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語文教學論文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高中語文教學論文15篇
在各領域中,大家肯定對論文都不陌生吧,論文是討論某種問題或研究某種問題的文章。那要怎么寫好論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中語文教學論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高中語文教學論文1
一、高中語文探究式教學的具體措施
。ㄒ唬┩ㄟ^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
在語文課堂中,教師可以針對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個性特點,通過合理的問題的提出以及解決來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為學生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當學生不斷地遇到教師設置的問題時,通過探索、討論以及解決的過程可以極大地滿足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產生求知欲望和學習的動力。例如,在講解《最后一片葉子》(蘇教版)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老貝爾曼這一人物的性格特點進行簡要的分析,并向學生提出貝爾曼為何四十年都沒有創(chuàng)作出他理想中的那幅杰作這個問題,同時對學生進行適當地引導:“貝爾曼只是一個失敗的畫家,那么文章又為何對他有如此多的描述?尤其是文章反復提出那幅尚未創(chuàng)作的杰作其意圖如何?”通過這幾個問題的提出使學生的好奇心得以激發(fā),為解開心中的疑問而不斷地進行探究,從而真正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領會這篇文章獨特的藝術魅力。
。ǘ┩ㄟ^分組學習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能力
隨著知識經濟的迅速發(fā)展,社會對高素質優(yōu)秀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多,而教育正是為了滿足市場對人才的需求。要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綜合型優(yōu)秀人才,就要進一步增強學生的自主能力,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通過各種有效的途徑加強學生自主能力的鍛煉。例如,在學習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篇節(jié)選課文時,學生雖然可以理解一名盲人對光明的渴求,感受到情感的真實,卻可能并不了解這篇文章的歷史背景,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合理地分組,讓學生通過各種有效的措施搜集并整理相關的資料,并選派小組代表對這篇課文進行簡要的講解。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得到很大的增強,在了解了海倫的對生命的禮贊以及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后,學生可以通過對海倫凱勒身殘志堅、不向命運低頭的精神的領悟更加地珍惜生命,找尋到精神的激勵。除此以外,學生還可以通過作者的其他作品,如《我的生活》《老師》等文章的拓展更好地理解本篇文章,使知識水平進一步的提升。在這種良性的競爭環(huán)境中,各組學生都能感受到一定的壓力,也會在集體榮譽感的激勵下產生巨大的`學習動力,在搜集資料時更加積極認真,一方面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增強,另一方面也能增強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意識。
。ㄈ┩ㄟ^多媒體手段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在語文課堂中,多媒體技術有了更加廣泛的應用,能夠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以直觀具體的形象、圖形、視頻等形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結合教學內容,發(fā)揮各種多媒體技術的獨特作用,使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更大的興趣,從而促進語文教學質量以及效果的增強。例如,在教授沈從文的《邊城》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播放有關湘西地區(qū)的美好風景以及賽龍舟等視頻,給學生展示故事展開的環(huán)境、當地的風土人情,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當地人善良淳樸的性格,感受主人公之間的美好愛情。
二、總結
總而言之,在語文教學中應用探究式教學不僅是素質教育以及推進新課改的需要,也是知識經濟時代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客觀要求。為此,高中語文教師更應該積極地應用探究式教學,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探究精神以及實踐能力,為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創(chuàng)造廣闊的空間,不斷地挖掘學生的潛能,增強學生的綜合能力以及素質,促進語文教學深入的發(fā)展。
高中語文教學論文2
自語文新課程標準在全國實施以來,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改革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廣大高中語文教師在學習新課程標準的同時,努力在課堂教學中不斷踐行新課標的理念,大力改革課堂教學,給語文教學帶來了新的生機和活力。但在進步的同時,我們也不難發(fā)現,由于教師之間存在素質差異,有些教師沒能真正領會新課程標準,盲目追求形式主義,導致課堂教學華而不實,收效甚微。由此可見,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語文教學“病”得不輕,主要有以下幾種癥狀。
一、教學內容重人文性,輕工具性
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眰鹘y(tǒng)的語文教學教師過度關注語文課程的工具性,上課時強調語文知識的傳授,忽視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課堂上缺乏思維的碰撞、情感的熏陶,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沒有得到發(fā)揮。新課程實施以后,廣大教師充分認識到了語文課程人文性的重要,這是可喜的現象。
然而,有些教師卻從一個極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曲解了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高舉“人文”教育的大旗,把語文課上成了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政治課”,淡化了語文基本知識的傳授和基本技能的培養(yǎng),課堂上聽不到瑯瑯的讀書聲,看不到對文本字斟句酌,欣賞不到學生對文本獨特的感悟。這種“重人文性、輕工具性”的語文教學,失去了語文學科最本質的功能,導致學生讀起課文斷斷續(xù)續(xù),寫起文章空洞無物,說起話來吞吞吐吐,何談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更談不上“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了。
二、教學方式重活動,輕訓練
活動化的教學方式能為學生創(chuàng)設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果。但有些語文教師不是從根本上去轉變教學觀念,而是過分放大活動在教學中的作用,過度在活動的多樣性和新奇性上下工夫。于是課堂上就出現了各種各樣熱鬧的活動,濫用多媒體手段,讓學生畫一畫、演一演、議一議,這樣似乎是豐富了教學方式,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但課文卻被放到了一邊,大量的活動擠占了學生閱讀文本的時間,擠去了對學生字詞句篇的訓練,擠去了學生對課文謀篇布局的揣摩,語文課程的語文味喪失殆盡,這樣的語文課還能算是語文課嗎?
如在教學《歐也妮·葛朗臺》時,有一位教師想通過表演讓學生體會葛朗臺語言的特點和神態(tài)的變化,但事先并沒有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閱讀,學生還沒能體會葛朗臺語言的特點,也沒有進行必要的準備,就匆匆上臺表演,結果導致全班學生哄堂大笑,使得表演無法進行下去。這樣的表演效果可想而知。
其實,我們的語文課堂需要生動的活動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但更需要的是讓學生動靜結合,靜心思考,潛心會文,對學生進行扎扎實實的語文訓練,使之在潛移默化中習得語言,提升語文素養(yǎng)。
三、學習方式重形式,輕效果
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設”中要求“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小組合作學習因具有能充分體現學生學習主體性、引發(fā)學習動機、激活學生思維的優(yōu)點,已經逐漸得到廣大教師的認可。于是有些教師就錯誤地以為合作學習使用得越多越好,課堂上合作學習到處可見。只要教師一提出問題,就讓學生開始分組合作學習。學生的討論聲、爭吵聲此起彼伏,課堂氣氛熱鬧非凡。
可是嘈雜的背后,學生究竟有多少收獲呢?其一,這樣的分組學習缺少合理、明確的分工,沒有建立小組合作機制,真正參與其中的只有少數優(yōu)秀的學生,而其他學生則作壁上觀,要么一言不發(fā),要么閑話家常;其二,教師在提出問題讓學生討論前,沒有事先布置學生進行充足的準備,如對文本的閱讀體驗、對問題的獨立思考等,因此學生的討論浮于表面,不夠深刻,學生的個性得不到張揚;其三,在討論過程中,教師沒有發(fā)揮好主導作用,袖手旁觀,放任自流,缺少過程性的指導,學生的討論往往脫離了文本的中心和重點;最后,并不是所有的問題都適合合作學習,過于簡單、缺乏思考性的問題只能是浪費時間。
如在教授《寬容序言》一課時,一位教師設計了兩個問題讓學生討論:一是了解課文大意,概括主要內容;二是從文中找出描寫人物的有關語句,感受其形象特點,理解深層的含義。由于第一個問題比較淺顯,學生完全可以通過閱讀獨立解決,根本不需要討論,讓學生合作學習反而是浪費了寶貴的時間。第二個問題學生大多能參與討論,但在大組交流時只有一個小組的代表匯報,沒有一個學生提出異議,可見參與討論的學生并不多,討論的質量也不高,這樣的合作學習不要也罷。
其實,真正的“合作學習”是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所以,討論前必須讓學生明確本小組的“共同任務”,以及自己擔任的角色和承擔的任務。只有這樣,小組內的成員才能人人參與討論,真正體現合作學習的內涵。否則,合作學習只能是流于形式。
總之,高中語文新課程改革任重而道遠,廣大語文教師作為新課程的實踐者,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正確解讀和踐行新課程標準,把準語文教學的“脈”,對癥下藥,才能使語文教學健健康康地走進新課程。
高中語文教學論文3
一、情境教學法的分類
1.語表情境教學法
語表情境教學法是指教師通過語言來對情境進行描述,通過語氣、聲調、感情等來激發(fā)出學生的想象,情緒及情感,從而幫助學生建立起情境意識。語表情境教學法需要教師具備良好的語言能力,通過語言描述來達到理想的情境設立效果。學生通過感受語言、運用語言、分析語言等來不斷提升自身的語感能力。
2.問題情境教學法
學生在認識事物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一些難于解決的問題或疑惑,有時也會產生懷疑、困惑、焦慮的心理,這種心理就會驅使其進行積極的思維和思考。使學生在不斷的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過程中,思維能力得到全面培養(yǎng)。問題情境法是語文教學常用的一種方法,它是指教師根據所要教授的內容,從教材入手,提出一些相應的問題,來激發(fā)學生對問題的探尋,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思考。通過對問題的解決過程,來達到理解和掌握相關知識的目的。
3.想象情境教學法
想象情境教學法,就是利用原有的描述,對情境進行想象,從而使文字變成立體的圖像。想象情境通常需要借助實體情境、語表情境或模擬情境作為基礎。在語文教學中我們可以利用和使用教材,來充分挖掘可以創(chuàng)設想象情境的因素,從而不斷拓展學生的想象空間。
二、情境教學在職業(y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1.運用學科間的滲透來設立情境
職業(yè)高中語文是一門基礎性較強的文學科目,與其它科學之間存在著較多的聯(lián)系,通過不同學科間的滲透與融會貫通,來實現學科間的相互補充及利用。語文教師應該在現有的知識體系中,找到語文與其它學科之間的契合點,從而對知識進行重組,然后綜合運用各種知識來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能力。比如,教師可以在語文教學中,滲透相關的歷史知識。尤其是在文言文教學中,由于文言文都具有一定歷史背景,學生如果對這些背景不夠了解,就很快速理解文章內容及內涵。教師可以找到一些相關的歷史資料,在進行文章講解時,對學生進行歷史再現。比如,在學習《赤壁之戰(zhàn)》時,教師可以通過介紹歷史背景,來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想象情境,讓學生體會到當年政治及軍事環(huán)境,從而調動起學生的學習及探究熱情。
2.利用自然環(huán)境來創(chuàng)設情境
語文也是一門講求靈感和感受的學科,語文的字里行間往往蘊含著美的情境。尤其是對于自然界的描述,這種意境之美更加突出。教師應該積極的利用自然環(huán)境,為學生營造出真實的學習情境,學生通過對大自然的接觸,來體會文章中所描繪的迷人景色,讓學生在不經意中,進入文學的`境界,以此來感知文學的魅力。比如,學習《荷塘月色》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到真正的荷塘邊上,在月光朗朗的夜晚,讓學生感受文章中描寫的優(yōu)美意境,感受“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歌聲似的!蹦欠N美妙的自然氛圍。學生在這樣的氛圍感染下,便會自然的理解作者寫作時的心境,從而更加深刻地領會其中的立意。
3.運用多媒體技術來創(chuàng)設情境
現代教學手段與教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一些高科技的信息技術已經被廣泛應用在教育領域,其中多媒體技術的運用,為現代教學提供了聲音、圖片以及動畫等多方面的服務,為學生帶來了直觀的情境感受。多媒體能夠最大限度地調動起學生的視覺和聽覺系統(tǒng),彌補傳統(tǒng)教學中存在的單一性問題。通過媒體技術的利用,可以向學生展示更加形象的語文情意。比如,在教授《春》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來播放一些關于春天的畫面,也可以播放一些與春天有關的背景音樂。學生通過畫面和音樂,來體會春天原野上的盎然生機,使學生語言能力得到進一步的豐富。
4.利用實踐活動來設立情境
語文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教師可以通過實踐的方法,來再現文章中的情境,從而為學生營造出一個真實的情境空間,來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比如,在《琵琶行》這篇文章中,里面有著較多的對動作及對音樂的形象描寫!扒Ш羧f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等,這些描述都非常形象而生動,教師可以通過運用肢體動作來給學生創(chuàng)設出形象的情境。再如,《雷雨》教學時,可以根據內容,讓學生編排一段舞臺劇,然后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進行表演,這樣學生可以充分加深學生對文中人物的認識。
三、結論
職業(yè)高中語文教學效果與教學質量,對學生將來的發(fā)展會產生直接影響,甚至會影響學生審美觀的形成。作為一名職業(yè)高中語文教師,應該認識到情境教學的重要性,熟悉情境教學的各種教學手法,并且能夠靈活、合理的運用各類情境教學手法,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語文教學的整體質量。
高中語文教學論文4
【摘要】高中語文的教學方式在教育體制的改革中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在新課改的背景下,閱讀教學發(fā)生了一系列實質性的變化。在閱讀過程中,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不僅要提高自身的閱讀能力,同時也要促進自身多方面能力的提升。語文教師在高中閱讀教學中,不僅要拓寬學生知識面,讓學生在品味涵養(yǎng)中獲得更多的信息,更重要的是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以及激發(fā)濃厚的閱讀興趣。最終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語文學習的能力。本文基于新課改背景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關鍵詞】新課改背景;高中語文;閱讀教學
長久以來,語文科目在高考中一直都受到了廣大師生的重視,但因此也導致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大多采用“應試教育”的教育方式,在語文教學中過度重視知識的灌輸和考試技能的培養(yǎng),使很多學生淪為考試的“機器”。當前,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我們積極倡導在閱讀教學中將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就需要教師轉變傳統(tǒng)的課堂模式,探尋出一種適合學生以及時代發(fā)展需要的教學方式。同時,師生間共同合作,才能對文本進行深層次的解讀。
一、現階段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分析
(一)教師的教學模式過于形式化。基于新課改的教學背景,越來越多的高中教師在語文閱讀的教學中只是一味地注重教學方式,這就造成了教學形式的'多種多樣,但實際上教師卻忽視了課堂內容的教學,多數是“有其形而無其神”,照葫蘆畫瓢,并沒有達到真正閱讀教學的效果。教師在課堂中只是注重新穎的課堂形式,通過運用各種教學形式來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這樣的初衷雖然是良好的,但是卻沒有將與閱讀教學內容相關的知識充分地融入課堂中,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學生很難達到預期的閱讀效果,最后結果差強人意。
(二)教師的教學方式過于陳舊。當前,在閱讀教學中,教師采取的教學方式都是比較傳統(tǒng)的,一般都是教師在教,學生一直都處于聽和學的狀態(tài),在整個課堂中的主導地位是教師,學生的思路要一直跟隨著教師的教學內容進行變動,學生在整個課堂中都是處于被動的位置。但是在學習語文閱讀的時候,學生對每一篇閱讀文章都要進行認真的了解,并且對這篇文章都要有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本是學生該做的全部都讓教師替代了,所以在課堂上學生進行閱讀鑒賞的時間都是非常少的。
(三)教師教學目標出現偏差。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的教學目標不僅僅是通過課堂教學提高學生鑒賞閱讀的能力,更多的是要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但是由于高考指揮棒導致部分教師將閱讀教學的重點完全放在了分數上。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主要就是針對平時會考到的題目進行專門的講解,在課堂上大多數時間都以訓練學生的解題能力為主。在對文章進行鑒賞時,更傾向于教授學生技巧和方法,而不是提高審美能力。
二、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策略性探究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語文教師越來越重視閱讀教學。與此同時,高中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采用的教學方式也是不盡相同的。教師針對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出現的具體問題,從不同角度進行了剖析,并給出了相關的解決策略。(一)教師加強理論建設和實踐建設,指導閱讀教學。閱讀教學是一個“教學有法,教無定法”的過程,教師需要靈活運用自身的學習理論,創(chuàng)設合適的教學方法帶動學生在閱讀互動中獲得知識,發(fā)展思維。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對學生進行方法的指導。與此同時,教師要研讀閱讀教學的相關著作,以理論指導實踐,在實踐方面,教師仍然要不斷學習,汲取經典案例中的教學策略,經過改良后運用到自己的教學實踐中,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技能。在不斷學習中,與學生共同進步。(二)開展小組討論活動,保證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在高中的閱讀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開展小組討論活動,讓學生分組或以其他形式對相關的話題進行討論,共同完成對文本的解讀。在閱讀教學中,教師作為引導者帶領同學們走進作品,真正與文本進行情感交流,教師、學生、文本三者之間進行深層次的對話。比如在人教版高中一年級上冊的王羲之所寫《蘭亭集序》的學習中,教師就可以讓學生通過小組的形式對這首詩進行翻譯以及賞析,最終能夠深刻地體會到作者寫這篇文章充分地表現出了他積極入世的人生觀,并且和老莊學說主張的無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供后人進行啟迪、思考的中心思想。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整體的教學氛圍也會變得更加的活躍,讓學生能夠真正融入學習中,讓學生成為整個課堂的主體,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
三、結語
高中語文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根據教學內容、自身教學特點和學情設計最佳的教學方式。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則需要在教師引導下充分發(fā)揮主動性,適應不同的教學情境,與同伴切磋交流、共同提高,在不斷合作中提高自身的閱讀能力。與此同時,我們仍然需要對閱讀教學進行更深入的系統(tǒng)的探索。
參考文獻
[1]陳宇.淺議對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思考[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xx(11).
[2]王帥.淺議對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思考[J].課外語文:上,20xx(6).
[3]郝穎慧.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思考[J].作文成功之路旬刊,20xx(5).
高中語文教學論文5
在整個高中學習過程中,語文作為最為基礎的一門學科,在學生人際交流過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引導作用,同時也囊括了大量的中華文化。尤其是新課改之后是高中語文教材,大都對教學內容進行了創(chuàng)新,因而為了深入貫徹新課改理念,就必須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從而在促進教學目標實現的同時培養(yǎng)更多創(chuàng)新人才;诖,筆者結合自身工作實踐,做出以下幾點分析。
一、分析高中語文教學中加強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的必要性概述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在我國歷來都是重要的大事,尤其在近些年來,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改革,新課改教育理念已經注入深入人心,在注重知識文化傳授的同時更要注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從而為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與此同時,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實質就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和發(fā)散性的學習思維,通過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教會學生采取不同的角度和思維去思考和解決學習過程中面臨的問題。由此可見,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加強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的必要性就十分顯著、突出。
二、高中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策略探討
在當前新的教育形勢下,作為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語文教師,在認識到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必要性和緊迫性的基礎上,還應采用有效的方式方法加強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那么我們應該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呢?筆者就此展開以下幾點探究性的分析。
1.加強教學觀念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在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中,往往是教師結合教學大綱和教材,將學生需要掌握的各項知識逐一灌輸給學生,當學生提出問題時給予及時回答。而這一教學模式已經不再適應時代發(fā)展的需要,這主要是教師所教和學生所學的知識僅來源于教材,在練習過程中往往都只有唯一的一個標準答案,且在習題練習過程中采取分類練習,而這種教學模式所秉承的教學觀念極大地束縛了學生思維的發(fā)散,導致學生的思維難以得到有效的發(fā)散。針對這一問題,作為高中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在傳播書本知識的基礎上,盡可能地給學生傳授更多課外知識,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擴散,為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奠定堅實的基礎,從而給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和思考空間,在教學實踐中逐漸打破和創(chuàng)新教學觀念。例如筆者在進行《勾踐滅吳》一文教學時,除了引導學生學習在人物的議論和對話下突出的矛盾沖突下掌握人物性格的刻畫手法外,還要求學生對文中古漢語的現象有一個基本的理解,從而更好地掌握古漢語常識,并在教學之前對《國語》進行簡單的介紹時代背景,使學生對其有一個整體的感知,再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勾踐要選擇臥薪嘗膽呢?如果不選擇又會出現哪些結果呢?提出如此等思維發(fā)散性的問題,在學生思考過程中發(fā)散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
2.始終堅持實事求是和以生為本的原則,加強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在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訓過程中,雖然一些教師能大膽地進行創(chuàng)新,但在創(chuàng)新過程中,一些教師缺乏實事求是的務實精神,難以堅持以生為本的原則進行,往往難以從根本上轉變自身的教學理念,往往創(chuàng)新的表面性較強,教學形式往往都是淺層次的進行,使得教學工作的開展難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因而作為教師必須在注重教學觀念創(chuàng)新的同時注重教材的鉆研和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和品格的培養(yǎng),方能為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
3.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
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除了培養(yǎng)學生具有發(fā)散性思維能力外,還應注重學生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才能為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升注入強勁的動力。例如在開展情景教學時,教學應注重學生想象力的啟發(fā),在接受課文傳遞信息的同時在腦海中浮現相應的畫面,在促進學生理解課文的同時促進學生想象力的培養(yǎng)。以最為代表性的《荷塘月色》教學為例,教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在感受朱自清筆下的荷塘月色的同時在腦海中浮現美麗的荷塘月色,引導學生領悟朱自清喜獲超脫的喜悅之情,在無形中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4.注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質疑能力
一是注重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yǎng),使其找出與自己不合的認知之處,從而引導學生對問題的發(fā)現和思考能力,解放學生的思想。二是著力改變學生現有的思維定式,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學生私立的研究,并適當地插入相應的與學生思維方式不符的問題模式,突破學生的禁錮,展開想象的翅膀。以此不斷強化學生的問題意識,從而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問題情景中進行學習,達到強化意識和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5.開展綜合性學習,加強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綜合性學習能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十分重要。因此,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將文章的知識與課外知識有機結合,學校知識與課外知識相結合或者各科知識相結合,讓學生進行綜合性探究學習。但需要注意的是,語文綜合性學習絕不是各種學科知識的簡單相加,而是需要學生綜合利用一系列的知識來解決語文學習中的困惑,通過語言的活動與實踐拓寬視野,發(fā)放思維。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加強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作為新時期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師,要認識到加強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培訓的重要性,并結合教學實際,采取有效的措施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升。
高中語文教學論文6
《沁園春·長沙》教學反思
上課后經過我的認真反思,本節(jié)課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上有以下幾方面的優(yōu)點:
1、多媒體教學手段的使用,激發(fā)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并且提高了課堂的效率。使用幻燈片可以大大節(jié)省板書時間,把這部分時間留給學生思考和朗讀,效果更好!
2、抓住職高學生的特點,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讓他們提前預習,在上課時可以充分跳動他們的積極性。
3、通過播放朗讀錄音,讓學生跟著范讀的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最終達到了學生有感情朗讀的目的。
當然本節(jié)課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有待改進:
1、應該給學生再長一點的朗讀時間,爭取能讓學生熟讀成誦,最好當堂完成背誦的任務,這樣能使他們找到自信。
2、今后應多思考一下該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真正做到有聲有色有效果。
3、多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與概括能力,有許多學生心里明白但無法用精美、準確的語言表述出來。
4、教師未能在詩詞鑒賞方法上及時給予學生指導,未能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讓學生初步掌握詩詞鑒賞的一般規(guī)律、方法,形成初步的文學鑒賞能力。
5,對于參加對口高考的學生我應該使他們懂得提高對文學鑒賞的能力比應試更重要。
高中語文教學論文7
一、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教育的基礎要美好、要和諧。所以首先要構建和諧的人際關系,語文課堂也必須如此。其一,語文教師要改變自身的教育理念,以生為本,因材施教,把握學生的個性差異,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努力創(chuàng)建師生之間的新型關系,以構建公平、民主、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為目的,促進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激發(fā)思維。語文教師要主動熱情,相信學生,寬容學生,讓他們能感受到自己受到應有的尊重,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去理解課文,感受課文,表達自己不同的看法,并支持和贊賞學生能有不同的體會、領悟和結論,促進學生在滿足中產生強烈的展現自我的欲望、激發(fā)求知欲望,獲得思維的啟迪、語言的領悟、知識的提高、情感的升華、心靈的安慰,促使學生能主動學習、積極探索、不斷努力,從而達到體驗愉快,享受學習,加強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例如,在教學《故都的秋》時,讓學生去感悟什么是秋,秋到底有什么韻味。學生帶著這樣的問題去體會這篇課文,鼓勵學生去大膽的想象。學生就會爭先恐后發(fā)表看法,有的會感覺到秋是收獲的,有的會感覺秋是讓人思念的,還有的會感覺到秋是有顏色,學生在這樣輕松越快的課堂氣氛下學習,會不斷的去發(fā)現問題、感受問題、解決問題,通過不斷的實施,不僅能促進學生自主探索獲得的知識,還能培養(yǎng)出一種優(yōu)秀的思想品質。
職業(yè)高中語文教師要堅持與學生平等對話,與學生保持良好的友誼關系,努力搭建與學生心靈的橋梁,就會營造出能夠讓學生的心情愉快的學習氣氛,激發(fā)學生參與學習過程的積極性,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整個課堂教學,才能實現理想的教學效果。
二、構建愉快的課堂教學情景
在職業(y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情景構建占據一定的作用。因此語文教師要潛心挖掘教材,正確把握教材的思路、語言、結構、情感等,從而在借助圖片、語言、音樂、視頻等資料設計出符合學生認知的特點,貼近學生的心理需求的課堂教學情境,促進學生可以在愉快輕松的氛圍中學習知識、體驗知識、掌握知識,從而促進學生對課文更深層次的領悟,使其學生獲得真正的感受。例如教學《荷塘月色》時,這一課重點描寫了月色下荷塘的美麗景色,所以,語文教師在上課前可以讓學生自己去充分的查找相關資料,回憶以前見過的景觀。語文教師要精心設計課件,通過圖像與聲音的完美結合,構建了直觀、形象的教學情景,讓學生不知不覺的融入到美麗的自然景觀中,切身地去感受課文所展現出來的意境。同時,語文教師及時提出問題:“你們覺得落日的景色怎么樣?”此時此刻學生們就會紛紛發(fā)表自己的見解,課堂氣氛瞬間就會被調動起來,異;钴S。創(chuàng)設課堂的情境的方法還有很多很多,還可以通過角色扮演,使其學生在角色體驗中,加強了記憶,促進了口語的訓練,讓身心得到了享受,從而可以使語文課堂教學達到最優(yōu)化。因此需要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主動、適當地創(chuàng)設一些有內涵、有生命、有樂趣的有效教學情境,讓學生帶著興趣、帶著問題、帶著欲望,堅持活躍的思維狀態(tài),一心投入到語文學習中去,語文課堂就一定能“活”起來,促進學生產生情感上的共鳴,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激情,體現學生的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感受學習語文的樂趣。
三、設計豐富多彩的學習內容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掌握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深層次的`挖掘教材所蘊含的文化,通過學生在上課之前對資料進行收集,逐漸了解與課文相關的人物、事件的歷史年代等特點,將時空之間的距離縮小,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借助不同的有效教學手段,恰當的加入學習內容,豐富教學內容,擴大其閱讀范圍,擴大語文積累,盡量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對知識的求知欲望和不同的情感體會,以達到語文課堂教學內涵豐富的目的,形成情趣盎然的學習情境。
例如在閱讀《再別康橋》的時,語文教師引導學生去感受當時作者的心靈意境,進入作者的內心世界,在課堂教學中不斷的增加類似于此類文章的教學資料,讓學生加深感性方面的認識,提高情感的體驗。讓學生感受到他們貼近生活,情景交融,意味深長。因此學習詩文的時候,學生對生活、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油然而生。部分課文,由于學生的知識面貧乏帶閱讀和理解帶來一定的苦難,此時更需要教師恰當增加相關學習資料,促進學生了解知識,對知識做好儲備。
因此,課內外的閱讀要相輔相成,才能促進學生對知識范圍的優(yōu)化和擴大,開拓學生的眼界。在有限的課堂內,突破無限的發(fā)展空間,讓語文課堂充滿生氣,顛覆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的枯燥、乏味。努力創(chuàng)建語文愉悅課堂,才能給學生的學習帶來新的局面,才能使其職高學生對語文產生興趣,針對他們的職業(yè)特征,提高他們的職業(yè)綜合素質,為以后步入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高中語文教學論文8
一、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認同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師認同學生的主體地位,就是要認同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這里的主觀能動性指學生在該階段所具有的認知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以及實踐能力。此外,高中生在這一階段心理發(fā)展具有動蕩性、自主性、前瞻性、社會性,這就構成了學生在學習生活中所表現出來的“個性”,而在閱讀教學中,這些“個性”就表現為學生的自讀和自悟。這就要求老師要把學習的主動權和活動的空間交還給學生,并做到以下幾點:首先,教師要認同學生的認知能力。在現有的閱讀教學中,老師教學的“面面俱到”其實是對學生認知能力的否認。高中生已經具有一定的提取重要信息,歸納分析文本的能力,老師只要稍加引導、鼓勵,就可逐漸取代教師劃重點,分段落,析字詞的方式。其次,教師要認同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高中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具體表現為對文本不同角度、不同層次的感悟。文本對于讀者而言是一個無限開放的世界,即“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老師應該通過參與對話,引導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性閱讀、個性化閱讀,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對于學生的閱讀體驗、感受和理解給予鼓勵。再次,教師要認同學生的實踐能力。學生所習得的知識能夠恰如其分的運用于實際生活中是對教學效果的最大肯定。在閱讀教學中,老師在點撥、引導學生的同時,鼓勵學生遣詞造句、表達情意,并給予一定的`評價,也是對課堂知識一種有效的鞏固。
二、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回歸文本
教師要回歸文本就是要樹立文本閱讀的整體觀。教師應做到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教師對文本要有一個讀者的鮮活的、真實的、獨立的感受、體驗和認識。一切的鑒賞和批評始于鮮活、獨到的閱讀感受和體驗,教師上課也不例外。這就要求教師首先要好好地研讀文本,以純粹的自我投入閱讀。其次,教師要合理利用教學參考資料。教師精讀文本之后,必須參閱有關的教學參考資料。不管教參講解多么準確無誤,不論專家教授對文本的研究分析多么細致深入,都必須作為教師對話的對象,經由教師的感受和理解,進行消化和揚棄,最終成為教師對文本更為豐富的、深化的理解,作為教學過程中圍繞文本師生對話的儲備。再次,教師要充分發(fā)揮組織教學的主動性和自由性。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有很多新的研究成果,也有不少大受推崇的理念和教學方法,可供教師在實施教學中借鑒和利用。但教師不能生搬硬套,追新逐異,在形式上作功夫,而要通過本人的接受和理解,結合教學實際采用適當的教學方法。
三、教師需引導學生尊重教師在閱讀教學中的主導地位
學生尊重教師即要尊重教師在閱讀教學中的主導地位。由于高中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已經到達半成熟狀態(tài),對某些問題有自己的看法和見解,由于個別語文教師在備課的時候對文本解讀不深或照搬教參,出現了無法為學生解疑答惑的尷尬局面。此外,學生對閱讀教學中模式化的教學流程表現出極大的厭惡,甚至選擇忽略學習課堂知識或自作主張的閱讀一些投其所好的文本,這極大地影響了閱讀教學的效率。教師作為“主導”,應擔好點撥者、啟發(fā)者、激勵者的角色,在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體會、學習作者的遣詞造句、表情達意的方法,引導學生獨立思考、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引導學生將閱讀和寫作相結合等。在學習中,高中生切忌堅持自以為是的觀點或者想法,必須認可教師的教學導向作用,尊重老師的教學工作,在老師的指引下進行創(chuàng)新性學習。
四、教師需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超越
教師教學時要回歸文本,是為了保證文本的完整性、具體可感性,而學生學習時要超越文本,則是為了突出文本的人文性、多面性和深刻性。高中語文新大綱明確指出,語文“對于弘揚民族優(yōu)秀文化和吸收人類進步文化,提高國民素質都具有重要意義”。大綱還指出,要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熱愛語言文字,熱愛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感情,培養(yǎng)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和愛國精神,培養(yǎng)高尚的審美情趣和一定的審美能力,發(fā)展健康個性,形成健全人格。這要求教師應做到以下幾點:
1.引導學生在閱讀的想象中超越文本。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再造想象,一方面是以課文詞句為觸媒,從中生發(fā)生活的情境;另一方面是以課文的空白處為契機,以想象的情節(jié)去填補和豐滿。這種閱讀想象,不僅發(fā)展了學生的形象思維,培養(yǎng)了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而且使學生加深理解和豐富了課文的內蘊,超越了文本。
2.引導學生在閱讀的范圍上超越文本。教師要把課外閱讀變成常規(guī)化、常態(tài)化,讓課外閱讀成為閱讀教學的重要的組成部分,讓課外閱讀成為學生生活的一部分,并且處理好課內閱讀和課內閱讀的關系。1)將課堂閱讀延伸到課外。語文閱讀教學不能局限于課本上的知識,而是要立足課內,放眼課外,以鼓勵學生閱讀與課文內容相似的文學作品為主,更要讓學生涉獵課堂閱讀未覆蓋到的而有利于自己的課外閱讀。通過大量閱讀加深學生的文化積淀,使學生形成一種穩(wěn)定的審美傾向和價值判斷,有助于形成健全的人格。2)將課外閱讀引進到課堂。課外閱讀是出于主體的生命需要,是一種自覺、真實的行為,其顯著特點是不需要進行內容和形式上的分析,不需要做大量的練習題,只為獲取信息而讀,為實用而讀,為興趣而讀。而課內閱讀帶有一定的規(guī)定性和強制性,同時伴隨著枯燥的文本分析和閱讀訓練,并非出自閱讀主體的真正需要,興趣自然也就大減。所以,教師就應把課外閱讀的這種真實性引進課堂,使之成為閱讀主體的真正需要。新課標要求我們的課堂閱讀教學堅持以人為本,注重人的發(fā)展,賦予它鮮明的人文性、創(chuàng)新性,使之向文化發(fā)展,向文學發(fā)展,向生活發(fā)展,向人的需要發(fā)展。它不僅需要廣大教育者在觀念上脫胎換骨,而且需要我們在實踐上改弦更張。只有這樣,高中閱讀教學才能真正走上素質教育的軌道。
高中語文教學論文9
一、語文課堂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確保師生之間的友好相處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已經逐漸淡出了我們教師的教學思想。現階段的素質教育理念強調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的互動和聯(lián)合。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要面臨共同的教學目標和學習任務,要求教師和學生攜起手來共同完成教學計劃,在教與學的過程中能夠互相理解、互相注重,密切合作。只有雙方積極的配合在一起,才能夠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共同促進愉悅教學活動的開展和實施。因此,教師和學生應一起努力來提高高中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在語文課堂中,師生一旦建立了良好的關系,擁有了友好的情感基礎,學生便會主動自覺地聽從教師的安排,教師也會心情舒暢、發(fā)自內心地愿意為學生設計科學、愉悅的學習方式,教師和學生才能夠形成一致的目標,這樣愉悅教學活動才能夠順利進行。正如韓愈所說:“親其師,方能信其道!比绻麑W生在情感上不能夠相信教師,教師也不熱愛自己的學生,師生之間的這種冷漠情感便會嚴重抑制愉悅教學活動的開展,影響學生學習的情緒,從而導致雙方在教學中都無法感受到愉悅的體驗,大大降低了語文的教學質量。為此,作為教師的我們一定要積極主動地和學生處好關系,在學習生活中要熱愛關心學生,主動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在師生之間建立一座良好的溝通橋梁,促使師生之間融洽、友好的相處。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在生活中,教師都要尊重學生自己的思想和人格,不要把自己的觀念強加給學生。學生只有感受到了教師的尊重和關愛,才會主動地去親近教師,積極愉悅地接受教師對自己的教育和教導。同時,我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必須做到公平和公正,對待優(yōu)秀和落后的學生要一視同仁,不帶偏見的'思想和眼觀去處理問題,多給予學生鼓勵和夸獎,主動打破師生之間的情感障礙,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激勵學生建立強烈的求知欲望,從而推進愉悅教學的開展。
二、運用生動活潑的課堂學習氛圍來增強
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熱情學習的愉悅感與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和學習氛圍有著必然的聯(lián)系。好的課堂氛圍能夠促使學生形成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能夠讓學生形成與教材情感相一致的體驗,這樣就會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形成相一致的基調,思維活動便會十分自由和活躍,有利于愉悅教學的實施。我們的語文教學活動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來創(chuàng)設與之相一致的氛圍,既要做到靜謐和炙熱,又要活潑而緊張,讓學生能夠在十分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探索及獲取豐富的知識。為此,在教學中我們要注意為學生營造生動活潑、輕松而愉悅的教學氛圍,不斷激起學生的正面情感,以使學生保持高漲的學習熱情與愉悅的心情,從而激起學生對語文學習的濃厚興趣。
三、語文教師要善于運用素材來調控學生的心弦,控制好教學節(jié)奏
我們通常認為只有音樂才有一定的節(jié)奏,其實并不然。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需要把握好一定的節(jié)奏,確保學生在探索和理解知識的過程中能夠自然而舒適。眾所周知,節(jié)奏和旋律優(yōu)美的音樂總是能夠扣人心弦,使人駐足凝神。我們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也要做好一名樂師,善于調節(jié)學生的學習節(jié)奏和步調,爭取讓語文教學課堂能夠演奏出優(yōu)美動聽的旋律。語文課堂中,教師組織教學的節(jié)奏,也是愉悅教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步調適中的教學節(jié)奏才能夠給學生帶來愉悅完美的體驗,才能夠最大限度地激勵學生學習的動力,緊扣學生的心弦,使學生不斷地學習和探索,順利地開展愉悅的學習活動,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為此,我們語文教師一定要善于把握高中學生的學習的節(jié)奏,在課堂中讓學生的思維永遠處于最活躍的狀態(tài),促進教學效率的提高。
四、小結
總之,高中語文教學一定要緊跟教育改革的發(fā)展和要求,在教學過程中積極實施愉悅教學方式,讓學生能夠在語文學習過程體驗到快樂的感覺,體驗到語文知識帶給自己的幸福感,從此更加喜歡上語文課堂,喜歡上探索和學習語文知識。這樣才能夠有效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興趣,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的潛能,提高語文的教學效率。
高中語文教學論文10
一、自主閱讀的理念
新課程標準要求,努力建設開放性強的、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語文教學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學生的語文教養(yǎng)。語文課文內容主要來源于生活,所以,語文課堂上應該利用一切方式還原和豐富生活本身,通過讀透文本,讀懂作者思的想,受到啟發(fā),使課堂變得富有生命力和活力,使學生學會通過文字領略生活,增強對生活的感性認識和語文實踐能力,進一步提高語文素養(yǎng)。
二、自主閱讀的原則
自主閱讀應該遵循以下原則:
。1)自主閱讀要將個人感悟和合作探究相結合。在自主閱讀教學過程中,學生才是閱讀行為的主人,所以,不管是在課上還是在課外,老師都要留出一定的自讀自悟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有機會嘗試感悟文章的思想,而不能滿堂都向學生不斷灌輸知識,把學生看做接受知識的.容器。
(2)自主閱讀要和老師的指導相結合。雖然學生是閱讀行為的主人,但是若沒有老師的指導,則很容易出現學生像無頭蒼蠅一樣漫無目的、沒有方向地閱讀的現象,所以,老師要指導學生如何主動進行自主閱讀和思考,如何圍繞課文重點、難點讀懂文章的內涵。
(3)以增強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為核心。閱讀能力就是語文能力的核心,語文課堂教學活動旨在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
(4)將課堂內外相結合。學生自主閱讀的基礎是課內閱讀,而課外閱讀主要是對課內閱讀的補充和延伸。
。5)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老師要時刻關注學生的閱讀態(tài)度是否積極主動、閱讀的內容是否多樣,尊重學生獨特的個人見解。
三、新課程標準下的自主閱讀實踐探索
。ㄒ唬┘ぐl(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閱讀感興趣,才會主動閱讀。要想高中生通過閱讀獲取知識,必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老師在課堂上講讀有關作者的寫作大背景、生平事跡、才華和發(fā)生在作者身上的有趣小故事,能吸引學生對作者的關注,使學生對作者產生好奇心。高中生具有豐富的想象力、較強的理解能力和記憶能力,在思考問題上已經擁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但思維尚未固定,抽象思維占據優(yōu)勢,逐漸向理論型抽象思維靠近。老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要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特點,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滿足學生的需求。另外,要鼓勵學生多閱讀課文以外的知識,從而培養(yǎng)學生愛閱讀的良好習慣,使學生看到讀物就激發(fā)閱讀興趣,不僅開闊視野,還大大提升欣賞作品的水平。
(二)構建學生自主閱讀的課堂教學模式
閱讀是學生吸取書本知識的過程,要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還應該構建學生自主閱讀的課堂教學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確立學習目標,明確閱讀導向。在講解課文前,老師要讓學生預習一遍,然后師生共同商討并且確立本課學習目標。老師應先概括自主閱讀的提綱,并發(fā)放給同學們,提示學生如何按照學習步驟自主閱讀。
(2)激發(fā)學生興趣。老師要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對課文懷有期待和好奇心,這就要求導語設計得非常巧妙且富有激情。
(3)向學生提問,引發(fā)學生的質疑。巧妙地設計問題是自主閱讀教學的關鍵,老師要有針對性地引導拓展學生的思維。在新課程標準下,高中語文教師應該不斷提高自己的閱讀教學素養(yǎng),不斷摸索出可以有效提高自主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方法,不斷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高中語文教學論文11
[內容摘要]:分析并反思當下高中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強調寫作技巧訓練,輕視思維能力培養(yǎng),強化作文語言的雕琢,忽視了作文的本質意圖。在此基礎上,探索高中作文教學之路。
[關鍵詞]:高中作文教學反思技巧思維語言積累
每個語文教師都明白寫作教學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墩Z文課程標準》把“閱讀與鑒賞”和“表達與交流”作為必修課程的學習內容,旨在讓學生在“積累整合”、“感受鑒賞”、“思考領悟”、“應用拓展”、“發(fā)現創(chuàng)新”等能力上獲得發(fā)展。可以這么說,學生由此而獲得的讀和寫的能力猶如他們語文能力的雙翼,只有雙翼雙飛才能真正擁有較強的語文能力。而高考中作文至少六十分的地位也讓語文教師們不能輕視寫作教學。于是,許多語文教師進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實踐,但實際效果并不佳。在考場上很多學生的文章只能勉強及格,有的甚至文不成章,詞不達意。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可以在學校組織的演講比賽或征文比賽中碰到“撞車”的文章。這說明學生其實并不能正確地表達出自己的思想或所見所聞,也不能應付日常生活中的文字要求。為此,我們不得不對我們的高中作文教學作一些分析和反思,發(fā)現不足,以求獲得正確而有效的作文教學方法。
不足之一:強調寫作技巧訓練,作文“千人一面”
我們一些語文教師在看到張志公先生在《談作文教學的幾個問題》中那句“我們的作文教學在指導‘寫什么’這方面花的力氣比較多,而在指導‘怎么寫’這方面花的力氣太少”后可能都會有一種恍然大悟之感,認為自己已經把握住了學生作文質量不高的命脈。于是,在作文教學過程中他們一味傳授作文知識,講析寫作技巧。從作文開頭如何起,中間如何承轉,講到最后怎樣合尾,言必談“鳳頭、豬肚、豹尾”,學生寫作則必是“三大塊”,一個班的作文全是“八股”兄弟。更有甚者,專門指導學生不同的文體用不同的套路。這些寫作技巧大多不是教師自身研究所得,而是“借鑒”自一些所謂的“作文寶典”“輕松拿下滿分作文”“作文秘籍”之類的書。如此一來,學生的文章“千人一面”在所難免。而最讓人痛心的是,許多學生只知技巧卻沒有足夠的寫作體驗,誤以為那些空洞的文章就是他們努力的目標,漸漸地,對寫作的厭惡之情由此而生。
不足之二:輕視思維能力培養(yǎng),作文“浮光掠影”
不管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韓愈所提倡的寫作觀“文以載道”還是新文化運動中周作人提出的文以“言志”(表現個人的思想、感情、意圖等),先前的文學大家們告訴了我們一個相同的事實:文章理應傳達出自己的一些見解、觀點。在《論語·衛(wèi)靈公》中有一句“辭達而已矣”,在這里,“辭”可以理解為語言文字,這個句子意為“語言文字所表達的'與心里想的一模一樣”。從中我們可以知道,古今中外,文章的本意就是傳達所“思”而已。 可我們現在學生的寫作狀況又是怎樣的呢?無思想無內涵而形式至上的文章比比皆是。筆者曾在考場作文中看到這樣的句子:**的轉身是因為我哀戚蒼白的珍珠浸潤了我華美的羽翼,爸爸的轉身是因為他聽到了我那如花般嬌艷的心在寒風中因別離而一瓣瓣地脫落。這種形式遠勝于思想傳達的傾向的形成和我們在寫作教學中輕視對學生的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有極大的關系。
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許多教師因為學生綜合課業(yè)任務大等原因常會專注于布置一些知識作業(yè)訓練來快速提高學生的成績,這樣便忽略了對學生思維方面的訓練。于是高中三年,我們的學生身體長了,知識多了,可思想卻仍是膚淺的。學生的“思考領悟”能力沒有提高,高中語文教學任務就不能算是完成。叔本華曾說:“事物的本身并不影響人,改變人的是人對事物的看法和態(tài)度。”我們的學生恰恰就缺乏了能正確指導自己辨 1
析事物的思維能力,這樣的學生所能寫出來的文章常常是生活單薄,思想貧弱的“三等殘廢”。那文章原希望傳達的“意”只能是浮光掠影。
不足之三:強化語言雕琢,作文“華而不實”
為了掩飾思想上的蒼白,不少語文教師和學生開始致力于形式上的片面追求,尤其是對作文語言的雕琢。
語言本是思維的工具,熊成鋼教授早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就呼吁“語文教學必須加強直覺思維的訓練,使瞬間負載更為豐富的內容,為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轉化創(chuàng)造條件”。不注重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只追求精美的語言,結果只能是辭藻華麗而更顯思想之貧瘠和內容的單一。這個階段的學生在語言上又不可能真正花時間去揣摩,他們所謂的“美文”多來自他人的文章,有的來自一些名家名作——能吸收名作精華自然是好事,但這些文章往往是由教師拿來作為作文點評資料,點評時又不能讓學生明白個中精髓,學生食而不化又急于事功,于是大量滿篇都是美麗的語言但常常是驢頭不對馬嘴甚至不知所云的文章出現了。還有許多的美文來自同時代的一些“新生代”寫手。郭敬明、張悅然等由“新概念”而來的作家作品是他們樂于仿效的,卻又無法把握內在的精華,文體混亂、語言華麗古怪的作文由此誕生。那些看似華美的語言實際上是人云亦云,既乏新意又少靈氣,可謂“華而不實”。
學生長時間地寫這樣的文章,會使他愈來愈遠離質樸,只知追求表面的浮華,嚴重的還會減退語言表達能力,辭不達意。
那么,面對這樣類似作文技術培訓的作文教學現狀,我們該如何調整思路以求教有所得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嘗試。
首先是注重全面積累。
杜甫曾說:“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偶得”是指某事觸發(fā)靈感瞬間感悟。可這“偶得”屬于“妙手”,“妙手”應指已有良好寫作功底的人,更是指有所思索的人。因此,寫作前,我們必須做好準備工作。這個準備就是積累,積累必要的寫作知識和閱讀積累。 必要的寫作知識是指寫文章的一般規(guī)律,也就是作文的“規(guī)矩”,而不是那些純粹的“秘訣”。規(guī)矩是作文的基礎,是解決“會”不“會”的問題,也是容易把握的。只有知道文章是什么樣的,過程是怎樣的,文章又是怎樣寫出來的,才能真正過作文關,才能使文章成為記錄人思想感情的載體,成為有血有肉,有鮮活靈性的有情之物。
閱讀積累也是寫作前必須的做的工作。語文學科不如自然科學那樣嚴密,它始終離不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清人袁守定說的“得之在俄頃,積之在平日”說的就是這個意思。郭沫若的“胸藏萬匯憑吞吐,筆有千鈞任歙張”也是旨在說明只有一定的量的積累,才能達到質的飛躍。巴金先生曾說“現在有200多篇文章儲蓄在我的腦海里了。雖然我對其中任何一篇都沒有很好地研究過,但這么多的具體的東西最少可以使我明白所謂‘文章’究竟是怎么回事!边@便是積累的很好體現。我們學生的閱讀積累也是同樣的膽力:讀得多了,作文能力自然在各個方面得到了提高,材料更是儲備豐富了。
學生可以閱讀語文課本、讀本上的文章,也可閱讀課本外的好文章,尤其是一些名著。古語有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向往之”,名著是取之不竭的精神食糧。
張志公先生在他的教育論集中強調“多讀”的重要,認為“讀是寫的基礎”,這也說明了積累之重要性某種程度上勝過了寫作技巧。
其次是注重思維訓練。
近年高考作文在命題時一直在加入“智性”因素,引導學生注重運用思辨能力。這在“生有所息/生無所息”和“行走在消逝中”等作文題中都得到了鮮明的體現,而學生則常常感到茫然,甚至無從下筆,這就是缺乏思辨能力的表現。
陸機在《文賦》中說:“恒患意不稱物,文不逮意,蓋非知之難,能之難也。”在此,陸機闡述了“物”“意”“文”三者的關系。如果說由“意”到“文”需要作者的表現力,需要
2作者駕馭文字的能力,那么更為基礎的一步由“物”到“意”的轉化中離不開作者的攝取能力,更離不開寫作者的歸納推理、演繹推理等能力。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列舉了許多具體的事例,綜合之后他得出了文章“大抵圣賢發(fā)憤之所為作也”的結論。王勃在《滕王閣序》中那“時運不齊,命運多舛”之嘆則源于對馮唐、李廣、賈誼等人坎坷人生的歸納。
所以在寫作教學中我們可以有意識地指導學生學會哲學地思考,不妨多做些語言思維訓練,引導學生學會善于抓住對象的本質、規(guī)律和必然性,培養(yǎng)學生獨立地發(fā)現、分析問題的能力,如果能結合已有的經驗和知識產生某種新穎,獨特,有社會價值的成果,那何愁學生寫不出文質兼美的文章呢。
[參考文獻]:
1.《張志公語文教育論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當代中學語文教育專家研究》(教育科學出版社1992)
3.《中學語文教學應訓練直覺思維以培養(yǎng)語感(熊成鋼〈天津師大學報〉1997第四期)
4.《于漪語文教育論集》(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
高中語文教學論文12
在中學所有學科的教學中,語文是內容最豐富、涉獵最廣泛的學科,但是,傳統(tǒng)的教學束縛了教師在教育改革中的手腳,存在一些矛盾和困惑,總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很多教師都在試圖突破以往教學的局限性,深入到新的教學領域。我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感觸頗深,在此,與大家共同探討和切磋。
一、語文教學生活化
作為教學方法,它要改變的是師授生受的教學方式,師生共同參與某項生活化的活動獲得對言語的感受、領悟,學生在生活化的活動中,獲得語文能力。教師是生活化活動方式的設計者,在課堂教學中也是生活化活動的參與者,師生是民主、平等的交融關系,生活化教學促使師生認知、情感、個性等的整體參與,使教學成為人與人之間的碰撞、融合、對話。由此,教學藝術也便升華為一種教學精神,或者說是教學原則。作為教學原則,語文教學生活化的追求將促使語文教學實現兩點轉變:1.由知識的傳授到言語感受的轉變。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十分強調知識的獲取,希望遵循知識→遷移→能力的思路,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應當承認這種思路對組織教學的價值,但個體言語發(fā)展的客觀實際證明了學習母語往往可以越過知識,從直接的言語感受中獲取能力。語文教學對此應當有充分的認識和估價,否則便易陷入無意義的繁瑣。2.師生關系由主從關系到對話關系的轉變。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教師為主、學生為從的關系十分明顯,即使是啟發(fā)教學,也是在教師設定教學內容和教學步驟的情形下,逐步引導學生走向教師預設的目標。當然,這樣做本也無可厚非。但在教學中總是強化著教師的施與和操縱不利于學生的發(fā)展與個性的培養(yǎng)。對話關系也并非否定主從,只是強調可以是教師為主,學生為從,也可以學生為主,教師為從,教師與學生彼此啟發(fā)。教師還應根據學生的認知情況、情感變化決定教學內容,改變教學過程。師生雙方應當是彼此敞開、彼此接納和相互溝通。
二、教師將自己的`閱讀體驗帶進課堂
據調查,現在的很多教師很缺乏閱讀。原因很多,有可能沒有閱讀的習慣,也有可能是時間太緊,不管是什么原因,人們的確在逐漸遠離閱讀。但是,優(yōu)秀的教師卻能在遠離閱讀習慣的空地中,找到一席屬于自己的芳草地。比如,在《文字的味道》一課開始時,教師出示了蘇東坡先生頗有幽默意蘊的《晚眺》一詩:“長亭短景無人畫,老大橫拖瘦竹筇;回首斷云斜日暮,曲江倒蘸側山峰!比缓,意味深長地將課引進了課堂。在課堂上,每一次對一個漢字的解讀,都精彩地體現了趙老師豐富的閱讀面。還是在這節(jié)課上,趙老師又將學生的思緒帶進了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我們語文教師都知道,能隨時地將學生的思緒引導進閱讀,其實,一定是因為教師有自己的閱讀體驗。如果教師沒有豐富的閱讀,一般就只能就事論事,而不能達到跳出課本、將課本上厚、將文本上透的目的。但是,趙老師卻能以她豐富的閱讀體驗,在課堂上充分展現,從而將學生的思緒從課堂內帶進課堂外、將學生的思緒從課本內帶進其他文本。
三、提高教師的教學素質
《語文課程標準》對中學語文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課程的基本理論方面要求中學語文教師能夠;(1)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2)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3)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4)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要想做到以上幾點,中學語文教師就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
現在,我國基礎教育正處于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的過程之中,《語文課程標準》的頒布實施正是適應了這一新的形勢需要。有一項調查表明,學生希望語文教師既具備較寬廣的知識面和高超的見識,又能抓住學生的特點積極引導,調動學生的求知欲和創(chuàng)造欲。同時,他們還渴望教師創(chuàng)造和諧熱烈的課堂氣氛,實現師生的平等交流。然而,在不少地方,有的語文教師在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采用照本宣科滿堂灌的方法,學生完全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課堂氣氛單調沉悶,無法和教師進行深入探討。大部分語文教師教育觀念落后于時代發(fā)展,教學思想保守陳舊,教學方法刻板僵硬,缺乏創(chuàng)新意識,這顯然不能滿足學生愿望,難以讓學生滿意。
事實證明:中學語文教師的素質滯后已影響閱讀教學乃至整個中學語文教學,因此,要實現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真正按照《語文課程標準》進行語文教學,中學語文教師就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
我是一個已有多年教齡的教育工作者,我之所以能在事業(yè)上獲得成功,其根本原因是由于我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這些素質包括:(1)思想理論水平。(2)教師職業(yè)道德。(3)中文專業(yè)知識。(4)身體心理素質。我把這些素質稱之為“綜合素質”,認為只有具備這些素質,才能實施大語文教育,更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從而成為一個深受學生歡迎的優(yōu)秀中學語文教師。我創(chuàng)立“拓展延伸”中學語文教學理論,其實踐意義就是為了實施大語文教育,為了更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巴卣寡由臁敝袑W語文教學理論包括:(1)語文教學研究。(2)語文學習指導。(3)校園文學創(chuàng)作。(4)文學創(chuàng)作指導。其最終目的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正符合素質教育的根本要求,體現了“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的教育理念。
總之,語文教師在按部就班教學的過程中,始終要把學生的學放在首要位置,要以學定教,想想什么樣的教學方式是適合學生的,如何教學生學會學習,怎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等等,只有滿足了學生的學習需求,我們的教學整體水平才能從根本上提升,讓我們共同努力吧!
高中語文教學論文13
在現代化的社會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認識,這對于教師來說既是挑戰(zhàn)又是機遇。社會對教師的評價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標準。教師要想符合社會的要求,就必須要走專業(yè)化的道路。
對于教師來說,專業(yè)化并不是要求教師能夠成為新一代的理論家,而是需要教師革新自己的教學思想,善于吸收新的教育理論,從教學實踐中使自己不斷成長,逐漸提高自身素質,讓自己的教育事業(yè)能夠得到質的提高,從而得到高質量的教學,使自己成為專業(yè)化的教師。
一、語文教師專業(yè)化的基本意義
高中語文教師專業(yè)化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教師具備如下素質,首先教師要具備高素質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教師還要具備專業(yè)的文化知識,先進的教學理論,同時還要有能夠駕馭課堂教學的技巧,語文教學能力和科研水平,教師還要具備高素質的自我發(fā)展意識和終身為教育服務的思想。高中語文教師要能夠在新時代的課程改革步伐下,善于轉變自己的教學理念,吸收先進的教學思想,從心理學的角度認識學生,掌握學生的心理特點,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由實踐逐漸上升到理論,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思想。
二、新課程對語文教學的要求
高中語文的性質有著如下的定義,作為人類交際的重要交際工具,語文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教學把其特有的人文性和作為交際的工具性進行了有效的統(tǒng)一。所以來說,高中語文教學應該在教學中讓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兼顧提高學生的語文交際能力和語文審美能力,探究能力,讓學生的思想素質和科學文化素養(yǎng)都能夠得到提高和發(fā)展,讓學生能夠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
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注重學生的自我發(fā)展,讓所有的學生的語文學習素養(yǎng)和學習能力都能得到提高和發(fā)展。在教學中,教師要主動給學生提供一個能夠廣闊發(fā)展的空間,爭取把每一個學生都能培養(yǎng)成新時代的接班人,能夠弘揚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能夠充分團結人們的人。
所以,對于高中教師的專業(yè)化提出了具體的要求。
1、知識要求:教師不僅要能夠掌握必要的文化知識,還要能夠注重課程開發(fā)方面的知識。
2、能力要求:教師首先要能夠精心地設計教案,能夠開發(fā)出課程規(guī)劃,還需要熟練地使用多媒體為課堂教學而服務,同時還要能夠注重和其他課程之間的綜合聯(lián)系。
3、轉變教學方式:高中語文教師要能夠從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中轉變,從教師的一言堂,到現在的以學生為主的,教師和學生之間共同探究的教學模式。讓學生真正地成為課堂的學習主人,全面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和學生的學習興趣,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
4、角色轉變:教師要善于從傳統(tǒng)的課堂角色中轉變過來,教師要從教授型的講授課程向引導性的傳授課程知識進行轉變,教師要能從知識的代言者向知識的創(chuàng)造者進行轉變,有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向課堂教學的參與者進行轉變。
三、自我成長,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
教師要想給學生以更多的知識,教師本身就必須要有無群的知識。高中語文本身是一個基礎性和綜合性非常強的學科。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不斷發(fā)展,教材內容也在不斷的進行著更新,調整。教師這時就必須要站在社會的最前沿,站在時代的前沿,站在學科的前沿,進行不斷地給自己充電,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做到與時俱進,才能靈活地使用教材,掌握教材內容,才能熟練地運用教材,才能給學生于更多的知識。但是在平時的教學中,一些教師沒有很好的讀書習慣,只是憑著自己在學校時念書所學的知識進行給學生傳授著知識。如果只是這樣教師又怎樣培養(yǎng)出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我們要讓讀書成為一種習慣,我們要讓生活因為讀書而不斷變得精彩,我們要讓讀書來成就我們的夢想。教師只有不斷地進行自我學習,知識才能更加豐富,才能積累我們的文化底蘊,成就我們的智慧。
四、多一些有效的反思,少一些無效的苦干
應試教育正在逐漸走到我們的教育內心深處,我們現在的學子正是有著高的分數,低下的才能,機械學習造就了我們的時代學子。而我們的高中語文教師,當面對今天的這種狀況時,我們應該如何反思,如何把自己的工作變得更加有效。因此,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善于反思,善于總結,不斷地讀書,思考自己在教學中的成功與失敗。當我們不斷反思的的時候,就是自我提升的時候,我們要站在一個更加高的角度,來看待自己,來認識自己的優(yōu)點和缺點。我們不要每天不斷的重復向學生講解著知識,我們要以一個中更加有獨特思考的激情來認識我們的課堂教學。我們要少一些無味的苦干,我們要把這些努力變成一張張可愛的笑臉。著名德育特級教師張萬祥說過:耐得住寂寞的人不寂寞,耐不住寂寞的人方寂寞。教師職業(yè)的幸福感與使命感,在品味過程中得到升華。而不善于抓住靈感、不善于反思的人,內心才會空虛。
總而言之,新世紀的教師,要有對人類的熱愛和博大的胸懷,對學生成長的關懷和敬業(yè)奉獻的崇高精神,復合的知識結構,富有時代精神的教育能力和研究能力,在實踐中凝聚成的教育智慧。在新課程下,教師專業(yè)化成長要開發(fā)潛能,張揚個性,走進信息化的美好人生。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學校應根據教師不同學歷、資歷和駕馭教學的能力,分層要求,分類培訓;努力摒棄過去大部分教師終身“磨道式”發(fā)展的現象,積極形成“螺旋式”上升的有效發(fā)展通道;努力提供和創(chuàng)設教師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空間。
高中語文教學論文14
【摘要】
當前,中學語文教學改革呈現出全新的面貌和勃勃的生機,語文課程結構發(fā)生了革命性的變化,必修選修模塊內容紛呈,學分管理既突出語文的基礎性,又能讓學生有選擇地學習,為學生有個性地發(fā)展奠定基礎,令人耳目一新;課堂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發(fā)生了較大變化,各種新的教法、教學理論如雨后春筍一般。但是,教學改革畢竟處于初始階段,對于我們的絕大部分老師來說仍然是處置摸索階段,普遍存在著各式各樣的困惑。本文旨在結合自己的教學體會,談談高中語文教學改革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幾點建議,以和同行共勉。
【關鍵詞】高中語文 教學改革 繼承傳統(tǒng) 課堂活動 學法指導
1 語文教學改革存在的問題
1.1教改實踐脫離實際,完全否定教學傳統(tǒng)
當前的新課程改革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力度最大的一次改革。高中語文課程改革的理念大體符合實際,是中國教育發(fā)展的必然要求,符合世界發(fā)展潮流。但是,選修必修的課程結構確立,使得必修的基礎性內容不足,選修不便操作實施,對教師的要求過高等脫離了實際。另外,許多老師用“全新”目光看待新課改的語文教學,認為新課改的語文課應該是與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截然不同的。我們看到,各種花樣翻新的教學形式充斥課堂,由新課標、新課程衍生出的新理論、新教法也比比皆是。這些新的教學形式和“科研成果”完全否定了教學傳統(tǒng),傳統(tǒng)教學中優(yōu)秀的東西也一并拋棄。
1.2“活動”把控不當
高中語文新課程教學的一個突出特點是重視學生“活動”,用活動推動語文學習,在活動中學習語文,在活動中提高語文素養(yǎng)。師生在課堂內外的活動中形成互動的關系是高中語文新課程最顯著的特征。但是它的設計、組織以及形成實效是很難的,實際操作中往往變成為討論而討論的作秀式討論、撒手不管的放羊式討論,或蜻蜓點水、剛一展開立即結束的淺薄式討論。也有不少老師不重視語文綜合實踐課,或在上該課型時,把它上成了社會實踐課、班會課、歷史課或“四不像課”了。
在我們的現實教學實踐中,往往會發(fā)現有些老師片面地追求課堂的“熱鬧”,讓一些無效的學生活動沖擊了語文新課程改革的目標。如,有一次聽一位教師上《荊軻刺秦王》,她開頭是一番感人肺腑的導語,再是簡單地解釋字詞,然后進入重頭戲“課本劇”演出,讓學生把課文改編成話劇《荊軻刺秦王》,最后由學生評議誰演得好,整堂課氣氛活躍,學生都“動”起來了,而且似乎教師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演課本劇本無可厚非,但曲解了課文的寓意,把課文改編得面目全非,使之庸俗化,類似“戲說”之類的鬧劇,如此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怎能不令人啼笑皆非?如此片面追求“熱鬧”的課堂氣氛怎能不會讓人們對新課程改革產生困惑?這種片面追求“熱鬧”課堂教學藐視“充分重視學生的主體性”,這種教學活動違背了語文新課程改革的精神實質。
1.3課堂教學過于形式化,忽視教學效果
廣大語文教師經培訓學習后,對新課改在理念層面的認識基本到位,但在實踐操作層面上仍存在不少問題。機械的實踐新的課程理念,過于注重花哨熱鬧的課堂形式,不重視教學的實效,忽視了教學的實際效果。有調查顯示,教改區(qū)和非教改區(qū)的學生相比,教改區(qū)的學生無論在知識、能力方面,還是在探究精神、人文素養(yǎng)方面都沒顯示出優(yōu)勢。責任當然不能歸咎于教改本身,問題的關鍵在于教師,在于教師沒有教學的效果意識,缺乏對課堂效率的研究。
1.4過多追求教法,而忽略學法指導
在教學實踐中,不少語文教師把精力全都放在如何備好課、如何設計課堂教學、如何運用教學策略等方面.而很少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沒把學法指導放在重要地位,這不能不說是對新課程語文教學理解不到位。
2 語文教學改革的幾點建議
2.1語文教學應在繼承中穩(wěn)步發(fā)展
語文系漢語言文學,它根植于幾千年的中華文明土壤之中,薪火相傳以至于今。語文改革當在繼承中創(chuàng)新,在揚棄中發(fā)展,一切改革都應該立足于語文的實際和國情、省情乃至校情。守正然后出新,顛覆性的改革、過度的超越、矯枉過正的實踐,必將使新課程改革受挫乃至失敗。
我們的語文教學有著優(yōu)良傳統(tǒng),而且隨著時代的變遷和廣大語文教師的不懈努力而不斷發(fā)展,積累了不少可以在新課程改革中發(fā)揚光大的寶貴經驗。如魏書生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的“六步教學法”,錢夢龍的“自習式”“教讀式”“練習式”“復讀式”的“四式教學法”,又如如我們已經嫻熟掌握的啟發(fā)式、點拔式、討論式等。這些教學理論和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著力于語文素養(yǎng)的整體提高,為當前實施的新課程改革提供豐厚的理論基礎和實踐經驗。語文教學改革并非與傳統(tǒng)教學截然不同,教師也不必用否定傳統(tǒng)的“全新”目光看教學改革,更不能忘記傳統(tǒng)的、實踐證明有效的教法。教師要保持清醒的頭腦,牢牢把握教學的目標意識和原點意識,教學方法可以多種多樣,教學目的只有一個;ㄉ诘男问、熱鬧的表面現象不是新課程語文教學的必然。切合實際,符合語文學習規(guī)律,促進學生發(fā)展的做法才是科學的、正確的;盲目借鑒,照搬國外做法,割斷歷史是不可取的。過去個別學!敖y(tǒng)一教案,靈活操作”的施教模式當今仍有積極的意義,它可以保證基本目標的實現,避免由于同年級教師素質不一導致的學生素養(yǎng)缺失。
2.2科學運用“活動”推動語文教學
我們應高度重視學生“活動”在語文學習中的地位和作用。新課程改革的實施一改以往教師“獨霸”課堂而造成課堂死氣沉沉的局面,使課堂變得生動活潑了,學生不再像以前那樣被動的接受知識了。這種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自主學習情境的課堂教學活動,著力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探究能力、審美能力,它反映了教師的'教育理念與教學模式的改進。我們應大力提倡和推廣這種讓學生主動學習語文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式。教師要善于結合課文和學生特點,既生動有趣又高效藝術地將文本學習轉化為一個個活動或者教學細節(jié),讓學生在活動中發(fā)展、提高是實施教學改革中最重要的一環(huán)。在活動中,學生主體得以體現,課堂教學易于生成,綜合能力得以鍛煉,而教師對活動的設計、調控、引導也彰顯其“平等中的首席”主體地位。學生的課堂討論活動,一定要及能夠體現了生生合作、師生合作的理念,又能夠活躍了課堂氣氛,教師必須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討論習慣、科學的討論方法,達到實效的討論目的。 在綜合實踐和應用實踐活動方面,我們要高度重視“活動”在語文學習中的地位和作用。語文學習活動不應該是排練后的演出,而是學習中的真實事件。語文學習活動不應該是活躍課堂氣氛的調劑品,而是實現教學目的的核心。語文學習活動不應該是少數優(yōu)秀生得意洋洋展示自我的舞臺,而是每一個學生實實在在吸取營養(yǎng)茁壯成長的土壤。語文學習活動必須有提高語文素養(yǎng)的實際效果。
2.3把高效、實效作為語文教學改革的最終目標
課堂組織形式不是最重要的。無論是選修還是必修,無論是課文教學還是練習測試,無論是顯性課程還是隱性課程,無論是自主學習還是教師傳授……讓學生在知識上有收獲,能力上有提高,方法上有形成,情感上有陶冶,思想上有啟迪,習慣上有改進才是目的所在。一句話,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是我們課堂教學的原點、終點,也是高中語文教學改革的關鍵。語文比其他學科課堂教學更容易翻出一些新花樣,如熱熱鬧鬧的課本劇表演、轟轟烈烈的合作討論、旁征博引的擴展遷移、刻意而為的啟發(fā)互動、隨意無義的多元解讀。語文課在其他學科教師的眼中儼然成為“大雜燴”“小品課”。鑒于此,我們應該認識到,無效的課堂形式不是教學改革的必然特征;過程高效,結果實效才是教學的根本。
因此,我們當樹立“高效、實效”的語文課堂教學觀。在課堂教學之前,我們要明確通過教學讓學生哪些方面有所提高,采用何種教學形式最有利于學生的發(fā)展。在教學過程中應以學定教,課后要反思教學效果。當講授能快速促進學生科學高效地發(fā)展且學習內容也適合講授時,我們?yōu)槭裁床徊扇∵@種形式呢?
2.4學法指導是教法研究的關鍵
學法指導主要引導學生研究如何學的問題,探討科學的學習規(guī)律和方法。語文能力主要是習得和學得的,研究“習”和“學”的方法特別重要。由于語文學科的復雜性,我們既需要和學生一起探討語文學習的一般規(guī)律,也需要人為地把語文按板塊分成幾個部分分別探究其不同規(guī)律和學法。我們要具體引導學生探索出適合自己的聽課的方法、討論的方法、早晚自習的方法、復習應考的方法和閱讀的方法、寫作的方法、演講的方法等語文實踐方法。從某種意義上說,進行學習策略的指導,引導學生研究學法比教師研究教法更重要。學法指導旨在使教與學形成合力,更好地促進學生發(fā)展。
教師還應根據掌握的學生語文學習心理以及具體學生的個性心理特點來幫助和引導學生克服不良的心理傾向,培養(yǎng)良好的心理素質,尋求語文教學效率和效果。教師在語文教學活動中要有意識地捕捉教育契機,調節(jié)、鍛煉學生心理,使他們熱愛語文,擁有語文學習的熱情。方法比知識重要,狀態(tài)比方法重要。當學生以一種癡迷、高昂、執(zhí)著、上進的狀態(tài)學習語文時,他就會主動探索方法,獲取知識,提高能力。
學法指導的核心是引導學生形成個性化的、實效的高中語文學習方法。教師在備課、實施教學等活動中把它放在重要的地位。當學生愛學語文、會學語文、學有實效時,語文教學也就達到了“無為而治”高境界,也就水到渠成的實現了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
總之,實施教學改革任重道遠,但已勢在必行。站在教學一線的老師們要一如既往更新觀念,創(chuàng)新思想,總結經驗,開拓進取,為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全面提高教育質量而不懈努力。以上是我教學實踐中的幾點思考,在此與各位同行交流砌磋,以求共同進步,共同提高。期望我們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能少生一份困惑,少走一些彎路。
高中語文教學論文15
一、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輕松學習環(huán)境
學生對環(huán)境感受很敏感,一個壓抑環(huán)境會使學生不愿意思考,對于剛接觸內容會不感興趣,不管教師運用什么樣方式教學,始終無法調動學生積極性。而在一個輕松環(huán)境中學習,學生感覺不到壓力,必然會獲得快樂體驗。在這種環(huán)境中,學生對每一個未知知識都充滿好奇,會主動地去接觸知識、分析知識,從而獲得對知識理解和領悟。所以,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愉快輕松環(huán)境是使學生愉快學習首要條件。
二、師生之間關系要平等、民主
在愉快教學中,師生共同參與教學過程,他們互相尊重、相互傾聽,學生對教師不再存有懼怕心理,而是為了獲得教師鼓勵和表揚主動進行知識研究與探索;教師對學生不再是把知識劃分成一個個細節(jié)灌輸到他們腦子里,而是使學生在探究式學習方式下不斷進步。這種平等、民主師生關系,使學生對知識產生了濃厚興趣,學習熱情高漲。
三、制造一種生動活潑課堂氣氛
課堂中活躍氣氛和教師情緒是分不開,所以教師在走入課堂時就要面帶微笑,先用表情感染學生,使他們放松心情,然后再進行課堂氣氛調節(jié),使學生情感和要學習課文內容情感保持一致,這樣對于學生融入到課文中去體驗作者情感是非常有益。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課堂導入時,采用導入內容既能調節(jié)學生情緒,又能和課文內容緊密相連,從而使學生能用正確情緒去體驗課文中描寫事物,體會其中蘊含感情,在滿心愉快中度過每一堂課。
四、善于調控扣人心弦教學節(jié)奏
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高中學生生理發(fā)展狀態(tài)來把握教學節(jié)奏,既要保證學生通過學習有所提高,又不能節(jié)奏太快影響學生接受和吸收。因為高中生大腦思維正處于發(fā)展時期,他們思維通過外界刺激會產生強烈反應,對語文知識接受和理解同樣如此。在新形勢下語文課堂上,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大腦興奮中心激發(fā)學生注意力,同時運用有趣提問來加強他們有意注意,使學生在這一時期學習能力逐步增強。需要注意是,在對學生進行有節(jié)奏教學時,不僅教學速度要保持一定節(jié)奏,教師語言也要具有藝術性,充滿節(jié)奏感,以此來吸引學生注意力。具體而言,教師語言節(jié)奏還要根據不同課文內容進行改變。內心情感變化平緩或感情色彩灰暗時,語速要減緩;內心情感強烈或感情鮮明時,語速就要加快。做到抑抑揚揚、有波有瀾,給人以無窮美感。這樣才能吸引學生,激發(fā)興趣,達到愉快教學目。此外,教師還要善于借助教學內容節(jié)奏來調節(jié)整堂課節(jié)奏。教學內容節(jié)奏指上課內容詳略、多寡、取舍、安排等。在設計教學內容節(jié)奏時,教師必須考慮學生承受能力,使課堂富有一種和諧音樂美感,形成教學高潮。
五、靈活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
語文課文中內容依靠文字來進行理解,有會存在一定難度。隨著經濟發(fā)展,學校教育和教學設備也在不斷完善。在語文課堂上,教師可以引入多媒體把文字轉化成直觀圖畫,這樣可以把學生學習積極性調動起來,使他們通過朗讀課文之后結合多媒體展示畫面走入課文,感受課文深刻內涵。例如,在教學《荷塘月色》時,如果教師讓學生自讀課文領會其中對景色描寫文字時,他們對景色理解不會很深刻。而利用多媒體來展示其中景色,可以讓學生直觀體會到荷塘月色美,以及作者在運用文字方面深厚功力,有助于提高學生遣詞造句能力,同時還可以從視覺和聽覺上給學生以沖擊,培養(yǎng)學生對文字中蘊藏含義敏銳性,提高他們在文學方面能力?傊,在課堂上進行愉快教學,不僅需要教師用充滿情感態(tài)度來對待學生,還需要教師用充滿藝術語言來感染學生,這對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有很大促進作用。作為語文教師,我們要深入鉆研教材,精心設計教學內容,找到真正適合學生學習教學方法,促進學生綜合素質不斷提高。
【高中語文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高中語文教學論文08-13
高中語文高效課堂的建構論文(通用9篇)09-16
有效教學論文 教學的有效性論文01-03
地理教學論文02-17
音樂教學論文11-02
教育教學論文12-10
美術教學論文11-04
教育教學論文11-06
數學教學論文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