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傷仲永》教學實錄
《傷仲永》教學實錄1
一、導入新課
師:在上一節(jié)課我們一起學了《世說新語》兩篇,同學們一定對那個聰明機智的陳元方留有深刻的印象。下面我們請幾個同學再來說說幾個類似的故事,請發(fā)揮你的聰明才智,將珍藏在你腦中的故事說出來與同學們分享。
生(主動上臺,老師帶頭鼓掌):大家好,今天我給大家講《曹沖稱象》的故事……(故事略)
生:老師同學們好,我給大家講一個《司馬光砸缸》的故事……(故事略)
生:大家好,我給大家說一個郭沫若智對對子的故事……(故事略)
師:是啊,剛才上臺的三位同學都講得很好,這三個故事講了同一個道理,我們可以用一句俗語來概括(同學們七嘴八舌在議論)——自古英雄出少年。但是一個人即使很聰明,在小時候就表現(xiàn)出過人的天賦,但如果他此后就不再學習,也會怎么樣?
生:很危險。(大家笑)
師笑著問:為什么?
生:因為他小時候很聰明,大家對他的期望就會很高,但他如果長大后不認真學習,就會不學無術,大家就會看他的笑話,那當然就很危險了。(同學鼓掌表示認同)
師:但他如果是天才呢?不學習是不是照樣能取得成就?
生齊答:不會。
師:誰能否用一句句人句言來證明你們的觀點?
生:所謂天才就是一分的靈感加上九十九分的汗水。
師:誰說的?
生:愛因斯坦。
師:這句話告訴了我們什么道理?
生:世界上是沒有天才的,任何人的成功都必須付出自己的辛勤汗水。
師:回答得很好。但是這個道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明白。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王安石的《傷仲永》?纯赐醢彩P下的方仲永是怎樣從天才變成常人的。
二、介紹作者
這篇文章的作者是王安石,對于王安石我們同學都有哪些了解?
生: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學家。
生:我們學過他寫的《京口瓜洲》
師:你能背嗎?
生:……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生:我還能背他寫的《書湖陰先生壁》:茅檐長掃靜無苔……
師:是小學時學過的嗎?
生:不是,是我自己背的。
師:這很好,我們學生課后一定要多讀多背,積累多了,語文的成績自然就能提高了。對于王安石大家還有什么補充的嗎?
生:好象有個王安石變法什么的?
師:你能講講嗎?
生:王安石當了宰相,就去變法了,好象還和司馬光有仇(大家笑)
師笑著問:有什么仇呢?
生搖頭,其它同學搖頭表示不知道。
師:這個問題很有意思,同學們課后可以自己去查找書本,也可以去請教歷史老師。下節(jié)課再來告訴我吧。
師補充:王安石,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學家,字介甫,晚號半山,唐宋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收集在《臨川先生文集》和《王荊公詩箋注》。本文采用隨筆的形式而寫,借一件事來抒發(fā)作者的感情或闡明某種觀點。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篇文章。
三、誦讀練習
師: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文言文更應注重朗讀。哪個同學自告奮勇把課文讀一篇。
生朗讀。
師:你能給自己評評讀得怎么樣嗎?
生(笑):讀得不錯。
師:具體點。
生:聲音比較大。
師:還有嗎?
生:能讀出感情。
師:同學們來評評?
生:我認為她讀得很好。聲音響亮,感情真摯。
生:我感覺她讀最后一段感情把握不夠準確。
師:哦?詳細點。
生:我認為最后一段應該讀得慢一點,才能體現(xiàn)作者的惋惜的感情,但是她讀得很大聲,而且很快,好象作者有點高興的樣子。
師:你分析得很好,如果用一個成語來概括,應該是……
生:幸災樂禍。
師:對。你們說作者對方仲永應該是什么情感?
生齊答:惋惜。
師:那就應該讀得委婉一點。還有嗎?
生:我認為她讀得很好,但是有一個字讀錯了:即書讀四句的即應讀“及”音,她讀成了“記”;還有一個地方她也讀錯了,“其文理皆有可觀者”應該是其文理/皆有可觀者,她讀成了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師:很好,你聽得很認真。讀文章除了要咬字準確外,還應注意情感的把握,同時還要注意朗讀的節(jié)奏。下面請同學們齊讀一篇。
生齊讀。
師:大家讀得很好。下面請同學們對照注解自讀課文,字詞理解有困難的在小組中討論交流,解決不了的提出來請同學們幫忙。
四、字詞積累
師:你們在自讀過程中有遇到困難嗎?或者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提出來大家交流。
生:我們小組不知道“稍稍賓客其父”的“賓客”為什么要譯成“當賓客對待”。
師:這個問題很有價值,有誰能給他們幫忙嗎?
生:因為“賓客”是名詞,“當賓客”是動詞。這和“不恥下問”的“恥”的翻譯是一樣的。
師(帶頭鼓掌):很好,我們讀書就是要學會舉一反三,要學會積累,要學會用已經學過的知識來解決未知的知識,按孔子的話來講叫做……(學生齊答)“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對,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把知識化成自己的能力。這篇課文還有很多類似的用法,看哪個組的同學找得又多又準。
學生討論,查找。
生:我們認為還有“父異焉”的“異”;“邑人奇之”的“奇”;“父利其然也”的“利”都是屬于這一種用法。
師:好。你們小組一口氣就說出了三個,其它同學就沒有機會了。同學們回去后把這些內容抄到積累本中,牢牢記住。還有問題嗎?
生:我們對文中出現(xiàn)的幾個“之”理解得不是很準確,想聽聽老師的看法。
師(笑):你們把問題直接拋給了我,是對其他同學的不信任吧。其實我已經給同學們概括了“之”的四種基本用法,你能想出來嗎?
生:(尷尬地搖頭)
師:有誰能幫助他們嗎?
生:一種是代詞;一種是助詞,翻譯成“的”;還有一種是動詞,譯成“到,往”;如果都不是上面三種的,就不翻譯。
師:“之”的用法很復雜,但上面的四種用法已經足夠解決這篇文章遇到的問題。不信,你再看看?
生:老師,我懂了。“忽啼求之”的“之”是代詞,代替書寫工具……
師:對。讀書就要善于動腦筋,要學會積累,學會分類記憶。只要同學們能做學習的有心人,所有的難題都會迎刃而解的。大家看看字詞方面還有什么問題嗎?
生搖頭示意。
五、復述故事,分析課文
師:那好。下面我們請一個同學把這篇文章給復述一篇。誰?
生上臺復述(內容略)
師:你們說他復述得怎么樣?
生:很流利,聲音也比較大。
生:能有自己的創(chuàng)造,比如講方仲永寫詩很快,他用了“唰唰唰”,很形象生動。
生:還很有表情,講少年方仲永寫詩快的時候,他的臉上還露出一種得意的樣子,看了很想笑。
生:條理很清楚,把方仲永才能發(fā)展經歷的幾個階段都講得很清楚。
師:復述的同學復述得很好,同學們的點評也很到位。你剛才講到方仲永的才能發(fā)展經歷了幾個階段,那到底經歷了幾個階段呢?你能概括嗎?其他同學也都認真想想。
生:我認為方仲永的才能發(fā)展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寫他小時候寫詩的天才?
師:你用了“天才”一詞?為什么?
生:因為他從來不知道什么是書寫工具,就能寫詩。
師:如果用文中的一個字來概括他的.才能,你認為應該用哪一個呢?
生:“書”
其他同學反對:應該是“即”
師:為什么?
生:“即”說明他寫得很快,連想都不要想。
師:文中還有類似的表達,找出來。
生:“指物作詩立就”的“立”。
師:對。從這兩個字,我們確實可以看出小時候的仲永是一個天才。接下去。
生:第二個階段是寫他十二、三歲時,才能衰退,大不如前。
師:最能體現(xiàn)這一點的一句話?
生:“不能稱前時之聞”
師:好。那第三個階段呢?
生:第三個階段是他二十歲時,已經和平常的人沒有什么兩樣了。
師:證據(jù)?
生:“泯然眾人矣”
師:“泯”是什么意思?
生:消失。
師:這里指什么消失?
生:才能消失。天才消失。
師:方仲永少年時能“指物作詩立就”,長大后“不能稱前時之聞”,到他成年時竟然“泯然眾人矣”。造成這種悲劇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生齊答:“不使學”
師:為什么“不使學”
生:“父利其然也”
師:這說明方仲永的父親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生:是一個很愚昧的人。
師:哪一句話可以看出來?
生:“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
師:對。讀了方仲永的故事后,大家都會替他感到……
生:惋惜。
生:哀傷。
師:下面請同學們以“從方仲永的悲劇所想到的”為題,在課堂上即席發(fā)言,談談自己的感受。時間在1分鐘左右。誰帶一個頭?
生:從方仲永的悲劇我想到了一個人即使是天才也要勤奮刻苦地學習,否則就會像仲永一樣最后才能消失,成了一個平常人的。而我只是一個普通的學生,沒有天才,也不會五歲就寫詩。(大家笑)更應該認真學習,將來才能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才能有所作為。
生:從方仲永的悲劇我想到了天下的父親千萬不能像方仲永的父親一樣“不使學”。(大家笑)因為假如仲永的父親有讓他學習的話,說不定仲永就能成為一個大詩人,跟李白、杜甫一樣。
生:從方仲永的悲劇我想到了后天的學習是最關鍵的,方仲永很有才能,但沒有學習,最后一事無成。而許多大科學家,他們小時候并不很聰明,像大發(fā)明家愛迪生……
師:同學們都談得非常好。課后請同學們把自己的想法加以整理補充,寫到練筆本上。
六、結束語:
今天的語文課就要結束了。老師和大家一起學了《傷仲永》這篇文章,同學們的發(fā)言非常積極,而且很有創(chuàng)意,讓我也受到了很大的啟發(fā)。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中一定要吸取方仲永的教訓,珍惜大好時光,只要懂得了“天才出于勤奮“的道理,相信每位同學都能有一份屬于自己的收獲。
教后記:
上完了這節(jié)課,我和學生們一樣,感覺意猶未盡,似乎仍沉浸在課上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叵脒@節(jié)課,無論是學生的合作交流,還是師生的互動,每個環(huán)節(jié)都順暢如流水。這節(jié)課之所以能達到如此效果,我想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1.較好地落實了“自主、合作與探究”的學習方式。
通過近兩個月不懈地訓練及反復的強調,學生課前自主學習的習慣基本養(yǎng)成,在上課之前,學生已經基本能口譯課文,這樣就節(jié)省了大量的字詞教學時間,為課堂上進行多種能力訓練提供了時間的保證。
具體授課過程中,又十分注意將學生的獨創(chuàng)性融入小組的合作學習中,既有共性,又有個性。對一些學生課堂上提出的問題,如“王安石變法”,與教學內容無關,但又不能傷害學生的積極性,則留給學生自行探究,培養(yǎng)學生課后查找資料的習慣。
2.與學生建立平等對話的關系。
在課堂上,我視學生為一個個活潑的生命體,尊重學生,平等對話,探究氣氛濃郁,學生個性獲得發(fā)展,潛能得到開發(fā)。教師在教學中,圍繞教學重點這一大方向,放手讓學生自己在課堂上縱橫馳騁,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有放有收,既讓學生掌握了知識,又讓學生充分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3.教給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
誦讀與積累是我的文言文教學的兩個基本理念。在這節(jié)課中,除了強調誦讀外,我還十分注意指導同學們對知識進行積累,歸納整理,對學生在課堂上能自覺“溫故而知新”的大加贊賞,意在讓學生們重視文言知識的積累,并能做到舉一反三。
4.多種能力訓練滲透其中。
雖然只是短短的一節(jié)課,但注意了各種知識的綜合,注重知識之間、能力之間以及知識、能力、情感之間的聯(lián)系,重視積累、感悟與語感的培養(yǎng),致力于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如“說”的訓練,就有讓學生講故事,復述故事,談感想等。
《傷仲永》教學實錄2
從我們上學始,傷仲永一課就已選入中學課本,算來已有三十多年了,受之天與受于人的辯證統(tǒng)一思想,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
近來教讀此課,首先考慮的是如何通過字詞切入,但這些要建立在學情的基礎之上,初一孩子活潑可愛,愛說愛笑,但文言底子薄,閱讀此文,大概意思清楚,對于文中重點字詞的理解卻不深刻,僅憑課后注釋和工具書是遠遠不夠的,要得益于老師的指導啊!
如何指導?思來想去,我還是定位到字詞切入,循序漸進,走近作者,走入文本。下邊是我的部分實錄及反思。
師:請你站在方仲永的角度,用文中的兩個字或詞,簡單概括其學業(yè)的發(fā)展歷程!
學生舉手的很多。
生1:異
師:為什么?
生1:五歲時,即書詩四句,并自為其名,文理皆有可觀者。
生2:眾人
生2:主要針對其后期的現(xiàn)狀而言的。
師:很好!有道理,那么請站在王安石的角度,用兩個字簡單概括方仲永的學業(yè)發(fā)展歷程。
生:傷
老師示意只有一個字,并提醒注意“發(fā)展歷程”幾個字。學生稍作思考。
生:賞
還有學生說到了“贊”“夸”等字。
師:我個人認為“賞”和“傷”兩字很好!不僅能說明問題,更是諧音妙用,記憶深刻。
學生點頭認可
師面對生:有個問題,“賞”字的支撐依據(jù)是什么?
生很迷惑的看著老師,不明白什么意思。
師:也就是說,你從文中的.哪些字詞里能體會到王安石這種“賞”的情感。
學生恍然大悟。
反思:老師課堂設計問題的指向性一定要明確,同時,要用學生能聽得懂語言提問。
生:“即書詩四句”中的“即”為立即的意思,五歲就能“立即”寫出詩句,作者的贊賞之情足以體現(xiàn)。
生:“自是指物作詩立就”中的“立就”也可以體現(xiàn)出贊賞之情,意思是立刻完成。
生:“其文理皆有可觀者”中的“可觀”為值得欣賞的意思,這是對其詩作的肯定。
生:“邑人奇之”中的奇,“稍稍賓客其父”中的賓客,均為意動用法,從邑人的角度側面贊美仲永的才華。
生:還有第三段“如此其賢也”中的賢,也是對仲永的贊美。
師追問:為什么要用一個“如此”呢?
生:給人感覺話沒說完,還有重要的話要說。
師:重要的話是什么?請結合文章回答。
生:用“如此”,是想引出下文的“且為眾人”以及“得為眾人而已耶”兩句。
師:很好!這就是我們要探討的“傷”字了,那么,你從文中的哪些字詞里能體會到王安石這種“傷”的情感?
學生談到了“利其然”“日扳”“環(huán)謁”“不使學”“不能稱“”泯然眾人“”等詞語或短語,并且從詞義和語境的角度做了詳細的解釋。
師:現(xiàn)在我們回頭看,作者重在“賞”,還是重在“傷”?
學生異口同聲:題目中的“傷”
師:為什么還要大篇幅寫“賞”呢?
生:“賞”的越高,“傷”的就越深。
師:說的深刻。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傷”是文章的主旨,是作者要告訴讀者的主要目的所在。
師:能否用第三段評價中的一句話概括“傷”的內容?
生:受于人者不至也。
師:后天的教育與學習對一個人的成長至關重要!我們共勉吧!
《傷仲永》教學實錄3
讓語文教學充滿“語文”味——自評《〈傷仲永〉教學實錄》
跳出語文教語文,撥正語文課的非語文化傾向,語文課要有語文味……不管人們對語文新課程的理念怎樣闡釋與演繹,語文課“要把根留住”的信念,對于任何一個有責任心的語文老師來說,應該是永恒的追求。理論是灰色的,教學實踐之樹常青。筆者于20xx年底執(zhí)教新課標觀摩課《傷仲永》,得到大多數(shù)同行的贊賞與肯定,認為這是一節(jié)“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是一節(jié)“真正上出語文味的語文課”,“最可貴的地方是上出了文言文的味,沒有追風而架空文言”。其課堂教學實錄全文刊發(fā)于《福建教育》20xx年第2期(B),后又陸續(xù)被《好文章》、《語文軒》、《黑龍江教育》等多家報刊網絡轉載。應同行之約,現(xiàn)將本人對本節(jié)課的看法摘要如下,以期能有更多的同行參與語文教學的探討。
一、 自主、探究真正有效地成為學生的學習方式。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發(fā)展綱要》指出,要“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xiàn)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墩Z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在些基礎上,進一步強調“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北竟(jié)課在設計過程中,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認知水準和學習經驗,老師循循善誘,在課堂上鼓勵學生,引導學生,與學生平等對話,同時目標指向明確,既能讓學生充分發(fā)揮,同時也決不偏離語文。比如,第一個環(huán)節(jié)“導入新課”的設計,筆者在上前一課即《〈世說新語〉二則》時,就考慮到。在講完年少志高的陳元方的故事后,就布置同學們回去搜集整理有關“自古英雄出少年”的故事。所以在課堂上同學們說得頭頭是道,既拓展了課堂空間,訓練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又為導入新課做了很好的鋪墊。
[附一]
一、導入新課
師:在上一節(jié)課我們一起學了《世說新語》兩篇,同學們一定對那個聰明機智的陳元方留有深刻的印象。下面我們請幾個同學再來說說幾個類似的.故事,請發(fā)揮你的聰明才智,將珍藏在你腦中的故事說出來與同學們分享。
生(主動上臺,老師帶頭鼓掌):大家好,今天我給大家講《曹沖稱象》的故事……(故事略)
生:老師同學們好,我給大家講一個《司馬光砸缸》的故事……(故事略)
生:大家好,我給大家說一個郭沫若智對對子的故事……(故事略)
師:是啊,剛才上臺的三位同學都講得很好,這三個故事講了同一個道理,我們可以用一句俗語來概括(同學們七嘴八舌在議論)——自古英雄出少年。但是一個人即使很聰明,在小時候就表現(xiàn)出過人的天賦,但如果他此后就不再學習,也會怎么樣?
生:很危險。(大家笑)
師笑著問:為什么?
生:因為他小時候很聰明,大家對他的期望就會很高,但他如果長大后不認真學習,就會不學無術,大家就會看他的笑話,那當然就很危險了。(同學鼓掌表示認同)
師:但他如果是天才呢?不學習是不是照樣能取得成就?
生齊答:不會。
師:誰能否用一句句人句言來證明你們的觀點?
生:所謂天才就是一分的靈感加上九十九分的汗水。
師:誰說的?
生:愛因斯坦。
師:這句話告訴了我們什么道理?
生:世界上是沒有天才的,任何人的成功都必須付出自己的辛勤汗水。
師:回答得很好。但是這個道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明白。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王安石的《傷仲永》?纯赐醢彩P下的方仲永是怎樣從天才變成常人的。
二、構建和諧平等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指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边@個平等對話,不僅是師生之間的,還有生生之間,還有師、生分別與文本之間的對話。一節(jié)語文課,可以從多方面進行設計,但語文課的精彩卻是無法預設的,教師只有在自己熟悉文本,并且引導學生認真解讀文本之后,才能可能真正形成充滿活力的課堂,語文課的精彩也就有可能不期而遇。比如在作者介紹時,學生突然冒出一句“王安石當了宰相,就去變法了,好像還和司馬光有仇”,引發(fā)同學們大笑,老師也因勢利導,笑著問:有什么仇呢?可學生卻回答不出來,眼看就要冷場了,老師即刻接上:“這個問題很有意思,同學們課后可以自己去查找資料,也可以去請教歷史老師!边@樣就把一個已經“死”掉的問題變成了課后探究的問題,讓學生延續(xù)對本問題的思考。由于整節(jié)課老師都能注意到引導、鼓勵與交流,使得學生在課堂上異!胺趴v”,到了原本感覺有可能“冷場”的“復述故事,分析課文”環(huán)節(jié),也精彩連連,笑聲不斷,學生的臉上的表情始終輕松而愉悅。
[附二]
五、 復述故事,分析課文
師:那好。下面我們請一個同學把這篇文章給復述一篇。誰?
生上臺復述(內容略)
師:你們說他復述得怎么樣?
生:很流利,聲音也比較大。
生:能有自己的創(chuàng)造,比如講方仲永寫詩很快,他用了“唰唰唰”,很形象生動。
生:還很有表情,講少年方仲永寫詩快的時候,他的臉上還露出一種得意的樣子,看了很想笑。
生:條理很清楚,把方仲永才能發(fā)展經歷的幾個階段都講得很清楚。
師:復述的同學復述得很好,同學們的點評也很到位。你剛才講到方仲永的才能發(fā)展經歷了幾個階段,那到底經歷了幾個階段呢?你能概括嗎?其他同學也都認真想想。
生:我認為方仲永的才能發(fā)展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寫他小時候寫詩的天才?
師:你用了“天才”一詞?為什么?
生:因為他從來不知道什么是書寫工具,就能寫詩。
師:如果用文中的一個字來概括他的才能,你認為應該用哪一個呢?
生:“書” 其他同學反對:應該是“即”
師:為什么?
生:“即”說明他寫得很快,連想都不要想。
師:文中還有類似的表達,找出來。
生:“指物作詩立就”的“立”。
師:對。從這兩個字,我們確實可以看出小時候的仲永是一個天才。接下去。
生:第二個階段是寫他十二、三歲時,才能衰退,大不如前。
師:最能體現(xiàn)這一點的一句話?
生:“不能稱前時之聞”
師:好。那第三個階段呢?
生:第三個階段是他二十歲時,已經和平常的人沒有什么兩樣了。
師:證據(jù)?
生:“泯然眾人矣”
師:“泯”是什么意思?
生:消失。
師:這里指什么消失?
生:才能消失。天才消失。
師:方仲永少年時能“指物作詩立就”,長大后“不能稱前時之聞”,到他成年時竟然“泯然眾人矣”。造成這種悲劇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生齊答:“不使學”
師:為什么“不使學”
生:“父利其然也”
師:這說明方仲永的父親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生:是一個很愚昧的人。
師:哪一句話可以看出來?
生:“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
師:對。讀了方仲永的故事后,大家都會替他感到……
生:惋惜。
生:哀傷。
師:下面請同學們以“從方仲永的悲劇所想到的”為題,在課堂上即席發(fā)言,談談自己的感受。時間在1分鐘左右。誰帶一個頭?
生:從方仲永的悲劇我想到了一個人即使是天才也要勤奮刻苦地學習,否則就會像仲永一樣最后才能消失,成了一個平常人的。而我只是一個普通的學生,沒有天才,也不會五歲就寫詩。(大家笑)更應該認真學習,將來才能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才能有所作為。
生:從方仲永的悲劇我想到了天下的父親千萬不能像方仲永的父親一樣“不使學”。(大家笑)因為假如仲永的父親有讓他學習的話,說不定仲永就能成為一個大詩人,跟李白、杜甫一樣。
生:從方仲永的悲劇我想到了后天的學習是最關鍵的,方仲永很有才能,但沒有學習,最后一事無成。而許多大科學家,他們小時候并不很聰明,像大發(fā)明家愛迪生……
師:同學們都談得非常好。課后請同學們把自己的想法加以整理補充,寫到練筆本上。
讓學生愉快地學生語文,感受語文的內涵,體驗語文的魅力,或許就是我終身所追求的真正語文吧。
三、教給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
誦讀與積累是我的文言文教學的兩個基本理念。在這節(jié)課中,除了強調誦讀外,我還十分注意指導同學們對知識進行積累,歸納整理。在第一個環(huán)節(jié)“導入新課”中,引導同學們去積累“自古英雄出少年”的事例;在“介紹作者”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又與大家一起重溫了王安石的名篇名句;在“字詞積累”環(huán)節(jié),當學生在解釋“賓客”一詞時,提到了:這和“不恥下問”的“恥”是同一種用法。對學生在課堂上能自覺“溫故而知新”的大加贊賞:
[附三]
師(帶頭鼓掌):很好,我們讀書就是要學會舉一反三,要學會積累,要學會用已經學過的知識來解決未知的知識,按孔子的話來講叫做……
。▽W生齊答)“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對,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把知識化成自己的能力。這篇課文還有很多類似的用法,看哪個組的同學找得又多又準。 學生討論,查找。
生:我們認為還有“父異焉”的“異”;“邑人奇之”的“奇”;“父利其然也”的“利”都是屬于這一種用法。
師:好。你們小組一口氣就說出了三個,其它同學就沒有機會了。同學們回去后把這些內容抄到積累本中,牢牢記住。還有問題嗎?
意在讓學生們重視文言知識的積累,并能做到舉一反三。學生們在老師的引導下,經過合作交流又總結出了“之”字的幾種基本用法,真正地將文言文教學落到實處。
[附四]
生:我們對文中出現(xiàn)的幾個“之”理解得不是很準確,想聽聽老師的看法。
師(笑):你們把問題直接拋給了我,是對其他同學的不信任吧。其實我已經給同學們概括了“之”的四種基本用法,你能想出來嗎?
生:(尷尬地搖頭)
師:有誰能幫助他們嗎?
生:一種是代詞;一種是助詞,翻譯成“的”;還有一種是動詞,譯成“到,往”;如果都不是上面三種的,就不翻譯。
師:“之”的用法很復雜,但上面的四種用法已經足夠解決這篇文章遇到的問題。不信,你再看看?
生:老師,我懂了!昂鎏淝笾钡摹爸笔谴~,代替書寫工具……
師:對。讀書就要善于動腦筋,要學會積累,學會分類記憶。只要同學們能做學習的有心人,所有的難題都會迎刃而解的。大家看看字詞方面還有什么問題嗎?
這是一節(jié)普通的語文課,但通過這節(jié)課的分析,也讓我明白了:首先,語文課一定要上出語文味,不能“用浮躁的活躍讓學生習慣膚淺”,而是“用思維與精神的歷險使學生走向博大”,讓語文課堂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其次,要盡可能地相信學生,依賴學生,鼓勵學生,只有學生才是課堂學習的真正主人,教師要擔當好課堂教學組織者和引導者這一角色,而不能越俎代庖。第三,語文教師還要成為文本作者的“知音”,而這僅靠教學用書是遠遠不夠的,而應如古人所說“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要多讀古今優(yōu)秀詩文。教師自身積淀厚了,識理多了,視野寬了,立足點高了,語文教學才能進入一個新的境界。
【《傷仲永》教學實錄】相關文章:
傷仲永作文08-04
方仲永作文08-05
由方仲永想到的作文04-07
由方仲永想到的作文07-26
仲永巧遇呂蒙作文12-14
當呂蒙遇到仲永作文11-11
方仲永巧遇呂蒙作文03-17
方仲永巧遇呂蒙作文09-22
由方仲永想到的作文[優(yōu)選]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