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開放學習空間 加強主體實踐
新的課程標準突出了學生主體地位,以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品質,增強學生實踐能力,它著眼學生的發(fā)展,關注學生的未來。對人文性、工具性極強的語文這一基礎學科,教師更應該樹立大語文觀,創(chuàng)新語文課程的內容和形式,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一、讓課堂成為一池活水
心理學家皮亞杰說:“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于興趣.”所以,我主張在課堂教學中營造立體課堂,讓學生動起來,讓一幅幅靜止的畫面、一段段凝固的文字在形象的再現(xiàn)中變得鮮活、靈動:用多媒體動畫形象再現(xiàn)《丑小鴨》的故事、《雷雨》的場景、《月食》的變化;學《所見》能聆聽到夏日蟬鳴,學《春曉》似是百鳥歡啼,學《雷雨》又有一池蛙鳴;學《黃山奇石》、《日月潭》則由學生任導游、做游客,師生同去觀光……
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激活學生主體意識,倡導合作探究、自主感悟等個性化的學習方式,讓語文課堂不再是“聽講”的課堂。我教《黃山奇石》,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欲望,讓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兩處奇石,著力了解,反復誦讀,然后由學生分別做導游介紹,并回答其他同學(游客)的提問。學生在交流中產(chǎn)生情感的共振。教《難忘的潑水節(jié)》時,放手讓學生充分看圖學文,在圖文中探究發(fā)現(xiàn),從而“自得”。從教學效果看,是比較成功的,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自主鉆研,在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多邊信息交流中,獲取文本輸出的知識信息,刺激了獲取各種信息的疑問,開拓了更開放的課堂思維空間。
其實,語文教材中有不少這樣的例子,教師要完全摒棄效率低下的講解法,打破將課文結構當成課堂結構的教學形式的窠臼,挖掘學生潛能,讓學生在開放的課堂里發(fā)揮主體作用。
如學習《富饒的西沙群島》、《美麗的小興安嶺》、《曼谷的小象》,尊重、強調語文學習的個性化方式,由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文字,感悟語言;學習《手術臺就是陣地》,處理重點段落第二、三、四自然段時,利用“思考練習”來設計教學結構——“哪些地方使你感動?”給學生較大的思維空間,讓學生通過自讀自悟、感情朗讀和討論交流,進入情境之中;學《灰雀》時,讓學生在換位思考中進行情感體驗:借助課文未直接描述列寧和小男孩的心理活動這一空白,引導學生想象、體驗,充分認識和理解人物的內心世界,通過合理的想象,展示學生思維的過程,發(fā)展思維能力;學習《會搖尾巴的狼》,先引導學生了解狼和老山羊有幾次對話,以五次對話為線索展開教學過程,首先學習第一次對話,在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學習過程中去探究學習,然后放手,通過學習方法的遷移理解第二、三、四、五次對話,相互質疑解答、相互交流信息,課中提出了很多有價值的問題。
學生主體的實踐,還可以通過形式多樣、生動有趣的表演、改編、創(chuàng)作等加以訓練,使語文綜合能力得到提高。學習《掩耳盜鈴》、《驚弓之鳥》這組寓言,通過多媒體了解故事內容后,由學生自由組合,根據(jù)個性特長,練習表演、練習講述,或立或坐,或三五成群,或二人合作,課堂不再是靜止的,大家可以走動、選擇。課本劇表演的時候,表演者和“觀眾”(不僅僅是觀眾,還是評委、記者)在相互發(fā)問、解答中曉事明理,不僅學生的自主心理得到了盡情釋放,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合作創(chuàng)新的品質。通過讀、演、思、議學完《揠苗助長》,明白了故事中蘊含的道理后,老師以記者的身份來采訪學生:請問,在我們的生活中有揠苗助長的事嗎?學生看到老師的角色變了,頗感興趣,然后老師話鋒一轉:還有誰也想當記者采訪嗎?此刻,課堂內小手如林。幾個小記者出發(fā)了,有的采訪同學,有的采訪老師,通過這個自由對話的平臺,學生思
[1] [2]
【開放學習空間 加強主體實踐】相關文章:
論現(xiàn)行文件開放的權利主體和監(jiān)督主體04-30
論中華民族的主體開放特征04-27
加強道德主體自律培育理性的社會運行機制04-29
關于實踐標準的主體向度問題04-29
如何加強密閉空間的安全管理04-26
讓學生成為學習拼音的主體04-28
開放了的空間為話題的作文04-27
如何確定學生英語學習的主體地位04-28
尊重學生主體引導主動學習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