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課堂提問的另一半
江蘇省金壇市涑瀆小學 徐吉華
在閱讀教學中,有些教師總是先布置幾個問題,在問題的解決中實施教學目標。它對教師講、學生聽的“填鴨式教學”的確是一種革命,但隨著素質(zhì)教育的不斷推進和創(chuàng)新教育的要求,上述教學又明顯露出許多局限性。學生思考的問題都是教師根據(jù)對教材的理解和自己確定的教學目標、方法而設計的,不一定符合學生的學習水平、思維方式和內(nèi)心需求。它似一只無形的手,控制著學生的思維方向,限制著學生的自主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阻礙著學生思維、個性的健康發(fā)展。同時,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也極為不利,離開了教師,學生不能自主確定學什么,不懂得怎樣深入思考,提不出值得深思的問題。對此,我認為學生也應成為課堂的提問者。愛因斯坦不也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如何才能讓學生積極、有效地提出問題呢?
一、構建“自主”的學習方式,交還學生提問的權利。
“一言堂”的教學剝奪了學生提問的權利,他們天生好問的意識消失了,機械、呆板地接受知識。因此,首先應把提問的權利交還給學生,一切才能成為可能。“自主”的學習方式是以學生為主體,學生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他們擁有提出、討論解決問題的權利。我們應構建自主的學習方式,為學生營造提問的空間,逐步喚醒學生的提問意識。
根據(jù)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我從感知、感悟、鑒賞這三個由淺入深的層面引導學生問題。1、感知層面。感知是學生認知水平的最淺層面,它是客觀事物通過感覺器官在人腦中的直接反映。教學時,引導學生以課文題目、事情的來龍去脈、作者的創(chuàng)作方法等為切入點,進行提問。以對課文內(nèi)容在整體上有個大致了解,為進一步感悟作好充分準備。2、感悟?qū)用。感悟是學生認知水平的深層面,它是學生通過對獲取的信息進行自我加工,而獲得的具有鮮明個性的理性認識。在學生對教材有了充分的感知后,可引導學生以困惑、情結等為突破口,進行提問,準確把握文章內(nèi)涵。困惑是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疑問,它是學生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情結是學生在學習中產(chǎn)生的情感體驗,或喜悅,或悲傷……教師應善于捕捉鍥機,引導學生抒懷。3、鑒賞層面。鑒賞是學生認知水平的高級層面,它是人們對一個美好事物進行感受、理解、評判的過程,其內(nèi)容主要包括語言、形象、情操等。在學生對教材有了準確的感悟后,可以欣賞和批判為立足點進行提問。欣賞就是感受美好的事物,領略其中的樂趣?梢龑W生從課文的成功之處進行思考,學會欣賞。批判是對錯誤的思想、言論或行為做出系統(tǒng)的分析,加以否定。它有利于學生不迷信教材,批判性地學習知識。
二、營造“對話”的師生關系,培養(yǎng)學生提問的勇氣。
“師者唯上”的舊觀念賦予了老師至高無上的地位,他們擁有課堂的絕對主權,可以無視學生的存在,可以肆意打擊學生的提問熱情,用自己的思想來“規(guī)范”學生。學生提問的信心和提問的勇氣就在這樣的挫折和“規(guī)范”中一點一點地消逝。
著名教育家弗萊雷認為“教育必須在對話中進行”,對話中師生雙方相對平等,相互尊重,不能有一方的思想強加于或儲存在另一方。我們應構建對話的師生關系,善待學生的提問,不以先知先覺自居,不盛氣凌人。當學生提出問提時,虛心地聆聽;當學生提問成功時,熱情地贊揚;當學生提問受挫時,親切地鼓勵。使學生意識到教學的平等性,愿意呼出自己的心聲,樂于和老師交流,敢于、勇于提出問題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