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tǒng)文化即是先秦時期以儒家學說為代表的關于對人、對社會的認識,以及對社會行為規(guī)范的追求,----即“仁義禮智信”。以下是CN人才網(wǎng)小編為大家準備的中國民俗傳統(tǒng)文化書單,一起來看看吧。
《陶庵夢憶·西湖夢尋》
元明史料筆記叢刊
[明]張岱撰,馬興榮點校
《陶庵夢憶》是晚明散文家張岱的著名作品。張岱出身仕宦家庭,早年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明亡以后,隱居著述。《陶庵夢憶》寫的是對昔日生活的回憶,對當時的茶樓酒肆、說書演戲、山水風景等社會生活和風俗人物都有所反映。
《陶庵夢憶》
中華經(jīng)典隨筆
[明]張岱撰 淮茗評注
《陶庵夢憶》既是一部個人的生活史,也是一部晚明時期的生活畫卷。通過作者的經(jīng)歷和見聞,可見晚明時期江南生活特別是衣食住行、社會習俗的各個方面。由于是苦難過后的追憶,作者不自覺地會過濾掉很多記憶,只留下那些最為美好、值得留戀的東西。以此來表達故國之思、鄉(xiāng)土之情,抒發(fā)滄桑之感,寄托興亡之嘆。在書中,作者不時表達出懺悔之意,不過,該懺悔的不是他這樣一位沒有任何官階的平民百姓,而應該是那些高高在上的皇帝和顯赫一時的權臣。從這個角度來看,他不僅是個人在懺悔,也是在替一群人進行懺悔,替一個王朝進行懺悔。
《清俗紀聞》
[日]中川忠英編著 方克 孫玄齡譯
《清俗紀聞》是日本寬正17年(1799)刊印的記述清朝乾隆時代中國福建、浙江、江蘇一帶民間風俗、傳統(tǒng)習慣、社會習尚等的一本調(diào)查紀錄。全書分為年中行事、居家、冠服、飲食制法、閭學、生誕、冠禮、婚禮、賓客、羈旅行李、喪禮、祭禮、僧徒十三卷。主持這項調(diào)查工作的為長崎地方長官,被調(diào)查者為到長崎進行交易的清朝商人。該書不僅全面記錄了當時清朝的江南民俗,還在清朝商人指導下由畫工繪制成各種物事的圖像。 全書有近600幅清代民俗繪圖,猶如一幅鮮活的清朝民間生活畫卷,詳盡而生動,對研究清代民俗、中日貿(mào)易沿革,以及建筑、繪畫、文物等方面,都是難得的珍貴資料。
《一本書讀懂民俗常識》
趙宗福 梁家勝編著
本書選擇中國傳統(tǒng)民俗中具有代表性、廣泛性、傳承性、文化性的事項,逐項進行詳細解說,并配以相關圖片,以增加解說的直觀效果。全書分為歲時節(jié)日、宗法儀制、婚喪誕壽、衣食住行、信仰禁忌、生產(chǎn)工藝、游戲娛樂等七個方面,收錄民俗事項四百多條。
《歲時--傳統(tǒng)中國民眾的時間生活》
文史知識文庫
蕭放 著
作者通過對中國古代歲時文獻資料的深刻思考,結合田野考察,向讀者解釋了:在中國特定的地理與人文環(huán)境中,蘊育了中國民眾特有的歲時觀念,形成了具有深厚文化內(nèi)涵的節(jié)日體系。在歷史—現(xiàn)實的時間流程中,在春節(jié)、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陽等諸多節(jié)慶中,我們體味到了中華民族不息的生命意識,感悟到了民眾情感的凝聚,歷史的傳承、社會活力的延續(xù)。
《東京夢華錄箋注(上下冊)》
中國古代都城資料選刊
[宋]孟元老撰,伊永文箋注
《東京夢華錄》是一部名著,記述了北宋后期東京汴梁的繁盛景象,再現(xiàn)了當時的生活風貌。《箋注》一書充分吸收了前人對《夢華錄》的研究成果,特別是鄧之誠注本和京都譯注本的成果,補充了大量資料,糾正或彌補了前人誤注、漏注的地方,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集成的性質(zhì)。本書資料詳博,遠逾前此諸本,無疑應是研究者的首選版本。
《清嘉錄 桐橋倚棹錄》
清代史料筆記叢刊
[清]顧祿撰 來新夏 王稼句 點校
《清嘉錄》是清代蘇州文士顧祿的著作,此書以十二月為序,記述蘇州及附近地區(qū)的節(jié)令習俗,大量引證古今地志、詩文、經(jīng)史,并逐條考訂,文筆優(yōu)美,敘事詳實,有保存鄉(xiāng)邦文獻的作用,是研究明清時代蘇州地方史、社會史的重要資料。
《風俗通義校注(上下冊)》
新編諸子集成續(xù)編
[漢]應劭撰,王利器校注
《風俗通義》主要記載漢代風俗習尚,存有大量泰山史料,如《封泰山禪梁父》篇記述泰山封禪軼事,《五岳》篇詳載了岱廟,都有很高的史料價值。輯入《后漢書·祭祀志》,為應劭所引用的馬第伯《封禪儀記》,是中國最早的游記文學作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