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警句有解釋
第八:嚴格執(zhí)法守法
1、出政施教,賞善罰暴。(墨子)E
釋:出任政事和實施教育,就要獎賞善良和懲罰暴虐。>
2、邪正者治亂之本,賞罰者治亂之具。(宋?林逋),]Xz
釋:邪惡和正直是決定太平或混亂的根本,賞和罰是保證太平消除禍亂的工具。ueC
3、天下之事,不難于立法,而難于法之必行;不難于聽言,而難于言之必效。(明?張居正):l* 釋:天下的事情,立法并不難,難的是立了法必須執(zhí)行;聽別人的意見建議并不難,難的是聽了后能去照著做。sEDs
4、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韓非子)9,
釋:掌管執(zhí)行法規(guī)的人堅強,就能使國家強盛;掌管執(zhí)行法規(guī)的人軟弱,就會使國家衰弱。d`
5、殺人者死,然后人莫敢殺;傷人者刑,然后人莫敢傷。((宋?李覯)Kmy@
釋:對殺人的處以死刑,以后就沒人敢殺人了;對傷人的處以刑罰,以后就沒人敢隨便傷人了。C
6、無功不賞,無罪不罰。(荀子)1Ji\
釋:沒有功勞就不進行獎賞,立了功的就要獎賞,沒有罪過就不進行懲罰,犯了罪的就要懲罰。1mv3
7、巨壑雖深,獸知所避;烈火至猛,人無蹈死。|`
(宋?蘇舜欽)6
釋:大溝壑雖深,野獸能知道躲避開;大火雖非常猛烈,人沒有踩上燒死的。N
8、不教而誅,則刑繁而邪不勝;教而不誅,則奸民不www.dameics.com懲。FWmd$
(荀子)dpzsx!
釋:不進行教育而光殺人,這樣雖然刑罰多但壓不下歪風邪氣;光教育而不實行刑罰,這樣做壞事的人就受不到懲戒。74S
9、賞善而不罰惡則亂,罰惡而不賞善亦亂。(唐?元結)(S7,G
釋:只獎賞善良的而不懲罰作惡的就會出亂子,只懲罰作惡的而不獎賞善良的也會出亂子。
10、賞無度則費而無恩,罰無度則戮而無威。(孫武)K"-t@
釋:賞賜沒有一定限度就會費了財物而不能使人感恩,懲罰沒有限度就會雖殺人也不能樹立威嚴。n&Ef
11、善為政者,刑先于貴,后于賤;重于貴,輕于賤;密于貴,疏于賤;決于貴,假于賤。(清?唐甄)*?j^
釋:善于為官從政的人,在進行刑罰時,先制裁地位高的,后制裁地位低的;對地位高的從重,對地位低的從輕;對地位高的緊密,對地位低的稀疏,對地位高的認真堅決,對地位低的寬容。K
12、鞭樸不可馳于家,刑罰不可廢于國。(宋。李覯)@
釋:鞭打的懲戒不能在家庭中松馳,刑罰不能在國家廢除。iOkim
13、家有常業(yè),雖饑不餓;國有常法,雖危不亂(韓非子)0NLx
釋:家里有永久的產(chǎn)業(yè),雖遇到饑荒也不會挨餓;國家有永久的'法規(guī),雖遇到危險也不會混亂。jc
14、不為重寶虧其命,故曰令貴于寶;不為愛人而枉其法,故曰法愛于人。((管仲)pmg 釋:不因為貴重的寶物而歪曲使命和命令,所以說命令比寶物還貴重;不因為自己所愛的人而彎曲國家的法律,所以說法律比人要可愛。0fj6+3
15、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2OC#g
(三國?諸葛亮)S:
釋:為國盡忠、對時代有益的人就是自己的仇人也必須獎賞,違犯法律、懈怠懶惰的人就是自己的親人也必須懲罰。#YOtZ|
16、罰必施于有過,賞必加于有功。(北齊?劉晝)*
釋:懲罰必須實施到有過錯的人身上,獎賞必須給予有功績的人。Z?n?
17、賞不當功,則不如無賞;罰不當罪,則不如無罰。"=TcT
(宋?張孝祥)ff5eR
釋:獎賞如果不能與所立的功勞相當,就不如不進行獎賞;懲罰如果不與所犯的罪過相當,就不如不進行懲罰。&.
18、言多變則不信,令頻改則不從。(宋?歐陽修);{
釋:說的話多變?nèi)藗兙筒粫嘈,下的命令頻繁改動人們就不會服從。Bm=!V
19、理國無難似理兵,兵家法令貴遵行。(唐?周曇)*icE
釋:管理國家沒有多大難處,也要象管理軍隊一樣,關鍵是軍隊的法令是非常注重遵照執(zhí)行的。kxB8
20、賞不足勸善,賞不足禁非,而政不成。(宋?歐陽修)kjq
釋:獎賞不能夠教育人們做善事,懲罰不能夠禁止人們?yōu)榉亲鞔酰@樣政權就保不住。X<</p>
21、稂莠不鋤,嘉禾不茂;冤憤不泄,戾氣不消。g~&(明?張居正)|RM
釋:形似禾苗的害草不鏟除掉,真正的禾苗就不會茂盛;人們的冤憤不使之宣泄掉,暴戾的氣氛就不會消除。4v3
22、上下不合,令乃不行。(管仲)p
釋:上下之間不團結和睦,命令就不會得到貫徹執(zhí)行。*cR-mb
23、不以喜以加賞,不以怒以加罰。(晏嬰)vB9%^
釋:不因為個人高興了就隨便賞賜下面,不因為個人生氣就隨意懲罰下面。24、爵不可以無功取,刑不可以貴勢免。(漢?司馬遷)@qJ]Y
釋:職位不能沒有功績就取得,刑罰不能因為高貴有勢力就免除。)~%
25、天下難治,人皆以為民難治也,不知難治者非民也,官也。((清?唐甄)ES
釋:國家難以治理,人們往往以為是難在百姓難于管理,不知道難于管理的并非民眾而是官吏。Olm
26、賞罰,政之柄也。明賞必罰,審信慎令,賞以勸善,罰以懲惡。((漢?荀悅))
釋:賞罰是治理國家的重要措施。賞要公正合理,罰要堅決果斷,要慎重對待自己的信用和命令。用賞來激勵人們做好事,用罰懲罰那些做壞事的人。/2gG"
27、治國之法,為民而立者也,故其行也,求便于民。亂國之法,為上而立者也,故其行也求利于上,而不求便于民,斯法因人立,不悖于天理人性者寡矣。雖然,即不便民矣,其法雖立,而其國必不安。 ( 清?嚴復)6!txU^
釋:治理國家的法律,是為人民制定的,所以在執(zhí)行過程中,力求方便百姓。而亂國的法律,是為統(tǒng)治者而立的,它在執(zhí)行過程中也必然力求為保護統(tǒng)治者,而不方便于人民。這種為少數(shù)人而立的法律大多數(shù)都違背天理人性。違背人民利益的法律既使制定了,而這個國家也一定不會安定。.
28、法者,天下之度量,而人主之準繩也。具法者,法不法也;設賞者,賞當賞也。(《淮南子主術訓》)Vr2
釋:所謂法律,就是衡量一個國家是非的標準,也是國王治理國家的準繩。制定法律的目的,就是為了懲罰那些違法亂紀的人;制定獎賞條例,也是為了賞賜那些應該給予獎勵的人。c*1
29、一政之舉,一令之施,合乎其德智力者存,違于其德智力者廢。((清嚴復)PLT
釋:一個政策的制定,一項法令的實施,如果符合民德、民智、民力的就能存在下去,違背民德、民智、民力的就會被廢除。
30、為人君者不多聽,據(jù)法倚數(shù)以觀得失。無法之言不聽于耳,無法之勞不圖于功,無勞之親不任于官,官不私親,法不遺愛。上下無事,唯法永在。((戰(zhàn)國?慎到)@r|
釋:當君王的人不過多地聽那些空泛無益的議論,而應根據(jù)法律制度來評判時政的得失。不合乎法律的話不要聽,不合乎法律的辛勞不給以賞賜,沒有功勞的親屬不能任用他們作官。當官的人不能因親徇私,法律對所愛者也不應有特殊的施舍。因此,上下級之間沒有別的,只有法律是永存的。
第九:加強學習教育zz%O
1、敬教勸學,建國之大體;興賢育才,為政之先務。*
(清?朱舜水)>Yrx.
釋:敬重教育、引導人們學習,是建設國家的大事情;舉薦起用賢人、培育人才,是作官為政的首要任務。">Y}Y
2、善者一日不教,則失而入于惡;惡者勤而教之,則可使致于善(宋?歐陽修)7+L
釋:對善良的人一日教育,就會失去善心而變?yōu)閻喝,對惡人勤加教育,就可以使他改造成善良的人。S(bR
3、學者猶種樹也,春玩其華,秋登其實。講論文章,春華也,修身利行,秋食也。(孔子)(6C
釋:學習象種樹一樣,春天欣賞其華,秋天收獲果實。學講文章是春華,用于修身利行,就是秋食。Sp
4、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有學乎!(孔子)*a
釋:君子如想教化百姓形成良好的風俗,恐怕沒有比廣辦學校更合適的了。5、立德之本,莫尚乎正心,心正而后身正,身正而后左右正,左右正而后朝廷正,朝廷正而后國家正,國家正而后天下正。(《傅子?正心篇》)@d_-
釋:培養(yǎng)人優(yōu)秀品質的根本,沒有比端正思想更重要的了。思想端正就會使自身行為端正,自身行為端正就會使接近自己的人行為端正,接近自己的人行為端正,就會使朝廷的行為正確,朝廷行動正確就會使國家政權統(tǒng)治正常,國家風氣端正,進而使整個社會風氣端正。[je
6、大學之法:禁于未發(fā)之謂豫,當其可之謂時,不陵節(jié)而施之謂遜,相觀而善之謂摩。此四者,教之所由興也。 (孔子)4k#V
釋:成人教育的法則是:在動機沒有發(fā)生之前禁止叫預防,正當事情發(fā)生時加強教導叫做及時,不超過分寸叫做遜順,互相切磋、取長補短叫研摩。這四條是教育之所以興盛的原因。K
7、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r
釋:三人一同走路,其他兩位必有一位在某方面可以當我的老師。我選擇哪些好的方面來學習,不好的方面引以為戒,改正自己。_
8、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荀子);3
釋:沒聽到不如聽到,聽到不如看到,看到不如全面了解,全面了解不如去親自實踐。XNT*
9、論先后,知為先;論輕重,行為重。(宋?朱熹)a=O+,
釋:如果論起先后來,知識為先,如論起輕重來,實踐行動為重。G<*30
10、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學,學之乃知,不問不識。9)J{
(漢?王允)f
釋:人的才能有高低之分,但要知道事物道理都要通過學習,學習后才能知道,不問不能長知識。UB
11、莫言大道人難得,自是功夫不到頭。(唐?呂巖);P}
釋:不要說大道理人們難以獲得理解,只是因為功夫沒下到家。G|
12、雖有至圣,不生而知,雖有至材,不生而能。 (漢?王符)xbOk<</p>
釋:雖然有非常聰明智慧的人,不是生下來就什么都知道的,雖然有非常好的材料,不是一生長就能成材的。=nR
13、中人以上,可以語以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以下也。(孔子)8,
釋:對處于中等位置和悟力以上的人,可以進行更高一級的教育;對中等以下的人,卻不能進行低一級的教育。vYocD
14、人莫欲學御龍,而皆欲學御馬;莫欲學治鬼,而皆欲學治人,急所用也。((《淮南子》)n
釋:人們不去學習駕馭龍,而都想學駕馭馬,不去學治理鬼,而都想學治理人,因為是急所用的。oz"i
15、不思故有惑,不求故無得,不問故莫知。(宋?楊時)g+xf
釋:不思考所以有疑惑,不追求所以沒收獲,不詢問所以不知道。t
16、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孔子)M^Y
釋:努力學習就能接近智慧,盡力身體力行就能接近仁愛,能認識自己的缺點,就接近勇敢了。t
17、心不可不虛,虛則義理來居;心不可不實,實則物欲不入。(《萊根譚》)釋:人定要有虛懷若谷的胸襟,因為只有謙虛才能容納學問和真理;同時人也要有誠實的態(tài)度,誠實了才能抵御物欲的誘惑。tQ
18、讀書切戒在荒忙,涵泳工夫興味長;未曉莫妨權放過,切身須要急思量。((宋?陸九淵)-
19、讀得書多勝大丘,不須耕種自然收。東家有酒東家醉,到處逢人到處留。日間不怕人來借,夜晚不怕賊來偷。水旱蝗蟲無傷損,快活風流到白頭。L
(宋?蘇軾《讀書歌》)Q
20、學者不長進,只是好己勝。(宋?陸九淵)[2Z
釋:學習不長進的人,主要原因是因為好勝不虛心。WWi-8]
21、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志。(孔子)4(BjD
釋:善于歌唱的人可使人們繼續(xù)他的聲音,善于教人的人可使人們繼承他的志向。22、智如泉源,行可以為表儀者,人師也。(漢?韓嬰)d]3
釋:智慧知識象泉源一樣,行為可以作為人們的表率的人,這才是人們的老師。23、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37Md(孔子)<|^J
釋:君子進行教學,只是曉之以理,進行引導而不是牽拖著前進,進行鼓勵而不是壓抑,進行啟發(fā)而不是把道理說絕。4M
24、觀于明鏡,則疵瑕不滯于驅;聽于直言,則過行不累乎身。((漢。王粲):$-ec
釋:經(jīng)常用明亮的鏡子照自己,那么污垢斑漬就不會留在身上;能聽取直率的批評,那么錯誤的行為就不會連累著你。nILWTB
2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釋:一個人抱不攏的大樹,是從極小的萌芽開始生長;九層高的臺子,是從不斷堆土開始增高;人行走到千里之外,是從腳下第一點開始的。
26、進德修業(yè)在少年,道明德立在中年,義精仁熟在晚年。z
(明 . 呂坤)DAF/2
釋:培養(yǎng)道德進修學業(yè)在少年之時,明白道理樹立德行在中年之時,義理精通、仁德成熟在晚年之時。Qcf#
27、人生氣質都有個好處,都有個不好處。學問之道無他,}V4-)
只是培養(yǎng)那自家好處,救正那自家不好處便了。pC}dp_(明?呂坤)Ca
釋:每個人天生的氣質都有好的一面,也都有不好的一面。學問的道理沒有別的,只是為了培養(yǎng)自己好的一面,療救自己不好的那一面。)o_
28、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唐?韓愈)N'"]2S
釋:作為老師這種人,是用來傳道理、教知識、解答疑難的。]u
29、讀書貴神解,無事守章句。(清?徐洪鈞)vv$
釋:讀書最重要的是理解精神,沒有必要只去死記硬背一些文章的句子。$aTU<</p>
30、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唐?顏真卿)QE Ju
釋:年輕時不知道早下功夫勤奮學習,到老了才后悔再想讀書學習就晚了。Blm@c ?浙江論壇 -- 浙江老百姓自己的論壇…… `I}
第十、講究策略方法r
1、先理綱,后理紀;先理令,后理罰;先理近,后理遠;先理內(nèi),后理外;先理本
【名言警句有解釋】相關文章:
孟子的名言警句及解釋02-09
孔子名言警句解釋02-09
孔子名言警句素材解釋02-08
論語中的名言警句及解釋02-09
論語中的名言警句解釋02-09
有愛心的名言警句10-01
效率的名言警句有哪些02-09
有哲理勵志的名言警句02-09
超有哲理的名言警句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