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聲音思維對高校影視劇作教學的應用論文
摘要:對于影視專業(yè),尤其是戲劇影視文學專業(yè)的學生而言,劇作課無疑是學生學習劇本寫作和從創(chuàng)作的角度深入理解作品的關鍵課程。由于劇本介于文學與影視之間的中間階段,而聽覺相對視覺更為抽象,學生往往可以很好地掌握視覺(比如動作、場景)的表現(xiàn)方式,卻常常忽略諸如音響、音樂的表現(xiàn)功能。本人在劇作教學過程中,會就聲音元素做一個專題講解,并且進行課堂練習引導學生用音響、碎片化的音樂等聲音元素來代替一些視覺表達和對白,發(fā)現(xiàn)效果顯著。學生的劇本更加“形象化”、“視聽化”,鏡頭意識也更強。本文就劇本創(chuàng)作教學過程中的聲音思維教學引導進行探討。
關鍵詞:劇作;聲音設計
從影視創(chuàng)作的角度而言,劇本是“一劇之本”。劇本從根本上決定著影視作品的成敗,決定一部作品前期策劃、制作拍攝及后期編輯等環(huán)節(jié)。從劇本創(chuàng)作教學的角度而言,劇作課程不僅需要向學生傳達影視劇本寫作的技巧和特點,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建立“構筑流動場面”的能力。正如蓋一座摩天大樓需要先用鋼筋混凝土構筑框架,再填補墻面地板,寫劇本也需要在構筑一個整體劇情框架的基礎上填補血肉,而這血肉必須要觀眾用眼睛和耳朵感知,所以,視、聽兩種元素,就是完成劇本這座摩天大樓的重要血肉。對于影視專業(yè),尤其是戲劇影視文學專業(yè)的學生而言,劇作課是學生學習劇本寫作的關鍵課程。每一位劇作教師在課程伊始,都會向學生強調在劇本的“視聽化”、“造型性”、“影視化”等寫作特點,強調劇本所寫每一句話將來都要以視覺的、聽覺的形式出現(xiàn)在銀幕上。但是,由于劇本介于文學與影視之間的中間階段,而聽覺相對視覺又顯得更為抽象,學生往往可以很好地掌握視覺(比如動作、場景)的表現(xiàn)方式,卻常常忽略諸如音響、音樂的聲音表現(xiàn)功能。甚至有人認為,劇作階段只需要寫好視覺表達的部分即可,聲音環(huán)節(jié)可以交給錄音師進行發(fā)揮,因而在聲音元素上徹底“空缺”。事實上,“聽覺”是重要的劇作環(huán)節(jié)之一,不可忽略。忽略的除對白外的聲音環(huán)節(jié)的劇本,往往是依靠純視覺方式表達故事,在視覺元素上過于倚重,常常視覺表現(xiàn)過度,令觀眾覺得死板、假、缺乏表現(xiàn)力,或者顯得平白而幼稚,而且在后期聲音設計中找不到表達空間,難以出彩。有些明明可以用音響、音樂表達的元素,卻借助了臺詞或者畫面甚至旁白。本人在劇作教學中就聲音元素做專題講解,并引導學生用音響、碎片化的音樂等聲音元素來代替一些視覺表達和對白,發(fā)現(xiàn)效果顯著。學生的劇本更加“形象化”、“視聽化”,鏡頭意識也更強。本文將就劇本創(chuàng)作教學過程中的聲音思維教學引導進行探討。
一、引導學生在劇本創(chuàng)作階段增加聲音描述
聲音在劇本創(chuàng)作階段就納入考慮范疇,有利于創(chuàng)作出聲音與畫面協(xié)調營造的“韻律”、“節(jié)奏”、“氛圍”、“情感”;有利于恰當?shù)剡\用聲音刺激配合畫面給予觀眾的精神世界種種奇妙體驗;有利于學生“聲畫合一”思維的訓練。這樣創(chuàng)作出的影片劇本往往更加渾然一體,更加有意境,也更加引人入勝。如果在劇本的創(chuàng)作階段沒有意識到聲音的重要作用而沒有給劇本嵌入聲音表達或提供聲音創(chuàng)作的建議,那么錄音師的創(chuàng)作也比較局限,這樣影片的聲音難免趨于平庸。編劇要從劇本的創(chuàng)作階段就尋找一切合理巧妙的時機將聲音沉浸于場面當中成為一個整體形象,而不應該放到拍攝階段才考慮給聲音一個補充描繪的機會。很多的編劇,并沒有掌握聲音運用的根髓,不知道用什么樣比較有創(chuàng)意的方法將聲音和劇情互動一體。編劇在劇本創(chuàng)作的時候就需要探討怎么為聲音編劇,這樣才能完成一部整體擁有韻律感的影片。在此,我們需要再次強調電影的“韻律”和“意境”。正如音樂需要“節(jié)奏”一樣,影視作品也需要“韻律”,一部優(yōu)秀的電影是可以通過聲音與畫面的結合互動傳達給觀眾以多層次涵義和流動、抑揚頓挫的感情,這種多層次的涵義和情感可以給影視作品深度感和美感。當視覺表達無力的時候,聲音的潛移默化的表現(xiàn)力就凸顯了!耙饩场币惨粯,觀眾情感投入和情感共鳴與影視作品所營造的“意境”息息相關,而“意境”的營造離不開聲音元素。比如影片《紅色沙漠》中,機械的音響聲讓我們感覺到的是整個城市的冷漠和死板,其實展現(xiàn)的是女主人公內心世界的落寞和扭曲。茫茫迷霧中的汽笛聲其實是一種女主人公內心世界的焦慮的異化,那種不安全感總是幽靈一樣地縈繞在她的內心深處,即使再多的笑,再多的放縱也不能消弭。這些聲音正是與人類有規(guī)律而永不停歇的心跳聲相呼應,為貧乏的鏡頭內容提供了一種不變的節(jié)奏感,給人以生生不息的感受。在劇本階段進行聲音思考,并利用思考進行一部分聲音創(chuàng)作,可以給聽覺審美留出足夠的空間,聽覺對觀眾心理和情緒的影響力有時候甚至可以超越視覺。在強調劇本創(chuàng)作的聲音元素創(chuàng)作之前,有一位學生的劇本片段是這樣的:“阿璇回到家,一進家門便聞到了飯香,平常都是她先回家的,邊換鞋邊大聲問阿旋:爸,你今天怎么這么早就回來了?難道是知道我今天…(阿旋一抬頭便看到一個燙著卷發(fā),露著光潔的額頭的女人從廚房端著一盤菜走了出來,她忙把菜放在桌子上,拿起圍裙擦擦手)女人(有些尷尬地笑著):這是阿璇吧,餓了吧,快洗洗手,飯已經做好了爸爸走到阿璇面前,摟過女人的肩,也有些略微尷尬地笑著爸爸:這是你江阿姨,以后就是你媽媽,快問江阿姨好!阿璇面無表情地瞟了女人一眼,便向自己的臥室走去阿旋:你們吃吧,我不餓!父親:(看著女人尷尬的笑了笑)沒事,咱們先吃,一會兒我給她把飯送進些去就好,那個,你不要介意。女人:(有些食不知味地扒拉著碗里的飯)孩子還小,我沒事……”在用一部分聲音描寫代替部分其它敘事元素之后,改成:“阿璇無精打采地上樓梯,腳步聲很重,忽然用鼻子‘咻咻’了幾聲,聞到了飯菜味,露出微笑,腳步聲輕快多了。阿旋‘砰’一聲推開門,邊換鞋邊大聲問阿旋:爸,你今天怎么這么早就回來了…(阿旋一抬頭便看到一個燙著卷發(fā),露著光潔的額頭的女人從廚房端著一盤菜走了出來,她忙把菜放在桌子上,拿起圍裙擦擦手)女人有些尷尬地笑著。爸爸(爸爸摟過女人的肩,尷尬):這是你江阿姨……阿旋喘著粗氣愣了幾秒,撲通一聲坐在凳子上吃飯,聲音很大,呼嚕呼嚕的,不抬頭!爸爸和江阿姨尷尬地坐下來小心翼翼地吃飯,弄得椅子桌子嘎吱嘎吱響。江阿姨拿起筷子給阿旋夾菜,一不小心筷子掉了,聲音嚇一跳。正要彎下腰撿起來,阿旋又是“啪“的一聲把筷子放桌子上,站起來沖回屋里,‘嘭’的一聲關上了門。爸爸尷尬地給女人夾菜,女人輕輕地放下了筷子,勉強一笑!蔽覀兛梢钥吹,且不論這個片段寫作水平如何,很明顯,學生在有意識地將一部分敘述和對白用聲音元素代替后,畫面感更強,劇本顯得更成熟了。
二、劇本的整體聲音構思
聲音可以影響一部影片的意境和格調,我要求學生在創(chuàng)作劇本的過程中對聲音的整體風格和呈現(xiàn)意境有一個整體的構想。寫劇本是一項理性的、有意識的和精心籌劃過的工作,劇作的聲音構想在就是在故事、主題成型的基礎上對影片的聲音作進一步的整體辨析、選擇、定型、設色,也就是對作品的聲音氛圍、風格做集中概括和總體審視。主題是影視作品的骨骼,是劇本的精神內核,支撐著整部作品的風骨、高度、深度,決定著劇情發(fā)展和人物塑造。編劇的主要任務是將故事的情節(jié)線和情感線索視像化與聽覺化,視覺、聽覺缺一不可。有些編劇受文學思維的影響,常常忽略聽覺在影視作品中承擔的表情表意功能。事實上聲音作為一個靈活、多樣的表意元素,其功能遠不只于配合視覺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影視作品運用視覺元素營造氛圍、表現(xiàn)人物雖然更加直接,但是,聲音的刻畫往往更加潛移默化、更加自然。在劇本中,聲音參與劇作的形式往往以碎片化的說明為主,但是,在劇作的主題設定階段,作品的聲音基調就應該被考慮了,根據(jù)影片類型和劇情的不同,聲音參與度、表現(xiàn)力、豐富是不同的,聲音參與劇作的份量也不同。比如我國新舊兩版《紅樓夢》在聲音總體風格、氛圍上就迥然不同。
三、聲音在人物和人物關系構建中的應用
聲音對人物形象和人物心理的刻畫往往有四兩撥千斤的效果,關門聲音的大小就可以表現(xiàn)很多種情緒;吃飯喝水發(fā)出的聲音可以展現(xiàn)人物經理、性格和人物關系;環(huán)境聲還可以表現(xiàn)人物處境、烘托氣氛等等。作為表現(xiàn)人物性格和闡釋角色心理、情緒的重要元素,聲音在劇作階段也需要被考慮。正如編劇在進行劇本創(chuàng)作的初期需要寫人物傳記,編劇們也需要從角人物傳記階段將劇中的主要角色的聲音個性進行完整的勾勒:聲音甜美還是沙啞、語速快還是滿、腳步聲怎么樣是否需要人物特定的主題音樂……這個時候,大腦構建的是一幅聲情并茂的人物微電影小傳,而不僅僅是流動的照片。單純推敲人物說了什么話并不能立體地反映一個人的整體形象,甚至有時候,對白太多,反而令影片顯得蒼白無力、貧,甚至有“聽劇本”的感覺。除了幫助人物形象的展示,聲音在展現(xiàn)人物關系方面也有一定的優(yōu)勢。例如電影《晚秋》中,安娜參加完母親的葬禮,和王敬、牛郎男、王敬的妻子同桌喝茶時,旋轉式餐桌發(fā)出夸張的嘎吱嘎吱聲,就表現(xiàn)了四人間尷尬和緊張的關系。優(yōu)秀的劇本應該讓觀眾自然而然地感知到劇中的人物性格、經歷、價值觀、關系等,而不是一味地通過對白來“講”。營造一個能夠讓觀眾自然而然入戲的最好方式就是“聲畫配合”、“聲情并茂”,巧妙設計一些能夠用聲音表述的小細節(jié)。
四、劇作情感張力與聲音環(huán)境
相比畫面,聲音有強大的拓展畫外空間的能力,而聲音拓展的這部分畫外空間,除了敘事,更重要的就是營造情緒和情感張力。劇作者在進行場面設計的過程中需要有“聲音環(huán)境”思維,最簡單的例子就是話劇《雷雨》中的雷雨。環(huán)境是一種語境,限定了故事范圍,也明確了故事背景。聲音所營造的地域感、時代感、民族感固然是需要向學生強調的注意方面,但是,聲音場景營造的情感和情緒意義更容易被學生忽略。背景的選擇需要對于經驗的重述、想象,對歷史的了解以及對于現(xiàn)實的認知。背景的選擇應該對各種可能性加以詳細的考察。電影的有效敘事時間是很有限的,對聲音元素的考慮不僅可以拓展敘事元素,而且可以帶領觀眾迅速進入作者想要營造的環(huán)境中,迅速“入戲”,使觀眾仿佛置身于其中,跟著劇情的夢境“做夢”。例如奧斯卡最佳聲音效果獲獎影片《地心引力》,巧妙地利用了一個幾乎任何觀眾都不曾感受過的聲音空間——外太空。在這個時空之中,視覺信息極其有限,聲音提供了廣泛的空間想象,雖然太空中的聲音需要無線電為媒介,但是片中女主角的主觀聲音是完整表現(xiàn)的。突破之處在于,在這個全新的聲音環(huán)境中,無聲成為了情緒、成為了一種聲音的藝術表達方式,全片很多情節(jié)都是依賴聲音講述的。片中的女主角被拋離飛行船,獨自在缺氧的飛行服中忍受內心恐懼的折磨和瀕死的掙扎時,呼吸聲成為了唯一的聲音,環(huán)境聲清零,而僅僅是呼吸聲的變化就帶給了觀眾心理上感同身受的緊張感和窒息感。這部影片的故事情節(jié)很簡單,不同的只是故事發(fā)生的時空,而這一切都需要編劇熟悉聲音的創(chuàng)作方式和表現(xiàn)力,在劇本階段就對聲音環(huán)境、音響等進行充分思考。盡管在編劇手中,劇本中的聲音形象還處于文字表現(xiàn)的階段,但這些文字的符號已經能獨立描繪出鮮明的形象,已經為導演們進行再創(chuàng)造提供了充分的情緒基礎和情感基調。聲音元素的取或舍、放大或者縮小,都代表著某種強調。包括背景聲、風雨聲、動作音響、情緒音響等聲音細節(jié),都是編劇們營造情感張力的元素。這種聲音的傳達是用一種智慧的、巧妙的、自然而然的方式提供給觀眾,讓觀眾在觀賞影視作品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感知到,這些除了取決于編劇對生活的理解深度、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之外,還取決于編劇是否有意識地、技巧性地思考何運用了聲音元素進行創(chuàng)作。
【聲音思維對高校影視劇作教學的應用論文】相關文章:
分層教學在高校體育教學的應用論文04-30
CAI在高校體育的應用論文04-28
小學應用題教學要重視思維訓練 論文04-30
工程思維在應用化學教學中的應用04-30
合作活動學習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應用論文04-27
物理教學中發(fā)散思維的應用04-26
視覺思維對教學的啟示的論文04-27
逆向思維與發(fā)散思維的應用實例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