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琵鷺
白琵鷺是大型涉禽。白琵鷺體長為70~95cm,體重2kg左右。黑色的嘴長直而上下扁平,前端為黃色,并且擴大形成鏟狀或匙狀,很像一把琵琶,十分有趣。虹膜為暗黃色。黑色的腳也比較長。夏季全身的羽毛均為白色,后枕部具有長的橙黃色發(fā)絲狀冠羽,顏色為澄黃色,前頸下部具橙黃色頸環(huán),額部和上喉部裸露無羽,顏色為橙黃色。冬季的羽毛和夏羽相似,全身也是白色,但后枕部沒有羽冠,前頸部也沒有橙黃色的頸環(huán)。
目錄 外形特征 生活習(xí)性 分布地區(qū) 繁衍后代 種群現(xiàn)狀 通常食物 名字來源 白琵鷺 - 分布現(xiàn)狀 收縮展開 外形特征特有的琵琶型的大嘴是琵鷺類鳥類共有的特征,長得很像可能混群的 黑臉琵鷺 ,與黑臉琵鷺比較,白琵鷺顯得體型稍大一點,而且臉部黑色少,琵琶型的嘴末端黃色,面部裸露的皮膚黃色,由眼先到眼睛有一條幼細的黑紋。繁殖期的白琵鷺有明顯的冠羽,冠羽和胸前的羽毛沾黃色
生活習(xí)性白琵鷺棲息于開闊平原和山地丘陵地區(qū)的河流、湖泊、水庫岸邊及其淺水處;也棲息于水淹 平原、蘆葦沼澤濕地、沿海沼澤、海岸紅樹林、河谷沖積地和河口三角洲等各類生境,很少出現(xiàn)在河底多石頭的水域和植物茂密的濕地。常成群活動。偶爾亦見有單只活動的。休息時常在水邊成一字形散開。長時間站立不動,受驚后則飛往他處。性機警畏人,飛翔時兩翅鼓動較快,平均每分鐘鼓動達186次左右。飛翔時常排成稀疏的單行,或成波浪式的斜列飛行。既能鼓翼飛翔,也能利用熱氣流進行滑翔,而且常常是鼓翼和滑翔結(jié)合進行,在一陣鼓翼飛翔之后接著是滑翔。飛行時兩腳伸向后方,頭頸向前伸直。主要以蝦、蟹、水生昆蟲、昆蟲幼蟲、蠕蟲、甲殼類、軟體動物、蛙、蝌蚪、蜥蜴、小魚等小型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為食,偶爾也吃少量植物性食物。覓食主要在早晨和黃昏,也常在晚上覓食。還結(jié)成小群,偶爾也見有單獨覓食的。多在不深于30cm的水邊淺水處覓食, 在海邊常在潮間帶和河入?谔幰捠。繁殖季節(jié)有時飛到離營巢地10~20km的地方覓食,甚至有的到離營巢地35~40km遠的地方去覓食。覓食不是通過眼睛直接捕食可見食物,而是一邊在水邊淺水處行走,一邊將嘴張開,伸入水中左右來回掃動,就像一把半圓形的鐮刀從一邊到另一邊來回割草一樣。嘴通常張開5cm,嘴尖直接觸到水底,當碰到獵獲物時;即可捉住。有時甚至將嘴放到一邊,拖著嘴迅速奔跑覓食。
分布地區(qū)分布于歐亞大陸及非洲。一般不常見。夏季或許繁殖于新疆西北部天山至東北各省。冬季南遷經(jīng)中國中部至云南、東南沿海省份、臺灣及澎湖列島。冬季有過千只成群于鄱陽湖(江西)越冬的記錄。
白琵鷺在國外,繁殖于 歐洲 、印度、斯里蘭卡和非洲北部海岸;越冬于馬里、蘇丹、波斯灣、印度、斯里蘭卡,日本南部等地。全世界共分化為3個亞種,我國僅有指名亞種,分布于 北京 、天津、河北、 山西 、內(nèi)蒙古、遼寧、 吉林 、黑龍江、 江蘇 、浙江、安徽、福建、江西、臺灣、山東、河南、湖北、廣東、香港、廣西、四川、貴州、云南、西藏、甘肅、寧夏、新疆等地。其中繁殖于新疆、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山西、甘肅、西藏等北部地區(qū);越冬于長江下游、江西、廣東、福建和臺灣等東南沿海及其鄰近島嶼。
繁衍后代在我國北方繁殖的種群均為夏候鳥,春季于4月初至4月末從南方越冬地遷到北方繁殖地,秋季于9月末至10月末南遷。遷徙時常呈40~50只的小群,排成一縱列或呈波浪式的斜行隊列飛行。通常鼓翼飛翔,偶爾也 滑翔。多在白天遷飛,傍晚停落覓食。在我國南方繁殖的種群主要為留鳥,不遷徒。繁殖期為5~7月,此時常發(fā)出象小豬“哼哼”一樣的叫聲,以及興奮時用長嘴上下敲擊所發(fā)出的.“嗒嗒”聲。成群營巢,由幾只到近百只組成。有時也與鷺類、琵鷺類和其他水禽組成混合群體營巢。通常營巢在有厚密蘆葦、蒲草等挺水植物和附近有灌叢或樹木的水域及其附近地區(qū)。營巢于干旱的蘆葦叢中或樹上和灌叢上,有時也置巢于地上。多在低海拔的平原地區(qū)營巢,但在亞美尼亞也發(fā)現(xiàn)有在近2000m的高原湖泊營巢。營巢位置和覓食地之間的距離通常不遠于10~20km。巢彼此挨得很近,一般1~2m,有時甚至彼此緊挨在一起。巢較簡陋而龐大。通常用蘆葦和蘆葦葉構(gòu)成,有時也用部分枯的樹枝,內(nèi)放草莖和草葉。營巢位置可多年使用。雌雄親鳥共同參與營巢。每窩產(chǎn)卵通常3~4枚,偶爾有少至2枚和多至5~6枚的。 卵呈橢圓形或長橢圓形,顏色為白色,具有細小的紅褐色斑點。通常間隔2~3天產(chǎn)一枚卵。產(chǎn)出第一枚卵后即開始孵卵,但直到卵產(chǎn)齊為止,通常都僅晚上孵卵。孵卵由雄鳥和雌鳥共同承擔,孵化期為24~25天。雛鳥為晚成性,孵出后由親鳥共同撫育,喂食時雛鳥將嘴伸入親鳥嘴中取食。45~54天左右雛鳥即可飛翔,但此時并不離開親鳥,而是在親鳥帶領(lǐng)下逐漸開始自己覓食,親鳥在開始時也喂食,但以后逐漸減少,直至停止喂食。
種群現(xiàn)狀
目前世界上 白琵鷺 的種群數(shù)量約有三萬一千到三萬四千五只,但各地的種群數(shù)量普遍不高,多數(shù)國家都只有很少幾百對繁殖種群,并且呈逐年下降趨勢。在一些國家,如羅馬尼亞,則已經(jīng)完全消失。據(jù)1990年和1992年冬天在亞洲的調(diào)查,1990年冬季種群數(shù)量為8005只,其中我國有763只,1992年冬季種群數(shù)量為一萬零三百六十六只,其中我國為892只。
通常食物灘涂濕地各種細小生物,琵琶型的嘴有如探雷器,幫助他們發(fā)現(xiàn)食物,相比于 鸻鷸類 細長的 喙 琵鷺的嘴更適合發(fā)掘淺層的食物。
名字來源是荷蘭的 國鳥 。嘴極象琵琶,故得名。分布在 歐洲 南部到 亞洲 ,少數(shù)分布于 非洲 。但在歐洲的繁殖地,僅限于荷蘭和西班牙。
白琵鷺 - 分布現(xiàn)狀分布于歐亞大陸及非洲。一般不常見。夏季或許繁殖于 新疆 西北部 天山 至 東北 各省。冬季南遷經(jīng)中國中部至云南、東南沿海省份、 臺灣 及 澎湖列島 。 冬季 有過千只成群于鄱陽湖(江西)越冬的記錄。
...
【白琵鷺】相關(guān)文章:
黑臉琵鷺06-03
海南黑臉琵鷺的越冬行為分析07-29
崇明東灘黑臉琵鷺遷徙種群的初步研究07-31
黑臉琵鷺在海南島的越冬地及其保護07-06
鷺,鷺陸游,鷺的意思,鷺賞析 -詩詞大全01-01
振鷺,振鷺詩經(jīng),振鷺的意思,振鷺賞析 -詩詞大全01-01
綠鷺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