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問題教學”在生物教學中的應用和啟示
在新科技和知識經濟迅猛發(fā)展的今天,勞動者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已成為制約社會經濟發(fā)展的決定性因素。采取“問題教學”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1“問題教學”的應用
問題教學是以學生對問題的探索和研究為主的教學方法,它通過學生對教師設計的問題的分析、研究、探索、總結,最后獲得相關知識,在此基礎上發(fā)現并提出新的未知。知識是經由學生研究獲得的,理解掌握起來較為方便,不易遺忘,并能培養(yǎng)和鍛煉學生的各種能力。
筆者在《細胞膜的成分和結構》一書教學時采用此種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具體做法如下:
在講解細胞膜的化學組成時,設計了下述問題,要求學生用已有知識分析討論:
(1)科學家在實驗中發(fā)現:脂溶性物質極易通過細胞膜,并且細胞膜很容易被脂溶性溶劑所溶解。你認為,這一事實說明細胞膜的組成成分中應有 物質。
(2)科學研究發(fā)現:細胞膜易被蛋白酶水解,說明細胞膜的組成成分中有 物質。
第一個問題學生用已有的“相似相溶”的化學知識,可以很方便地推出細胞膜的組分中應有脂類物質這一結論;學生在分析第二個問題時因不懂蛋白酶的具體功能,探究時遇到了困難,教師及時講解“蛋白酶是專門水解蛋白質的酶”,學生利用該知識很快就得出了細胞膜中有蛋白質的結論。接著我又設計了第三個問題:
(3)細胞膜中只有蛋白質和脂類這兩種物質嗎?
然后引導學生閱讀課文和小資料的相關內容。學生立即形成了細胞膜上有蛋白質、脂類和糖這三種物質的科學結論。在課堂上學生討論熱烈、氣發(fā)活躍,學得很輕松。教師講的也很少,應該說是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完成了相對枯燥的教學內容。從課后的檢測結果 看效果很好。
在接下來講述細胞膜的空間結構時,首先向學生發(fā)問:組成細胞膜的三種物質在其上是如何排布的?學生一時無法結出答案,激發(fā)了學生更為強烈的探索欲望,緊接著我又提供如下事實要求學生分析并給出答案。
(4)1925年Gorter Grendel用丙酮提取了紅細胞膜的磷脂,并將它在空氣、水界面上展開,發(fā)現這片油脂層的面積相當于原來紅細胞膜表面積的2佰.可以得出什么結論?為什么?
通過對問題4的分析討論,學生形成了磷脂分子在膜上成雙層排布的結論。學生在這一探究過程中既獲得了知識,又學會了對某些具體問題的分析研究的方式方法,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接著我又向學生提出第5個問題:
(5)蛋白質和糖類物質在膜上又是如何分布的?
問題提出的同時出示細胞膜的模型和結構模式圖,讓學生對照研究得出如下結論:
①蛋白質有的排在磷脂雙分子層的表面,有的嵌入其中,有的則貫穿其中。
②糖與蛋白質或脂類分子結合,形成糖被位于細胞膜的外側。然后引導學生總結細胞膜的空間結構,解決三類化合物在膜上的分布問題,顯得順理成章,學生回答起來得心應手,從容自如。
當講到《細胞膜的結構特點》時,我用閉路電視放了人鼠細胞融合的過程,同時講述了如下內容;在人的細胞表面標記上紅色的熒光物質,在鼠的細胞表面標記上綠色熒光物質,然后讓兩細胞融合,融合后的細胞膜上具有兩種熒光,且分別位于細胞膜的兩側互不干涉,一段時間后,紅色、綠色熒光交互排列布于整個細胞膜的表面。根據這一事實,要求學生討論回答:被標記的物質在膜上可以 ,說明構成細胞膜的成分不是 的,而是可以 的。
學生通過對圖形的觀察分析,很快得出這種被標記的物質在膜上不是靜止的,而是可以運動的,到此教師引導學生分析由于構成膜的各部分都可以運動,所以整個細胞膜是可以流動的,最后得出細胞膜的結構特點是:具有一定的流動
[1] [2]
【“問題教學”在生物教學中的應用和啟示】相關文章:
問題教學法在哲學教學中的應用04-27
多媒體在生物教學中的應用05-02
分層教學和分組法在足球教學中的應用04-29
化學教學中的類比方法和應用04-29
生物監(jiān)測在水環(huán)境中的應用及存在問題探討05-02
新課程教學中的問題和對策的論文04-27
問題解決教學模式及其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04-26
問題式教學激發(fā)學習動機在臨床醫(yī)學教學中的應用04-30
淺談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教學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04-28
案例教學在中學生物教學中的應用研究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