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熔斷機制”背后的社會心理分析
“熔斷機制”背后的社會心理是怎樣的?
決策心理學的研究表明,當面對壓力情境時,人們更可能作出非理性的極化決策,如極端的冒險,或過分的保守;但是當時間充裕時,人們則更可能傾向于理性的決策,
“熔斷機制”背后的社會心理分析
。股票交易市場的熔斷機制并不是中國的首創(chuàng),美國在經歷了1987年股災之后一周年,于1988年10月19日率先啟動了股市熔斷機制,以控制股票市場的風險。不過,迄今為止,美國只在9年后的1997年10月27日觸發(fā)過一次熔斷。中國啟動熔斷機制的第一個交易日,就連續(xù)觸發(fā)熔斷,著實讓投資者驚詫。
從心理學角度,股票市場設置熔斷機制,在上漲或下跌超過一定的閾限暫停交易,能有效地避免投資者的非理性決策。決策心理學的研究表明,人們在作出風險決策時,會根據(jù)情境不同而選擇或傾向于不同的策略。當面對壓力情境時,人們更可能作出非理性的極化決策,如極端的冒險,或過分的保守;但是當時間充裕時,人們則更可能傾向于理性的決策。
當一個股票市場出現(xiàn)大幅度的下挫或上漲時,股票投資者無論是買或賣實際上就會面臨更大的決策壓力。當股市指數(shù)連續(xù)下挫或上漲,人們很容易被盲目的恐慌或樂觀所控制,出現(xiàn)非理性的追漲殺跌,促使市場指數(shù)進一步地極化,
資料共享平臺
《“熔斷機制”背后的社會心理分析》(http://www.dameics.com)。事實上,股市操縱者也往往利用人們的這種非理性決策誤區(qū)來牟取私利。熔斷機制的好處就在于,當股票投資者們在面臨股指連續(xù)下挫或上漲的壓力情境下,暫停交易阻止了人們可能的非理性拋售或追漲,使他們有充裕的時間來使第二天的決策趨于理性。從這個角度來看,熔斷機制確實能有效地抑制股市可能的高風險。
但問題是,正如硬幣有兩面,任何市場干預都必然隱含著相對的另一面,熔斷機制既能抑制風險,也可能會激化和推高風險。熔斷機制起效的邊界條件是大量投資者并不能真正判斷股市的多空走勢,僅僅因為市場指數(shù)的連續(xù)下挫或上揚而使他們在訊息不充分的情況下出現(xiàn)從眾的追隨行為,那么熔斷就能使他們重歸理性。但如果投資者普遍看空預期的情況下,熔斷機制則可能出現(xiàn)相反的心理效應,進一步地加劇恐慌,并使風險連續(xù)累積。
正是因為熔斷機制像一把雙刃劍,市場管理者并不能有效判斷大量投資者到底是盲目的,還是集體看空預期的。如果是后者,那么熔斷不僅無助于消弭股市風險,反而反向推高人們的看空預期,使更多的投資者在復市后抓緊時間拋售。所以,美國雖然在1987年股災之后,資本市場就開始設立熔斷機制,但始終遭到自由市場派的杯葛而沒有實質性執(zhí)行,這么多年來,也僅僅在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的沖擊下觸發(fā)過一次。
【“熔斷機制”背后的社會心理分析】相關文章:
美國股市熔斷機制08-27
a股熔斷機制條件及步驟09-23
A股再次熔斷的推手分析06-11
股市熔斷暫停09-06
股市熔斷暫停 盤點他國股市調解措施10-03
面試背后的故事09-17
天亮了背后的故事06-20
郎平背后的小故事08-17
新三板退市機制09-12
企業(yè)建立機制的好處和壞處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