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上望皖公山原文翻譯 推薦度:
- 望天門山原文翻譯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望山原文及翻譯
望山原文及翻譯1
原文
三善殿夜望山燈詩
百花疑吐夜,四照似含春。
的的連星出,亭亭向月新。
采珠非合浦,贈佩異江濱。
若任扶桑路,堪言并日輪。
注釋
的的:明亮的樣子。
連星:謂光芒與星相連輝映。
亭亭:高遠的樣子。
合浦:漢朝的一個郡,以盛產(chǎn)珍珠而著稱。
贈佩異江濱:典出舊題劉向《列仙傳》,云江妃二女,游于江漢之濱,遇鄭交甫,以佩珠贈之。交甫行數(shù)十步,佩珠與仙女皆不見。
若任扶桑路,堪言并日輪:扶桑,神木名。相傳日出于其下。
注釋
的的:明亮的樣子。連星:謂光芒與星相連輝映。
亭亭:高遠的樣子。
合浦:漢朝的一個郡(隸屬于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北海市的合浦縣),以盛產(chǎn)珍珠而著稱。
贈佩異江濱:典出舊題劉向《列仙傳》,云江妃二女,游于江漢之濱,遇鄭交甫,以佩珠贈之。交甫行數(shù)十步,佩珠與仙女皆不見。這兩句的意思是:以珠、佩作喻,極言山寺夜燈的不同尋常。
若任扶桑路,堪言并日輪:扶桑,神木名。相傳日出于其下。這兩句的意思是:山燈也可以像太陽東升一樣,普照大地。
鑒賞
詠物詩在中國起源甚早。從現(xiàn)存作品來看,《詩經(jīng)》中的《鴟鸮》,《楚辭》中的《桔頌》已肇其端。魏晉以后,作者漸眾,作品漸多,如張協(xié)、謝靈運、顏延之、鮑照、何遜等,都有“尚巧似”或“形似”的特色,所以劉勰在《文心雕龍·物色》中總結(jié)道:“自近代以來,文貴形似……體物為妙,功在密附。故巧言切狀,如印之印泥,不加雕削,而曲寫毫芥!钡@首詩詠山寺夜燈卻基本上是出之以虛筆。首聯(lián)言山燈明亮,照徹天地,如百花怒放,就像春天突然來到了人間。夜晚的冷寂,本不足比為春,今有燈火,不僅形象如花,亦為環(huán)境增添了暖色,所以這個比喻可以成立。這使世人想起了岑參著名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的詩句:“忽如一夜春風(fēng)來,千樹萬樹銀花開!北润w和喻體之間反差也很大,這種相似或許不是偶然的。三、四兩句是最實的一聯(lián),但寫佛燈之盛、之亮,仍運用了夸張的`手法。五、六兩句宕開一筆,調(diào)動神話傳說,一方面渲染佛燈的不同尋常,另一方面,也暗示了佛燈的神奇。至結(jié)尾處,詩人突發(fā)奇想,認(rèn)為佛燈“若任扶桑路,堪言并日輪”,這固然是點出了某種喻意,但從自然現(xiàn)象來說,也是由黑夜到白天的一個自然的流程,從而使得通篇前后一體,非常圓融。
詩人把黑暗的大千世界變?yōu)槔世拾讜,實則暗示佛教是人們心中的一盞明燈,但這層意思完全融于詩化的語言之中,毫無枯澀之感,這反映了作者高超的藝術(shù)表現(xiàn)力。
望山原文及翻譯2
三山望金陵寄殷淑
三山懷謝脁,水澹望長安。
蕪沒河陽縣,秋江正北看。
盧龍霜氣冷,鳷鵲月光寒。
耿耿憶瓊樹,天涯寄一歡。
古詩簡介
《三山望金陵寄殷淑》是唐代詩人李白創(chuàng)作的一首五言古詩。這首詩是懷念友人殷淑所作。詩中寫登三山望金陵夜景,心情愉悅,因寄此詩,與殷淑共此歡樂。詩中將對謝脁的懷念與對殷淑的懷念揉在一起,互相襯托而不雜亂,獨具巧思。
翻譯/譯文
登上三山遠懷謝眺,波水澹靜眺望金陵。
我如同在荒蕪的河陽的潘岳遠望京城,秋日站在江邊向北看去。
盧龍關(guān)塞霜氣冷寂,鷯鵲觀上月光寒冷。
誠心誠意懷念友人,相隔天涯同期一歡。
注釋
三山:在南京附近的長江邊上。金陵:今南京。殷淑,道士李含光門人,道號中林子。
謝脁:南朝齊詩人,有《晚登三山還望京邑》詩。
澹:水勢平靜。長安:代指金陵。王粲《七哀》:“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長安!贝擞闷湟狻
河陽:今河南孟縣。晉人潘岳有《河陽縣作》,其中有“引領(lǐng)望京室”句。
盧龍:在金陵西。
鳷鵲:漢代長安觀名。
瓊樹:指友人。
賞析/鑒賞
首聯(lián)所寫登三山、望金陵與謝脁所作的《晚登三山還望京邑》相同,借用謝脁詩句,以長安代指金陵,即地即景即事自然而生的緬懷古人之情十分熨貼而濃郁!八!笔敲枥L江水恬靜的樣子,變繪形態(tài)為繪色彩。
頷聯(lián)“蕪”是繁草叢生之貌,“河陽縣”位今河南省孟縣西,謂謝脁《晚登三山還望京邑》詩次句“河陽望京縣”,以河陽代指三山,李白循此。此聯(lián)承首聯(lián)“望長安(金陵)”,意為登上繁茂草木掩映下的三山,面對大江秋色而北望金陵。這一聯(lián)中,不僅有“蕪沒”的“河陽”,秋日的大江,更有在這寥廓江山中引領(lǐng)北望的詩人形象。無論是蔥蘢的三山、曠遠的秋江還是凝望的詩人,都隱含著深深的情意。此句聯(lián)系詩題“寄殷淑“可以體味出詩人寄托的是思友之情。在這一聯(lián),詩人的登臨之意已由首聯(lián)的緬懷古人而暗暗地向思念友人過渡。
頸聯(lián)“盧龍”即盧龍山,與三山同在當(dāng)時的昇州,臨大江,遠接金陵,此處用以代指望中之金陵;“鳷鵲”本鳥名,南朝時金陵建有鳷鵲樓,此處亦用以代指望中之金陵!八獨饫洹,“月光寒”均借助于人的'感受來寫景,它與上聯(lián)的“秋”字相呼應(yīng),透出遙望金陵所見的一片寒涼冷寂之氣。以凄涼索寞的哀景引出孤獨凄涼的思友意境。這一聯(lián)表面并未明言思念友人,而思念之情浸溶于景中,顯得更為深沉而濃摯。
尾聯(lián),思友之情由暗轉(zhuǎn)明。“瓊樹”本是樹的美稱,此處用以比喻殷淑美好的人品。此聯(lián)意為自己真誠地憶念著友人,將寄詩天涯,使遠離的友人得到一點友情的歡慰。在這一聯(lián)中,詩人的“耿耿”之情,友人的“瓊樹”之美,相隔“天涯”之遠,寄上“一歡”之慰,把友情推向了至深至濃至切的境地。
這首詩化用了謝脁《晚登三山還望京邑》的詩題,也借鑒了謝脁詩首二句的句意,且同為抒寫愁懷。謝脁詩寫思故鄉(xiāng)之戀,李白詩寫故友之思;二者所寄情不同。李白這首詩寫秋夜哀景,景中有哀情,景又正襯其衰情;又以“瓊樹”、“一歡”作結(jié),留給人的是飄逸之態(tài)。四聯(lián)中起承轉(zhuǎn)合關(guān)系中包蘊感情變化。
望山原文及翻譯3
原文
《望天門山》
唐代: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翻譯
長江猶如巨斧劈開天門雄峰,碧綠江水東流到此回旋澎湃。
兩岸青山對峙美景難分高下,遇見一葉孤舟悠悠來自天邊。
賞析
這首詩寫了碧水青山,白帆紅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絢麗的畫面。但這畫面不是靜止的`,而是流動的。隨著詩人行舟,山斷江開,東流水回,青山相對迎出,孤帆日邊駛來,景色由遠及近再及遠地展開。詩中用了六個動詞“斷、開、流、回、出、來”,山水景物呈現(xiàn)出躍躍欲出的動態(tài),描繪了天門山一帶的雄奇闊遠。一、二句寫出了天門山水雄奇險峻不可阻遏的氣勢,給人驚心動魄之感;三、四句寫足也寫活了渾闊茫遠的水勢。
望山原文及翻譯4
原文:
石壁望松寥,宛然在碧霄。
安得五彩虹,駕天作長橋。
仙人如愛我,舉手來相招。
譯文
站在焦山陡峭的石壁上,遙望松寥山,就像站在碧藍的云霄。
如何才能把五彩虹化為凌空的長橋,以便直通天堂。
仙人如果愛惜我,就對我招招手吧,讓咱們一起去翱翔。
注釋
、潘闪龋核闪壬剑挥陂L江邊。
、瓢玻阂蓡栐~,哪里,怎么。
賞析:
千余年前的焦山北面,可能沒有灘涂,而且沒有上山登高的百十步臺階!笆谕闪取笔菍嵕!巴鹑辉诒滔觥,是半實半虛的描述。山雖然矮小,但由于聳立在長江上,看起來也變高了!鞍驳梦宀屎,駕天作長橋”,顯示了豐富的想象力。彩,一作“采”!榜{”,似乎應(yīng)是“架”,或許是后人抄錄有誤。最后,詩人展開了更加豐富又大膽的幻想:“仙人如愛我,舉手來相招”。李白成天就想成仙,他被當(dāng)時的人稱為“謫仙人”,認(rèn)為他是上天下凡的仙人,總有一天要回去的。如果說這首詩是成功的',那么很大程度是由詩人在詩中表現(xiàn)出來的幻想逐步遞進決定的。三闋詩一層比一層加大了幻想成分。使讀者逐步擺脫了狹窄的天地,希望看到或部分看到了廣闊無垠、瑰麗無比的世界。以此加強詩的藝術(shù)感染力。詩人的幻想,使讀者隨著他的筆端,展開幻想,擺脫實景的拘泥,進入了廣闊無垠的世界,更加深刻地理解詩的思想內(nèi)容。詩人企盼要求有一個寬松的自由發(fā)展的環(huán)境。詩人不僅靠理智,而且靠幻想和激情,寫出了好詩。
從此詩中的實景來看,詩人心情開朗,感情熱烈,雄奇奔放的筆調(diào)和瑰麗絢爛的詩句,浪漫主義的詩風(fēng)已趨于成熟。
創(chuàng)作背景
江蘇鎮(zhèn)江東北的長江中,有兩座小山,均屬焦山余脈。據(jù)史料記載,唐時此山叫松寥夷山,又稱瘞鶴山(海拔12。1米)。另一座叫夷山,又叫小焦山、海門山或鷹山(海拔23。5米)。因山四周均是絕壁懸崖,人跡難到,成了鷹、鷗、鸛等的棲身之地。兩山分峙江中,古稱海門。古時,鎮(zhèn)江往東即入東海,焦山一帶是江海相連。隨著時光的流逝,滄海桑田的變遷,后來才使焦山以東淤起平原,此山也陷入了灘涂。
李白二十多歲出蜀遠游長江、黃河中下游各地!督股酵闪壬健芬辉姡(dāng)作于此時。
望山原文及翻譯5
登望楚山最高頂原文
山水觀形勝,襄陽美會稽。
最高唯望楚,曾未一攀躋。
石壁疑削成,眾山比全低。
晴明試登陟,目極無端倪。
云夢掌中小,武陵花處迷。
暝還歸騎下,蘿月映深溪。
翻譯
觀山水重在形勢之勝,襄陽之美超過會稽。
只有最高的望楚山,先前從未來攀陟。
石崖峭壁疑是刀削而成,眾山同它相比全都太低。
晴朗的日子一經(jīng)登上峰頂,極目遠眺果然無邊無際。
云夢澤只有手掌一樣窄小,武陵源在繁花掩映中撲朔迷離。
黃昏后騎馬下山歸來,透過藤蘿明月映在深溪里。
注釋
望楚山:在湖北寰陽。傳說周時,秦與齊、韓、魏攻楚,曾登此山以望楚,故名。
形勝:優(yōu)美的風(fēng)景。
會稽:地名,秦置會稽郡,治所在吳縣,地當(dāng)在今江蘇東南部及浙江西部。隋開皇九年(589)析山陰縣置會稽縣,唐因之。
攀躋:攀登。
登陟:登上。
端倪:邊際,頭緒。
云夢:澤名。
武陵:此處當(dāng)代指桃花源。
蘿月:藤蘿間的明月。
賞析
詩以議論發(fā)端。開始兩句說,要論山水的優(yōu)美,襄陽遠遠勝過會稽(今浙江紹興市)。會稽是古代越國的都城,以山水秀麗著稱。孟浩然剛從越地而歸,拿襄陽山水與會稽比較,是很自然的。前二句傳達出山是故鄉(xiāng)美的熱愛故鄉(xiāng)之情。筆鋒一轉(zhuǎn),詩人的筆落在望楚山上。孟浩然喜愛游覽,一生踏遍了襄陽的山山水水,這座望楚山卻一直沒有登覽過。寫未登望楚山,是為了下文寫登望楚山。這樣寫是突出望楚山在詩人心中的'地位。
五六句寫遠望望楚山。望楚山的石崖像刀劈那樣陡峭,周圍的山都伏在望楚山腳下。詩前句用比喻,后句用比較,表現(xiàn)望楚山的陡和高。七句到十句寫登望楚山。在晴朗的天氣里登上望楚山,極目遠眺,一直看到天的盡頭。從看得遠寫望楚山的高,這是從虛處落筆,讓讀者充分發(fā)揮想象,后兩句再從實處寫。極目南望,巨大的云夢澤只有巴掌大小,而桃花源隱在迷迷蒙蒙的花中。云夢是中國古代最大的湖泊,橫于大江南北,方圓九百里。武陵在今湖南常德市。陶淵明《桃花源記》:“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沿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fù)得路!毕尻柺墙裉旌毕宸,即使望得再遠,也不可能望見湖南的夢澤和桃源,而且滄桑變換,唐時云夢已大多成為陸地,名存實亡。詩利用視覺的近大遠小,把千里大的云夢縮成巴掌大小,把本來不可見的桃花源寫得隱約可見,正是通過想象與夸張,渲染望楚山之高。一般詩寫山高都是盡力夸張山如何高聳入云,而這里將云夢武陵縮小,作為望楚山的陪襯,不落窠臼,別有意趣。這樣,詩在表現(xiàn)望楚山高的同時,也表現(xiàn)出詩人的高遠博大的胸襟。這兩句詩文辭優(yōu)美,詩意盎然。
入夜,詩人才下山回家,足見詩人游興之高,足見望楚山之令人流連忘返。接著詩人又由下山宕開,為讀者展現(xiàn)了一幅月夜山溪圖:駿馬踏著銀色的月光,從山上奔馳而下;月兒透過薛蘿映在深深的溪流上,宛如沉璧。
詩以描寫望楚山的高峻和登山的所見,描繪襄陽的江山形勝之美。詩格調(diào)沖淡,就中又“文采豐葺”(殷璠《河岳英靈集》),顯出似淡實腴,“采秀內(nèi)映”(《河岳英靈集》)的特色。
望山原文及翻譯6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早起見日出,暮見棲鳥還。
客心自酸楚,況對木瓜山。
譯文:
早晨起來看見太陽升起,傍晚時分看見歸鳥還巢。
身在異鄉(xiāng)內(nèi)心本已酸楚,何況還面對著木瓜山。
注釋:
木瓜山,在貴陽縣木瓜鋪。木瓜:薔薇科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果實長橢圓形,其味酸。
參考資料:
詹福瑞等.李白詩全譯.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795.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詩是天寶十三年(公元754年)李白游覽池州,在青陽望木瓜山而作。木瓜山在青陽縣木瓜鋪。
木瓜山,今安徽貴池縣與湖南常德縣都有木瓜山。一云木瓜山位于湖南常德府城東七里,李白謫夜郎過此而作,誤。
2、常秀峰.李白在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1980年09月第1版:181-182.3、舒蕪選注.李白詩選: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54年08月第1版:127.
望山原文及翻譯7
原文:
焦山望寥山
朝代:唐朝
作者:李白
石壁望松寥,宛然在碧霄。
安得五彩虹,駕天作長橋。
仙人如愛我,舉手來相招。
譯文及注釋:
譯文
站在焦山陡峭的石壁上,遙望松寥山,就像站在碧藍的'云霄。
如何才能把五彩虹化為凌空的長橋,以便直通天堂。
仙人如果愛惜我,就對我招招手吧,讓咱們一起去翱翔。
注釋
⑴松寥:松寥山,位于長江邊。
、瓢玻阂蓡栐~,哪里,怎么。
賞析:
江蘇鎮(zhèn)江東北的長江中,有兩座小山,均屬焦山余脈。據(jù)史料記載,唐時此山叫松寥夷山,又稱瘞鶴山(海拔12.1米)。另一座叫夷山,又叫小焦山、海門山或鷹山(海拔23.5米)。因山四周均是絕壁懸崖,人跡難到,成了鷹、鷗、鸛等的棲身之地。兩山分峙江中,古稱海門。古時,鎮(zhèn)江往東即入東海,焦山一帶是江海相連。隨著時光的流逝,滄海桑田的變遷,后來才使焦山以東淤起平原,此山也陷入了灘涂。
李白二十多歲出蜀遠游長江、黃河中下游各地!督股酵闪壬健芬辉,當(dāng)作于此時。
望山原文及翻譯8
秋日登郡樓望贊皇山感而成詠
昔人懷井邑,為有掛冠期。
顧我飄蓬者,長隨泛梗移。
越吟因病感,潘鬢入愁悲。
北指邯鄲道,應(yīng)無歸去期。
翻譯
過去那些離鄉(xiāng)求仕的人,他們也時常懷念自己的家鄉(xiāng),但是,他們最終都能在功成名就之后辭官榮歸故里。
嘆息自己的仕宦未遇,以致雖然暫得返鄉(xiāng),卻不能久留,還要為仕途而繼續(xù)奔逐。
我年來多病,常常產(chǎn)生思鄉(xiāng)之情;鬢發(fā)發(fā)白,但未曾建功立業(yè),愈發(fā)感到失意。
馬上又要離開故鄉(xiāng),這一去歸鄉(xiāng)無期,不知什么時候能夠?qū)崿F(xiàn)壯志實現(xiàn),功成名就。
注釋
郡樓:指滑州城樓。
贊皇山:山名,在今河北省西南。
井邑:鄉(xiāng)邑,故里。
掛冠:謂辭官。
泛梗:漂浮的桃梗。
越吟:春秋越國人莊舄在楚國做官,不忘故國,病中吟越歌以寄鄉(xiāng)思。后用喻思鄉(xiāng)之情。
潘鬢:西晉詩人潘岳,三十二歲鬢發(fā)就開始斑白,作《秋興賦》以感懷。見《秋興賦》序。后以指中年鬢發(fā)初白。
北指邯鄲道,應(yīng)無歸去期:從滑州(今河南滑縣)歸故鄉(xiāng)贊皇,經(jīng)過邯鄲(今河北邯鄲市),言歸鄉(xiāng)無期。
創(chuàng)作背景
《秋日登郡樓望贊皇山感而成詠》作于文宗大和四年(830年),詩人任滑州刺史時。當(dāng)時詩人登樓遠眺故鄉(xiāng)之贊皇山,不禁感慨系之,吟成此詩。
賞析
“昔人懷井邑,為有掛冠期。顧我飄蓬者,長隨泛梗移!痹姷那八木溆脤Ρ鹊氖址ǎ銓懽约猴h泊宦游,功業(yè)未就的悲嘆!皰旃凇保局钢皋o官,但這里的掛冠當(dāng)指致仕返鄉(xiāng),此據(jù)上下詩意可知。后二句筆鋒一轉(zhuǎn),感嘆自己的仕宦未遇。詩人以飛轉(zhuǎn)的蓬草和浮在水面的'樹梗自喻,抒寫飄泊之感,十分形象。
“越吟因病感,潘鬢入愁悲。”這兩句詩用了兩個典故:“越吟”“潘鬢”來說明自己年來多病,經(jīng)常引起思鄉(xiāng)之情;鬢發(fā)早斑,功業(yè)未遂,更加感到失意的悲嘆。“北指邯鄲道,應(yīng)無歸去期。”邯鄲,戰(zhàn)國時為趙國都城,而李德裕的家鄉(xiāng)趙郡戰(zhàn)國時屬趙,秦為邯鄲郡地,詩中即以邯鄲道代指通向家鄉(xiāng)趙郡的道路。從“應(yīng)無歸去期”這句看,作者當(dāng)是馬上又要離開家鄉(xiāng),而且此去前途未卜,不知何日能夠壯志實現(xiàn),功成名就,榮歸故里。
這首詩在寫法上獨具特色。開頭二句為立論的大前提,作者認(rèn)為思鄉(xiāng)之情,人皆有之。但歷觀古志士仁人的掛冠歸鄉(xiāng),都是在功業(yè)成就之后。從而領(lǐng)起以下六句,反襯自己長期宦游各地不得返鄉(xiāng);今雖暫得歸鄉(xiāng),而因職事在身,功業(yè)未遂,仍不能如古志士仁人的榮歸故里的遭際,內(nèi)在邏輯十分嚴(yán)謹(jǐn)。通讀全詩,雖多飄泊失意之嘆,但仍然不乏對仕途的熱切追求,表現(xiàn)出不做出一番事業(yè)就不返鄉(xiāng)的進取精神。
望山原文及翻譯9
望山
唐代賈島
南山三十里,不見逾一旬。
冒雨時立望,望之如朋親。
虬龍一掬波,洗蕩千萬春。
日日雨不斷,愁殺望山人。
天事不可長,勁風(fēng)來如奔。
陰霪一以掃,浩翠寫國門。
長安百萬家,家家張屏新。
誰家最好山,我愿為其鄰。
譯文
終南山三十里的景色,我差不多有十幾天沒見到了。
冒著雨久站著凝望,看見你如同看見親朋好友一樣。
虬龍掬手揚波,人間萬里春色如洗。
只是每天春雨不斷,讓愛山人心情發(fā)愁。
陰暗的天氣不會太久,雖然現(xiàn)在的狂風(fēng)來的非常猛烈。
久雨新晴,壞心情一掃而光之后,終南山翠色欲流,如美景如畫瀉于一國之京城的長安。
如同在長安百萬人家,家家門前張開一面新嶄嶄的屏風(fēng)。
誰家的'山最好看,我愿意成為他家的鄰居。
望山原文及翻譯10
望荊山
奉義至江漢,始知楚塞長。
南關(guān)繞桐柏,西岳出魯陽。
寒郊無留影,秋日懸清光。
悲風(fēng)橈重林,云霞肅川漲。
歲宴君如何,零淚沾衣裳。
玉柱空掩露,金樽坐含霜。
一聞苦寒奏,再使艷歌傷。
賞析
這首詩展示了楚地的蕭瑟秋景和詩人的旅途感傷。首二句交代了他到江、漢一帶任職,才首次看到荊山,而感嘆于它的廣袤、綿遠。奉義即慕義,對巴陵王表示敬慕,這是一種謙遜的說法。楚塞,指荊山,因其為古代楚國郢都的北邊屏障,故稱。這兩句開篇記游,點明到荊山的因由,從而引出下文,筆法干凈利落。
“南關(guān)”以下六句,全是寫景,切題“望”字!澳详P(guān)”指荊山南端的關(guān)隘。“桐柏”,山名,界于信陽以西的河南湖北兩省之間!拔髟馈,言荊山西端的峰嶺!棒旉枴保P(guān)名,在今河南省魯山縣西南。這二句說,荊山的南關(guān)要繞到桐柏山,其西端的峰嶺將伸出到魯陽關(guān)。這里緊接著上文“楚塞長”,加以夸張形容,極力寫出荊山伸展的地域之遙遠。其實,荊山距桐柏山和魯陽關(guān)都很遠,并不連接。詩人這樣寫,是以一種宏觀的眼光,總攬荊山大的形勢,也是為了表示旅途的漫長,從而創(chuàng)設(shè)一個與下文所抒發(fā)的深廣愁思相適應(yīng)的空間境界。從藝術(shù)效果來看,也使詩的畫面氣象顯得壯闊。江淹寫景,時以“警遒”取勝,和謝朓有類似之處。這兩句,便使人感到有一種雄渾的氣勢,籠罩全詩!昂肌币韵滤木,展現(xiàn)出一幅荒涼清曠的深秋景色:郊野一片荒寒,木葉盡脫,見不到什么陰影;懸在空中的一輪秋日,發(fā)出的光輝也是慘淡清冷。這兩句繪光設(shè)色,語言精練,表現(xiàn)出詩人對于深秋獨特的感受和印象,令人感到一股凜冽寒氣從紙上撲面而來!皹铩,通“撓”,屈曲。秋風(fēng)掠過,重重密林中的樹木竟然被吹刮得彎曲、俯伏,可以感到它們在掙扎、呻吟,由此可見風(fēng)勢之猛烈!帮L(fēng)”上著一“悲”字,更給秋風(fēng)涂染上濃烈的主觀感情色彩,也令人竦然如聞秋風(fēng)凄厲肅殺之聲!霸葡肌本,寫江景,表現(xiàn)河水暴漲。在深秋,河流一般是不會漲水的,可是沮漳二水匯流,卻往往洪水迸發(fā)。詩人目睹其景,如實描繪。深秋洪水滔滔,已使人驚警異常,再加上云霞照映,更顯出水勢浩大,波濤慘白、渾黃。一個“肅”字傳達出其內(nèi)心的強烈感受。這四句是全篇最精采之處。前兩句寫靜景,后兩句寫動態(tài),動靜相生,有聲有色。“寒”、“懸”、“清”、“橈”、“悲”、“重”、“肅”、“漲”這一連串動詞和形容詞,都下得生動、精警、傳神,見出詩人寫景狀物、錘煉語言的功力。陳祚明評江淹詩長于“刻畫”,“蒼秀之句,頗亦邃詣”(《采菽堂古詩選》卷二十四),信然。
“歲晏”以下六句,集中抒寫由深秋肅殺之氣引出的悲愁之情。詩人先以“歲晏”二字總束上四句所寫時節(jié)景物,并帶起下面的抒情,章法嚴(yán)謹(jǐn)!皻q晏君如何”句中的“君”,是作者自嘆自問,意謂:時至深秋,一年將盡,我究竟打算怎么樣呢?“零淚染衣裳”是自答。一問一答,婉轉(zhuǎn)地傳達出內(nèi)心悲愁。古代遷客騷人逢秋生悲,本是常事。但江淹如此悲不自勝,淚下之多,以至于衣濕如染,那就不是一句尋常的“羈旅之愁”可以了得的了。早些時候,他在建平王劉景素幕下,曾被人借端誣陷入獄。后來他在獄中寫了《詣建平王上書》,血淚交迸,自陳冤屈,這才得釋。陷身囹圄之冤,加上沉淪下僚的仕途失意,這一切郁積于心中的悲怨,此刻都因眼前的秋景而激發(fā)出來了。所以“零淚”一語,實在包含無限,沉痛莫比!坝裰币韵滤木,又借酒樂而進一步抒寫這番沉痛之情。柱,瑟的安弦部件,這里代指瑟;尊,酒器;“金”、“玉”皆形容其華貴。詩人此時或許正在荊山下某處的`宴席上吧。玉柱金尊,這宴席亦不可謂不盛矣。但詩人心緒迷茫,使這一切豪華都成了徒然之設(shè),琴瑟被棄置一旁,蒙上了夜晚的露水,連杯中美酒,也含著嚴(yán)霜,令人縱然不飲也生出凜然寒意?铡⒆滞x,都是“徒然”的意思。最后兩句,又寫在寒夜寂靜中,忽然有人奏起了描寫行役途中艱難景況的《苦寒行》樂曲,這曲悲歌尚未了,又有人唱起了《艷歌行》中的“翩翩堂前燕,冬藏夏來見。兄弟兩三人,流宕在他縣……”古語云:“一之為甚,其可再乎”。而今這愁悲之音卻“一”之“再”之,真教人情何以堪。全詩就在這感傷的音樂聲中緩緩拉上帷幕,情調(diào)悲惻哀婉,使讀者為之低回不已,黯然神傷。陳祚明評云:“末六句詞氣蕭瑟”。(《采菽堂古詩選》卷二四)足見這后六句抒情,也回蕩著悲涼秋氣,整首詩是情景融一的。
這首行旅詩的章法結(jié)構(gòu),仍大致沿襲謝靈運山水詩記游——寫景——抒情——悟理的模式,層次分明,只是已經(jīng)去掉了玄理的尾巴。詩中用了大量的對句,其風(fēng)氣也始于謝靈運,但遣詞造句已不像靈運那樣巉削、藻飾,而是顯得比較清秀自然。詩押“陽江”韻,音調(diào)清越明亮,也有助于悲傷感情的抒發(fā)。詩人善于抒寫悲愁的特點,在這首早期作品中,已經(jīng)初步顯示了出來。
望山原文及翻譯11
作品介紹
《三山望金陵,寄殷淑》的作者是李白,被選入《全唐詩》的第173卷第21首。
原文
三山望金陵,寄殷淑
作者:唐·李白
三山懷謝脁,水澹望長安。
蕪沒河陽縣,秋江正北看。
盧龍霜氣冷,鳷鵲月光寒。
耿耿憶瓊樹,天涯寄一歡。
注釋
、偃:在今南京市西南,有三峰南北相接,故名。殷淑:《全唐文》卷三四0顏真卿《茅山玄靖先生廣陵李君碑銘》:“真卿與先生門人中林子殷淑……嘗接采真之游!
、谒:水動貌。全詩校:“一作淥水。”望長安:謝朓《晚登三山還望京邑》有“灞涘望長安,河陽視京縣”之句。
、酆雨柨h:在今河南省孟縣西。因當(dāng)時已被安史叛軍所占,故云“蕪沒”。此詩蓋至德元載(756)秋作于金陵。
、鼙R龍:山名,即今南京市獅子山,周圍五里,西臨大江。晉元帝初渡江,至此,見山嶺綿延,與石頭城相接,險要似塞北盧龍,因以為名。
、蔌T鵲:南朝宮中樓觀名,故址在今南京市。
、蕲倶:喻指友人。
譯文
我站在三山上,緬懷謝脁,江中水波紆緩,我西望長安。
站秋江正北看,河陽縣正掩沒于荒草間。
盧龍山中霜氣冷,鳷鵲樓里月光寒。
心事耿耿,思念玉樹臨風(fēng)般的你,天涯寄書送給你歡樂。
作者介紹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詩人,有“詩仙”之稱,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漢族,出生于西域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5歲隨父遷至劍南道之綿州(巴西郡)昌隆縣(712年更名為昌明縣,今四川綿陽江油市青蓮鄉(xiāng)),祖籍隴西郡成紀(jì)縣(今甘肅平?jīng)鍪徐o寧縣南)。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陽)。存世詩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難》、《行路難》、《夢游天姥吟留別》、《將進酒》等詩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于安徽當(dāng)涂,享年61歲。更多古詩欣賞文章敬請關(guān)注“可可詩詞頻道”的李白的詩全集欄目。()
李白的詩歌創(chuàng)作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主要表現(xiàn)為側(cè)重抒寫豪邁氣概和激昂情懷,很少對客觀事物和具體時間做細(xì)致的描述。灑脫不羈的氣質(zhì)、傲視獨立的人格、易于觸動而又易爆發(fā)的強烈情感,形成了李白詩抒情方式的鮮明特點。他往往噴發(fā)式的,一旦感情興發(fā),就毫無節(jié)制的奔涌而出,宛若天際的.狂飆和噴溢的火山。他的想象奇特,常有異乎尋常的銜接,隨情思流動而變化萬端。
繁體對照
《全唐詩》卷173_21三山望金陵,寄殷淑李白
三山懷謝脁,水澹望長安。
蕪沒河陽縣,秋江正北看。
盧龍霜氣冷,鳷鵲月光寒。
耿耿憶瓊樹,天涯寄壹?xì)g。
望山原文及翻譯12
原文:
奇峰出奇云,秀木含秀氣。
清晏皖公山,巉絕稱人意。
獨游滄江上,終日淡無味。
但愛茲嶺高,何由討靈異。
默然遙相許,欲往心莫遂。
待吾還丹成,投跡歸此地。
注釋:
、佟短茣さ乩碇尽罚嬷轁撋娇h有皖山!短接[》:《漢書·地理志》曰:皖山在灊山,與天柱峰相連,其山三峰鼎峙,疊嶂重巒,拒云概日,登陟無由!渡浇(jīng)》曰:皖山東面有激水,冬夏懸流,狀如瀑布,下有九泉井,有一石床,可容百人。其井莫知深淺,若天時亢旱,殺一犬投其中,即降雷雨,犬亦流出!斗捷泟儆[》:皖山在安慶府淮寧縣西十里,皖伯始封之地!督贤ㄖ尽罚和钌,一名皖公山,在安慶府潛山縣,與潛山天柱山相連,三峰鼎峙,為長、淮之捍蔽。空青積翠,萬仞如翔,仰摩層霄,俯瞰廣野,瑰奇秀麗,不可名狀。上有天池峰,峰上有試心橋、天印石。甕巖狀如甕,人不可到。有石樓峰,勢若樓觀。
、趽P雄《校獵賦》:于是天清日晏,顏師古注:晏,無云也。陸游《入蜀記》:北望,正見皖山。
、厶住督贤罟健吩姡骸皫f絕稱人意!薄皫f絕”二字,不刊之妙也。
④《老子》:“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
⑤甄鸞《笑道論》:《神仙金液經(jīng)》云,金液還丹,太上所服而神。今燒水銀,還復(fù)為丹,服之得仙,白日升天,求仙不得此道,徒自苦耳。
翻譯:
奇特的山峰,奇特的云,相映成趣,滿山的`秀木郁郁蔥蔥,秀色無邊。
清爽無云的皖公山,巉峻陡峭的山嶺,特別中我心意!
獨自一人在滄江上游玩,整天都提不起興趣。
但是由于鐘愛此山,如何才有求取仙法的途徑?
皖公山,我已經(jīng)對你傾心,但是,還不是流我在這里的時候。我們簽個約定:
等我丹藥煉成,我將在此地歸隱,陪你,永遠陪你!
賞析:
此詩當(dāng)作于安史之亂以前,李白離開長安以后曾經(jīng)一度迷戀于煉丹。
此詩一路平平道來,好像和老朋友嘮嗑一樣,情緒也是一波三折,味道濃郁。一開篇既是兩好句:“奇峰出奇云,秀木含秀氣!笨梢钥闯隼畎渍娴暮芟矚g此地。
“巉絕稱人意”這句曾經(jīng)被親臨此地的陸游倍加贊賞,認(rèn)為是絕佳的詩句!澳贿b相許”,更是把李白喜愛此地的心情表露無遺。
望山原文及翻譯13
齊天樂·吳山望隔江霽雪
瘦筇如喚登臨去,江平雪晴風(fēng)小。濕粉樓臺,釅寒城闕,不見春紅吹到;彰T綅,但半沍云根,半銷沙草。為問鷗邊,而今可有晉時棹?
清愁幾番自遣,故人稀笑語,相憶多少!寂寂寥寥,朝朝暮暮,吟得梅花俱惱。將花插帽,向第一峰頭,倚空長嘯。忽展斜陽,玉龍?zhí)祀H繞。
翻譯
江面平,雪早晴,風(fēng)已小,我住著竹杖像被人呼喚著登臨吳山。在其上近處樓臺亭閣都披上了銀裝,籠罩在濃重的寒色之中,尚不見半點桃紅柳綠的痕跡。遠處的山巒一半罩在云霧之中,一半被白雪覆蓋,山上的草木也都不見了。
故人稀少的清寒,讓我想起了多少往事!寂寞孤獨,朝朝暮暮,我吟梅花自遣懷。我將花插于帽上,向著吳山山頭,仰天長嘯。忽然地看見遠方斜陽,霞光映照雪山明麗發(fā)光。
注釋
齊天樂:詞牌名,又名《臺城路》《如此江山》《五福降中天》。
筇:竹杖。
釅寒:猶嚴(yán)寒。
越嶠:泛指江浙一帶的山巒。
沍:同“冱”,凍結(jié)。
晉時棹:指王徽之夜雪訪戴之事!妒勒f新語》
載:晉王徽之居山陰,夜雪初霽,月色清朗,忽憶戴逵,遂乘舟訪之,至門而返二或問其故,
曰:“乘興而來,興盡而返,何必見戴!
第一峰:指吳山,在今浙江杭州。
玉龍:指雪。
張元詩:“戰(zhàn)罷玉龍三百萬,敗鱗殘甲滿天飛!
創(chuàng)作背景
題中吳山為杭州名勝之一。作者在登臨吳山,眺望錢塘江對岸雪后放晴的景觀時,生出對友人的懷念之情,所以寫下這首詞。
賞析
上片寫江南雪景!笆蒹倘鐔镜桥R去,江平雪晴風(fēng)小!遍_頭二句寫登臨的興致和原因。“如喚”二字下得好,表現(xiàn)出詞人的逸興豪情!敖窖┣顼L(fēng)小,”說明正是登臨觀雪景的好時機!皾穹蹣桥_,釀寒城闕,不見春紅吹到!边@三句寫登臨所見的近景!拔⒚!比,是登臨所見遠景。這一帶峰巒相屬,有瑞石山、寶月山、峨嵋山、淺山、金地山等!盀閱枴倍,由景入情,忽然懷念起友人來了。作者化用王徽之雪夜訪友這個典故。王子猷訪戴是因雪景興之所之,又同在越地,因此詞人化用這個典故,表達期待友人來訪,或趁雪后去拜訪友人,都很貼切。借用這一典故,一方面表現(xiàn)了對友人的思念之切,同時它又表現(xiàn)了詞人登臨觀雪霽時的逸興豪情,很有些疏狂豪放的意態(tài)。
下片主要抒情。“清愁幾番自遣,故人稀笑語,相憶多少!”三句,承接上片,寫對友人的憶念。因聽不到朋友親切的笑語,惆悵之情縈繞于懷,竟至難以排遣,可見情誼之深厚。接著“寂寂寥寥,朝朝暮暮,吟得梅花俱惱”三句,進一步寫思念之苦。梅花常于雪天開放,它是春天的使者。古代文人贊賞梅花的氣節(jié)風(fēng)骨,常常相攜賞梅、詠梅。因此梅花又是友誼的媒介和見證。文人常以梅花為題寄托友情或離愁。南朝陸凱寄范曄詩云:“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南宋姜夔《暗香》詞云:“嘆寄與路遙,夜雪初積。翠尊易泣.紅萼無言耿相憶!薄耙鞯妹坊ǖ珒Α笨赡苁菑慕缭~境化出的!熬銗馈闭,人與梅皆煩惱也。無知的梅花與人一樣,也為離別而愁緒滿懷,這同“紅萼無言耿相憶”如出一轍,“將花插帽,向第一峰頭,倚空長嘯。”詞人故作豪情,登高呼嘯,以排遣因離愁所造成的郁悶。宋代朱敦儒《鷓鴣天·西都作》詞云:“玉樓金闕慵?xì)w去,且插梅花醉洛陽。”“將花插帽”蓋脫胎于此。它緊承“吟得梅花俱惱”句,突然宕開一筆,由抑郁轉(zhuǎn)向疏狂,拓展了詞境。南宋初,金主完顏亮南侵,聲稱欲“立馬吳山第一峰”。“第一峰”之名由此而得。詞人登臨吳山,便是身在第一峰頭,正是金主完顏亮當(dāng)年望塵莫及之處。這里特地點出“第一峰頭”含有自夸豪壯的意味。這“將花插帽,向第一峰頭,倚空長嘯”三句,將詞人疏狂的.意態(tài)刻畫得淋漓盡致,情貌畢現(xiàn)。結(jié)尾二句,“忽展斜陽,玉龍?zhí)祀H繞!痹娭小坝颀垺庇餮┥。后人常以玉龍喻雪,也借喻雪山。清代張四科《大雪宿盤豆驛》詞云:“天際玉龍夭矯,一片荊山弄寒色。”即把玉龍比作雪山!昂稣剐标,玉龍?zhí)祀H繞”,點明了“望隔江霽雪”的詞題。詞人忽見斜陽穿破云層,灑下一片霞光,把遠處的雪山映照得明麗動人。這幅雪山夕照圖,境界闊大,色澤艷麗,氣韻生動,恰又襯托了詞人的逸興豪情。以景語作結(jié),詞境更為蘊藉。
總觀全篇,由景人情,再由情人景。詞以登臨觀雪景起筆,以雪山夕照收結(jié),首尾一體,緊扣詞題。上片主要寫景,下片著重抒情,而景與情的轉(zhuǎn)換過渡自然,又互相映照滲透,熔景與情于一爐。尤其下片“將花插帽”數(shù)句刻畫詞人疏狂豪放的形象,虎虎有生氣,簡直呼之欲出,更為詞篇增色。較之一般觸景傷懷的吟唱,風(fēng)格意境迥然有別。
望山原文及翻譯14
《望天門山》原文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望天門山》翻譯
雄偉的天門山被長江攔腰劈開,碧綠的江水東流到此回旋澎湃。
兩岸青山相對聳立著拔地而起,一葉孤舟從太陽旁邊飛速飄來。
《望天門山》注釋
1、天門:位于安徽省和縣與蕪湖市長江兩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東梁山。兩山隔江對峙,形同天設(shè)的門戶,所以叫“天門”。
2、中斷:江水從中間隔斷兩山。
3、楚江:即長江。古代長江中游地帶屬楚國,所以叫楚江。
4、開:劈開,斷開。
5、至此:意為東流的江水在這轉(zhuǎn)向北流。
6、回:回漩,回轉(zhuǎn)。指這一段江水由于地勢險峻方向有所改變,并更加洶涌。
7、兩岸青山:指博望山和梁山。
8、出:突出,出現(xiàn)
9、日邊來:指孤舟從天水相接處的遠方駛來,遠遠望去,仿佛來自日邊。
《望天門山》賞析
該詩為725年(開元十三年)作者赴江東途中行至天門山時所作。李白無比熱愛祖國的壯麗山河,一生遍游名山大川,留下了許多不朽的杰作。該詩描寫詩人舟行江中順流而下,遠望天門山的情景。天門山為今安徽省蕪湖市的東梁山與和縣的西梁山的總稱。
《江南通志》記云:“兩山石狀曉巖,東西相向,橫夾大江,對峙如門。俗呼梁山曰西梁山,呼博望山曰東梁山,總謂之天門山!
前兩句用鋪敘的方法,描寫天門山的雄奇壯觀和江水浩蕩奔流的氣勢。詩人不寫博望、梁山兩山隔江對峙,卻說山勢“中斷”,從而形象地寫出兩山峭拔相對的險峻:“楚江開”,不令點明了山與水的關(guān)系,而且描繪出山勢中斷、江水至此浩蕩而出的氣勢!氨獭弊置鲗懡,暗寫江水之深;“回”字描述江水奔騰回旋,更寫出了天門山一帶的山勢走向。后兩句描繪出從兩岸青山夾縫中望過去的遠景,“相對”二字用得巧妙,使兩岸青山具有了生命和感情。結(jié)尾一句更是神來之筆,一輪紅日,映在碧水、青山、白帆之上,使整個畫面明麗光艷,層次分明,從而祖國山川的雄偉壯麗畫卷展現(xiàn)出來。
第一句“天門中斷楚江開”,著重寫出浩蕩東流的楚江沖破天門山奔騰而去的壯闊氣勢。它給人以豐富的聯(lián)想:天門兩山本來是一個整體,阻擋著洶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濤的沖擊,才撞開了“天門”,使它中斷而成為東西兩山。這和作者在《西岳云臺歌》中所描繪的情景頗為相似:“巨靈(河神)咆哮擘兩山(指河西的華山與河?xùn)|的首陽山),洪波噴流射東海!辈贿^前者隱后者顯而已。在作者筆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顯示出沖決一切阻礙的神奇力量,而天門山也似乎默默地為它讓出了一條通道。
第二句“碧水東流至此回”,又反過來著重寫夾江對峙的天門山對洶涌奔騰的楚江的約束力和反作用。由于兩山夾峙,浩闊的長江流經(jīng)兩山間的狹窄通道時,激起回旋,形成波濤洶涌的奇觀。如果說上一句是借山勢寫出水的洶涌,那么這一句則是借水勢襯出山的奇險。有的本子“至此回”作“直北回”,解者以為指東流的長江在這一帶回轉(zhuǎn)向北。這也許稱得上對長江流向的精細(xì)說明,但不是詩,更不能顯現(xiàn)天門奇險的氣勢。試比較《西岳云臺歌送丹丘子》:“西岳崢嶸何壯哉!黃河如絲天際來。黃河萬里觸山動,盤渦轂轉(zhuǎn)秦地雷!薄氨P渦轂轉(zhuǎn)”也就是“碧水東流至此回”,同樣是描繪萬里江河受到崢嶸奇險的'山峰阻遏時出現(xiàn)的情景。絕句尚簡省含蓄,所以不象七古那樣寫得淋漓盡致。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边@兩句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上句寫望中所見天門兩山的雄姿,下句則點醒“望”的立腳點和表現(xiàn)詩人的淋漓興會。詩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個地方遙望天門山,他“望”的立腳點便是從“日邊來”的“一片孤帆”。讀這首詩的人大都贊賞“兩岸青山相對出”的“出”字,因為它使本來靜止不動的山帶上了動態(tài)美,但卻很少去考慮詩人何以有“相對出”的感受。如果是站在岸上某個固定的立腳點“望天門山”,那大概只會產(chǎn)生“兩岸青山相對立”的靜態(tài)感。反之,舟行江上,順流而下,望著遠處的天門兩山撲進眼簾,顯現(xiàn)出愈來愈清晰的身姿時,“兩岸青山相對出”的感受就非常突出了。“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現(xiàn)了在舟行過程中“望天門山”時天門山特有的姿態(tài),而且寓含了舟中人的新鮮喜悅之感。夾江對峙的天門山,似乎正迎面向自己走來,表示它對江上來客的歡迎。青山既然對遠客如此有情,則遠客自當(dāng)更加興會淋漓!肮路黄者厑怼,正傳神地描繪出孤帆乘風(fēng)破浪,越來越靠近天門山的情景,和詩人欣睹名山勝景、目接神馳的情狀。
這首詩寫了碧水青山,白帆紅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絢麗的畫面。但這畫面不是靜止的,而是流動的。隨著詩人行舟,山斷江開,東流水回,青山相對迎出,孤帆日邊駛來,景色由遠及近再及遠地展開。詩中用了六個動詞“斷、開、流、回、出、來”,山水景物呈現(xiàn)出躍躍欲出的動態(tài),描繪了天門山一帶的雄奇闊遠。一、二句寫出了天門山水雄奇險峻不可阻遏的氣勢,給人驚心動魄之感。三、四句把渾闊茫遠的水勢,寫足了,寫活了。“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边@兩句寫詩人遠眺天門山夾江對峙,江水穿過天門山,水勢湍急、激蕩回旋的壯麗景象。第一句緊扣題目,總寫天門山。放眼望去,綿亙在楚地的梁山和博望山仿佛是被奔騰浩蕩的江水沖開門,形成了一個天然的門戶,澎湃的江水從中涌了過來。第二句寫天門山下的江水。流經(jīng)上游千山萬壑,沖出三峽的長江水,由西向東緩緩流來。江水流至天門山時受阻,沖開天門山形成湍急的旋渦。“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钡谌涑星暗谝痪鋵憡A江對峙的天門山的形勢。楚地廣闊的江面,被綿亙的天門山阻斷,受阻的江水咆哮著猶如一把利劍,將巍峨的天門山劈做兩半,江水奔瀉而過。天門山夾江聳立,故說它們是“相對出”!俺觥痹谶@里是聳出的意思。最后一句承前第二句寫長江江面的遠景。穿過天門山的滔滔江水,奔流東去浩渺無際,從紅日冉冉升起的天邊,一條帆船朝天門山馳來。“日邊來”,極言船來處之高遠。寫江水的綿遠不直接點出水,而是寫水上的船,讓人們從“日邊來”中去想象江水的渺遠。縱目遠眺,天空無物。楚江碧水,煙波浩渺,孤帆紅日,江山如畫。這首詩意境開闊,氣魄豪邁,音節(jié)和諧流暢,語言形象、生動,畫面色彩鮮明。雖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二十八個字,但它所構(gòu)成的意境是那么優(yōu)美、壯闊、人們讀了詩恍若置身其中。詩人將讀者的視野沿著煙波浩渺的長江,引向無限寬廣的天地里,使人頓時覺得心胸開闊、眼界擴大。從這里我們看到了詩人李白的豪放不羈的精神和不愿意把自己限在小天地里的廣闊胸懷。這首詩和王之煥的《登鸛鵲樓》,一首是寫黃河,一首是寫長江,山川形勢各有特點,而作品中的意境也不盡相同,但作為盛唐時期抒情詩歌的代表作,兩者的共同處是,意境開闊,氣象雄偉,充滿了蓬勃的朝氣和積極向上的力量。李白為唐人七絕之冠,最善于在有限的篇幅里創(chuàng)造。
由于末句在敘事中飽含詩人的激情,這首詩便在描繪出天門山雄偉景色的同時突出了詩人的自我形象--豪邁、奔放、自由灑脫、無拘無束。
前兩句用鋪敘的方法,描寫天門山的雄奇壯觀和江水浩蕩奔流的氣勢。詩人不寫博望、梁山兩山隔江對峙,卻說山勢“中斷”,從而形象地寫出兩山峭拔相對的險峻:“楚江開”,不令點明了山與水的關(guān)系,而且描繪出山勢中斷、江水至此浩蕩而出的氣勢!氨獭弊置鲗懡祵懡;“回”字描述江水奔騰回旋,更寫出了天門山一帶的山勢走向。后兩句描繪出從兩岸青山夾縫中望過去的遠景,“相對”二字用得巧妙,使兩岸青山具有了生命和感情。結(jié)尾一句更是神來之筆,一輪紅日,映在碧水、青山、白帆之上,使整個畫面明麗光艷,層次分明,從而祖國山川的雄偉壯麗畫卷展現(xiàn)出來。
【望山原文及翻譯】相關(guān)文章:
望天門山原文翻譯09-27
江上望皖公山原文翻譯02-28
望洞庭原文翻譯及賞析12-17
《望洞庭》原文及翻譯賞析12-18
山市原文及翻譯03-01
長安秋望原文翻譯及賞析12-18
《望驛臺》原文翻譯賞析12-19
山行留客原文翻譯09-12
山市原文翻譯及賞析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