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热66热这里只有精品,特黄特色的大片在线观看,亚洲日本三级在线观看,国产三级农村妇女在线,亚洲av毛片免费在线观看,哺乳叫自慰在线看,天天干美女av网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

時間:2023-10-31 10:12:56 海潔 其它教案 我要投稿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通用21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是連接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橋梁,對于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具有溝通作用。我們應該怎么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通用21篇)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 1

  教學目標:

  進一步鞏固除數是一位數除法的計算方法。理解被除數的個位上不夠商1的時候要用0占位。

  通過探究,得到每次除得的余數都要比除數小,會根據商和除數相乘再加上余數等于被除數的關系來驗算有余數的除法。能靈活的運用驗算的方法計算出被除數、除數。

  重點難點:

  理解被除數的個位上不夠商1的時候要用0占位。

  掌握有余數除法的驗算方法:當余數比除數小時,被除數=商×除數+余數。

  教學工具: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練習一

  師:“分析題意,平均分我們用什么法?算式是什么?回憶一下,除法豎式計算的四個步驟是什么?”

  生:“用除法,算式:86÷4,步驟是①商 ②乘 ③減 ④落。”

  練習二、練一練

  師:“做豎式計算的時候我們還要注意些什么?”

  生①:“從被除數的最高位開始除,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寫到那一位上面!

  生②:“每次除得的余數必須比除數小!

  …………

  師:“完成下列豎式!

  二、新課探索

  探究一

  師:“列式并嘗試計算!

  師:“個位上的0是怎么來的?能不能省略?”

  生①:“個位上不夠商1,用0占位。”

  生②:“不能省略,如果沒有0的話商就成了2,太小了!

  師:“生③在商0之后沒有和3相乘,他這樣做對不對?”

  生①:“不對,做除法的'步驟是①商 ②乘 ③減 ④落,這樣做少了三步!

  生②:“可以這樣做,因為這樣做的結果和剛才的一樣!

  生③:“0與任何數相乘都等于0,任何數減去0等于它本身!彼缘谌N方法更為簡便。

  …………

  小結:被除數的個位上不夠商1的時候要用0占位。

  探究二

  師:“下列三種做法中,你認為哪一個才是正確的?”

  生①:“第一個一看就錯了,余數比除數大了!

  生②:“我列豎式計算得到:94÷4=23……2”

  …………

  小結:檢查除法計算時,首先看余數,余數要比除數小。

  師:“當余數比除數小時,除了通過豎式重新計算以外,你還有什么好方法嗎?”

  生①:“因為23×4+2=94,所以94÷4=23……2是對的。”

  生②:“因為24×4+2=98,所以94÷4=24……2是錯的!

  小結:當余數比除數小時,可以看商×除數+余數是否等于被除數來驗算。

  三、課內練習

  練一練

  師:完成下列豎式,

  師:說說(3)(4)兩題商末尾的0是怎么來的。

  發(fā)現問題及時糾正。

  計算并驗算

  師:“說說驗算的方法。”

  生:“先看余數。如果余數大于或等于除數,答案錯;如果余數小于除數,再看商×除數+余數是否等于被除數!

  師:“任選兩題,計算并驗算!

  想一想,填一填

  師:“如何求被除數?”

  生:“被除數=商×除數+余數!

  想一想,下列各數該怎樣求?

  師:“第一題你們是怎么想的?”

  生①:“想誰乘9的結果離83最近。”

  生②:“想誰乘9等于81!

  …………

  師:“81是怎么來的?”

  生:“用被除數83減去余數2!

  師:“因此,求除數的時候,我們可以先用被除數減去余數,再用所得的結果除以商來得到!

  師:“第二題除了列豎式外,還可以怎么做?”

  生:“先用被除數減去余數,再用所得的結果除以除數!

  師:“小巧、小丁丁和小亞經過自己的努力,分別獲得了一、二、三等獎的獎學金,讓我們來看一下,他們拿著這些獎學金準備買些什么學習用品吧!”

  師:“完成下列三題,并說說你是怎么驗算的!

  四、課后小結

  本課小結

  有余數除法的驗算方法:先看余數。如果余數大于或等于除數,答案錯;如果余數小于除數,再看商×除數+余數是否等于被除數。

  五、課后習題

  課后作業(yè)

  補充題

 、 被除數+除數×商=96,被除數=( )

 、 把8、79、7、9四個數填入括號里,使算式成立。

 。 )÷( )=( )……( )

  練習冊第28、29、30頁。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 2

  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進一步學習除法的筆算方法,掌握試商的方法,正確計算。

  2. 能力目標:掌握除法驗算的方法,并能正確進行驗算,養(yǎng)成認真計算的`良好習慣。

  3. 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意識。

  教學重點:

  學會計算并驗算。

  教學難點:

  最高位不夠商1時怎么辦。

  教具準備:

  實物投影。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我校大隊部經常組織同學向有困難的小朋友獻愛心活動,在新年之前,我校少先隊員捐出576本故事書,要送給6所希望小學,平均每所小學分到多少本?

  二、探究新知,講授新課。

  你想怎么解決這個問題?

  列式:5766=( )(本)

  1. 你先估計一下每所學校能分到多少本。并說一說估計的方法。

  2. 試著用豎式計算。

  百位上是1,夠商1嗎?怎么辦?被除數的最高位比除數小,要用前兩位去除,除到哪一位,商就寫在那一位上。

  3. 小組討論。

  4. 驗算:根據乘除法之間的關系,怎樣驗算?學生試著說,再驗算。

  三、鞏固練習,形成能力

  1. 試一試

 。1)如果把這些書送給4所希望小學,先估計平均每所小學分到多少本,再算一算。

 。2)弄清題意,獨立完成。

  2. 計算并驗算:3007 7249

  3. 63頁第1題,填 或=

  4. 63頁第2題,先估計是幾位數,再計算。

  5. 63頁第3題,計算并驗算。

  6. 63頁第4題,第5題,解決問題。

  四、作業(yè)

  6447 6455 3368 3426

  4059 200825261522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 3

  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

  掌握含有兩級運算的三步計算式題的運算順序。

  2. 能力目標:

  會用簡便方法計算含有兩級運算的三步計算的式題,培養(yǎng)學生靈活的計算能力。

  3. 情感目標:

  培養(yǎng)學生細致、認真的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含有兩級運算的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

  用簡便方法計算含有兩級運算的三步計算的式題。

  教具、學具準備

  每組一塊小黑板,口算卡片,投影儀(片)。

  教學過程

  一、鋪墊孕伏

  1. 口算

  48+36=

  75-90=

  150-90=

  2. 準備題

  16×4+18 18+4×6 69÷3-14 50-35÷5

  讓學生說出每題中都包含哪些運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解答。

  (學生在以前學過在一個沒有括號的算式里,有乘法或除法和加、減法,都要先算乘法或除法,這節(jié)課學習的混合運算依然依據這一運算順序。因此設計這樣的練習,是為學習新知識鋪平道路。)

  二、探究新知

  1. 導入。

  同學們對乘法或除法與加、減法的兩步混合運算計算的都很準確,計算順序掌握的也很好。如果我們把16×4+18中的18改成6×3,就成了這樣的題目、教師出示例1 16×4+6×3(板書)它的運算88÷4= 60+70= 4000÷5= 300+140= 60×8×0= 560-80= 21×3= 52÷6= 640÷2=

  順序是怎樣的,下面我們就來學習。

  2. 學習例1。

  (1)這道題中含有哪些運算,它的運算順序是什么?它與準備題有什么聯系和區(qū)別?你能根據以前的知識自己試著計算出來嗎?放手讓學生小組討論并在練習本上計算,一名學生板演,教師巡視指導

  (2)學生各組分別匯報計算順序與結果

  引導學生匯報出這道題含有兩步乘法和一步加法,根據在一個沒有括號的算式里有乘法又有加法要先做乘法,所以這道題的.計算順序是:

  16×4+6×3

  =64+6×3

  =64+18

  =82

  (3)你認為還有沒有簡便的方法計算這道題?為什么?(小組討論)

  引導學生討論出這道題求的是16乘以4的積與6乘以3的積的和,可以把兩個積先算出來。所以可以把兩個積同時進行計算。(取得一致后,教師板書。)

  (4)及時反饋,拓寬思路。

 、偃绻16×4+6×3的“+”改成“-”該怎樣計算呢?

  ②如果把16×4+6×3的“×”改成“÷”該怎樣計算呢?

  要求學生小組討論練習,教師巡視指導并讓兩名學生板演

  16×4-6×3 16÷4+6÷3

  =64-18 =4+2

  =46 =6

  (5)類比歸納,得出結論

  觀察比較四個算式,分析在計算這樣的混合運算中,哪一步可以省略,為什么?

  (6)反饋練習:完成77頁的做一做,以小組為單位進行。

  要求先說出含有哪些運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再計算。

  通三年級數學上冊混合運算2教案人教版過以上學習我們知道了在計算一道混合運算時,首先要看它含有哪些運算,然后再看有沒有可以

  同時進行脫式計算的,如果有就同時計算。

  三、鞏固發(fā)展

  以下幾道練習均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要求學生在組內先說順序,再計算。

  1. 按照各圖指定的運算順序,在□里填上得數。(要求學生在書上填)

  2. 脫式計算,先說計算順序再計算

  39÷3+48÷6 24×4-42÷3

  17×4-12×4 81÷3+4×6

  3. 學生自己以小組為單位出題練習,(學生的混合運算都可以出,然后與其他組交流。)

  四、總結

  引導學生回憶今天學習了什么?注意什么問題?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 4

  教學目標:

  1.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體驗算法多樣化。

  2.在討論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3.進一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教材分析:

  這是在學生上學期已經熟練掌握乘法口訣基礎上,新學期的第一節(jié)課。教材利用三捆小樹的具體情境,引導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探索一位數乘整十、整百、整千數的口算方法。

  與過去教材相比,新教材更加體現了數學化的過程;充分體現了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的課程標準理念;更加關注了學生的知識背景及個性差異;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出不同的計算方法,體驗算法的多樣化;為學生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力求使學生自己主動建構知識。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1.教師利用多媒體出示教學情境圖,引導學生觀察。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植樹造林對人類的好處嗎?每年我們學校都要植樹,那么今天我們來看一看,植樹的活動中有哪些數學問題。

 。ㄔO計意圖創(chuàng)設學生所熟悉的植樹這一生活情境,密切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同時對學生進行環(huán)保教育。)

  2.請你認真觀察圖后和同桌說說你看到了什么,(一共有幾捆小樹?每捆有幾棵?)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小樹一共有多少棵?。

 。ㄔO計意圖結合具體情境,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設計這樣的環(huán)節(jié),主要是考慮到學生已經到了三年級了,已能從圖中收集信息,教師放手讓學生自己觀察,這也是培養(yǎng)學生學會學習的一種策略。)

  二、解決問題,探索口算方法

  1.獨立解答。

  學生列出算式203,然后嘗試計算。

  2.小組交流。

  讓學生結合小樹一共有多少棵這個情境,在小組內說一說自己列出的算式的含義,再說說計算方法。

  (設計意圖教師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索整十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通過學生獨立思考、小組交流、討論,經歷探索多種算法以及與他人交流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獨立性和靈活性。)

  3.全班交流。

  小組代表發(fā)言,得出203=60中的20表示每捆有20棵,3表示3捆,60表示一共有60棵樹,學生可能想出以下計算方法

 。1)203就是3個20相加:20+20+20=60;

  (2)因為23=6,因此203=60;

 。3)可以把20看成102,這樣203可以變成106。

  對于學生的計算方法,只要正確,教師就應該對學生進行鼓勵和表揚,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來計算。

 。ㄔO計意圖全班交流體現了學生算法的多樣化,使學生更加方便選擇自己喜歡的計算方法,達到算法優(yōu)化目的。)

  4.解決問題。

  4捆小樹一共有多少棵?5捆呢?請同學們先試著解決,然后小組內交流,全班匯報。

  (設計意圖通過知識的應用,增強學生的應用意識,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拓展練習

  1.口算。

  325467

  302504670

  300250046700

  學生獨立計算,反饋計算結果。

  師:上面這組算式,橫行、豎列分別有哪些規(guī)律?用自己的話說說你的發(fā)現。

  (只要學生說得合理,教師就應給予肯定和鼓勵。)

  (設計意圖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表述,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發(fā)現數學規(guī)律的能力。)

  2.引導學生說說怎樣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

  3.數學游戲。

  教師事先準備好卡片,以同桌為單位開展游戲活動。

  游戲規(guī)則:一位學生取一位數,另一位學生取整十、整百或整千數,然后兩個學生都計算這兩個數相乘的結果,看誰算得又快又準確。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 5

  教學目標

  1.通過復習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萬以內的加、減法"和"有余數的除法",并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和估算能力。

  2.能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培養(yǎng)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復習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萬以內的加、減法的復習。

  有余數的除法的復習。

  教學難點:系統(tǒng)地出萬以內的、加減法豎式計算該注意的地方。

  熟練地計算連續(xù)進位的加法和連續(xù)退位的減法。

  利用有余數的除法解決具體問題。

  教學過程

  一、萬以內的加、減法的復習

  師:時間過的真快,我們已經把這本厚厚的數學書快學完了。同學們還記得你自己都學了些什么嗎?

  生根據課本目錄會回答不同的內容。

  師:學了那么多知識,今天我們一起來復習一下第二單元的知識。是什么呢?

  生:萬以內的加、減法

  師:老師這里有幾道題要來考考大家,看大家有沒有信心接受老師的挑戰(zhàn)呢?

 、懦鍪纠}1題目:用豎式計算計算下列各題

  175+162=310-207=259+148=

  985-423=325+464=806-774=

  師:老師先請同學來說說如果讓你來完成你會怎么做?

  多種回答:

 、倏谒

 、谪Q式計算(引導豎式計算的注意點并及時板書)

  師:三(1)班有三位同學已經把前面的三題做好了,我們一看他們做的怎么樣?

  出示錯題:175+62=795310-207=113259+148=

  175310259

  +62-207+148

  795113397

  學生評判并分析錯因:題1數位沒有對齊

  題2沒有退位

  題3沒有退位,橫式上沒有寫結果

  師:你們能幫他們改正嗎?

  學生口答改正。

  師:三(1)班的同學可真粗心,他們?yōu)槭裁礇]有發(fā)現自己做錯了呢?

  預設回答:沒有驗算。

  師:我們在做加減法時可以通過驗算來檢查自己剛才有沒有做對。一道加法題的驗算方法有哪些?減法題的驗算方法又有哪些?

  預設回答:加法題目:

 、俳粨Q兩個加數的位置再加一次

 、诤-加數=加數

  減法題目:

 、俦粶p數-差=減數

  ②減數+差=被減數

  師:加、減法題分別有2種驗算方法,在驗算時同學們只要選擇一種自己喜歡的方法就可以了。現在請同學們認真地把剩下的三道題完成在數學課堂練習本上,其中最后一題要求驗算。

  學生練習,教師巡視發(fā)現問題。三位有問題的同學板演。

  可能出現橫式上寫驗算的結果。

  師強調:驗算是真正地再算一次,橫式上應該寫豎式計算的結果不能寫驗算的結果。

 、瞥鍪纠}2:從西村到東村有幾條路?哪條路近?近多少米?

  看到題目集體回答從西村到東村有幾條路?(2條)

  師:同學們反應可真快,哪位同學眼更尖已經看出哪條路近了?

  生:經過北村的那條路近。

  師: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預設回答:西村到北村的152米可以看成150米,北村到東村的534米可以看成530米,150+530=680米;西村到南村的455米可以看成450米,南村到東村的368米看成360米,450+360=810米。680小于810所以經過北村的那條路近。

  生有不同的估算結果,應給予肯定。

  師:大家都是用估算看出來的,那到底近多少米呢?

  學生獨立完成:534+368=902(米)455+152=607(米)902-607=295(米)

  集體交流,強調單位不要漏寫。

 、蔷毩

  填上合適的數字

  □6□□2□8□9

  +3□4-6□7+14□

  9072411031

 、

  科技書

  故事書

  連環(huán)畫

  原有

  674

  907

  715

  借出

  253

  416

  378

  還回

  137

  245

  169

  現有

  要求獨立思考后完成在課本上。題②理解借出又還回。

  二、有余數的除法的.復習

  師:剛才大家一起回憶了加減法題,老師又帶來了口算題。

 、瘸鍪究谒泐}25+10=36+21=50+50=

  69-48=86-54=46-20=

  6×7=60×7=80×3=

  54÷9=36÷6=38÷8=

  師:同學們先觀察一下上面的口算題有什么特點?

  預設回答:第一行是加法題,第二行是減法題,第三行是乘法題,第四行是除法題。

  師:原來這里的口算加減乘除都有了。口算題老師相信肯定難不倒大家的,不過現在老師有個問題需要

  大家來解決。假如老師要請一個同學做2題,那老師需要請幾位同學來做啊?

  預設回答:一共有12題口算,每人做2題,12÷2=6(人)所以需要6人來做。

  開小火車的形式每個同學做兩題,檢查是不是需要6人。

  師:看來這個問題也難不倒大家,確實是需要6人來完成。他是用什么方法把問題解決的?

  預設回答:除法。

  師:上面的口算第四行中,大家找一下哪題挺特殊的?

  生:38÷8=4……6,因為它有余數。

  師:對,現在我們不光會表內除法還會做有余數的除法了。那你們對有余數的除法還知道些什么?

  預設回答:在豎式計算時商要寫在被除數的個位上。

  余數一定比除數小。

 、沙鍪纠}3

  26÷3=□……□35除以4,商,余。

  要求獨立完成。

 、式鉀Q具體問題(區(qū)分商和余數的單位名稱)

  出示例題4:媽媽買了38個紐扣,每件衣服釘5個,可以釘幾件?還剩幾個紐扣留作備用?

  要求:先與同桌討論,然后獨立完成。

  師組織交流:說一說你是怎么樣解決這個問題的?

  預設回答:有38個紐扣,每件衣服釘5個,38里有7個5還多3,所以

  38÷5=7(件)……3(個)就是說可以釘7件衣服還有3個紐扣留作備用。

  重點講解商的單位是"件",余數的單位是"個"。

 、司毩

  練習二十六第3、4題。

  要求獨立思考后認真完成,兩位同學板演。

  三、課時

  今天我們一起回憶了加減法和有余數的除法,大家還會把它們給忘了嗎?

  四、作業(yè)設計

  1.豎式計算,帶△的要驗算

  310-52=545+98=△387+143=△900-389=

  48÷8=67÷9=

  2.估一估,連一連

  289+90682-79420-308624+128

  603802379112

  3.三(2)班一共有50本課外書,把這些書平均分給8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分幾本?還剩幾本?如果要平均分給9個小朋友,最少需要增加幾本?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 6

  教學目標:

  1、探索并掌握一位數除整十,整百,整千數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口算,提倡算法的多樣化、

  2、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學會合作學習、

  教學用具:

  掛圖,數字卡片,小黑板、

  教學設計:

  一、復習

  完成口算除法的練習題一組。

  學生聽算,做完后集體訂正。

  二、情境導入

  同學們,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科學技術水平也在迅猛的發(fā)展、我們先進的.社會,科技水平到底發(fā)展到什么程度還有哪些領域還有待我們繼續(xù)開發(fā)你們想了解嗎今天老師就帶你們到科技館去參觀、

  三、探索新知

  1、出示題目,提出問題:你從題目中都能獲得哪些數據和信息?

  學生認真讀題,從題目中或信息及問題,并與同伴說一說。

  2、指名列式,板書。

  學生先列出算式,然后思考算法,并在小組內交流。

  3、組織學生討論算法。

  將學生的算法板書在黑板上。

  可能出現的方法:

  1、 2×30=60 60÷2=30

  2、 6÷2=3 60÷2=30

  4、將答案寫在書上。

  5、完成試一試第1題。

  學生獨立完成,體驗乘除法之間的聯系。

  6、完成試一試第2題,并讓學生說一說發(fā)現了什么?

  學生先獨立完成,然后觀察縱向的算式,發(fā)現規(guī)律,在小組內交流。

  組織學生在小組和全班進行交流。

  三、拓展應用

  1、 60÷3 200÷5 240÷8 120÷4

  560÷7 900÷3 180÷6 270÷9

  2、一包糖共80塊、分給2人,平均每人……

  你發(fā)現了什么

  3、這本書共170頁,我已經看了90頁、

 、胚剩多少頁每看

 、剖O碌臅,要在4天內看完,平均每天看多少頁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 7

  教學目標:

  1、鞏固千克、克、噸的認識,進一步建立千克、克和噸的質量觀念。

  2、結合生活實際,解決與千克、克和噸有關的實際問題。

  3、初步經歷質量單位的形成過程,結合生活實際解決問題。

  4、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

  教學重點:

  鞏固千克、克、噸的認識。

  教學難點:

  結合生活實際,解決與千克、克、噸有關的實際問題。

  教學設計: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某超市招聘售貨員的考試,要求應試的人員必須掌握最基礎的質量單位的有關知識,剛好我們才學過了這方面的知識,大家有沒有興趣試一試?

  二、合作交流,解讀探究

  1、稱物品,認秤。

  學生獨立完成并說一說為什么下面兩樣物品稱出的質量用“千克”作單位。

  2、貼標簽。

  以給商品貼上質量標簽的游戲形式出現,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千克和克的實際質量,吸引學生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

  3、補標簽。

  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下面這些物品和動物的質量標簽上的質量單位漏寫了,你能把它們填補完整嗎?”學生用不同的.手勢表示“千克、克、噸”,集體完成,并請學生陳述自己的理由。

  4、比較下面物品的輕重。教師用第3題中單純的式子變?yōu)楸容^兩種標明質量的物品輕重,吸引學生參與。

  復試

  1、第5、6題。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2、第7題。學生獨立觀察思考、理解圖意;嘗試列式解答;全班交流,說說自己的想法。

  3、第8題。學生獨立嘗試解決;同桌交流。

  4、第9題。這是一個開放性的問題,教學時,可以先讓學生說說這幅圖的意思,在此基礎上,以小組為單位共同解決問題,給每個學生發(fā)表自己見解的機會。最后全班交流,看哪個小組想出的方法最多。

  三、應用遷移,鞏固提高

  第10題。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后在小組交流,最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際操作。學生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可能有:10克10克地稱5次;先稱30克,再稱20克;先稱2個20克,再稱10克等。

  6000克=( )千克 3 g=( )g

  4噸=( )千克 6000 t =( )g

  4千克500克=( )克 3噸70千克=( )千克

  四、總結反思,拓展升華

  第11題。這道思維訓練題蘊含著代換的數學思想,教學時可以讓學生用學具代替蘋果梨子擺一擺,增強直觀性。解題思路是:3個蘋果和3個梨合起來剛好和9個桃子一樣重,所以1個梨和1個蘋果應和3個桃子一樣重。學生若有其他的合理想法,教師都應給予肯定和鼓勵。

  五、作業(yè):作業(yè)本上的作業(yè)。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 8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掌握口算兩位數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口算。

  2、 能夠從生活中發(fā)現數學問題、整理、分析數據,解決實際問題。

  3、 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方法多樣化,提高思維的靈活性。

  教學重點:

  1、 正確地進行兩位數加法的口算。

  2、 能夠根據具體情況選擇適當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生的口算能力。

  教法學法:

  講解法、引導法。自主探索

  教學過程:

  一、 新課導入

  1、 口算題(略)

  2、 看誰都能算正確。

  35+30=答案

  64+5=答案

  48+30=答案

  79+4=答案

  53+40=答案

  66+8=答案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師:誰來說一說你是怎樣計算這些題的呢?先來看左邊這一組兩位數加整十數,你是怎樣計算的呢?

  生:先把十位上的數相加,再加上個位上的數。

  學生說教師板演。

  35+30=65

  師:那么右邊這一組兩位數加一位數,你又是怎樣計算的呢?

  生:我想把個位上的數相加,再加整十數。

  學生說教師板演。

  64+5=69

  二、 新知講授。

  課件出示“海寶”介紹上海世博會的資料。

  1、 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1)觀察主題圖,找到數學信息。

  課件出示,師:觀察這幅圖,你知道了哪些數學信息?

  指名回答

  (2)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

  師:如果你是每個年級的領隊老師,首先要考慮什么?

  預設:應該考慮要買多少張車票?

  師: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指名提問題。

  2、 自主探究,掌握算法。

 。1)教學例1

  教師選擇性地板書問題:“一年級一共要買多少張車票?”

  師:你會解決這個問題嗎?請你寫在練習本上。

  學生獨立列式計算。

  匯報交流。

  35+34=69

  35+34=69

  30+30=60

  5+4=9

  60+9=69

  (2)教學例2

  選擇學生提出的“二年級一共要買多少張車票?”的問題,針對學生列出的算式39+44=?讓學生獨立思考,用自己的方法進行口算。

  匯報交流。

  師:說一說你是怎樣口算的?

 。3)觀察對比

  師:剛才學習的這兩道題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生:今天學習的都是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

  師引導:這兩個算式的兩個加數的十位上的數與和十位上的數比較,有什么發(fā)現?

  學生回答。

  教師小結:也就是35+34是不進位加法,39+44是進位加法。

  師:兩位數加兩位數口算在計算時要注意什么呢?

  個位相加滿十,一定要向十位進1.

  三、 知識應用。

  1、 填一填(判斷十位上的數)

  師:你能利用口算的方法很快填出方框里的數嗎?

  2、 先說一說,再計算。

  23+46= 63+17=

  3、 請你利用主題圖中的信息完成下面的題目,并說說你是怎樣計算的。

  三年級一共要買多少張車票?

  四年級一共要買多少張車票?

  4、 解決問題。

  課件出示:我和爸爸一共要花多少錢?

  四、 小結。

  師:大家今天一定有很多收獲吧,誰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呢?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 9

  教學目標:

  1、能夠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立體圖形的形狀,具有一定的空間觀念。

  2、復習鞏固長方形的周長、正方形的周長的計算辦法,能夠準確進行測量并求周長。

  3、利用周長的相關知識,能夠解決實際的數學問題。

  4、通過動手操作,使學生進一步獲得對簡單幾何體的直觀經驗。

  5、在交流的過程中回憶求周長的計算方法,感受計算方法的多樣性,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

  教學重點

  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難點

  感受計算方法的多樣化,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

  教學設計:

  一、創(chuàng)設情境

  1、同學們,這學期我們學習了如何觀察立體圖形,通過我們自己親自動手搭積木,我們學會了什么?

  2、除了學習觀察立體圖形,我們還學習了求什么圖形的周長?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復習有關圖形方面的知識。

  二、鞏固探究

  1、復習觀察立體圖形

  每出示一個,讓學生用自己的.正方形積木照樣子搭一搭。搭出圖形之后,認真觀察,說一說從正面、側面、上面可以觀察到什么樣的形狀?

  交流,訂正。

  2、復習周長的計算方法。

  什么叫周長?怎樣求長方形的周長?正方形的周長又該怎么求呢?

  自由完成第12題,匯報訂正。

  3、完成第13題。請同學們拿出自己準備的20厘米長的鐵絲,用它圍成一個長方形,它的周長是多少?

  還是用這根鐵絲圍成一個正方形,這個正方形的周長是多少?

  通過剛才的操作,你發(fā)現了什么?

  4、剛才我們又是動手操作,又是測量計算,累了吧?我們一起到足球場去輕松一下吧!看!這就是我們將要去的足球場。出示第14題。

  自己看圖、讀題,想一想,在這道題中都告訴了我們什么信息?

  這道題一共讓你求出幾個問題?會不會解答?

  做完這道題,你有什么想法嗎?

  三、拓展實踐

  我們再獨立解決幾個實際問題:

  1、足球場是個長方形,長120米,寬95米。李林繞著足球場跑了3圈,跑了多少米?

  2、學校北面有一塊長方形的實驗園,長是30米,寬是20米,如果四周圍上籬笆,籬笆長多少米?如果有正好一面靠墻,籬笆長多少米?

  3、小結:這節(jié)課,我們復習了什么內容?

  四、作業(yè):作業(yè)本上的作業(yè)

  板書設計:

  總復習

  立體圖形 求周長

  長方形的周長

  正方形的周長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 10

  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是在學了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連乘運算,對后面學習兩、三位數乘兩位數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之前學生已學過混合運算,對連乘的順序有一定的感性認識,因此,我把這節(jié)課的重點定位于運用連乘方法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而將難點定位于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意識和能力。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理解并掌握連乘式題目的運算順序,并能正確計算。

 。ǘ┠芰δ繕耍航Y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并解釋估算的過程,逐步培養(yǎng)估算的意識和能力。

 。ㄈ┣楦心繕耍和ㄟ^師生合作交流,體驗估算方法的多樣化,發(fā)展學生的數學思維和思考能力。

  教學教法:

  估算對學生來說比較難理解,因此在教學本節(jié)課時,我主要采取啟發(fā)式教學、小組合作、講解等教學方法,老師適時的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之后再與組員交流,最后在討論中得出結論。這樣做充分體現了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作用相統(tǒng)一的教學規(guī)律。

  教學學法:

  學生在輕松、開放的課堂氣氛中,積極參與到創(chuàng)設的問題情境中,開展組員間的合作學習和交流,實現智慧的碰撞,體驗成功的喜悅,使學生能夠在思考和探究中學習到新知識,讓學生能夠在自主探索、獨立思考和合作學習、互相交流中共同進步。

  教學過程: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中我按以下三個環(huán)節(jié)展開。

  一、復習舊知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我設計了一道應用題,有了前面的基礎再加以引導學生就可以列出綜合算式,為這節(jié)課的知識目標做鋪墊。

  二、探索新知

  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課程不僅要考慮教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guī)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適逢我校組織學生到教育基地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結合實際,我將教材中的運動會情境改為學生即將進行的社會實踐活動,吸引學生的眼球,引起他們的注意,接著提出問題一“買2箱大約要花多少錢”,從而引入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之一:估算。

  這是本節(jié)課的難點,對學生來說,估算比列式計算更有難度,他們可能會無法正確理解估算的意思而與精算混淆,因此在教學估算過程中,我先引導他們完成問題一,必要時給他們展示估算的方法之一:先估計一箱礦泉水要多少錢,再估計2箱礦泉水要準備多少錢,然后鼓勵他們思考和尋找更多的估算方法。這里還準備了第二種估算方法:先求2箱礦泉水大約多少瓶,再求2箱礦泉水大約要準備多少錢。通過這兩種方法的估算,讓學生體驗到估算方法的多樣化,結果可能不相同,但都可能是正確的。

  當然學生可能會想出異于這兩種的估算方法,只要合理我都會給予肯定,引導他們深入思考,理解估算時每一步為什么那樣想。

  接著指導學生完成課本第45頁“試一試”第2題:“估計你們學校大約有學生多少人?” 。為更深刻地體驗估算,我結合具體情境自行設計了兩道練習題:估算全班總體重;估算全校課室的風扇總數。將難點降低,旨在幫助學生深入淺出的學習和理解估算。至此完成本節(jié)課的第一個教學內容。

  探索完估算以后,再解決問題二“買2箱礦泉水共花多少錢”學生在列式計算的過程中可能會因習慣采用分步計算,我就會讓學生回憶在復習舊知階段采用的方法,鼓勵他們嘗試列綜合算式,引入本節(jié)課的另一個教學目標:連乘式題的運算順序,并且要求學生能說明每一步計算的意義。學生普遍會先計算“1箱需要多少錢”,這時我會這樣問:“除了可以先算出1箱礦泉水的錢,還可以先算出什么呢?看誰能想出第二種方法”小學生的競爭意識和愛表現的心理會促使他們去開動腦筋,發(fā)現更多的解答方式。

  因為連乘的算式以前已經學過,只是數學比以前大一些而已,所以這里只簡要點撥后,讓學生獨立完成課本第45頁“試一試”第一題,也就是進入了練習鞏固階段。

  三、練習鞏固

  從教學重點出發(fā),我又設計了一道連乘式習題:一棟教學樓有3層,每層有3個課室,每個課室有45個座位,這棟教學樓共有幾個座位?

  完成之后,再進行本節(jié)課的總結,布置相關的作業(yè)。至此,完成了這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

  板書設計:

  買礦泉水(連乘)

  第一種方法第二種方法

  24×3 =72(元)24×2 =48(瓶)

  72×2=144(元)48×3=144(元)

  24×3 ×2       24×2 ×3

  = 72×2      = 48×3

  = 144(元)= 144(元)

  答:共花了144元。

  力求簡潔,突出重點。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 11

  教學目標:

  1、學生初步認識幾分之幾,會讀寫幾分之幾的分數,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

  2、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學生的合作意識、語言表達能力和遷移類推能力得到培養(yǎng)。

  3、在動手操作、觀察比較中,學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學習的精神進一步提升,獲得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

  教學重點:

  1. 在學生的頭腦中形成幾分之幾的表象,初步認識幾分之幾,會讀寫幾分之幾。

  2. 學生對分數的含義有比較完整的認識。

  3.會比較同分母分數的大小。

  教具準備:

  課件;正方形紙和圓形紙若干張。

  教學過程:

  一、鋪墊孕伏,激發(fā)興趣

  師: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幾分之一,你能用你手中的長方形紙表示你喜歡的一個幾分之一的分數嗎?(學生折紙、涂色,表示出長方形紙的幾分之一。)

  展示,并讓學生說說是怎么想的。

  師:如果在你們剛才的紙上涂2 份或3 份又該用哪個分數表示呢?

  今天我們就來認識幾分之幾(板書課題)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1、初步認識幾分之幾。

 。1)學生 4 人小組,每人將手中的正方形紙平均分成4 份,你喜歡涂幾份就涂幾份,然后寫出涂色部分是正方形的幾分之幾,再向小組同學說出自己是怎樣想的。

 。▽W生動手操作,小組合作交流。)

 。2)誰能上來展示一下,并說說自己的想法?

  師:①你涂了幾份

 、谕可糠钟媚膫分數表示?(師隨機板書)

 、蹫槭裁茨阌眠@個分數來表示呢?

 、軟]有涂顏色的部分你用哪個分數表示呢?(說出理由)

 。3)多媒體演示圖片。

  問:你能發(fā)現他們是怎樣表示出來的嗎?它與四分之一有什么不同?

  師:這些正方形都是被平均分成了4份,涂色部分是幾,就用四分之幾來表示。

  師:誰能說一說四分之二是由幾個四分之一組成的?四分之三是由幾個四分之一組成的?四分之四是由幾個四分之一組成的? 誰來小結?小結:把正方形平均分成4 份,1 份是它的四分之一,2 份是它的'四分之二,3 份是它的四分之三,4 份是它的四分之四,取幾份就是四份之幾?四分之幾是由幾個四分之一組成的,它與四分之一比,只是取的份數不同。

  2、認識十分之幾把1 分米長的一條彩帶平均分成10 份。

 。1)先引導學生把1 分米的線段平均分成10 份(讓學生用尺子在本子上畫出1 分米長的線段,再對著尺子上的刻度1、2、3把線段平均分成10 份。)

  (學生畫線段)

  問:你能說出每份是它的幾分之幾嗎?(或可以用哪個分數來表示其中的1份呢? )(1/10)(師隨機板書) 找出其他的1/10?

  取其中的3份,是這個彩帶的幾分之幾?(3/10)你還能找出其他的3/10嗎?取其中的7份,是這個彩帶的幾分之幾?(7/10)試著自己比一比3/10大還是7/10大。

  學生類推出:十分之幾就是幾個十分之一。

 。2)同桌互相取其中的幾份,說出相應的分數。

  (3)師:今天我們學習的

  2/4、3/4、1/10、7/10這樣的數,也都叫分數。你能仿照這些分數,自己說出其他的分數來嗎?(師板書)

  (4)認識分數各部分的名稱。

  (4)師:大家都會說這么多分數,可見分數的個數是無限的。那你們都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知道寫分數時的順序嗎?

  把一個物體或圖形平均分成幾份,分母就是幾,表示這樣的幾份,分子就是幾。(請學生說說,或同桌之間說說看)

  3、同分母分數比大小

  1、出示例 6 第一組圖 2/5和 3/5;

  1)猜想:哪個分數大一些?

  2)讓學生同桌一組,分別在長方形紙上涂色表示出 2/5和 3/5,再把它們放在一起進行比較。

  3)演示 2/5和 3/5比較重疊過程,讓學生直觀感受。

  2、出示 6/6和 5/6的比較,說一說你是怎樣比較的?(學生直接在課本 上涂色,并初步體驗一個分數的分子與分母相同時,表示把一個東西平均分成若干份,取的份數和分的份數同樣多,就是1.)

  3、總結比較幾分之幾的大小的方法。

  小結:分母相同的分數,分子大的分數比較大

  三、鞏固練習。

  1、P95 頁做一做 1、2。

  2、課件展示練習題

  四、課堂總結。

  1、 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

  2、那么今天學的分數與前兩節(jié)學的分數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相同點:都是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幾份;

  不同點:前兩節(jié)我們學的是分子是1的分數,今天我們學的是分子是幾的分數

  3、那么哪些數可以用分數表示?誰能用簡單的一句話來概括一下呢? (把1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這份的1份或幾份都可以用分數表示)

  4、觀察一下我們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分數?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 12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08~109頁的第3~6題練習二十六的第5~9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四則混合運算順序,會計算比較容易的三步式題

  2、使學生進一步學會分析數量關系,能夠比較順利地分步解答一些含有三個已知條件和含有兩個已知條件的兩步應用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混合運算

  1、做第108頁的第3題

  先出示第1小題,讓學生說出運算順序,再計算然后再出示第2小題,也讓學生說說怎樣脫式計算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給予更多的練習機會

  2、做練習二十六的第5題

  讓學生獨立做,先審題,再填空可以讓比較好的學生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能夠按圖示的每一步計算正確就可以了

  3、做練習二十六的第6題

  先讓學生獨立做,教師巡視,集體訂正訂正時對有錯誤的學生,讓他們找出原因并改正

  二、復習應用題

  1、做第108頁的第4題

  學生獨立解答,教師巡視,集體訂正讓學生說一說應用題的數量關系。

  然后讓學生改變題目的.問題,口頭改編成一道兩步應用題

  2、做第108頁的第5題

  先讓學生獨立解答,教師巡視集體訂正時,讓學生說一說題目里的數量關系,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然后,讓學生改變第三個條件口頭編成不同的兩步應用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按一定順序改編,并根據學生的回答,將學生口頭改編的應用題的要點寫在黑板上如:

 。1)一個糧倉存小麥85噸,存大豆60噸,存的玉米比小麥和大豆的總數多38噸,存玉米多少噸?

 。2)總數多38噸

  (3)存的玉米是小麥和大豆的總數的2倍

 。4)存的小麥和大豆的總數比存的玉米多38噸。

 。5)存的小麥和大豆的總數比存的玉米少38噸

  3、做第109頁的第6題

  先讓學生獨立解答做完后說一說是怎樣分析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畫出線段圖加以說明

  然后讓學生把問題和已知條件調換,變成不同的兩步應用題。改編后,可以再讓學生說一說線段圖怎樣改,再解答出來

  三、作業(yè)

  練習二十六的第7~9題

  對學有余力的學生,可以讓他們做第21*題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 1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提出問題—估算—口算—筆算”的計算過程,在多樣化的算法中能自主最優(yōu)化。

  2.使學生在嘗試寫豎式、小組討論交流算法的過程中掌握筆算乘法的書寫格式和算理。

  3.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多策略解決問題的能力,體現聯系生活學數學的思想。

  教學重難點

  使學生在嘗試寫豎式、小組討論交流算法的過程中掌握筆算乘法的書寫格式和算理。

  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多策略解決問題的能力,體現聯系生活學數學的思想。

  教學工具

  ppt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生成問題

  1、口算:10×6 8×60 12×2

  700×8 12×4 6×500

  2、筆算:12×4 180×3 105×7 832×9

  3、談話:同學們,你們有過和爸爸、媽媽一塊兒購物的經歷吧。在購物的時候,你幫助爸爸、媽媽算過一共需要付多少錢嗎?請同學們看這里的購書情境。(課件出示例1購書的情境圖)。

  (設計意圖:通過復習口算和一位數乘多位數的筆算乘法,喚起學生對舊知的回憶,引出新知;通過情景導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明白數學源于生活用于生活。體現數學的應用價值,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出示例1的畫面,讓學生觀看圖畫內容。讓學生說一說。

  你發(fā)現了什么信息?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請學生說一說用什么方法解決這個問題,根據乘法的意義列出算式為:24×12。

  2、各組討論:怎樣計算24×12。

  請把想出的計算方法寫在紙上。提出要求:

 、俳榻B自己的計算方法時,要把計算過程說清楚。

 、谝J真傾聽別人的介紹,想一想他這樣算有沒有道理。

 、郯颜_的方法確定下來。

  3、組織溝通。

  (1)口算

  各組展示本組的算法。不容易說明白的,就寫在黑板上。

  方法一:

  24×10=240

  24×2=48

  240+48=288

  多讓學生說一說口算的過程和方法。

  (2)同學們會口算了,會用豎式計算嗎?試著算一算。師巡視輔導。

  (3)學生展示匯報,據生答完成板書。再現豎式,理清筆算過程及算理:先用個位上的2乘24,得48;再用十位上的1乘24,得24。設問:這個24表示……接著,邊敘述邊書寫:它表示24個十,是240,是24乘10的積。個位的0不寫,4要對著十位。然后,把兩次乘得的數相加,算出兩個因數相乘的積。

  邊敘述、對話,邊書寫成:

  方法二:

  2 4

  × 1 2

  ————

  4 8 ……24×2的積

  2 4 ……24×10的積(個位的0不寫)

  ————

  2 8 8

  3、師生評議。

  (1)請學生說一說,喜歡哪種方法?為什么?

  (2)老師對學生發(fā)表的意見作以肯定或補充。

  (3)重點評議筆算,寫算法時應該注意什么。

  研討豎式每一步計算的方法,再現筆算過程。重點讓學生說一說為什么要做到數位對齊,數位應該如何對齊。

  4、小結,筆算乘法的方法。先請多個學生說一說然后總結:筆算兩位數乘兩位數,先用第二個因數個位上的'數去乘,乘得的數的末位與因數的個位對齊;再用十位上的數去乘,乘得的數的末位與因數的十位對齊。最后把兩次乘得的數加起來。

  (設計意圖:通過簡單的口算,使學生明白算理,在掌握算理的基礎上,再進行筆算,使學生掌握算法,重點說數位如何對齊的問題,加深了學生對筆算乘法方法的理解。)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嘗試練習。

  用豎式計算63頁“做一做”的8道題。請幾名學生上黑板板演,講評。

  2、獨立完成練習十六第1題,重點輔導后進生。

  3、判斷并改正:

  21 13 34 23

  ×12 ×22 ×11 ×12

  42 26 34 46

  21 26 34 23

  252 52 374 69

  ( ) ( ) ( )( )

  4、我會解決:植樹節(jié)到了,同學們去植樹,一共種植了12行,每行有21棵,請問同學們一共植了多少棵樹?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我檢測,綜合測試自己,找到成功與失敗的地方,有利于及時改正錯誤,有層次的練習,滿足了部分學生的學習要求。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既鞏固算法,又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1、請學生討論筆算乘法時要注意什么問題,并溝通。

  2、老師強調:用豎式計算時,每次乘得的數的末位應當和那一位對齊。還要注意記住進位數,精確處置進位問題。

  板書

  筆算乘法

  方法一:

  24×10 = 240

  24×2 = 48

  240+48 = 288

  方法二:

  2 4

  × 1 2

  ————

  4 8 ……24×2的積

  2 4……24×10的積(個位的0不寫)

  ————

  2 8 8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 14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P58

  教學目標:

  1、探索并掌握三位數除以一位數時,因不夠商1而在商中間或末尾商0的除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培養(yǎng)良好的計算習慣。

  教學重點:

  商中間或末尾商0的除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商中間或末尾商0的除法的計算方法。

  教材分析:

  本節(jié)主要內容是學習比較復雜的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商中間或者末尾有0的除法。上一節(jié)課中的兩個題目是被除數的某一位上是0而商0,本節(jié)課是因為除到被除數的某一位時不夠商1而商0,這部分內容是學習的一個難點。通過6123要讓學生明白算理和算式的簡便寫法。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嘗試探索

  1、創(chuàng)設情景:本月輪到你當家庭主管,負責分配零用錢,零用錢一共612元,平均分配給家里3個人,每人該分配幾元?

 。1)你能完成這項任務嗎?請你試試看。

 。2)小組討論,比一比誰完成得好。

 。3)匯報,注意表達的條理性和完整性。

  2、情況分析

 。1)在計算過程中,碰到什么問題?

  (2)說一說你是怎樣解決每個問題的。

  二、引導歸納,提煉方法

  1、提問:除到被除數的十位時,不夠商1怎么辦?接下去的`豎式該怎樣寫?(這是重要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充分討論,充分發(fā)言;教師準確引導,方向明確)

  2、提煉:用被除數十位的1除以3,不夠商1,就在商的十位上寫0;3和0相乘得0,在1的下面寫0,1減0得1,再把個位的2寫下來,12除以3商4。(教師在演示的時候,每一步都要起到示范的作用,促進學生養(yǎng)成好的計算習慣)

  3、介紹簡便的寫法。

  三、獨立嘗試,鞏固提高

  1、嘗試寫豎式計算:5224在嘗試解題過程中運用已有知識解決問題。(強調在計算過程中的每個步驟和注意事項)

  2、歸納總結。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 15

  教學內容:

  里程表(二)

  教學目標:

  1.弄清里程表中的信息與形成路程之間的關系。

  2.能聯系生活實際解決有關里程表中的問題。

  教學重點:

  從里程表中獲取與行車路程有關的`信息。

  教學難點:

  解決有關里程表中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探究展示】

  想一想,說一說你知道了哪些數學信息。

  淘氣根據題意畫了一個圖,你看懂了嗎?與同伴說一說。

  二、達標訓練

  學生通過獨學、對學小展示完成任務。

  學生通過獨學、對學小展示完成。教師在巡視中發(fā)現共性問題,通過大展示完成,教師適當點撥。

  哪一天行駛的里程數最多?

  三、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對自己的表現滿意嗎?你覺得

  這節(jié)課哪個組表現得最棒?

  學生通過獨學、對學小展示完成。教師在巡視中發(fā)現共性問題,通過大展示解決,教師適當點撥。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 16

  一、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P7—8千米的認識 。

  二、學情與教材分析

  “千米”是一個常用的長度計量單位,在學生的生活中經常會聽到、看到有關千米的使用信息,建構效果的好與壞,將直接影響到學生空間觀念的形成。由于“千米”是一個較大的長度單位,離學生“可視性”的體悟和感受經驗比較遠,對學生來說比較抽象,學習過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較困難,是學習的難點。

  在此之前,學生已經認識了長度單位米、分米、厘米、毫米,日常生活中也有走路上學、乘車旅游、參加運動會等生活經驗,這就使得本節(jié)課很容易和學生的生活經驗結合起來。考慮到錦江小學校園及學生的特殊情況,在幫助學生建立1千米實際長度概念時選用學生熟悉的學校周圍的一些環(huán)境,這樣既能有效化解難點,又能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三、教學目標

  1.認識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會進行長度單位間的換算及簡單的計算。

  3.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學重、難點: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會用千米表示實際長度

  四、教學過程:

 。ㄒ唬⿵土晫

  師:到目前為止,你知道的長度單位有哪些?(毫米、厘米、分米、米)

  (二)學習新知

  1.認識1千米。

  師:如果我們要量從大慶到哈爾濱的距離,用毫米、厘米、分米、米這4個長度單位合不合適?

  師:你感覺1千米應該有多長?

  2.感受1千米。

  師:1000個1米有多長?你來猜測一下。(400米一圈的操場,走兩圈半就是1千米)

  師:請每個人都在心里默默地想象一下1千米有多長,說給你小組的同學聽一聽。

  師:1千米究竟是不是你想象的那么長,你想不想親自到室外去驗證一下?我們一會兒到外面去驗證一下1千米是不是你想象的'那樣長。

  去室外體驗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1)步要勻,路線要直。

 。2)數步數時可以用手指幫助計數。

  (3)靠路邊行走,注意安全。

 。4)完成學習匯報單

  你們走了多少步?你們感覺走的累不累呀?用多長時間呢?你覺得1千米怎么樣?今后,我們就可以用這種方法來估測一下,從一點到另一點你走的路大約有多長

  回到教室里,說一說走完1千米的感受。

  3.估算1千米。

  從我們學校門口出發(fā)到哪里大約是1千米。

  4.單位間的換算

 。ㄈ╈柟叹毩

  (四)總結階段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寫一篇數學日記———《感受1千米》。

  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寫:

  1. 你眼中的1千米有多長。

  2. 走完1千米的路你有何感受。

  3. 你所熟悉的哪段路的長度大約是1千米。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 17

  教學環(huán)節(jié):

  1.情景引入:觀察一個立體圖形的各個角度,初步了解從不同位置觀察同一個物體,看到的不同。

  2.例題講解:觀察汽車全景照片后,對不同位置看到不同形狀講解。解決書上的相應練習加上茶壺的上、側、正的觀察。

  3.情景練習:針對空間中3個不同物體之間的位置關系來體會不同角度觀察的不同。(選不同位置的照片)

  4.擴展練習:欣賞風景在空間中的視角變化引起的物體形狀變化。

  本次教學我認為采用計算機網絡自主教學和小組合作討論的教學形式結合,能夠在實物觀察、空間抽象、轉變視角的3個層次上得到提升。

  教學目標:

  1.了解從不同位置觀察同一個幾何圖形、同一個實物,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2.能夠根據提供的不同位置的局部和整體的關系進行綜合,找到物體完整的`表象。

  3.初步了解到空間中不同位置觀察到的多個物體間的位置關系。

  4.建立空間觀念,培養(yǎng)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準備:

  立體的長方體紙箱一個(每一個面粘貼不同的學生熟悉的卡通動物形象),遮蓋布一塊,實物圖片若干,屏風一個,桌子上有的茶葉筒等3種物體,網絡課件,計算機10臺。

  分組:4個學生一組(選出組長、信息員)。分配一臺計算機。

  學具準備:白紙和筆。

  教學過程:

  一、觀察長方體物體,初步感知不同位置看到物體不同

 。▓龅夭贾茫旱首釉6個不同的地點,看到一個面的3個,兩個面的3個,看見3個面的一個人)

  1.情景設置:今天有一個奇怪的現象請大家研究。這放置了一個長方體物體在各小組派來的代表中間,請從一號開始說一說你看到的是什么?請你們自由交換位置,再說一說你看到的是什么?(請回到自己的小組)

  2.同時點擊對應的課件,出示1~6號角度看到的物體。

  3.提問:為什么你們都觀察的是同一個長方體,每個人兩次看到的卻不一樣呢?

  4.小結:在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都是不一樣的。只能看到物體的一部分。

  二、觀察實物,綜合表象找實物。

  1.提問:那么你們能判斷站在一個物體的不同位置,看到的是什么嗎?

  2.出示:小明、小紅、小東在商店買鞋,他們在不同位置看到了同一只鞋。他們站在鞋的什么位置?(填空)你能把他們看到的鞋和他們對應用連線表示嗎?(連線)

  3.小結:你們真厲害呀!能根據他們站在鞋的正面、側面、后面的位置想象出看到鞋的形狀。

  三、綜合表象,找尋實物

  1.我這里還有一個更加困難的問題。你有信心解決嗎?

  2.提出問題:我弟弟家要購買一輛新車,他有這輛車的正面、側面、后面的圖片資料,可是他不知道這輛車是什么牌子和型號。請你們利用網絡上的汽車資料和圖片幫助他找到這輛車。

  3.出示汽車的不同位置圖,提供網絡資料。

  4.學生自主活動。

  5.判斷和小結:要了解一個物體必須從它的每一個部分入手,綜合考慮它的全局。

  四、判斷空間中多個物體之間的關系

  1.有時我們會遇到這樣的問題:美術的素描課上有這樣的3樣物體(出示)這是還有一張從空中俯視的平面圖。以及4臺攝像機在不同位置拍到照片。

  2.可是粗心的攝像師助理在連接數據線時出現了錯誤。那么在A、B、C、D這四個點的攝像機分別拍到的畫面是怎樣的呢?請你連接上攝像機的線。

  3.提供幫助:在屏風后邊有這三樣物體的實際情況和4個對應的點。你們可以自由進去觀察找到幫助。

  4.學生自由活動。集體訂正。

  5.提問:為什么4張圖片中茶葉盒一會在杯子的左邊,一會又在右邊呢?這說明了什么?

  6.小結:這個例子告訴我們,在不同位置觀察空間中的物體不僅是形狀不同,而且物體之間的位置關系也不同。

  五、欣賞空間中角度變換的風景

  1.同學們在這節(jié)課上學的非常的好。在這節(jié)課結束的時候,我想請你們欣賞祖國的大好河山。

  2.自由欣賞,配背景音樂。

  3.提問:在欣賞中你感覺到什么?

  4.總結:在實際生活中,除了改變位置觀察同一物體,還有一種在定點變化視角的觀察,這就象我們剛才看到風景是從一個點觀察周圍。希望以后同學們能利用這兩種觀察方法觀察你看到的周圍。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 18

  一、教學目的

  1.在拼搭和觀察立體圖形的實踐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操作和空間想象能力。

  2.在拼搭立體圖形的實踐活動中,體驗并初步學會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詞描述正方體的相對位置。

  二、教學重點:

  學會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正方形的相對位置。

  三、教學難點:

  能根據一定的指令正確搭出立體圖形。

  四、教具:

  正方體

  五、學具:

  正方體,彩筆。

  六、教學過程:

 。ㄒ唬⿵土曇耄

  師用3個4個正方形擺圖形,師提問:我們可以從幾個方向來觀察它?你看到了幾個正方形?

 。ǘ┳灾鲗W習,合作探索。

  1.游戲一。

  (1)引語:今天我們來做游戲,好嗎?

  我用4個正方形木塊擺一個圖形,但你是看不到我擺的'圖形,請你根據我的指令,搭出和我一樣的圖形。

  師發(fā)指令,生活動。

  (2)兩人一組,玩這個游戲。

  游戲規(guī)則:a。兩人不許互相看各自擺的圖形。

  b。指令盡可能少。

 。3)學生活動。

 。4)學生匯報。

  2.游戲二。

  (1)我們在來做第二個游戲。

  師:我擺了一個圖形,請你們向我提問題,然后根據我的回答,搭出和我一樣的圖形。

 。2)兩人一組,玩這個游戲。

  游戲規(guī)則:

  a.兩人不許互相看各自擺的圖形。

  b.指令盡可能少。

 。3)學生活動。

 。4)學生匯報。

 。ㄈ┬〗Y。

  你有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

  搭 一 搭

  游戲一

  游戲二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 19

  教學內容:

  課本《買礦泉水》一節(jié)。

  教學目標:

  1、應用連乘的計算的相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

  2、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并理解估算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意識和能力;

  3、通過合作、交流,體驗估算方法的多樣化,發(fā)展學生的數學思維。

  教學重點:

  理解并掌握連乘試題的運算順序,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

  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解釋估算的過程。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教材

  教學過程:

  一、鞏固舊知

 。薄⒖谒

  20×3= 0×6= 8×0= 12×8=

  12×4= 22×3= 24×3= 100×4=

  2、豎式計算

  22×3= 320×5= 602×5=

  3、口答

 。1)四年級每班有學生30人,3個班共有學生多少人?

 。2)每箱飲料3元,20箱飲料共花多少元?

  (3)每箱裝12瓶礦泉水,5箱共裝多少瓶礦泉水?

  二、情境導入、探索新知

  課件出示課本第36頁“買礦泉水”教學情境圖,以及數學問題:運動會上,張老師給同學們買了2箱礦泉水,大約花了多少錢?

  1、理解題意

  提問:圖中告訴我們哪些信息?提出什么問題?

  2、引導計算

 。1)獨立思考,小組討論

  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再小組內交流各自估算的方法,教師巡視,了解各小組在交流中出現的典型做法。

 。2)全班交流,展示估算方法的多樣化

  指名回答估算過程及結果,進行全班交流。學生交流的`過程中可能出現以下幾種計算方法。

 、侔24瓶看成25瓶,25×2×3=150(元),所以,150元就夠了;

 、诎24瓶看成20瓶,20×3×2=120(元),所以要比120元多;

 、垡幌涞V泉水大約70元,兩箱大約140元;

 、芤幌涞V泉水超過60元,兩箱礦泉水超過100元,但不到200元。

  學生可能還有其它估算的方法,只要合理,教師都要給予肯定。交流時,注意引導學生解釋各自估算的過程。

  3、引導精算

  把情境中的問題改成“共花了多少元?”,引導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全班交流。

  全班交流時,教師繼續(xù)引導學生體驗算法的多樣化。

  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以下幾種解法。

 、24×3=72(元),72×2=144元;

 、24×3×2=72×2=144(元);

  ③3×(2×24)=3×48=144(元);

  ④3×(24×2)=3×48=144(元);

 、24×2=48(元),48×3=144(元)。

  學生可能還有其它解法,只要合理教師都應給予肯定。

  三、鞏固練習

  指導學生做課本第36頁“試一試”第1、2題。

  讓學生獨立計算,老師再指名板書,教師根據學生的練習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

  四、解決問題

  在這節(jié)課中我們用了估算和精算的方法解決連乘問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要善于應用這種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五、布置作業(yè)

  “練一練”,第2、4題。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 20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教材三年級上冊P21~P22

  教材分析:

  本單元教材先安排了認識千克和克,再認識噸,最后安排了搭配中的學問的內容。1噸有多重是本單元的第二課時,主要是結合具體生活情境,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噸,掌握1噸=1000千克,能進行質量單位間的簡單換算;結合生活實際,解決與噸有關的簡單問題。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認識了質量單位克和千克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因為噸是較大的質量單位,平時學生接觸的機會很少,所以教材首先通過猜一猜大象有多重,自然引出更大的質量單位噸;接著通過看一看、算一算、說一說來感受1噸有多重;再通過練一練,聯系生活實際,鞏固千克、克、噸之間的關系;最后利用曹沖稱象的故事,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教材中還設計了多幅情境圖,有利于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感知1噸有多重。本節(jié)課是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fā),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課堂,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引入到富有情趣的課堂學習中,這樣就把數學知識和學生的生活經驗融合起來,密切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系,使學生真正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從而對數學產生親切感。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生活情境,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噸,了解1噸的實際質量,初步建立噸的質量觀念。

  2、掌握1噸 = 1000千克,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3、結合具體情境,提高對物體質量的估計能力。

  教學重點:

  結合具體生活情境,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噸,了解1噸的實際質量,初步建立噸的質量觀念。

  教學難點:

  掌握1噸 = 1000千克,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師:同學們,我們來看一看屏幕上都有什么?你能為它們選擇合適的質量單位嗎?(出示課件)

  師:這個蘋果的質量我們用什么作單位(克)?這個大西瓜呢?克和千克我們都熟悉了,誰來說說克與千克之間有什么關系呢?(板書:1千克=1000克)這頭大象的質量用什么作單位呢?(生可能回答:一定很重,會用克、千克作單位,也有可能用噸作單位。)

  師引導學生思考:用我們學過的質量單位克和千克說明大象有多重,你認為合適嗎?從而自然引出質量單位噸。噸是較大的質量單位,那么1噸有多重呢?

  揭示課題:對于質量家族中的成員,克和千克我們已經很熟悉了,今天我們就再來認識質量家族的一位新成員,它就是 噸。(板書:噸的認識。)

  二、探究交流,感知新知

 。ㄒ唬┏醪礁兄獓

  1、聽噸的自我介紹。

  播放課件:小朋友們,你們好!我是質量單位噸,平時你們常用千克來計量物體的質量,在計量比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時,我就派上大用場了。比如:這頭大象重4噸,這節(jié)火車皮裝煤55噸,這座橋的承重量是20噸。

  2、聽后交流(說說自己的'收獲),初步感知噸。

  師:聽了噸的自我介紹,你都知道了什么?

  師:看來很多同學都對噸來有了一些了解,知道在計量比較重的物體的質量是,通常用噸來作單位。但對于1噸到底有多重?它與千克之間的又有什么關系?我們現在繼續(xù)學習。

  (二)揭示千克和噸之間的進率關系。

  1、課件出示:一桶油重100kg,10桶油重1噸。

  一頭牛重350kg,3頭牛大約重1噸。

  一袋面粉重50kg,20袋面粉重1噸。

  2、(課件顯示:40個同學,有多種?)四人小組討論計算。

  小朋友每人大約重25kg,照這樣計算,四個同學重( )千克,再照這樣計算40個同學的體重的和是( )千克,也就是 1 噸。

  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1噸=1000千克,并介紹用字母表示:1 t=1000 kg。

 。ㄈ┞撓瞪,理解新知。

  (1)舉例說明生活中有許多物體要用到質量單位噸。

 。⊕靾D或多媒體出示) 讓學生說一說每幅圖的意思,教師進行補充。

 。2)讓學生再舉幾個生活中的例子,師生共同進行分析。

 。ㄕf一說生活中,還在哪些地方看到過噸或用噸做單位的物品?)

  二、綜合應用,鞏固拓展

  1.獨立完成書上的練一練(重新調整練習題的順序),師巡視,

  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指導。

  (1)填上合適的單位(克、千克、噸)

  (2)填一填。

  4千克=( )克3噸=( )千克

  5000克=( )千克( )t=2000 kg

  18 t=( )kg( )kg=6 t

  2.學生做完后,教師實物投影展示有代表性的學生作品,集體訂正。

  3.學生先獨立完成練一練的第2題,然后與同桌說一說思考方法。

 。3)在○里填上><或=。

  8000千克○8噸 4500克○4千克 3t○3600 kg (學生獨立思考再反饋交流,請幾名學生匯報思考方法。)

  4.數學故事。

 。1)估算。

  剛才同學們聽了曹沖稱象的故事,大家一起來看一看,曹沖稱了幾次才稱完?(掛圖或多媒體出示)

  船上的石頭稱了8次才稱完,記錄表如下

  第幾次 1 2 3 4 5 6 7 8 質量/kg 280 220 250 300 230 250 270 350

  你知道這頭大象有多重嗎?請看一下記錄表,我們先來估算一下。給學生思考的時間,然后找生匯報。

 。2)請同學們討論:曹沖為什么可以采用這個辦法稱象,你還有

  更好的辦法嗎?

 。3)這頭大象到底有多重呢?先獨立計算大象的重量,再在小組內交流一下計算結果。

  各組匯報計算結果。

 。ㄓ嘘P討論和計算這兩個小環(huán)節(jié),教師可根據時間自行把握,如果時間不夠用,可作為課下作業(yè)。)

  三、集體反饋,反思總結

  先讓學生說一說這節(jié)課有什么收獲,如果有必要教師可以以參與者的身份加以補充。

  四、拓展作業(yè)

  今天我們學習了有關質量單位噸的內容,請同學們留心身邊有關質量的信息,如果發(fā)現了,請認真觀察,把它記在數學日記上。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 21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進一步認識分數,知道把一些物體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表示這些物體的幾分之一。

  2、體會分數與現實社會的聯系,初步了解分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談話:你們知道平時老師喜歡做什么事情嗎?(折紙)你們玩過嗎?那你能折出這張紙的幾分之一嗎?(動手折一折)

  展示: 說說你是怎樣折的?

  導入:剛才大家的折法雖然不一樣,但都是把一張紙平均分成了幾份(板書:平均分),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幾分之一。

  二、教學新課

  1、出示一個裝有蘋果的果盤,果盤上用布遮蓋,學生能看到蘋果,但無法看到蘋果的個數。

  述:老師這里有一盤蘋果,如果把這盤蘋果平均分成6份,你們能想到什么?(1/6)如果把這盤蘋果平均分成2份,你們又能想到什么?(一份是這盤蘋果的1/2)

  一盤蘋果平均分成6份,每份可以用1/6表示,平均分成2份,每份可以用1/2表示。那么這盤蘋果有幾個呢?平均分了以后,每一份怎樣用分數表示呢?這堂課我們繼續(xù)來認識分數。

  取下蓋布,露出6個蘋果,誰能把這盤蘋果平均分成6份?(生演示把6個蘋果平均分成6份。)

  述:我們剛才是把誰平均分成了6份?(6個蘋果)對了,我們是把這些蘋果(媒體演示把這些蘋果圈起來)平均分成了6份(媒體演示分6份),其中的一份就是這些蘋果的幾分之幾?這樣的一份是幾個,每個蘋果就是這盤蘋果的幾分之幾呢?是誰的1/6?

  問:現在誰來說說這里的1/6表示什么意思?

  2、問:你現在還能把這些蘋果平均分成幾份,每份是這些蘋果的幾分之幾呢?

  3、、操作體驗

  (1)要求:請你拿出6個圓片代替6個蘋果動手分一分,然后互相說一說每份是這些蘋果的'幾分之幾?

 。2)交流演示:你是怎樣分的,可以看出每份是這些蘋果的幾分之幾?(1/3、1/2)是誰的1/3?這里的一份是幾個蘋果(2個),那每兩個蘋果就是這些蘋果的幾分之幾?這里的一份又是幾個呢?那為什么這3個蘋果是這些蘋果的1/2呢?

 。3)現在你能說說這里的1/3(1/2)表示什么意思?(指名說說)

  自己再輕聲地說一遍。

  小結:是啊,我們把這盤蘋果平均分成6份,其中的每一個就是它的1/6,把這盤蘋果平均分成3份,每兩個就是它的1/3,把這盤蘋果平均分成2份,每3個就是它的1/2。剛才我們得到的1/6、1/3、1/2都是把什么來平均分的?把這盤蘋果平均分成幾份,每份就是它的幾分之一。

  三、想想做做

  (媒體演示)

  小結:剛才我們通過把一些物體平均分成幾份,其中的每一份就是它的幾分之一。

  四、操作實踐、鞏固加深

  1、老師在材料袋中為大家準備了一些學習材料,你們能通過不同的分法,說說每一份與這些物體的關系嗎?

  2、活動要求:以小組為單位,每兩人合作取出材料袋中的一種學習材料先分一分,并填寫好活動報告,最后在小組內交流一下。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數學教學設計教案02-15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12-17

《數學廣角》教學設計12-17

三年級語文上冊《雨》教學設計12-08

三年級語文上冊:《趙州橋》教學設計12-08

三年級語文上冊:《掌聲》教學設計12-08

三年級語文上冊:《信箱》教學設計12-08

北師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數學與交通教學設計01-03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設計02-15

三年級上冊的數學教學計劃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