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49歲現(xiàn)象--知識分子緣何成“短命階層”
國家有關部門公布的一個專項調(diào)查結(jié)果表明:我國知識分子平均壽命為58歲,低于全國平均壽命10歲左右;北京中關村知識分子平均死亡年齡為53.34歲,比10年前縮短了5.18歲。更有2002年對上海10家主要新聞媒體的聯(lián)合調(diào)查表明,新聞工作者的平均死亡年齡為45.7歲,有人根據(jù)他們辭世的年齡特點,總結(jié)出“49歲現(xiàn)象”。
近年來有不少知識分子英年早逝,上個世紀80年代的“蔣筑英現(xiàn)象”又在知識分子身上重演。有資料顯示:中年知識分子死亡率超過老年人的兩倍,死亡年齡段多為45—55歲;最近5年來,中國科學院所屬的7個研究所和北京大學的專家、教授共134人謝世,平均年齡53.3歲。
近年來英年早逝者就有:原新華社社長郭超人,小說家路遙、王小波,音樂家施光南,數(shù)學家張廣厚、羅健夫,氣象學家曾再順,電力專家陳安樂,船舶專家華怡,物理學家蔡詩東、崔長庚、陳楊,力學家卓克聰……
生活、工作條件相對優(yōu)越的知識分子為何反而成了“短命分子”?有關人士指出:對知識分子的健康監(jiān)控和教育(www.xfhttp.com-雪風網(wǎng)絡xfhttp教育網(wǎng))迫在眉睫。
腦子24小時運轉(zhuǎn):知識分子為工作透支生命
24歲的楊先生在中關村一家IT公司做程序員,體形很瘦,鼻梁上掛著一副眼鏡,隨身背著一個碩大的電腦包,一看就是典型的IT青年!白鑫覀冞@行特別費腦子,普遍流傳的一種說法是,一個人最多做10年就不能再做了!彼f。
目前,楊先生已經(jīng)做了近3年。最初是在清華大學附近的一家IT公司,那時候楊先生住在東直門,由于路上要花費2個小時,他每天早上6:30起床,顧不上吃早飯就往公司趕。“工作壓力很大!睏钕壬f,“主要是因為目前軟件工程管理方面不完善,進度不易控制。比如說,預計一個項目可以在一星期內(nèi)完成,而事實上編程過程中會出現(xiàn)一些問題,這時候為了趕時間就必須加班加點,保證項目在約定的時間內(nèi)完成,否則要負相關責任!
為了趕進度,楊先生平均每天晚上9點鐘以后下班,甚至會在12點以后下班,極累的時候干脆就不回去,趴在辦公桌上睡,睡醒了接著干。在這樣的情況下,楊先生的晚飯通常是“隨便亂吃點”。由于周六、日中總有一天用來加班,楊先生基本上沒有鍛煉身體的計劃。
“去年有一段時間身體狀況特別差,整天都沒有精神,就是困!痹谶@樣的情況下,楊先生辭職了。目前楊先生在另外一家壓力相對較小的公司繼續(xù)著自己的程序員生涯。
新聞工作者張先生目前就職于北京某家都市類報紙,在張先生所在的報社,每個記者每月要完成1萬余字的稿子。為了給讀者提供及時鮮活的新聞,記者們每天奔波在獲取第一新聞的路上。
記者采訪時張先生剛從醫(yī)院看病回來!案蛇@個職業(yè)就怕生病!睆埾壬f,“發(fā)燒好幾天了,還得天天出門采訪,跟人打交道還要表現(xiàn)出愉悅、興奮的樣子!比烨,發(fā)著低燒的張先生為參加一個博覽會7點鐘起床,坐了一個小時的車趕到會場,一直采訪到中午12點,累得連吃午飯的胃口都沒有。
由于新聞隨時可能發(fā)生,記者的手機必須24小時開機,隨時準備采訪,這導致記者的生活十分不規(guī)律,甚至一日三餐都無法按時!拔覀兪侨請螅稍L回來必須馬上寫稿子,寫完才能放心吃飯!睆埾壬f。記者熬夜寫稿也是常事,張先生最晚的一次是凌晨3點鐘到家,連上樓的力氣都沒有了。
上大學時,張先生經(jīng)常光顧健身房,現(xiàn)在,張先生已經(jīng)沒有時間去健身了,偶爾做幾個俯臥撐當做鍛煉。
宗先生則就職于紫竹橋一家著名的公關公司!肮P行業(yè)的工作強度和壓力都比較大,要做好這份工作必須學會對時間的分配和對心理的調(diào)節(jié)!弊谙壬f。
公關行業(yè)是服務行業(yè),從業(yè)人員的時間必須得跟著客戶走,所以不能按時下班是常事,加班也是常事。“每個周末都會有人加班,身邊的人全都處于亞
[1] [2] [3] [4]
【49歲現(xiàn)象--知識分子緣何成“短命階層”】相關文章:
談談擬聲成詞現(xiàn)象04-27
中國西部“虛位以待”緣何難成“就業(yè)福地”?04-30
教育緣何而神圣?04-27
淺談短命王朝對歷史的貢獻05-01
教學反思緣何起?04-30
情感緣何會走私04-30
我緣何而生(轉(zhuǎn)載)04-29
核桃緣何熱鳳慶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