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挫折中長大,女兒成才路
個人檔案
出生年月: 1983年8月18日
個性: 自信 好強
愛好: 小提琴 運動 電腦 有速度感的東西
最喜歡的藝術家:莫奈(畫家),安格爾(畫家)海飛茲(小提琴家)拉賓(小提琴家)
鄭京和(小提琴家)
學琴生涯:
3歲師從幼兒小提琴教育家徐多沁,接受啟蒙教育
9歲考入上音附小,隨著名小提琴家俞麗拿教授學習
坐在記者面前的王之炅, 有點男孩氣,雖然沒有大賽舞臺上那般耀眼光鮮,但仍有種靈氣逼人的感覺。 ad_dst = 0; document.write("");ad_dst = ad_dst+1; 翻開王之炅的履歷——
1998年獲第八屆梅紐因國際小提琴比賽少年組第一名。
1998年以少年組的年齡獲第六屆全國小提琴比賽青年組第一名。
2000年12月榮獲第八屆西貝柳斯國際小提琴比賽第三名。這是歷屆中國選手參加該項重大國際比賽所獲得最好成績。
2003年9月意大利R.里匹策國際小提琴比賽中,獲得該項比賽的第一名及三個特別獎:里匹策特別獎、第一名最優(yōu)秀獎、決賽最年輕最有才能選手獎。
是什么成就了這樣的天才琴童?本刊記者專程采訪了王之炅以及她的家人和恩師。
擇師
也是機緣巧合,王之炅所在的托兒所正好在她的小提琴啟蒙老師徐多沁準備招生的學校對面?吹搅苏猩ㄖ,熟悉小之炅的阿姨們覺得她反應快,思路清,建議她去試試。王之炅的媽媽當時也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tài)去報的名。
王之炅說,徐老師不僅教琴更教做人,他非常注重孩子的習慣,像見到老師要打招呼,接受幫助要道謝,道別要再見等等。
而俞老師不會把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強加于她,會給她留下非常大的空間,讓她朝自己的個性方向發(fā)展。俞老師還找機會,讓王之炅參加一些比賽和大師班,以開闊眼界,接受不同的理念。
家長經驗:
不盲目
只要自己覺得能有較好發(fā)展,沒必要盲目出國,實力才是最重要的。曾有許多國外音樂院校開出了非常優(yōu)越的條件,邀請王之炅出國深造,但均被她婉言謝絕。國內很多教師并不比國外的差,現(xiàn)在與國際上的交流和合作非常多,并不一定要“崇洋媚外”。
小編點評:
在選擇老師的時候,應該充分考慮到專業(yè)、學術以及育人等方面,這些都很重要。只教拉琴的老師很多,能教出琴拉得好的老師也不少,而能把孩子教成德才兼?zhèn)涞睦蠋焻s甚少。
陪練
俗語說:“師傅領進門,修行靠自身!边@“自身”,還包括孩子的家長。
“母子班”
徐多沁老師曾在1985年組建小提琴“母子班”,招收3-4歲的孩子,當時報名的有120多人,最后只錄取了24人,王之炅就是其中之一,未到三歲的小之炅是班上最小的學生。
徐老師的“母子班”,顧名思義就是家長陪著孩子學琴,要做到這個“陪”字,可不是件容易的事。萬事開頭難,學小提琴的艱難更是從基礎階段就開始了。徐老師覺得要把這些學生教好,必須與家長、孩子通力協(xié)作,班級的名稱更加深了家長對學琴的理解。
課上學, 課后教
剛學琴的時候,媽媽真是花了些功夫教小之炅,從識五線譜,到唱樂譜,再到打拍子,跳簡單的舞蹈。媽媽是個做事很認真的人,在課上她會把老師教的內容學會,并記在本子上,老師教什么都要媽媽先學會,回家再教小之炅,陪著天天練習。爸爸說,這樣厚厚的筆記本,每年能記完一兩本,這么多年,應該也積下了一二十本。
習慣成自然
媽媽說,徐老師很有辦法,能夠讓孩子們從枯燥的樂器學習中體會到樂趣,邊唱邊跳。徐老師把基本的持琴拿弓動作變成體操,再把簡單的樂曲配上動作,孩子們可以手舞足蹈,不被琴弓束縛。孩子先喜歡,喜歡了才會天天做,然后就能形成習慣。
程度加深后,沒有游戲舞蹈,只有枯燥的基本功訓練,由于已經養(yǎng)成了習慣,盡管媽媽早出晚歸,卻從未耽誤過督促小之炅練琴,就像每日三餐一般。久而久之,小之炅哪天沒有練琴總會覺得有件事情沒做完。
家長經驗:
貴在堅持
當初學琴,父母并沒有想過要讓王子炅走專業(yè)的道路,只是想讓她養(yǎng)成集中思想的好習慣,不過學什么都需要培養(yǎng)孩子的恒心,半途而廢了一次,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
曾經看到鄰居家的姐姐學畫畫,小之靈很羨慕,就跟媽媽說想學,媽媽告訴她你也可以學,但是不能放棄學習小提琴。有些孩子就是三分鐘熱度,喜歡什么,家長就讓他學,可是堅持不了,就放棄了。媽媽曾有位同事的孩子,學過很多,畫畫,鋼琴……最終每樣都只學了幾個月。
鼓勵為主
因為起初學琴參加的是集體課教學,很多孩子在一起,總有差別。上課的時候,看到其他家長會因為孩子拉得不好,打罵孩子,王之炅的媽媽認為這樣不好。首先,影響了孩子的學習情緒,興趣沒了就難學好;第二,破壞了聽課情緒,接下來的教課內容沒有聽到;第三,造成了孩子的懼怕心理,難以堅持下去。
小編點評:
現(xiàn)在的家長在教育孩子時,應講究科學的、人性化的方法,要對孩子民主,嚴厲不在于形式,而在于效果。
比賽
比賽是一項綜合素質的訓練,對學生的成長很有幫助。
記者了解到,一般比賽,從郵寄錄像帶進行初評開始,會經過好多輪淘汰,最后到決賽。前幾輪比賽,會規(guī)定許多曲目要求選手準備,這就需要選手有一定數(shù)量和質量的曲目積累。
在經歷過去比賽的失利之后,王之炅對于比賽的看法更加成熟。她漸漸理解了藝術評比并不像科研項目那樣有公式、標準可套,而是猶如老師改作文,根據個人喜好,往往還會有許多制約因素。一次次的國際比賽給她的,不光是大獎,還有更廣闊的視野,更全面的鍛煉。即使你的專業(yè)很棒,其他諸如選手特色、評委國籍、偏好風格、臨場發(fā)揮、國際環(huán)境等都會影響到比賽結果。
西貝柳斯比賽時,王之炅得到了第三名,有點不滿意。不過媽媽和老師都告訴她,在芬蘭,西貝柳絲的頭像被印在他們國家的貨幣上,地位可見一斑。而在當年的國慶日音樂會上,他們沒有邀請獲第一名的選手去演奏西貝柳斯的小提琴協(xié)奏曲,而是邀請了獲第三名的王之炅。比賽并不代表一切,很多事情要從多方面來考慮。
家長經驗:
挫折中長大
不替孩子判斷,把決定權交給她自己。如果孩子不聽從家長的意見,沒關系,讓她去碰碰壁,這就是“挫折教育”。對孩子的成長而言,她失敗有時比她成功更具影響力。
從小到大,王之炅參加過無數(shù)次比賽,她坦言并不喜歡比賽,但是這是一種衡量自己水平的方式。除了去年“非典”期間去加拿大參加的比賽沒有拿獎,其他大賽她都取得很好的成績。當時媽媽勸她不要去,王之炅不想放棄這次機會。記得當天飛機場冷冷清清的,父母親蠻擔心的,萬一出境之后不讓入境的話,怎么辦?會耽誤比賽不說,獨自一人在異地,還會影響情緒。最后比賽還算進行得順利,但王之炅在第一輪就被淘汰了。賽后,組委會的一名工作人員還給她發(fā)來信函表示遺憾。在我國“非典”的特殊時期,比賽會受除專業(yè)以外的因素影響。經過這次失利,王之炅的心態(tài)比以前平和了,心胸也寬了。
小編點評:
王之炅參加的比賽都能獲得好成績,父母和老師在為她高興的同時,也有一點擔心,因為不經歷挫折難成才。有時候小小的打擊反而會有很好的效果。每次比賽父母都沒有給她定過目標。
父母的心態(tài)會影響孩子的心態(tài),試著做一個民主寬容的爸爸媽媽吧。
專家小貼士:
俞麗拿教授:
國內的家長非常重視孩子的早期教育,而且現(xiàn)在都是一個孩子,就特別愿意花心思,非常認真,花了多少力氣就想得到多大的回報。而像香港、臺灣地區(qū)很早就開始普及音樂教育,那里的孩子可能要一下子學兩種樂器,而家長只負責把孩子送去,接下來就完全憑老師和學生的努力了。可以說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態(tài)度都有一些問題,而實際上應該就不同的培養(yǎng)目標施以不同的教育方法。
對于業(yè)余學琴的孩子
1. 要適度,適量。國內家長的認真態(tài)度應該提倡,但應以培養(yǎng)孩子的興趣為主,減慢進度,降低難度,放低水平,循序漸進,發(fā)揮幼兒音樂教育陶冶情操、開發(fā)智力、提高修養(yǎng)的積極作用。不能為了練琴而剝奪他們的歡樂童年。讓他們看看其他孩子的表演,會激發(fā)孩子的興趣,他會歡歡喜喜拉琴,高高興興學琴。
對于專業(yè)學生
2. 要嚴格,留空間。在質量和數(shù)量上都會有一定的標準,專業(yè)的學生需要花費更多精力提高技藝水平,但也應給予充分信任,需留相當空間任其個性化發(fā)展。同樣家長也要減輕孩子的負擔,不給他們過大壓力,不過于計較眼前得失,藝術沒有天平一般的標準。
早期音樂教育的益處:
專家說,3-5歲是培養(yǎng)孩子音樂能力的最佳時間。
1. 智力開發(fā)。左手的手指運動可以幫助右腦開發(fā),加強形象思維、藝術方面的能力。想象力豐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人,一般右腦都很發(fā)達。
2. 提高記憶力。記憶力好也是開發(fā)右腦后的一項重要結果。表演一首曲子需要背譜,這么復雜的五線譜可以背下來,其他的包括漢字,單詞,公式……就不在話下了。
3.培養(yǎng)習慣。提早接觸課堂教學,培養(yǎng)孩子快速和持久地集中注意力的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今后上學打好基礎。
【挫折中長大,女兒成才路】相關文章:
閱讀中,女兒在長大04-27
女兒長大了的說說02-24
成長中的挫折04-28
成長中的挫折07-29
媽媽,您的女兒長大了05-02
舍不得女兒長大的說說04-18
成長中的挫折作文02-25
生活中的挫折作文02-29
人生中的挫折作文02-18
成長中的挫折作文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