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大自然的語言反思15篇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反思過往之事,活在當下之時。如何把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自然的語言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自然的語言反思1
《大自然的語言》是一首詩歌,共有五節(jié),第二、三、四節(jié)以蝌蚪在水中游動、大魚鱗上的圈圈、喜馬拉雅山巔的三葉蟲化石為例,說明這些都是大自然的語言。課文的科普性較強,離學生的生活實際也不是很近,許多字、詞、句學生難于朗讀、難于理解。理解這三種大自然的語言,知道“大自然的語言”是指大自然中各種各樣的現象,它好像用無聲的語言告訴人們新奇的知識,使人聯(lián)想到事物的發(fā)生和變化。讓學生學會在讀中發(fā)現,在讀中學會質疑,培養(yǎng)探究意識,初步學生合作,在朗讀、交流中培養(yǎng)口語交際能力,豐富語言積累。
這一節(jié)課主要教學過程分五步:第一步,聽寫生字詞,課件演示“大自然的景物”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引起閱讀的`興趣。第二步,上機打開主題網站進行課文朗讀,為理解大自然的語言鋪路。第三步,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在閱讀中學會發(fā)現,鼓勵學生提問,在質疑中初步學會探究。第四步,根據提示讓學生小組合作學習,進行語言文字訓練,旨在鞏固所學知識,培養(yǎng)口語交際能力。第五步,拓展延伸。學生匯報交流自己觀察到的大自然的現象。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興趣,養(yǎng)成勤于觀察的習慣。
大自然的語言反思2
【學習目標的確定】
看到課題之后,我最先想到的就是如何科學的把握文章的重點、難點和如何更科學的突破重點、難點。因為,教學一篇文章,認清教學的重難點是課堂成功的基礎。于是,我首先看了單元提示和教學用書上的教學建議。單元提示是閱讀這些課文,可以培養(yǎng)注重觀察、講究實證的科學態(tài)度,求真創(chuàng)新的科學精神,還可以學習正確的科學方法。閱讀中,還要注意說明的順序和方法;要學會默讀,有一定的速度;能按照要求篩選信息。教學用書的教學建議是一、通過本文的教學豐富學生的科學精神。、二、本文的學習重點是概括要點和學習語言。必須扣住這兩個重點進行教學。、三、這是一篇說明文,教學時可以淡化文體,只把它當作一篇科普文章來處理就可以了。所以,重點還是積累科學知識,學習文章語言。但也可以適當地引導學生從中學到一些讀、寫說明文的方法。根據以上這些提示和建議,我確立了三個目標:一讓學生感到生活處處是學問,做學問距離自己并不遙遠;二培養(yǎng)學生默讀的習慣,在默讀中做到篩選信息,概括要點;三學習本文的準確生動的語言。其中目標二、目標三是教學的重點。
【課堂結構的設計】
由于不知道學生是否預習,所以,在第一個環(huán)節(jié)上我做了兩種打算。如果學生預習了,那就先讓學生談談自己預習的收獲,然后再進一步的深入學習;如果學生沒預習,那就先讓學生默讀課文。上課一開始,我了解到學生沒預習,于是我先讓學生讀課文。第一遍讀,排除攔路虎生字詞,感知好詞、好句,同時對文章內容有所了解。第二遍讀時,就進入第二個環(huán)節(jié),在速讀中篩選信息,概括要點。第三個環(huán)節(jié)是重點探究清楚、條理的邏輯順序。第四個環(huán)節(jié)是欣賞語言。第五個環(huán)節(jié)是拓展。第六個環(huán)節(jié)是學以致用談收獲。
【教學方法的先擇】
1、在第一個環(huán)節(jié)進行之前,我問學生的學習習慣是什么,是因為在平時的聽課中,我發(fā)現有的老師是先讓學生認讀課后的生字詞,排除生字詞之后再讀課文;而有的老師是先讀課文,在讀課文中發(fā)現生字詞,然后再認讀。于是,我才問學生平時的習慣是什么,目的是想按照學生平時的習慣讓他們去學習,不想讓學生對新教師產生一種陌生感和不適感。
2、為了在課堂上給學生更多的自由學習的時間,也是為了讓學生更好把握本文的內容,我把第二、三、四個環(huán)節(jié)整合了,整合到了一張幻燈片上,采用討論的方式讓學生合作,來集中完成。這樣學生在課堂上就有了一大塊自由學習的時間了。我所指的自由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安排任務之后的自由獲取、自主獲得,是與教師的硬灌、硬塞相區(qū)別的;而非讓學生自由地、學得什么算什么。我認為放羊首先得給羊提供一塊青草地,如果任羊從圈里跑出來,自己找草地,那肯定就有羊能找到肥美的草地從而吃個飽,而有的羊可能找半天也找不到,奔波得筋疲力盡還要餓肚子。
3、在引導學生概括要點時,我用了課后的練習題。只是考慮到:
、 那樣學生概括起來會更容易、更準確;
、 在課堂上學習課文內容的同時就完成了課后練習正好一舉兩得,不然還得再找時間來處理練習,如果不處理,那課本上的課后練習就形同虛設了。
4、對于說明文的有關知識,我只是稍稍涉及。因為第三單元的事物說明文還沒有學,就一下子在這一節(jié)課上接觸大量的說明文的知識,會讓學生感到太突兀。
5、在欣賞語言一環(huán)節(jié)上,我采用的方法是讀,在讀中積累優(yōu)美的詞語,感受文章語言的生動。在拓展一個環(huán)節(jié)上,我讓學生積累農諺,目的是讓學生感受到生活處處皆學問,科學不并深奧,它就在我們身邊。最后,讓學生用邏輯順序自己小結,一是為學以致用,二是為了讓學生養(yǎng)成善于反思、善于總結的習慣。在不斷反思與不斷總結中學習,也許進步會更大。
【教學之后的.反思】
1、課堂上,師生是輕松愉悅的。學生與教師沒有陌生感,學生們都面帶笑容,積極主動,好像與老師似曾相識。在默讀時,學生都邊讀邊劃,讀得相當認真,相當投入;在討論時,也較熱烈;在反饋時,也能暢所欲言。盡管有時候學生找不到合適的詞句來表達自己的理解,但可以看出學生的心理是放松的,有個學生竟然能當著那么多老師和同學的面吆喝自己的作文語言生動,這是大部分同學做不到的,對這樣的同學實在應該多多鼓勵;在課堂小結時,我說了只請一位同學,可第一位同學還沒說完,就又有一位同學舉手想說了。所以,我感覺課堂一直是在輕松、愉快中度過的。
2、教學流程中有不合理的因素。比如那兩張春、冬圖片的放映,應該放在解釋課題時使用。讓學生看圖片認季節(jié),從而讓學生很直觀、很形象得得知大自然的語言其實就是一些自然現象?墒,一上課心里就有點慌,等得知學生沒預習時,就馬上進入了讀書一環(huán),等讀完書反饋時再展現圖片就有點不合適宜了。所以,教師的心理素質和課堂上的隨機應變能力表現得比較差,有待進一步的鍛煉與提高。
3、在賞析語言一環(huán)節(jié)上,我引導學生賞析得還比較膚淺。
4、自己的教學功底有待加深。課堂語言不精練、不準確;課堂上缺少教育機智,從而錯過了很好地鼓勵、教育的時機。
也許自己的教學行為還有更多的缺點,而自己還沒有意識到;課堂上也肯定還有不合理的因素,而自己還沒有認識到。由于本人理論水平有限,思想意識也不超前,只能對自己的教學做如此膚淺的反思。以上內容中肯定有不當之處,還請老師們指正。
大自然的語言反思3
大自然中充滿神奇,身處鄉(xiāng)村生活中的孩子,自然比城市的孩子多一些感悟,這樣的生長環(huán)境使得本課的學習輕松了許多。在導入新課的過程中,我采用的是圖片猜謎設計,孩子們都能快速說出答案,課堂氣氛比其他新課的學習好很多,學生也在最短的時間里融入了課堂。
這篇課文看似很長,但內容條理,學生只需弄懂以下幾個問題:1、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學?2、決定物候學現象來臨的因素有哪些?3、研究物候學的意義?小組合作學習,并通過討論都能找到正確答案,在充分預習的前提下,課堂重點完成較好。
因本文說明文的文體形式,在說明方法的分析中,孩子們也都能找到說明方法在文中的一些運用,但對說明方法的好處卻又把握不到位,心中有話口難開,為解決這一難題,我建議學生分步回答:首先,表態(tài),使用了何種說明方法?其次,強調重點字詞,比如:列數字的準確,打比方的.生動,作比較的突出,舉例子的具體等等。最后,再練習具體句子分析,套進內容予以闡述。有了這樣的步驟,學生的回答內容清晰了許多。
八五班和八六班語文基礎的薄弱,絕非一朝一夕可以提高,在倍感壓力之時,也時刻提醒自己,前進,堅持!
大自然的語言反思4
一、教學設計介紹
《大自然的語言》是一篇事理說明文,也是一篇科普文。我通過認真研讀教材,確立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思路:首先扣住“語言”導入;明確學習內容;接著圍繞“語言”,依據學生的年齡和認知特點,設置了三個循序漸進的學習活動:
1認識“語言”(物候)
此環(huán)節(jié)預設了三個問題:
、儆梦闹械囊粋詞來解釋什么是大自然的語言。
、谟梦闹械囊粋句子解釋什么是物候。
、郾疚慕榻B了關于物候的哪些知識?最重要的知識是什么?理由何在?從而,引導學生概括文章的內容要點,梳理文章的內容和結構層次;
2解讀語言
本環(huán)節(jié)我先鼓勵學生自主品味文章的一、二自然段中生動典雅的詞語;然后,借助兩幅對比鮮明的圖畫幫助學生進行語言的品讀;緊接著,我出示了有關影響物候現象來臨的四個因素的句子,放手讓學生從詞語的準確嚴謹上體會這四個因素的排列順序和內在聯(lián)系。這個環(huán)節(jié)最主要目的是品味文章生動典雅、準確嚴謹的.語言特點;
3辨識“語言”(信息)
最后一個學習活動,讓學生學以致用,嘗試著從出示的農諺中辨識物候信息。
二、教學過程反思
1教材研讀應深入
《大自然的語言》是一篇說明文,教學備課時要關注它的文體特點?墒,它也是一篇科普文,研讀教材時,也要注意科普文科學性和通俗性的特點,采取適宜的方法進行引導。只有深入研讀了教材,才能在教學中不只是讓學生明白文章的說明內容、說明順序、說明方法……也不只是讓學生了解有關物候的科學知識,而應在教學中關注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從內容中品讀語言,從語言中學習表達?傊,通過深入研讀教材,要讓說明文教學也有語文味。
2學生研讀應深入
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再好的課堂設計如果脫離了學生,也只能是空中的樓閣。因此,教師在備課過程中一定要深入研讀學生。教師只有事先研讀學生,在預習時有的放矢地進行交流,上課時才能有效地引導。
我在預習課的時候,發(fā)現學生不大配合,嘗試著交流了幾次,都碰了壁。此時,我沒有積極想辦法,進行疏通和引導,卻急于求成,只想快點完成自己的預習任務,喪失了和學生溝通交流的最好時機。以致學生在課堂上未能很好地展現自己,課堂上的表現也差強人意。這是這節(jié)課我最遺憾的地方。
今后,我還需要多學習如何與學生進行交流,深入研讀各種各樣的學生,在備課中關注他們,在教學中引導他們,鼓勵各層次的學生參與到語文學習中來。
3課堂調控應靈活
課堂是多變的,針對學生在課堂上的不同表現,教師要靈活地進行課堂調控。面對沉悶的語文課堂,面對學生的散亂,我沒有及時有效地進行疏導,也沒有運用自己的智慧進行化解,反而,任由不良的學習情緒蔓延。同時,自己的上課狀態(tài)也受到了學生的負面影響,顯得極其焦灼不安,卻又有點“無可奈何”。真正懂得教學藝術的教師,課堂調控更應靈活機智,彰顯自己的教學智慧。
這節(jié)教學比武課,讓我獲益匪淺,自己的教學設計水平和組織課堂教學的能力都還需要進一步提高,特別是運用什么樣的手段和方法激發(fā)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是值得我深思的。在今后的教學中,我還要多研讀教材,多研讀學生,講究課堂的教學藝術,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
大自然的語言反思5
在導入部分,為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上我利用CAI課件演示:公雞打鳴、電閃雷鳴、小溪奔流的景象,師問:你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學生回答后,師敘:這些都是自然現象,也是大自然特有的語言。在大自然中,這樣的.語言還有很多。很自然的把學生帶進大自然的課堂,吸引學生主動地去了解大自然的語言。
對于處理教材這個環(huán)節(jié),我主要引導學生通過對重點字、詞、句的理解,感悟大自然語言的神奇,但詩歌有9個小節(jié),篇幅較長,要在40分鐘內完成,比較困難,因此我采用分板塊教學的方法。我把2—8小節(jié)分成三個板塊,第一步:通過讀、說、議學習2、3小節(jié),了解學習方法。第二步:通過默讀說說讀懂了什么,大家一起學習4、5小節(jié)。第三步:自己學習6—8小節(jié),再交流收獲。
這一課的難點我通過課件這一直觀工具解決。第八小節(jié)“三葉蟲”化石推測地質是難點,這種漫長的地殼演變學生缺乏感性認識。因此,我采用讓學生先自讀全節(jié),再質疑。然后我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和生動的講解相結合,讓學生對地殼的演變有感性認識,從而達到產生探索大自然的興趣。
大自然的語言反思6
1、駕馭課堂的能力急待加強。
2、時間分配的還不夠好,沒有做到從容,鎮(zhèn)定。應該少量的設計一點反饋性的練習題,以備課堂需要。同時,這樣既重視了能力訓練,又加強了基礎知識的考察,這不正好將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維一體了嗎?其實,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根據學生的理解和需求具有他相應的靈活性,我們的課堂應該努力實現“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尊重學生的個體化體驗。逐步培養(yǎng)學生能夠欣賞他人對文本的見解,也能自由開放發(fā)表自己的見解的素質,把語文教學的人文關懷扎扎實實落到實處。以上是本人對《大自然的語言》案例的'整個分析。不管怎么說,這只是一節(jié)課,我不能就此來論成敗。我只想把它寫出來,作為課改進程中的一個靶子,指導我前進:繼承好的方面,改進不足的地方。
上了一節(jié)公開課,有很大的收獲,不同的課型應該有不同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這是一篇說明文,而且是事理說明文,對于說明文比較枯燥,道理比較抽象,如何讓學生喜歡這類文章,明白其中的科學道理,熱愛這門科學,真需要教師動動腦筋來備課上課,經過集體備課,我們說說自己的上課方式,在說課中我知道了文章確定的重點是生動準確有條理的語言,和嚴密的邏輯順序,之外還有舉例子,列數字,作比較等說明方法,確定教學目標后,選擇教學方法,采用精講,然后小組合作探究的方法完成教學,在教學媒體的應用上說明文應該有直觀的教學課件,經過精心準備,找到了適合學生的課件,在充分準備的基礎上,研究了學生,研究了大綱,新課標,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風格,準備上課。
大自然的語言反思7
課件應用不要太多,太多了會重點不突出,顯得花哨而不實際,因此要恰到好處,本課時中的幻燈片應用方面還應該再精簡些,會更加突出重要內容,語文圖片畢竟不能代替講讀。
學生興趣高,預習的效果好,所以反應比較快,沒有被這些圖片干擾真的很不錯,他們積極思考,勤于回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教師在課堂中有一個問題,就是課件出示時間不知道何時最好,有的放在講解后的,有的放在練習中,在課件的適時播放方面應該在多考慮。
課堂給學生的'討論時間應該再充分些,由于課堂40分鐘因此有的問題沒有完成,因此只好機動處理,感覺也不錯,如果時間再多出5分鐘,那就會完成的非常好。上課后應該想想,學生收獲了什么,教師收獲了什么,有沒有提升自己,如果沒有,那就不是一堂成功的課堂教學,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掌握知識和方法,這是教師的魅力所在。
大自然的語言反思8
這是一首文筆優(yōu)美,語言生動活潑的科普知識性兒童小詩。從一些最為常見的自然現象入手,向我們展示了大自然語言的奧秘。詩歌文字淺顯,文筆優(yōu)美。
教完本課,我覺得自己能夠調動起學生學習興趣的閃光點是:
1、轉換語言文字的敘述形式。小詩中是以第三人稱來寫的,教學過程中為了讓文字更加充滿童真童趣,更加接近孩子們的心靈世界,我則調動孩子們一起將小詩以第一人稱的口吻進行改編。如小詩的第七小節(jié)“你如果釣到大魚,魚鱗上也有圓圈,一圈就是一歲,這又是大自然的語言!蔽沂痉督o孩子們可以這樣改編文字:“小朋友們,大家好,我是金魚身體上的魚鱗,你們知道我還有什么作用嗎,那就是我可以告訴你我的主人金魚有幾歲了呢!我有幾個圈圈,就說明金魚有幾歲了。怎么樣小朋友們,今天知道這個小秘密感覺很開心吧?”這樣一來,我發(fā)現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更濃了,這讓孩子們對于這篇詩文的每一個小節(jié)更有了進行改編的樂趣,讓每節(jié)小詩更加充滿童話的色彩,將學習知識與創(chuàng)作語言故事緊密地融為了一體。后來孩子們又對其它幾個小節(jié),如:小蝌蚪、大樹年輪、大雁、三葉蟲等小節(jié)都做了語言文字的改編,從而改變了一種原有的教學方式,更讓孩子們學習興趣濃厚。
2、指導學生感情朗讀,體會語言文字的美妙。特別是小詩的第四和第五小節(jié),講的是蝌蚪和大雁帶給我們的關于大自然的語言。對于蝌蚪和大雁孩子們并不陌生,蝌蚪像黑色的“逗點”,大雁像省略號一串,此時,我便會引導孩子們在腦海里進行充分想象,同時借助書中提供的`畫面,感受兩種小動物不同的可愛之處,最后再讓孩子們進行感情朗讀。這兩個小節(jié)中分別有兩句反問的語氣,更加使文字充滿了童趣,但孩子們的語氣還不是很到位,后來經過我的范讀和轉換句子形式來提醒孩子們去讀,最終能讓孩子們達到了有感情去讀。
3、詩歌的創(chuàng)編。課后我布置孩子們回去搜集整合資料:“你還知道哪些大自然的語言?寫一寫,如果能寫成詩歌就更好了!卑嗉壎鄶岛⒆,特別是普通組和提高組的孩子們幾乎都去搜集有關大自然的語言了,有的是關于諺語的,如“蚯蚓爬上路,雨水亂如麻”等等類似的天氣方面的諺語;有的則是將自己搜集到的相關資料。
大自然的語言反思9
總在想:對于語文課來說,怎樣才算是一節(jié)好課?相信肯定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在我心中,有一個最簡單的標準,那就是讓學生在課上有收獲,有發(fā)展,并期待下節(jié)課還是語文課,那么你上的課
是一節(jié)好課!
今天所上的公開課《大自然的語言》比較滿意的地方:學生在課上有收獲
1、教給學生一定的閱讀方法
第一種方法:運用“提取主句法”篩選課文信息。
篩選課文信息既是第四單元的單元要求,也是學生快速閱讀說明文、議論文的有效手段,學生如果掌握了這種方法,不僅閱讀速度能成倍地提高,而且在考場上,也能提高做題的速度,爭取更多的時間去取得更好的成績,因為考場文段有時并不需要你認認真真、一字不差的讀下來。
第二種方法:品味語言的方法
平時,學生在品味語言時,只是感覺“生動”“優(yōu)美”,卻不知如何表達。在這一節(jié)課上,我教給了學生“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的方法,學生馬上就體會到了原句的妙處:或運用了一定的修辭,或用詞典雅,或寫出了事物的狀態(tài)等。一些有靈氣的學生,可能就會舉一反三,把這種方法運用到其他文章的閱讀中,久而久之,他(她)就會深深地體會到漢字的無窮魅力,從而更加熱愛語文。
但這節(jié)課并沒有讓學生產生“繼續(xù)上語文課”的渴望,這從學生的發(fā)言和課堂聽講情況可以看出來。原因是:太平淡。
。1)“大自然有語言嗎?大自然的語言告訴我們哪些信息呢?”設計此問的初衷是讓學生深入文本,真正了解什么是“大自然的語言”,雖然在我的啟發(fā)下,學生把所有的答案都找到了,但過程并不精彩,如果我能即時加入一些競爭機制,如把全班分成兩大組,看哪組找得快,效果會好些吧。
。2)單元要求未能很好地實現。尋找“大自然的`語言”耽誤了大量的時間,導致品味語言時,只品味了生動形象的句子,但說明文語言最基本的要求----“準確”,卻絲毫示觸及,如“大連緯度在北京以南約10”中的“約”,“南京刺槐開花只比北京早10天”中的“只”等詞語,不僅體現了語言的“準確”,也能悟出竺可楨嚴謹的治學態(tài)度和長期堅持不懈的廣泛觀察,搜集和研究。因此,這一單元的“培養(yǎng)注重觀察,講究實證的科學態(tài)度”、“求真創(chuàng)新的科學精神”在本課教學中未能很好地滲透,對學生精神熏陶不到位,不能不是一個遺憾。
。3)老師的教多于學生的學,學生主體地位表現不明顯。
總之,本人的教學設計水平、組織課堂教學的能力、激發(fā)學生興趣的手段等,都還需要進一步提高,“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使“名師”的稱號名符其實,歡迎大家批評指正。
大自然的語言反思10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中國氣象學家、地理學家竺可楨先生寫的一篇說明文,文中作者把一門科學——物候學介紹得淺顯易懂,饒有趣味,課文告訴讀者,科學就在我們的身邊,作者把迷人的大自然景物作為科學研究的對象和基礎,并用既生動又通俗的語言介紹了物候及物候學知識,不但能豐富讀者的科學知識而且能激發(fā)讀者探索科學奧秘的志趣。
學情分析:
八年級的學生已經了解并積累了一些有關說明文的基礎知識,上單元我們已經學過幾篇說明文,因此,教師就要引導學生文本,通過閱讀了解課文內容,豐富學生的科學精神,讓學生認識到:科學就在我們的身邊,科學距離我們并不遙遠。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掌握本文的重點字詞,能流利地朗讀課文。
2、把握說明對象,了解物候的相關知識,提高閱讀能力。
3、揣摩語言,進一步提高語言感悟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1、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創(chuàng)設情境。
2、指導學生通過查找資料,了解物候的相關知識。
3、研讀理解課文內容,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激發(fā)熱愛科學、探索科學奧秘的志趣,培養(yǎng)注重觀察、講究實證的科學態(tài)度。
教學重點:
1、概括要點和學習語言。
2、積累科學知識。
教學難點:
理清文章順序,了解從現象到本質的認知方法和行文思路。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語言是人們交流思想,傳遞信息的工具,今天我們來學習《大自然的語言》什么是大自然的物候現象如:草木榮枯、候鳥去來等,實際上起著預報農時的作用,從這一點上說,物候現象仿佛就是傳遞信息的“大自然的語言”,讓我們一起去感受大自然的語言。
二、欣賞圖片
。ǘ嗝襟w課件展示四幅畫面,并輔以簡單介紹)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瞧:多可愛的小草,花也在開放,告訴人們春天來了。
酷熱難耐的盛夏,蟬情不自禁地嚷著:熱死啦!熱死啦!這預示著近期天氣還會是烈日當空,注意防暑。
瞧,這就是所謂的五花山,多么美的圖畫,秋天來了。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這就是美麗的冬天。
三、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ㄒ唬⿲W生介紹作者
。ǘ┓e累生字詞:
布置預習,養(yǎng)成查字典的習慣,掃清閱讀障礙。
。ㄈ┙處煼蹲x,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學生思考以下問題:
1、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學?
2、物候觀測對農業(yè)有什么重要意義?
3、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學有什么意義?
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歸納。
。ㄋ模⿲W生讀課文,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
歸納總結:
描述物候現象 做出科學解釋 追究因果關系 闡述研究意義
從現象到本質的認知方法和行文思路 邏輯順序
四、品讀課文,賞析語段
指導讀課文1——3段,多媒體出示以下問題:
1、注音:翩然 銷聲匿跡 呈現 風雪載途 農諺
2、選文中運用了哪幾種修辭方法?
3、從整體把握的角度看,選文第1段可以分為兩層,第一層應該是從開頭第_____句,從結構上看,這兩層是____關系。
4、請你依據選文概括出什么是物候?
5、選文前兩段的說明順序是_____,采用的主要說明方法是____。
6、去掉第一段第四句中的“溫帶和亞熱帶區(qū)域里”這幾個詞語行不行?為什么?
五、再讀課文,然后回答,師歸納
1、語言生動,體現了科普說明文的特點。
2、說明條理性強。
3、恰當地運用了各種說明方法。
六、觀察生活,說物候現象
課前已布置學生采集幾則農諺,說說它們包含的物候知識。(設計意圖:留心身邊的物候,體驗物候現象生活中處處可見)
七、總結
常言道:鳥有鳥語,人有人言,本節(jié)課我們了解大自然也有它獨特的語言,其實物候現象仿佛就是傳遞信息的“大自然的語言”,同學們今后的生活中,我們要更多的了解大自然,認識大自然,感受大自然吧!
《大自然的語言》教學反思
結束這節(jié)課,我心里很輕松,因為在以往的教學中學生感覺到:說明文很單調,就是介紹什么而本節(jié)課學生與我配合的非常好,原因是我利用多媒體展示的幾幅畫面,把學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所講的內容中,并且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認為物候現象就在我們的身邊,激發(fā)學生探索科學奧秘的志趣,更多的去了解大自然,認識大自然,熱愛大自然。
大自然的語言反思11
1、提前給學生布置預習作業(yè),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借助字、詞典自學字詞,有意想不到的收獲。例如,本節(jié)課的學生答題的速度和準確性遠遠超乎教師的預計,可以說是幾乎提前完成了教學任務。
2、精心的構思,充分的備課是非常有效果的,尤其在課堂語言的銜接上,只要舍得下功夫,也定有收獲。而教材的'處理,教學法的運用以及創(chuàng)新突破方面也要舍得花時間,哪怕有一點收獲,也是值得慶賀的。多思出智慧,只要想到,就能做到。
3、課件的制作、下載要及早著手,要勤于動手,要勤于動口,外因會促進內因。
大自然的語言反思12
這是一片科普性和文學性都具備的詩歌,學生不僅喜歡詩歌的內容,也對優(yōu)美的文字很感興趣。一課時我進行了大量的朗讀,而且朗讀的形式也很多,使得學生充分感受到了朗讀中的美。二課時默讀后提問——你讀懂了什么,通過板書的歸納整理文章的思路,學生還說到了第一小節(jié)和最后一個小節(jié),但是作者為什么要寫這兩小節(jié),這就是寫作方法上的指導,啟發(fā)學生說出了總啟下文和總結全文的作用,并且立即進行作文教學中的方法指導,學生的印象又加深了。這堂課的重點還是仿寫,可是仿寫的指導怎樣高效而又有力度,這是一個難題。由于學生之前沒有找到較為豐富的資料,所以在仿寫時局限于那一兩種自然現象,不過我分別進行了兩種格式的`指導,還提出了“隔山打!钡膶懽骷记,學生很感興趣。不過這堂課上的比較隨性,反思的時候感覺思路還不夠清晰。
大自然的語言反思13
課堂的拓展部分,我訓練學生整合資料,仿寫詩歌。課前,我布置孩子們收集了有關大自然語言的資料。為仿寫詩歌,做好了素材準備。在品讀課文的時候引導學生發(fā)現這首詩歌寫作上的特點和寫作形式,抓住這個訓練點,運用課前收集的資料,模仿課文編寫詩歌。首先,,讓學生說一說知道那些大自然的語言。再用課件出示向日葵、驗資、彩虹等大自然的語言激發(fā)他們探索大自然的興趣。然后我展示自己編的詩對學生進行寫作方法的指導。這時我引導學生當小詩人,根據收集的資料模仿詩歌編一編。在小組內學生自由暢想,不一會兒充滿童趣的詩歌從他們口中誕生了。如:“你看那天空的溝溝云,不就是大自然的預言:大自然在告訴我們,雨兒將要來臨!
板書是微型教案,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也是語文教學的一種輔助手段。恰當的板書能使課堂增添新的活力,同時可以訓練學生思維的概括性,本課的板書既應概文中介紹的.大自然的語言,又要突出本單元的重點訓練項目“觀察與發(fā)現!彼晕沂沁@樣設計板書的:揭示課題時板書:大自然的語言,在精讀課文,理解內容過程中學生提出哪種大自然的語言,就板畫,并根據學生的總結將語言分類,感受大自然語言的神奇后,板:妙不可言?偨Y全詩時,板:觀察、發(fā)現……。
通過講這節(jié)課,我有許多的收獲,并且發(fā)現有許多地方需要改進提高。如教材的處理,教學方法的運用以及創(chuàng)新突破方面也要舍得花時間,哪怕有一點收獲,也是值得慶賀的。同時,我認為課堂氣氛也是非常重要的,要多想辦法使課堂氣氛更加活躍,將教學互助、教學互長真正落到實處,我堅信多思出智慧,只要想到,就要做到。
大自然的語言反思14
我最大的感觸是,教師應該鉆研教材,研究透徹,然后是將文章的綱領提煉出來,也就是板書,有了這個綱,就有了一條線索,實際這也是作者的寫作思路,與作者進行交流,在文章中。暗含了寫作目的,掌握了根本之后再去研究形式,讓它們服務于內容就會游刃有余,即使出現課件問題,課堂偶發(fā)事件,也會處理自如。
在教學中應該大膽嘗試,應用好的教學媒體,確實能夠起到直觀的效果,而且也是提高教學效果的`必要輔助手段,在今后的教學中應該多研究學生,教材,課標,將課堂的教學質量再次提升,不斷進步。
教學方法呈現模式化,教師為學生籌劃一切,從表面上看是教師事事關心,實際上是忽視了學生的獨立性,教師成為教參的傳聲筒,語文課缺乏靈活與生動,在這節(jié)課中沒能夠更新觀念。在以后教學中應依據新的語文課程倡導的“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的原則,選取“平等對話”這一鮮活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蹲下身子和學生共同尋找、探究大自然特有的語言在告訴著人們哪些新奇的知識,并以此為立足點,讓學生在文本中感悟,在拓展延伸中領會,在現實生活中獲得觀察自然的好處,從而提高學生觀察自然的興趣,并逐漸養(yǎng)成觀察的習慣。
大自然的語言反思15
《大自然的語言》是北師大版小學語文第六冊第九單元“觀察與發(fā)現”主題單元下的第一篇文章。它是一首文字淺顯,文筆優(yōu)美的知識性詩歌,從一些最為常見的現象入手為我們介紹了大自然語言的奧秘。詩歌具體介紹了7種大自然的語言:白云高飄預示晴天,螞蟻搬家要下雨;蝌蚪游泳春天到,大雁南飛秋天到,魚鱗的圓圈,樹的年輪都是“一圈一歲”,“三葉蟲”推測地質,又可分為表示天氣變化、季度變換、推測年齡、推測地質四個板塊。其中表示“三葉蟲”這個小節(jié)是學生難于理解的,是本詩歌的難點。
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興趣。
為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上利用課件演示:公.......打鳴、電閃雷鳴、小溪奔流的景象,師問:你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學生回答后,師敘:這些都是自然現象,也是大自然特有的語言。在大自然中,這樣的語言還有很多。很自然的把學生帶進大自然的課堂,吸引學生主動地去了解大自然的語言。
二、充分朗讀,注重感悟。
課上,我毫不吝嗇的在課堂上給了學生15分鐘的自由朗讀時間,并按照我的預設教學程序和學生進行了心靈的對話與交流。引導學生通過對重點字、詞、句的理解,感悟大自然語言的神奇,采用分板塊教學的方法。我把2-8小節(jié)分成三個板塊,第一步:通過讀、說、議學習2、3小節(jié),了解學習方法。第二步:通過默讀說說讀懂了什么,大家一起學習4、5小節(jié)。第三步:自己學習6-8小節(jié),再交流收獲。學生的知識生成都來源于在讀懂課文,讀好課文的基礎上。讀書是根本,沒有讀,就沒有感悟和理解,就沒有語感的生成、情感的熏陶、語言的積累和運用。
三、利用課件,解決難點。
第八小節(jié)“三葉蟲”化石推測地質是難點,這種漫長的地殼演變學生缺乏感性認識。因此,我采用讓學生先自讀全節(jié),再質疑。然后我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和生動的講解相結合,讓學生對地殼的演變有感性認識,從而達到產生探索大自然的興趣。
四、整合資料,仿寫詩歌。
如何讓小學生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親身經歷的'用恰當的語言文字表達出來,這就要使他們不僅有東西寫,還要有辦法寫,有文字寫。這就必須有一個讓學生作文練習的過程!胺聦懯菍W習作文的第一道關口”。但仿寫并非簡單的模仿和抄襲。因此,對于中年級學生來說是有困難的,這就要求老師對他們進行具體的指導,否則,學生們將會無從仿起。教學時,我引導學生細讀第4、5節(jié)詩歌,體會反問句:“……不就像……”,在品讀的過程中,學生發(fā)現這兩節(jié)的語言形式相同,再引導學生運用這樣的句式以“大自然的語言”為內容進行仿寫。在仿寫之前,指導學生先說說“你還知道哪些大自然的語言?在哪里發(fā)現的?”,先說后寫,“說”是為“寫”作鋪墊。學生動筆時有了臺階,“仿寫”成了這堂課的亮點。如:“你看那天空的溝溝云,不就是大自然的預言:大自然在告訴我們,雨兒將要來臨!
語文,要走在語文的道路上,讓學生在朗讀、品詞賞句的基礎上感受語文魅力。
【大自然的語言反思】相關文章:
大自然的語言反思04-27
[優(yōu)]大自然的語言反思04-27
大自然的語言反思(推薦)04-27
《大自然的語言》導學案12-08
大自然的啟示反思03-07
《大自然的語言》課堂實錄12-07
大自然的啟示反思15篇(集合)03-26
大自然的啟示反思優(yōu)秀【15篇】04-22
大自然的啟示反思【精品15篇】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