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科學教案范文匯編六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基本條件。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科學教案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科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 圓頂形、球形等有和拱形相似的特點,可以承受很大的壓力。
過程與方法
● 用已有知識對常見弧形結(jié)構(gòu)承受力的特點作解釋。
● 發(fā)展觀察、聯(lián)想和邏輯推理能力。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 感受科學技術對我們生活的影響。
教學準備:
為小組準備:完整的和對半剖開的乒乓球,完整的和剪開的塑料飲料瓶。
教師自己準備:類似拱形、圓頂形和球形的物品或相關圖片,若干根相同的硬紙條(演示拱形拼成圓頂形和球形)。
教學過程:
一、引入。我們周圍有許多圓弧形的東西。它們和拱形有沒有關系?
二、認識圓頂形、球形,研究它們承受壓力的特點。
1、觀察:觀察課本中圓頂形建筑和物品的插圖,或觀察教師提供的圖片。
2、這些物體的形狀可以叫做什么形狀?
3、演示:圓頂形與拱形有聯(lián)系嗎?演示幾個相同的拱形可以拼成一個半圓形。
4、提問:我們看到的這些物體為什么做成圓頂形?圓頂形承受壓力的能力如何?
5、觀察、實驗、分析:觀察剖成兩半的乒乓球,看球殼的厚薄,捏一捏塑料皮的軟硬。你們估計一下,把半個乒乓球扣在桌上,向下壓它,它能承受多大的壓力?現(xiàn)在我們在三個這樣的半個乒乓球上摞書,看能摞多少本?實驗演示。你們認為圓頂形承受壓力的能力如何?試著解釋一下,為什么半個乒乓球能承受這么重的書?(適時提示:拱形的拱腳是要用力抵住的,圓頂形為什么不需要抵住?想一想,如果幾個人手牽手圍成一個圓,每個人都努力向外退,能走開嗎?為什么?)
6、教師講述:兩個半球形可以組合成一個球形,球形也可以看成是若干個拱形的組合,球形硌個方向上都是拱形的。球形的任何一個地方受力,力都可以向四周均勻地分散開來,所以球形比任何形狀都更堅固。巨大的貯油罐做成球形就是這個道理。電燈泡為了更透光,玻璃殼很薄,但做成球形,它就比較堅固了。
三、塑料瓶形狀的分析
1、談話:在我們周圍利用拱形增加材料強度的.例子很多。我們來做一個“關于塑料瓶形狀的研究報告”。你們可以先觀察塑料瓶的各部分的形狀,看哪些部位包含了拱形,與剖開的塑料瓶對比,試一試強度上的差別,寫出發(fā)現(xiàn)。
2、小組研究,教師巡視。匯報交流。
四、認識生物體結(jié)構(gòu)中的拱形結(jié)構(gòu)
1、談話:我們研究了人工設計的物體。我們自己身體中存在著拱形結(jié)構(gòu)嗎?人的肋骨是什么形狀的?有什么好處?頭骨是什么形狀的?有什么好處?人的腳骨也是拱形的嗎?它能使人的腳承受更大的重量且有彈性。
2、提問:
觀察龜殼、貝殼、蛋殼等,說說這些形狀對它們自身有什么意義?
3、小結(jié):研究了拱形后,你們有什么感想?
板書設計:
圓形 拱形 環(huán)形
貯油罐、電燈泡
塑料瓶
肋骨、頭骨、腳骨 龜殼、貝殼、蛋殼
科學教案 篇2
教學過程
1、 能根據(jù)一天所需的食物營養(yǎng)設計一日食譜。
2、 能利用圖書、網(wǎng)絡等方式獲取制定“一日食譜”的相關資料。
3、 通過收集資料、與他人交流等形式,制定一份教為科學的“一日食譜”
4、 樂于用所學的知識改善自己的生活,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教學準備
課件有關膳食結(jié)構(gòu)的資料
教學重點:學生自己設計一份合理的一日食譜
教學過程
一、 新課引入
問:如果每天都吃一樣或2樣的食物,這樣行嗎?為什么?
學生反饋并揭示課題:設計一日食譜
二、 學生設計一日食譜
。1) 討論:我們怎樣才能設計一份合理的一日食譜?
讓學生自由的討論,交流,引導學生從不同的方面去考慮設計科學的一日食譜,通過什么渠道,獲取所需要的營養(yǎng),根據(jù)自己的身體狀況,家庭實際、經(jīng)濟情況等來設計。
(2) 出示課件:有關食物營養(yǎng)的的資料,讓學生進一步的獲取設計一日食譜的信息。為設計食譜提高依據(jù)。
。3) 學生自己設計“一日食譜”。學生設計的過程中教師巡視,進行指導。
三、 交流設計的“一日食譜”
。1) 交流設計的食譜,在交流的過程中說出自己設計的理由,以防出現(xiàn)不合理的食譜。
。2) 學生相互評價設計的食譜。 相互比較評價出設計合理的食譜,進行肯定,對不合理的食譜進行完善、修改。
。3) 根據(jù)交流和評價的`結(jié)果,更加完善自己設計的食譜。
四、 引導學生統(tǒng)計進三天的食物品種,對照設計的一日食譜,改正自己的飲食習慣。
(1) 統(tǒng)計最近三天吃的食物,記錄下來。
(2) 根據(jù)自己統(tǒng)計的結(jié)果與設計的一日食譜進行比較,找出要改進的地方。這樣是營養(yǎng)的結(jié)構(gòu)和食物的數(shù)量。
。3) 相互交流,說出改進的理由。特別是自己平時愛挑食偏食的同學改進飲食習慣。
科學教案 篇3
教學要求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了解英國化學家開文迪許專心從事科學研究,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科學的事跡,懂得“科學怪人”其實并不怪。3體會課文通過幾個事例來寫人的方法。
教學重點 :讀感悟結(jié)合,了解開文迪許的事跡,懂得“科學怪人”其實并不怪。
教學過程:
一、 復習檢查。
1. 認讀生詞。
2. 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內(nèi)容?
二、 精讀感悟,學習課文第一段。
1. 自主讀書,自讀自悟。
2. 小組交流,提出問題。
3. 開文迪許的“怪”表現(xiàn)在哪幾個方面?[歸納板書]
4. 細讀課文,解決前面提出的問題。
(1) 自讀課文第二自然段,聯(lián)系生活實際談談你對“考究”、“過時”的理解。
。2) 簡介開文迪許的背景,說說他為什么穿過時的衣服。
。3) 齊讀第三自然段,你們家的客廳和臥室里放的是什么?開文迪許的'家中為何擺滿了圖書和儀器?
。4) 默讀第四自然段,劃出本段中心句。
。5) 小黑板出示:[他的藏書很多……辦理一下手續(xù)。]齊讀,開文迪許為什么這樣做?
。6) 指名讀第五自然段,文中哪些詞句最能體現(xiàn)他的怪?他為何會有這樣的行為?
(7) 指導朗讀。
三、 學習第二段。
1. 引讀第七自然段。
2. 自由朗讀課文,為什么說開文迪許并不怪?[板書]
3. 指導朗讀。
四、 總結(jié)課文。
1.你認為開文迪許怪嗎?為什么?
2.教師總結(jié)課文,點明中心。
五、作業(yè)。
1. 有感情朗讀課文。
2. 收集一個科學家專心研究的小故事
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的:
1、通過探索活動使知道哪些東西放在水里是沉的,哪些是浮的.
2、初步學習簡單的記錄方法,
3、激發(fā)對沉浮現(xiàn)象的興趣.
活動準備:
人手一份記錄表、彩色筆;兩人一份 (玻璃珠、鑰匙、塑料瓶、小石頭、小木塊、泡沫板)、一個塑料盆。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師直接引題“今天我們要來做個有趣的實驗”引題.
2、教師介紹籃子里的準備一些材料,思考:這些材料放在水里會怎么樣?(浮上來、沉下去)
今天,我為小朋友準備了一些東西,我們一起來做一個有趣的試驗,你們看看籃子里有什么?如果把這些東西放到水里,它們是沉下去還是浮上來呢?
二、試驗:沉與浮
1、教師示范.教師取一塊積木請來猜猜:這塊積木放在水里會怎么樣?把猜測的`結(jié)果記錄在記錄表上,請把準備的材料進行猜測,把猜測的結(jié)果記錄在記錄紙上。
你們猜木塊放在水里會怎樣?老師這里有一張記錄表,把猜測的結(jié)果這張記錄表上。木塊浮上來的,那就在在“?”這一列中,我們就在“?”這一列中,做一個“↑”,(一個條豎線,上面加一個小帽子)如果是沉下去,那我們就做一個“↓”(一個條豎線,下面加一個小帽子)。
2、實驗,把實驗的結(jié)果記在記錄紙上。
按意愿動手實踐,教師注意觀察記錄,針對性地指導;注意觀察的表現(xiàn).
鑰匙是浮上來還是沉下去呢?是不是這樣的,那其它的東西是不是和我們猜想的一樣呢?老師準備好水了,我們端上這些東西到那邊去試一試就知道了。試好后把實驗結(jié)果記錄在“小手”這一列中。
3、根據(jù)記錄表對兩種結(jié)果進行對比,.大家集中交流最后結(jié)果。
提問:“有沒有試驗結(jié)果和猜測結(jié)果不一樣的?”
總結(jié):(出示表格和實物并演示)通過實驗我們知道浮上來的東西有`````沉下去的東西有``````
三、提升實驗操作:怎樣使沉下去的東西浮起來。
(1)嘗試使原來沉在水底的東西浮起來?
這里出現(xiàn)了一個問題:這些沉下去的東西不太高興了,它們也很想浮到水面上,你們能幫他們想出好辦法嗎?你們?nèi)ピ囋嚳础?/p>
(2)、自由操作,鼓勵嘗試不同的材料和方法..
(3)、介紹自己的操作過程。
老師不斷總結(jié)。如:小石頭原來是沉下去的,誰幫他浮上來的?
小結(jié): 浮的東西可以幫助沉的東西浮起來。
四、經(jīng)驗遷移
發(fā)大水時,我們?nèi)藭恋剿,請想辦法使自己不沉到水里而得救?
誰有很多神奇的力量,但水太大了,也會給我們帶來危害,發(fā)大水的時候,我們周圍的東西都沉到水里,我們?nèi)艘渤恋剿。這個時候,我們想什么辦法可以使自己不沉下去而得救呢?(救生圈、腳盆、木頭、船等)
五、結(jié)束
下一節(jié)咱們探索怎樣把浮的東西可以沉下去?
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認識各種動物的翅膀,學習使用觀察記錄表。
2.激發(fā)幼兒參與科學活動的興趣。
3.幼兒能大膽想象,愿意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ppt課件:動物的翅膀
幼兒園課件
活動過程
一、出示動物圖片
1.請幼兒仔細觀察它們的翅膀,是什么樣子的,有什么特點。
2.引導幼兒分析討論。
提問:剛才你看到了哪些動物?
它的翅膀是什么樣子的?
它會飛嗎?”
(幼兒相互討論,尋找答案)
3.教師小結(jié):原來,動物們的翅膀是不同樣的,有的有羽毛,有的沒有;
有的有兩對翅膀,有的只有一對;有的會飛,有的不會飛。
二、動物的.翅膀
1.動物有翅膀就一定會飛嗎?(不是)
2.哪些會飛哪些不會呢?(雞、鴨、鵝等不會飛,鳥、蜜蜂、蝴蝶等會飛。)
3.哪些動物的翅膀有羽毛?”(雞、鴨、鳥等有羽毛,蜜蜂、蝴蝶等沒有。)
4.哪些動物有一對翅膀,哪些有兩對呢?”(鳥、雞等有一對,蝴蝶、蜻蜓等有兩對。)
三、了解動物翅膀特點
1.有一對翅膀的動物: 鳥、雞等
2.有兩隊翅膀的動物:蝴蝶、蜻蜓等
3.有羽毛翅膀的動物:雞、鴨、鳥等
4.沒有羽毛翅膀的動物:蜜蜂、蝴蝶等
5.有翅膀會飛的動物:鳥、蜜蜂、蝴蝶等
6.有翅膀不會飛的動物:雞、鴨、鵝等
四、幼兒自由想象“假如我有一雙翅膀”
如果我們?nèi)艘灿谐岚蚰窃摱嗪醚!你們想要翅膀嗎?/p>
如果有一對會飛的翅膀,你想做什么呢?”
科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改變物體排開的水量,物體在水中的沉浮可能發(fā)生改變。
2、鋼鐵制造的船能夠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開的水量很大。
過程與方法:
1、用刻度杯測量橡皮泥排開的水量。
2、用橡皮泥制作成不同的形狀,使之能夠浮在水面上。
3、根據(jù)橡皮泥排開的水量,做出沉浮判斷。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認識到認真細致地采集數(shù)據(jù)的重要。
2、在探求原因的過程中,懂得證據(jù)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
改變物體排開的水量,物體在水中的沉浮可能發(fā)生改變。
【教學難點】
認識到認真細致地采集數(shù)據(jù)的重要。
【教學準備】
水槽1個,不溶水的橡皮泥若干塊,刻度杯1個,記錄表(教材第8面)。
【教學過程】
一、觀察橡皮泥的沉浮(實心):
1、導入:有的物體在水中是沉的,有的物體在水中是浮的。我們能想辦法改變它們的沉浮嗎?
2、把一塊橡皮泥放入水里,觀察它的沉浮。
3、把一塊橡皮泥做成各種不同的形狀,放入水中,觀察它的沉浮。
4、分析:改變橡皮泥形狀,橡皮泥的質(zhì)量有沒有發(fā)生變化?橡皮泥的體積有沒有發(fā)生變化?(預設:若學生對橡皮泥的體積是否改變無法確定,可出示刻度杯測量。從而得出,改變橡皮泥的.形狀,質(zhì)量沒有變,體積也沒有變,橡皮泥的沉浮狀態(tài)不會發(fā)生改變。)
二、讓橡皮泥浮在水面上:
1、有沒有辦法能讓橡皮泥浮在水面上呢?(前提仍然是改變橡皮泥的形狀,不能有其他添加物,方法是做成船形或者空心的。)
2、討論:同一塊橡皮泥,做成不同的形狀,有的沉入水中,有的浮在水面上,這是什么原因呢?(在學生充分討論的基礎上概括:橡皮泥浸入水的體積發(fā)生改變,導致在水中排開的水量發(fā)生了變化。)
三、比較橡皮泥排開的水量:
1、講授:我們把物體在水中排開水的體積叫做排開的水量。排開的水量可以用量杯來進行測量。方法是:放入物體后的刻度減去量杯原有水的刻度就是物體排開的水量。(補充:排開的水量與我們平時說的是排水量是有區(qū)別的,前者指的是物體排開水的體積,而后者是物體排開水的重量。另外用量杯測量排開的水量還不是很精確,所以在讀數(shù)的時候一定要細致,特別是觀察刻度時視線要與水凹面持平。)
2、取一個量杯,在量杯里倒入200毫升水,把橡皮泥做成實心團,放入量杯中,觀察它排開的水量,做好記錄。再把橡皮泥做成能浮在水面的各種形狀,觀察它們排開的水量,也記錄在表格中。(教材第8面)
3、從上面的數(shù)據(jù)中我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沉的形狀排開的水量小,即浸入水的體積小,浮的形狀排開的水量小,即浸入水的體積大。從上面的數(shù)據(jù)中我們發(fā)現(xiàn),橡皮泥浮起來的原因在于它的質(zhì)量不變,而浸入水的體積增大。)
4、鐵塊在水中是沉的,鋼鐵造的大輪船卻能浮在水面上,還能裝載貨物。對于這個問題,我們能解釋了嗎?如果要制造能裝載更多貨物的超大輪船,你認為個怎樣做呢?
板書設計:
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橡皮泥的
形狀量杯里的水量
。ê辽┓湃牒
水面刻度排開的水量
。ê辽┏粮顩r
實心團200
沉的形狀200
浮形1200
浮形2200
浮形3200
改變物體排開的水量沉浮可能發(fā)生改變
船浮在水面上排開的水量很大
教學后記: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教案科學教案05-16
科學教案02-22
科學教案12-17
科學教案12-16
科學教案《賽車》04-07
火科學教案10-25
科學教案范文10-15
關于科學教案01-07
學生科學教案03-22
冬天科學教案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