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器樂表演教學的新途徑論文
內容摘要:在器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幫助學生獨立地掌握知識和技術,充實美學和音樂歷史知識,加強文化藝術修養(yǎng)。在加深理解作曲家的情緒和內心世界的基礎上,用他們的最高表演水平,表現出他們的內心世界,從而使演奏技巧達到“先會后巧”,最終達到“知其神韻”的境界。
關鍵詞:器樂 教學 表演 手段
當前,如何能快速提高器樂學生的演奏技巧及表演能力,是器樂表演教學中的焦點問題。一個缺乏表情的演奏,不會產生感染力,更不會給人美的感受。因此,我們的器樂教師要調整教學觀念,改變教學方法,從表情訓練開始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表演能力,使器樂表演起到應有的作用,從而達到當代音樂教育對學生的要求。
一、挖掘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
培養(yǎng)器樂學生應尊重作曲家的意圖、尊重那些在音樂作品中所固有的客觀因素和不變的部分。但是,有的教師為了追求自己所謂的“正確’表演,常常忘記了表演應因他們所教的藝術作品中所包含的思想性和形象性而決定。在教學過程中,正確理解和解釋藝術的本質對于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非常重要,墨守陳規(guī)地追求所謂的“正確”表演很容易走向教條,很容易挫傷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認為自己對某些藝術問題的結論是唯一正確的,甚至認為完全理解了巴赫、莫扎特、貝多芬、舒伯特、肖邦或柴科夫斯基作品的創(chuàng)作意圖的老師,是不能擔任藝術的指導者和音樂的教育者的。如果這樣的教師真的無所不能,他的學生會認為無需再作探求,掌握老師所知道的就足夠了,不可能再去追求創(chuàng)新。實際上,學生需要的不是那些自以為是“什么都懂”的教師,而是能傳授探索創(chuàng)造方法的教師,這樣的教師常常會引導學生思考,發(fā)揮他們自身的想象力。
用廣博的知識來武裝器樂學生和讓他們掌握音樂語言邏輯是非常必要的,要讓學生去思考探索問題,必須讓學生掌握歷史和現代的文化知識。學生的創(chuàng)作個性都是從知識、文化和生活的學習中吸取營養(yǎng)的。這常常被教師所忽略,他們主要去影響學生的感情(這當然是很重要的),并把重點放在學生的直覺上,但這是一種失敗的藝術教學。
教師必須要教學生怎樣去創(chuàng)造并認識創(chuàng)造被解釋的形象的規(guī)律,但不要忘記,教條式的“改正”和“精確”在藝術中跟無政府狀態(tài)的專斷是同樣危險的。世界上偉大的藝術家們從來就不是規(guī)律的奴隸,但都清楚地知道約束他的藝術的那些規(guī)律。
一位古代哲學家曾經這樣說到:“學生不是待裝知識的船只,而是需要點燃的火把”。這話很有哲理性。學生的火把要靠教師點燃,燃料就是知識和文化,就是教師調動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的藝術。所有明智的教師在教授技能的同時,要使學生的各方面知識都能夠得到補充。這才是當代音樂教育工作者應有的教學觀念和方法。
二、正確的引導與示范是提高表演能力的關鍵
掌握基本的技術、技巧對演奏樂器來說很重要,但表演音樂的根本基礎是耳音訓練,你能一開始就演奏器樂嗎?因為手必須服從耳朵和腦子,因此,首先要提高聆聽能力,能理解音樂要素,如:旋律、和聲、多聲部進行等。
在音樂表演教學中還應引導學生發(fā)揮個性、發(fā)展他們的“表情手段”和他們的領會能力,訓練和發(fā)展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和主動精神、獨立性和共同創(chuàng)造的能力。如:能夠系統(tǒng)地了解和分析一個作品,領會它的各個方面和彼此聯系,并能予以概括;我們可以教學生從新的角度來考慮這個作品,必要的話,可以重新安排表達手段。
教學的目的不是告訴學生如何處理好這個作品,而是引導學生如何才能使一個作品趨于完善,從而發(fā)展學生創(chuàng)新的能力。當然訓練和練習在音樂表演教育中也是必須的,但訓練和練習必須包括新穎的因素,如:提供社會藝術實踐的舞臺,給學生一個創(chuàng)造自我和展示藝術的機會,這對開發(fā)學生的表演能力將會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無休止的重復和無創(chuàng)新的訓練方法會使思想停滯,是非常有害的。
在表演教學中,教師要多示范演奏,把學生帶入音樂的情感當中,展示演奏技巧及樂曲情感的魅力,這樣不但能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感,而且還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有人說教師示范會造成學生不加思考地模仿,不利于開發(fā)學生的智力。我認為模仿用得恰當是促進耳音和節(jié)奏感覺及靈敏度的有效手段,可以激活創(chuàng)造性,從而進一步提高器樂表演能力。在教學中,教師還應該積極幫助學生獨立地運用知識和技術?傊,器樂教學應將個性教育和音樂技巧指導密切地結合起來。
三、注重培養(yǎng)音樂學生的賞析和理性認識音樂的能力
人們對音樂的認識,是在欣賞與分析的過程中進行的。音樂藝術作為人類高級文明的產物,既以獨特、客觀的感性形式存在,又常常具有高度的復雜性,因此,音樂僅僅被大概、模糊地感知是不夠的,重賞輕析或只是滿足于模糊的感性認識的教學,會使學生時常陷入“聽不懂”的境地。所以加強對理性因素的注意和把握,才能真正認識音樂,這對提高和培養(yǎng)器樂演奏人員技術、技能有著重要意義。
另一方面,音樂又是一個流動的過程,音樂本身所固有的特點需要器樂演奏者做更多更深的了解。如:音高、節(jié)奏、音色、力度的基本音響特性,旋律、音階等基本結構形態(tài),在音響效果方面如縱橫起伏的旋律,音響在引導、過渡、交接等細節(jié)上的具體特點等等。只有讓學生對這些進行理性的學習,才能具備良好的感知音樂作品的能力。
理性的學習是為了幫助感性認識的提高,認識音樂的能力和效率,了解和分析音樂藝術使用的特定材料,遵循藝術規(guī)律及其審美追求,能使器樂表演者對音樂作品的認識更加清晰和條理化,進而更能領會音樂作品的結構、思想以及手段的內涵。
對于作品的賞析過程還需要器樂演奏者具有厚重的文化藝術修養(yǎng),在學習和掌握技巧的同時,更應不斷充實自己的美學和音樂歷史知識,造就一種良好的文化藝術修養(yǎng),這是提高音樂作品進行正確賞析的前提,它能幫助器樂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作品的創(chuàng)作意圖,確定音樂的主題,對作者及作品背景的了解,還可以加深理解作者的情緒和內心世界,從而使器樂表演者的演奏技巧達到“先會后巧”最終達到“知其神韻’的境界,努力使我們的器樂學生在器樂表演過程中,用他們自己的能力和最高的演奏水平,來表現出他們自己的內心世界。
總之,器樂表演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讓所有器樂學生們,通過自己的認識和理解去解釋和反映藝術家的內心世界,通過自己的技能,形體變化和表情變化來展現音樂作品的全部內涵,給人們以最美好的享受。因此,我們音樂教育工作者應該調整教學觀念,改變教學方法,加強創(chuàng)新能力,跟上時代步伐,積極探索行之有效的器樂表演教學方法和手段,以達到當代音樂教育快速發(fā)展的需要。
【器樂表演教學的新途徑論文】相關文章:
小學音樂教學中器樂的教學論文04-30
小學音樂器樂教學的實踐與思考論文05-01
音樂學專業(yè)器樂課程教學探討論文04-30
早期童聲訓練與器樂的結合論文04-29
民族器樂作曲說要論文04-29
器樂04-29
器樂教學計劃范文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