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其實說你天才只是個嘲笑
導讀:作為大學教授,得天下英才而育之,是很幸福的事情,
其實說你天才只是個嘲笑
。教育不能把一個白癡變成天才,但能把一個中才變成專家。說實話,真正的天才,不需要你培養(yǎng),我們只能順其自然,觀賞其如何在各種逆境中搏斗、掙扎、前行。大學的難處在于如何“為中才立規(guī)格,為天才留空間”。1948年吳組緗撰《敬悼佩弦先生》,提及朱自清不是那種大氣磅礴、才華橫溢、讓你過目不忘的“大師”,初看他的為人及作品,覺得沒什么了不得,甚至有點渺小、世俗。但他虔敬不茍,誠懇無偽,一點一滴地做,踏踏實實地做,用了全副力量,不斷地前進,這點讓吳先生及無數后人感動不已。
有學生到哈佛大學念書,一年不見,瘦了很多,問起來,才知這一年中,沒有凌晨兩點以前睡覺的——如果不全力以赴,成績不好,就拿不到獎學金。一開始以為是特例,問了一圈,好多人都這樣。學生們說,到美國念研究院,才知道燕園生活有多幸福,無憂無慮,功課壓力那么小,玩一樣就過來了。這就是中美教育體制的差異。在中國,中小學生最累,有高考的壓力在等著;進入大學或研究院以后,壓力突然消失,那就全憑個人自覺了。美國則相反,念小學中學很舒服,進入大學后,方才開始拼命念書。
我曾經半開玩笑地說,太聰明的人,其實不適合于做學問。因為聰明人往往把事情看得太容易了,不愿意下死功夫,老想走捷徑。捷徑走不通,繞回來,發(fā)現(xiàn)自己落后了,更是著急,更得抄近路……如此循環(huán)往復,最后不了了之。我當然明白,訓練只是手段,創(chuàng)新才是目的。可請大家記得馬克斯·韋伯《以學術為業(yè)》中的一句話:“只有嚴格的專業(yè)化能使學者在某一時刻,大概也是他一生中唯一的時刻,相信自己取得了一項真正能夠傳之久遠的成就,
資料共享平臺
《其實說你天才只是個嘲笑》(http://www.dameics.com)。今天,任何真正明確而有價值的成就,肯定也是一項專業(yè)成就。”訓練好的學者,不見得就能做出大成績,但訓練不好的,不可能走得很遠。北大教授普遍尊重個性,欣賞才情,可對于中文系學生來說,要警惕“才子”情結,若不善積蓄,隨意揮灑才華,太可惜了。在日本學界,說你“天才”,那是嘲笑,意思是你訓練不好,或不夠用功。章太炎說:“學者雖聰慧絕人,其始必以愚自處。”舉的例子是大學者黃侃。世人皆知黃先生狂傲,不知其讀書時如履薄冰,去世前一個月仍在點《唐駢文鈔》。
對于學者來說,有靈氣、有才情、有好的想法,這很重要。但除此之外,還需要認真經營。這不僅僅是技巧問題,也包括心態(tài)。吟詩作文,可以發(fā)乎性情;撰寫長篇小說或學術著作,需要長時間的醞釀與摸索。
缺乏“舞臺”,那是學校及長輩的責任;有了“舞臺”而表現(xiàn)欠佳,那是你們的遺憾。好大學的學生,往往不太懂得“惜福”,有了機會,不擅長馬上抓住,以為過了這個村,還有那個店。其實,決定命運的關鍵時刻,一輩子也就那么幾步?忌鲜裁礃拥拇髮W、博士論文是否優(yōu)秀、重要學術會議上有無上乘表現(xiàn)、能否找到合適的工作崗位,對于學者來說,這都是決定性的。十年寒窗苦讀,要將自家學問心得在十分鐘的發(fā)言中體現(xiàn)出來,你敢輕慢待之?抓住每一次表演機會,用獅子搏兔的架勢,力求完勝,才是應有的態(tài)度。
更多有關職場勵志文章,詳情請登錄http://unjs.com/zhichanglizhi/
【其實說你天才只是個嘲笑】相關文章:
我只是個過客傷感句子08-06
別找借口了,你只是不夠努力07-17
不是運氣不好,只是你不夠努力而已06-19
世上沒有天才,重視人生的10000個小時08-02
“黑帶”只是下一個成功的開始08-23
天才格言10-26
關于天才的格言06-25
和寂寞對話,只是不愿意相信你已經離開06-16
天才和勤奮的名言07-26
天才出于勤奮的名言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