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热66热这里只有精品,特黄特色的大片在线观看,亚洲日本三级在线观看,国产三级农村妇女在线,亚洲av毛片免费在线观看,哺乳叫自慰在线看,天天干美女av网

淺論敦煌儒家文獻的分類論文

時間:2023-05-04 23:24:51 論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淺論敦煌儒家文獻的分類論文

  關鍵詞 敦煌本 儒家文獻 分類

淺論敦煌儒家文獻的分類論文

  摘要 敦煌儒家文獻以寫本為主,不僅有較高的學術和歷史價值,還具有濃郁的敦煌地域特色。但是,敦煌儒家文獻作為一個整體類別一直被學界忽視。為了進行綜合研究,首先就要對其進行系統(tǒng)的梳理和分類。敦煌儒家文獻可分為經典、歷史、蒙訓和雜著四大類。

  1900年,在敦煌莫高窟發(fā)現了從十六國到北宋時期多達5萬件以上的經卷和文書,其形態(tài)有卷子、冊葉本以及單片紙葉等,多數為手寫本,也有極少量雕版印刷品和拓本;其文字多為漢文,亦有古藏文、梵文等文獻。內容極為豐富,涉及歷史、地理、語言、文學、美術、音樂、天文、歷法、宗教、儒典以及數學、醫(yī)學等等。敦煌文獻的發(fā)現,是我國也是世界20世紀最重大的發(fā)現之一,引起了世界的震驚。中國學者自1900年得睹敦煌文獻為起始,對其進行整理和研究,逐步形成了一門新的學科———敦煌學,并成為世界范圍內的一門顯學。在敦煌文獻中,儒家類文獻雖然占極少的部分,但也已是“入則充棟宇,出則漢牛馬”了,不僅卷帙多,種類繁雜,而且還具有自身的特點:

  其一,敦煌儒家文獻主要是寫本,有六朝本、北朝本、隋唐本、五代宋初本,時間跨度長達五六百年,比我們現在所用的宋元善本為早,為儒學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珍貴的文獻資料,具有較高的學術和歷史價值。

  其二,敦煌儒家文獻具有濃郁的敦煌地域特色,其中不僅保存有學校的教材、學郎的作業(yè),還有一些明顯體現著敦煌地區(qū)特點和編撰特色的史學文獻。這些文獻,對敦煌地區(qū)的歷史、教育、語言文字及社會風俗等的研究,提供了豐富的原始資料。目前,敦煌儒家文獻作為一個類別的研究,還不夠深入,缺乏整體的把握。近年來,敦煌儒家文獻的專題研究如儒家經典、蒙書、書儀等有較為深入的發(fā)展,出現了一批有價值的研究成果。但是,專題研究代替不了總體研究。總體研究首先要做的工作是對敦煌儒家文獻進行分類,這是一項基礎性工作,是分析、把握敦煌儒家文獻的前提,而這項工作目前卻做得不如人意,屬于薄弱環(huán)節(jié)。

  包括儒家文獻在內的敦煌遺書,通常分為經、史、子、集四部分①。這是按照傳統(tǒng)的四部分類法進行的分類。四部分類法不能包括敦煌遺書中的宗教文獻、官私文書及胡語文獻,這些文獻需要另外分類。1958年,王重民把自己和前人的研究成果匯集成《敦煌古籍敘錄》一書,收錄經部24種,史部25種(牒、戶籍除外),子部62種,集部33種。以現在的觀點來看,這種四部分類法,無論從數量還是種類上都需要修正和增補。

  隨著專題研究的深入和細化,四部分類法已經不能滿足研究的需要。于是,學者們開始尋找新的分類方法。張弓主編的《敦煌典籍與唐五代歷史文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年)一書,就打破了四部分類法,將敦煌典籍分為儒學、佛典、道典、史地、文學、書儀、雜占、科技、藏文典籍等九大類。這種分類法顯然比四分法涵蓋的內容和類別更加全面,而且還把儒學作為一大類特別單獨提出,這值得充分肯定。但是,儒學在此書中作為一個類別,僅僅包括儒典和蒙書,又有遺漏,不夠周全。

  以上兩種分類法都是針對整個敦煌遺書而言的。至于敦煌儒家文獻,則迄今不見專門的分類研究。

  敦煌儒家文獻,數量龐大,內容繁雜,必須進行分門別類的梳理,以類相從,理出頭緒,以方便研究和利用。這就需要一個為其“量身制作”的分類法。制定這樣一個分類法,前提是要對敦煌儒家文獻有一個整體的了解和把握,認識其性質、特點,然后考察每一寫本的具體情況。主要有三點:一是認真分析寫本的內容、性質和功能;二是根據寫本原有的序文,以窺知其編纂目的與動機;三是依據寫本的實際流傳與抄寫情況、抄者身份等,弄清其作者、時代、內容等等,在此基礎上,綜合判定每一寫本的性質②,充分參考前人的研究成果,仔細斟酌、推敲,制定出大致合理的分類原則和標準,最后對敦煌儒家文獻作出明確而合理的分類。筆者據此把敦煌儒家文獻分為四大類,即:經典類、歷史類、蒙訓類、雜著類。這個分類是粗略的,未必完全適當,僅僅是筆者的一個嘗試。相信今后隨著對敦煌儒家文獻研究的不斷深入,一定還會總結出更為科學和嚴謹的分類方法。

  經典類 儒家“十三經”,敦煌遺書中留存九經,即:《周易》、《尚書》、《詩經》、《禮記》、《春秋左傳》、《春秋穀梁傳》、《論語》、《孝經》、《爾雅》,年代最早為六朝,最晚為北宋,主要屬于唐五代時期的寫本。除此之外,與這九經相關的一些注、疏、義、解、音等文獻均屬此類。

  敦煌現存儒家九經,可再細分為八類:周易類、尚書類、詩經類、禮記類、春秋類、論語類、孝經類、爾雅類。

  周易類,主要有王弼《周易注》、孔穎達《周易正義》、陸德明《周易釋文》等。尚書類,包括孔安國《古文尚書傳》、陸德明《尚書釋文》等。詩經類,有白文《毛詩》,毛亨、鄭玄《毛詩傳箋》,孔穎達《毛詩正義》,佚名《毛詩音》等。禮記類,主要包括白文《禮記》、鄭玄《禮記注》、孔穎達《禮記正義》、唐玄宗《御刊定禮記月令》、陸德明《禮記釋文》以及佚名《月令節(jié)義》和《禮記音》等。春秋類,包括杜預《春秋左氏經傳集解》、魏征《群書治要·左傳》、孔穎達《春秋左傳正義》、范寧《春秋 梁傳集解》、佚名《春秋左氏經傳集解節(jié)本》和《春秋 梁經傳解釋》等。論語類,主要有白文《論語》、鄭玄《論語注》、何晏《論語集解》、皇侃《論語疏》、佚名《論語摘抄》和《論語音》等。孝經類,主要有白文《孝經》、鄭玄《孝經注》、唐玄宗《孝經注》、佚名《孝經注》、《孝經鄭注義疏》及《孝經疏》等。爾雅類,主要有白文《爾雅》和郭璞《爾雅注》等。

  歷史類 敦煌文獻中與儒家有關的正史、編年、儒家人物傳記,以及包含有儒家思想或儒家倫理道德內容的一些圖譜、族志、地理、詔令、奏議、刑律等都屬于此類。需要特別說明的是,敦煌文獻中的刑律文書基本屬于唐代,內容豐富,涉及到唐代的社會、政治、經濟、軍事等各個方面,其中不少有關文書就包含了儒家的倫理思想,應當屬于敦煌儒家文獻,因而把它們在歷史類中列出。   這部分參照《四庫全書》史部的分類法,略作調整、改動,可分為正史類、編年類、譜牒類、地理類、詔令奏議類等五類。

  正史類,包括敦煌遺書中已發(fā)現的《史記》、《漢書》、《三國志》、《晉書》等史籍殘卷。編年類,敦煌遺書中的編年類史書構成復雜,既有荀悅的《漢紀》、干寶的《晉紀》、孫盛的《晉陽秋》等,還有中晚唐時期在敦煌地區(qū)流傳的孔衍《春秋后語》、李筌《閫外春秋》等。

  值得注意的是,敦煌遺書中還存在數種不見著錄的敦煌地區(qū)的編年史,如:由S。2506、P。2810、P。4073、P。2830共同組成的“唐朝年代紀”,S。5693、P。3721“瓜沙事跡紀”、S。2252V“兩漢至唐年紀”等,鮮明地體現出了敦煌地區(qū)史學著作的編纂特色及地區(qū)史學的特點①。以上這兩類,從編撰指導思想到選材、謀篇,都是以儒家思想為準繩,以春秋筆法隱惡揚善,維護儒家所提倡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忠孝、節(jié)義等倫理綱常,維護封建正統(tǒng)。譜牒類,家譜、族譜是記載家族世系繁衍和本族事跡的文獻,是對家族傳承歷史的記載,應該屬于歷史類。敦煌儒家文獻中記錄婚宦、世系的家牒,以及記述同一家族不同時代人物傳記的家傳均屬于此類。地理類,敦煌地理文書,是敦煌遺書中珍貴的文獻之一。主要有沙州、伊州、西州的地理殘志、敦煌地理雜文書、全國性地志、西域行、五臺山行記、姓氏地理書。詔令奏議類,詔令居多,以保留下來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權發(fā)布的詔、敕為主。奏議類文獻比較少見,附于此類。  蒙訓類 屬少兒啟蒙書。這類文獻在敦煌遺書中,數量不少,可專立一類。內容與儒家相關,包括兒童識字、日常生活常識、自然知識和歷史知識、道德禮儀和行為規(guī)范等等的啟蒙教材以及家書、家訓等!墩撜Z》、《孝經》、《毛詩音》、《禮記音》、《爾雅》等文獻,雖然在敦煌地區(qū)也曾被用作啟蒙教材,但從這些文獻的內容和性質來看,不僅僅屬于蒙書,更屬于經書,這里不再重出。

  蒙書的認定與其范圍的劃分,學術界看法不一,而且有的蒙書與類書糾結難辨,其功用不易區(qū)分。近人余嘉錫在《內閣大庫本碎金跋》中指出了這一點:“諸家目錄接收此書入類書類,蓋以其上自乾象、坤儀,下至禽獸、草木、居處、器用,皆分別部居,不相雜廁,頗類書鈔、御覽之體。然既無所引證,又不盡設詞藻,其意在使人即物以辨其言,審音以知其字,有益多識,取便童蒙,蓋小學書也。”可見,蒙書本應列為小學之流,從周至隋,主要以提供學童識字用的字書為主;隋唐以后,隨著蒙學的發(fā)展與普及,蒙書的編撰也從單純的識字教育中擺脫出來,發(fā)展成為包括識字教育、知識教育與思想教育等內容豐富的較為完善的體系。由于此類文獻大多通俗鄙俚,史志多不著錄。

  汪泛舟先生《敦煌的蒙童讀物》一文,按寫卷的內容、性質,分為識字、教育、運用三類。鄭阿財、朱鳳玉《敦煌蒙書研究》一書,則把敦煌遺書中的蒙書,分為識字類、知識類與德行類三大類。這兩種分類法都有可取之處。我們參照采取的分類法是,把蒙訓類分為蒙書、家訓兩類,其中蒙書類再分為識字類、知識類和德行類三類。雜著類 在敦煌文獻中,有不少雜抄性質的寫卷,內容龐雜,很難適當歸類,但其內容又或多或少包含有儒家倫理道德的成分,表現出儒家思想的色彩。暫將其列入雜著類,以待進一步梳理研究。

  雜著類可再細分為書儀、占卜、儒論、雜抄四類。書儀是敦煌典籍中的一個重要門類,是書信的程序與范本。書信又有尺牘、書疏、筆札、刀札之類的多種名稱。魏晉以降,書信已逐漸形成為一種獨立的文學形式或體裁,謂之尺牘之學,并成為世族所具有的“儀表”之一,也是士人立身所必備的一門學問。敦煌書儀寫本包括朋友書儀、綜合性的吉兇書儀,以及屬于官牘性質的表狀箋啟書儀三大類。對于占卜,我們基本上采用了張弓主編的《敦煌典籍與唐五代歷史文化》①一書中對敦煌占卜文獻所作的分類,主要有:卜法、式法、占候、相書、夢書、宅經、葬書、時日宜忌、祿命、事項占、雜占、其它等13類。儒論,主要收錄敦煌儒家文獻中的儒家理論著作。雜抄,抄錄的其他儒家類文獻。

【淺論敦煌儒家文獻的分類論文】相關文章:

先秦儒家生死智慧淺論04-27

儒家傳統(tǒng)文化之價值淺論04-29

淺論儒家管理哲學對現代管理實踐的啟迪04-29

內部控制淺論論文04-28

淺論賞識教育論文05-04

儒家的民本與人權論文05-01

淺論形式美論文05-03

淺談漢唐法律儒家化論文05-01

當代新儒家的道統(tǒng)論論文05-01

當代新儒家的道統(tǒng)論論文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