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下落的物體教案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大班科學下落的物體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班科學下落的物體教案1
活動目標:
1、激發(fā)對物體下落現象探究的興趣。
2、感知物體下落的餓速度與材料之間最顯見的現象。
。、學習用自己喜歡的記錄方式表達觀察到的餓現象。
活動準備:
一次性杯子(紙和塑料)、球(塑料和皮制)、夾子(塑料和木制)、紙(手工紙和鉛畫紙)、手絹(毛巾和布)、記錄用具活動過程:
一、游戲導入:“物體飛上天”
1、激發(fā)幼兒游戲的`愿望2、設疑:奇怪,你們不是把東西都拋上去了嗎?怎么都回到你們的手上?
二、引導觀察:物體下落的不同形態(tài)提問:請你再去玩一玩,仔細看看這些物體落下來的時候是怎樣的?
請你再去找一件東西玩一玩、比一比它們落下來的時候是怎樣的?(有的快、有的慢、它們的速度不同)鼓勵幼兒大膽操作。
三、自由探索:物體下落的速度與年材料之間的關系提問:兩件不同的物體下落的速度是不同的,兩件相象的東西他們同時下落,速度回怎樣呢?
幼兒討論。
四、組織交流:物體的下落速度與物體的形狀、材料等因素有關。
1、嘗試表達:請大家把自己的發(fā)現,用你喜歡的方法記錄在自己的紙上,但要使別人一看就能明白。(幼兒操作,教師巡回觀察)
2、交流展示,請幼兒將記錄下來的新發(fā)現介紹。(幼兒互相介紹)
3、教師
大班科學下落的物體教案2
一、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發(fā)現物體扔到空中會自由下落,知道物體下落的速度受物體質量、形狀等因素的影響。
2、提高動手實驗和觀察事物的能力。
二、活動準備:
羽毛、報紙、糖紙、積木等
三、活動過程:
1、引出話題,激發(fā)幼兒探索的興趣。
提問:
——小朋友們,老師手上分別拿著樹葉和樹枝,現在我要把他們從一樣高的地方仍下來,大家猜猜樹葉和樹枝誰會先掉到地上呢?
——真的是這樣么,我們一起來試一試。
——那大家知道這是為什么嗎?
——真的是這樣嗎?我們再來看看別的東西是不是也是這樣的。
2、比較質量不同的物體下落速度的差異
用羽毛和積木做實??。
提問:
——現在我們用羽毛和積木來做個實驗,大家猜猜,哪個會先落到地上呢?我們來試一試。羽毛和積木哪個更重呢?
——現在我們知道了質量重的東西比質量輕的東西下落的快。
——現在請大家來試試看(請幼兒嘗試)
——那所有的'質量重的東西一定都比質量輕的東西下落的快嗎?我們再來做一個實驗看看。
3、比較質量相同形狀不同的物體下落速度的差異
用兩張一樣的紙做實驗。
提問:
——老師這里有兩張一樣的紙,他們的質量差不多也是一樣的,現在我把其中的一張揉成紙團,把他們從一樣的高度扔下去,大家猜猜,哪個會先掉到地上。
——到底是那個會先落地呢?我們來試一試。
——現在,我們還知道了質量一樣的東西下落的速度也可以不一樣,大的紙落得慢,紙團落的快。
——大家再來試試看(請幼兒嘗試)
4、 總結:
四、活動延伸:
帶領幼兒用手帕做一頂降落傘,與沒有降落傘的物體同時往上扔,觀察對比其落下的不同速度。
大班科學下落的物體教案3
活動目標:
1、激發(fā)對物體下落現象探究的興趣。
2、感知物體下落的餓速度與材料之間最顯見的現象。
活動準備:
一次性杯子(紙和塑料)、球(塑料和皮制)、夾子(塑料和木制)、紙(手工紙和鉛畫紙)、手絹(毛巾和布)、記錄用具
活動過程:
一、游戲導入:“物體飛上天”
1、激發(fā)幼兒游戲的愿望
2、設疑:奇怪,你們不是把東西都拋上去了嗎?怎么都回到你們的手上?
二、引導觀察:物體下落的不同形態(tài)提問:請你再去玩一玩,仔細看看這些物體落下來的時候是怎樣的?
請你再去找一件東西玩一玩、比一比它們落下來的`時候是怎樣的?(有的快、有的慢、它們的速度不同)鼓勵幼兒大膽操作。
三、自由探索:物體下落的速度與年材料之間的關系提問:兩件不同的物體下落的速度是不同的,兩件相象的東西他們同時下落,速度回怎樣呢?
幼兒討論。
四、組織交流:物體的下落速度與物體的形狀、材料等因素有關。
1、嘗試表達:請大家把自己的發(fā)現,用你喜歡的方法記錄在自己的紙上,但要使別人一看就能明白。(幼兒操作,教師巡回觀察)
2、交流展示,請幼兒將記錄下來的新發(fā)現介紹給大家。(幼兒互相介紹)
3、教師小結
活動反思:
1、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沒有讓幼兒充分體驗物體都是下落的,示范的時候關于如何拋和最終結果這兩個指令不明確。這個環(huán)節(jié)只作為初步感知,不應該占活動的大部分時間。
2、第二個環(huán)節(jié)比較時,應讓幼兒在五中材料中隨意選擇兩者進行比較,如果五種比較則很難有明確結果,也浪費時間。在幼兒操作之前我引導幼兒應該在同一高度松手來比較,但是幼兒實際操作過程中并沒有都這么做,有的根本沒有兩兩比較就憑感覺寫結果,幼兒較亂,應該讓幼兒上來分享他是怎么比較的,也可以讓幼兒將下落的過程畫下來。
3、材料選擇:用紙來做實驗每次都受空氣阻力會導致速度不同,而且形狀不固定。應選用重量相同形狀不同、形狀相同重量不同的材料來比較,這樣更加能控制變量,要先從幼兒最易認同的經驗來探究。材料投放的時候應隨著環(huán)節(jié)的遞進一步步投放,不應所有的都放好。
4、科學活動目標應該是讓幼兒學會怎樣探究,而結果并不是很重要。
5、第三環(huán)節(jié)應該讓幼兒操作之后再得出結論,挑戰(zhàn)幼兒原有經驗。
大班科學下落的物體教案4
活動目標:
1、比較不同物體的下落速度,嘗試改變物體下落的速度。
2、提高動手實驗能力和觀察能力。
3、愿意在自己的親自實驗中尋找問題的答案,體驗探索科學奧秘的樂趣。
活動準備:
各種糖紙、羽毛、報紙、小塑料玩具、軟球、小沙包、手絹大小的布片等。
海報紙、記錄筆。開闊的場地。
活動過程:
1、游戲:“誰扔得高?”為幼兒提供多種材料的物品,讓幼兒試著扔一扔,看看什么東西能扔得高?(引出幼兒對物體下落現象的經驗回憶,知道不管什么東西都會落到地上。)
2、討論:比較物體下落的速度,并作好記錄。
、拍銊偛湃恿耸裁礀|西?它落下來的速度怎樣?
⑵再試一次,比較一下什么東西落地最快。
、亲層變簩⒆约簩嶒灥慕Y果記錄下來,和幼兒一起統(tǒng)計各種物體下落的情況。
3、幼兒進行第二次探索,然后討論:物體下落的速度與什么有關呢?
⑴引導幼兒使用材料相同、形狀不同的物體,觀察它們扔上去和落下來的情況是怎樣的?(得出:物體的形狀會改變下落的速度。)
⑵引導幼兒使用相同形狀、不同材料的物體,觀察它們扔上去和落下來的情況是怎樣的?(得出:物體的材料會影響下落的速度。)
、且龑в變罕容^剛才使用的兩組材料,哪一個重,哪一個輕?(得出:物體的重量會影響下落的速度。)
4、嘗試改變物體下落的速度。
⑴我們有什么辦法讓下落的物體比原來下落的速度慢一些或快一些?
、朴變簢L試改變物體下落的速度:如將紙折成飛機,就扔得高些,落下來的速度也快些;將玩具上放一個小手絹做成小降落傘向下落得慢些。
5、討論:你剛才玩的什么東西?你是怎樣改變它下落的速度的?
6、談一談:生活中有哪些現象和我們今天的發(fā)現相似呢?(如降落傘)
活動延伸:
1、活動區(qū)中,鼓勵幼兒運用不同的材料對生活中的落體運用現象進行新的設計。
2、鼓勵幼兒繼續(xù)收集有關于落體現象運用的資料,并進行統(tǒng)計。
3、引導幼兒對改變物體下落速度的方法進行分類。(改變形狀、改變結構、改變重量等)
大班科學優(yōu)質課:動物的防身絕招
幼兒園大班科學優(yōu)質課:動物的防身絕招
預設目標:
1、發(fā)現動物為了生存而采取的幾種自我保護方法。
2、萌發(fā)探索動物奧秘的興趣。
3、通過身體表演進一步加深對動物自我保護方式的認識。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音樂。
2、小動物頭飾,用縐紙編成的“尾巴”,吸吸果凍瓶4個。
活動過程:
一、游戲:捉迷藏。
1、我們一起來玩?zhèn)捉迷藏的游戲,我數1、2、3小朋友躲起來。
2、討論:為什么有的`小朋友我找到了,有的小朋友我找不到?
3、師小結。
二、隱身妙招
1、了解小動物的隱身妙招。
師:小動物們也在捉迷藏,請小朋友仔細找一找,然后告訴大家你找到了什么動物,它躲在了哪里?
。ㄓ^看課件:枯葉蝶飛到樹枝上,蜥蜴趴在土堆上,青蛙鉆到草叢中的動畫。)
2、 身體表演:枯葉蝶飛到樹枝上。
蜥蜴趴在土堆上。
青蛙鉆到草叢中。
3、這些動物有什么樣的保護自己的本領?
小結:隱身。在大自然中有些動物為了保護自己更好生存,它們身體的顏色與斑紋,與它們生活的環(huán)境十分相近,用來隱蔽自己不被敵人發(fā)現。
4、啟發(fā)幼兒講述還知道哪些動物具有隱身的本領?
三、討論動物的防身絕招。
1、你知道動物還有哪些保護自己的方法?
2、觀看課件。在觀看前提出要求“注意里面都有哪些動物,它們是怎樣保護自己的?”
提問:你看到了哪個動物,它是怎么保護自己的?
(講出一種,點擊出現相應字寶寶和相應動物的頭像)
盔甲:烏龜
硬刺:刺猬
快跑:鹿
自切:壁虎
臭氣:黃鼠狼
裝死:狐貍
3、討論:還有哪些動物也用同樣的方法保護自己的?
小結:小動物們很聰明的,想了許多辦法來保護自己,有的----有的---- 等。它們真是能干的小動物。
四、表演防身術。
教師出示各種動物頭飾,幼兒回答是誰?是用什么方法保護自己的?
現在我們來玩?zhèn)游戲,小朋友可以變成任何一種小動物,戴上頭飾跟著音樂玩一玩,咦!怎么了?老虎出來了,怎么辦呢?你就要用你變的小動物的方法來保護自己,看誰模仿得最像!
大班科學活動:小小橋梁設計師
綜合活動:小小橋梁設計師
教學目標:
1、通過幼兒自己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培養(yǎng)幼兒有順序、有耐性的良好觀察習慣和敏銳的觀察能力。
2、培養(yǎng)幼兒認識、探索生活中常見事物蘊含的科學原理的興趣。
3、通過幼兒自己操作,培養(yǎng)幼兒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準備:
小神童電腦軟件、橋梁展示圖、紙、筆
教學過程:
一、以故事形式引起幼兒興趣:
小熊家門前有一條小水溝,它正在那發(fā)愁不知怎么辦才能過對岸,小朋友你們能幫助小熊想個辦法嗎?小熊的好朋友機靈猴也幫它想了個法子,我們一起聽聽是什么法子?和我們想的一樣嗎?
二、邊看小神童軟件邊提問:
1、機靈猴和小熊來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一座什么橋?在古代人們用什么來建造橋梁的?小熊喜歡嗎?為什么?
2、機靈猴和小熊又來到了哪一座橋?趙州橋是用什么來建造的?它的外形怎樣?趙州橋和竹橋有什么區(qū)別?
3、它們來到了現代看見了什么橋?鋼筋吊橋的用什么來建造的?鋼筋吊橋在結構上有什么特別之處?鋼筋吊橋起到什么作用呢?你們現在見過哪些鋼筋吊橋?
4、看完了鋼筋吊橋,它們又看了什么橋?現代立交橋建立在什么地方?它是用什么來建造的?它對交通起到什么作用?你們在哪些地方看到現代立交橋?
5、除了機靈猴介紹我們認識的古代竹橋、趙州橋和現代的鋼筋吊橋、立交橋外,你們還見過哪些橋呢?
6、我們一起進入電腦看看一些用不同材料建造的、有不同用途的橋梁。
三、我們看了這么多橋梁,你們最喜歡哪一座橋?為什么?
四、小熊現在想到了要建造一座橋,我想請小朋友做一名小小橋梁設計師幫助小熊設計一座橋,好嗎?
五、幼兒設計橋梁。
六、請個別幼兒向大家介紹他的設計作品,最后一起送給小熊。
大班科學下落的物體教案5
活動目標:
1、愿意參與科學探索活動,體驗活動帶來的樂趣。
2、在探索中發(fā)現物體自由下落時有直線和曲線之分,不同物體下落的速度有快有慢,與其重量、形狀有關。
3、能用自己的方式對不同物體按下落方式進行記錄,并用完整的語言表述自己的記錄結果。
活動準備:
1、羽毛、紙片、塑料積木、球、繩、沙包等。
2、記錄單、筆,白紙人手兩張。
活動過程:
1、猜想式提問,挖掘幼兒原有經驗。
。1)教師從材料框中拿出兩種不同的物體舉在同一高度,讓幼兒猜測如果同時放手,會發(fā)生什么。(讓幼兒結合自己的經驗大膽的回答,對幼兒的回答,教師不判斷對錯,啟發(fā)其他幼兒繼續(xù)發(fā)表自己的想法。)
2、操作嘗試,發(fā)現探索結果。通過探索,初步感知物體的下落有快有慢。
。1)鼓勵幼兒運用多種材料試一試,看一看和自己的猜想一樣不一樣。(發(fā)現物體在空中會自由下落)
。2)引導幼兒和同伴比較,發(fā)現物體下落時的異同。(引導幼兒發(fā)現有的物體落的快,有的物體落的慢)
。3)師幼共同探討為什么有些東西落的快,有些東西落的慢呢?
。4)教師小結:所有的物體在空中都會下落,并且物體下落的速度與其重量、形狀有關。
3、幼兒分組探索,按照物體下落的路線進行歸類記錄。
。1)請幼兒分組實驗,觀察桌上的物體的下落方式,并商量用自己的方式進行記錄。
。2)請個別幼兒分享記錄方法并說說新的發(fā)現。
。3)教師小結:不同物體下落的路線不一樣,有的是直線的`,有的是曲線的,直線的落地快,曲線的落地慢。
4、引導幼兒進一步探索同樣的東西形狀不同,落下來的情況也不同。
。1)出示相同的兩張紙,請幼兒想辦法改變他們落下來的速度。(可以提醒幼兒改變紙張的形狀,如用折、揉、團的方法,但要求幼兒不能改變原有紙張大。
。2)幼兒相互交流:你用了什么辦法?(幼兒自由講述,教師最后幫助幼兒梳理)
。3)師幼共同將操作結果記錄下來。
活動延伸:
讓幼兒回家用手帕或塑料袋做降落傘,觀察其與其他物體下落的不同。
大班科學下落的物體教案6
活動目標:
1、感知自由下落物體速度的快慢,對探索科學奧秘產生興趣。
2、發(fā)現不同物體的自由下落現象。
3、學習用統(tǒng)計表記錄兩種不同物體下落速度的快慢。
4、通過實驗培養(yǎng)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5、能積極地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fā)現,激發(fā)進一步探索事物變化的愿望。
活動準備:
1、輕重對比明顯的兩種物品(人手一份)。如,沙包和泡沫板、羽毛和橡皮泥、塑料袋和鐵板、布塊和積塑玩具等2、大小相同的紙每人兩張3、質量相同、形狀相同,但大小不同的物品若干。如,大小相同的三角鐵、牛奶瓶、飲料瓶、薯片盒等4、大統(tǒng)計表三張,分別代表三種物品下落現象。幼兒統(tǒng)計表每人一張。
活動過程:
。ㄒ唬、探索兩種輕重不同的物體下落現象。
1、出示沙包和泡沫請幼兒猜一猜:“如果這兩種物品往下落,會有什么現象發(fā)生?”
2、實驗沙包與泡沫下落現象提問:“這兩種物品下落時,你發(fā)現了什么現象?為什么?”(輕的快,重的慢)3、幼兒自由探索兩種輕重不同的物品要求:(1)兩樣物品放在同樣的高度上。
。2)跟朋友交換兩種物品玩。
4、歸納結論并統(tǒng)計(小結:重的物品落得快;輕的物品落得慢。)教師拿出大統(tǒng)計表幫助幼兒理解怎么記錄5、幼兒自己統(tǒng)計結論,并小結統(tǒng)計情況、展示統(tǒng)計表。
。ǘ⑻剿髻|量相同、大小相同但外形不同的物品下落現象。
1、出示兩張質量相同、大小相同的.兩張紙,把其中一張揉成一團請幼兒猜一猜:誰落得快?
2、幼兒動手試一試3、小結,外形小的落得快。并記錄在大統(tǒng)計表上(三)、探索質量相同、形狀相同但大小不同的物品下落現象。
1、出示大小不同的三角鐵。
。1)請幼兒說說它們的相同點(質量、形狀)與不同點(大。2)猜一猜:它們誰會先落地?還是有別的情況出現?
2、實驗。結論是:同時落地。
3、驗證,出示大小不同的牛奶瓶、薯片盒等4、將結論記錄在大統(tǒng)計表上5、說一說,在我們生活中還有那些東西像這樣同時落地的?
活動反思:
1、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沒有讓幼兒充分體驗物體都是下落的,示范的時候關于如何拋和最終結果這兩個指令不明確。這個環(huán)節(jié)只作為初步感知,不應該占活動的大部分時間。
2、第二個環(huán)節(jié)比較時,應讓幼兒在五中材料中隨意選擇兩者進行比較,如果五種比較則很難有明確結果,也浪費時間。在幼兒操作之前我引導幼兒應該在同一高度松手來比較,但是幼兒實際操作過程中并沒有都這么做,有的根本沒有兩兩比較就憑感覺寫結果,幼兒較亂,應該讓幼兒上來分享他是怎么比較的,也可以讓幼兒將下落的過程畫下來。
3、材料選擇:用紙來做實驗每次都受空氣阻力會導致速度不同,而且形狀不固定。應選用重量相同形狀不同、形狀相同重量不同的材料來比較,這樣更加能控制變量,要先從幼兒最易認同的經驗來探究。材料投放的時候應隨著環(huán)節(jié)的遞進一步步投放,不應所有的都放好。
4、科學活動目標應該是讓幼兒學會怎樣探究,而結果并不是很重要。
5、第三環(huán)節(jié)應該讓幼兒操作之后再得出結論,挑戰(zhàn)幼兒原有經驗。
大班科學下落的物體教案7
活動目標:
1、激發(fā)對物體下落現象探究的興趣。
2、感知物體下落的餓速度與材料之間最顯見的現象。
3、學習用自己喜歡的記錄方式表達觀察到的餓現象。
4、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fā)現。
5、對xx有濃厚的興趣,熱愛生活樂于探索。
活動準備:
一次性杯子(紙和塑料)、球(塑料和皮制)、夾子(塑料和木制)、紙(手工紙和鉛畫紙)、手絹(毛巾和布)、記錄用具活動過程:
一、游戲導入:
“物體飛上天”
1、激發(fā)幼兒游戲的愿望
2、設疑:奇怪,你們不是把東西都拋上去了嗎?怎么都回到你們的手上?
二、引導觀察:
物體下落的不同形態(tài)提問:請你再去玩一玩,仔細看看這些物體落下來的時候是怎樣的?
請你再去找一件東西玩一玩、比一比它們落下來的時候是怎樣的?(有的快、有的慢、它們的速度不同)鼓勵幼兒大膽操作。
三、自由探索:
物體下落的速度與年材料之間的關系提問:兩件不同的物體下落的速度是不同的.,兩件相象的東西他們同時下落,速度回怎樣呢?
幼兒討論。
四、組織交流:
物體的下落速度與物體的形狀、材料等因素有關。
1、嘗試表達:請大家把自己的發(fā)現,用你喜歡的方法記錄在自己的紙上,但要使別人一看就能明白。(幼兒操作,教師巡回觀察)
2、交流展示,請幼兒將記錄下來的新發(fā)現介紹給大家。(幼兒互相介紹)
3、教師小結
活動反思:
1、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沒有讓幼兒充分體驗物體都是下落的,示范的時候關于如何拋和最終結果這兩個指令不明確。這個環(huán)節(jié)只作為初步感知,不應該占活動的大部分時間。
2、第二個環(huán)節(jié)比較時,應讓幼兒在五中材料中隨意選擇兩者進行比較,如果五種比較則很難有明確結果,也浪費時間。在幼兒操作之前我引導幼兒應該在同一高度松手來比較,但是幼兒實際操作過程中并沒有都這么做,有的根本沒有兩兩比較就憑感覺寫結果,幼兒較亂,應該讓幼兒上來分享他是怎么比較的,也可以讓幼兒將下落的過程畫下來。
3、材料選擇:用紙來做實驗每次都受空氣阻力會導致速度不同,而且形狀不固定。應選用重量相同形狀不同、形狀相同重量不同的材料來比較,這樣更加能控制變量,要先從幼兒最易認同的經驗來探究。材料投放的時候應隨著環(huán)節(jié)的遞進一步步投放,不應所有的都放好。
4、科學活動目標應該是讓幼兒學會怎樣探究,而結果并不是很重要。
5、第三環(huán)節(jié)應該讓幼兒操作之后再得出結論,挑戰(zhàn)幼兒原有經驗。
大班科學下落的物體教案8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鏡子的特征以及會反射的道理。
2.觀察理解隨著兩面鏡子之間的角度越小,反射的次數就越多。
趣味練習
準備活動
[自由選擇活動-科學領域]- Big eye small eye活動紙- 鏡子分身術(鏡子里有幾個小朋友呢?)
活動內容
【導入】
1.觀看多媒體資料【鏡子分身術】,推測兩個鏡子對照可以看見很多個物體的原因。
- 照鏡子的時候你看到過好多個自己嗎?
- 在哪兒看到的?
- 同時用兩個鏡子照的話,為什么能看到那么多個物體呢?
【展開】
2.觀看實驗視頻【鏡子分身術】,說說實驗目標,實驗順序和備品。
- 今天我們要做的實驗叫什么?
- 做實驗的時候都需要哪些東西呢?
- 利用鏡子的特征,觀察在鏡子的折射下能看到多少個物體。
- 看一看實驗順序 。
1)把兩面鏡子的背面用膠帶粘起來。
2)在鏡子中間放一個球。
3)觀察一下鏡子折射出的球的數量。
【活動1:把兩面鏡子的距離拉遠】
3. 觀察兩面鏡子之間的距離變遠的話,球的個數有什么變化。
- 把兩面鏡子粘在一起,中間放一個彩球。
- 鏡子折射出來的.球有幾個?
- 鏡子間的距離越來越遠的話,鏡子里的球的數量有什么變化?
【活動2:把兩面鏡子的距離拉近】
4.觀察兩面鏡子之間的距離變近的話,球的個數有什么變化。
- 兩面鏡子之間距離拉近。
- 鏡子里有幾個球呢?
5. 說說鏡子之間距離的變化,球的個數有什么變化。
- 鏡子之間變遠和變近的時候有什么不同呢?
- 為什么球的數量會不同呢?
【結束】
6. 實驗結束后,Big eye small eye活動紙- 鏡子分身術(球越來越多)寫一寫實驗結果。
活動評價
- 對于鏡子特征的理解以及觀察的積極度進行評價。(jy46.com)
教師活動相關信息
鏡子有反射的特征。利用兩面鏡子看物體的時候,隨著兩面鏡子之間的角度越小,反射的次數就越多,所以就會看到更多的物體。利用同樣的原理,用兩面鏡子制作一個潛望鏡,看一看不能直接看到的事物。
水流到別的杯子去
水流到別的杯子去 設計意圖:水結冰、融化、水蒸氣變成水珠的經驗、溶解的秘密, 沉與浮 1:提供不同材料,建議幼兒思考如何使沉入水中的材料浮于水面,或使浮于水面的材料沉入水中。如用牙膏皮做成小船,或將小鐵釘放在積木上等。沉與浮 2(立起來的木棍):將小木棍放入水中,發(fā)現它躺在水面上。如果在木棍一端粘一大塊橡皮泥,或釘上一根大鐵釘,都能使它立起來。 活動目標:使用多種材料,玩水的過程充滿和有趣。 活動材料:飲料管、紙、牙膏皮、泡沫塑料、小積木、塑料、菜葉、小瓷器、竹片、鐵釘、小石子水管、竹片、盛水具、彩色墨水等 活動過程:下午天氣熱,小朋友都在玩水。今天材料很豐富,但給出一個條件,每人只給一盆水,要節(jié)約用水,用完就沒有了。用水管連接水的有3組、用大小杯子滔水的有2組、用礦泉水瓶蓋扎洞來射水有3組、做水簾洞1組、沉浮和自定義玩法有幾組。 “水流到別的杯子去”組;佘馨蕊、張俊騫、覃芷珊、盧藝文、班學佳 *這幾個小朋友,把2根管子把3個杯子連接起來,慢慢地將一杯紅色的水倒在水杯里玩,發(fā)現杯里的紅水通過連接飲料管子流到另一個水杯,3杯水慢慢變紅了,孩子們高興極了,飲料管子傳送水耶,3杯紅水第一次出現流動成水平,水不流動了。 *又觀察,張俊騫提出,加水才行,邊說邊給其中一個杯加水,佘馨蕊:水從管子流過去了,3杯紅水又第二次流動成水平,水又不流動了。 *老師提醒小朋友想辦法讓一杯水高一點,觀察會怎樣。盧藝文從旁邊小菜園里取兩塊土,和班學佳一起把一個杯子墊高起來,紅色的水又流動了。 *就這樣反復做做學學。覃芷珊用手指攪拌水,紅水沒有原來這樣紅了,變淡了。 *老師說:為什么水會流過去呢?盧藝文說:水要斜坡才行。 比較水位高度與流的快慢之間的關系,體會水由高處往低處流的特性。體會水的多少和顏色深淺變化的關系。
大班科學下落的物體教案9
活動目標:
1、感知自由下落物體速度的快慢,對探索科學奧秘產生興趣。
2、發(fā)現不同物體的自由下落現象。
活動準備:
1、輕重對比明顯的兩種物品(人手一份)。如,沙包和泡沫板、羽毛和橡皮泥、塑料袋和鐵板、布塊和積塑玩具等
2、大小相同的紙每人兩張
3、質量相同、形狀相同,但大小不同的物品若干。如,大小相同的三角鐵、牛奶瓶、飲料瓶、薯片盒等
4、大統(tǒng)計表三張,分別代表三種物品下落現象。幼兒統(tǒng)計表每人一張。
活動過程:
。ㄒ唬、探索兩種輕重不同的物體下落現象。
1、出示沙包和泡沫請幼兒猜一猜:“如果這兩種物品往下落,會有什么現象發(fā)生?”
2、實驗沙包與泡沫下落現象提問:“這兩種物品下落時,你發(fā)現了什么現象?為什么?”(輕的快,重的慢)
3、幼兒自由探索兩種輕重不同的物品要求:
。1)兩樣物品放在同樣的高度上。
(2)跟朋友交換兩種物品玩。
4、歸納結論并統(tǒng)計(小結:重的物品落得快;輕的物品落得慢。)教師拿出大統(tǒng)計表幫助幼兒理解怎么記錄
5、幼兒自己統(tǒng)計結論,并小結統(tǒng)計情況、展示統(tǒng)計表。
。ǘ、探索質量相同、大小相同但外形不同的物品下落現象。
1、出示兩張質量相同、大小相同的兩張紙,把其中一張揉成一團請幼兒猜一猜:誰落得快?
2、幼兒動手試一試3。小結,外形小的落得快。并記錄在大統(tǒng)計表上
。ㄈ⑻剿髻|量相同、形狀相同但大小不同的物品下落現象。
1、出示大小不同的三角鐵。
。1)請幼兒說說它們的相同點(質量、形狀)與不同點(大。
。2)猜一猜:它們誰會先落地?還是有別的情況出現?
2、實驗。結論是:同時落地。
3、驗證,出示大小不同的牛奶瓶、薯片盒等
4、將結論記錄在大統(tǒng)計表上
5、說一說,在我們生活中還有那些東西像這樣同時落地的?
活動反思:
1、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沒有讓幼兒充分體驗物體都是下落的,示范的時候關于如何拋和最終結果這兩個指令不明確。這個環(huán)節(jié)只作為初步感知,不應該占活動的大部分時間。
2、第二個環(huán)節(jié)比較時,應讓幼兒在五中材料中隨意選擇兩者進行比較,如果五種比較則很難有明確結果,也浪費時間。在幼兒操作之前我引導幼兒應該在同一高度松手來比較,但是幼兒實際操作過程中并沒有都這么做,有的`根本沒有兩兩比較就憑感覺寫結果,幼兒較亂,應該讓幼兒上來分享他是怎么比較的,也可以讓幼兒將下落的過程畫下來。
3、材料選擇:用紙來做實驗每次都受空氣阻力會導致速度不同,而且形狀不固定。應選用重量相同形狀不同、形狀相同重量不同的材料來比較,這樣更加能控制變量,要先從幼兒最易認同的經驗來探究。材料投放的時候應隨著環(huán)節(jié)的遞進一步步投放,不應所有的都放好。
4、科學活動目標應該是讓幼兒學會怎樣探究,而結果并不是很重要。
5、第三環(huán)節(jié)應該讓幼兒操作之后再得出結論,挑戰(zhàn)幼兒原有經驗。
大班科學下落的物體教案10
活動目標
1、發(fā)現物體扔到空中會自由下落,不同物體下落的速度有快有慢。
2、知道物體下落有直線和曲線之分,嘗試用自己的方式對不同物體按下落方式進行記錄。
3、探索同一物體形狀不同下落情況也不同。
活動準備
各種糖紙、羽毛、報紙、塑料積木、球、繩、沙包等,記錄紙、筆,白紙人手兩張
活動過程
一、導入
教師:秋天到了,一片片樹葉落下來,樹葉落下來是怎么樣的?
。ㄓ變鹤杂芍v述)
二、幼兒探索并討論。
1、幼兒猜想并嘗試
教師:你桌上東西落下是怎么樣的?每一樣東西都試一試。
2、引導幼兒和同伴比較,發(fā)現物體下落時的異同。
教師:請你找一個好朋友比一比,看看你們手里的東西落下來有什么不一樣?
3、幼兒交流
。1)你有什么發(fā)現嗎?(幼兒自由交流)
。2)為什么有的物體落的快,有的物體落的慢?
4、教師小結:所有的物體都會下落的,不同物體下落的速度有快有慢。
5、教師演示一張皺紙和一塊積木
引導幼兒觀察,發(fā)現物體下落路線是不一樣的。
三、幼兒分組探索,按照物體下落的路線進行歸類記錄。
1、請幼兒分組實驗,觀察桌上的物體的下落方式,并商量用自己的方式進行記錄。
教師:請你再去試一次,把你的發(fā)現記錄在紙上,你這些東西按照落下的路線記在紙上。
2、每組派一個孩子交流各組的發(fā)現,并介紹自己的記錄方法。
教師:你是怎么記錄的?你有什么新的發(fā)現?
3、教師簡單小結:
不同物體下落的路線不一樣,有的是直線的,有的是曲線的',直線的落地快,曲線的落地慢。
四、引導幼兒進一步探索同樣的東西形狀不同,落下來的情況也不同。
1、出示相同的兩張紙
幼兒猜想:你可以用什么辦法讓他們落下的時候不一樣?
2、幼兒自己嘗試,教師引導幼兒將紙折成不同的形狀
3、交流:你用了什么辦法?
五、延伸:
讓幼兒回家用手帕或塑料待做降落傘,觀察其與其他物體下落的不同。
大班科學下落的物體教案11
目標:
1、讓幼兒發(fā)現物體扔到空中會自由下落,不同的物體下落的速度有快有慢。
2、培養(yǎng)幼兒動手試驗和觀察的能力。
3、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探索的興趣。
準備:
各種糖紙、報紙、小塑料玩具、沙包。
過程:
1、激發(fā)幼兒探索興趣。
師:“小朋友,你們見過樹葉落下來的樣子嗎?它和樹枝落下來的`樣子有什么不一樣?”
2、讓幼兒自己試驗、探索。
。1)師:“今天我們也來做一個扔東西的,看看你能把這些東西扔多高,再看看它會怎么樣?
最后是怎樣落下來的,落下來時有什么不一樣?”
啟發(fā)幼兒觀察東西無論扔多高總要掉下來,掉下來是有快有慢的。
。2)“你扔沙包的時候有什么感覺?
扔塑料帶的時候呢?
什么樣的東西可以扔的高?
你發(fā)現什么東西落得快?
什么東西落得慢?
為什么?
(重的東西落得快,輕得東西落得慢)
(3)“你能讓它們不落下來嗎?
(如用嘴對它吹氣,向上打它,但一停止仍回掉下來。)
東西不管扔多高,它都會落下來,但落下來有快有慢,輕得東西落得慢,重的東西落得快!
3、引導幼兒進一步探討同樣的東西形狀不同落下的情況也不同。
師:剛才我們發(fā)現重的東西落得快,我們現在用兩張一樣的紙,一個揉成紙團,一個不揉,讓它們比一比,看看會怎么樣,為什么會這樣?
(紙團扔得高,落地快,沒有揉的紙扔得低,落得慢。)
4、小結:今天,我們發(fā)現扔到空中的東西都會落下來,輕的、大的東西扔不高,落下來的速度也慢;重的、小的東西扔得高,落得也快。
5、活動延伸:剛才小朋友發(fā)現一張紙扔不高,那我們有什么辦法讓它扔得高呢?
(揉成紙團、折成飛機。)
我們來做一架紙飛機,比一比看誰飛得高,飛得遠。
大班科學下落的物體教案12
活動目標:
1.能仔細觀察,感知各種物體在空中都會自由下落。
2.通過動手操作,探究物體的下落速度跟重量、形狀與掉落方向有關,學會做記錄并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發(fā)現。
3.對物體下落的現象產生興趣及探索欲望。
4.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每組相同的普通紙兩張,大小相同的黑卡紙一張,橡皮泥一盒,積木一塊,石頭一塊,剪刀一把,筆一支,記錄表一張。
活動過程:
1.教師引導幼兒探索物體都有下落現象。
(1)教師引導:教師手里拿著一塊積木,提問如果松開手會怎么樣,教師操作,并用多種方式拋、扔。提問,所有東西都會這樣嗎?
(2)幼兒試驗:請小朋友運用多種材料試一試,看看和剛才的猜想是不是一樣。
(3)幼兒分享結果,教師總結。
2.比較不同物體下落的速度。
(1)提問:剛才你們都扔了那些東西?它們落下來的速度一樣嗎?哪些快哪些慢?
(2)請個別幼兒上來示范,教師引導要在同一高度松手來比較。
(3)幼兒再次操作,并將結果記錄在紙上。
(4)教師將結果貼在黑板上展示,請幼兒回答發(fā)現了什么,幼兒猜想為什么有些速度快有些慢。
3.探究物體下落速度與什么有關。
(1)教師引導幼兒正確操作,比較普通的'紙和黑卡紙的下落速度不同,請幼兒回答發(fā)現了什么,驗證速度與重量有關。
(2)幼兒操作,不增減東西,怎樣使兩張相同的普通紙掉落的速度不同,再交流討論。驗證速度與形狀和下落方向有關。
活動延伸:
將材料投放到區(qū)角內,鼓勵幼兒運用不同的材料對生活中的落體運用現象進行新的設計,嘗試改變物體下落的速度。
活動反思:
1、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沒有讓幼兒充分體驗物體都是下落的,示范的時候關于如何拋和最終結果這兩個指令不明確。這個環(huán)節(jié)只作為初步感知,不應該占活動的大部分時間。
2、第二個環(huán)節(jié)比較時,應讓幼兒在五中材料中隨意選擇兩者進行比較,如果五種比較則很難有明確結果,也浪費時間。在幼兒操作之前我引導幼兒應該在同一高度松手來比較,但是幼兒實際操作過程中并沒有都這么做,有的根本沒有兩兩比較就憑感覺寫結果,幼兒較亂,應該讓幼兒上來分享他是怎么比較的,也可以讓幼兒將下落的過程畫下來。
3、材料選擇:用紙來做實驗每次都受空氣阻力會導致速度不同,而且形狀不固定。應選用重量相同形狀不同、形狀相同重量不同的材料來比較,這樣更加能控制變量,要先從幼兒最易認同的經驗來探究。材料投放的時候應隨著環(huán)節(jié)的遞進一步步投放,不應所有的都放好。
4、科學活動目標應該是讓幼兒學會怎樣探究,而結果并不是很重要。
5、第三環(huán)節(jié)應該讓幼兒操作之后再得出結論,挑戰(zhàn)幼兒原有經驗。
大班科學下落的物體教案13
【活動目標】
1、發(fā)現物體扔到空中會自由下落,不同物體下落的速度有快有慢。
2、知道物體下落有直線和曲線之分,嘗試用自己的方式對不同物體按下落方式進行記錄。
3、探索同一物體形狀不同下落情況也不同。
4、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5、培養(yǎng)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各種糖紙、羽毛、報紙、塑料積木、球、繩、沙包等,記錄紙、筆,白紙人手兩張。
【活動過程】
一、引題。
秋天到了,一片片樹葉落下來,樹葉落下來是怎么樣的?(幼兒自由講述)
二、幼兒探索并討論。
1、幼兒猜想并嘗試:你桌上東西落下是怎么樣的?每一樣東西都試一試。
2、引導幼兒和同伴比較,發(fā)現物體下落時的異同。
“請你找一個好朋友比一比,看看你們手里的東西落下來有什么不一樣?”
3、幼兒交流:
。1)你有什么發(fā)現嗎?(幼兒自由交流)
(2)為什么有的物體落的快,有的物體落的慢?
4、小結:所有的物體都會下落的,不同物體下落的速度有快有慢。
5、師演示一張皺紙和一塊積木,引導幼兒觀察,發(fā)現物體下落路線是不一樣的。
三、幼兒分組探索,按照物體下落的'路線進行歸類記錄。
1、請幼兒分組實驗,觀察桌上的物體的下落方式,并商量用自己的方式進行記錄!罢埬阍偃ピ囈淮危涯愕陌l(fā)現記錄在紙上,你這些東西按照落下的路線記在紙上!
2、每組派一個孩子交流各組的發(fā)現,并介紹自己的記錄方法。
“你是怎么記錄的?”“你有什么新的發(fā)現?”
3、教師小結:不同物體下落的路線不一樣,有的是直線的,有的是曲線的,直線的落地快,曲線的落地慢。
四、引導幼兒進一步探索同樣的東西形狀不同,落下來的情況也不同。
1、(出示相同的兩張紙)幼兒猜想:你可以用什么辦法讓他們落下的時候不一樣?
2、幼兒自己嘗試,教師引導幼兒將紙折成不同的形狀。
3、交流:你用了什么辦法?
【活動延伸】
讓幼兒回家用手帕或塑料待做降落傘,觀察其與其他物體下落的不同。
【活動反思】
1、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沒有讓幼兒充分體驗物體都是下落的,示范的時候關于如何拋和最終結果這兩個指令不明確。這個環(huán)節(jié)只作為初步感知,不應該占活動的大部分時間。
2、第二個環(huán)節(jié)比較時,應讓幼兒在五中材料中隨意選擇兩者進行比較,如果五種比較則很難有明確結果,也浪費時間。在幼兒操作之前我引導幼兒應該在同一高度松手來比較,但是幼兒實際操作過程中并沒有都這么做,有的根本沒有兩兩比較就憑感覺寫結果,幼兒較亂,應該讓幼兒上來分享他是怎么比較的,也可以讓幼兒將下落的過程畫下來。
3、材料選擇:用紙來做實驗每次都受空氣阻力會導致速度不同,而且形狀不固定。應選用重量相同形狀不同、形狀相同重量不同的材料來比較,這樣更加能控制變量,要先從幼兒最易認同的經驗來探究。材料投放的時候應隨著環(huán)節(jié)的遞進一步步投放,不應所有的都放好。
4、科學活動目標應該是讓幼兒學會怎樣探究,而結果并不是很重要。
5、第三環(huán)節(jié)應該讓幼兒操作之后再得出結論,挑戰(zhàn)幼兒原有經驗。
大班科學下落的物體教案14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觀察、探索物體從空中下落的自然現象。
2、激發(fā)幼兒探索的興趣。
3、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和創(chuàng)造力。
4、培養(yǎng)幼兒參與制作活動的興趣,學習科技小制作技能,發(fā)展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1、各種紙、小玩具、沙袋、小紙盒等物品。
2、選擇好便于幼兒活動的寬敞的室外場地。
3、線繩、紙巾、用于懸掛在降落傘上重物若干。
活動過程
一、引起幼兒探索自然現象的興趣。
1、你們見過樹葉從樹上掉下來嗎?是怎樣掉下來?(幼兒自由表達)
2、你們還見過什么東西從空中掉下來?(請幼兒聯(lián)系自己的經驗來表達)
二、引導幼兒通過操作,感知、探索、物體下落這一自然現象。
1、請幼兒選擇桌上的東西,把它們輕輕地向下扔,看看它們會怎樣。
2、如果把東西扔得很高,它會怎樣呢?
3、你們能使這些東西不掉下來嗎?(請幼兒暢談自己的做法和發(fā)現)
4、:不管什么東西,不管它被扔得多高,它總要掉下來。
三、引起幼兒制作降落傘的興趣。
1、我們發(fā)現不管什么東西都會從空中掉下來,F在請小朋友想一想如果人在空中會怎么樣?
2、怎樣才能使人掉下來不擦傷呢?(幼兒自由討論)
3、有的小朋友想出了用降落傘的好辦法,下面我們就來學做“降落傘”。
四、引導幼兒學做“降落傘”。
1、簡單示范,為幼兒材料,讓幼兒嘗試做小小“降落傘”。
2、觀察幼兒的制作情況,必要時作個別指導或提示。
3、請幼兒觀察自制降落傘的降落過程,感受成功的喜悅。
課程反思
整個課程通過感受物體下落的自然現象——自己的發(fā)現——幼兒動手制作降落傘三個環(huán)節(jié),使幼兒在觀察、探索、動手操作活動中達到本節(jié)課的活動目標。
在活動中,我通過第一個環(huán)節(jié)的'提問把幼兒引入到這節(jié)課所要思考的知識范圍里,讓幼兒在這個主題里盡情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和以往經驗,講述自己平常生活中所見到的下落物品;通過第二個環(huán)節(jié)的兩次幼兒實踐操作活動,讓幼兒自己得出物體都要從空中下落這一自然現象的論,使幼兒形成一種科學的認識意識;最后通過提問、示范激發(fā)幼兒制作降落傘的興趣,幼兒在制作過程中一直非常興奮,大家都積極地動手進行操作活動,使活動得以在快樂、輕松的氛圍中開展。
大班科學下落的物體教案15
設計意圖:
物體的上拋、下落現象是幼兒在日常生活活動中經常遇見的,如何引導幼兒運用已有的經驗去探索問題,我選擇和設計了“物體的上拋、下落”活動讓幼兒通過操作、觀察、分析、探索主動獲得物體上拋、下落的經驗。在制作玩具的同時,為了讓不同水平幼兒都在各自基礎上獲得發(fā)展,我為幼兒提供了難易不同的操作材料,讓幼兒自己動手動腦自制玩具,獲得成功的喜悅。
活動目的:
1.感知不同質量的物體上拋、下落的不同現象,培養(yǎng)幼兒探索精神。
2.激發(fā)幼兒自制玩具的興趣,培養(yǎng)動手、動腦能力和克服困難的精神,體驗成功的喜悅。
3.通過觀察、交流與討論等活動,感知周圍事物的不斷變化,知道一切都在變。
4.激發(fā)幼兒樂于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塑料袋、沙包、紙張、夾子若干
2.難度不同的半成品材料,降落傘范樣
活動過程:
一、操作、探索
1.探索塑料袋與沙包上拋的不同現象
2.讓孩子運用已有的.經驗說出易拋與不易拋的物體
3.探索紙與夾子上拋不同現象
4.探索紙與夾子從同樣高度下落的不同現象
5.探索怎樣使紙能快一點落下的方法
6.留下余興:讓幼兒思考用什么辦法能使夾子下落的速度慢一些
二、幼兒自制玩具
1.討論:怎樣能使夾子下落的速度減漫
2.鼓勵幼兒通過觀察探索自己制作玩具
3.幼兒制作玩具,教師個別指導
三、玩玩具,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反思:
1、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沒有讓幼兒充分體驗物體都是下落的,示范的時候關于如何拋和最終結果這兩個指令不明確。這個環(huán)節(jié)只作為初步感知,不應該占活動的大部分時間。
2、第二個環(huán)節(jié)比較時,應讓幼兒在五中材料中隨意選擇兩者進行比較,如果五種比較則很難有明確結果,也浪費時間。在幼兒操作之前我引導幼兒應該在同一高度松手來比較,但是幼兒實際操作過程中并沒有都這么做,有的根本沒有兩兩比較就憑感覺寫結果,幼兒較亂,應該讓幼兒上來分享他是怎么比較的,也可以讓幼兒將下落的過程畫下來。
3、材料選擇:用紙來做實驗每次都受空氣阻力會導致速度不同,而且形狀不固定。應選用重量相同形狀不同、形狀相同重量不同的材料來比較,這樣更加能控制變量,要先從幼兒最易認同的經驗來探究。材料投放的時候應隨著環(huán)節(jié)的遞進一步步投放,不應所有的都放好。
4、科學活動目標應該是讓幼兒學會怎樣探究,而結果并不是很重要。
5、第三環(huán)節(jié)應該讓幼兒操作之后再得出結論,挑戰(zhàn)幼兒原有經驗。
小百科:物體,指自然界客觀存在的一切有形體的物質,一般分有氣態(tài)、液態(tài)和固態(tài)。
【大班科學下落的物體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科學物體的下落教案03-12
下落的物體大班科學教案01-07
《物體的下落》大班科學教案10-05
《物體下落》大班科學教案10-06
科學教案物體下落10-06
大班科學物體的下落教案15篇03-19
大班科學物體的下落教案(15篇)03-19
向下落的物體大班科學教案10-07
下落的物體大班科學教案15篇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