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讓課堂活動成為品德課教學的主要形式
新課程標準指導下的品德課,其課程性質已由單一“向小學生比較系統(tǒng)地進行共產主義思想品德教育”轉為“以兒童生活(社會生活)為基礎,以培養(yǎng)品德良好、樂于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低年級)和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中高年級)的綜合課程。”由此,把對學生的品德教育與學生的個人生活、社會生活和學生的發(fā)展結合起來。本人作為市學科帶頭人,在進行了新教材的培訓后,欣喜地看到了教材的變化,它以主題教育為編排特色,內容更集中,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它使品德教學回歸生活成為了可能。在擔任了新課程——《品德與社會》的教學后,本人積極實踐,努力以學生生活為基礎,以新課程提出的“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使獲得知識與技能的過程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睘槟繕,改革傳統(tǒng)課堂教學形式,提高品德課的實效性。一個學期以來,有失敗的教訓,也有成功的喜悅。
反思一:無論課程怎樣改,都離不開“以學生為本”這一理念。品德課教學實效性的提高,更不能忽視學生現(xiàn)有的生活基礎、認知水平與能力,由此,才能實現(xiàn)學生的發(fā)展。
筆者曾經在全市上了一堂《品德與生活》的研討課《我的家》。課前,我也進行了認真的學習與思考。對一年級學生的家庭生活進行調查,又根據現(xiàn)實生活調整了教學目標,力求在師生交談家庭的快樂事中,讓學生感受家庭的快樂,并愿意做爸爸**的開心果,把快樂帶回家。應該說課堂目標的定位是正確的,它做到了起點低,內容實。課堂教學中,主線是清晰的,教師時刻以朋友的身份融入學生之中,倡導師生平等的氛圍,引導暢談家庭的開心事。但是,實際教學中卻沒有原先設想的效果,談話中學生只能從同學的談話、老師的引導中再現(xiàn)有共性的幾例家庭樂事,而沒有更多的富有家庭個性的事例,所以,即便學生談得很開心,但還是僅僅停留在談上,學生在情感上沒有深層次體驗來自家庭的親情與溫暖,“把快樂帶回家”這一永恒主題也就不能深深烙在學生心田。反思這堂課,主要原因不是課堂教學目標的定位與教師的課堂調控,而是本人一直擔任中高段教學,忽視了對一年級學生認知水平和談話能力的了解,在課堂教學中采用了我一貫運用的談話形式。試想,作為剛剛要求“說完整一句話”的孩子,如何讓他表達生活中充滿溫情的事件?他只能粗淺地來感知一件事,也就不能引起情感的共鳴?磥恚n堂教學只以單一的談話方式是不可行的。那么,怎樣的教學方式是符合低段兒童的呢?
嘗到失敗的教訓后,我并不氣餒,而是在實踐中大膽嘗試。我打破了以往思想品德教學中遵循的“揭題——明理——辨析——導行”的教學模式,以學生樂于參與的“活動”為教與學的主要方式,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將情感、技能、知識等教學目標融合在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中,極大了調動了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使品德教學煥發(fā)了新的生機。
反思二:品德課的教學,強調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際,讓學生通過親身經歷、感悟最終達到踐行的目的。而“課堂活動”定能因會極大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成為課堂教學的主要方式。
如何根據教學目標創(chuàng)設一個有利于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活動環(huán)境,極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參與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呢?本人結合所上的《品德與社會》三年級上冊進行了嘗試。
一、課堂活動,要貼近生活
課堂活動并非為了活動而活動,它是一個再現(xiàn)生活的載體,一個現(xiàn)實生活的模擬場景。學生通過參與,獲得情感的體驗,行為的導行。為此,本人在設計活動時,充分聯(lián)系學生自身的生活實際,使學生感覺真實,感覺親切,充分考慮學生的內心需求,使學生樂于參與。比如,在教上《在學校里工作的人們》,我安排學生分組對清潔工、傳達室管理人員、圖書室老師、衛(wèi)生室老師等人員進行調查采訪,同學們通過訪問,了解了他們平時疏忽的為他們服務的其他人,通過交流,學生情感上有了波動。在此基礎上,我讓他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感謝他們,許多學生寫了小詩、做了賀卡,忙得不亦樂乎,一種感恩的情感融入在課堂活動中。再如,教上《生活中的安全》時,我在組織學生進行“安全知識競賽”后,安排了“平安脫險”的游戲活動,通過創(chuàng)設在超市發(fā)生意外的活動情景,對“你會怎樣安全脫險”進行了現(xiàn)場模擬表演。同學們通過活動與交流,不僅知道了“安全門”、“火災不能乘電梯”等常識,還知道了怎樣的行動是盲目的,怎樣的行為才是有效的脫險方式。一次活動的開展遠遠比說教來得更有實效,它給學生如何學會生存上了生動一課。
二、課堂活動,要層層遞進
本次課程改革特別強調讓學生獲得探求新知的經歷和獲得新知的體驗,也許有時一無所知,但卻是兒童學習、成長、發(fā)展、創(chuàng)造所必須經歷的過程。所以,基礎教育的任務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培養(yǎng)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如果課堂活動只能讓學生停留在好玩的基礎上,不能給學生深層次的認知與體驗,是不能真正促進學生成長的。在與本組老師共同研討的《讓我們學會合作》一課中,我們真正感受到了這一點。課前,我們認真分析了教材和學生。把“為什么要合作,怎樣的合作是有效的?”定為本課的重點。對于合作,學生已有一定的感知,怎樣才能讓他們深刻感受合作的重要性呢?我們在課堂活動的安排上進行有梯度的設計。
【活動一】游戲活動:閃爍的六顆星,誰能看兩遍說出他們的顏色?學生踴躍嘗試,在失敗中,教師引導他們想辦法。最后,在六個人的合作中,使他們初步明白有些事情一個人做是有困難的,而幾個人合作著做,就能變簡單。游戲活動是學生最感興趣的,而興趣又是最好的老師。通過課前游戲活動,自然地引入教學,使學生在無拘無束中自然地參與課堂。
【活動二】
小組討論。在四人小組討論中,學生明白,人人都發(fā)言,就能有更多的主意。這是初步的四人小組合作。
【活動三】迎新黑板報比賽。教師結合學校少總部的比賽,讓學生設計參加比賽的名單,激勵學生奪冠。同學們在討論中明確了合作要合理分工,揚長避短,合作能給集體帶來榮譽。這是部分人的合作。
【活動四】拔河比賽。學生通過兩次親身體驗,總結了有效合作的多種方案,比如拔河隊員之間、與拉拉隊員之間的齊心協(xié)力、拔河的準備工作等等。學生在活動中掌握了合作的方法。這是更多人的合作。
正是這層層遞進的活動,避免了品德課空對空的教師“說教”學生“表白”,給了學生充分體驗與感悟的過程,給了學生獲取真知的過程。這就是思想品德課的實效。
三、課堂活動,面向每個學生
新課程強調“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需要,創(chuàng)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tài)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睘榇,課堂活動的設計不是單純?yōu)榱藥讉擅長表演的學生的,它更多的是面向每一個學生。在本人所組織的知識競賽、小組合作、設計卡片等活動中,每個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每個學生都有被發(fā)現(xiàn)的機會。由此,活動真的成了每個學生都樂于參與的學習方式。只要教師將情感、技能、知識的教育融合在精心設計的課堂活動中,使學生在活動中進行思考,在思考中進行活動,有教無痕便會成為可能。
新課程強調“給孩子一些權利,讓他自己去選擇;給孩子一些機會,讓他們自己去體驗;給孩子一些任務,讓他自己去完成;給孩子一點困難,讓他自己去解決;給孩子一個問題,讓他自己找答案;給孩子一片空間,讓他自己向前走。”一個學期以來,本人以課堂活動為教與學的主要形式,給予了學生活動的機會,活動的權利,活動的空間,從而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參與中都得到發(fā)展;使每個學生在自己喜歡的活動情境中體驗,在具體可操作的活動中感受真理,獲得真知;更使品德教學蘊涵了新的理念,煥發(fā)出新的生機。
【讓課堂活動成為品德課教學的主要形式】相關文章:
英語課堂教學活動03-13
abcc形式的詞語03-04
課堂教學比賽06-14
英語課堂教學活動精華15篇03-13
英語課堂教學活動15篇(推薦)03-13
對話形式的朗誦詞03-12
讀書常見的幾種形式02-28
《小池》課堂教學實錄03-08
《愛蓮說》課堂教學實錄03-08
《風箏》課堂教學實錄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