫了草船借箭的原因;接著寫了諸葛亮做草船借箭的準備;然后重點寫了草船借箭的經(jīng)過;最后寫了事情的結(jié)果──箭如期如數(shù)交付周瑜,周瑜自嘆不如。故事的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敘述得清清楚楚。不僅如此,文中的許多內(nèi)容還前后呼應,如,結(jié)尾與開頭照應。這樣嚴謹?shù)慕Y(jié)構(gòu),大大增強了故事的完整性和嚴密性。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將研讀主題“從哪些地方可以體現(xiàn)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拋給學生后,首先讓學生去找,去琢磨,然后帶著他們體會,教給他們聯(lián)系上下文學習的方法來學習課文,真的不用怕學生讀不出、找不到,課堂上學生的滔滔不絕讓我們見識到了孩子們知識面之廣、思維能力之強。
從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深深地領悟到,只有那種能給學生足夠自主空間的教學,只有那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學習方式的教學,才能更加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篇三:《草船借箭》教學反思】
第十二冊《草船借箭》是根據(jù)我國著名古典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有關“草船借箭”的情節(jié)改寫的。課文寫了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干,要諸葛亮在十天內(nèi)造好十萬支箭,以此陷害他。諸葛亮用秒計向曹操“借箭”,挫敗了周瑜的暗算,表現(xiàn)了諸葛亮有膽有識,才智過人。教學時我深刻領會教材,落實“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新理念。
一、從題入手,因題質(zhì)疑。
教師板書課題,引導學生由課題展開思考,設疑。師:看了《草船借箭》這個題目,你想知道什么?學生質(zhì)疑:“草船借箭”是什么意思?“為什么用草船借箭”?為什么說是“借”箭而不是“取”箭,“騙”箭?等等。這一目的培養(yǎng)學生提問題的能力,教師從中尋找有價值的問題,確定教學活動的重點。
二、自主閱讀,合作探究
教會學生質(zhì)疑,還要讓學生學會解疑。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教師鼓勵學生提出自己感興趣或不懂的問題,跟大家討論。如“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全班交流,各抒己見表現(xiàn)個體思維等方面的差異。摘錄課堂片段:
生(沈雁)上臺:我知道諸葛亮神機妙算在他知道江上霧很大,曹操不敢輕易出兵,只叫弓駑手朝他們射箭。這樣他就能借到箭了。(教師相機打出課件,曹操聽到鼓聲和吶喊聲就下令說:”江上---------不讓他們近前!辈鍟駲C妙算。
生:我有補充。從江上霧很大,我聯(lián)想到前文直到第三天四更時諸葛這請魯一起去取箭。從這里可以看出諸葛亮對天氣早就預測,熟悉氣象。(相機板書,熟悉氣象。)
師:真好,剛才這位同學能聯(lián)系上文來理解內(nèi)容。請同學們再讀一讀,曹操說的這段話,從這段話中你還知道什么?
生:我知道了諸葛亮對曹操的性格把握很透,預料準確。
生:我知道了曹操是個謹慎多疑的人。我從看不清虛實,不要輕易出兵。
生:上學期我們學習了《赤壁之戰(zhàn)》一文,我了解到曹操是北方人,他的將士大多數(shù)是北方人,不善于游泳,不善于水戰(zhàn),所以他不敢輕易出兵。
師: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生:我是從曹操說的話看出來的。
生:老師,我有問題。如果曹操命令弓駑手一齊向江中射火箭,諸葛亮不就借不到箭,而且船會起火,不是更好嗎?如果我是曹操,我會。
生:我來回答這個問題。我從《三國演義》中的其他故事中知道曹操很固執(zhí)。他不易聽信別人的意見;鸺图燃容^便宜,看不清虛實。他怎么舍得用火箭呢?
這一環(huán)節(jié)在師生相動,生生互動中,通過抓住重點詞語,聯(lián)系上下文,聯(lián)系已往知識突破重點。
三、發(fā)散思維,勇于探索
教學中選擇有思維含量的“發(fā)散點”是有效進行發(fā)散思維訓練的關鍵。課堂上學生質(zhì)疑:如果三天內(nèi)江面上沒有大霧,諸葛亮“草船借箭”落空了會怎樣呢?問題一提出,引起學生極大興趣,大家各抒己見:有的說,諸葛亮肯定大難臨頭中計了,有的說,諸葛亮足智多謀,定會有化險為夷的計策,有的說,聰明一世,糊涂一時,這一回諸葛亮很可能兇多吉少……圍繞諸葛亮這個人物命運的預測,學生的看法雖然不同,但言之有據(jù)。教師沒有輕易下結(jié)論,而是肯定學生的思維,并鼓勵學生課后閱讀,繼續(xù)探究。關注學生對語言的理解、運用和積累。在弄清前后賽馬的情節(jié)后,學生津津樂道于田忌贏了。我提示說:“這個好辦法是誰想出來的呢?”教學轉(zhuǎn)入三個人物的對話,在聽師范讀,分角色朗讀和齊讀中學生調(diào)整自己的音調(diào)、神態(tài)、領悟?qū)O臏、田忌、齊威王的不同心理。再如,說到這個好辦法是孫臏想到的,類似本文中仔細觀察、開動腦筋解決問題的課文還有哪些?學生很快回憶出《稱象》《司馬光砸缸》《赤壁之戰(zhàn)》《晏子使楚》等等。
四、教學中存有不足之處。讓學生活動不夠到位,擔心教學內(nèi)容沒法按時完成,因此,有些體現(xiàn)學生主動性的動手、動口的活動還不夠到位。個別學生的口頭表達聲音過小,應該鼓勵學生大膽表達。
【篇四:《草船借箭》教學反思】
《草船借箭》是根據(jù)我國著名古典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有關“草船借箭”的情節(jié)改寫的。課文寫了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干,要諸葛亮在十天內(nèi)造好十萬支箭,以此陷害他。諸葛亮用妙計向曹操“借箭”,挫敗了周瑜的暗算。我讀了這篇課文后深深地被諸葛亮的智慧和膽略所折服。那么怎樣來讓學生走入文本,去欣賞和感受諸葛亮的大智大勇?怎樣通過課文中幾篇名著的教學,激發(fā)學生多我國古典名著的閱讀興趣呢?
1、落實“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新理念,激發(fā)學生深入探究的興趣。
課前,安排學生了解時代背景,弄清魏、蜀、吳三國之間的關系,弄清文中出現(xiàn)的四個人物的性格特點及它們與“箭”之間的關系,這不僅為學生深入理解文章內(nèi)容,把握人物形象奠定了基礎,而且為落實課外閱讀目標開了一個好頭。文本中出現(xiàn)的主要人物有四個:周瑜、諸葛亮、魯肅和曹操。通過反復研讀課文后我發(fā)現(xiàn)文本中寫到箭的,這四人各有不同的表述:周瑜——“造箭”,諸葛亮——“取箭”,曹操——“射箭”,魯肅——“借箭”。“造箭”周瑜要諸葛亮十天造10萬枝箭,明明是周瑜心胸狹窄,公報私仇,想加害諸葛亮。而諸葛亮答應3天造好,說明他心胸開闊,顧全大局,成竹在胸。“取箭”則是諸葛亮對真誠厚道的魯肅充滿信心,對自己的擁有的知識充滿信心,對自己的預設充滿信心,彰顯了他的聰明才智!吧浼笔侵T葛亮預料的曹操的必然行動,說明他深知曹操的多疑謹慎,大霧天一定不肯輕易出兵,只會放箭。真可謂是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凸現(xiàn)了諸葛亮過人的膽略!敖杓笔侵液駱銓嵉聂斆C對諸葛亮的神機妙算作的恰如其分的評價,因為只有他目睹并參與了諸葛亮草船借箭的全過程:向魯肅借了船、借了兵,向曹操“借”了箭,諸葛亮自己不費吹灰之力,完成了周瑜交給的造箭任務。使得周瑜也不得不嘆服:“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不如他!”
2、抓住矛盾處設疑,引導學生仔細研究文本。
諸葛亮在那么一個復雜的環(huán)境下,能夠不費一兵一卒而借來十萬支箭,可見他在天時、地利、人和方面的成就非常人所能及。但周瑜的才能也是數(shù)一數(shù)二的!凹壬,何生亮”,可以說周瑜和諸葛亮的才能是在伯仲之間,不相上下。那么,周瑜軍中少了二十只草船和六百名兵士他會一點都沒察覺?從常情來說,周瑜故意刁難諸葛亮,想盡辦法來破壞諸葛亮的一切行動,可是,當魯肅告訴周瑜“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膠漆這些材料”時,周瑜會一點也不懷疑嗎?周瑜也是個聰明人,怎么會“無動于衷”呢?在教學這一部分時,我不禁產(chǎn)生了懷疑。于是,我查閱了《三國演義》,文中也是這樣寫的:瑜大疑曰:“且看他三日后如何回覆我?”看來,周瑜確實太自負了,當初他是因為嫉妒諸葛亮的才干而故意刁難,現(xiàn)在明明知道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膠漆這些造箭的材料,但卻不加多想,不再派人去打探虛實,而用三天的時間來睡大覺,在大帳里坐等諸葛亮的失敗。周瑜呀周瑜,如此你豈有不敗之理?
本單元的四篇課文均選自我國古典文學名著,教學中,我感覺自己對名著的了解實在太膚淺了,這讓我的教學顯得底氣不足?磥,廣泛地閱讀(不僅僅是讀教材、讀教參,還要讀名著、讀兒童文學作品,讀孩子們感興趣的一切讀物),緊跟時代地閱讀(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教材的變動,學生閱讀面的開闊)是當好一名了“語文”老師的必修課,自修課,再修課。真是“活到老”須“學到老”!
【篇五:《草船借箭》教學反思】
《草船借箭》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品讀文學名著單元的一篇課文。本單元課文的學習目標是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感受人物形象。
本課第一課時設計的目標是:一、理解課文章內(nèi)容,說清借箭的過程。二是感受諸葛亮的神機妙算。這個目標的設定依據(jù)之一是課后練習題。在設置問題的環(huán)節(jié)中,也是緊扣住這些涉及主要內(nèi)容、人物形象思考的習題進行。
為了弄清文章主要內(nèi)容。我由解析課題開始,設計了自疑“讀了題目,你知道了什么?還想知道什么?”通過學生的問答,逐漸將他們的問題歸納為“誰借箭?”“為什么要借箭?”“怎么借?”“最后借到?jīng)]有?”。當這些問題拋出后,便開始引導學生明白:回答這些問題,實際上就是弄清楚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也借此機會將文章分了段和概括故事梗概。
在初步探討諸葛亮的神機妙算上。我在第一課時欲學習的是諸葛亮的“知天文”“識地理”這兩方面。設計的問題就是“從哪里看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但是,從學生的學習經(jīng)驗來看,他們未必懂得“天文”“地理”這些術(shù)語在文章中的表現(xiàn)。在教學過程中,應該要怎樣“深入淺出”地將人物的這些才能闡釋清楚,而且學生可以接受,甚至感悟得到呢?在教學的過程中,我讓學生從“借箭過程”的區(qū)間(6~9自然段)進行品味。在此,我出示了句子“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并就此一問“面對此場大霧,諸葛亮和魯肅都看見了,他們的反應怎么樣?心里都會怎么想?”學生抓住魯肅的“吃驚地說”與諸葛亮的“笑著說”的對比,體會到了諸葛亮的鎮(zhèn)定和胸有成竹。緊接著我再問“他為何如此地自信,難道他早就預料到了此場大霧?從文中什么地方體會到的?”學生根據(jù)這個提示,很快從上文找到相關的句子來證明。他們懂得了諸葛亮的料事如神,可是“知天文”這樣的總結(jié)也還應是由老師來解決,并未能達到預設。對于領悟諸葛亮“識地理”的才能,在過渡的時候我設計了“請畫出借箭路線圖,并說出你的依據(jù)是什么?”在加深學生對借箭環(huán)境熟悉的基礎上,我提問了“為什么先是船頭向西船尾向東然后再調(diào)整過來?”據(jù)學生的問答來看,他們理解到的是“為了保持船體的平衡”,再多的關于“識地理”就沒有多少感悟了。這樣預設的教學內(nèi)容就又沒有達到。
從整個流程來看,針對學生的課堂提問。應該與課后的思考練習題緊密結(jié)合,為了避免問題的過多、過碎。一般可以借助課后的思考練習題進行問題設置,以“主問題”的提問形式,下分設若干為主問題服務的小問題是可以很好的解決問題繁多、雜碎的毛病。但下設的小問題應該是圍繞著主問題,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這樣以主問題為中心,小問題緊靠成為一條線的方式,可以讓課堂變得整體緊湊。但是,本課沒有幫助領悟到的“知天文”“識地理”這兩點,是否存在著沒有設計好品味階梯的問題呢?或者是這兩點本身就超乎了學生學習的目標要求呢?盼賜教。
[草船借箭的教學反思]
【草船借箭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草船借箭》教學反思09-19
《草船借箭》優(yōu)質(zhì)版教學設計(2)07-10
《草船借箭》優(yōu)質(zhì)版教學設計(6)09-11
《草船借箭》優(yōu)質(zhì)版教學設計(4)09-01
《草船借箭》優(yōu)質(zhì)版教學設計(3)07-29
教學反思06-02
《草船借箭》的優(yōu)秀教學設計(通用13篇)08-06
人教版小學語文《草船借箭》教學設計(2)10-09
教學反思評語09-12
趙州橋教學反思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