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初唐四杰
初唐四杰是中國唐代初年,文學(xué)家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的合稱,簡稱為“王楊盧駱”。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guān)于初唐四杰的內(nèi)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唐四杰
“初唐四杰”是指中國唐代初期四位文學(xué)家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的合稱,簡稱“王楊盧駱”。
初唐文學(xué)家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的合稱。《舊唐書·楊炯傳》說:“楊炯與王勃、盧照鄰、駱賓王以文詩齊名,海內(nèi)稱為王楊盧駱,亦號為“四杰”。四杰齊名,原指其詩文而主要指駢文和賦而言!杜f唐書·楊炯傳》記張說與崔融對楊炯自說“愧在盧前,恥居王后”的評論,《舊唐書·裴行儉傳》說他們“并以文章見稱”等,所說皆指文。《朝野僉載》卷六記“世稱王楊盧駱”后,即論楊炯、駱賓王之“文”為“點鬼簿”、“算博士”,所引例證為一文一詩,則四杰齊名亦兼指詩文。后遂主要用以評其詩。杜甫《戲為六絕句》有“王楊盧駱當時體”句,一般即認為指他們的詩歌而言;但也有認為指文,如清代宗廷輔《古今論詩絕句》謂“此首論四六”;或認為兼指詩文,如劉克莊《后村詩話·續(xù)集》論此首時,舉賦、檄、詩等為例。四杰名次,亦記載不一。宋之問《祭杜學(xué)士審言文》說,唐開國后“復(fù)有王楊盧駱”,并以此次序論列諸人,為現(xiàn)所知最早的材料。張說《贈太尉裴公神道碑》稱:“在選曹,見駱賓王、盧照鄰、王勃、楊炯”,則以駱為首。杜甫詩句“王楊盧駱當時體”,一本作“楊王盧駱”;《舊唐書·裴行儉傳》亦以楊王盧駱為序。四杰的詩文雖未脫齊梁以來綺麗余習(xí),但已初步扭轉(zhuǎn)文學(xué)風(fēng)氣。王勃明確反對當時“上官體”,“思革其弊”,得到盧照鄰等人的支持(楊炯《王勃集序》)。他們的詩歌扭轉(zhuǎn)了唐朝以前萎靡浮華的宮廷詩歌風(fēng)氣,使詩歌題材從亭臺樓閣、風(fēng)花雪月的狹小鄰域擴展到江河山川、邊塞江漠的遼闊空間,賦予詩以新的生命力。盧、駱的七言歌行趨向辭賦化,氣勢稍壯;王、楊的五言律絕開始規(guī)范化,音調(diào)鏗鏘。駢文也在詞采贍富中寓有靈活生動之氣。陸時雍《詩鏡總論》說“王勃高華,楊炯雄厚,照鄰清藻,賓王坦易,子安其最杰乎?調(diào)入初唐,時帶六朝錦色。”四杰正是初唐文壇上新舊過渡時期的人物。
王勃
簡介
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曾任虢州參軍,他年幼時寫的駢儷文《滕王閣序》是我國古典文學(xué)中的名篇,久為眾口傳誦。據(jù)說他寫文章之前,把筆墨紙硯準備好,飲酒后蒙被而睡,醒后一揮而就,不改一字,時人稱為“腹稿”,他的詩清新自然,一篇之中常有警句,有如奇花異草雜綴在幽谷之中,使人百讀不厭。有名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就是他文章中的名句。王勃的作品,明人輯有《王子安集》。王勃的祖父王通是隋末著名學(xué)者,號文中子。父親王福畤歷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等職。王勃才華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劉祥道贊為神童,向朝廷表薦,對策高第,授朝散郎。乾封初(666)為沛王李賢征為王府侍讀,兩年后因戲為《檄英王雞》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隨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672)補虢州參軍,因擅殺官奴當誅,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貶為交趾令。上元二年(675)或三年(676),王勃南下探父,渡海溺水,驚悸而死。
作品賞析
滕王閣詩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畫棟朝飛南浦云,珠簾暮卷西山雨。閑云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生卒歧說
關(guān)于王勃的生卒年,至今尚有歧說。楊炯《王勃集序》說他于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卒,年28歲。據(jù)此,王勃應(yīng)生于唐太宗貞觀二十三年(649年)。而王勃《春思賦》載:“咸亨二年(671年),余春秋二十有二。”據(jù)此推算,則當生于高宗永徽元年(65O年)。此為王勃自述,當可信,所以當代大多數(shù)學(xué)者認為王勃生于永徽元年(650年),卒于上元三年(676年),生年27歲。王勃是初唐詩壇上一位非常有才華的詩人,只活了27歲,確實令人痛惜。王勃的文學(xué)主張崇尚實用,當時文壇盛行以上官儀為代表的詩風(fēng),“爭構(gòu)纖微,競為雕刻”,“骨氣都盡,剛健不聞”,王勃“思革其弊,用光志業(yè)”(楊炯《王勃集序》)。他創(chuàng)作“壯而不虛,剛而能潤,雕而不碎,按而彌堅”的詩文,對轉(zhuǎn)變風(fēng)氣起了很大作用。王勃的詩今存80多首,賦和序、表、碑、頌等文,今存90多篇。王勃的文集,較早的有20卷、30卷、28卷三種本子,皆不傳。
成就
現(xiàn)有明崇禎中張燮搜輯匯編的《王子安集》16卷;清同治甲戌蔣清翊著《王子安集箋注》,分為20卷。此外,楊守敬《日本訪書志》著錄卷子本古鈔《王子安文》1卷,并抄錄其中逸文13篇(實為12篇,其中6篇殘缺)。羅振玉《永豐鄉(xiāng)人雜著續(xù)編》又輯有《王子安集佚文》1冊,共24篇,即增楊氏所無者12篇,且補足楊氏所錄6篇殘缺之文。羅氏序文中還提及日本京都“富岡君(謙藏)別藏《王子安集》卷廿九及卷三十”,按日本京都帝國大學(xué)部影印唐鈔本第1集有《王勃集殘》2卷,注云“存第二十九至三十”,當即富岡所藏本。清宣統(tǒng)三年(1911年)刊姚大榮《惜道味齋集》有《王子安年譜》。
楊炯
簡介
(650~693年),唐代詩人,弘農(nóng)華陰(今屬陜西)人。于顯慶四年(659)舉神童。上元三年(676)應(yīng)制舉及第。補校書郎,累遷詹事司直。武后垂拱元年(685)坐從祖弟楊神讓參與徐敬業(yè)起兵,出為梓州司法參軍。天授元年(690),任教于洛陽宮中習(xí)藝館。如意元年(692)秋后遷盈川令,吏治以嚴酷著稱,卒于官。世稱楊盈川。楊炯以邊塞征戰(zhàn)詩著名,所作如《從軍行》、《出塞》、《戰(zhàn)城南》、《紫騮馬》等,表現(xiàn)了為國立功的戰(zhàn)斗精神,氣勢軒昂,風(fēng)格豪放。其他唱和、紀游的詩篇則無甚特色,且未盡脫綺艷之風(fēng)。另存賦、序、表、碑、銘、志、狀等50篇。張說謂“楊盈川文思如懸河注水,酌之不竭,既優(yōu)于盧,亦不減王”!杜f唐書》本傳盛贊其《盂蘭盆賦》“詞甚雅麗”,《四庫全書總目》則以為“炯之麗制,不止此篇”,并謂“其詞章瑰麗,由于貫穿典籍,止涉獵浮華”。
成就
《舊唐書》本傳謂其有文集30卷,《郡齋讀書志》著錄《盈川集》20卷,今均不傳。明萬歷中童佩搜輯匯編有《盈川集》10卷,附錄1卷。崇禎間張燮重輯為13卷。其中《從軍行》被編入人教版初中語文課本。
盧照鄰
簡介
(約637~約689),唐代詩人。字升之,自號幽憂子。幽州范陽(治今河北涿縣)人。年少時從曹憲、王義方受小學(xué)及經(jīng)史,博學(xué)能文。高宗永徽五年(654)為鄧王(李元裕)府典簽。極受鄧王愛重,鄧王曾對人說:“此吾之相如(司馬相如)也!备咦谇馊辏668)初,出為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秩滿,漫游蜀中。離蜀后,寓居洛陽。曾被橫禍下獄,為友人救護得免。后染風(fēng)疾,居長安附近太白山,因服丹藥中毒,手足殘廢。徙居陽翟具茨山下,買園數(shù)十畝,疏鑿潁水,環(huán)繞住宅,預(yù)筑墳?zāi)梗扰P其中。他“自以當高宗時尚吏,己獨儒;武后尚法,己獨黃老;后封嵩山,屢聘賢士,己已廢。著《五悲文》以自明”(《新唐書》本傳)。由于政治上的坎坷失意和長期病痛的折磨,終于自投潁水而死。盧照鄰的生卒年,史無明載。武則天登封于嵩岳,盧照鄰說到“后封嵩山”及其高宗咸亨四年(673)所作《病梨樹賦》序“余年垂強仕,則有幽憂之疾”推斷其時已年近40,咸亨四年下距登封元年為22年,則其生年約在太宗貞觀十年(636),去世時約60歲。
影響
盧照鄰工詩,尤其擅長七言歌行,對推動七古的發(fā)展有貢獻。楊炯譽之為“人間才杰”(《已子安集序》)。代表作《長安古意》,詩筆縱橫奔放,富麗而不浮艷,為初唐膾炙人口的名篇,但仍未擺脫六朝詩風(fēng)影響!杜f唐書》本傳及《朝野僉載》都說盧有文集20卷!冻缥目偰俊返人未鷷烤洖10卷。今存其集有《盧升之集》和明張燮輯注的《幽憂子集》,均為7卷!度圃姟肪庝浧湓2卷。徐明霞點校《盧照鄰集》即據(jù)7卷本《幽憂子集》,并作《補遺》。傅璇琮著有《盧照鄰楊炯簡譜》。盧照鄰墓位于河南省禹州市無梁鎮(zhèn)龍門村尚家村的河溪西岸。高大的墓冢尚存。
代表作
《長安古意》長安大道連狹斜,青牛白馬七香車。玉輦縱橫過主第,金鞭絡(luò)繹向侯家。龍銜寶蓋承朝日,鳳吐流蘇帶晚霞。百丈游絲爭繞樹,一群嬌鳥共啼花。啼花戲蝶千門側(cè),碧樹銀臺萬種色。復(fù)道交窗作合歡,雙闕連甍垂鳳翼。梁家畫閣中天起,漢帝金莖云外直。樓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詎相識。借問吹簫向紫煙,曾經(jīng)學(xué)舞度芳年。得成比目何辭死,愿作鴛鴦不羨仙。比目鴛鴦?wù)婵闪w,雙去雙來君不見。生憎帳額繡孤鸞,好取門簾帖雙燕。雙燕雙飛繞畫梁,羅緯翠被郁金香。片片行云著蟬鬢,纖纖初月上鴉黃。鴉黃粉白車中出,含嬌含態(tài)情非一。妖童寶馬鐵連錢,娼婦盤龍金屈膝。御史府中烏夜啼,廷尉門前雀欲棲。隱隱朱城臨玉道,遙遙翠幰沒金堤。挾彈飛鷹杜陵北,探丸借客渭橋西。俱邀俠客芙蓉劍,共宿娼家桃李蹊。娼家日暮紫羅裙,清歌一囀口氛氳。北堂夜夜人如月,南陌朝朝騎似云。南陌北堂連北里,五劇三條控三市。弱柳青槐拂地垂,佳氣紅塵暗天起。漢代金吾千騎來,翡翠屠蘇鸚鵡杯。羅襦寶帶為君解,燕歌趙舞為君開。別有豪華稱將相,轉(zhuǎn)日回天不相讓。意氣由來排灌夫,專權(quán)判不容蕭相。專權(quán)意氣本豪雄,青虬紫燕坐春風(fēng)。自言歌舞長千載,自謂驕奢凌五公。節(jié)物風(fēng)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須臾改。昔時金階白玉堂,即今唯見青松在。寂寂寥寥揚子居,年年歲歲一床書。獨有南山桂花發(fā),飛來飛去襲人裾!(選自《全唐詩》)《曲池荷》浮香繞曲岸,圓影覆華池。常恐秋風(fēng)早,飄零君不知。
駱賓王
漢族,字觀光,生于義烏(今中國浙江義烏),唐朝著名詩人,與王勃、楊炯、盧照鄰合稱“初唐四杰”,在四杰中他的詩作最多。
駱賓王出身寒門,七歲能詩,號稱“神童”。據(jù)說詠鵝詩就是此時所作。駱賓王尤擅七言歌行,名作《帝京篇》為初唐罕有的長篇,當時以為絕唱。他還曾久戍邊城,寫有不少邊塞詩“晚鳳迷朔氣,新瓜照邊秋。灶火通軍壁,烽煙上戍樓。”豪情壯志,見聞親切。唐中宗復(fù)位后,詔求駱文,得數(shù)百篇。后人收集之駱賓王詩文集頗多,以清陳熙晉之《駱臨海集筆注》最為完備。
貢獻意義
四杰齊名,原指其詩文而主要指駢文和賦而言。四杰的詩文雖未脫齊梁以來綺麗余習(xí),但已初步扭轉(zhuǎn)文學(xué)風(fēng)氣。四杰正是初唐文壇上新舊過渡時期的人物。盧、駱的七言歌行趨向辭賦化,氣勢稍壯;王、楊的五言律絕開始規(guī)范化,音調(diào)鏗鏘。駢文也在詞采贍富中寓有靈活生動之氣。陸時雍《詩鏡總論》說“王勃高華,楊炯雄厚,照鄰清藻,賓王坦易,子安其最杰乎?調(diào)入初唐,時帶六朝錦色!
作品風(fēng)格
他們都是初唐中后期很有才華的詩文作家,四人才名早享,在青少年時代就獲得“四杰”的美譽。
他們都是官小而名大,年少而才高的詩人,他們在初唐詩壇的地位很重要,上承梁陳,下啟沈宋,其中盧、駱長于歌行,王、楊長于五律。后人所說的聲律風(fēng)骨兼?zhèn)涞奶圃姡瑥乃麄儾砰_始定型。
他們開始把詩歌從宮廷移到了市井,從臺閣移到了江山和塞漠,題材擴大,思想嚴肅,五言八句的律詩形式由他們開始了初步的定型。他們懷著變革文風(fēng)的自覺意識,有一種十分明確的審美追求:反對纖巧綺靡,提倡剛健骨氣。他們的詩盡管未能擺脫南朝風(fēng)氣,但其詩風(fēng)的轉(zhuǎn)變和題材的擴大,預(yù)示了唐詩未來的發(fā)展方向,并起了積極進步的作用,他們是真正的唐詩的揭幕人。在唐詩史上,他們是勇于改革齊梁浮艷詩風(fēng)的先驅(qū)。唐太宗喜歡宮體詩,寫的詩也多為風(fēng)花雪月之作,有很明顯的齊梁宮體詩的痕跡。大臣上官儀也秉承陳隋的遺風(fēng),其作風(fēng)靡一時,士大夫們爭相效法,世號“上官體”。
在齊梁的形式主義詩風(fēng)仍在詩壇占有統(tǒng)治地位的時候,“四杰”挺身而出,王勃首先起來反對初唐詩壇出現(xiàn)的這種不正之風(fēng),接著其余三人也都起來響應(yīng),一起投入了反對“上官體”的創(chuàng)作活動之中。
他們力圖沖破齊梁遺風(fēng)和“上官體”的牢籠,把詩歌從狹隘的宮廷轉(zhuǎn)到了廣大的市井,從狹窄的臺閣移向了廣闊的江山和邊塞,開拓了詩歌的題材,豐富了詩歌的內(nèi)容,賦予了詩歌新的生命力,提高了當時詩歌的思想意義,展現(xiàn)了帶有新氣息詩風(fēng),推動初唐詩歌向著健康的道路發(fā)展。四杰對唐詩發(fā)展所作出的貢獻大致說來主要在以下兩個方面:
首先,作品題材與內(nèi)容上,其中包括有詠史詩和詠物詩,還有山水詩,像王勃的《滕王閣序》;或為抒發(fā)登臨送別的感慨的,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千古傳誦的名篇;以及駱賓王的《于易水送人》。有歌唱征人赴邊遠戍的,描寫征夫思婦的,與表達對不幸婦女的同情的。四人均才高而位卑,使他們比較接近社會現(xiàn)實,所以常用詩歌對某些社會現(xiàn)象加以揭露。
四杰用自己的創(chuàng)作實踐來改變齊梁時遺下的不正詩風(fēng),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其次,初唐四杰為五言律詩奠定了基礎(chǔ),并且使七言古詩發(fā)展成熟。五言律在“四杰”之前已有出現(xiàn),唐初詩人王績(王勃系王績侄孫)曾作過一些努力,但作品不多。到了“四杰”的時候,五律這一形式才得到充分的發(fā)揮,并在他們的作品中被逐漸的固定下來。“四杰”以多數(shù)量、高質(zhì)量的詩篇為稍后于他們的沈佺期、宋之問的律詩打下了良好的基礎(chǔ)。
五言古詩在三國時期以后盛極一時,而七言古詩卻是到了唐代才興盛起來,四杰(楊炯無七言詩)又以大量的杰作把七言古詩推向了成熟階段。所以初唐四杰在發(fā)展詩歌形式上的成就,是值得充分肯定的。而四人之中又各有偏重,王、楊以五律見長,盧、駱擅長七古(七言)。他們在文學(xué)史上起到了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作用。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就對“四杰”十分敬佩。
杜甫評價
對于“四杰”的歷史貢獻,杜甫給予了極高的評價:“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戲為六絕句》)“四杰”的詩歌可謂以書生意氣來激揚文字,充溢著疏朗奮發(fā)的骨鯁之氣,真正與當時流行的宮體詩區(qū)別開來了,昭示著唐詩時代的來臨。
【初唐四杰】相關(guān)文章:
我是杰迷作文12-24
陳昌杰資料10-29
老鼠杰瑞當官記07-18
瘋狂杰倫迷作文04-27
湯姆貓和杰瑞鼠04-06
無與倫比```為杰沉淪作文03-07
感恩父母的名人故事之孟佩杰04-26
張杰《三生三世》歌詞完整版10-08
孟佩杰故事觀后感11-19
孟佩杰觀后感優(yōu)秀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