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案8篇(優(yōu))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jīng)驗,不斷提高教學質(zhì)量。那么大家知道正規(guī)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科學教案8篇,歡迎大家分享。
科學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四月的春季氣候溫潤,陰雨天過后,自然角里多了幾只蝸牛。"哇,蝸牛!""好玩死了!""那個那么大,這個只有這么一點點!""它縮進去了。""它的觸角也縮進去了。"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地討論著。蝸牛的出現(xiàn)引起了他們極大的興趣和關注,只要在戶外發(fā)現(xiàn)一只蝸牛,他們就會圍在一起看,并指指畫畫地說著關于蝸牛的事情。有的幼兒回家之后,還會從父母那里了解一些關于蝸牛的知識,來分享給大家。順著孩子們的興趣與探究欲望,我們緊緊抓住身邊的資源,結合幼兒科學教育的發(fā)展目標開展了一系列適宜的教育教學活動。
幼兒科學活動不僅僅是科學經(jīng)驗的獲得途徑,更可以讓幼兒通過自身的感知、操作、發(fā)現(xiàn)來探究、關注自然,萌發(fā)好奇心,對科學探索產(chǎn)生興趣,并積累一定的科學經(jīng)驗和研究方法。因此本次系列活動特別注重幼兒的親自操作、自我發(fā)現(xiàn)和及時的總結與討論,意圖讓幼兒在探究和總結中感受發(fā)現(xiàn)的樂趣,并學會從總結和討論中不斷發(fā)展。
活動總目標
1.對身邊自然界的物體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愿意探索。
2.愛觀察,能用較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對蝸牛的認識,并樂意把自己的發(fā)現(xiàn)和伙伴分享。
3.探索、發(fā)現(xiàn)蝸牛的身體特征、了解蝸牛的生活習性。
4.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并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5.通過實際操作,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一:尋找蝸牛
活動目標:
尋找身邊的蝸牛,發(fā)現(xiàn)蝸牛的生活環(huán)境。
活動準備:
手掌大小的正方形紙人手一張。
活動過程:
1.制作三角袋。
為了避免蝸牛丟失和傷亡,教師為每位幼兒準備了一張正方形的紙制作盛放蝸牛的三角袋,既便于攜帶又便于放置蝸牛。
制作方法:第一步將正方形兩角向中心點折;第二步沿中心線對邊折;第三步沿中心點一角向前折一角向后折;第四步把上端兩角插入袋內(nèi);第五步撐開即完成。(見圖)
。ㄖ谱魅谴鼉H用了很短的時間,由于幼兒對尋找蝸牛懷著高漲的'熱情,就連平時動作很慢的小林也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
2.尋找蝸牛。
教師:現(xiàn)在開始我們?nèi)ネ饷嬲椅伵!U业揭院,把蝸牛放在你剛才做的紙袋里,先找到的小朋友可以幫助沒找到的伙伴一起找。
(幼兒到室外尋找蝸牛。開始在向陽的一面,幼兒怎么也找不蝸牛的蹤影;后來,有伙伴提議到西側(cè)的種植園,還有的跑到教學樓后面背陰的潮濕地里,終于發(fā)現(xiàn)了蝸牛,孩子們興奮的勁頭簡直無以言表。)
3.交流討論。
教師:"你在哪里找到的蝸牛?"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蝸牛的生活環(huán)境,并進一步思考。
教師小結:原來蝸牛喜歡生活在陰暗潮濕的地方,只要我們認真尋找,總能發(fā)現(xiàn)蝸牛的足跡。
活動二:蝸牛的家
活動目標:
嘗試選擇最適合的材料給蝸牛建造其生活的家。
活動準備:
花盆,紙盒,透明塑料杯,皮筋,硬紙板,普通紙,透明塑料紙等。
活動過程:
1.提出問題:我們找到了這么多的蝸牛,讓它們住哪里呢?
有女生回應:"老師,我們給蝸牛找個家吧。"
教師:"這個主意不錯,哪里比較合適呢?"
有的孩子說放在自己的抽屜里,有的要放在自然角的花盆里……幼兒想出了幾種放置的容器。
教師:"哪種物品更適合做蝸牛的家呢?為什么?"
有的幼兒說蝸牛喜歡吃草,所以要放在花盆里;有的幼兒說蝸牛也喜歡水,所以要放在魚缸里;還有的說抽屜比較暖和,要養(yǎng)在抽屜里……
2.幼兒探索、討論。
教師:"老師也為小朋友準備了一些物品,有花盆、紙盒、魚缸、透明塑料杯,你們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試一試哪種物品做蝸牛的家最合適。"
幼兒有的把蝸牛放在花盆里,有的把蝸牛放在小盒子里,沒過一會蝸牛就爬走了。"蝸牛去哪了?"老師奇怪地問到。"蝸牛要爬出去了,盒子很高都能爬出去。"孩子們又是興奮又是尖叫。
塑料杯和魚缸因為是透明的,幼兒更容易觀察,他們眼看著蝸牛放進去一會之后慢慢爬了出來。一幼兒提議:"拿個東西把杯子口遮住,它就爬不出來了。"伙伴們紛紛行動,有的找來了紙,有的找來了硬紙板,蓋在杯口上。
教師提醒:"不透氣會把蝸牛悶死的。"
幼兒1:"那在上面啄個洞吧。"
幼兒2:"那樣它會爬出來的。"
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商量,幼兒決定在紙上弄出許多個小洞,然后用皮筋把紙?zhí)自诒涌谏瞎潭ê。但時間不長,蝸牛分泌出的黏液把紙弄破,它們又爬出來了。
最后大家決定把普通紙換成塑料紙,蝸牛安穩(wěn)了許多,無論怎樣折騰依然還在杯子里。
教師反思:
1.做中學的科學活動更多地是培養(yǎng)幼兒操作的思維習慣,幼兒在做前思考"哪些容器可以做蝸牛的家"、做中思考"怎樣做蝸牛才不會爬出去""怎樣才不會把蝸牛悶死"等問題,在思考的過程中根據(jù)操作的實際情況分析問題的原因并不斷調(diào)整自己的想法與行為。
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 初步感知光和影的關系。
2、 在游戲中體驗探索活動的樂趣。
3、 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 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 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chǎn)生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有陽光的天氣;報紙、雨傘等。
活動過程:
一、 我和影子做游戲
1、 帶領幼兒來到室外有一面墻的寬闊場地,教師邊做動作邊說“奇怪奇怪真奇觀,我動它也動,我停它也停”,引導幼兒觀察墻面影子的變化,引起幼兒的興趣。
2、 鼓勵幼兒對著墻做各種喜歡動作,激發(fā)幼兒探索的興趣。
二、 影子不見了
1、 帶領幼兒回到活動室,提問:⑴我們剛才和誰做游戲的?它還在嗎?
⑵為什么不見了?
2、 教師小結,引導幼兒初步感知光和影的關系。
三、 找影子
1、 帶領幼兒來到室外,找找自己的影子、同伴的影子和其他物體的影子。
2、 畫一畫:請幼兒在地面上畫畫自己找的影子。
四、 游戲:影子躲起來了
請幼兒自選報紙、雨傘等材料把自己的'影子藏起來。
五、 延伸活動
請幼兒想想,影子除了太陽下有,還有什么時候會出現(xiàn)?
活動反思:
“光和影”這個活動主要是教師從偶發(fā)的事件中抓住了幼兒的興趣點,在借鑒他人經(jīng)驗的基礎上,創(chuàng)新了活動。通過教師敏銳地觀察,捕捉到了有價值的東西,決定了下一次活動的發(fā)展方向。整個活動都是通過教師有效地觀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才使活動一步步向前推進。
科學教案 篇3
一、主題來源:
幼兒天生對外界事物充滿了好奇和探索欲望,他們精力充沛,富于幻想,源于孩子們對手影、皮影等光射作用的好奇,對物體變化的好奇,因此,我們預設了《科學放大鏡》主題活動,從幼兒的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科學現(xiàn)象入手,和他們一起探索光、影、旋轉(zhuǎn)、變化的奧秘及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系,使幼兒在觀察、發(fā)現(xiàn)、操作、探索等活動中了解科學現(xiàn)象,感受科學奧秘,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認識到科學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方便與快捷,從而形成積極探索、熱愛科學的良好品質(zhì)。
二、主題目標的預設:
(一)情感與態(tài)度目標:
1、引導幼兒在觀察、發(fā)現(xiàn)、操作、探索等活動中了解科學現(xiàn)象,感受科學奧秘,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
2、讓幼兒認識到科學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方便與快捷,從而形成積極探索、熱愛科學的良好品質(zhì)。
(二)知識與能力目標:
1、了解感知凸透鏡、凹透鏡、平面鏡成像的.不同。
2、了解物體在水中成像的現(xiàn)象。
3、知道有些物體能溶于水。
4、初步感知仿生學的原理。
5、了解視覺暫留現(xiàn)象。
6、初步了解復制的方法。
(三)技能目標:
1、學習用彎折的技能,大膽表現(xiàn)富有創(chuàng)意的電線立體造型。
2、學習立定跳遠及變化花樣玩繩。
3、掌握用剪刀剪硬質(zhì)物品的技巧。
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在看看、聽聽、講講、嘗嘗的活動中了解水果變成水果干后的不同滋味。
2、能大膽地在集體面前交流自己的經(jīng)驗,體驗與同伴分享的快樂。
3、知道故事中象聲詞運用的趣味性。
4、通過多媒體教學,初步理解故事內(nèi)容,記住故事的主要情節(jié)。
活動準備:
共同收集幾種常見的水果及它們制成的水果干(獼猴桃、蘋果、香蕉、菠蘿、芒果、葡萄、龍眼、金橘);幻燈圖片;盤子、勺子或筷子、牙簽;垃圾筒、濕巾紙等。
活動過程:
一、情感導入
提問1:今天,家里要來客人了。我呀去水果店買了些新鮮的水果,我們來看看是什么水果吧。≒PT1)
提問2:你最喜歡吃什么水果,為什么?(PPT1展示完之后)小結:水果的營養(yǎng)真好,有豐富的維生素,吃了以后對身體好人也會變漂亮。
提問3:那這么新鮮的水果吃不完怎么辦,過兩天就壞掉了,你們想了一個好辦法嗎?
提問1、你們認識它嗎?它是什么?
提問2、它是由什么水果變成的呢?
提問3、葡萄是怎樣變成葡萄干的呢?
小結:原來把新鮮的水果放在大太陽底下曬一曬就變成了水果干,這樣無論什么時候我們都能吃到香香甜甜的水果了。
過渡:我們再來看看還有哪些水果也能變成好吃的水果干吧!
圖片一一呈現(xiàn)(PPT3~PPT9)重點提問:每種水果是怎樣變成水果干的?
二、出示水果盆,配對活動要求:今天我也為你們準備了一些水果和曬好的水果干,水果放在1號臺上,水果干放在2好臺上。請你們?nèi)L一種水果和它對應的水果干。
提問1:你們嘗了什么水果?它的.水果干是什么樣的?它們的味道一樣嗎?水果是什么味道?水果干是什么味道?(味道的比較)。
小結:原來水果在變成水果干之后,它的顏色、形狀、味道有時是會變化的。
教學反思
1、幼兒對水果的認識不僅僅知道它好吃,有營養(yǎng)而且要讓他們知道水果的基本外形特征,能簡單、準確的表達想要的水果的基本外形特征,能簡單、準確的表達想要的水果,在這一方面,剛開始,我將裝有水果袋子讓幼兒去猜、去摸,激發(fā)幼兒的好奇心,探索心,以此讓他們更深了解水果的特征。
2、當幼兒打開袋子和通過游戲,又一次加深他們對水果的印象,并在快樂的游戲中主動參與進來,對于中班幼兒來說,能簡單的表達并說出不同的水果。
3、在今后教學中,我會更加嚴禁自己在生活中的每一句話,注重加強課程環(huán)節(jié)的緊湊型,更加注重孩子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等方式方法,將更能激發(fā)幼兒去想、去說、去動腦,還會讓幼兒自己動手、去操作,一步步的讓自己的教學更加的完美,讓幼兒健康快樂的成長!
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知道油不溶于水。
2、培養(yǎng)、激發(fā)幼兒動手操作及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3、學習、認識、理解詞匯:融合、分離。
4、探索各類繪畫材料的特性(水粉顏料、油畫顏料、蠟筆等)。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教具:
1、清水、牛奶、紅色水、藍色水、油各一小杯。
2、圖片一張、一盆清水、一個空盆
學具:1、桌面:一小碗油、紅色水、黃色水、藍色水各半杯
2、桌底:一盆清水、一個空盆
3、每位幼兒兩個透明杯、一把小勺。
4、棉簽、白紙教具的準備中,控制好有色顏料水的濃度,以便可以在清水中更好的體現(xiàn)出它的色彩。選擇深色系的圖片,讓幼兒可以清晰的觀察出透過水和水杯展現(xiàn)出的影像。
學具的準備需要為每位幼兒準備好一套實驗工具,讓每位幼兒都可以自己動手操作,體會其中的樂趣。清水和空盆的提供可以每桌一個,大家共用。透明的水杯以選擇底部較穩(wěn)的杯子為宜,以免幼兒在操作中碰到后,將水灑出。
活動過程:
一、鞏固已有知識經(jīng)驗
1、出示水提問:水是什么顏色的?
隔著玻璃杯,透過水,可以清晰的看到圖片上內(nèi)容。以此幫助幼兒理解:水是透明的。
請小朋友自己進行歸納總結,說出水的特性,知道水是無色、透明、可以流動的。
再出示牛奶提問:剛才水顏色是無色,那請小朋友說一說牛奶是什么顏色?
幼兒歸納總結。
設計意圖:對于水的了解,小朋友們從小班開始就有了逐步的`接觸和認識。所以這一系列的操作由老師進行,幼兒進行總結歸納,在鍛煉了他們觀察能力的同時也進一步加深了他們對于科學實驗所產(chǎn)生的結果能用語言進行總結的技能。
2、練習盛水、倒水的方法師:請小朋友們將小杯靠近大盆,再用桌子上的小勺輕輕的將大盆中的水盛到小杯中?纯凑l的本領最大,可以不讓小水滴偷偷溜到盆外。
設計意圖:玩水是大部分孩子的天性,當幼兒們看到桌子上的勺子和水杯時,早已按捺不住伸手一試的沖動。為了讓孩子能將注意力放在接下來的科學實驗中,所以在一開始就讓他們嘗試盛水、倒水的小樂趣。在幫助幼兒理解水是可以流動的特性同時,也為了在接下來的活動中,所產(chǎn)生的一些操作上的需要,做好相應的練習準備。
二、融合小實驗。
1、師:小朋友,清水中加入紅色水會變成什么顏色?幼兒進行猜測。
幼兒進行操作,并且得出正確結果:清水中加入紅色水后就變成紅色水了 。
同樣方法,了解清水與黃色混到一起后的變化。
學習新詞匯:“融合”
2、幼兒動手操作,請個別幼兒展示。
請幼兒新詞匯“融合”對于剛才的操作進行總結和歸納。
設計意圖:通過水與有色水的混合,讓幼兒理解了相互融合的意義。同時為下面的另一個新詞匯“分離”做好鋪墊。
三、油水分離小實驗出示花生油師:請小朋友說說老師手上的花生油是什么顏色的?
通過觀察知道花生油是黃色、透明的。
師:如果讓它和水放在一起會有怎么樣的變化?
幼兒進行預測、探索。
師:為了證實小朋友們的設想是否正確,現(xiàn)在還是請你們進行小實驗。將玻璃杯中盛半杯清水,再盛一勺油放在清水杯中,看看會發(fā)生怎么的結果。
幼兒動手操作、攪拌。
由幼兒進行總結。教師引導幼兒說出:油和水是分離的,水在下面,油在上面。
學習新詞匯:“分離”
教師小結:油不溶于水的原因是由于油比水要輕。
設計意圖:油水分離的實驗是本節(jié)活動設計的重點,所以在活動中所占時間長一些。首先由幼兒進行觀察油的特征,其次進行猜測混合后的變化,再次進行操作得出正確結果,最后由幼兒總結,老師說出油和水不能融合的秘密。所有過程由全部交由幼兒操作進行,符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充分展示了他們愛動腦、愛動手的能力體現(xiàn)。
四、活動延伸
師:今天我們要畫一幅有趣的畫,工具是棉簽和油。請小朋友在白紙上用沾了油的棉簽畫一幅你喜歡的畫。在吹干以后,用剛才我們?nèi)诤显谝黄鸬募t色、黃色顏料刷在白紙上,看一看完成后的作品會有怎樣的奇妙之處。
設計意圖:利用油水分離的方法,通過繪畫作品的展示,更為直接的體會到不同的風格的繪畫樂趣。
五、探索活動尋找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關于油和水的一些工具,給我們生活所帶來的便利。
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感知常見蔬菜的外形特征,并知道他們的名稱。
2.引導幼兒認真傾聽同伴的講述。
3.在給“青菜奶奶”過生日吃蛋糕時,體會與同伴分享的快樂。
4.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現(xiàn)象,并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xiàn)象。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重難點
1.活動重點:幼兒能認真安靜地傾聽同伴的講述。
2.活動難點:能正確的說出蔬菜的外形特征。
活動準備
1.新鮮蔬菜若干:各種蘿卜5只,長短不一的黃瓜4根,大小不一樣的番茄3只,粗細長短不一的茄子2根,青菜一棵,蔬菜分別放在小布袋里;相應的蔬菜圖片。
2.用硬紙做一個青菜老人。
3.一個生日蛋糕。
活動過程
(一)、青菜奶奶的客人
1.青菜奶奶要過生日。
教師:(出示紙質(zhì)青菜)這是什么?這是青菜奶奶還是青菜寶寶?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小結:是啊!青菜奶奶今天要過生日了。她要請客,客人在小布袋里,你摸一摸,聞一聞,猜猜青菜奶奶請了哪些客人?
教師:把你布袋里的小客人請出來,看看它是什么樣子的?(摸上去滑滑的,粗糙的,紅的,圓的等)小結:今天青菜奶奶請的客人有蘿卜寶寶、番茄寶寶、黃瓜寶寶、茄子寶寶。(邊說邊出示相對應的蔬菜圖片)這些寶寶有的是長長的,有的圓圓的,有的紅的,有的是綠的……
2.“小客人”來排隊。
教師:孩子們,我們把“小客人”放在一起,排排隊,一起去青菜奶奶的.家。(孩子隨意放)小結:我們來數(shù)一數(shù),有幾只番茄寶寶,誰會數(shù)?誰知道“4”是什么樣子的?
(二)、去青菜奶奶家。
教師:這些寶寶和青菜奶奶合在一起,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蔬菜。(出示漢子蔬菜)教師:我們一起去青菜奶奶的家……門關著……青菜奶奶眼睛不好,她看不清你是誰?
青菜奶奶耳朵不好,怎么辦?(我們說的響一點)好,我們?nèi)デ嗖四棠碳伊。青菜奶奶家到了,誰先去敲敲門?(教師扮演青菜奶奶)
(三)、和青菜奶奶過生日。
1.為青菜奶奶唱生日歌。
教師:青菜奶奶請我們吃蛋糕啦,我們?yōu)榍嗖四棠坛崭琛?孩子唱生日歌)老師的生日歌和你們的有些不一樣。(將青菜奶奶唱進生日歌里)
2.分生日蛋糕。
教師:青菜奶奶的蛋糕誰想吃?一個蛋糕給誰吃?(切開分)切兩刀,這樣夠了嗎?那這兩個人有得吃,其他的你們就沒有啦。(不行,再分)數(shù)數(shù),夠了嗎?
3.一起吃蛋糕教師:看看你的朋友有蛋糕嗎?
教學反思:
在整個活動中利用幼兒的好奇心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并且達到了預期目標,效果非常好,甚至超過了預期效果。整個活動既讓幼兒體驗了實驗成功時的快樂、增強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護環(huán)境的必要性,同時也培養(yǎng)了幼兒的觀察力及動手操作的能力,這個活動在中班開展是非常有意義和有必要的。
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品嘗月餅,學會分享,體驗分享的快樂。
2.知道每年農(nóng)歷八月十五是中秋節(jié),是全家人團圓的好日子。
3.初步萌發(fā)對民族文化的興趣,了解中秋節(jié)吃月餅的習俗。
活動準備:
幼兒自帶一個月餅及切月餅的塑料小刀來園;教學音帶《八月十五月兒圓》(自備);將幼兒按每八人分為一組,每組有四個不同口味的月餅。
活動過程:
1.聽音樂,跟唱歌曲《八月十五月兒圓》進入活動室。
--教師提問:歌曲里唱了什么?八月十五是什么日子?這一天人們一般怎樣慶祝?
--教師引導幼兒歸納我國過中秋的習俗。
2.觀察并了解月餅。
--教師請幼兒將各自的月餅拿出來,看一看、說一說,月餅是什么形狀的?聞一聞,月餅是什么味道?
--幼兒自由交流并討論:你吃過的月餅是什么味道?月餅餡里都放些什么?
3.分組活動,八人一組分享月餅。
--教師請每組推選四名幼兒嘗試將月餅分成四等分或二等分。
--教師鼓勵幼兒與同伴交換不同口味的'月餅,學習與同伴分享食物。
活動建議:
1.在美工區(qū)為幼兒提供橡皮泥及花紋壓模,讓幼兒制作"月餅"放在"娃娃超市"中進行角色游戲。師幼一起收集和整理月餅盒,用來裝扮活動室,營造歡快的節(jié)日氣氛。
2.此活動需在中秋節(jié)前后開展。
3.建議家長在中秋節(jié)的晚上帶孩子賞月、吃月餅,讓孩子體驗與家人團圓的溫馨與快樂。
科學教案 篇8
教學設計:
導入新課:地球上有許多地理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與地球運動密切相關,探究這些地理現(xiàn)象的形成原因和規(guī)律使我們學習地球運動的目的。本節(jié)課,我們要探究的是地球上晝夜交替出現(xiàn)的原因和相關規(guī)律。
講授新課:
一、用地球儀演示,并通過學生繪圖,探究晝夜交替及晨昏線的判讀
師:大家看這個地球儀,當這束光照在地球儀上時,地球上有多大面積被照亮?(1/2)此時地球儀上一半被照亮,另一半處在黑夜中,地球儀中出現(xiàn)了晝夜現(xiàn)象,再撥動地球儀,地球儀上的各點就出現(xiàn)了晝夜交替。
提問:那么,地球上為什么會出現(xiàn)晝夜和晝夜交替現(xiàn)象呢?
回答:由于地球既不發(fā)光也不透明,當太陽從一側(cè)照射到地球上時,就產(chǎn)生了晝夜現(xiàn)象,當?shù)厍蜃赞D(zhuǎn)就產(chǎn)生了晝夜交替。
師:我把大家剛才看到的地球上的某一瞬間的晝夜現(xiàn)象定格下來,這邊是晝半球,這邊是夜半球,他們之間還有個分界線,F(xiàn)在,大家從地球儀的側(cè)面看地球上的.晝夜分布狀況,然后將它給繪出來。
師:此時,我們看到A點出現(xiàn)在晝夜半球的分界線上,它此時正看到日出,隨著地球自轉(zhuǎn)一周,A點會出現(xiàn)一次晝夜的交替。那么,在下一時刻,A?(白天)。那么B點呢?(和A一樣)。AB所在的這條線上的各點在下一時刻都將進入白天,它叫晨線。地球上還存在一條昏線了。晨線和昏線共同構成一個經(jīng)過地心的大圈,叫晨昏線,也叫晨昏圈。
二、晨昏線特點
三、晨昏線的判讀
活動:自己動手畫二分日時的太陽光照圖(側(cè)視圖和俯視圖)
課堂小結:主要學習了晝夜交替的產(chǎn)生和晨昏線的判讀,大家要學會畫圖。
教后反思:
1、導入不夠清晰,要有突破點,可以讓學生說說晝夜交替現(xiàn)象的形成都和哪些因素有關,如地球、太陽等。
2、條理不清,知識間的聯(lián)系不緊密,每個因素和晝夜現(xiàn)象的關系不清晰?梢詫γ恳灰蛩剡M行逐次假設,如假設地球不自轉(zhuǎn),也不公轉(zhuǎn),再假設只公轉(zhuǎn)不自轉(zhuǎn);最后只自轉(zhuǎn)不公轉(zhuǎn)。
3、演示環(huán)節(jié)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讓學生動起來。
4、重點不突出,在小節(jié)中要有體現(xiàn)
5、內(nèi)容可以少點,但要思路清晰。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教案科學教案05-16
科學教案02-22
【經(jīng)典】科學教案10-09
【精選】科學教案09-28
(經(jīng)典)科學教案10-01
科學教案[經(jīng)典]08-02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7-20
科學教案【精選】07-31
科學教案【經(jīng)典】07-25
(精選)科學教案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