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形聲字表音準確度弱化原因探討
形聲是漢字的一種造字法,但漢字并不因此以表音見長。由于漢字造字本意及表音的特點,造字法本身的障礙,用字過程的影響,語音演變的影響等,形聲字聲符表音準確度呈弱化狀態(tài)。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形聲字表音準確度弱化原因探討,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關鍵詞:形聲字聲符;表音度;弱化;造字;語音流變
形聲是漢字體系中最能產(chǎn)的造字結(jié)構,形聲字是現(xiàn)行漢字的主體。形聲字研究可為現(xiàn)代漢字研究提供基本數(shù)據(jù),有助于母語漢字教學和對外漢字教學,為漢字規(guī)范化研究提供參考。形聲字聲符表音力的弱化已經(jīng)是不可置疑的大趨勢。
在造字之初,形聲字聲符讀音與形聲字讀音應是完全相同或者差別很小的。但現(xiàn)今漢字,聲符完全表音的程度很低。1965年,葉楚強對現(xiàn)代通用漢字進行了研究,指出:《新華字典》所載的7504個可以分析偏旁的字中,“聲旁完全表音的形聲字只占總數(shù)的47.3%”\+①;1978年,周有光的研究表明,“現(xiàn)行漢字聲旁的有效表音率是39%”\+②。李燕、康加深對現(xiàn)代通用漢字的研究表明,“聲旁完全表音的情況占形聲結(jié)構的38%”。\+③而筆者對《通用規(guī)范漢字表》形聲字研究得出,通用規(guī)范漢字形聲結(jié)構共有6582字,其中完全表音有2345字,所占比例僅為35.6%。
筆者對形聲字表音度弱化的原因,從造字之初、語音古今變化、語流音變、漢字使用與簡化等方面淺析如下。
首先,在造形聲字的時候,就存在用不完全同音的字充當聲旁的情況。\+④實際造字時,往往是聲韻調(diào)全同的組合較少,大多是聲韻調(diào)兩項同或者某一項同即可。如現(xiàn)代人為形聲結(jié)構的簡化字所選擇的聲旁,并不一定跟這個字完全同音,如“燦”(càn)與“山”(shān)聲母、聲調(diào)都不同。古人造形聲字時,應當也會有類似的情況。“形聲結(jié)構的分化字,有不少在產(chǎn)生的時候就跟聲旁不完全同音。”\+⑤如“莫”(mò)與加注意符產(chǎn)生的“暮”(mù)相比,聲母、聲調(diào)相同,韻母不同。
其次,“古今語音的演變也會造成或擴大聲旁和形聲字的讀音差異”。形聲字跟聲旁之間在造字時就存在的差異,一般都比較細微。較大的差異都是語音的歷史演變所導致的。有些形聲字本與聲旁同音,后來由于彼此的語音演變情況不一樣,讀音就有了差異。例如,“貽”(yí)的聲符“臺”,上古屬于之部,讀音“yí”,與形聲字完全同音,后來“臺”字的讀音發(fā)生了變化,變成“tái”,而“貽”的讀音幾乎沒有改變。這樣“貽”和“臺”就變得聲韻皆異了。關于上古聲母,黃侃提出“上古無正齒音”,照三組讀音接近章組讀音。比如“冬”(dōng)在上古屬“端母”,以其為聲符造的形聲字“終”(zhōng)在上古屬于章母,根據(jù)“端章互諧”,兩字在上古讀音應是非常接近的。但按照現(xiàn)代讀音來看,“冬”(dōng)與“終”(zhōng)的聲母不同,“冬”(dōng)作為聲符的表音度下降。“者”(zhě)在上古屬于“章母”,構成的許多以之為聲符的形聲字,如“堵”(dǔ)、“賭”(dǔ)等屬于“端母”,在上古,“章母”字與“端母”字應是同音,或者至少是讀音非常接近的,而現(xiàn)今,“者”與“堵”、“賭”的讀音差異十分明顯。
另外,語言在使用中出現(xiàn)的語流音變也會影響形聲字聲符的表音度!耙粑缓鸵粑唤M合的時候,由于受說話時快慢、高低、強弱的不同和臨近音的影響,可能發(fā)生不同的臨時性的變化。”\+⑥例如“木樨肉”(mù xī ròu )中的“樨”(xī),受連讀音變的順同化影響,讀音變成了 “xū”,而聲符“犀”(xī)讀音未變,按我們的判定標準來看,“樨”(xī)就由“完全表音”,變成了“基本表音”,聲符“犀”的表音度下降了。
用字過程中漢字字形的變化也是造成形聲字聲符表音度下降的重要原因。規(guī)范化和簡化是漢字發(fā)展的趨勢。漢字簡化不是近代才有的,從甲骨文發(fā)展到今天,漢字經(jīng)歷了不斷簡化的過程。隨著漢字的不斷簡化,人們的書寫愈加方便了,但是很多形聲字的聲符卻逐漸降低了表音度,甚至變得完全不表音了。裘錫圭先生認為,漢字形體的簡化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漢字本身自覺地形體演變\+⑦隸變時,隸書對篆文進行了偏旁混同等改造,使很多形聲字原來的形聲結(jié)構發(fā)生了變化。如“活”“括”“適”等字的偏旁“昏”(音kuò),被改作“舌”,聲符變得沒有之前表音了。由于字體演變、字形訛變和偏旁混同等原因,有些形聲字的聲旁遭到破壞。如“寺”字,在許慎《說文解字》中依據(jù)小篆字形來看是形聲字,“從寸之聲”,但楷書化后,就看不出形符與聲符了。
漢字形體簡化的另一方面是人為對漢字進行的規(guī)范、簡化和整理。漢字的整理與簡化,自古而然。如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文字,就可以看作是較早的對漢字進行大規(guī)模整理和規(guī)范的官方行為。20世紀50年代以來,我國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文字改革,對現(xiàn)行漢字進行了以簡化字形、精簡異體字為主的整理。1955年12月文化部和文改會共同發(fā)布的《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精簡了1055個異體字。1956年國務院公布了《漢字簡化方案》,把564個繁體字簡化為515個簡化字,并規(guī)定了54個偏旁的簡體!锻ㄓ靡(guī)范漢字表》是國務院公布的最新漢字規(guī)范!锻ㄓ靡(guī)范漢字表》說明中提到:“本表僅收錄了符合本表收字原則且已在社會語言生活中廣泛使用的‘閆、“頫”等226個簡化字。本表在以往相關規(guī)范文件對異體字調(diào)整的基礎上,又將《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中‘皙、‘喆、‘淼、‘昇、‘邨等45個異體字調(diào)整為規(guī)范字”。
根據(jù)《簡化字總表》進行的漢字簡化,使很多形聲字的表音程度有所下降。如“襖”——“襖”,繁體字“襖”的聲符為“奧”,與形聲字讀音聲韻相同,但是簡化后,聲符變成了“夭”,韻母中多了一個介音“i”。有些字簡化后,聲符變成了符號,不再具示音作用,如“爺”(聲符為“耶”)——“爺”、“雞”(聲符為“奚”)——“雞”、“鄧”(聲符為“登”)——“鄧”。還有的字本來是形聲字,但簡化后變成獨體字了,如“頭”——“頭”。1949年以后的漢字簡化,是造成現(xiàn)行漢字聲符表音度下降的原因之一。
【形聲字表音準確度弱化原因探討】相關文章:
項目進度管理探討10-19
考前沖刺復習方法探討04-29
婚禮攝像新思路的探討交流05-02
辭職的原因03-29
探討自主游戲材料的投放及觀察記錄04-24
小學語文開放式教學探討08-12
離職原因范文09-27
辭職原因理由12-08
離職原因報告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