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科學下冊教案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四年級科學下冊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四年級科學下冊教案1
科學概念
指導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獲取一些礦物透明度和光澤、礦物晶體方面的基本科學知識,鼓勵孩子綜合所學方法與知識開展應用性觀察研究。
過程與方法
組織和指導孩子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經(jīng)歷一些基本的觀察研究活動過程:經(jīng)歷對礦物進行透明度和光澤的觀察和描述的過程。能描述有著特殊規(guī)則的礦物幾何形狀。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引導和推動孩子開展觀察、描述礦物的活動,積極鼓勵孩子在課外或校外繼續(xù)開展一些研究礦物的活動。讓孩子在認知水平、技能水平和情感水平等方面都有充分的發(fā)展。
教學難點:能用所學方法與知識開展應用性觀察、描述礦物。
教學重點:能對觀察的礦物進行描述。
教學準備:
老師給每一小組提供一份材料,包括:金屬、玻璃、泥土、蠟燭、絲綢、手電筒。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上節(jié)課我們從哪些方面去觀察礦物呢?(生:礦物顏色和條痕、硬度)
師:上節(jié)課我們經(jīng)歷對礦物顏色和條痕的觀察和描述以及礦物互相刻劃及用指甲、銅鑰匙、小刀對礦物刻劃進行硬度比較的描述的'過程,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來學習觀察和描述礦物的方法。
2、明確目標:
這節(jié)課我來研究礦物透明度和光澤及描述特殊規(guī)則的礦物幾何形狀。
二、探究過程
1、觀察礦物透明度和光澤
。1)觀察、描述紙的透明度
A、出示(三種紙):透明紙、半透明紙、不透明紙
思考:這幾種紙的透光情況一樣嗎?你可用什么方法來驗證?又如何來描述這些紙的透明情況?
B、學生交流反饋:隔著這三種紙,觀察紙下面的字;手電筒照射;對著陽光等。
C、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來驗證
D、交流匯報
。2)學習遷移,觀察幾種礦物的透明度,并記錄表中。
提示:用礦物碎片的邊緣觀察其他物體。
A、交流反饋
B、師小結(jié)
。3)觀察礦物的光澤
師:光澤是指什么?(生:反光能力)
師:你見過哪些物體有光澤?
(生:教室窗戶上的玻璃;玻璃邊框有光澤;墻上那個科學家的那個畫框有光澤)
現(xiàn)在老師給大家準備了一些東西:金屬、玻璃、泥土、蠟燭、絲綢。請你觀察它們的反光情況,并按反光強弱排列。
A、學生動手排列
B、交流反饋
C、觀察云母、石英的光澤,看看云母的光澤跟桌上什么光澤比較接近,石英的光澤跟哪個物體的光澤相似?
D、描述云母、石英的光澤(生:云母的光澤最像玻璃的光澤;石英的光澤有點像蠟燭;石英的光澤也有點像玻璃瓶的光澤;云母也有點像金屬的光澤)
小結(jié):我們說了這么多像這個,像那個,其實這就是描述礦物光澤的一種方法,是什么方法?(生:用對比的方法描述)對了,當我們無法用很準確的語言描述時,可以找一個與它接近的東西作為參考。
2、觀察、描述礦物的形狀
。1)投影圖片:輝銻礦、石鹽、石膏、石英、方解石
。2)學生觀察形狀,并小組內(nèi)描述。
。3)交流描述這些礦物的形狀。
三、課外延伸
1、閱讀單元資料庫《怎樣采集制作巖石、礦物標本》。
2、試著收集和制作巖石礦物標本。
四年級科學下冊教案2
教材分析:
本單元包括認識物體的運動、物體運動的測量等兩課。物體的運動要求學生知道常見的幾種運動方式,會判斷物體是否在運動。物體運動的測量要求學生會測量物體運動的路程和時間,會計算物體平動的速度,會進行有關汽車、火車行駛路程和時間的計算。還要求了解我國鐵路發(fā)展的一些情況,比如我國鐵路的發(fā)展史,旅客列車現(xiàn)在的速度等。
本單元計授2課時。
第一課時 認識物體的運動
教學內(nèi)容:教材第51~56頁。
教學目標:會判斷物體是否在運動,知道幾種常見的運動方式。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板書 物體的運動
2、吟誦導語
陀螺轉(zhuǎn)轉(zhuǎn),秋千蕩蕩,雪橇滑滑,大家玩得多歡暢。
動和靜,快和慢,如何去判斷,怎樣來測量?
3、物體運動簡介:物體的運動方式多種多樣,鳥在天空飛,魚在水里游,車輪轉(zhuǎn)動,日月運行,有的物體運動方式簡單,有的物體運動方式復雜。我們怎樣知道物體是否在運動呢?比如你坐在火車上,看見旁邊的一列火車在動,你可能一開始還確定不了究竟哪列火車在動。又比如你看到月亮在云朵間走得很急,有時甚至是向東走的,這是真的嗎?要弄清真相,今天我們就來認識“物體的運動”。(板書:物體的運動)
二、新課講授
1、提出問題:你走在馬路上,汽車擦身而過,你會感覺到“汽車真快”,蝸牛慢慢爬上墻壁,你會替它著急,我們怎樣判斷物體是否在運動呢?
2、活動1 物體的運動(參看第53頁圖)
你見過這些情景嗎?圖中的物體都有一個共同點,位置在不斷變化。位置在不斷變化的物體就是在運動。
3、觀察撐桿跳高運動員在跳高過程中的位置變化(第54頁圖)。
4、活動2 物體的運動方式
常見物體運動方式有平動、轉(zhuǎn)動、振動等。
舉例:輪船航行、運動員賽跑等是平動;機器、車輛輪子等的運動是轉(zhuǎn)動;鐘擺、秋千等的運動是擺動或振動。(鼓勵學生例舉生活中見到的運動的例子)
5、填表(第56頁)
6、活動3 做各種方式的運動(參照第56頁材料圖,用圖中材料做平動、轉(zhuǎn)動、振動等)
三、小結(jié)
四、作業(yè)
觀察一個運動過程,并描述出來,說說物體的位置變化(如運動的悠悠球、行進中的自行車等)。
第二課時 物體運動的`測量
教學內(nèi)容:課本第57~61頁。
教學目標:會測量平動物體的運動速度,會進行有關速度、時間、路程的計算,初步了解我國鐵路的發(fā)展歷史。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公里上的自行車、摩托車、汽車奔流不息,鐵路上列車鳴笛飛駛。自行車和摩托車比,摩托車快得多。但摩托車究竟有多快呢?本節(jié)我們就要探究一個問題:物體運動的測量。
二、新課講授
1、提出問題:怎樣知道物體運動的快慢?
2、活動1 小車有多快?(參看第58~59頁內(nèi)容)
3、活動2 比比誰跑得快
在操場上量出50米的路程,記錄每個同學跑完50米所用的時間,再計算出每個同學平均每秒跑多少米。
4、速度的引出 經(jīng)過同樣的路程,用的時間越短,物體運動得越快,運動的快慢也可以用單位時間內(nèi)經(jīng)過的路程來表示,單位時間內(nèi)經(jīng)過的路程叫速度,速度越高,運動就越快。(根據(jù)活動2的記錄找出跑得最快的同學,計算出他的速度,并總結(jié)速度計算公式)
5、速度計算公式:速度=路程÷時間 速度的單位是“米/秒”或“千米/小時”等,分別讀作“米每秒”和“千米每小時”等。
6、拓展 列車現(xiàn)在在哪里?(參看第60~61頁圖表,分別計算出列車到達長沙、武漢、鄭州等的大致時間)
、傧扔嬎愠鯰16次列車平均每分鐘行駛多遠,再計算出火車到各站的時間。
2294÷1326≈1.730(千米/分)
707÷1.730=409(分)=6時49分
16:52+6時49分=23:41
1069÷1.730=618(分)=10時18分
16:52+10時18分=27:10(即次日3:10)
1605÷1.730=928(分)=15時28分
16:52+15時28分=32:20(即次日8:20)
、谔畋恚ò延嬎愠龅臅r刻填入下表)
T16次列車到站時刻表
站名 廣州 長沙 武漢 鄭州 北京
路程(千米) 0 707 1069 1605 2294
到站時刻 16:52 23:41 次日3:10 次日8:20 次日14:58
根據(jù)這個表即可判斷列車任何時刻的大致位置。比如中午12:00時,列車在鄭州與北京之間。
7、資料(上網(wǎng)查看) 我國鐵路的發(fā)展
鐵路被稱為國民經(jīng)濟的“大動脈”。1997年以來,我國鐵路連續(xù)進行了5次提速。目前我國的旅客列車時速已經(jīng)達到了每小時160千米,中國鐵路正大踏步走向現(xiàn)代化。
三、小結(jié)
四、作業(yè)
根據(jù)T16次列車到站時刻表判斷晚上12:00T16次列車的大致位置。
四年級科學下冊教案3
【教材簡析】
《種子長出了根》是《植物的生長變化》單元的第3課。
教科書中從學生熟悉的現(xiàn)象入手,提出本課的研究任務:植物根的生長變化、類型和作用。書中安排了大量的主題研究活動:1.研究植物根的生長。這是一個交流活動,交流的內(nèi)容是觀察前一課中已經(jīng)種下的種子的變化,因此前一節(jié)課的課后延伸與本節(jié)課的課前作業(yè)是一致的,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觀察,了解鳳仙花根的發(fā)展變化的過程。2.分析歸納根的類型。師生共同收集一些帶根的植物,讓學生全面觀察,利用簡單的表格對根進行記錄、分析、歸類,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和分析能力。3.研究根的作用。我們從教科書中遴選部分資源,再結(jié)合本地植物根的特點,從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出發(fā),讓學生了解植物不同的根以及根的作用。
【學生分析】
本課的學習是在學生學習了《種子里孕育著新生命》《種植鳳仙花》兩課的基礎上展開的,是單元教學中承上啟下的一課,承上是需要用到前兩節(jié)課學生種植后對植物的觀察記錄,啟下是為后面能夠有序地研究莖和葉的變化及作用做好鋪墊。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對身邊的植物并不陌生,也積累了一些觀察經(jīng)驗,已經(jīng)初步領悟到植物在生長過程中是會發(fā)生變化的,但存在對植物觀察、描述不夠具體的現(xiàn)象,因此在教學前,教師要讓學生聚焦觀察植物的根部變化,從根的生長、類型和作用三方面進行觀察與思考,引發(fā)學生對植物根的生長變化的研究。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
種子可以萌發(fā)成幼苗。
種子萌發(fā)先長根、再長莖和葉,根總是向下生長。
根能夠吸收水分、礦物質(zhì)以及固定植物,維持植物生存。
生活在不同環(huán)境中植物根的外部形態(tài)具有不同的特點。
科學探究目標
能夠基于觀察描述種子的萌發(fā)過程。
能用畫圖的方法記錄根吸收水分的實驗現(xiàn)象。
能以實驗現(xiàn)象和生活現(xiàn)象為依據(jù)說明根的作用。
科學態(tài)度目標
在科學探究中,能以事實為依據(jù)調(diào)整自己的觀點。
樂于運用實驗的方法探究根的作用。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
知道環(huán)境影響植物生存,具有環(huán)境保護意識。
【教學重難點】
重點:觀察植物根的生長變化并做好記錄,知道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難點:通過實驗驗證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教學準備】
為學生準備:前一節(jié)課的課后觀察記錄表,鳳仙花種子發(fā)芽實驗觀察杯,一些帶根的植物。
教師準備:種在玻璃杯中的鳳仙花的種子,一些帶根的植物。
【教學過程】
一、聚焦觀察、尋找規(guī)律
1.談話:通過精心培育,我們播下的鳳仙花種子已經(jīng)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F(xiàn)在,我們交流一下鳳仙花種子萌發(fā)的情況。(學生匯報自己的發(fā)現(xiàn))
。1)通過交流學生總結(jié)種子萌發(fā)的過程。
種子先長小芽,這個小芽逐漸長大就會變成根,鳳仙花的根就是由這個小芽長大形成的。
。2)大家能不能給這個小芽起個名字呢?
學生:對,這個小芽叫根芽!
教師:你知道根芽是種子里的哪部分變成的嗎?(胚根)
2.上節(jié)課,大家觀察了不用種子也能發(fā)芽的植物,F(xiàn)在,我們來交流討論一下自己的發(fā)現(xiàn)。
通過觀察我們可以總結(jié)出,根生長的方向有什么特點?
我們發(fā)現(xiàn),根都是向下生長的。也就是說,不管我們種的時候怎么放種子,它的根永遠是向下生長的。同時我們還發(fā)現(xiàn),根的生長速度比較快,幾天時間就長出來了。
3.研討:為什么剛才匯報的同學有的說種下的種子有些沒有萌發(fā),分析一下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二、針對問題、分析歸納
1.說一說,除了剛才觀察的鳳仙花的根,你還見過哪些植物的根?(學生回答)
2.老師課前讓大家?guī)б恍┍容^完整的植物的根,大家?guī)Я四男┠兀?/p>
學生拿出事先準備好的蔥、菠菜、香菜、狗尾草、胡蘿卜、甘薯等常見植物的根。
3.觀察植物的根,填寫實驗觀察表。
植物名稱
根的形態(tài)特點
4.先根據(jù)植物根的形態(tài)特點進行分類,再找出它們的共同點起個名字。
5.根據(jù)學生的交流,歸納出直根系、須根系、變態(tài)根這三種根的類型。
6.留心觀察生活中常見的'植物的根,它們分別屬于哪種類型的根。
三、實驗總結(jié)、發(fā)展思維
1.同學們想想,植物為什么能固定在土壤中?它的什么部分起了關鍵的作用?
2.舉例說明生活中哪些現(xiàn)象可以作為證據(jù)證明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
3.指導學生看教科書第8頁右下圖,種子萌發(fā)先長出了根,推測根在植物生長過程中有什么作用。(完成學生活動手冊)
拿出課前布置的根的作用實驗記錄表,觀察記錄表上的數(shù)據(jù)和我們畫圖記錄所看到的現(xiàn)象并思考:試管中的水位變化說明了什么?
4.同學們都養(yǎng)過花,在養(yǎng)花的時候是需要細心呵護的,例如定時給花澆水施肥、松土等。想一想,我們給花澆的水、施的肥到哪里去了呢?
5.小結(jié):根有固定植物和吸收水分的作用。
四、拓展應用、實踐體驗
1.課后了解植物根的有關知識。
2.制作不同植物根的標本。
3.不同植物的根,形態(tài)特征不同?梢宰寣W生收集更多根的圖片并分類,說說根在維持植物生長的過程中發(fā)揮的作用。
4.繼續(xù)觀察實驗瓶里植物吸水的實驗,想想植物的根吸收的水分到哪里去了,再把它畫出來。
【板書設計】
種子長出了根
胚根—根芽—根
生長變化根向下生長
速度比較快
直根系
植物的根類型須根系
變態(tài)根
固定植物
作用
吸收水分
四年級科學下冊教案4
教學目標:
1、學生能夠以個人參與或小組參與為形式,獲得在野外尋找?guī)r石的親身經(jīng)歷。
2、在課堂中能夠,讓孩子經(jīng)歷觀察巖石特點的活動過程,獲得觀察巖石的基本方法及技能。
3、通過給巖石分類,讓孩子經(jīng)歷一個簡單的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培養(yǎng)孩子運用語言解釋問題的能力。
4、讓孩子獲得豐富的研究巖石的愉悅情感。
教學重點:用一些標準給巖石分類。
教學難點:通過觀察巖石,能想出不同的分類方法。
教學準備:
可以在課前布置學生以個人或小組為形式,收集各種各樣的巖石。教師也應該準備大量的常見的一些巖石,同時還可以準備一些本地區(qū)常見的巖石。
還應給孩子們準備一些觀察工具:放大鏡、盛水的燒杯、記錄紙等。
教學過程:
一、引入
教師可以先播放一段關于地表巖石風貌的錄像片,或提供一些典型的圖片。
1、巖石是地球的主要組成部分,到處可見。你平時在哪些地方看到過巖石?
2、你玩過巖石嗎?你是怎么玩的?
3、從今天開始,我們要研究巖石。出示課題:各種各樣的巖石
二、探究過程
1、開個石頭展覽會
。1)的巖石來自哪里?
你的巖石是從哪里找到的.?請簡單介紹你的尋找經(jīng)歷。
可以讓學生先在小組內(nèi)進行交流,再到全班進行匯報交流。
。2)我的巖石觀察
請你選擇一塊感興趣的巖石進行觀察。你準備怎樣去觀察它呢?
請你大概估計一下,你會觀察到巖石的幾個特征?
學生自主觀察探究,教師巡回指導。
。3)我的巖石觀察記錄交流
你用了哪些方法對巖石進行觀察?
你觀察到了巖石的哪些特征?有沒有超過自己的估計?
你對同學的觀察描述有沒有補充或意見?
注意,在學生交流觀察到的巖石特征時,要強調(diào)觀察方法與觀察描述之間的對應關系,對學生的非觀察性描述尤其要加以引導。
2、給巖石分類
。1)這些巖石可以分類嗎?
這些巖石可以分類嗎?
如果讓你給這些巖石分類,你會怎么分呢?
這里可以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匯報。教師對學生提出的分類標準不要輕易否定。
。2)給巖石分類
請你選擇任何一種標準,給這些巖石分類。
小組分類活動開始,教師巡回指導。
。3)巖石分類結(jié)果交流
你們將巖石分成了幾類?是按什么來分的?
你們想到了多少種不同的分類方法?不同的分類方法結(jié)果一樣嗎?
。4)這塊巖石屬于哪一類
這塊巖石屬于哪一類呢?
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主要在于應用。教師可以根據(jù)地域特色提供的相應的巖石,也可以由學生來提供。
三、小結(jié)
師:課后,你可以再找些巖石來觀察。想一想,巖石是怎么形成的呢?下節(jié)課,我們將進一步研究巖石。
板書設計:
4.1 各種各樣的巖石
1、開個石頭展覽會
2、給巖石分類
四年級科學下冊教案5
第一單元 電
1.1電和我們的生活
教學目標:
1、經(jīng)歷調(diào)查家用電器的活動過程,并且科學文件夾記錄;
2、經(jīng)歷一次收集并且處理數(shù)據(jù)的科學研究過程;
3、討論他們想知道的關于電的知識;
4、明確一些安全用電的常識,并在日常生活中逐步養(yǎng)成安全用電的習慣。
教學重點:知道安全用電的常識。
教學難點:關于電的知識。
教學準備:
準備一份科學調(diào)查記錄表,課前讓學生收集有關電的知識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引入
課前我們做了一個調(diào)查記錄,調(diào)查了我們自己家里的用電器,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做個統(tǒng)計,交流我們的調(diào)查結(jié)果。
二、探究過程
1、 調(diào)查家中的電器。
。1) 小組內(nèi)互相交流調(diào)查記錄,同學之間相互說說。
。2) 個人統(tǒng)計:生活中常用的用電器有哪些?大的電器有哪些?小的用電器有哪些?最少使用的用電器有哪些?這些用電器分別是用哪些電的?你統(tǒng)計的數(shù)量是多少?
。3) 全班交流。
(4) 在調(diào)查你們發(fā)現(xiàn)了哪些問題?
。5) 自己還有哪些想法?
。6) 要是沒有電的話,我們的生活會怎樣?
2、交流我們知道的電的知識。
。1)小組討論,相互說說你在以前知道的關于電的知識。
A、靜電的知識
B、雷電的知識
C、富蘭克林的故事
1752年6月的一天,美國費城郊區(qū),烏云密布,電閃雷鳴,在一塊寬闊的草地上,有一老一少兩個人正興致勃勃地在那里放風箏。突然,一道閃電劈開云層,在天空劃了一個“之”字,接著嘎嘣一聲脆雷,那如銅錢般的雨點就瓢灑盆潑般地傾下來了。只見老者大聲喊道:“威廉,站到那邊的草房里去,拉緊風箏線。這時,閃電一道亮過一道,雷鳴一聲高過一聲。突然威廉大叫:“爸爸,快看!”老者順著兒子指的方向一看,只見那拉緊的麻繩,本來是光溜溜的,突然怒發(fā)沖冠,那些細纖維一根一根都直豎起來了。他高興地喊道:“天電引來了!”他一邊囑咐兒子小心,一邊用手慢慢接近接在麻繩上的那把銅鑰匙。突然他象被誰推了一把似地,跌到在地上,渾身發(fā)麻。他顧不得疼痛,一骨碌從地上爬起來,將帶來的萊頓瓶接在銅鑰匙上。這萊頓瓶里果然有了電,而且還放出了電火花,原來天電和地電是一個樣子!他和兒子如獲至寶似地將萊頓瓶抱回了家。
這捕獲天電的人就是富蘭克林和他的兒子威廉。富蘭克林于1706年4月17日生在美國,小時候家里很窮,無錢上學,就在哥哥開的印刷廠中當學徒。然而,他憑借他的聰明才智和不懈的努力,一生中具有許多發(fā)明,而且是電學的開門鼻祖。他不僅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還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是《獨立宣言》的發(fā)起人之一,是美國第一任駐外大使。
風箏實驗之后,富蘭克林寫了一篇《論閃電和電氣的相同》的論文,闡述了雷電的本質(zhì),還提出了制造避雷針的設想,使建筑物免遭雷擊。然而,當他的論文在英國皇家學會上宣讀的時候,有人卻報之以輕蔑和嘲諷。但是,科學終究會戰(zhàn)勝愚昧和無知,1756年英國皇家學會授予富蘭克林皇家學會正式會員的稱號。
富蘭克林發(fā)明的避雷針,一下子風靡一時,傳到英國、法國、德國、傳遍歐洲和美洲。但是傳到英國卻發(fā)生一段離奇的故事。
D、關與電的科學家
。◥鄣仙l(fā)明燈泡的故事等…)
3、知道安全用的重要性,養(yǎng)成安全用電的習慣。
。1)哪些地方存在觸電的危險。
? 在戶外,哪些地方存在觸電的危險?
? 在家里與學校,哪些地方存在觸電的危險?
。2)我懂得怎樣安全用電?
? 討論:怎樣安全用電。
? 全班交流。
三、總結(jié)。
板書設計:
1.1電和我們的生活
1、調(diào)查家中的電器
2、交流我們知道的電的知識
教學后記:
1.2 點亮我們的小燈泡
教學目標:
1、 經(jīng)歷用一跟電線、一個電池,使一個小燈泡亮起來的活動過程;
2、 學會對發(fā)光小燈泡的連接裝置進行觀察和畫出電在小燈泡內(nèi)的流動路線;
3、 學會畫一個發(fā)光小燈泡的連接裝置圖;
4、 經(jīng)歷多種簡單電路的連接過程;
5、 學會檢查電路裝置,避免短路現(xiàn)象的發(fā)生。
教學重點:能讓小燈泡亮起來。
教學難點:畫一個發(fā)光小燈泡的連接裝置圖。
教學準備:
每個學生一份材料:1根導線、1個電池、1個小燈泡、科學文件夾。
教學過程:
一、引入。
上節(jié)課我們知道了電的很多知識,今天我們要來研究怎樣點亮小燈泡?
二、探究過程。
1、 讓小燈泡發(fā)光。
。1)觀察材料。
? 仔細觀察電線、干電池、燈泡,我們有什么發(fā)現(xiàn)?
? 說說電線的特點;
? 說說干電池的特點;
? 說說小燈泡的特點。
。2)連接一個簡單的電路。
用這些材料能使小燈泡亮起來嗎?
。3)把發(fā)光燈泡的連接裝置畫在科學文件夾上。
。4)說出電在小燈泡里的流動路線。
?猜一猜電在小燈泡里是怎樣流動的,在小組里指著說說電的流動路線。
?在記錄本上畫出電流在燈泡里的流動路線。
2、出示四種電路連接圖,讓學生判斷哪個小燈泡會亮、哪個燈泡不會亮?
?說出判斷的理由。
?分別試著連一連。
?在科學文件夾里,分別畫出這四種電路圖。
? 為什么不亮的原因,區(qū)別短路與斷路。
3、交流
? 今天我們學會了幾種使小燈泡亮起來的連接方法?
?有什么新的問題?
三、總結(jié)。
板書設計:
1.2 點亮我們的小燈泡
1、 讓小燈泡發(fā)光
2、哪個小燈泡會亮、哪個燈泡不會亮?
教學后記:
1.3 讓更多的燈泡亮起來
教學目標:
1、觀察電池盒、小燈座的結(jié)構(gòu)特點;
2、學會用電池盒、小燈座使小燈泡發(fā)亮;
3、學會用簡單的電路圖記錄自己的連接;
4、經(jīng)歷讓更多小燈泡亮起來的活動過程,并且在活動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教學重點:能使用燈座讓小電燈亮起來。
教學難點:讓更多的燈泡亮起來。
教學準備:
小組觀察:小燈座、電池盒;
活動材料:小燈泡2個、小燈座2個、電池盒、干電池一個、電線4根。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上節(jié)課我們已經(jīng)知道了怎樣使小燈泡亮起來,并且電流在小燈泡里怎樣流的。
。1) 請一學生到前面來,用1根導線、1個電池,點亮小燈泡。
。2) 發(fā)現(xiàn)問題:一個人操作很難。
。3) 有沒有辦法把自己的手解放出來。
。4) 出示電池盒、小燈座。想想他們是干什么的?
二、探究過程:
1、學習使用燈座的小電燈。
。1)觀察材料。
? 觀察電池盒的結(jié)構(gòu)特點。
? 觀察小燈座的結(jié)構(gòu)特點。
。2)連接電路。
? 在電池盒兩端的彈簧夾上接電線并把電池安裝到電池盒里。
? 把小燈泡連接在小燈座上。
? 用電池盒與小燈座組建一個電路。并且說說電是怎樣流的?
。3)畫簡單的電路圖。
? 能不能更簡單的方法表示電路。
?把簡單的電路圖畫在科學文件夾上。
2、 點亮更多的燈泡。
? 提供材料:小燈泡2個、小燈座2個、電池盒、干電池個一個、電線4根。
? 小組討論:我們能用這些材料做什么事呢?可以開展哪些研究??
? 要讓兩個燈泡亮起來怎么研究?
? 制定一個研究計劃。
? 開展研究活動。
三、小結(jié)。
四、拓展研究。
在能不能使10個小燈泡同時發(fā)亮?為什么?
板書設計:
1.3 讓更多的燈泡亮起來
1、學習使用燈座的小電燈
2、 點亮更多的燈泡
教學后記:
1.4電路出故障了
教學目標:
1. 經(jīng)歷思考電路出故障的各種原因的分析活動過程。
2. 學習做一個電路檢測器。
3. 經(jīng)歷用電器檢測器檢測故障電路的活動過程。
教學重點:學習做一個電路檢測器。
教學難點:經(jīng)歷思考電路出故障的各種原因的分析活動過程。
教學準備:
每個小組2-3個小燈泡、電線若干、電池、電池盒、小燈座、壞的燈泡、沒有剝皮的電線、廢電池、形成斷路的電池盒;每個小組一套做電路檢測器的材料。
教師準備一張電路檢測器的掛圖?茖W文件夾。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出示一個能使小燈泡發(fā)光的串聯(lián)電路,說一說電流是怎樣流動的。
出示一個不能使燈泡發(fā)光的有故障的電路,提出問題:燈泡為什么不亮了?
二、探究內(nèi)容:
1、什么地方會出故障。
。1)分組試一試本組的燈泡能不能亮?
電路中,連接兩個燈泡會亮,但是連接三個燈泡就不亮了;
電路中,連接兩個燈泡就不會亮;
電路中,連接一個燈泡也不會亮。
。2)分析思考:是不是電路出故障了?
分析猜想:電路中那些地方出故障了?
整理記錄:在科學文件夾里記錄分析和猜想。
討論交流:全班有多少種分析和猜想。
2、做個電路檢測器。
。1)討論:可以用什么辦法來檢測有故障的電路?
檢查法:檢查電路中的連接是否好。
替換法:用另外的燈泡、電池來替換電路中的材料,看看燈泡是否能亮。
。2)做一個電路檢測器。
指導學生做一個電路檢測器。
檢驗電路檢測器是否可以用。
。3)制定檢測計劃。
。4)用電路檢測器查找故障產(chǎn)生的原因。
邊檢查有故障的電路,邊做記錄。
數(shù)一數(shù)電路中一共有幾個地方出故障了。
。5)討論交流。
A.四人小組合作,把自己小組的檢測辦法告訴大家,邊說邊演示。
B.進行集體的評價。
3、排除故障,使小燈泡亮起來。
4、注意安全:
電路檢測器只能在實驗室里檢測簡單電路;不能用來檢測220V的電路。
三、總結(jié)
四、課堂作業(yè)。
五、板書設計。
1.4電路出故障了
1、什么地方會出故障
2、做個電路檢測器。
教學后記:
1.5導體與絕緣體
教學目標:
1、經(jīng)歷對多種物體進行預測、檢測與記錄等活動過程,對所收集的信息進行整理與分析,提出問題。
2、形成尊重事實的.科學態(tài)度,認真細致的探究習慣和安全用電意識。
3、初步學會判斷生活中哪些物體是導體,哪些物體是絕緣體。
教學重點:檢測區(qū)分25種物體是導體還是絕緣體
教學難點:教室電器設備的絕緣體材料和安全用電事項。
教學準備:
學生:每組一套材料,包括電路檢測器,科學記錄表及實驗盒、泡沫、螺絲刀、海綿、回形針、鋁箔紙、玻璃杯、鑰匙、一角硬幣、五角硬幣、橡皮筋、調(diào)羹、木條、螺帽、信封、石塊、陶瓷片、插頭等18種待檢測物體。
教師:演示用的電路裝置 “電流放大鏡”、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探究欲望
1、觀察簡單的電路連接,說說電流在這個電路中是怎么流的?
2、如果我們將電路中的導線剪斷,會出現(xiàn)什么情況?為什么?
3、想辦法重新接亮小燈泡,在此過程中發(fā)現(xiàn)電線外部包著的塑料不能讓電流通過;電線里面的銅絲可以讓電流通過。
4、如果我們在中間接上別的物體,哪些物體可以讓電流通過?
二、討論研究計劃,進行探究指導
師生共同研討檢測“一元硬幣”的研究計劃。
突出:①在檢測之前先預測;②需檢測兩次;③注意檢測的順序。
。ㄡ槍W生現(xiàn)有的探究能力水平,以討論的形式落實研究計劃,提高活動的可操作性。)
三、開始探究活動,注重思維參與
1、學生探究任務:檢測18種物體和自找7種物體,進行區(qū)分,預測這些物體是會不會導電?
2、找出容易導電和不容易導電的物體的區(qū)別。
3、教師提供背景音樂,巡回指導
。ㄍㄟ^檢測25種物體,讓孩子有足夠的經(jīng)驗認識生活中的導體和絕緣體,在這里教師沒有提供全部的25種物體,留一些“空白”給學生,期望學生能走出教室,走向生活,體會到身邊處處有科學。)
四、匯報探究結(jié)果、發(fā)現(xiàn)提出問題
1、匯報交流哪些物體能使電珠發(fā)亮,哪些物體不能使電珠發(fā)亮,在分類中感知導體和絕緣體。
2、 對螺絲刀、插頭等進行判斷,知道“我們利用導體把電送到人們需要電的地方,我們利用絕緣體阻止電流到人們不希望有電的地方。
3、 交流發(fā)現(xiàn)材料的一些規(guī)律。
4、提出探究中產(chǎn)生的新問題,相互啟發(fā)解決。
(這是一個學生匯報收獲、問題和感受的過程,也是學生交流心得、互相評價的過程。良好的科學學習習慣包括尊重別人的發(fā)言,認真聽取別人的意見。更重要的是在解決問題和交流過程中發(fā)現(xiàn)和提出新問題。)
五、拓展探究內(nèi)容,引導用電安全
指導探究人體、水的導電性。
。ㄒ龑W生認識人體和水是導體的意義有三—一是這兩種物體都是非金屬,避免孩子誤認為導體都是金屬;二、學生生活中的安全用電常識與這兩種物體關系密切;三是這兩種物體與學生“心理距離“很近,孩子對它們有著較強的探究欲望。
六、課堂小結(jié)。
七、課堂作業(yè)。
板書設計:
1.5導體與絕緣體
1、區(qū)分25種物體是導體還是絕緣體
2、教師電氣設備的絕緣材料和安全用電事項
教學后記:
1.6我來做個小開關
教學目標:
1、經(jīng)歷觀察、動手操作和描述手電筒開關特點的活動過程。
2、經(jīng)歷設計和制作一個小開關的活動過程,并在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動手實踐和創(chuàng)造能力。
3、經(jīng)歷一個設計裝置紅綠燈的活動過程。
教學重點:經(jīng)歷設計和制作一個小開關的活動過程。
教學難點:給小電燈做一個開關。
教學準備:
小組每人一只手電筒和干電池。每個小組燈泡一枚、小燈座、電池盒、干電池各一個,電線若干、回形針1枚、其他導體、絕緣體若干。每組電路裝置1個、開關1個、紅燈、綠燈和黃燈各1個、干電池2個、電線若干。
教學過程:
一、 引入
我們已經(jīng)學過怎樣點亮小燈泡了,點亮小燈泡的電路是怎樣的?
二、 探究過程
? 1、觀察手電筒
。1) 觀察手電筒的組成材料,討論為什么有些地方要用導體,有些地方要用絕緣體。
。2) 觀察手電筒的構(gòu)造,比一比它和小燈泡的電路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3) 觀察并操作手電筒的開關,體驗開關是怎樣控制小燈泡的亮和滅。
? (4) 游戲:用手電筒相互發(fā)信號。
? 2、給我們的小電燈做一個開關
。1) 在一個斷開的電路上,小組討論用什么材料來控制小電燈的亮和滅?
。2) 再利用回形針,將一頭翹起,一頭固定,做一個按壓式開關。
。3) 利用自己準備的材料,討論并設計、制作一個小開關,全班交流。
3、紅燈、綠燈和黃燈
。1) 利用每組準備好的材料,小組合作制作一個能交叉控制紅綠燈的電路和開關。推測一下,什么時候紅燈亮,什么時候綠燈亮。
。2) 在控制紅綠燈裝置的電路中,再增加一個連接有黃燈的電路,使紅燈變綠燈、綠燈變紅燈的時候,中間亮起一盞黃燈。
4、小組討論制作。
三、交流匯報
1. 在小組活動中發(fā)現(xiàn)了哪些問題,解決了哪些問題,還有哪些問題沒有解決。一共運用了幾種小開關的制作方法。自己做的紅綠燈是怎樣控制的,和生活中的紅綠燈有什么區(qū)別。
2. 延伸活動,向?qū)W生介紹遙控式開關、真空式開關和漏電保護開關。
四、總結(jié)
板書設計:
1.6我來做個小開關
1、觀察手電筒
2、給我們的小電燈做一個開關
3、紅燈、綠燈和黃燈
教學后記:
1.7里面是怎樣連接的
教學目標:
1、經(jīng)歷用電路檢測器檢測4接線盒子的過程;
2、學會根據(jù)檢測結(jié)果,推測盒子里面電線的連接方法;
3、初步發(fā)展學生的逆向思維。
教學重點:學會用電路檢測器檢測。
教學難點:做一塊電路游戲板。
教學準備:
每組:電路檢測器一個、4個連接點的黑箱子一個;
游戲用:四跟導線;
演示用:6接口的黑箱子一個。
教學過程:
一、游戲引入
猜一猜,左邊的哪個電線頭與右邊的哪個電線頭是同一根電線?依據(jù)是什么?
二、探究過程
1、研究:里面是怎樣連接的。
盒子上面有4個接線頭,里面有電線連接著,不打開盒子蓋能知道哪幾個接線頭是連通的嗎?
。1)計劃
?說說打算如何去檢驗?怎樣檢驗不對遺漏連接點的檢驗?
?想想大概需要檢測多少對連接頭?
?檢測要求:
A、組裝檢測器;
B、試試檢測器是不是靈;
C、把檢測結(jié)果記錄在表中。
。2)推測盒子里的連接方法。
?運用檢測器檢測。
?我們能根據(jù)檢測記錄,推測4接線頭盒子里的電線是怎樣連接的嗎?請討論一下,把推測結(jié)果畫在紙上。
?交流匯報。請將推測的圖話在黑板上,并說說推測的依據(jù)。
?統(tǒng)計全班一共推測出幾種連接方法。
?想一想,根據(jù)這些推測結(jié)果我們能確定盒子里的連接是哪一種嗎?
2、研究的延續(xù)。
(1)測試
4個接線頭的盒子我們會測了,那么6個接線頭的呢,需要檢測接線頭幾對?請把接線頭的對數(shù)和順序?qū)懺诎准埳稀?/p>
。2)推測
如果知道哪兩個接線頭之間是怎么連通的,會推測盒子里的電線是怎么連接的嗎?試試。
3、做一塊電路游戲板。
。1) 小組討論。
。2) 合作完成電路游戲板。
三、小結(jié)
四、板書設計
1.7里面是怎樣連接的
1、里面是怎樣連接的
2、做一塊電路游戲板
教學后記:
1.8我們選擇了什么
教學目標:
1、經(jīng)歷用兩節(jié)電池、1個小燈泡采取兩種不同連接方法的活動過程;
2、經(jīng)歷1節(jié)電池、2個小燈泡采取兩種不同連接方法的活動過程;
3、經(jīng)歷給模型房間設計電路,并能在科學文件夾中畫出電路的過程;
4、經(jīng)歷給模型房間親自安裝電燈,并讓其亮起來的活動過程。
教學重點:了解兩種不同的電路連接方法。
教學難點:能設計一個房間的電路。
教學準備:
每個小組兩節(jié)電池、兩個燈泡、若干電線。
每組已設計好的紙盒房間,最好是兩個房間。電池、電池盒、小燈泡、燈座、小開關各2個,長電線4根、短電線6根、膠帶紙1卷、小剪刀1把、白紙若干張。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引入
我們知道有關電的很多知識,會動手讓更多的燈泡亮起來了。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還要研究有關電路的問題。
二、探究過程
1、比較兩種不同的電路連接方法
(1)電池的兩種不同連接方法
比一比:用最快的速度,把2節(jié)電池、2個電池盒、1個小燈泡、幾根電線連接起來,讓燈泡亮起來,看看能有幾種方法連接。
在這兩種連接方法中,我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燈泡的兩種不同連接方法。
比一比:用把1節(jié)電池、2個小燈座、2個小燈泡、幾根電線,讓燈泡亮起來,能有幾種連接方法?
?在這兩種連接方法中,我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在串聯(lián)、并聯(lián)電路中,比劃出電流的流動路線。
2、分組討論,總結(jié)。
三、小結(jié)
板書設計:
1.8我們選擇了什么
1、串聯(lián)
2、并聯(lián)
教學后記: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入
你們想自己動手設計房間里的電路嗎?這節(jié)課我們來設計一下,看誰想的方法最好?
二、探究過程
1、設計一個房間的照明電路。
。1)出示一個紙盒做的模型房間,用我們學過的電路知識,象電工那樣為這個紙盒房間設計照明電路。
(2)小組討論:怎樣設計?
?要解決哪幾個實際問題?
?采用怎樣的電路安裝?
(3)交流匯報:全班交流各組的設計方案。
?評說別人的設計方案。
?提出好的建議和意見。
。4)討論交流后,把我們組想好的設計方案用簡單的電路圖畫下來。
2、安裝我們房間的照明電路。
。1)提出安裝的要求:各組安裝要注意按一定順序進行,安裝每一個線路看看電是否經(jīng)過了用電器,特別要注意斷路現(xiàn)象。
。2)安裝完畢后仔細檢查一遍照明電路的連接,在通電。
(3)每組作品展示,比一比哪組的小屋組裝的電燈最亮。
三、小結(jié)
板書設計:
設計一個房間的照明電路
教學后記:
四年級科學下冊教案6
一、教學目標:
1、能對光的傳播方式作出假設性解釋;知道要用實驗的方法探究光的傳播方式;知道光的直線傳播現(xiàn)象是可以通過實驗重復驗證的。
2、樂于用光沿直線傳播的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xiàn)象。
3、認識光源。
二、教學重難點:探究光的直線傳播
三、教學準備:激光燈、燒杯、有孔的光盤、塑料管、蠟燭、火柴、水、課件
四、教學設計:
1、導入新課:
課件展示:鳥巢、水立方、世博會中國展館師:看了夜景后有什么感受?
。▽W生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驗交流:夜景美、建筑美、燈光美)
師:是啊,正因為有這麼多五彩斑斕的燈光,才把我們的城市夜景打扮得如此漂亮,可見,光與我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有關光的知識—11認識光
2、探究新知:活動一:認識光源
師:你還知道生活中哪些物體能發(fā)光?(學生根據(jù)經(jīng)驗進行交流)
活動二:探究光的傳播
。1)課件展示:夜晚燈發(fā)出的光太陽發(fā)出的光太陽光照過密林時師:光是怎樣傳播的?
。▽W生根據(jù)經(jīng)驗會提到—光是沿直線向四面八方傳播的)
師:太陽出來,周圍會亮起來,可以說明光是向四面八方傳播的;屋內(nèi)打開燈,整間屋子都會亮起來,也可以說明光是向四面八方傳播的。那么光是不是沿直線傳播的'?(學生討論實驗方法)
。2)學生實驗,教師巡視指導
學生探究實驗,并在探究中分工合作、觀察、記錄,教師巡視指導。
實驗一:通過光盤小孔看燭光
實驗二:觀察激光在水中的路線
實驗三:通過彎與直的塑料管看燭光
實驗報告單:
實驗名稱:11認識光
實驗目的:探究光的傳播路線
實驗材料過程及現(xiàn)象結(jié)論
透過光盤小孔看燭光光盤(有底座)蠟燭火機激光在水中走的路線激光燈燒杯水透過直與彎的塑料管蠟燭塑料管看燭光火機
。3)展示研究成果
師:通過實驗探究,證明了我們的猜想,即光是沿直線傳播的,也就是說光是沿直線向四
面八方傳播的。
。3)解釋現(xiàn)象: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
活動三:生活實踐與應用
師: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光?
。▽W生根據(jù)自己的認識進行充分的交流,教師給予適時評價與引導)
活動四:拓展研究內(nèi)容
越來越多的燈飾在美化著我們的生活,當燈光過多、過亮時會產(chǎn)生光污染。調(diào)查我們的生活中有哪些光污染現(xiàn)象。
3、課堂小結(jié):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嗎?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四年級科學下冊教案7
一、交流談話,揭示課題
1、談話:同學們,在正式上課之前,老師想請你們欣賞一段音樂視頻。想不想聽呀?準備好了嗎?
歌曲好不好聽?老爺爺和小女孩他們在干嘛呢?對,在唱歌,跳舞,可是,老師這里就有一個疑問了,需要同學們開動腦筋思考一下,通過之前的學習,我們都知道人體骨骼是由206塊骨頭組成的框架,如果光靠骨骼這個骷髏架子,老爺爺和小女孩能跳舞嗎?他們能唱歌嗎?還需要什么的參與?
2、講述:對,就是肌肉,要使我們的身體動起來,僅靠骨骼是不夠的,還必須有肌肉的參與。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肌肉這個內(nèi)容。(揭示課題:肌肉)
3.下面請同學們舉起你們的右手和老師一起輸空。 《肌肉》老師寫完了,你們寫好了嗎?同學們都表現(xiàn)得很棒,老師決定給各個小組呢分別加5分,希望接下來的課程同學們還能保持這樣的精氣神兒,好不好?
4.這節(jié)課我們要學些什么呢?下面請同學們大聲、整齊的朗讀學習目標。一,我能1、2.老師給同學們設置了兩個學習目標,接下來我們就圍繞這兩個學習目標來展開學習。
二、了解肌肉的分布及類型
1、提問:我們先來解決第一個學習目標,請同學們伸出你們的小手,摸一摸自己的身體,思考一個問題:人體哪些地方有肌肉?可以小組交流討論,也可以個人獨立思考。時間是兩分鐘。
2、時間到,
3、人體哪些地方有肌肉?哪個小組愿意來分享一下你們的討論成果呢? 學生 回答問題,談話,同學們,除了剛才你們說的這些地方有肌肉外,那其他地方就沒有了嗎?你們能不能把剛才的答案全部整合成一個詞呢?通過剛才看的視頻,我們知道肌肉和運動有關,也就是經(jīng)常運動的部位肌肉就比較多,而我們?nèi)梭w全身都會運動,所以我們?nèi)砀魈幎疾紳M了肌肉。
接下來請同學們看看這幅人體肌肉圖,看看人體的肌肉是如何分布在人體身上的?是一小塊一小塊還是一整塊的像一張人皮一樣掛在人體骨骼上?(一小塊一小塊)我們可以很明顯的看出肌肉是一塊一塊的,那到底人體有多少塊肌肉呢?請同學們大聲整齊的朗讀這兩句話,我們的身體1、2.
5、小結(jié):我們的身體有600多塊肌肉,肌肉約占體重的40%左右。它們分布在全身各處。
6、下面我們一起來認識人體5塊比較大的肌肉。第一塊是胸大肌……….請同學們在自己的身上指出胸大肌的位置。
7.下面給同學們兩分鐘的時間,回顧我們剛才一起認識的五塊肌肉,然后能在自己身上準確這五塊肌肉的位置。時間到,同學們都找準位置了嗎?下面我們來玩?zhèn)小游戲,老師想請兩個同學上來為大家展示一下,看能不能準確的找準這五塊肌肉的位置,娜兩個同學想來展示一下,舉手示意。分別給這兩個小組加2分,由于時間關系,這個游戲呢如同學們感興趣的話,可以下課后自由組合來玩,好嗎?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完成這幅人體肌肉圖,從同學們的表現(xiàn)可以看出你們聽課非常認真,也非常仔細,所以我也不吝嗇,決定給各個小組分別加5分。
三、觀察體驗:肌肉是如何工作的
1、既然人體全身都是肌肉,那肌肉又是如何工作的呢?下面我們一起來做個小活動。請同學們伸出你們的右手,跟著老師一起做。
右手手心向上,握緊拳頭,做曲臂運動,左手摸一下手臂上肱二頭肌和肱三頭肌兩塊肌肉有什么變化?然后將手臂伸平,做伸臂運動,左手摸一下手臂上肱二頭肌和肱三頭肌兩塊肌肉又有什么變化?
3、請小組交流討論,預測一下肱二頭肌和肱三頭肌的變化,完成老師發(fā)給你們的活動記錄卡,時間5分鐘。
活動記錄卡填好了嗎?你們的預測是什么呢?哪個小組來匯報一下你們的預測結(jié)果。同學們都非常棒,你們的結(jié)果和老師的結(jié)果是一樣的。但是我們的結(jié)果正不正確呢?下面請同學們先認真看曲臂時肱二頭肌和肱三頭肌的變化是怎樣的。是不是剛好和我們預測的結(jié)果一致?對,是一致的,曲臂時,肱二頭肌收縮,而且肌肉變短,變硬,肱三頭肌舒張,肌肉變軟變長。那你們再看一下伸
臂時,他們又是怎樣變化的呢?跟我們預測的`結(jié)果還一致嗎?對,很好,還是一致的。跟曲臂剛好相反,此時肱二頭肌的肌肉變長變軟,肱三頭肌的肌肉卻變短變硬。你們再認真仔細的觀察圖片,肱二頭肌和肱三頭肌是不是剛好附著在同一塊骨頭上?當曲臂時,他們的變化是相反的,同樣,伸臂時,他們的變化還是相反的,這就說明一個問題,肱二頭肌和肱三頭肌剛好是附著在骨頭上的一對肌肉,一個收縮,另一個就放松(舒張)。收縮的肌肉摸上去又緊又硬,還會變短。
下面請同學們大聲整齊的朗讀這句話。我起頭,附著在1、2,同學們讀的非常棒。
但是如果肌肉連接的是兩塊骨頭,他們的工作形式又是怎樣的呢?請同學們看圖片,仔細觀察當曲臂時,這兩塊骨頭有什么變化?請同學起來回答(靠攏)對,如果肌肉連著兩塊骨頭,那么當肌肉收縮時,兩塊骨頭就會相互靠近,從而牽動骨骼運動。這就說明肌肉有幫助運動的功能。人體的各種動作都是由肌肉收縮帶動骨骼運動而實現(xiàn)的。
8、同學們,每天晚上我們都需要睡覺,但是睡著后我們的肌肉是不是就不運動了?(不是)對,現(xiàn)在你們閉上眼睛,假設在睡覺,你們用手摸一摸自己的心臟,有什么感覺,再摸一摸你們的肚子,有沒有感覺到腸胃在動?再摸一摸你們的鼻孔那里,是不是感覺到鼻孔周圍的肌肉在動。所以,不運動時,負責心臟、肺、腸、胃、血管以及呼吸的肌肉仍在運動。
四、課堂測評
談話:那下面我們一起來做個練習,看同學們這堂課學得如何?
五、總結(jié)評學。
1、談話:通過今天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們有哪些收獲?對人體的肌肉有了哪些新的認識?誰能給我們說一下。說的很好。
2、接下來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看看哪個小組表現(xiàn)最棒?某某小組最棒,不過其他小組也很優(yōu)秀,希望下節(jié)課老師和同學們一起進步,好不好?今天這節(jié)課就上到這兒,下課。
四年級科學下冊教案8
教學目標:
1、用解剖等方法觀察比較油菜與豌豆的花、果實和種子的異同,經(jīng)歷不斷改進觀察方法的過程。
2、在對各種果實和種子的觀察研究、統(tǒng)計活動中能產(chǎn)生親近自然的情感體驗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在課后有繼續(xù)探究的興趣。
3、能用多種感官對多種果實進行觀察、比較,知道果實里都有種子,不同的果實果皮的軟硬、厚薄等不同,不同的果實種子的數(shù)量也不同。
4、能自己設計“豌豆莢里的種子數(shù)”圖表,并通過數(shù)學統(tǒng)計的方法知道豌豆種子數(shù)量的分布規(guī)律。
教學重點:觀察比較油菜與豌豆的花、果實和種子的異同。
教學難點:了解豌豆莢里的種子數(shù)。
教學準備:
1、小組或個人觀察的油菜和豌豆的'花、果實及種子若干,蘋果、板栗、圓椒、花生等果實若干。
2、小組和個人使用的“( )個豌豆莢里的種子數(shù)”統(tǒng)計表。
3、實物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出示油菜花和豌豆花,認識它們嗎?能說說它們有什么相同或不同之處?
二、探究過程
1、比較油菜與豌豆的花、果實、種子。
提出按從外到內(nèi)的順序進行觀察比較:先比較花的外部,再用解剖的方法觀察豌豆花的內(nèi)部構(gòu)造,與課文中的油菜花構(gòu)造圖進行比較,描述它們的異同。
按照順序比較兩種植物的果實,再輕輕打開莢殼比較內(nèi)部的種子,尋找構(gòu)造上的相似之處。
能全面描述比較后的發(fā)現(xiàn)。得出結(jié)論:不同的花結(jié)出不同的果實;油菜與豌豆的果實雖然在外部形態(tài)上有很多不同,但它們都有莢,莢里的種子有順序地排列。
2、觀察比較更多的果實與種子。
其他的果實和種子是不是也和它們一樣呢?
蘋果的果實不能掰開,怎么觀察呢?確定觀察的方法:咬、解剖。
進行分組或個人的觀察比較活動。
描述所觀察到的果實與種子的特點:
。1)果實的共同點是什么?
。2)種子外面包著的東西是一樣的嗎?有什么不同?
(3)種子的數(shù)量相同嗎?
種子外面的殼的軟硬厚薄與種子的數(shù)量有關系嗎?為什么?
3、豌豆莢里的種子數(shù)。
不同植物的果實種子數(shù)量不同,那么相同植物的果實種子數(shù)量相同嗎?
猜想:豌豆莢里有幾粒豌豆?
能用什么方法來驗證呢?
確定用統(tǒng)計豌豆莢內(nèi)種子數(shù)量的方法。提供統(tǒng)計記錄表,討論該如何填寫。
個人、小組統(tǒng)計記錄。
說說個人的統(tǒng)計圖表與小組的統(tǒng)計圖表有什么變化?
全班設計合作完成“全班()個豌豆莢里的種子數(shù)”統(tǒng)計圖表(可以讓學生蘸紅色印泥表示種子數(shù),會非常有趣)。
根據(jù)統(tǒng)計圖表,說說應該怎樣來描述豌豆莢里的種子數(shù)量?
人的身高、樹葉的長度也會有這樣的規(guī)律嗎?
為什么豌豆莢里的種子數(shù)會有這樣的分布規(guī)律,與自然界有關系嗎?
三、小結(jié)
板書設計:
2.4 豌豆莢里的豌豆
1、比較油菜與豌豆的花、果實、種子。
2、觀察比較更多的果實與種子。
3、豌豆莢里的種子數(shù)。
教學后記:
四年級科學下冊教案9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能夠從日常生活中發(fā)現(xiàn)有關摩擦、摩擦力的現(xiàn)象。
2.設計實驗研究減小或增大固體與固體間、固體與液體間摩擦力。
3.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表達對摩擦的研究結(jié)果。
科學知識
1.認識摩擦現(xiàn)象發(fā)生的條件,了解什么是摩擦現(xiàn)象,什么是摩擦力。
2.了解減小或增大物體間摩擦力的方法。
3.知道生活中應用及避免摩擦力的現(xiàn)象。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對探究日常生活的摩擦現(xiàn)象感興趣。
2.意識到摩擦力會給人們帶來好處,但也存在著負面影響。
學習成果:預計學生能夠
能夠從日常生活中發(fā)現(xiàn)有關摩擦、摩擦力的現(xiàn)象。設計實驗研究減小或增大固體與固體間、固體與液體間摩擦力。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表達對摩擦的研究結(jié)果。認識摩擦現(xiàn)象發(fā)生的條件,了解什么是摩擦現(xiàn)象,什么是摩擦力。了解減小或增大物體間摩擦力的方法。知道生活中應用及避免摩擦力的現(xiàn)象。
學習成果評價:
概念發(fā)展
層次1 :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不認識摩擦現(xiàn)象發(fā)生的條件,不能了解什么是摩擦現(xiàn)象,什么是摩擦力。不了解減小或增大物體間摩擦力的方法。不知道生活中應用及避免摩擦力的現(xiàn)象。
層次2: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能認識摩擦現(xiàn)象發(fā)生的'條件,能了解什么是摩擦現(xiàn)象,什么是摩擦力。不了解減小或增大物體間摩擦力的方法。不知道生活中應用及避免摩擦力的現(xiàn)象。
層次3: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能認識摩擦現(xiàn)象發(fā)生的條件,能了解什么是摩擦現(xiàn)象,什么是摩擦力。能了解減小或增大物體間摩擦力的方法。知道生活中應用及避免摩擦力的現(xiàn)象。
探究能力:
層次 1: 不能夠從日常生活中發(fā)現(xiàn)有關摩擦、摩擦力的現(xiàn)象。不能設計實驗研究減小或增大固體與固體間、固體與液體間摩擦力。不能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表達對摩擦的研究結(jié)果。
層次 2:能夠從日常生活中發(fā)現(xiàn)有關摩擦、摩擦力的現(xiàn)象。不能設計實驗研究減小或增大固體與固體間、固體與液體間摩擦力。不能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表達對摩擦的研究結(jié)果。
四年級科學下冊教案10
四年級科學下冊全冊教案(鄂教版)
18、鑼鼓聲聲
教學目標
探究:引導學生認識聲音的產(chǎn)生是由于物體的振動產(chǎn)生的。
知識:能對各種物體發(fā)聲時產(chǎn)生的現(xiàn)象進行觀察探究,并作出分析歸納,得出最后結(jié)論。
情感:通過小組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群體協(xié)作精神,增強團體意見。
教學重點:
認識聲音的產(chǎn)生是由于物體的振動產(chǎn)生的。
教學難點:
對各種物體發(fā)聲時產(chǎn)生的現(xiàn)象進行觀察探究,并作出分析歸納,得出最后結(jié)論。
教學方法:
實驗與觀察。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鼓、鑼、小提琴等樂器。
2、小組準備:各種不同的樂器,自已認為可以發(fā)聲的各種物體。
。ū菊n的材料應圍繞“能發(fā)聲的物體”進行準備。課前,教師應該布置學生把自己認為能夠發(fā)出聲音的東西都帶來。而實質(zhì)上,所有的東西在一定的條件下都能發(fā)出聲音來。所以,學生帶什么材料來都不影響教學。)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談話:六一兒童節(jié),我們舉行了豐富多彩的文藝匯演。你們都聽到了哪些美妙的聲音?
2、學生匯報:(歌聲、樂器聲……)
3、提問:那么,這些聲音是怎樣產(chǎn)生的呢?
4、學生進行簡單猜想!奥曇羰窃鯓赢a(chǎn)生的?”對于這個問題,大多數(shù)學生會聯(lián)想到:與物件的振動有關。在教學中,我們提倡學生有各種豐富的想象,有時會出現(xiàn)不正確的假設。針對這些不正確的假設,教師也不用急著否定,或者置之不理?梢宰寣W生自己想辦法對自己的猜想進行驗證,然后由學生自己去做。最后學生證明自己開始的想法是錯誤的,就正好體現(xiàn)了科學需要勇于實踐的精神。
二、設計實驗,使一些樂器發(fā)聲,并觀察它們發(fā)聲時的現(xiàn)象。
1、提問:鼓、鑼、小提琴等樂器的聲音是怎樣產(chǎn)生的?我們怎樣驗證呢?
2、學生討論、匯報、設計實驗。
3、小組實驗、觀察。
三、使更多的物體發(fā)聲,并觀察它們發(fā)聲時的現(xiàn)象。
1、討論分析:還有哪些物體可以發(fā)出聲音,怎樣使它們發(fā)出聲音?又怎樣使它們停止發(fā)聲?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2、學生討論、匯報。
3、小組實驗、觀察,并填寫教材上的表格,按教材上的提示進行自我評價。
如何來做發(fā)聲實驗,教師可以完全放手,只要讓物體發(fā)出聲音,怎樣做都行。學生要注意觀察物體在發(fā)聲時有什么現(xiàn)象產(chǎn)生,實驗做完以后,把發(fā)現(xiàn)的現(xiàn)象進行交流、匯總。此時,教師不能先人為主,只記錄下與振動有關的現(xiàn)象,排除其他無關現(xiàn)象,而應該將所有的發(fā)現(xiàn)都記錄下來。找共同點也就是對所有的現(xiàn)象進行整理分析的過程,教師可以提問:這些現(xiàn)象有什么共同的地方?然而讓學生去逐一進行分析。
三、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總結(jié)結(jié)論.
1、討論:根據(jù)我們這節(jié)課做的實驗,請你說說聲音是怎樣產(chǎn)生的?
2、匯報、記錄。
19、聲音的旅行
教學目標
探究:通過各種方法進行探究,使學生知道聲音可以在氣體、固體和液體中傳播。
知識:培養(yǎng)學生實驗能力、分析綜合能力和動手能力。
情感: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培養(yǎng)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使學生知道聲音可以在氣體、固體和液體中傳播。
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生實驗能力、分析綜合能力和動手能力。
教學方法:
實驗與觀察。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玻璃鐘罩、電鈴、兩用氣筒、“土電話”。
2.小組準備:水槽、石塊。
3.學生準備:制作“土電話”的材料。
教學建議
本課分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認識聲音是怎樣產(chǎn)生的。
一、導入新課.
1、提問:文藝匯報演時,舞臺上的歌聲、樂器聲,為什么我們在很遠的地方都能聽見?聲音是怎樣“飛”過來的呢?
2、學生進行推測,并做簡單記錄。
二、實驗驗證,聲音可以在空氣中傳播.
1、講述:聲音是怎樣傳播的呢?讓我們來做一個實驗吧。
2、教師演示玻璃鐘罩的實驗。
3、提問:這個實驗說明了什么呢?
4、學生討論、匯報。
三、想辦法,驗證聲音可以在固體和液體中傳播.
1、談話:聲音還可以在哪些物體中傳播呢?用什么辦法可以證明呢?
2、學生討論、實驗。
要注意兩點:一是實驗方法要靈活多樣,教材中提供的形式是有限的,教學中不必給學生講固定的方法,只需要將液體、固體等材料交給他們,還可以干脆帶他們到室外去,然后讓他們自己去想辦法試一試,聲音可以在哪些物體中傳播。教師也可以多設計一些實驗,在學生感到無從下手時去幫助他們。二是實驗材料的準備要豐富,在以往的教學中,我們通常是以木板、水代替固體和液體,這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完全的。因此,在可能的情況下,要多想辦法提供盡可能多的各類材料供學生在實驗中使用,以便使學認識到聲音能在某類物體中傳播而不只是在某種物體中傳播。
四、總結(jié)。
1、談話:根據(jù)我們剛才做的實驗,請你說說聲音能在哪些物體中傳播?
2、學生整理記錄,綜合分析,歸納概括出“聲音能在固定、液體、氣體中傳播”這一結(jié)論。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通過制作“土電話”,進一步認識聲音的產(chǎn)生。
一、導入新課.
1、檢查學生帶來的材料。
2、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制作一個“土電話”。
二、制作“土電話”.
1、講述:(出示已經(jīng)做好的“土電話”)大家看,這是老師自己做的“土電話,同學們可以照樣子自己做一個,我們比一比,看看誰的”土電話“效果最好!
2、學生制作,教師及時指導。
制作“土電話,玩“土電話”的都不是最根本的目的,根本的目的是通過制作和玩“土電話”的過程使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創(chuàng)新有力得到培養(yǎng)。
放手讓學生準備材料。課前的準備應看作課堂教學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好的課前準備是提高課堂效益的一個前提。
制作過程要展開,不能以既定的方法來約束學生。讓學生先按自己的想法去制“土電話”在制作的過程中注重學生之間的相互觀摩和啟發(fā),加上教師的指導,學生基本上也能做成一個“土電話”。盡管學生制作的“土電話”會有這樣或那樣的不足之處,但這些不足恰好正是一個教育契機,正是使學生動腦與動手相結(jié)合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思維的良好時機。
三、玩“土電話”.
1、 講述:大家的“土電話”都做好了,你準備怎么來打電話呢?
2、學生演示。
3、提問:剛才大家的這些方法,你覺得哪些好?哪些不好?為什么?
4、學生討論。
4、帶學生到操場做打電話的活動。
玩“土電話”是一項學生很感興趣的活動,這項活動,這項活動加強組織,但不能限制玩的方法,只需要在玩之前提出要思考問題:如怎樣玩“土電話“的效果好?什么樣的”土電話“傳聲效果好?等等。讓學生總結(jié)玩法時,只要能夠得到上些基本的認識就可以了,如玩有時候線要拉直,中間不能有障礙物等。對于學生所講到的一些有創(chuàng)造的想法要適時加以肯定,使于他們對”土電話“保持一個長期的研究興趣。
20、不同的聲音
教學目標
探究:通過豐富的實驗,搜集實驗事實,認識聲音的'不同來自于聲音的高低、強弱,以及音色不同。
知識:1、通過了解,鸚鵡對不同聲音的反應“這個探究活動,補充認識探究活動的過程,并嘗試進行科學探究活動。
2、了解噪音的危害,以及減弱噪音的方法。
3、學習調(diào)查、搜集周圍環(huán)境的資料。
情感:教育學生保護環(huán)境,創(chuàng)造我們美麗的家園。
教學重點:
認識聲音的不同來自于聲音的高低、強弱,以及音色不同。
教學難點:
認識聲音的不同來自于聲音的高低、強弱,以及音色不同。
教學方法:
實驗與研究。
教學準備:
各種發(fā)聲的物體、有關噪音危害的圖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談話:聲音是怎么樣產(chǎn)生的?為什么會有各種各樣的聲音呢?
2、學生提出簡單的假設。
二、設計實驗,進行實驗。
1、想辦法讓同一種物體發(fā)出不同的聲音,并注意觀察,物體發(fā)出不同聲音時,有什么不同的現(xiàn)象。
2、學生使用各種不同的材料,使之發(fā)出不同的聲音,搜集現(xiàn)象。
教學時,不能把著眼點只放在讓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上,簡單地選取兩種對比材料,教師進行演示再加說明就算解決問題,如分別敲大鼓,大鼓聲音強、小鼓的聲音弱,就算學生知道了聲音的強弱。這樣對聲音的認識過程是達不到本課在能力上對學生的要求的。在實際的教學中,應該給學生提供多種材料,讓學生充分擺弄研究,并對發(fā)現(xiàn)的事實加以充分完整地描述。
3、記錄實驗的情況。
4、分析實驗現(xiàn)象,作出結(jié)論。
在實際教學中,要講清楚音調(diào)和響度不是一回事,音調(diào)高的聲音不一定響度大,響度大的聲音也不一定音調(diào)高。對于學生描述中所講的“聲音尖、粗”,可直接告訴學生較為科學的說法是“聲音高、低”。
三、了解哪些聲音屬于噪音,認識噪音的危害.
1、說說日常生活中,哪些聲音會讓我們感覺到不舒服?引導學生充分描述生活中經(jīng)歷。
2、介紹鸚鵡對不同聲音的反應。進一步認識噪音的危害。可以引導學生分析討論教材上的研究過程和研究方法,通過了解別人做科學研究的事例,掌握一些基本的方法。
3、小結(jié):噪音的危害。
四、認識減少噪音的方法.
1、生活中有很多減少噪音的方法,說說你有什么好的辦法?
2、調(diào)查活動:調(diào)配我們的學校有沒有受到噪音的污染?對我們的學習有什么影響?我們有什么辦法減弱這些噪音?
21、舞臺燈光
教學目標:
探究:理解光是沿直線傳播的。能夠制造不同顏色的光,了解它們在生活中的應用。
知識:1、通過觀察光沿直線傳播的實驗,進行交流,歸納出科學規(guī)律。
2、知道光也有不同的顏色,初步了解色光的混合。
3、通過觀察、實驗以及探究等學習活動,逐步養(yǎng)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情感:在自主學習的活動中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體驗團結(jié)合作帶來成功的愉悅,并初步認識科學對人們生活和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實際意義。
教學重點:
光是沿直線傳播的。能夠制造不同顏色的光,了解它們在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難點:
通過觀察光沿直線傳播的實驗,進行交流,歸納出科學規(guī)律。
教學方法:
實驗與觀察。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圖片)。
小組準備:手電筒、蠟燭、帶小孔的硬柢板、火柴、各種不同顏色的紙等。
本課分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認識光的傳播方法。
一、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
1、大家還記得文藝匯演的時候,舞臺上的燈光是什么樣的嗎?它們都有些什么特點和變化?說說生活中的光是什么樣的?
2、學生討論、匯報。
教學中,可以先讓學生把課前已經(jīng)認識到的各種事實都描繪出來,挖掘?qū)W生對光傳播的已有感知,對這些感知進行簡單的歸納事理。
二、觀察手電筒的光柱,搜集有關事實。
1、我們來看看手電筒的光柱有什么特點。
將教室里的燈光關掉,拉上窗簾,學生將手電筒的光射向各個方向。
2、匯報。學生的描述是多方面的,比如:光柱越來越大、光線越來越暗等等。正確的答案,教師都應該給予肯定。然后重點提出光的傳播這個問題,讓學生重點觀察手電筒的光是怎樣傳播的。
三、畫出手電筒的光的照射路線.
1、手電筒的光是怎樣傳播的?你有什么好的辦法來證明嗎?
2、學生討論畫手電筒光的照射路線的方法,并實際操作。除了教材上展示的主法和實驗,還有很多方法可以證明光是沿著直線傳播的。教師還可以啟發(fā)、鼓勵學生用其他方法設計實驗,證明自己的結(jié)論,不一定非要用書上的方法和實驗。
四、實驗驗證.
1、簡單介紹實驗方法,請學生對實驗結(jié)果進行預測,怎么能看到蠟燭的火焰。
2、學生實驗。
3、匯報實驗結(jié)果,并記錄實驗現(xiàn)象。
學生在組內(nèi)多次進行實驗,可以讓前兩塊硬紙的孔對正,第三塊與前兩塊的孔不對正,觀察實驗現(xiàn)象并記錄。經(jīng)過多次調(diào)試,學生會發(fā)現(xiàn)三塊紙板的孔只有一條線上時,才能看到蠟燭的火焰。
5.總結(jié):說說光的傳播有什么特點?
6.進行自我評價。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通過實驗進步認識光。
一、導入新課,提出問題.
說說我們平時生活中的燈光是什么顏色的?舞臺上的光又是什么顏色的呢?舞臺上的燈光是怎么變換出那么多顏色的?
二、.學生實驗.
1、用彩色的紙和手電筒制造彩色的光。
2、將兩種或幾種不同顏色的光疊加在一起,仔細觀察,又會出現(xiàn)什么有趣的現(xiàn)象?
3、記錄現(xiàn)象。
這部分教學活動,教師完全可以只提供學生材料,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實驗。這里沒有特別需要強調(diào)的科學知識,只是需要學生對對色光和它的混合進行初步的了解,而學生是有能力完成的。教師可以在學生實驗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實驗更加完善,甚至可能引起學生更多的發(fā)現(xiàn)。
三、活動:設計一美麗的舞臺.
1、請你做一名燈光設計師,將我們的舞臺,布置得五彩繽紛,想一想還可以使用哪些方法?
2、學生活動,展示、記錄。
四、實際運用.
。ǚ庞硤D片)十字路口的紅綠燈;警車上的警燈;樓房周圍、街道樹上纏繞的彩燈;燈火通明的商場、工廠。說說這些燈光有什么作用?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運用了彩色的光?
五、學生討論、匯報。
22、反射光
教學目標:
探究:通過一系列觀察光發(fā)生反射的現(xiàn)象,初步了解光反射的特點。
知識:制作潛望鏡,了解光的反射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
情感:過對光的反射的實驗探究,使學生經(jīng)歷基本的科學探究過程,學習科學探究方法,培養(yǎng)初步的科學探究能力,增強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學重點:
通過一系列觀察光發(fā)生反射的現(xiàn)象,初步了解光反射的特點。
教學難點:
制作潛望鏡。
教學方法:
實驗與操作。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鏡子。
2.學生準備:鏡子、長方體紙盒、兩塊鏡片、剪刀、膠水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說說光是怎樣傳播的?你還知道哪些有關光的知識?鞏固舊的知識,引發(fā)新的學習內(nèi)容。
二、將太陽光反射到指定的位置.
1、老師在一面外墻上設置了一些“靶子”,請你想辦法,使用手里的鏡子,將太陽打“靶子”上。
2、學生活動。
3、說說你是怎么做的?在實驗中,有什么發(fā)現(xiàn)?
用鏡子反射陽光是學生很熟悉的游戲了。通過打“靶子“將太陽光反射到固定的位置上,使學生知道平面鏡子可以反射太陽光,隨著平面鏡的移動,反射的太陽的光線也可以改變。
三、使反射的太陽光的光斑更亮.
1、要想使反射到墻上的太陽光的斑更亮,你有什么辦法?應該怎么做?
2、學生設計方案、實驗。
先由學生提出應該具體怎樣操作,他會意識到這個任務一個人是不容易完成的,在具體實驗過程中會更加珍惜合作的機會,體會合作的愉快,享受合作的成果。
四、將陽光“請”進教室.
1、想辦法將陽光照射在教室里的墻上,看看哪個組的方法好。
2、學生活動。
3、說說你是怎么做的?通過玩鏡子,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通過一系列的實驗、觀察活動,學生已經(jīng)對光的反射現(xiàn)象有了初步的感受和體會。這個時候沒有必要讓他他說出具體的科學通理,只要能將實驗現(xiàn)象進行描述就可以了。
五、制作潛望鏡.
1、說說生活中哪些地方運用了光的反射?誰知道潛望鏡是做什么用的?它是根據(jù)什么原理制造的?它的構(gòu)造可能是什么樣的?
2、學生討論。
3、簡單介紹潛望鏡和制作方法。
4、學生動手制作。
23、美麗的彩虹
教學目標
探究:體驗探究彩虹秘密的樂趣,并意識到科學探究的無限魅力。
知識:1、學生能利用提供的材料進行觀察實驗,能正確操作,能根據(jù)事實進行分析、推測、探索,體會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同學合作進行關于顏色的探究活動。
2、使學生了解太陽是由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色光組成的,并能初步認識彩虹的成因。
情感:利用三棱鏡分解陽光,了解人工制造彩虹的方法。
教學重點:
體驗探究彩虹秘密的樂趣,并意識到科學探究的無限魅力。
教學難點:
了解太陽是由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色光組成的,并用初步認識彩虹的成因。
教學方法:
實驗與操作。
教學準備:
1.小組準備:噴霧器、CD碟片、水彩筆、三棱鏡。
2.掛圖或電腦CAI:彩虹、七色光帶的圖和名稱。
教學過程:
本課之前學生已認識了光的傳播方向、光的反射的折射現(xiàn)象。本課通過揭示彩虹的秘密,指導學生認識光的色散現(xiàn)象,在能力培養(yǎng)方面,屬于“推理能力“和實驗能力”的系列。教學思路可以設計為:分析事實,提出假設,觀察實驗,驗證假設,推理得出結(jié)論。
一、導入新課,分析事實,提出假設.
1、講述:同學們,大家見過自然界里美麗的彩虹嗎?生活中還有類似的現(xiàn)象嗎?彩虹的形成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呢?
2、學生討論,提出假設。
學生形成對彩虹及其相類擬現(xiàn)象的總體表象,并放手讓他們?nèi)シ治鲞@些現(xiàn)象,使他們作出這些現(xiàn)象的共同點可以是與太陽光有關的假設。但這個假設的產(chǎn)生不可能是一蹴而學,學生可能會提出多種假設,比如:與油有關,與天氣有關,與水有關等等,這正是我們所期待達到的效果,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去積極想辦法,動腦筋來證明自己假設的正確性,這個過程正是鍛煉學生分析問題能力的好時機。
二、制造彩虹,實際觀察.
1、我們來制造一個“彩虹”。簡單講述制造的方法。
2、學生實驗、觀察。
學生提出的各種假設中,有一種假設是正確的,就是彩虹現(xiàn)象的形成與太陽光和空氣中的小水珠有關。但是不是有關系?有什么樣的關系?在學生提出假設之手,就要引導學生給予驗證,而制造一個“彩虹”這個活動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興趣,又能很好的將彩虹的形成與陽光和水聯(lián)系起來。
三、使用三棱鏡分解太陽光。
1、介紹三棱鏡。
2、學生自己操作,分解陽光。
3、分析:彩虹的形成與什么有關?它是怎么形成的?
4、記錄。
自由研究
教學目標
探究: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和科學方法研究問題的能力。
知識: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和科學方法研究問題的能力。
情感:培養(yǎng)學生開展科學探究活動的興趣。
教學重點:
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和科學方法研究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培養(yǎng)學生開展科學探究活動的興趣。
教學方法:
實驗與觀察。
教學準備:
教學前,布置學生準備三棱鏡、手電筒、蠟燭等。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導入新課。
1、教師提問: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同學們了解了不少關于太陽的秘密,F(xiàn)在有一個問題請大家?guī)椭蠋熛朕k法解決。
2、太陽光是由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顏色組成的。那么,電燈光、手電筒光、蠟燭光是不是也由不同顏色的光組成的呢?
二、制定研究計劃,進行研究。
1、作出猜測:電燈光、手電筒光、蠟燭光是不是也由不同顏色的光組成的。
2、根據(jù)實驗材料進行研究實驗。
3、教師鼓勵學生積極動腦思考,并且要引導學生求異思維,尋找與他人不一樣的辦法。
三、觀察記錄,總結(jié)交流。
1、各小組按照自己制訂的計劃,進行實驗活動,并做好記錄。
2、實驗完成后可將實驗情況記錄通報全班。
3、聯(lián)系實驗中觀察到現(xiàn)象,討論:想一想還有沒有其他的辦法,證明電燈光、手電筒光、蠟燭光是不是也由不同顏色的光組成的。
4、啟發(fā)思考,課后用大碗、平面鏡、紙屏、水等材料進行研究。
四、拓展于應用。
1、說一說電燈光、手電筒光、蠟燭光是不是也由不同顏色的光組成的。
2、學生討論、匯報,看看自己的答案有沒有科學道理。
五、總結(jié)交流。
組織學生交流研究的結(jié)果和自己的收獲。
四年級科學下冊教案11
課程標準:
能定性地描述一個物體的位置(前后、左右、遠近等),理解物體的位置需要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的位置來確定。
能測量并記錄一個沿直線運動的物體在不同時刻的位置,并能用簡單的圖表或 圖形來表示距離與時間的關系。
知道描述物體的運動需要位置、方向和快慢。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能夠根據(jù)假設設計實驗進行驗證。
2.能夠使用“控制變量”的方法搜集證據(jù)。
3.能夠通過測量、搜集、記錄數(shù)據(jù),并選擇有效的數(shù)據(jù)支持證據(jù)。
科學知識
1.知道一輛載重汽車行駛的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
2.知道“控制變量”是一種搜集證據(jù)的重要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體會反復試驗獲取可靠測試結(jié)果的重要性。
2.意識到科學方法在解決日常工作、生活問題中所起的作用。
學習成果:
預計學生能夠根據(jù)假設設計實驗進行驗證。
知道一輛載重汽車行駛的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
能夠通過測量、搜集、記錄數(shù)據(jù),并選擇有效的數(shù)據(jù)支持證據(jù)。
知道“控制變量”是一種搜集證據(jù)的重要方法。
能夠使用“控制變量”的方法搜集證據(jù)。
學習成果評價:
層次1:通過學習本課后學生不清楚一輛載重汽車行駛的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不知道“控制變量”是一種搜集證據(jù)的重要方法。
層次2:通過學習本課后學生知道一輛載重汽車行駛的'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但是不知道“控制變量”是一種搜集證據(jù)的重要方法。
層次3:通過學習本課后學生知道一輛載重汽車行駛的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知道“控制變量”是一種搜集證據(jù)的重要方法。
探究能力:
層次 1: 通過本課學習后學生不能夠根據(jù)假設設計實驗進行驗證。不能夠使用“控制變量”的方法搜集證據(jù)。不能夠通過測量、搜集、記錄數(shù)據(jù),并選擇有效的數(shù)據(jù)支持證據(jù)。
層次 2:通過本課學習后學生能夠根據(jù)假設設計實驗進行驗證。但是不能夠使用“控制變量”的方法搜集證據(jù)。不能夠通過測量、搜集、記錄數(shù)據(jù),并選擇有效的數(shù)據(jù)支持證據(jù)。
層次3 :通過本課學習后學生能夠根據(jù)假設設計實驗進行驗證。能夠使用“控制變量”的方法搜集證據(jù)。能夠通過測量、搜集、記錄數(shù)據(jù),并選擇有效的數(shù)據(jù)支持證據(jù)。
教學步驟:
1.上一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物體的運動方式,請同學們說說你知道了哪些運動方式?(學生自由說)
2.教師用小車在木板上滑動,讓學生觀察,問:小車的運動方式是什么?(教師引導:車輪和車廂的運動是什么方式?)
教師總結(jié):車論的運動是轉(zhuǎn)動,而車廂的運動方式是直線移動。
教師出示載重汽車的錄象讓學生看完后提問:“你們覺得要想讓汽車運動的更快和什么因素有關。
教師:學生踴躍回答問題。
教師不做評價。認真聽學生的發(fā)言。
四年級科學下冊教案12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利用現(xiàn)有材料,設計制作簡易降落傘。
2.設計實驗探究影響降落傘下降快慢的因素。
科學知識
1.了解降落傘能緩解物體下降速度的原因(即增大空氣阻力)。
2.初步了解影響降落傘下降速度的因素。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認識到科技發(fā)展對人類社會的促進作用。
2.培養(yǎng)學生合作與參與的意識,主動進行分享與交流的品質(zhì)。
3.對科學問題進行反復嘗試與探索的精神。
學習成果:
預計學生能夠
利用現(xiàn)有材料,設計制作簡易降落傘。設計實驗探究影響降落傘下降快慢的因素。了解降落傘能緩解物體下降速度的原因(即增大空氣阻力)。初步了解影響降落傘下降速度的因素。
學習成果評價:
概念發(fā)展
層次1:不能了解降落傘能緩解物體下降速度的原因(即增大空氣阻力)。不能了解影響降落傘下降速度的因素。
層次2:能了解降落傘能緩解物體下降速度的原因(即增大空氣阻力)。不能了解影響降落傘下降速度的`因素。
層次3:能了解降落傘能緩解物體下降速度的原因(即增大空氣阻力)。能了解影響降落傘下降速度的因素。
探究能力:
層次1:不能利用現(xiàn)有材料,設計制作簡易降落傘。不能設計實驗探究影響降落傘下降快慢的因素。
層次2:能利用現(xiàn)有材料,設計制作簡易降落傘。不能設計實驗探究影響降落傘下降快慢的因素。
層次3能利用現(xiàn)有材料,設計制作簡易降落傘。能設計實驗探究影響降落傘下降快慢的因素。
教學步驟:
互動性質(zhì)
學生/教師互動目的
集中話題
教師:先出示降落傘下降的圖片或錄像。
教師提問:你們知道為什么降落傘可以把我們安全的從天上帶回到地面嗎?
學生回答:是因為空氣托住了降落傘。
教師讓學生討論:降落傘在下降的過程中受到哪些力的作用。
學生開始討論:討論過后組織學生在圖上用箭頭標出降落傘受到的地球引力及空氣阻力。
探索和調(diào)查
教師:你們想自己制作一個降落傘嗎?
學生說:想。
教師:先讓學生分組根據(jù)具有的材料設計制作降落傘的方案。
學生開始討論。
討論完成后,教師讓學生說說。還要注意什么問題。
制作的過程中提示學生注意安全,線段從四個角下垂到結(jié)的長度應相同。
學生分組根據(jù)設計方案制作降落傘。
教師巡視并且指導。
制作完成后教師組織學生到室外測試降落傘的下降速度。
引導學生分工合作,可以由一位同學將降落傘傘面對折兩次后,在教學樓二樓上往下放降落傘,下面的同學用秒表記錄降落傘從打開到下落至地面的時間。
這樣各降落傘下降距離可以控制在基本一致的范圍內(nèi),下降速度快慢也就一目了然;顒訒r教師應認真組織,更應提醒學生注意安全。
教師:我們已經(jīng)制作出了自己的降落傘,你們想讓它在天空中停留更多的時間嗎?
學生回答想
教師: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呢?
讓學生提出他們的設想。也就是假設。
學生設計實驗并形成各自的方案后,組織學生進行匯報。
師生對各組方案進行修正,著重關注各組是否正確控制實驗的變量與恒量。
。ń處熖崾緦W生獲得各降落傘的下降速度的數(shù)據(jù)不能僅憑一次實驗,要通過多次實驗獲得多個數(shù)據(jù)后再求得平均下降速度,體現(xiàn)科學研究獲得有用數(shù)據(jù)的嚴謹性。整個研究的過程同樣要注意組織,確保活動的安全。)
開始實驗,反復幾次后獲得實驗結(jié)果。
學生匯報實驗結(jié)果。
教師給予評價。
先讓學生對影響降落傘下降速度的因素進行假設,再讓學生設計實驗來證明假設。)
回顧和解釋
讓學生回去查找降落傘的資料,說說降落傘的種類有多少。
說說降落傘的原理是怎樣發(fā)揮作用的。
【反思】
《降落傘》一課是小學科學四下第四單元“無處不在的力”中本學期新增加的內(nèi)容。本課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動手操作、研究降落傘的機會,引導學生綜合運用在科學課和實際生活中獲得的有關力和運動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性學習的興趣,培養(yǎng)動手動腦的能力,增進參與意識和交流意識。
本課主要教學活動有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請學生展示自己在課下完成的降落傘,并重復教師在同學們動手做時的要求:有創(chuàng)新精神,開動腦筋去想。學生在展示降落傘時,發(fā)現(xiàn)有的降落速度快,有的速度慢。
第二部分,探究影響降落傘下降速度的因素。于是孩子們主動提出問題:“怎樣才能使降落傘降落速度快?”“降落傘降落速度跟哪些因素有關系?”并作出幾種預測:“降落傘降落速度可能與降落傘材料有關系”、“降落傘降落速度可能與降落傘傘繩有關系”、“降落傘降落速度可能與降落傘傘面面積有關系”……教師把他們的想法一一列出,然后讓孩子們以小組為單位選擇自己最想要研究的問題,進行探究活動。第一步先制定計劃,列出所需材料和實驗步驟。第二步到老師設置的“免費超市”去選取材料。第三步自覺完成實驗。整個過程中分工合作寫好研究記錄。
第三部分,匯報交流。師生共同對各組方案進行修正,著重關注各組是否正確控制實驗的變量與不變量。提示學生獲得降落傘的下降速度的數(shù)據(jù)不能僅憑一次實驗,要通過多次實驗獲得多個數(shù)據(jù)后再求得平均下降速度,體現(xiàn)科學研究獲得有效數(shù)據(jù)的嚴謹性。
四年級科學下冊教案13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如果電能從一點流到另一點,兩點之間一定有導體連接,這兩點之間就構(gòu)成一個電的通路,否則就是斷路。
2、串聯(lián)電路和并聯(lián)電路是兩種用不同連接方法組成的電路。
過程與方法:
1、用電路檢測器檢驗接線盒內(nèi)電路的連接情況。
2、嘗試用不同的方法連接電路,并在反復觀察和實驗中發(fā)現(xiàn)不同連接方式的特點。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培養(yǎng)勇于挑戰(zhàn)、繽密推斷的態(tài)度。
2、樂于交流自己的觀點。
【教學重點】用電路檢測器檢驗接線盒內(nèi)電路的連接情況
【教學難點】能運用串聯(lián)和并聯(lián)兩種用不同連接方法組成電路
【教學準備】
為小組準備:一個電路檢測器、兩個四個接線頭的盒子(其中一個只有一組通路,另一個有三組通路)、實驗記錄單;一節(jié)電池(配電池盒)、一個小燈泡(帶燈座)、導線幾根。
【教學過程】
一、里面是怎樣連接的:
活動一:關于第一個接線盒的研究
1、發(fā)給每組一個接線盒,觀察接線盒外面的四個接線頭及對應的數(shù)字標號
2、打開盒蓋,看到1號和3號接線頭在盒子的里面是用導線連接在一起的。
3、蓋上盒蓋,討論:如何用電路檢測器檢驗出哪兩個接線頭之間是通路?哪兩個接線頭之間是斷路?
4、用電路檢測器實際檢測,看看檢測結(jié)果是不是和前面觀察到的一樣。
活動二:檢測、推測第二個接線盒內(nèi)導線的.連接情況
1、發(fā)給每組另外一個接線盒,說明盒子上面的四個接線頭在盒子里面是有導線連接的。不打開盒子,直接用電路檢測器來檢驗,能知道哪兩個接線頭之間是通路嗎?
2、學生先討論檢測順序,然后再開始檢驗,并把檢驗結(jié)果記錄在表格中。
1-21-31-42-32-43-4
通 路
斷 路
3、檢驗完后,根據(jù)檢驗結(jié)果推測接線盒內(nèi)的連接情況,把推測結(jié)果畫在記錄紙上(教材17面)。
4、各小組匯報推測結(jié)果,并討論哪種推測是合理的。
5、打開接線盒,讓學生看看里面到底是怎樣連接的。
二、比較兩種不同的電路連接:
活動一:電池的兩種不同連接方法
1、發(fā)給每組兩節(jié)電池、兩個電池盒、一個小燈泡、一個燈座和四根導線,要求學生用這些材料組裝不同的電路,讓小燈泡亮起來,看看有幾種不同的方法。
2、啟發(fā)思考:在不同的兩種方法中,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3、學生匯報后,教師作適當講解。(串聯(lián)和并聯(lián):一節(jié)電池的電壓是1.5V,兩節(jié)電池串聯(lián)起來的電壓是3V,所以小燈泡會特別亮。兩節(jié)電池并聯(lián)起來,電壓還是1.5V,所以小燈泡不太亮。)
活動二:小燈泡的兩種不同連接方法
1、發(fā)給學生兩個小燈泡、兩個小燈座、一節(jié)電池、一個電池盒和四根導線,要求學生用這些材料組裝不同的電路,讓小燈泡都亮起來?纯茨苡袔追N方法。
2、啟發(fā)思考:在不同的連接方法中,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3、學生匯報后,教師作適當講解。
。ㄕf明:“比較兩種不同的電路連接”這一活動,在教學中還可以采用讓學生直接用教師提供的材料,按照教科書上的電路連接方式連接電路,重點放在讓學生觀察兩種連接方法有什么不同,觀察小燈泡的亮度有什么不同上。這樣做更有利于讓學生發(fā)現(xiàn)并聯(lián)電路和串聯(lián)電路的本質(zhì)不同。)
三、拓展活動:看誰的設計最有特色
提供學生若干材料,以小組為單位自由設計電路,比一比誰的設計最有特色、最實用。
板書設計:
7、 不一樣的電路連接
通路 斷路
里面是怎樣連接的 (電路檢測器)
比較兩種不同的電路連接 串聯(lián)電路 并聯(lián)電路
四年級科學下冊教案14
科學概念
讓孩子經(jīng)歷調(diào)查研究活動,探究生活中、身邊的巖石和礦物。
過程與方法
讓孩子在經(jīng)歷查閱資料的活動過程中,增加對巖石、礦物用途的進一步了解。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引導孩子初步樹立起保護、利用巖石和礦物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意識。
教學重點:理解巖石和礦物對人類的作用。
教學難點:會整理自己調(diào)查研究活動的資料。
教學準備:
以小組或個人為形式,課前開展孩子調(diào)查研究生活中的巖石、礦物活動;同時鼓勵孩子們帶著問題從科普讀物等書或網(wǎng)上查閱相關文字資料。教師收集相關采礦、用巖石與礦物制成的.物品等圖片資料或?qū)嵨铩?/p>
教學過程:
1、課前調(diào)查研究活動。
調(diào)查人員:
調(diào)查地點:
調(diào)查結(jié)果
生活、學習用品 所用巖石、礦物
2、課堂進行資料整理活動。
3、科學討論會開始。
“猜一猜”活動。
這一單元我們學習了巖石與礦物,請你介紹一塊最感興趣的巖石或礦物,請大家猜猜它的名稱。
說說巖石與礦物在家庭和學習生活中的應用。
介紹巖石與礦物在其它生產(chǎn)領域中的應用。
分類標準 巖石或礦物名稱
冶煉金屬
建筑材料
生活用品
醫(yī)藥
在這一過程中,應該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他們自由介紹,主動討論,教師的角色應該只是“主持人”的身份。
4、保護我們的巖石與礦物
你知道巖石與礦物是怎么開采出來的嗎?
盡可能讓學生多說說,教師適當也可以出示礦石開采的圖片,幫助學生了解。
礦物開采完后,還有可能再產(chǎn)生出來嗎?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可提供一些由于亂開采而帶來生態(tài)破壞的場景圖片或錄像,加深學生的情感體驗。
我們應該怎么做呢?
5、總結(jié)
四年級科學下冊教案15
教學目標:
1、能自己設計有關花的小專題研究方案,完成小專題研究活動,并能將研究結(jié)果以表格、圖示、文字等方式呈現(xiàn)出來。能以報告會的形式大膽地表述自己的研究成果。
2,在進行花的專題觀察活動中能形成自覺珍惜生命、保護環(huán)境的情感體驗,在課后有繼續(xù)探究的濃厚興趣。
2、知道什么是完全花和不完全花、雄花和雌花、單性花和兩性花。
教學重點:設計有關花的專題研究方案。
教學難點:分辨完全花和不完全花。
教學準備 小組觀察用的能涵蓋“完全花和不完全花、雌花和雄花、單性花和兩性花”等概念的花若干。
教學活動過程:
一、引入
校園里有許多花開了,我們能作哪些研究呢?
二、探究過程
1、花的專題觀察。
。1)小組討論,確定研究專題,制定研究方案。
(2)交流:準備研究的內(nèi)容;怎樣研究;研究成果的呈現(xiàn)方式。
(3)供參考的研究專題:校園里花的'種類;各種花的花瓣數(shù)量;各種花的萼片研究;花的大;雄蕊和雌蕊;統(tǒng)計花的顏色;花的香臭等。
。4)研究的方法:數(shù)一數(shù)、統(tǒng)計、測量等。
。5)成果展現(xiàn):表格、圖示、文字小結(jié)等。
。6)討論觀察研究的注意事項:不采摘,不損傷花朵。
2、“花的觀察”報告會。
(1)分組匯報。
。2)將研究成果進行分類,由學生自己制定標準。
。3)討論研究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
3、認識完全花與不完全花
。1)觀察比較完全花和不完全花,說說他們在構(gòu)造上由哪些不同? 不完全花有的少萼片,有的少花瓣(如馬蹄蓮),有的少雄蕊或雌蕊。
。2)閱讀課文,了解不完全花與完全花、雌花與雄花、單性花與兩性花。
。3)判斷:觀察南瓜的兩種花有什么不同,分別屬于哪一類?觀察其他的花,判斷屬于哪一類?
。4)推測:南瓜的雄花和雌花會怎樣變化呢?
4、交流與小結(jié)
(1)通過學習,知道了花的哪些秘密?
。2)在生活中尋找完全花和不完全花,觀察花的變化過程。
三、課后拓展 還有哪些關于花的問題?
板書設計:
2.2 各種各樣的花
1、花的專題觀察。
2、“花的觀察”報告會。
3、完全花與不完全花
【四年級科學下冊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下冊教案12-10
科學下冊山脈的變化教案10-07
四年級科學下冊《肌肉》教案03-31
四年級下冊科學教案04-02
四年級科學下冊《認識光》教案10-05
四年級科學下冊《肌肉》教案5篇03-31
四年級下冊科學教案7篇04-02
四年級下冊科學教案(7篇)04-02
四年級科學下冊第一單元教案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