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大學生參與教學管理論文
[摘 要]大學生參與教學管理是主體教學管理觀的具體體現。主體教學觀是以尊重、弘揚和發(fā)展人的主體性為基本價值取向的一種教學管理思想,符合高校實施學術管理、民主管理、人本化管理、有效管理及學生精神生命發(fā)展的需要。
[關鍵詞]高校教學管理;學生參與;重要性
一、學生參與教學管理是高校實施學術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學術活動是高校的生命力所在,學術管理是高校管理的重要內容,而學生參與教學管理是高校學術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布魯貝克在《教育哲學》一書中,從學術自治和學術管理的角度對學生參與作了深入的分析。他認為,高等教育與中等、初等教育的主要差別在于高等教育研究高深的學問,而自治是高深學問的最悠久的傳統(tǒng)之一。高等院校學術自治首先是教師對學術活動的廣泛控制!绊樦髮W組織結構的階梯向下,我們最后碰到的是學生及其在自治中的地位問題”。布魯貝克指出,關于學生參與學術自治的問題,首要的是應該正確看待學生與學院和大學的關系。在歷史上,高等院?偸前褜W生家長而不是學生本人看作是當事人。布魯貝克看到了這種做法的弊端,他明確提出要給予學生以學院或大學的成員地位。在這里,成員身份就構成了學術界的“公民地位”。確立了學生在學術界的“成員”地位后,學生參與學術自治,就由“允不允許”、“可不可以”的問題轉變?yōu)樵趺磪⑴c才“合理”和“有效”的問題。
學生被接受進入學術團體后,要達到什么程度才能使其在學術團體管理機構中起到有意義的作用,也就是起到超過作為課外活動的學生自治體的作用呢?在這個問題上,學者們有不同甚至針鋒相對的看法。布魯貝克引用了一些學者關于學生在學術事務方面“參與民主”的觀點。按照杰弗遜的理論,所有與學生有重要關系的決策都應該征求學生意見。作為高等教育的消費者,學生要求在確定課程和教師的任命、晉升、解雇方面擁有一定的發(fā)言權。然而,并不是所有教師都贊同這種高等教育的“民主化”。有人發(fā)出疑問:非專家(包括學生)在高深學問領域只不過剛剛入門,怎么能夠指望他們在這方面作出有效的決策呢?如果學生在課程的計劃、實施和評價方面享有與教師平等的權力的話,他們就很有可能成功地降低他們自己的學位質量。還有的學者從學生在時間、精力上的有限性、學生行動由人指導、能力由人評價與他們直接參與這個指導和評價自相矛盾等方面,對學生參與學術自治提出了懷疑。這實際是個學生參與范圍的適度問題。在對比不同學者觀點的基礎上,布魯貝克最后對學生參與學術自治作了兩點歸納:一是解決學生參與學術自治問題的辦法與其說在于大學管理機構中有沒有學生代表,不如說在于一些不大正式的程序,如通過選修課提供反映“消費者愛好”的機會,學生就已經行使了參與權利;二是要求學院或大學對學生負責。為了使責任制切實可行,學院或大學首先必須愿意聽取意見。除此之外,還必須公布所作出的決策及其理由。責任制的另一個方面是與這些決策有關的人的上訴權,既包括正式的,也包括非正式的。最后,責任制應該為評價和重新評價負責決策的人員提供機會。
學生參與學術自治,已經成為各國高等院校教學管理的主要內容。1998年10月,聯合國在巴黎召開了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世界高等教育會議,會議通過的《21世紀高等教育:展望行動世界宣言》第10條“高等院校的師生是主力軍”明確提出:“國家和高等院校的決策者應把學生及其需要作為關心的重點,并應將他們視為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的和負責的參與者。這應包括學生參與有關高等教育問題的討論,參與評估,參與課程和教學方法的改革,并在現行體制范圍內,參與制定政策和院校的管理工作。由于學生有成立組織代表自己的權利,應保證學生對這些工作的參與!蓖瑫r,通過的《高等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優(yōu)先行動框架》也聲明:“國家及其政府、議會和其他決策的部門應把學生視為高等教育關注的焦點和主要力量之一。應當在現有制度范圍內,通過適當的組織機構,讓他們參與教育革新(包括課程和教學的改革)和決策。”
二、學生參與教學管理是高校民主管理的重要體現
民主是現代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和內容,民主化成為現代教育發(fā)展的重要趨勢。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編著的《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書指出,保證人們能夠充分行使他們在教育上的民主權利,這也意味著他們有權參加教育機構的管理和教育政策的制定。教育民主化不僅要把更多的教育給予更多的人,也要有更多的人參加教育管理。教師、家長、學生及其他社會人士一道,應該享有指導和管理教育這個共同事業(yè)的權利,包括規(guī)定教育政策和目標、建立和組織機構、籌措經費和分配資源、確定教材和教法等教學上的問題、聘請教師、調整薪金和制訂規(guī)章制度并考核其結果等。
對學生民主參與教學管理的權利,《學生會存》從學習者在學校生活中的地位、學習者的責任的角度加以闡述。書中認為,學生參加教育活動的情況正在不斷發(fā)展,但最有趣的實驗要在世界各地的大學里面去找。長期以來,學生已經部分或全部地控制了學校的“社會部門”,如學生宿舍、體育活動、衛(wèi)生運動和輔助的服務機構。此外,學校隨時就一般政策問題與他們“商量”,或者通過專為某種特殊改革而設立的委員會,與他們“商量”。近幾年來,學生的參與已經進入到大學的一些部門里面,而這些部門過去一向被視為是極少數具有必要經驗與資格的人所獨占的領域。教學方法和學習項目目前正越來越多地在學生參加的機構中加以討論。主要的管理機構(校務委員會、國家與部門委員會)正在進行改組,以吸收學生代表。某些國家的學生正在開始要求在決定招生、考試、財政和一般教育行政的機構中要有學生代表。在這一方面,學生們已經取得了某種成功。
《學會生存》一書所描述的民主管理思想在美國高校管理實踐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充分的民主管理是美國高等教育管理的特征。美國高等院校設有各種委員會參與管理工作。其中,校一級委員會主要是校務委員會和教授參議會。校務委員會由校長兼任主任,并由若干副校長和院長、系主任、管理部門人員、教授以及學生代表組成。其主要職能是就學校發(fā)展、學校政策、員工及學生切身利益等問題提出建議并制定具體辦法。校務委員會內分設許多專門委員會,就其范圍內的事務向校務委員會、校行政領導和行政部門提出自己的意見。美國大學里的“學生政府”是校內學生的群眾性組織,它由各層次學生代表和外國留學生代表組成,選舉產生執(zhí)行委員會!皩W生政府”可代表學生利益向學校反映學生要求,并就一些具體問題的解決與學校聯系、交涉。此外,它還依據自己的章程在學校內部發(fā)揮管理、協調、自律的作用。而在英國,自20世紀60年代中期以來,學生代表就開始進入學校行政管理的各種委員會,現在,絕大多數大學的理事會和評議會中都有學生成員參加。
在我國,羅廷光教授是最早提出教育民主化管理的學者之一。他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就提出了教育行政管理的民主化、科學化和專業(yè)化等思想。教育管理民主化主要是指:教員和學生有權參與學校管理;平民有受教育的權利;學校內部人際關系融洽,反對校長獨裁統(tǒng)治。我國現代大學最早成功倡導學生自治和民主管理的,首推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先生。他認為,學生自治應該從組織上、制度上加以落實。他主張學校管理機構應設立學生自治委員會,負責引導學生自治;學生應組織學生自治會。學生自治會的三大任務是:以體育互相勉勵;以知識及能力的增進互相勉勵;以品性修養(yǎng)互相勉勵。蔡先生的學生管理思想雖然沒有直接提出學生參與教學管理的問題,但它一改以往學校把學生單純看成是被治者的偏見,把學生當成學校管理和引導社會的重要力量。這種思想無疑是對長期以來忽視學生參與教學管理的一種挑戰(zhàn)和超越,具有巨大的進步意義。改革開放以來,民主性原則逐漸成為我國高校教學管理的基本原則,依靠廣大教職工和學生民主管理教學,逐漸成為人們的共識。當前,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學管理民主化趨勢正在得到加強,學生參與成為教學民主管理的重要體現。
三、學生參與教學管理是高校人本化管理的必然要求
在現代社會,管理是人類一種重要的理性行為,它的存在不但不應成為人性的束縛,恰恰相反,它應該成為人性發(fā)展的重要途徑。因此,人本管理理論也就應運而生。人本管理首先“確立人在管理過程中的主導地位,繼而圍繞著調動人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去組織展開一切管理活動,以盡可能少地消耗獲取盡可能多的產出,最終實現物的增效和人的發(fā)展相和諧的管理目標”。人本管理的基本特征有:職工是企業(yè)的主體;職工參與是有效管理的關鍵;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發(fā)展是現代管理的核心;服務于人是管理的根本目的!叭吮竟芾淼娜宋睦硐刖褪亲非蠊芾碜顑(yōu)境界,并使人性得到最大的‘解放’。管理的最高境界不是‘管’,而是‘引導’、‘解放’”。用順應人性的方式對每個人的優(yōu)勢及潛能作最大程度的激發(fā),從而使他們能發(fā)揮最大程度的創(chuàng)造力,這是社會發(fā)展和人的進步對管理理論發(fā)展提出的要求。
高校應該以人為本,把人放在應有的主體位置上,尊重人、關心人、依靠人來推進管理。肖菊蓉在討論高校素質教育的教學管理創(chuàng)新策略時,提出未來教學管理將是人本化的管理。她認為,未來教學管理重視人的情感、培養(yǎng)人的能力并以使其有效釋放為著眼點,形成的制度文化是開放民主、和諧融洽的文化,造就的是主體性強、自主自律和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創(chuàng)新能力的自主人。人本化教學管理的核心在于如何營造教學管理中以人為本的良好氛圍,建立有利于調動和發(fā)揮人的積極性、展現和發(fā)展人的各種潛能和創(chuàng)造性的有效機制。
推行高校人本化教學管理首先要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最早來源于在20世紀70年代美國高等院校“學生消費者第一”的思想觀念。“以學生為本”,首先它明確了學生與學校的關系,即學生作為消費者進入學校,在一定意義上成為買方,學校則成為賣方;其次,它更加關注學生的權利,即學生應具有獲取知識、選擇專業(yè)、選擇教師和安全保障等權利;再次,它提出了學校改革的目的在于不斷完善自身的培養(yǎng)模式,教育教學方法應適應學生發(fā)展的需求。在近年通過的《重建本科生教育:美國研究型大學發(fā)展藍圖》中設有一專章:“校方與學生的權利”,明確規(guī)定了“大學應該竭盡所能為學生智力和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展提供最佳的機會”,并指出研究型大學的學生還有“學習和研究領域的多樣選擇以及通向這些領域為指導”等權利。這鮮明地體現了美國大學“以學生為本”的教育思想,對我國高校有很大的啟示。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尤其是學生教育成本分擔的制度,學生作為投資者、消費者和收益者身份得到確立和重視。以此為契機,“以學生為本”的思想逐步被高校中的人們所接受,進而對人才培養(yǎng)規(guī)格、人才培養(yǎng)教育和教育管理的全過程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內含著這樣的思想,即學生不僅是受教育者,而且也是參與教育、體現教育價值和教育質量的主體;學生不僅是被管理者,也是參與管理、體現管理價值和管理質量的主體。學生參與教學管理是高等教育“以學生為本”的主要表現,也是高校人本化教學管理的重要內容和必然要求。
四、學生參與教學管理是高校有效教學管理的主要因素
“有效管理”是一個外來概念,最初由美國管理學家彼得·德魯克提出。盡管德魯克“有效管理”是針對工商企業(yè)而提出的,但卻由此引發(fā)了管理學界的“有效熱”。在這股熱潮影響下,教育管理學界也對如何提高教育管理的有效性發(fā)生了興趣,教育管理者把對教育功能的目標,轉向到效能的目標。也就是說,從“應該做什么”發(fā)展到“怎么做最有效”。由重視學校功能管理轉向到學校的效能管理,成為早期現代教育管理向二戰(zhàn)后的現代教育管理轉變的主要特點之一。
目前,高校教學管理“管什么”顯然已經不再是主要問題,主要問題在于教學管理怎么管才“最有效”。如前所述,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傳統(tǒng)教學管理造成了落后的教學環(huán)境,制約著學生學習主體性的發(fā)揮,最終影響著人才培養(yǎng)質量。那么,怎樣才能克服傳統(tǒng)管理的弊端,提高高校教學管理的有效性?“高等教育管理的本質是調動教師、學生和管理人員三積極性”。高校教學管理系統(tǒng)有效運行的動力,根本上是教師、學生和管理人員的積極性,尤其是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按照“有效管理”理論,有效教學管理是計劃、實施、評價全過程的有效管理。在這三個階段中,學生的參與起著很大的作用。學生參與可以增加教學決策和計劃的透明度、開放性和針對性。尤其在教學計劃實施過程中,它能加強教學反饋,促進教學研究,實現“教”與“學”的互動,提高教學質量。在評價過程中,學生參與能幫助管理者有針對性地發(fā)現教學管理的薄弱環(huán)節(jié),較準確地找出教、學、管相互沖突的問題和原因,促使有關教師和管理部門作出有效的協調和控制。只有學生這個動力因素的作用充分調動起來,才能更有效地形成推動并保持教學管理系統(tǒng)良性運行的合力。因此,是否有效地調動和發(fā)揮了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就成為高校教學管理有效性的重要標準。
五、學生參與教學管理是學生精神生命發(fā)展的基本權利
高校學生(本科生)是處于發(fā)展之中而又尚未發(fā)展成熟的特殊青年群體,他們的體格、肌肉、各種身體機能等自然生命以及他們的心理、思想等精神生命都正處在發(fā)展之中。在兩者關系上,自然生命發(fā)展是基礎,精神生命發(fā)展是目的和歸宿。學生精神生命的發(fā)展是他們區(qū)別于社會成年公民群體的一個本質特征。精神生命發(fā)展應該是一個主動的發(fā)展過程。主動性是生命活動的重要本質特征這一結論在自然生命意義上是被人們所接受的,但是,當問題擴展到人的精神生命發(fā)展領域時,生命活動的主動性特征卻往往被人遺忘、丟棄,甚至違背、踐踏。
華東師范大學葉瀾教授指出,學生精神生命發(fā)展的主動性被剝奪,在我國幾千年的教育傳統(tǒng)中表現得十分突出,哪怕是在20世紀末的學校里還頑強地存在,就是一例。她指出,基礎教育中普遍存在這種現象:學生持學校發(fā)的教科書,按課程表的規(guī)定上課;按教師的每一個指令行動,每一個問題作答。教師清楚每一節(jié)課要教什么,為何教和如何教,學生卻不知道要學什么,為何學和如何學。教師是每日課堂生活的主宰者。學生是教師意志的服從者。在日常班級生活中,教師同樣是主宰者,這種剝奪因其不會帶來自然生命的死亡而被忽視,甚至還因所謂教師的好心和善意、學生的無知和幼稚、需要成人教導等理由而被視為天經地義。這種現象是與培養(yǎng)現代高素質人才的要求相違背的。因此,葉瀾教授疾呼:把個體精神生命發(fā)展的主動權還給學生。
葉教授的觀點主要是針對基礎教育提出來的,但高等教育同樣存在學生精神生命發(fā)展權被忽視的情況。在教學管理領域,問題尤為突出。很多學生不了解教學計劃,選擇空間有限,更談不上參與計劃的制訂和修改。他們只是被成批地送人學校早巳設計好的培養(yǎng)模式之中,去被動地接受大多千篇一律的灌輸式教育,最終從生產線的另一端“產出”標準統(tǒng)一、缺乏個性的“產品”。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被壓抑,參與教學管理的主體地位被抹殺。在我們組織的調查中,大多數同學都認識到參與教學管理是他們的一項基本權利,學生非常希望獲得精神生命的主動發(fā)展,對此學校應該予以尊重和保護。
【大學生參與教學管理論文】相關文章:
教學管理的創(chuàng)新的論文05-02
讓孩子在主體參與中成長論文05-02
試述執(zhí)行中參與分配論文04-28
教學管理論文05-02
怎樣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質量論文05-02
輔導員參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論文05-02
幼兒參與班級管理的實踐論文05-02
教育教學管理論文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