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簡《周易》校釋記(一) - 畢業(yè)論文
1 《蒙》卦
楚簡63爻辭“ ”字釋文隸作“躳”[1],其實(shí)當(dāng)作“ ”,其字從身從邑。楚簡《周易·渙》卦63爻辭“躳”字作“ ”,右邊與此明顯不同,可比較!案F”字又作“竆”,也作“”!墩f文》:“,從邑,竆省聲!比绱,“ ”也是從邑,“躳”省聲。馬王堆帛書《易經(jīng)》此字右下殘損,有可能作“ ”,也有可能作“ ”。比如《渙》卦63爻辭“渙其躬”之“躬”,帛書《易經(jīng)》就作“ ”[2]。字從邑,從身,“宮”省聲。
2 《需》卦
王弼本《需》卦的“需”字,楚簡本皆作“ ”。濮茅左隸作“ ”,認(rèn)為:“疑從子、從而省,即‘孺’字,讀為‘需’。字形變化與‘輀’又作‘輭’、‘轜’,‘胹’又作‘腝’、‘ ’同。或釋‘包’,字從子、從包省,《汗簡》‘包’字從子、從包,作‘ ’!盵3]
案:此字上部“從而省”難以成立,“ ”作為構(gòu)件,也見於包山簡151、9店簡17、20、21、22、23、24等,或以為“夊”,或以為“勹”!吨芤住け取坟缘摹霸摺保喿鳌皞浜彙!皞洹弊值纳喜浚瑥摹皦濉倍粡摹 ”?梢姟 ”不能隸作“夊”。李家浩將其隸作“勹”,顯然是正確的。[4]因此,此字可隸作“ ”。
此字雖從“勹”,從“子”,但不能釋為“包”字。因?yàn)椤鞍弊峙c“需”在形音義哪個方面都不好解釋。林義光《文源》:“《說文》從勹之字,古作從人!比绱,“ (勹)”可隸為人旁。疑“子”當(dāng)為聲符,古音為之部精母。而“俟”古音為之部邪母,韻同聲近。因此,“ ”可讀為“俟”!队衿と瞬俊罚骸百梗蛞!薄蹲謴 と瞬俊罚骸百梗。”《詩·邶風(fēng)·靜女》:“靜女其姝,俟我於城隅!编嵭{:“俟,待也。”其字本為“竢”。《說文》:“竢,或作!薄稜栄拧め屧b下》:“竢,待也!薄夺屛摹罚骸案r亦作戺!笨芍耙印迸c“巳”通。而“巳”、“子”常互用。
“需”字嚴(yán)可均以為從“而”聲,“而”古音為之部日母。與“俟”韻同。《雜卦傳》:“需,不進(jìn)也!薄跺鑲鳌罚骸靶,須也。”“須”是等待,也就是“不進(jìn)”!短ぢX》相當(dāng)於需卦。其首辭稱“見難而縮。”其贊辭、測辭也多稱“退”、“縮”、“詘”!短䴖_》:“耎,有畏!薄短e》:“耎也退!编嵢f耕校釋:“有畏而退,自縮以待,故相當(dāng)於需卦!盵5]《說文·雨部》:“需,也,遇雨不進(jìn)止也!倍斡癫米ⅲ骸罢,待也。”其涵義與“俟”同。由此可知,楚簡是用與“需”音義相同的“ ”,也就是“俟”取代了“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