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少年治縣原文及翻譯
少年治縣原文及翻譯1
子奇年十六,齊君使治阿。既而齊君悔之,遣使追。追者反,曰:“子奇必能治阿!饼R君曰:“何以知之?”曰:“共載皆白首也。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決之,必能治阿矣!”子奇至阿,熔庫兵以作耕器,出倉廩以賑貧窮,阿縣大治。魏聞童子治邑,庫無兵,倉無粟,乃起兵攻之。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戰(zhàn),遂敗魏師。
全文翻譯
子奇十六歲的時候,齊國的國君派(他)去治理阿縣。不久,齊君反悔了,派人追趕。追趕的人回來說:“子奇一定能夠治理好阿縣的,同車的人都是老人!饼R君說:怎么看得出?”追趕的人說:“憑借老人的`智慧,由年輕的人來作最終決定,一定能治理好阿縣啊!”子奇治理阿縣,把兵庫里的兵器鍛造成為耕田的農(nóng)具,打開糧倉來救濟貧窮的人民,阿縣治理得井井有條。魏國的人聽說小孩子治理阿縣,兵庫里沒有武器,糧倉里沒有積糧,于是就起兵攻打(齊國)阿縣,阿縣的人父子兄弟相互鼓勵,以自己家的兵器打敗了魏國軍隊。
解釋
阿:地名,即今山東阿縣
治:治理
反:通"返",返回
既而:后來,不久
遣:派
共載:同車
白首:老年人
夫:句首語氣詞,用以引起下文的議論,無實義
決之:決斷政事
耕器:農(nóng)具
倉:倉庫
廩:倉庫中的糧食
賑:救災
私兵:私人武器
倉廩:儲藏糧食的倉庫
少年治縣原文及翻譯2
【原文】
子奇年十六,齊君使治阿。既而君悔之,遣使追。追者反,曰:“子奇必能治阿。"齊君曰:“何以知之!痹唬骸肮草d皆白首也。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決之,必能治阿矣!”子奇至阿,熔庫兵以作耕器,出倉廩以濟貧窮,阿縣大治。魏聞童子治邑,庫無兵,倉無粟,乃起兵擊之。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戰(zhàn),遂敗魏師。
【注釋】
1、阿:地名,即今山西阿縣。
2、治:治理。
3、反:通“返”,返回。
4、既而:后來,不久。
5、遣:派遣。
6、共載:同車。
7、白首:老年人。
8、智:智慧。
9、夫:句首語氣詞,用以引起下文的議論,無實義。
10、決之:決斷政事,決斷事情。
11、耕器:農(nóng)具 ,器具。
12、倉:倉庫。
13、廩:倉庫中的糧食。
14、濟:救濟。
15、私兵:私人武器。
16、倉廩:儲藏糧食的倉庫。
17、使:派遣。
18、兵:兵器。
19、師:軍隊。
20、童子:小孩子,兒童。
21、使:派遣。
22 白首:老人
【翻譯】
子奇十六歲的時候,齊國的國君派(他)去治理阿縣。不久,齊王反悔了,派人追趕。追趕的人回來說:“子奇一定能夠治理好阿縣的!饼R王問:“你怎么知道的呢?”回答說:“同車的'人都是老人,憑借老人的智慧,由年輕人來作最終決定,一定能治理好阿縣啊!”子奇到了阿縣,把兵庫里的兵器鍛造成為耕田的農(nóng)具,打開糧倉來救濟貧窮的人民,阿縣治理得井井有條。魏國的人聽說小孩子治理阿縣,兵庫里沒有武器,糧倉里沒有積糧,于是就起兵攻打(齊國)阿縣。阿縣的人父親帶兒子,哥哥帶弟弟,以自己家的兵器戰(zhàn)斗,于是打敗了魏國軍隊。
少年治縣原文及翻譯3
少年治縣
未知佚名
子奇年十六,齊君使治阿。既而君悔之,遣使追。追者反,曰:“子奇必能治阿。"齊君曰:“何以知之。”曰:“共載皆白首也。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決之,必能治阿矣!”子奇至阿,熔庫兵以作耕器,出倉廩以濟貧窮,阿縣大治。魏聞童子治邑,庫無兵,倉無粟,乃起兵擊之。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戰(zhàn),遂敗魏師。
譯文
子奇十六歲的時候,齊國的國君派(他)去治理阿縣。不久,齊王反悔了,派人追趕。追趕的人回來說:“子奇一定能夠治理好阿縣的`!饼R王問:“你怎么知道的呢?”回答說:“同車的人都是老人,憑借老人的智慧,由年輕人來作最終決定,一定能治理好阿縣啊!”子奇到了阿縣,把兵庫里的兵器鍛造成為耕田的農(nóng)具,打開糧倉來救濟貧窮的人民,阿縣治理得井井有條。魏國的人聽說小孩子治理阿縣,兵庫里沒有武器,糧倉里沒有積糧,于是就起兵攻打(齊國)阿縣。阿縣的人父親帶兒子,哥哥帶弟弟,以自己家的兵器戰(zhàn)斗,于是打敗了魏國軍隊。
注釋
阿:地名,即今山西阿縣。
治:治理。
反:通“返”,返回。
既而:后來,不久。
遣:派遣。
共載:同車。
白首:老年人。
智:智慧。
夫:句首語氣詞,用以引起下文的議論,無實義。
決之:決斷政事,決斷事情。
耕器:農(nóng)具,器具。
倉:倉庫。
廩:倉庫中的糧食。
濟:救濟。
私兵:私人武器。
倉廩:儲藏糧食的倉庫。
使:派遣。
兵:兵器。
師:軍隊。
童子:小孩子,兒童。
使:派遣。
白首:老人。
【少年治縣原文及翻譯】相關文章:
夕次盱眙縣原文翻譯及賞析12-17
結客少年場行原文翻譯及賞析12-17
塞翁失馬原文及翻譯12-08
《江南》原文及翻譯09-02
南轅北轍的原文及翻譯09-02
詠史原文翻譯09-28
對雪原文翻譯09-27
對酒原文及翻譯12-19
《觀潮》原文及翻譯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