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科德育滲透工作總結
總結在一個時期、一個年度、一個階段對學習和工作生活等情況加以回顧和分析的一種書面材料,他能夠提升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因此,讓我們寫一份總結吧。但是卻發(fā)現不知道該寫些什么,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學科德育滲透工作總結,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學科德育滲透工作總結1
當前,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是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的主題,加強與改進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則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關鍵。德育工作素為“五育之首”,素質教育的重中之重,是一個值得高度重視,值得認真研究的大問題。要使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作為一位中學語文教師,應該充分調動各種積極因素,將語文學科作為德育滲透的主渠道,全面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簡單分析語文滲透德育的途徑。
一、課堂教學應成為德育的主陣地
教師要把語文教學與德育工作相結合的重點放在課堂教學上。課堂是進行德育的主要場所,它以教材為本,教材中有極其豐富的德育內容,諸如愛國主義、艱苦奮斗、民族自豪感等。例如,《背影》是朱自清先生記敘他與父親之間催人淚下的父子深情的膾炙人口的名篇;《中國石拱橋》中橋梁專家茅以升以無比自豪的口吻介紹了中國石拱橋這一令人贊嘆的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結晶;《故宮博物院》則可以看做一篇游覽故宮這一世界建筑史上最大的、保存最完善的古代宮殿建筑群的解說詞,這些都是激發(fā)學生愛國情感的極好教材。只要細心發(fā)掘德育工作和學科教學的最佳結合點,并在備課的同時注意將兩者融為一體,就能讓學生得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潛移默化的教育。
二、大力開展語文活動
語文教師要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還應增進課程內容與學生成長的聯系,注重語文教學與德育之間的聯系,引導學生積極參加實踐活動,在這些活動中既學到了語文知識又得到了思想品德教育。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涉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必須開辟多條渠道,使德育像涓涓細流流到學生心田。課內與課外結合,課堂與生活結合,集中與分散結合,閱讀與寫作結合,圍繞中心,指導學生讀相關的書,出相關墻報,辦相關小報,寫相關評論,開展演講會、朗誦會、辯論會等各種活動,實行全面教育,綜合管理,形成集體輿論,充分發(fā)揮多渠道功能。
三、發(fā)揮教師的榜樣作用
語文教師對學生進行德育,不能單靠長篇大論的說教,而是用榜樣的磚塊一天一天鋪砌起來。學生的思想品德主要由教師來培養(yǎng)。語文教學中,教師是學生直接的.榜樣,教師的情感、態(tài)度對學生有著最直接、最重要的影響。教師在課堂上進行品德教育,在課后言行一致、以身作則,以優(yōu)雅的儀表、文明的談吐樹立起良好的形象,就會對學生道德風貌的健康培養(yǎng)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成為學生的鏡子。很多現代中學生的言行儀表形象受到外來不良思想的錯誤影響,不能正確認知美與丑,現在不少中學生常常以丑為美,以散漫為自由,沒能形成正確的價值觀。這就需要學科教師的正確引導,特別是語文教師以身作則,在學生面前樹立良好形象,以人格魅力去感召學生,這樣才能做到無時無刻不在轉化教育學生。
四、利用多媒體進行德育滲透
隨著學校教學條件的改善以及多媒體技術的發(fā)展,多媒體運用在學校中越來越普遍。多媒體資料對于中學生來說是最直觀、最清晰、最感興趣的學習資源。語文學科本身就有涉及內容廣博,包羅萬象的特點。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多運用現代多媒體技術,整合多種教學資源,避免教師呆板地教,學生死板地學,給課堂帶來一種清新活躍的感覺,F在有很多學生厭學逃學,最初的原因就是對課堂失去了興趣。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多運用多媒體技術,多嘗試新的教學手段,能帶給學生更多新鮮信息、新鮮知識,也就能很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把他們重新引回課堂,達到育德育智的目的。
實施素質教育,思想道德素質起著導向、動力和保障的作用,是衡量素質教育是否得到強化的重要標志。教學活動是學校中用的時間最多,涉及面最大,內容最廣泛的活動,是素質教育的主陣地。所有學科的任課教師是德育工作的主力軍。語文課強化德育功能,為提高人的素質服務,這是實施素質教育給語文教學帶來的又一個非常有價值的思考。實踐證明,在語文教學中只要勇于探索,重視文道結合,有機地滲透思想教育,熔知識傳授、能力培養(yǎng)、智力開發(fā)和思想情操陶冶為一爐,就能真正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
學科德育滲透工作總結2
在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把握時機,開動腦筋,切實抓好德育工作,使學生健康發(fā)展。如何將教學與德育有機結合起來,做到既教書又育人,是一位生物教師義不容辭的職責,F總結如下:
一、結合教學內容,將三熱愛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
對學生的思想教育,應始終把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放在首位,貫穿于教育的全過程。教育內容不僅包括謳歌黨的豐功偉績,贊頌社會主義祖國的繁榮昌盛及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還應該包括國情教育和黨的基本路線、方針和政策的教育,生物課在這方面有著自己的優(yōu)勢。
初中植物學,動物學的自然資源和生態(tài)保護教育;生理衛(wèi)生中的計劃生育教育;每本書都有進行三愛教育的`極好內容。例如,我在講生物的變異內容時,詳細地介紹了中科院袁隆平等科學工作者克服了重重困難,經過長期的繁殖和選育,成功培養(yǎng)了多個高產而優(yōu)質的雜交水稻新品種,從而激勵學生愛國,愛科學。
二、有的放矢,聯系思想實際進行思想教育
要使德育工作富有成效,必須了解和熟悉學生,指導他們的樂趣和苦惱,摸清他們思想上存在的問題,才能對癥下藥。學習目的不明確,缺乏遠大理想,是當前在學生中存在的普遍問題。由此出現兩種傾向,認為升入好的大學無望,厭學情緒嚴重;成績好的學生,目標瞄準中考,只知埋頭苦讀,很少關心國家大事。兩種傾向出現了對生物課不同程度的不重視,前者認為反正自己學不好,因而學習無動力。后者表現為學習時的死記硬背,缺少學習的靈活性。這是生物教師應著力解決的問題。
解決的方法:一是使學生明確生物學與四個現代化的關系。諸如糧食、環(huán)境、能源等重大問題,都與生物密切相關,F代生物學的特點,無論從廣度還是深度上,都與其他科學密不可分,同時結合教學內容闡述這種關系。二是充分介紹我國在生物科學研究上的新成就,培養(yǎng)民族職工自豪感,樹立趕超世界先進水平的雄心。使學生并個人的出路與祖國的前途結合起來,才能始終保持奮發(fā)向上的精神。
三、了解、學習科學史,激發(fā)進取精神
科學家是科學成果的創(chuàng)造者,是科學史的譜寫者。了解科學家科學史的,是生動而富有成效的德育,我們不能要求每個人都成為科學家,但科學家的很多優(yōu)秀品質是值得每個學生效仿的。
介紹科學家和科學史,仍不可忘記學生的三熱愛教育,而是要把他們有家的結合起來。
學科德育滲透工作總結3
在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把握時機,開動腦筋,切實抓好德育工作,使學生健康發(fā)展。如何結合生物學科特點,將生物教學與德育有機地結合起來,做到既教書又育人是生物教師的義不容辭的職責,現總結如下:
一、結合教材內容,把“三熱愛”教育貫穿于教學全過程
對學生的思想教育,應該始終堅持把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教育放在首位,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教育內容,不僅包括謳歌黨的豐功偉績,贊頌社會主義祖國的繁榮昌盛及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還應該包括國情教育和黨的基本路線、方針和政策的教育。生物課在這方面有著自己的“優(yōu)勢”。
初中植物學、動物學的自然資源和生態(tài)保護教育;生理衛(wèi)生中的計劃生育教育;每本書的緒論及許多章節(jié),本身就是“三熱愛”教育的極好內容,應該進一步充實并寫出相對穩(wěn)定的德育教材,列為重點章節(jié)講授。有些章節(jié),表面看起來似乎與德育很難聯系起來,但只要勤于學習,善于思考,時時留意國內外大事,做到正確選材并在與教材的結合上下功夫,教育內容還是不難解決的。例如,我在講生物的變異內容時,詳細地介紹了中國農業(yè)科學院袁隆平教授等科學工作者經過長期的繁殖和選育,克服了重重困難,成功培育了多個高產而優(yōu)質的`雜交水稻新品種,從而激勵學生愛祖國,愛科學。
二、有的放矢,聯系思想實際進行理想教育
要使德育工作富有成效,必須熟悉和了解學生,知道他們的樂趣與苦惱,摸清他們思想上存在的問題,才能對癥下藥。學習目的不明確,缺乏遠大理想,是當前在學生中存在的普遍問題。由此表現出兩種傾向:學習成績差的同學,認為升入好的大學無望,厭學情緒嚴重;成績好的同學,目標瞄準中考,只知道埋頭苦讀,國家大事很少關心。兩種傾向對生物課又同時表現出不同程度的不重視,前者認為自己反正學不好,因而學習無動力。后者表現為學習時死記硬背,缺少學習的靈活性。這是生物教師應著力解決的問題
解決的方法,一是使學生明確生物科學與現代化的關系。重視緒論課的講授,全面闡述現代化社會和科學技術中諸如環(huán)境、糧食、能源等重大問題,都與生物學密切相關,F代生物學的特點,是無論從廣度還是深度上,與其他學科都有著交錯滲透的關系。同時,在教學的不同階段,結合教材內容,更具體地闡述這種關系。二是充分介紹我國在生物科學研究上的新成就,培養(yǎng)民族自豪感,樹立趕超世界先進水平的雄心。
把個人的出路與祖國的前途割裂開來,是缺乏理想的另一種表現。針對在部分同學中所存在的向往西方國家生活方式的傾向,配合理想教育,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樹立掌握科技知識是為了報效祖國的思想,結合教材講述一些生物學家的愛國事跡。使學生認識到,理想和追求,是事業(yè)成功最根本、最持久的動力源泉,社會主義的優(yōu)越制度為每個人的進取提供了平等和機會,只有明確了為誰而學,為什么而學,才會始終保持奮發(fā)向上的激情。
三、了解、學習科學史,激勵進取精神
科學家是科學成果的創(chuàng)造者,是科學史的譜寫者。了解科學家的科學史,是生動而富有成效的德育。我們不可能要求每個學生都去當科學家,但科學家在理想、情操、膽識、毅力、勤奮和創(chuàng)造能力等方面所具有的優(yōu)秀品質,卻是值得每一個人學習和效仿的。
例如,在和學生的接觸中,發(fā)現有不少同學為成績總是上不去而苦惱,并由此產生自卑。為了激勵他們勇于進取,教學中介紹達爾文、童第周時,特別突出和強調他們在學生時代都不是令人羨慕的優(yōu)等生,但都以獨特的愛好、刻苦的精神和堅忍不拔的毅力獲得了成功。沒有學歷、靠自學成才的昆蟲學家法布爾,童年讀書時更是成績平平,但他以令人嘆服的堅強意志勤懇奮斗了70余年,被雨果譽為“昆蟲世界的荷馬”,成為“天才出于勤奮”的典范。針對部分同學生物課成績雖然不錯,但對其他學科的學習有畏難情緒,甚至有放棄不學的情況,例如,我在介紹遺傳學的發(fā)展史時,講到奠基人孟德爾正是因為具有堅實的數學基礎,才使他對豌豆的性狀遺傳進行了有效的統(tǒng)計和分析,從而發(fā)現了基因的分離和自由組合規(guī)律。今天科學已發(fā)展到各學科相互滲透相互交叉的時代,基礎課程更日益重要。針對部分同學重理論輕實踐在實驗中不注重觀察的現象,反復強調生物的科學成果,幾乎全部是通過詳細觀察和科學分析取得的。如孟德爾對豌豆觀察了8年;謝靈頓用了10年時間觀察所解剖的一根脊神經,才認識了脊髓的反射功能和機理;而法布爾對復變態(tài)的認識,則是對鞘翅日昆蟲觀察了5年才獲得的。介紹科學家和科學史,仍不可忘記對學生的“三熱愛”教育。為此,我常用反襯手法,講述科學家成功之前的無數次失敗及其在腐朽制度下所受到的迫害,使他們認識到科學之路的崎嶇艱險,體會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以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學科德育滲透工作總結4
體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是促進青少年身心全面發(fā)展的重要手段;也是一門思想性較強的學科,幾乎所有的德育內容都能在體育教材中找到它的位置,與德育密切相關。我國的學校德育大致包括三個組成部分:道德品質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其中,道德品質教育包括有諸如不怕吃苦、勇敢堅強、遵守紀律、熱愛集體等等品質。這些品質在體育教學中常常會不自覺地在學生身上顯現出來,教師應該利用時機,在體育教學中對學生的這種自發(fā)意識加以引導,使之真正成為學生自身的穩(wěn)定的品質。同樣,也會有部分學生在上體育課時,暴露出缺乏某些應該具有的良好品質的現象。這一切,都需要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針對不同情況采取最佳的教育方法,使所有學生在體育課上既能達到增強體質的目的,又能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在體育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環(huán)保德育滲透
在學校體育教學中,會面對很多環(huán)保問題,如在練習中要求學生不要踐踏草地;不要隨地扔垃圾;對于學校場地的愛護,以及對學校環(huán)境的保護,所以我在上課前對運動場進行撒水,以免引起塵土飛揚。通過言傳身教,對學生進行環(huán)保教育。
利用體育課堂常規(guī)進行德育滲透
課堂常規(guī)是保證教學順利進行,向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基本途徑,課堂常規(guī)是體育教學過程中學生必須遵守的規(guī)范,是課堂教學的法規(guī)之一。在體育教學中,利用教學主要環(huán)節(jié),進行課堂常規(guī)教育,使課堂教學規(guī)范化、制度化,通過課堂常規(guī)的建立和貫徹,向學生進行文明禮貌、組織紀律、思想作風和安全教育、逐步養(yǎng)成學生自覺鍛煉身體的習慣和一些優(yōu)良思想品質。課的開始要對學生進行動員,提出本次課目的要求和注意事項,結束時要進行講評總結。通過動員,對他們進行學習的目的性教育;通過競賽和游戲,培養(yǎng)他們集體主義精神和果敢、機智、頑強的優(yōu)良思想品質;通過隊列隊形練習,可以培養(yǎng)他們組織紀律性和朝氣蓬勃的精神面貌,提高他們反映速度、動作準確性和協(xié)調一致的能力;值日生借還器材和整理場地,可以培養(yǎng)他們熱愛集體、熱愛公共財物的良好品質。通過常規(guī)的嚴格要求,有利于良好班風形成。
利用教學內容進行德育滲透體育課中德育教育的內容是很豐富的。有些教材具有鮮明的教育性,教師要利用各種方法和手段潛移默化的滲透思想品德教育。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周圍環(huán)境努力挖掘體育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在理論課教學中,體育教材也有鮮明的思想性。每個技術動作都有它自己的'特點,在教學中應充分利用寓于教材和教學中的各種教學因素,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各方面的思想感情教育。例如接力跑、拔河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主義觀念,中長跑練習中的“極點”現象,是對學生進行意志品德教育的最好時機。通過球類、田徑項目,體育游戲等教材,進行團結友愛、互相合作、維護集體榮譽、自覺遵守紀律、勝不驕,敗不餒的思想教育;通過民族傳統(tǒng)體育教材,進行愛國主義精神及培養(yǎng)民族自豪感的教育;通過健美操教材,進行文明行為和陶冶美的情操教育,提高審美能力;通過體操教學中的互相幫助、保護,進行團結友愛的教育;通過布置場地、器材收拾,進行熱愛勞動和為集體服務的教育等。
利用教學中組織教法進行德育滲透
在體育教學中,組織教法起著主導作用,它是組織學生進行練習的必備條件,是體育課組織工作重點,課堂中選擇合理、科學的組織教法,是教師教學能力的體現,又是對學生進行教育的有效途徑,教師要善于把學生心理活動和身體活動、意志品質結合起來,利用課堂組織教法中各個環(huán)節(jié)對學生進行教育。共同完成體育課的任務,同時也是貫徹教育因素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如通過課的任務、要求、目的的下達,以及講解動作,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教育;通過整隊、隊形變換與調動,培養(yǎng)集體協(xié)作精神,強化紀律觀念;通過對體育場地和運動器材的保護,增強他們熱愛勞動、愛護公共財物的思想;采用分組練習,培養(yǎng)學生互相關心及獨立工作能力;通過發(fā)揮體育骨干的帶頭作用,培養(yǎng)學生相互協(xié)作和獨立工作能力;通過組織各種競賽,培養(yǎng)學生團結協(xié)作、勇敢頑強以及革命英雄主義精神;通過投擲的練習,對學生進行守紀安全和愛護公物的教育;通過結束部分小結講評,結合表揚與批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念,啟發(fā)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勵學生奮發(fā)向上的拼搏精神。在體育課的整個組織教法中,教師起主導作用,必須精心協(xié)調、嚴密組織,教師應對學生嚴格要求悉心指導,幫助學生樹立踏踏實實、不畏艱難的作風和頑強拼搏、開拓進取的時代精神。
運用榜樣進行德育滲透
通過介紹我國體育健兒在國內外重大比賽中所取得的新成績。如當中國女排在奧運會中重振雄風憑中國人特有的志氣,再次獲得冠軍,為祖國爭得榮譽時;當劉翔在奧運比賽中獲得金牌時。教學中引導學生樹立為革命鍛煉身體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強烈的責任感,培養(yǎng)他們獲得強健體魄的信念,在平時鍛煉及學習中,能夠以這些體育健兒為榜樣,不怕苦,不怕累,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學生的榜樣作用:每年選出體育優(yōu)秀學生,對他們進行表揚,這對推動學校的體育教學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教師的自身榜樣教育:教師的思想品行和業(yè)務水平,包括文化素養(yǎng)、教學風格、工作態(tài)度和職業(yè)道德都對學生產生影響。當學生意識到從教師身上看到了他們所希望的形象時,就產生了積極的榜樣教育的效果。如果課堂教學中,教師以身作則,談吐文明、衣著整潔,講解清楚,重點明確,示范規(guī)范、優(yōu)美大方,工作認真負責,準備活動和同學們一起做,盡量滿足同學們的要求,練習時積極為同學們當陪練,耐心幫助后進的同學等。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先做到,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去激勵同學,這對學生進行良好品德教育是極其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所謂“身教勝于言教”就是這個道理。體育教學中堅持德育教育,不僅能促進教學質量和運動成績的提高,還能培養(yǎng)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培養(yǎng)他們美的情操,使他們將來成為有用之才。
這學期我們在體育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都取得了比較好的成果,讓學生養(yǎng)成好的思想品質,有利于學生的成長和素質提高,進而有利于學校德育管理和教學。
學科德育滲透工作總結5
我校是一所農村小學,作為農村中學,努力提高教學質量,這是學校生存、立足的基礎,然而學校教育終極目標絕不應該僅僅局限于此,我們教育的終極目標應該是人的教育,幫助學生塑造健全人格成為一個風格高尚的現代人,這正是我校德育工程的宗旨。怎樣才能做好這一點,找到兩育并舉之路,我們認為其最佳結合點就是“以學科知識為載體,在學科教育中滲透人格教育”,而且要把它作為學校德育工作主渠道。學科教學任務不僅僅在于傳授學科知識,培養(yǎng)學科能力,也應肩負起塑造學生健全人格,進行德育教育的使命。學科教學如何去貫徹落實德育滲透這一目標?通過探索,現就構建學科教學滲透德育教育,談談學校的具體做法。
一、重視提高全員學科教學德育滲透意識與現代德育意識
首先要糾正教學觀念上的偏差,許多教師覺得德育僅僅是德育領導、班主任的事情,這是教師觀念上的偏差!兜掠缶V》強調指出:“各科教學是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經常、最基礎的途徑,它對培養(yǎng)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各科教師均要教書育人,寓德育于各科教學的教學內容與教學過程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把《德育大綱》的實施看作是各科教師的一項重要任務”。應該讓所有工作者都認識到德育工作不僅僅是學校德育工作者和班主任的任務。所有學校工作人員都應該成為德育工作者,所謂“教學教育化”,“教書并育人”。作為學科教學中的德育滲透,關鍵在于行政領導,基礎在教師。教學領導與教學第一線教師應切實改變觀念。學校不僅僅對學生將來負責,更要對學生的將來幸福負責。要從更深層次去認識德育滲透工作與學科教學工作并不矛盾,兩者可以有機結合,學科教學可以滲透德育內涵,德育滲透塑造健全人格更會促成學生非智力因素的發(fā)展從而提升學習效率,提高學校教學質量。通過不斷的學習與討論,使全體教師真正認識德育工作的重要意義,認識在學科教學進行德育滲透是德育工作最有效最經常的途徑,認識學科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的重要作用,使教師認識到自己不是一個簡單的“授業(yè)解惑者”,更應該是一個“傳道者”,教學與教育必須結合,而且能夠結合,從而能夠自覺地有計劃地在教學中加強德育的滲透,更好地教書育人。
二、明確教師培養(yǎng)方向,加強教師師德教育,以“德”促“德”
教師是學科教學的主導,是德育滲透工作的實踐者,而且學生在校接觸的都是教師,因而教師的形象,教師的人格對學生無疑會產生巨大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榜樣的作用對學生產生影響往往超過其所學科知識本身。不難推斷,一個道德水平低下,缺乏高尚人格的教師,雖然不一定會使教出來的學生道德敗壞,人格扭曲,但決不可能完成學科德育滲透任務,不可能促進學生健全高尚人格的養(yǎng)成!即使教材中有很好的德育因素,也會視而不見。我們想,我們的教師不僅具有極高的學科素質、文化底蘊,也應具有自然誠實、樂觀自信、充滿熱情,有著高度責任感的品格,也應該追求教師大氣與豪氣,具有極高的親和力。只有這樣,雖然教師是平凡的,但肯定充滿著教師的人格魅力,只有充滿人格魅力教師,才會教出富有人格魅力,具有高尚人格的學生。因此,切實加強師德修養(yǎng)培訓,將東寶區(qū)教師師德師風教育月活動落到實處,將師德修養(yǎng)作為評價教師首要依據,無疑是一種行之有效的途徑。
三、確定學科德育滲透目標,挖掘學科德育滲透素材
創(chuàng)建有利于德育滲透的教學氛圍,充分發(fā)揮教材的德育功能小學所有學科都把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作為教育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課程改革與各科新課程標準更是強調了德育目標。應該說,我們的各科教材也都蘊含著豐富的.德育內容。如何有效地、科學地挖掘教材中德育內涵,將德育內容與學科知識有機地結合,是落實德育滲透的核心工作。為此,學校主要做了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是指導各科教研組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認真學習,討論研究,明確本學科德育滲透主體目標。各學科德育滲透有著共性,如都強調愛國主義教育,但又有著各學科德育的不同個性。如品德與社會學科,強調培養(yǎng)學生熱愛和繼承民族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弘揚民族精神,激發(fā)對祖國歷史與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對國家主族歷史使命感與責任感,培養(yǎng)愛國主義情感,加強對歷史上的以人為本,善待生命,關注人類命運的人文主義精神,理解認識人類社會發(fā)展統(tǒng)一性與多樣性,理解尊重各國各民族文化傳統(tǒng),進一步形成開放的世界意識等。第二是要求各年級備課組根據這些具有學科特點的主體德育滲透目標,結合本學科、本年級教材,組織全組教師討論,將它作為備課組集體備課主要任務,發(fā)揮備課組集體力量,從教材中找到德育滲透與學科知識的結合點,作為課程教學德育滲透的載體。
第三是組織學校學科教學德育滲透研討課,要求各備課組集體討論,集體備課。我們認為,各學科德育滲透目標內容是有多樣性,各有特色,但德育滲透教學模式有其共性。通過聽課、評課,各學科相互交流,相互借鑒,共同探討比如主體性教學策略,反思性教學策略,問題教學策略等。研究如何創(chuàng)設寬松、民主的,讓學生感到心理安全的,有利于德育滲透的教學氛圍。
四、挖掘教師潛力,加強藝術與技能課程
開發(fā)校本課程,促進學生健全人格養(yǎng)成真正的“人”的健全必須同時在三個維度上發(fā)展:即知識、身體和人文。現代教育必須強調人的價值人的尊嚴,因而教學重要任務應該是創(chuàng)建“生命生活質量”,關注人的“靈魂建設”。
而生活質量的提升,靈魂建設的加強,都離不開藝術與體育。不斷加強音樂與美術課程,并開設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初步形成綜合化的藝術課程。并在藝術課程教學中,強調學生對音樂、舞蹈、書法、繪畫等的鑒賞能力的培養(yǎng),強調學生對藝術的感悟能力,將這一目標作為藝術課程德育滲透的重點工作。
在體育學科教學中,不僅僅是要讓學生具有健康的體魄,還應該通過體育鍛煉活動,以身體上堅強達成精神上頑強的意志;也更需要根據學生個性特長、興趣,培養(yǎng)一種伴隨他們一生的體育活動愛好。促成其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學生的未來生活質量,培養(yǎng)競爭意識與團隊合作意識,促成健全人格的形成。經過實踐、探索與改進,完成學生基本體育技能的初步訓練,并了解學生的興趣方向。使體育教學逐漸步入正軌,在加強藝術、技能學科,發(fā)揮其德育滲透功能的同時,還應利用本校教師資源,挖掘教師潛力,積極開發(fā)校本課程。如心理輔導課程,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我,正視心理問題,引導解決,促成學生形成健康心理,也同樣重要。
五、加強組織管理,健全德育滲透評價機制,保證德育滲透工作正常進行
為保證學科教學中德育滲透的全面、正常開展,必須建立相應管理機制。我校把“德育滲透”學科教學作為學校教學常規(guī)檢查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對教師教案檢查中,由德育工作分管領導負責檢查教師教案中德育滲透的內容以及如何滲透的方法。在學生評“教”欄目中,將教師的親和力、修養(yǎng)作為評價教師的重要依據。應該說,我們在德育滲透管理機制方面做了一些努力,但我們深切的感受到,學科德育滲透評價機制仍然滯后,缺乏系統(tǒng)性的評價手段,這嚴重制約了學科德育滲透的健康發(fā)展。我校準備制定《學科教學滲透實施細則》,進一步將其制度化,規(guī)范化,進一步發(fā)揮學科德育滲透的功能。
總之,在學科德育滲透的探索與實踐,我校走出了重要的一步,但有很多問題還需探討,還有許多工作有待我們完善;我們希望經過研討集思廣益,引進各校的先進經驗,促進我校德育工作更上一層樓,
學科德育滲透工作總結6
過去的一學期我主要擔任初三畢業(yè)年級兩個班的數學教學工作。德育是學校教育的靈魂,是學生健康成長和學校工作的保障。課堂教學是德育工作的主陣地。探討課堂教學時進行德育滲透的方法和策略,是十分必要的。作為一名初中數學教師,在畢業(yè)班的課堂教學中我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德育滲透的。
1、德育與數學課堂教學的互相滲透是密切相關、無處不在的。與德育方面的的知識在數學課文比比皆是,不勝枚舉。在《一元二次方程》一章在講提高率方面與國民經濟有關的知識點時讓學生學會愛國自強、自立的精神。
2、數學課堂教學滲透德育,不但要求教師重視課本,切不可脫離課本,漫無邊際地高談闊論,而且要求教師發(fā)揮主導作用,遵循數學教學原則,把思想品德教育滲透到教學的全過程,自覺地把教學內容和學生現有的認知結構之間的矛盾協(xié)調起來。
3、數學教材是德育的載體,很多應用題都含有德育修養(yǎng)知識,教師用這樣的教材實 施教學,在傳授數學知識、培養(yǎng)數學理論知識運用能力的同時,自然也就滲透了人文性、思想性的教育。因此,教師困在組織學生學、練的過程中,要善于發(fā)現教材內容的`德育價值,另外,教師必須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找到并確定教材中訓練的內容和思想教育內容的結合點,以防止德育空泛化。
我作為一名初中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fā)揚民主,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個性差異;鼓勵學生辨認自己的價值觀念,揭示并解決自己的價值沖突,將自己的價值觀念與別人交流,并根據自己的價值選擇來行事。教師通過誘導,反對呆板的說教和僵硬的灌輸式教育;用小組道德討論模式,啟發(fā)學生在小組討論中積極思考,主動交流或辯論,作出判斷,尋找自己認為是正確的答案。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在討論中考慮他人的觀點和意識,協(xié)調與他人的分歧。允許學生犯錯誤,并改正錯誤。面向全體學生,保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真正做到互相尊重,互相關心。創(chuàng)造條件,給后進生以更多的成功機會,使他們看到自己的閃光點,不斷增強自信心,增強克服困難的勇氣。正確并合理使用獎勵和懲罰,在教師期望的良好行為出現后,就要立即給予獎勵,不要耽擱太長的時間。只有這樣,才能形成民主、寬松、和諧、融洽的教學氣氛。德育教育的目的才會充分得到實現。
總之,課堂教學是德育工作的主陣地。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是每個教師應該努力作到的。在教學中,既要強調理論知識的講授,又要注意德育的有機滲透。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學好知識的同時,提高思想素質。提高師生的文明程度。讓我們時刻銘記但丁一句名言:“道德常常能彌補智能的缺陷,而智能永遠填補不了道德的空白。
學科德育滲透工作總結7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人生態(tài)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不應把它當作外在的,附加的任務,應當注重熏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容貫穿在日常教學工作之中!币虼,教師在教學語文的過程中,除了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yǎng)語感,發(fā)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還要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諸育的和諧發(fā)展。那么,如何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我認為應該注重以下三點。
一、找準德育切入點。
語文學科不僅是集工具、知識、能力、文學欣賞于一體,更重要的也是一門思想教育學科。一篇篇文章,或是對真、善、美的頌揚,或是對假、丑、惡的鞭笞,或是作者高潔品性、高尚人格魅力的寫照,或是對祖國大好河山、社會主義建設日新月異的熱情洋溢的贊美??無一不是作者某種思想感情的渲瀉,其間蘊含著豐富的思想道德內容。這是語文學科得天獨厚的教書育人的有利條件。我們語文老師就應該充分把握好語文學科的這優(yōu)越性,積極探索在語文教學中如何用好語文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找準德育切入點,加強德育滲透。但是,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既不能空泛,枯燥地說教,也不能人為地撥高,因為語文教學中的德育并不等同于政治課程中的思想
教育。要避免在教學實踐中走極端:不能光講授語文知識,也不能一味強調思想教育。要寓教于情,寓教于理,做到有的放矢。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人生觀、道德觀、生死觀、榮辱觀等多方面的思想教育,讓他們的人格逐漸完善,成熟起來,明白要怎樣做人,做什么樣的人的深刻道理。這是我們每一個語文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因此,在語文教學實踐中,我們一定要深入研究新課程標準和教材,做好教學過程中的德育工作。
二、處理好德育與語文教學之間的關系。
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花時不宜過多,要點到為止,不能影響語文教學。這就要求我們語文教師出除了要正確把握好教材,找準德育切入點;還要認真研究教材,處理好德育與語文教學兩者之間的關系,不能主次不分,本末倒置。語文教學畢竟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才是主旋律、主產品。德育僅僅是語文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也絕不能少的衍生品。所以在教學實踐中,只有正確處理好這兩者之間的關系,才不至于喧賓奪主、流于形式。也就是說,教師在具體操作中,不能把德育看作歸納文章的主題的程式,輕描淡寫地帶過,也不能像分析文章一樣,深入細致。正確的做法是: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抓住關鍵,引導學生分析文章最能感動自己、震撼自己的語言文字,從中加深體會,產生共鳴,在潛移默化中教育學生、影響學生、塑造學生。通過突出文章中的閃光點,使學生發(fā)現其光輝,且深切地感悟到其道理的正確或精神的可貴,讓他們把這些精神的種子撒播到自己的心田。
三、用心深化德育效果。
品德素質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該以教師的宣教代替學生的德育實踐。應該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與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體驗德育魅力。只有珍視、尊重學生獨特的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我們的德育工作才能被學生接受,才能達到教育培養(yǎng)的目的。因為,如今的孩子,要么是獨生子女,在家庭中地位優(yōu)越,深得父輩的寵愛,缺乏對他人的關愛、給予與奉獻的精神、意志薄弱,承受不起挫折等;要么知識面廣、生活經驗豐富、叛逆心強、容易與教師唱反調??這些,都給我們的教育工作到來了一定的難度,如果我們不認真分析、研究學生,區(qū)別對待,不能結合課文內容適時開展德育工作,那我們的語文教學就是不成功的,就沒有達到培養(yǎng)人的目的`。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是一個系統(tǒng)的工程,是一個對學生進行祖國語言文字學習的同時進行的心靈凈化的過程,它不比思想品德課那么直接,它是蘊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間之中的,是在對文章開展深入學習的過程中去發(fā)現和感知的。它與教師的發(fā)現、挖掘、利用、引導有著密切的關系,與學生的學習、感悟、體驗與實踐有著密切的關系,與新課程標準、教材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有著密切的關系。通過教材中刻化的一個個鮮明的形象,講述的一件件具體的事例,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感染與熏陶,在語文素養(yǎng)提高的同時,思想道德素質也得到提高。
學科德育滲透工作總結8
一、小學生的品德培養(yǎng)應該從培養(yǎng)行為習慣開始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說:“教育是什么,往簡單方面說,只有一句話,就是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我認為德育是育德的,是培養(yǎng)人的良好品德即善心和善行的,重點是教會學生學成良好的習慣,這其中人的行為習慣是做人的核心,小學階段是良好行為習慣培養(yǎng)的關鍵階段。
二、充分挖掘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語言是思維的工具,用語言表達思想總帶著一定的思想內容和情感因素,所以英語學習對開發(fā)小學生潛能,進行思想情感教育具有其他學科不可代替的作用。小學英語教學是英語學習的起始階段,內容比較淺顯,而且真實自然,貼近小學生的日常生活,在材料方面,內容也比較豐富,它涉及到小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思維活動、情感態(tài)度、道德態(tài)度、社會文化等多個語言功能項目。教材所具備的這些固有因素,都為課堂培養(yǎng)學生良好習慣的實施提供了豐富的材料。例如:學習動物名稱時dog、pig、duck、tiger、lion等,光學這些單詞并不難,但如何進行德育滲透呢?在教學實踐中,用戴頭飾讓學生扮演動物并學習叫聲,模仿動物的動作,再通過教學掛圖分析、對比,使學生能對保護動物的行為表示贊賞,對有文明行為的小同學表示喜愛,對不愛護動物、不文明行為表示不贊賞,并能帶動改正錯誤,從而運用新句型和語言知識培養(yǎng)正確的道德情感和保護、愛護動物、保護環(huán)境的生態(tài)意識,激發(fā)學生主動熱愛動物,并愿與之交朋友。這種美好情感和興趣,培養(yǎng)了正確的道德情感。
三、把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貫穿到語言學習中
教學中要善于找好良好習慣培養(yǎng)的切入點和結合點,進行“潤物細無聲” 的`滲透。如“Good morning!”“How are you?”“Thank you!”“Sorry!”“Excuse me!”等禮貌用語的學習,當學生在創(chuàng)設的真實語言場景中進行語言操練時,就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文明禮貌習慣的培養(yǎng),就是這樣在英語學習的“日常生活中” ,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結對活動、小組活動和項目創(chuàng)作中,學習、做人、做事等良好的習慣的培養(yǎng)引入課堂教學,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活動中既學會了語言,又培養(yǎng)了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
四、結合文章內容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
小學英語課本里有很多富有教育意義的課文,教學時,教師應設置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讓學生進行表演,或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議論,以加深印象。寓德育于英語教學活動之中,英語教師還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要求自己:
1、提高自身素質。教師不僅要有德育意識,還要具有德育滲透能力。這就要求英語教師不僅要刻苦鉆研業(yè)務,努力學習政治,懂得德育工作的原則方法,還要了解研究學生,善觀察,勤思考,以便將授知和育德有機地結合起來。
2、尊重、信任學生。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要盡量多地要求一個人,也要盡可能地尊重一個人。” 教師首先要尊重信任學生,不能損害學生的自尊心,對每個學生給予良好的期望,讓每位同學都喜歡英語老師,喜歡上英語課,保證德育滲透語言教學的成功。
3、注重師德垂范。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師對少年學生接觸最多,了解最深,影響最大。我們教師要講究師德風范,行為表率,要時時、事事、處處以身作則,為學生作出示范,樹立榜樣。這樣,才能使德育滲透更有力、有味、有效,真正獲得教書育人的效果。
五、學習習慣培養(yǎng)必須持之以恒
習慣是一種動力定型,是條件反射長期積累和強化的結果!氨鶅鋈叻且蝗罩,“習慣成自然”需要時間,而且孩子年齡小,自制力不強,所以習慣培養(yǎng)需要有耐性,要不怕反復,持之以恒,所以,要培養(yǎng)仔細認真寫作業(yè)的習慣,就得天天檢查,直至養(yǎng)成習慣后再松手。要培養(yǎng)文明禮貌的習慣,見到老師、同學、家長等就要用“Good morning!”“How are you?”等禮貌用語打招呼,要養(yǎng)成關心他人的習慣,就要常用“What would you like?”“I would like”的句型,這樣既鍛煉了良好習慣的形成,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英語實踐能力。
六、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1、結合常規(guī)進行德育滲透
英語學科授課時主要使用的語言不是母語而是英語,而且不可能像思品課那樣擺事實、講道理,讓學生接受教育,英語課如何進行德育滲透?我的做法是適合時機的、自然的、潛移默化的進行實施,在日常教學中,結合一個個教學常規(guī),培養(yǎng)學生有禮貌、互相關心、謙虛等好品質,如在課堂教學中,每節(jié)課師生問好就在無形中增進了感情,“ Gald to see you!”“Nice to see you!”“Boys and girls”等語句的使用更接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也告訴了學生見面應打招呼、有禮貌等。這就是英語學科教學中德育滲透的一種方式。
2、鼓勵和表揚進行德育滲透
學科德育滲透工作總結9
本學期在具體的語文教學活動中,充分發(fā)揮語文教材優(yōu)勢,進行德育滲透,讓德育與知識、技能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也得到思想品德熏陶,促使青少年學生在學習中,不斷提高自身素質。
一、在語文教學中,堅持文道結合的原則,讓學生獲得思想品德教育能更具體、形象
“有德育的教學,智育也是蒼白的。”因此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為了更好地實施教學,落實教學目標,德育智育結合,文道結合是必要的。在教學中,我通過介紹寫作背景,指導朗讀,引導學生欣賞,歸納總結等方式,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掌握一定寫作技巧的同時,能更具體形象地獲得思想教育教學效果。
二、在語文教學中,注意激發(fā),培養(yǎng)學生真摯情感,使之成為積極向上的動力,也確保教學中德德育滲透取得更大效果
語文學科那些文質兼美的文學作品,就是一塊塊的情感天地,我通過富有情感的教學,巧妙的教學手段,激發(fā)培養(yǎng)學生真摯情感,使學生能更深刻地感受文章蘊含的真、善、美,從而充分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積極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激發(fā)培養(yǎng)學生愛祖國、愛自然、愛生活的真摯情感。
三、深挖教材中德德育因素,加強對學生品德熏陶
教材中德育的內容,不可能像學科知識那樣處處明顯,它往往是內在的、深層的,個別隱蔽的,思想教育是滲透在學科知識的方方面面。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不能僅停留在那些表面的內容上,而應當是深入挖掘教材內在的德育因素,語文學科的德育,材料雖然豐富,同樣需要我們多方面深入挖掘,以提高德育滲透的'成效,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我通過引導學生欣賞文中字、詞、句;理解句中句式的作用及其變換、文中修辭、標點符號的運用,使學生能意識到祖國語言無可比擬的表現力,體會到祖國語言質美意深,簡練如金的妙處,能感受到祖國語言的豐富多姿,包羅萬象。
四、把德育滲透到各種形式的語文活動
開展形式多樣的語文活動,是對語文課堂教學的補充,是學生增強素質的另一途徑。課余時間組織學生開展各種語文活動如詩歌朗誦
比賽,成語接龍比賽,收集簡報,做手抄報,開討論會、講演等。這些活動豐富學生語文知識、技能,提高學生的素質,也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思想熏陶。
學科德育滲透工作總結10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指出,“新課程的培養(yǎng)目標應體現時代的要求,要使學生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熱愛社會主義,繼承和發(fā)揚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和革命傳統(tǒng);具有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意識,遵守國家法律和社會公德;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币虼耍诟鲗W科的教育活動中都要特別關注學生的文化知識、態(tài)度技能、價值觀念和道德人格的全面、和諧、均衡的發(fā)展。加強道德教育在新課程各學科中的滲透,有利于“整體育人”,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在英語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是在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tài)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培養(yǎng)中潛移默化、點滴浸潤實現的。教師應充分利用教材、課外英語等課程資源中的德育因子,積極實施德育滲透。下面就如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談幾點體會。
一、德育滲透的內容
1.滲透文化禮儀教育
小學英語教材選編內容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突出“語用教育”。在英語文化意識熏陶學習和交流能力培養(yǎng)中,對學生實施中西文明禮儀教育是一大重點,包括日常生活中的禮貌稱謂、問候、告別、重大節(jié)日問候的得體運用,能對一般的贊揚、請求作出適當反應等。
2.滲透良好的學習、生活和勞動習慣教育
教師要結合不同的話題教學內容,靈活地聯系學生實際,對其進行良好的學習、生活、勞動鍛煉的教育。
3.滲透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教育
英語教育屬跨文化教育。跨文化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形成對待外來文化和本國文化的合理的跨文化心態(tài),既不可形成妄自尊大、閉關鎖國的心態(tài),也不可形成崇洋媚外、妄自菲薄的心理。教師在介紹英語國家文化的時候,要注重介紹中華文化,以培養(yǎng)學生對中華文化的了解與熱愛,養(yǎng)成合理的跨文化心態(tài),并形成運用英語向外國人介紹中華文化的初步能力。因此,在英語教學中要特別加強國情教育、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教育。例如:3B分冊第四模塊談論節(jié)日,在學生了解了西方的圣誕節(jié)后,更要讓他們知道咱們中國的春節(jié)是十三億華夏子孫最濃重的節(jié)日,慶祝方式更是多姿多彩,并讓學生談談自己過春節(jié)的情況,增強他們的愛國情操;3A分冊第十一模塊談論動物,孩子們在老師的帶領下整齊有序地參觀動物園,這時可教育學生在參加小組、班集體、學校的各種活動中都要個人服從集體,努力為集體增光添彩;在課堂組織的`小組競賽活動中,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團結協(xié)作精神,增強集體榮譽感。
二、德育滲透的途徑
1.結合課堂操練應用滲透
在語言教學中滲透德育的目的是使學生能更得體地使用目標語進行應用交流,促進學生和諧發(fā)展。因此,在教學中,學生僅有目標語、道德文化知識是不夠的,還要訓練其運用目標語的思維方式進行思維,按目標語的社會道德規(guī)范行為進行交流的能力。因此,教師在組織課堂活動時,要多創(chuàng)設交流情景,讓學生扮演其中的角色,要求他們按特定的環(huán)境和人物角色使用相應得體的語言和行為規(guī)范。
2.結合課外活動滲透
組織豐富多彩的英語課外活動可以激發(fā)學生英語興趣,使德育得到有效延伸,更靈活貼切地實施德育。例如:舉行生日聚會、圣誕晚會、課本劇表演等,讓學生自主地我學我育、學用結合,提高育人質量。
總之,德育是教育的一個永恒主題,在英語教學活動中滲透德育是一個需長期堅持的復雜工程。教師必須先要自己有德,成為“以德育人”、“以美傳美”的楷模。教師更要善用慧眼,巧!盎ㄕ小保浞滞诰蛘n程資源中的德育素材,對學生“細水長流”地實施育德滲透,成為共建德育網絡的高手。
學科德育滲透工作總結11
語文科由于其天然具有的深厚蘊藉的鮮明人文特征與深厚感召力而具備了獨厚的塑造人的精神這一獨特功能!拔牡澜y(tǒng)一”,學文與悟道應同步進行,教育不僅是為文化的傳遞,更是人格心靈的喚醒,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們應在語文教學中積極進行德育的滲透。
一、將德育教育滲透于語文教學。
。ㄒ唬、以教材為主線,貫穿德育教育。根據語文教材的編排特點,統(tǒng)籌計劃安排,對學生進行系列德育教育,學會勤于思考,不懂就要問,熱愛大自然,感受親情的溫暖,做個誠實勇敢、樂于助人的好學生,比如像學習《三只小板凳》、《不懂就要問》、《我愛門前的小池塘》、《獻給媽媽的詩》、《李子核》、《九色鹿》、《迷路的小鴨子》。
。ǘ┮哉n堂為陣地,滲透德育教育。在語文教學中,抓住課堂教學這個陣地,不放過任何一個進行思想教育的機會,針對學生的不同情況,隨時隨地的滲透德育教育;根據語文課的不同內容,對學生進行適時的思想教育,培養(yǎng)良好的道德情操,學生由表入里,逐步消化,由知到行,由情達意,由外因轉化成內因。
。ㄈ┯^察辨形,在識字教學中滲透德育。識字、寫字教學是小學語文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小學階段,學生要認識2500個左右的常用漢字。教師在識字、寫字教學中可以根據漢字的結構規(guī)律,結合美學原則,滲透德育?梢酝ㄟ^學生的觀察,具體分析字形同做人處事之間的聯系,將識字、寫字教學同育人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趣味盎然的字形分析中掌握字的結構,明白做人的道理,受到團結友愛、謙讓互助、集體主義等方面的教育。
。ㄋ模┰谧鳂I(yè)批改中滲透。學生的`作業(yè)既能檢驗他們掌握知識的熟練程度,也最能及時反映出他們的思想動態(tài)。所以在作業(yè)批改中,我們應該隨時注意各種苗頭,及時加以引導、糾正,并不失時機地滲透思想教育。
二、日生活為內容,以活動為動力,推動德育教育
語文課是開放的學科,它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因此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構建具有教育性,開放性,實踐性的學生主體活動為主要形式,如春游找春天,學雷鋒活動,熱愛家鄉(xiāng)活動,各種節(jié)目活動和演講,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激勵學生主動參與,主動實踐,主動思考,主動探索,主動創(chuàng)造為基本特征,以促進學生整體素質全面提高為目標的一種新型的教育觀和教育模式。如:母親節(jié)在班內號召孩子們回家為媽媽做一件事,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現出來,如畫畫,寫話。
學科德育滲透工作總結12
生命教育作為學生德育的重要內容,主要定位在學生對于自我生命、他者生命乃至自然萬物生命的認識、理解與態(tài)度上。筆者認為,生命教育至少應包含以下三重內涵,并要在學科教學中得以落實。
一、珍惜生命
當前,在校學生輕生的悲劇時有發(fā)生,我們必須將珍惜生命放在生命教育的首要位置。
珍惜生命,首先體現在對自身生命的自覺尊重,感恩生命的賜予,珍惜生命的歷程。我們除了可以從生物學角度來解釋生命產生的復雜精微,還可以通過閱讀文學作品來獲得體會。
歐·亨利的小說《最后的常春藤葉》講述了主人公老貝爾曼在凄風苦雨的深夜為患病的瓊珊在墻上畫了一片永不凋零的常春藤葉,換回了瓊珊求生渴望的故事,熱情贊美了貝爾曼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而從另一個角度看,瓊珊在染了肺病之后就主動放棄對生命的希望,固執(zhí)而愚蠢地認為“等到最后一片葉子掉下來,我也就該去了”。雖然貝爾曼畫上的葉子最終拯救了瓊珊的生命,但不可否認,他染病去世這一悲劇的發(fā)生很大程度上與瓊珊有關。如果瓊珊沒有“作踐”生命,貝爾曼也許就不會為之付出生命的代價。教師在這里可以引導學生認識到,在任何情況下,如果我們首先放棄了對生命的把握與珍視,不僅會使自己陷入困境,還有可能對他人造成影響。
牛漢的詩歌《悼念一棵楓樹》惋嘆了一棵最高大且貯藏芬芳的楓樹被伐倒的悲劇。他說,要“把你最后的綠葉保留下幾片來”,事實上是希望后人吸取歷史教訓,尊重每一個生命的個體價值,而不是在生命逝去后才去悔恨與悲傷。作者通過詩歌的意境向學生呈現了生命逝去的凄涼與悲哀,讓學生懂得要加倍珍惜現在所擁有的鮮活生命及其無限可能。
當然,珍惜生命與茍且偷生完全不同,在白莽的詩歌《別了,哥哥》中,他高唱他“想做個普羅米修士偷給人間以光明”,為此“他要犧牲去他的生命”,這是一個革命志士在特殊年代崇高的人生選擇,正是因為白莽如此珍惜生命,所以他才會以自己的全部生命去追求他認為最有價值的“永久的真理”。在和平年代,我們依然要紀念并傳承這樣的.犧牲精神與戰(zhàn)斗精神。
二、享受生命
懂得珍惜生命,更應實現自身的生命價值,即展現人之為人的榮耀,捍衛(wèi)人之為人的尊嚴。正如毛澤東在《沁園春·長沙》里所呼喚的“萬類霜天競自由”,每一個生命個體都應盡情施展才華,充分發(fā)揮潛能,自由釋放激情,是之謂“享受生命”。
由于每個生命體自身的獨特性以及所處時空的復雜性,所以享受生命的方式與狀態(tài)也各有不同。陶淵明以遠離世俗的超拔之志隱逸田園,在《飲酒》中體悟到人生真意;李白以淡泊功名的不屈傲骨縱情山水,方得暢快舒展的“開心顏”;蘇軾在被貶黃州的人生劫難中,尋得了屬于自己的自由之境,方能坦然面對萬物;巴金在青年時期就看到生活是由愛與恨、歡樂與痛苦組成的“激流”,必須通過“搏斗”與“征服”,堅定地向著“唯一的海”(信念與目標)流去。這些都啟示學生以屬于自己的方式享受生命的美好,并以樂觀豁達的心態(tài)面對生活中的苦難與挫折。當然,享受生命并非沉湎于感官刺激和娛樂消遣之中,那樣的享受是虛無且沒有價值的。
梁衡的散文《跨越百年的美麗》通過記敘居里夫人美麗的生命來論述人對自身多重價值的開發(fā)問題:“有的人止于形,以售其貌;有的人止于勇,而呈其力;有的人止于心,而有其技;有的人達于理,而用其智!毕硎苌,也就是不斷開發(fā)自己的生命價值。當代學生更應像居里夫人那樣“有大志,有大求”,特別是在面對當今社會存在的部分以貌取人、唯利是圖等消極負面的論調和現象時,能夠堅守和秉持自我的理想,享受生命而非輕易地消遣生命,更非可悲地消費生命。因為,當一個人能夠超越物質與利益來理智地享受生命時,他就獲得了最美麗的生命。為此,帕斯卡爾提出了“人是會思想的蘆葦”這一命題,充分強調人類的理性對生命的重要意義。
三、善待生命
人是群體的存在。在享受自我生命的同時,生命教育也包含對他者生命的理解、包容與尊重。善待生命,需要學生走出和突破自我的個體局限,學會將心比心、推己及人、換位思考,而這正是當下獨生子女最為欠缺的,卻也是他們未來走向社會最需要具備的品質和素養(yǎng)。
在功利主義盛行的今天,周國平先生在《生命本來沒有名字》一文中提出要“以生命的本然狀態(tài)相待”,具有振聾發(fā)聵的意義,因為他指出“平等和尊重”是對待他者生命最理想的方式。他寫道:“想一想世界在時間和空間上的無限,每一個生命的誕生的偶然,怎能不感到一個生命與另一個生命的相遇是一種奇跡呢!闭\然,生命的相遇本身就是緣分,那么我們更應珍惜與他者生命相識、相知的機會。只有我們真正除去所有“附加”的頭銜、地位、名聲、財富等外在因素,才能實現生命與生命的溫暖對話與深入相知。
除了面對校園內的老師、同學,學生也在社會上遇到各式各樣的人,有時候還會遇到一些“特殊”群體!跺忮嘶艚稹分,葛劍雄教授記錄了自己在劍橋大學與霍金邂逅的難忘經歷,他感慨自己邂逅的不僅是霍金本人,更是一種“霍金現象”:劍橋大學一面為霍金提供了最前沿、最先進的科技設備支持他的生命維持與研究工作,另一面則堅持以一個平常人的態(tài)度待他,從不打擾他的生活與思考。這為我們如何對待明星與特殊群體提供了借鑒。而楊絳先生在《老王》一文中更是以一個知識分子“多吃多占”的“愧怍”來反思自己對于老王這樣的社會底層人士的行為與態(tài)度。教師應引導學生思考與認識作為一名社會知識分子的責任與擔當,知識分子不應高高在上,以真理自居,而應悲天憫人,充滿大愛。
善待生命還包括對世間萬物的體察與同情。郁達夫在《故都的秋》中體察到秋天的清、靜、悲涼;老舍視北平如母親,“想到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時候”“欲落淚”……當學生對生命有了這樣深入的理解與廣闊的情懷時,也就真正達到了馮友蘭先生所說的“哲學境界”,對宇宙天地有了高度的“覺解”,從而實現了生命教育的最佳效果與最終旨歸。
需要指出的是,語文教學中的作品都是他者生命情態(tài)的呈現,學生需要通過閱讀、體驗和感悟等方式進入作者以語言文字再現或表現的理想的生命境界,在此基礎之上,再將間接得到的他者的生命經驗與自我真實經歷的生命經驗相對接、相融合,從而內化為自己的生命理解與智慧,并由此提升自己的生命狀態(tài)與境界。
學科德育滲透工作總結13
為了貫徹落實德育工作會議精神,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我們在學科教育中滲透德育教育方面做了些努力,下面就如何實施切實可行的課程引領策略,使得“德育在學科中”得到很好的體現,談談我們的思考與實踐體會。
一、挖掘內容,優(yōu)化教學
課堂是實施德育教育的主陣地,學科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是一種全員性策略,教師要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諸方面滲透德育教育來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全過程。
1.認真研究教材,期初制定工作方案。
每學期初我們分別召開各年級任課教師會議和學科教研組長會議,探討各學科的德育教育點。語文、社會、思想品德、英語等學科要充分發(fā)揮人文學科的優(yōu)勢,結合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思想教育和基本國情教育;數學、自然等學科,要通過中國和世界科技發(fā)明與發(fā)展的典型事例,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科學精神、科學方法、科學態(tài)度教育,愛國主義和思想品德教育。音、體、美、勞等學科也要結合學科特點,陶冶學生情操,提高心理素質,激發(fā)愛國主義情感,磨練意志品質,培養(yǎng)團結協(xié)作和堅忍不拔的精神。明確了各科的德育教育點,各教師制定學期工作計劃,由教務處統(tǒng)一檢查。
2.注重教學細節(jié),落實每個環(huán)節(jié)。
有人說“細節(jié)決定成敗”,德育滲透也同樣如此。德育滲透在教學過程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從課前準備到課上有規(guī)矩地回答問題,到作業(yè)本的使用等方方面面,我們要求教師要在細上下功夫,要高處著眼滲透德育教育。比如為了提高學生的作業(yè)質量,細化德育工作,我們要求教師要寫好每本學生作業(yè)本的批語,使作業(yè)批語成為教師與學生之間溝通的橋梁。教師要注意規(guī)范用語,盡量多使用鼓勵語言。我們還專門對教師的作業(yè)布置與批改作檢查,有的老師確實批語寫得很好,學生的作業(yè)本不但有等級標志,還有“你做得好極了!”、“你的答案真精彩,老師也沒有想到”等批語。這樣的批語確實暖人心。對于作業(yè)批改不認真,作業(yè)量過多的教師我們通過教研組長反映給教師,希望及時改正。為了更好地落實德育教育,我們還組織了七、八年級“綠色作業(yè)班”評比。我們還積極開展教研活動,比如09年12月舉行了以“教研活動課題化”為主題的教研活動,號召全校教師說課、上課、聽課,使學科的德育教育真正細化,落到實處。
二、學習交流,真情奉獻。
在新課程的背景下,現代教育越來越需要教師擁有深厚的人文素養(yǎng),它將直接關系到教育事業(yè)的生命,這也是學科教學德育滲透向深度發(fā)展的基礎。因此,我們在今年3月還邀請了上海市特級教師張人利校長來我校就新課程背景下如何搞好學科德育教育,培養(yǎng)同學們自主、探究、合作的能力等方面作了探討,使老師們獲得較大的收獲。
三、專題研究,深化滲透。
在各學科教學滲透思想教育取得初步進展的情況下,考慮到語文學科德育教育有一定的基礎,故我們決定在語文學科方面搞專題研究,從而把學科滲透思想教育工作引向深入。我們全體語文組老師在學科德育教育方面作了很多有益的探索。
1.學生在交流隨筆中默默成長。
我們語文組老師每周布置學生一至兩篇隨筆。為了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和造成相互學習的氛圍,老師們在課堂上讓學生交流,自挑文章相互批改。學生對隨筆交流非常感興趣,主要原因是這些隨筆都是學生的真實生活寫照,隨筆的.交流成了他們思想的一種交流,甚至成了一種獨特的班級文化交流。有的同學在交流中看到了自己的壞習慣沒有贏得同學的喜歡,相反是令人討厭,決定改正;有的學生因為看到同學在家中的良好表現,開始意識到自己平時對父母的不敬是多么不應該;也有的學生因為看到同學能夠堅持不懈地努力做好一件事,開始意識到自己逃避困難是不正確的;還有許多學生寫到的美文美德,不用老師多說,在學生自己的交流中,學生早已是暗中受了影響。
2.課前演講是我們教育學生的又一方法。
我們語文組老師善于開展各類學科教學活動。比如開展課前的一分鐘演講。記得江英老師班有一次課前演講,一女學生建議講講同學上網吧、看電視的問題,原因是班中有一些同學進了網吧。但學生有顧慮,怕講了真話后,她點到名的上網吧學生會被老師批評。江老師同意學生只要講的是真話就不批評,結果那次演講,那位女生出奇地成功。因為她了解了同學們真實的想法。不過老師也發(fā)現上網吧和看電視對學生有很大的誘惑力,如果不讓他們樹立正確的觀念肯定是不行的。于是,在以后的語文課上,江老師就組織學生開展辯論賽《網吧、電視對中學生利弊談》,逐漸形成一致的看法,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我們以為改變人的行為必須首先改變人的思想,有了正確的思想才會有良好的行為。
3.上好每一堂綜合實踐活動課。
新課程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生動活潑,學生參與面廣,結合綜合活動可以很好的融入德育教育。比如七年級上冊有一個“我愛我家”的綜合活動。我們語文組老師覺得這是一次孝敬父母教育的好機會。老師們讓學生回家找老照片;讓學生以采訪的形式訪問自己的父母,了解自己的成長經歷,把家里的故事整理出來。采訪結束后,全班同學在課堂上交流。記得那次交流很成功,有的講自己家庭的辛酸事,有的講自己家庭的快樂事等。有了這樣的情感積淀,教師適時地引導學生寫作,在活動中讓他們體會到要愛自己的家,要愛自己的父母,要愛曾為自己付出的所有親人,使德育教育在無形中得以實現。
4.把德育教育融入試題。
比如針對學生中喜歡用手機、穿名牌,無法感知幸福,相互攀比的不良現象,有次中段檢測時,九年級備課組出了這樣一個作文題目:
有兩只老虎,一只在籠子里,一只在野地里;\子里的老虎三餐無憂,野地里的老虎自由自在。他們互相羨慕對方的自由或安逸,最后互換位置,但不久兩只老虎都死了。一只因饑餓而死,一只因憂郁而死。從籠子里走出的老虎獲得了自由卻沒有獲得捕食的本領,走進籠子的老虎獲得了安逸卻沒有獲得在狹小空間生活的心境。
許多時候我們學生往往對自己的幸?床坏,看到別人有手機自己也想擁有;看到別人穿名牌衣服自己也想如此,總是感覺別人的幸福很耀眼。想不到別人的幸福也許對自己不合適,更想不到別人的幸福也許正是自己的墳墓。請以“其實我很幸福”為話題寫一篇文章,可以寫自己的經歷、體驗、見聞、認識。不少于600字。
教師以評價作文為由,趁熱打鐵地進行了班級演講比賽“其實我很幸!,讓學生感知幸福,珍惜擁有的幸福。
學科德育工作在我們學校還只是屬于起步階段,所做的工作還沒有形成系列,還有在學科德育的評價方面我們還沒有真正啟動,如何在學科德育教育方面形成了科學化、規(guī)范化、系統(tǒng)化、精細化的制度體系是我們要積極探索的,也是我們今后努力的方向。我們要努力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保證我校課程引領策略的實施,促進學校校風建設,促進學校各種特殊色工作的發(fā)展,真正使我校成為精品學校。
學科德育滲透工作總結14
體育學科中的德育滲透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德育教育已成為當今學校教育的重點,德育教育在體育課堂教學中的重要性顯得越來越突出。體育學科的教材內容本身就具有較強的思想性,它處處與人的思想道德、意志品質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加強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體育課的重要任務,是提高體育教學質量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體育教學中有意識地融入德育教育,不僅能鍛煉學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能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組織紀律性、積極進取、堅忍不拔的意志品質等。在此談談我在體育教學中的德育教育方面的一些做法。
一、重視課堂常規(guī),運用體育常規(guī)進行經常性教育
看似簡單的.課堂常規(guī)在體育課中起著舉足輕重的教育作用。建立和貫徹體育課堂常規(guī)教育的過程也是向學生進行文明禮貌、組織紀律、思想作風的教育過程。比如,班級體育課中的隊伍,是一個班級風貌的窗口,在課堂中隊伍整齊,做到快靜齊,不但可以顯出班級良好的精神風貌,而且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和集體榮譽感。教學時根據不同時期、不同班級的具體情況有重點地把課堂常規(guī)的內容和講禮貌、講道德、守紀律等結合起來,使學生逐步形成遵守規(guī)章制度和熱愛集體的思想品質。如這學期隊列練習時,我以國慶60周年閱兵儀式為契機,教育激勵學生。
二、挖掘教材內涵、結合教學活動,多方面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
由于各個運動項目內容不同,所達到的教育效果也不同,教學中積極挖掘教材內涵,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耐力跑練習可以培養(yǎng)學生堅忍不拔的毅力和勇于拼搏的精神。但教學中不少學生懼怕耐力跑項目。因此,在耐久跑練習跑前,引入如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的艱苦生活、馬拉松運動員堅持跑完全程等例子以此激發(fā)學生的練習熱情,既能取得良好的意志品質教育效果,又能激勵學生的學習信心。
體育教學中有很多的集體項目,主要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提高團隊合作意識。如籃球項目需要在同伴的配合下進行,F在的學生多數是獨生之女,個人主義思想比較明顯,缺乏合作意識。這點在我所教的六年級尤為突出。因此,我在教學時反復強調團隊合作的重要性,使學生逐步明白一個沒有集體觀念的隊伍,很難在比賽中取勝對方。而一個沒有集體觀念的人即使個人技術再高,若不講究集體配合,也難以有所作為。讓學生在合作練習中體會集體主義的精髓和集體協(xié)作的力量。這學期的考核項目我嘗試設置了一項集體考核項目,應該說效果不錯,因為是集體考核,學生們都不想拖同伴的后腿,練習也更認真了。
同樣,這學期在上支撐跳躍、墊上運動、單雙杠等技術要求高、難度相對大的內容時,由于學生各自的身體素質、體能和意志不同,練習過程中,部分學生存在著畏難的情緒,如怕摔、膽怯等一些現象。出現這種情況之后,我都及時針對學生各種不利于練習的心理,進行有的放矢的教育。此外,針對學生的這些情況,在課前我努力做好合理的場地布置,使學生有足夠的安全感;在教學過程中,做到自己的示范動作盡可能的完美以此來鼓舞學生;再以熱情的態(tài)度、關心語言激勵,保護與幫助學生完成動作,使學生減小畏怕的情緒。通過不斷反復的練習,使學生增加克服困難的信心,收獲成功,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勇敢果斷和勇于戰(zhàn)勝困難的思想意志品質。
武術是中國傳統(tǒng)的體育項目,是中國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遺產之一。學習武術可以加強學生的民族自尊心與自豪感、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操。我在上武術課時,將“抱拳禮”的知識拓展到課堂教學中,讓學生了解“抱拳禮”是中華民族特有的傳統(tǒng)禮儀,進一步體會武術的博大精深。這種方法將愛國主義、民族團結等教育體現在日常的生活中,就顯得不空洞,而且行之有效。
三、言傳身教,以身作則,潛移默化的德育熏陶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從中可以看出教師自身表率作用的重要性,
教師是學生的榜樣,教師的一言一行,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的思想,體育教學也不例。作為教師必須加強自身修養(yǎng),要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專業(yè)技能和敬業(yè)精神。教學中,講解清楚、示范規(guī)范、言行一致,給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教師形象。比如我們體育教師的站位,夏天一如既往的面向刺眼太陽;冬天盡量讓學生背風而站,以飽滿的精神面對全體學生。相信教師的這些行為會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達到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無形中教育學生要認真上好每節(jié)課,激發(fā)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和上進心。
總之,在體育教學之中,處處都存在著德育因素,只要教師用心體會,體育將成為德育教育的一個良好渠道。
學科德育滲透工作總結15
國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指出,把德育放在學校工作的首位,首先是對整體培養(yǎng)目標來講的;其次是要求每一個教師成為德育工作者;最后是要還應每一個學科都應當從本學科的實際和特點出發(fā),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本文擬從教育學的角度出發(fā),對學科教學為什么要滲透德育,怎樣滲透德育及學科教學滲透德育應注意的問題略抒己見。
一、學科教學為什么要滲透德育?
學科教學滲透德育是教學工作客觀規(guī)律的反映,是由教學具有教育性這一特點決定的。
1、教學過程具有教育性
教學過程是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學生掌握文化科學知識和基本技能,發(fā)展學生認識能力,逐步形成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和共產主義道德品質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在向學生傳授科學知識,培養(yǎng)認識能力的同時,必將影響學生思想、品質、意志、性格的發(fā)展。在學校教育中,學科教學所占時間最多、最長,對學生影響也就最大,教師在引導學生認識客觀世界的同時,也培養(yǎng)著學生對客觀世界的觀點和態(tài)度,影響著學生思想品德和世界觀的形成。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以智育人,才能滿足社會發(fā)展對人才的需要;以德育人,才能適應我國的社會政治經濟制度對人才提出的要求。
2、教師形象具有教育性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起著主導作用,學生學什么,怎樣學都有賴于教師的指導。而這種指導成功與否又與教師自身形象即教師本身的職業(yè)道德形象和智能結構有十分密切的關系。教師自身形象的直接體現就是教學中的“講臺形象”。教師教學中的“講臺形象”本身就具有教育性,是教師素質的綜合體現,是教師學識、才干、教學技巧和品德修養(yǎng)等多方面素質的集中表現。因此,在教學中,如果教師在學識、思想、儀表、操行等方面都能顯示出較為完美的講臺形象,不僅可以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強化非語言行為的作用,順利完成課堂教學任務,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而且能在本科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外,以教師的整體形象對學生產生整體的實際影響。
3、教材內容具有教育性
根據我國的教育方針和中、小學教育的目的、任務所編寫的學科教材內容是以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選擇、組織的,注意了教材的思想、政治傾向,使教學大綱和教科書里的有關知識同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現實和長遠目標聯系起來。因此,學科教材本身就是科學性和思想性的統(tǒng)一。一句話,具有教育性。
二、學科教學怎樣滲透德育?
1、明確掌握知識與加強德育的關系
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是一個能動的認識過程。學生的思想狀況、學習目的,對學習的`積極性起著決定作用。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引導他們把個人的學習與祖國的前途聯系起來,培養(yǎng)他們愛祖國的品德和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熱情,就能給學生以巨大的學習動力,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亦是說學科知識是提高學生思想素質的基礎,而學生思想素質的提高反過來會對學生學習積極性產生積極的影響。
2、注意課堂教學中的德育指導
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以學科知識為基礎的,是知、情、意行的統(tǒng)一發(fā)展過程。其中“知”是指對思想、道德的認識,是一個學習掌握基本道德概念、原理的認識過程。因為課堂教學是完成智能的主要途徑,當然也是向學生進行德育的主要途徑。因此,學科教學加強德育工作,最主要的還是通過課堂教學這一環(huán)去完成。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強烈的學習動機和學習欲望是影響學習效果的直接原因。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不是自發(fā)產生的,而是教師教育的結果。教學中思想教育因素的發(fā)掘,學生正確思想觀點的形成,思想覺悟的提高無一不是教師教育指導的結果。因此,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年齡特征和心理特點,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注意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引導學生知識學習的同時,加強德育指導,完成教書育人的任務。
3、深入挖掘教材中思想教育因素
學科教學內容是科學性和思想性的統(tǒng)一。要把德育滲透于學科教學之中,就要根據學科實際,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把知識教學與思想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在此,僅以小學教學為例,簡述小學數學教學中應如何滲透德育。
。1)挖掘教材中的已有內容因素,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如在“圓的周長”一節(jié),講圓周率時,就應當介紹祖沖之及其偉大貢獻,講他發(fā)現的圓周率(355/133=3.1415926)比歐洲人安托尼茲要早一千多年,從而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2)以教材內容為載體,寄寓思想教育因素
如:A、在教學“數”的認識及統(tǒng)計圖表時,可以通過具體的數據,反映建國以來各行業(yè)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B、在講授“整數加、減法”時,可以告訴學生我國運動員在第十一屆亞運會上,運動員奮力拼搏而獲得的金、銀、銅牌數,讓學生算出總數,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C、在講授整、小、分、百分數應用題時,可以通過與學生學習生活有關的數據計算,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優(yōu)越性的啟發(fā)教育。
如:據1983年統(tǒng)計,國家培養(yǎng)一個小學生每年花費84元,培養(yǎng)一個中學生每年花費173元,培養(yǎng)一大學生每年花費家20xx元。試問:一個人從小學到大學,國家要花費多少錢?
國家采購的一千克大米,成本為1.92元,賣給居民為一千克0.35元,其余部分由國家補貼。試問你家一年僅大米一項享受了國家多少補貼?全國以2億城鎮(zhèn)居民計算,一年國家共要補貼多少元?
通過計算,學生自會通過現象看本質,感受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
D、在講分數、百分數的意義時,或以通過學生計算其父母現在工資與10年前的工資之比,家中有彩電、冰箱數與全班總人數之比,讓學生感受到改革開放給人民帶來的物質文化生活的提高。
(3)通過數學內容中的辯證唯物主義因素,對學生進行變化與發(fā)展,對立與統(tǒng)一,現象與本質等辯證觀點的啟蒙教育。
如:整數→小數→分數→百分數應用題的發(fā)展變化是現象與本質的關系;乘法與除法,加法與減法則體現對立統(tǒng)一的關系。
(4)通過數學內容與形式的特點,如數學概念、判斷之準確,推理之嚴謹,數學知識聯系之緊密與精妙,數學思路之豐富與簡潔,數學語言之精當與凝煉及數學學科的整體性、系統(tǒng)性、有序性、結構性等對學生進行數學美、科學美教育,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如:“三角形”的概念“三條直線圍成的圖形”,為什么不能將“圍成”改為“組成”?“平行線”概念為什么不能將“在同一平面”五字去掉?為什么說0.與1是相等關系?
總之,只要教師在教學中明確了把德育放在首位的主觀愿望,通過鉆研教材,就能挖掘到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設計出恰當的思想教育內容與教育形式,真正做到“傳道、授業(yè)、解惑”,即教書育人。
三、學科教學滲透德育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注意因勢利導,淡化德育痕跡
有效的教育是在不知不覺中完成的。學科教師進行德育也要注意方法與效應相對應,注意改善與教育對象的關系。古人說,寫文章“理不直指也,故即事以明理;情不可以顯出也,故借物以寓情”。我們也需要研究教育的“即事明理,借物寓情”,用愛心換愛心,以信任換信任,注意因勢利導,淡化德育痕跡,讓德育在教育自然而然地進行,增強德育的滲透性和效果。如一次教學中,我發(fā)現一個學生在搞小動作,暗示多次未改,我將他叫上講臺,請他在黑板上左手畫長方形,右手畫正方形,并且左右手同時進行,學生試多次后表示畫不出來。我問:這說明什么道理?學生回答:一心不可二用。借事明理,沒有批評、訓斥,讓學生懂得了道理。
2、不牽強附會,避免生搬硬套
學科教學滲透德育,一定要按學科自身的教學特點,結合每一節(jié)課的具體內容,自然地在課堂教學滲透德育,切不可牽強附會,生搬硬套的硬性滲透,不要因為強調把德育放在首位,就非得在每一節(jié)課都戴一頂德育“帽子”,或栽一條德育“尾巴”,殊不知,學科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重視的學習興趣的激發(fā)、學習動機、學習態(tài)度培養(yǎng)就是德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小陳老師工作室原創(chuàng)
3、客觀、公正、尊重事實
學科教學在滲透德育的同時,還應注意客觀公正,尊重事實。對學生、對事物的分析要一分為二。防止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從一種傾向轉為另一種傾向。不能一說重視德育,對學生錯誤就以點帶面,抓其一點不及其余,上綱上線,深挖思想根源,嚴而無格;一強調與中央在政治上、思想保持一致,教學中就“報喜不報憂”,夸夸其談,華而不實,只講國家在學科領域的成就,不談其差距。這些做法都不是真正的重視德育?陀^公正評價學生,客觀公正評價社會,才能增加學生對教育的可信性,提高教育效果。因此,我們既要講古代燦爛文明,又要講當前四化建設所面臨的嚴峻形勢;既要宣傳社會主義建設的輝煌成就,又要讓學生看到我國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既要講改革開放的意義,又要強調抵制資產階級思想侵蝕的必要性;既要贊美祖國的名山大川,又要指出森林、古跡破壞的嚴重性等。讓學生既為之鼓舞,又為之憂心,進而為國家、民族的繁榮、富強而奮斗。
4、注意“四點”,增強效果
學科滲透德育應注意創(chuàng)造良好氣氛,態(tài)度要真誠、熱情、尊重學生,注意學生的個性特征和心理狀態(tài),從實際出發(fā),充分準備,尋找彼此溝通的接觸點。切忌主觀武斷,信口開河、海闊天空,缺乏重點和針對性?傊裰饕稽c,幽默一點,熱情一點,客觀一點,才能增強德育效果。
綜上所述,學科德育目標是教學大綱和中小學德育綱要的綜合要求。學科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加強學習動機、學習態(tài)度、良好學風及政治思想品德、意志教育,寓德育于各科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之中,把加強德育具體落實到教學工作的實處。
【學科德育滲透工作總結】相關文章:
學科德育滲透總結11-22
學科德育滲透工作總結01-15
學科德育滲透工作總結05-21
體育學科德育滲透總結11-22
語文學科德育滲透工作總結01-20
學科德育滲透工作總結(15篇)01-29
數學學科德育滲透總結11-22
語文學科滲透德育總結06-07
語文學科德育滲透總結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