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煤礦安檢科副科長競聘演講稿
尊敬的各位領導、同志們:首先,我要感謝礦黨委、嶺北礦為我們創(chuàng)造這次機會 ,感謝在座的各位領導和同志們。我叫××,今年44歲,中共黨員,現(xiàn)任安檢科工程師。我是80年到本礦工作的,85年到局工學院學習深造,畢業(yè)后一直在礦安檢科工作,至今已有17個年頭。
17年的工作實踐,使我對煤礦安檢工作充滿了深厚的感情。今日,我站在演講臺上,面對這么多的領導和同志們,心情非常激動;叵虢甑陌踩芾砉ぷ,給我感觸最深的就是“責任重大”,安全責任重于泰山。前些年礦上發(fā)生事故,職工付出血的代價和職工家屬失去親人的慘痛場面,我至今歷歷在目,給企業(yè)造成了重大經(jīng)濟損失令人心痛。血的教訓發(fā)人深省。作為一名安檢人員,在近二十年的工作實踐中,我時刻感到肩負的責任重大,不敢有絲毫的懈怠。安檢科的一位老領導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他說“安檢工作是保護人生命的工作,是光榮而責任重大的工作”,這句話給我以深刻的感觸,也一直激勵著我。我想,如果我能夠在這次競聘中勝出,那我首先就要把“責任重大”銘刻在我的思想上、行動中,以保護職工生命的高度責任心和維護企業(yè)利益的莊嚴使命感,時時刻刻以事故教訓警示自己,以保安全、促發(fā)展的責任鞭策自己,堅持深入井下、深入現(xiàn)場、深入礦工之中,把安全管理工作抓細做實,腳踏實地的為我礦的安全生產(chǎn)盡一份心、盡一份力,扎扎實實的把安全工作做好,為全礦干部職工共享平安、共建和諧,盡到一名安檢人員應盡的責任。
責任重大,但履行責任不僅僅靠一片赤誠,更需要知識、技術和業(yè)務能力。如果我競聘成功,我將在系統(tǒng)領導和科長的帶領下,與全科同志一起,繼承和發(fā)揚我礦安檢工作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把自己多年的實踐經(jīng)驗與先進的管理方法結(jié)合起來,共同做好安全質(zhì)量工作,營造安全綠洲、創(chuàng)建平安鶴礦。就如何做好安檢科工作,談一點自己的想法:
一是,在加強自身建設的同時協(xié)助科長帶好隊伍。堅持以身作則,加強業(yè)務學習,提高工作能力,打造一支責任心強、業(yè)務嫻熟、敢抓敢管的過硬的安檢隊伍,為安全生產(chǎn)把好關,讓各級領導和職工群眾放心滿意。
二是,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抓好職工安全思想教育和安全技術培訓學習工作,特別是要加強四級培訓學習和五級培訓學習工作,增強培訓學習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培訓學習一人合格一人。對待“三違”人員,不能以罰代教、以罰代幫,要從職工的切身利益出發(fā),要在思想上使職工認識到“三違”的危害、生命的寶貴、健康的幸福。把安全思想做到職工家里和職工心中,讓職工從生命價值、人生意義的高度認識安全的重要性和“三違”的危害性,增強思想教育的情感化和說服力。
三是,要加大安全監(jiān)查力度。發(fā)揚“三鐵”精神和老安檢人員的好傳統(tǒng)、好作風,及時發(fā)現(xiàn)三違,制止三違,要用過去點線流程的好方法,查出安全隱患,消滅死角死面。
四是,進一步落實安檢人員的崗位責任制,研究、探索專職安檢人員與班隊安全的包保辦法,從而構(gòu)筑安全生產(chǎn)的可靠防線,保證全礦安全生產(chǎn)的大好形勢。
在礦黨委下發(fā)的競聘通知中,要求競聘者談一下自己的優(yōu)勢和劣勢,我先說一下自己的劣勢和不足。按照優(yōu)秀安檢人員的標準,我在學習、工作上還有一定的差距,有時對自己要求不夠嚴格,工作上存在急躁情緒,工作的方式方法上還需進一步改進和加強,還需要在學習和實踐中不斷提高。說到優(yōu)勢,我覺得實在沒有什么太多可說的,只是積累了一些經(jīng)驗,盡了應盡的責任,做了自己該干的工作。在近二十幾年的工作中,我掌握了一定的安全管理工作規(guī)律和較為可行的工作方法,在工作中能夠求實務實,認真負責,有高度的責任心和事業(yè)心,有愛崗敬業(yè)的精神;對“三違”敢抓敢管,不怕得罪人;對隱患,一抓到底,決不放松;對事故,實事求是,認真追查。領導安排的工作能夠獨立完成。XX年在全礦安全生產(chǎn)1000天表彰大會上,我被授予安全標兵稱號,被xxx授予安全檢查技術能手稱號,并多次得到礦領導和系統(tǒng)領導的好評,也得到了基層領導和工人師傅的稱贊。歡迎來到演講稿范文網(wǎng)。
【煤礦安檢科副科長競聘演講稿】相關文章:
煤礦安檢科副科長競聘演講報告04-29
科技科副科長競聘演講04-29
關于糧食局倉儲科副科長競聘報告04-29
醫(yī)院總務科副科長競聘演講稿11-27
醫(yī)院總務科副科長競聘演講稿5篇01-04
財務科副科長競聘演講稿10-18
財務科副科長競聘演講稿04-29
財政科副科長演講稿05-01
副科長競聘演講稿07-02
競聘副科長的演講稿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