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研究性學習對師生健康心理的影響
“高中語文研究性學習”,是指根據高中語文學科特點和信息加工理論,組織高中生進行語文研究性學習的一種學習方式。它屬于學科主題研究性學習的范疇,具有開放性、探究性、實踐性、感悟性等特點。語文教師是學生“語文研究性學習”的組織者、促進者、參與者、合作者、研究性學習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者,語文教師組織、促進、參與語文研究性學習,與同學生一道開發(fā)課程資源,能夠促使自己心理素養(yǎng)日益提高,能夠對其心理健康產生一系列積極影響,從而促使其心理健康地發(fā)展。一、刺激教師的求知需要。
需要是有機體內部的某種缺乏或不平衡狀態(tài),它表現出有機體的生存和發(fā)展對于客觀條件的依賴性,是有機體活動的積極源泉。
要適應開展語文研究性學習的需要,語文教師必須要學習研究性學習的有關理論和實踐經驗,要明確研究性學習的概念、本質、特點、開設意義、學習目標、內容確定、實施原則、實施形式、評價方案、管理辦法等等。這無疑會刺激教師對研究性學習尤其是語文研究性學習的求知需要!皩W會求知”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認的21世紀“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教師的求知需要增強了,有利于適應當今社會,有利于平衡心理,從而有利于自己的心理健康。
二、增強教師的交往動機。
動機是激發(fā)和維持個體進行活動,并導致該活動朝向某一目標的心理傾向或動力。交往動機指人們愿意與其他人進行交往,建立友誼關系需要的心理傾向。
“學會分享與合作” 既是研究性學習的一個目標,又是現代人所應具備的一項基本素質。要引導學生學會人際溝通、與人合作、共享信息和創(chuàng)意以及成果,教師自己得敢于與人溝通、善于與人合作、樂于同他人共享信息與創(chuàng)意和成果。這無疑會激發(fā)并維持教師交往動機的心理傾向。交往動機的增強、交往能力的提高,對心理健康發(fā)展和適應當代社會是十分有利的。
三、激發(fā)和培養(yǎng)教師的求知興趣。
興趣是個人力求認識、探究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興趣以特定的事物、人或活動為對象,并常常伴隨著積極的情緒。需要是興趣產生和發(fā)展的基礎。
為了滿足指導學生開展語文研究性學習的需要,教師就會不斷地鉆研語文研究性學習的有關理論,探索開展語文研究性學習的實踐經驗,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對語文研究性學習的求知興趣將會被極大地激發(fā)起來并逐漸得到培養(yǎng)。
四、形成教師良好的注意品質。
注意是人心理活動(或意識)對一定對象的選擇性和集中性。有意注意是服從于預定的目的、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自我注意是對自己的身體、行為
[1] [2] [3]
【高中語文研究性學習對師生健康心理的影響】相關文章:
構建新型師生關系培養(yǎng)英語學習者的健康心理05-01
師生關系對師生心理健康的影響04-29
研究性學習對語文教師心理健康的影響05-01
研究性學習的總結10-10
研究性學習報告05-14
研究性學習總結12-30
研究性學習教案04-28
研究性學習教案01-29
研究性學習總結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