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的歷史教學反思
縱觀近幾年來的中學歷史教學,讓人憂思:歷史課極不受重視,被視作“副”課,學生認為學歷史是難記難背難思維,是政治說教,學生寧可多做一道數(shù)理化題目,多記一個英語單詞,也不愿意多花一會兒時間在歷史上,學生對學歷史心生厭倦,興趣索然。我認為應從如下幾方面入手解決問題
一、以新的教學方法和思路去教學
1、教材內(nèi)容的問題化
把學習知識的過程變成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就需要將教材問題化。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操作:把教材內(nèi)容變成問題的“鏈接”;引導學生憑借自己的努力(嘗試探索、合作等)一個個地進行問題求解;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激起學生的問題意識,并生成更多、更深層的問題。
2、教材內(nèi)容的結構化
教師要盡可能地引導學生掌握知識的結構,而不能“見樹不見林”。學生的認識結構是有良好的知識結構轉化而來的,因此教師在教某部分知識時,要注意“瞻前顧后”和“左顧右盼”。要實現(xiàn)教材結構化,教師可以提出教材內(nèi)容的“綱要信號”,也可以利用“先行組織者”,還可以指導學生自己結合相關知識構建知識系統(tǒng)框架。
二、正確處理內(nèi)容和形式之間的關系
教學時,教師利用一個簡單的道理,或者一個知識點引出一個知識串,形成一個知識網(wǎng),讓學生能夠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那才是高明的教師。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正確處理內(nèi)容與形式的關系。
首先,教師要選取那些最實用,具有說服力和感染力的典型事例,選擇的典型材料、事例真實可信,能夠逐步展開并深化和升華主題,增強表達效果。
其次,采取生動活潑,學生可以接受的學習方法和形式,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因素,使他們樂學愛聽。
常采用如下方法:
1、開門見山、直接入題。
教學藝術在于激勵學生,引導學生。教育家第斯多惠就說過,“教學成功的藝術就在于使學生對你教的東西感興趣!比欢,要做到學生樂意聽講,并非一件易事,這需要教師不斷摸索和完善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總結經(jīng)驗教訓。其中,歷史教學導入法語設計尤為重要,一個成功的導入法可以馬上引起同學們的注意力,激起他們的興趣,如同徐徐拉開的帷幕,讓同學們一眼看到精美的置景;又如樂章的序曲,使學生一開始便受到強烈的感染,從而為整堂課的成功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2、明確學習目的,培養(yǎng)間接興趣。
在初中階段,所學的課程有十幾門,并不是每位學生對每門學科都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尤其是歷史這門課,部分同學接觸到大量的時間、人物、事件后,覺得難寫難記,苦燥煩瑣,于是產(chǎn)生厭學情緒,進而完全失去學習的信心。針對這種情況,要從學習歷史的目的上去引導,讓他們認識到學好歷史的重要性,如了解歷史王朝的興衰,可以提供建設祖國的經(jīng)驗教訓;學習英雄人物的光輝事跡,可以指導我們?nèi)绾巫鋈;通過分析、比較不同的歷史事件,可以提高鍛煉我們的思維能力。通過這樣的思想教進行審美化教學,培養(yǎng)直接興趣育,使學生增強了求知欲。
3、新版的歷史教材,增加了精美的圖片,形象的地圖,精當?shù)氖妨,精彩的故事性導入,在客觀上提供了引發(fā)學生興趣的素材。
作為教師,關鍵是如何運用。目前有些教師出于應試的需要,完全放棄對形象性材料的處理,讓學生死記硬背抽象的概念,幾十遍的抄寫人物名詞,這樣不僅會泯滅扼殺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習慣,形成惡性循環(huán)。對此我們應緊緊把握新課程的理念,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營造師生和諧的教學氣氛,創(chuàng)造優(yōu)美的教學情境:運用生動的語言,豐富的材料,形象的板書,讓學生情緒上受到感染,易于同老師形成互動。這樣讓學生在歷史的空間中自由翱翔,學生得到的是美的享受和人文關懷。
4、設置問題情境,引起探究興趣。
從設計、準備實施到鞏固延伸,形成完整體系。許多優(yōu)秀的教師在教學中,設疑導學已成為普遍的激發(fā)興趣的手段。有的已形成一種系統(tǒng)的教學模式,可見大家對“問題”的重視。的確,一個好的問題,可以活躍學生的思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也可以啟迪無限豐富的聯(lián)想,形成創(chuàng)見性的觀點;還可以引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在探索中體會發(fā)現(xiàn)的快樂。設問的方法有許多,可層層遞進式的提問:如問“是什么”──“怎么樣”──“為什么”,步步深入;也可逆向提問,如中國歷史第一冊中的《伐無道,誅暴秦》一課,可設問:“若不雨,秦末農(nóng)民戰(zhàn)爭還會爆發(fā)嗎?”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也可代歷史人物發(fā)問:“如果你是商鞅,你將如何實施變法?”這樣可以吸引學生參與教學,增強主體意識,渲染歷史情境?傊,問題要設在關鍵處,設在重難點上,要在平淡中激起波瀾。要注意課堂需要,不可盲目設疑,也不能連珠炮式的發(fā)問,這樣沒有思考的余地,效果反而不佳。
5、開拓學生視野,深化研究興趣。
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已成為廣大中小學教師的共識,歷史學科以它廣博的內(nèi)容和充分的借鑒價值,為這種培養(yǎng)提供了可能。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進行課內(nèi)外的結合:如某一制度政策的演變軌跡,象封建中央集權制度,重農(nóng)抑商政策等,可讓學生討論,上網(wǎng)查閱資料,并撰寫歷史小論文;可推薦帶有研究性的歷史小讀物,如《上下五千年》、《中華歷史名人傳》、《秦漢史話》等,讓學生閱讀,并摘抄讀書筆記;也可讓學生自己出一期歷史板報,組織興趣小組進行辯論,制作剪報,了解新的考古發(fā)現(xiàn),這樣既鞏固強化了課內(nèi)知識,又為學生未來的獨立研究,成長發(fā)展受益匪淺。
三、通過本課教學,我更深刻認識到老師在備課是不光備教材、課本,還要備學生。
課無定課,可以說有一千名教師就有一千種教學方案。通常意義上的備課,既備教材又備學生,只能是對普通意義上的學生共性進行預先考慮,但教學對象的多變性與教學對象個體的復雜性出乎教師備課前的教學設想。所以,課堂上常會發(fā)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小插曲”。如果教師一遇到這些“小插曲”就感到束手無策,甚至擺出師道尊嚴的架子來壓制學生,這恰恰反映出教師無能。而課堂上的閃光點往往體現(xiàn)在教師對這些問題的表現(xiàn)的機智上,而這些機智是我們寫在紙上的教案無法體現(xiàn)的。
教師要加強專業(yè)素質,拓展知識面,深挖教材,只有這樣,才能在課堂教學中以不變應萬變,提高教學質量。
在學生眼里,教師都是有豐富專業(yè)知識的人,著名的“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就應該有一桶水”的論斷也說明了教師具有的專業(yè)知識水平的重要性。
總之,社會在發(fā)展變化,教師也應改變教學觀念,充分認識新課改的重要性,努力設計好教學內(nèi)容,培養(yǎng)出更多、更優(yōu)秀的創(chuàng)新人才,以適應社會的需要。
【中學的歷史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中學歷史教學反思03-24
中學教師歷史教學反思05-02
歷史教學反思02-07
歷史教學反思04-28
歷史教學反思范文05-02
歷史的教學反思范文05-03
歷史作業(yè)教學反思05-02
課堂歷史教學反思05-02
關于歷史教學反思04-30
有關歷史的教學反思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