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蟬》教案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蟬》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蟬》教案1
一、導入: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螳螂捕蟬。你以前聽過這個成語嗎?(螳螂捕蟬,黃雀在后)說說你的理解。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與這個寓言故事有關。
二、初讀課文。
1、自讀課文,借助課后生字詞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用自己的話概括一下課文主要講了什么故事?
。ㄉ倌暌詷渖系捏胗断s,不知身后的黃雀要將它啄食的故事,告誡吳王一心想得到眼前利益,不顧身后隱患是危險的。吳王聽后明白過來,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
總結:少年以螳螂捕蟬勸吳王
3、少年講這個故事給吳王聽,是別有深意的——(想勸吳王放棄攻打楚國的計劃。)
大臣與少年都勸說吳王,比較一下。出示結果對比。
大臣們認為,攻打楚國雖然取勝的希望很大,但如果其他諸侯國乘虛而入,后果將不堪設想?墒菂峭豕虉(zhí)地說:“誰敢來勸阻我,我就處死他!”
聽了少年這番話,吳王恍然大悟,連聲說:“對!對!你講得太有道理了!”于是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
你有什么問題想問嗎?為何結果相差如此之大?
4、可是,縱觀全文,少年與吳王的對話中有沒有提到關于楚國的事呢?
只是說了個故事,只字未提楚國之事,卻令固執(zhí)的吳王改變了主意,這個故事太值得我們去研究了。
三、精讀課文。
1、默讀課文,找到少年所說的故事,再輕聲讀一讀。
2、這就是少年講的故事。(出示)指名讀。
3、學習故事。
A自讀課文,能理清里面的關系嗎?作圖:露水蟬螳螂黃雀少年
B蟬、螳螂、黃雀有什么共同之處?(一心看到眼前的利益,卻都不知道身后的禍患)
這幾種動物都十分警惕,為什么都沒發(fā)覺身后隱伏的禍患呢?
——“一心”,蟬:高高在上,悠閑地叫著,自由自在地喝著露水。
螳螂:供著身子,舉起前爪,要去捕蟬。
黃雀:伸長脖子正要啄食螳螂。
讀讀故事,你一定能揣測出它們當時的想法。
出示:望著眼前的(),蟬心想:
螳螂
黃雀
——是啊,我們不難體會到正因為急于獲取眼前的利益,才使它們放松了警惕,忽略了即將到來的危險。誰能讀出它們的“一心”得利的心理。
——蟬身后隱伏的禍患是螳螂的捕食,螳螂身后隱伏的禍患是黃雀的捕食,而黃雀身后隱伏的禍患是少年手中彈弓的襲擊。
5、這個故事讓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引讀——其實我們應該想到一句老子的話:福兮,禍之所伏。
這個故事讓吳王明白了什么?引讀——攻打楚國是眼前的利益,其他諸侯國乘虛而入是身后隱伏的禍患。千萬不能因為貪圖眼前的利益,而忽略身后的禍患,板書:(別因)眼前的利益(忽視)身后的禍患
否則后果不堪設想。理解不堪設想?,可以,能夠。不能夠想像。春秋時期,各諸侯國各霸一方,彼此之間虎視眈眈。倘若被諸侯國乘虛而入,我們不妨想像一下會有怎樣的后果?(國家被滅,人民被奴役……)
6、然而大臣們的反對、苦勸得到的是——出示——引讀,少年的故事令吳王恍然大悟,—
—引讀。
為什么同一個出發(fā)點,卻得到完全不同的結果呢?請再讀讀課文,課文中的一些細節(jié)會幫你找到答案。
——大臣是直勸,少年是巧勸。
巧,體現在哪里呢?再瀏覽課文,你一定有話對少年說:少年,你的()讓我敬佩。
A智慧——不正面講對錯,用自然界里的故事,揭示道理,用故事啟發(fā)吳王。
B勇氣——冒死勸誡,勇氣可嘉。聯系到第二小節(jié)。
C講話很有藝術,很有技巧。
語言看似尋常,卻是精心設計,一步步地讓吳王明白事理。練習對話朗讀。語氣應怎樣?
D耐心——為了說服成功,耐心等待機會。(在王宮花園里轉來轉去。露水沾濕了他的衣裳和鞋子,他也毫不介意。就這樣,一連轉了三個早晨。)如果吳王仍然沒有發(fā)現他,他會怎么辦?(繼續(xù)等,或想別的.辦法)
好一個令人敬佩的少年,用智慧、憑勇氣,借螳螂捕蟬的故事巧勸吳王!
四、總結全文:
1、這篇課文是一則寓言故事,寓言故事就是借故事來說明事理,我們會在生活中找到與之相似的例子,從而深受教育啟發(fā)。課后,請大家去搜集一下,生活中你有沒有發(fā)現存在著“螳螂捕蟬”的現象呢?
板書:少年以螳螂捕蟬勸吳王
。▌e因)眼前的利益(忽視)身后的禍患
反思:
這篇課文有許多名師開過公開課,所以在上這課時,我停犯難,因為有一個心結沒有打開:盡量不要重復別人的設計,以免有邯鄲學步之疑。因而在進行教學設計時,不免有帶著鐐銬舞蹈的嫌疑。
綜觀這節(jié)課的設計,有幾個亮點:
1、幾個語言訓練點設計較好。如“不堪設想”的理解,我先讓學生理解這個詞的意思,然后讓學生想像一下會有怎樣的后果,想象吳國的命運,拓寬了學生的思路,豐富了對詞語的認識。
再如,“大臣會對少年說什么”?讓學生體會到語言的藝術,除了寓意的揭示,還讓學生領略了說話的藝術與效果。
還有,為了走進文本,我還設計了一些口述訓練,如望著眼前的(),蟬、螳螂、黃雀心想:();少年,你的()讓我敬佩。
2、課外資料的補充較好地幫助學生突破了對重難點的理解。
當然,還有一些不足之處,值得我去反思。
1、要在相信學生上下功夫,用相對整合的問題讓學生有表達的空間。
2、概括主要內容時,學生講得很羅嗦時,教師要有指導,讓學生用一句話來概括。
3、提問要相對集中,如故事的分析,突出“一心”,不要太瑣碎。
《蟬》教案2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一位少年以樹上的螳螂欲捕蟬,卻不知被身后的黃雀即將啄食的故事,勸誡吳王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顧不到身后的隱患是危險的,《螳螂捕蟬》第二課時教學設計。全文分“準備攻打楚國→少年巧妙勸說→打消攻打念頭”三部分,結構緊湊、前后照應、生動有趣、寓意深刻。
學情分析:
對寓言這一體裁,學生并不陌生。但學生往往只注意故事的情節(jié),不善于思考蘊含的道理。因此,教學時要引導學生抓住揭示寓意的語句,圍繞具體形象的故事,理清“蟬、螳螂、黃雀、少年”間的關系,探究“眼前的利益”和“隱伏的禍患”,從而深刻理解文章內容,領悟告訴人們的道理。
設計理念:
在本課教學設計中,一是突出了探究性學習,讓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二是體現了合作式學習,學生對故事的復述、表演等,都以同桌或小小組的形式進行;三是倡導了個性化學習,允許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表現課文。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不作繁瑣的分析,力求成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協調者、合作者和激勵者。
教學目標:
1、情意目標: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視身后隱患的道理,懂得勸說別人應講究方式方法。
2、認知目標:理解“蟬、螳螂、黃雀,它們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卻沒有顧到自己身后正隱伏著禍患”,明白吳王打消攻打楚國念頭的原因,小學六年級語文教案《《螳螂捕蟬》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3、能力目標:有感情朗讀課文,會創(chuàng)造性地復述課文,能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表現課文內容、表達對課文的.理解。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蟬、螳螂、黃雀,它們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卻沒有顧到自己身后正隱伏著禍患”,既是文章的重點,也是文章的難點。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通過上一節(jié)課的學習,大家知道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內容?
二、學習課文
1、初步感知,復述故事。
、偕倌曛v了件有意思的什么事呢?請大家邊聽邊看邊想,能不能也講講這個故事,最好有所創(chuàng)新。(學生聽故事錄音、看多媒體演示。)
、谕乐v講這一故事。指名講這一故事,組織評議。
2、理清關系,領悟道理。
①少年通過這一挺有意思的事,要告訴吳王什么道理呢?請在文中找出直接說明的一句話。
、冢ǔ鍪尽跋s、螳螂、黃雀……禍患呢!”)指名讀。圍繞這句話,有什么問題要提?
、鬯鼈儭把矍暗睦妗狈謩e是什么?“隱伏著的禍患”又分別是什么呢?先結合課文,根據表格提示自學,再分小小組交流討論。
眼前的利益 隱伏的禍患
蟬
螳螂
黃雀
④指名交流(邊說邊操作演示多媒體)。
、荨跋s、螳螂、黃雀,它們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它們可能是怎樣想的呢?你想對它們說些什么?練讀“蟬、螳螂……禍患呢!”
⑥吳王明白了少年要告訴他的道理嗎?你從哪里看出來的呢?
(a理解:“恍然大悟”;“乘虛而入”,蟬、螳螂、黃雀,分別乘什么“虛”?其他諸候國乘什么“虛”?“不堪設想”,蟬、螳螂、黃雀分別有什么“不堪設想”的后果?b引讀:所以,吳王打消了……)
3、理解“方法”,體會特點。
、賹4-12節(jié),大家通過提出問題、結合課文研究問題,讀懂了。請默讀第3節(jié),想想看什么問題要提?
②像剛才那樣,同桌商量商量,能解決這些問題嗎?(隨機點撥,“毫不介意”,他“介意”的是什么?)
③練讀第3節(jié)。
、苣阌X得這是個怎樣的少年?吳王又是個怎樣的人呢?
4、選擇方式,表現課文。
、倌銈冇X得可以用哪些方式來表現課文的內容,表達自己對課文的理解?
、诜中〗M準備后(分角色讀,表演,畫示意圖等)組織交流、評議。
三、布置作業(yè)
將《螳螂捕蟬》這一故事講給家人或低年級同學聽。
板書設計:
蟬 ← 蟑螂 ← 黃雀
不能只顧眼前利益 ↑
少年
《蟬》教案3
教學目標:
1、 品讀、欣賞課文,感受課文委婉輕柔、自然流暢的風格。
2、 了解先抑后揚及由事物引發(fā)哲理的寫作方法。
3、 體悟生命的意義,引導積極、認真對待生命的態(tài)度。
教學重點:
1、 引導學生自讀《蟬》與《貝殼》,將兩篇文章放在一起來對比欣賞。
2、引導學生注意兩篇文章都是由一個具體細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特點。
3、兩篇文章都擅于細致入微地描寫事物,對于蟬和貝殼這樣小的東西都有仔細的觀察和細致的描寫。引導學生仔細品讀課文,揣摩句子,體會作者描寫的.特點及其中表達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夏天的時候,當同學們午睡時候,如果有幾個蟬在窗外聒噪的時候,是不是覺得非常討厭,好像很少人喜歡蟬,但是蟬是很值得人尊敬的,老師為什么這么說呢?今天我們就來一起看看蟬這篇文章。
二、檢查預習
三、問題探討
1、作者開始對蟬是怎樣一種態(tài)度?由文中哪些詞句可以看出來?
2、作者后來對蟬又是怎樣一種態(tài)度?這從文中哪處可以看出?
3、是課文哪里一句話轉變了作者的態(tài)度?可以找出來并說說對它的理解。
“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過要好好的活過”是全文的文眼。它是由抑到揚的關鍵之處,也是由蟬引發(fā)的對于生命的深刻感悟。它也提醒我們,不管生命有多短暫,都要好好地活,給人振奮精神的感覺。
4、作者寫蟬,先抑后揚。通過一抑一揚表達怎樣的思想感情?
首先寫蟬的聒噪聲使人們心煩,這是一抑。其次寫看到一只病蟬,寫它的微小和病弱,又是一抑。從朋友說蟬埋在泥下17年,出來只活一個夏天時開始轉折,小小的蟬開始令人驚訝。當最后朋友說到蟬為了延續(xù)生命,必須好好活著,對于蟬的印象已經從煩人、病弱高揚到顯示生命意義的高度。 由抑到揚,涵蘊深厚,傳達了本文的主題:不管生命如何短暫,必須要好好地活著。
5、“斜陽里,想起秋風顏色,就寬恕了那煩人的聒聒”,“秋風顏色”給你怎樣的感受?
我們一般說聽見秋風的聲音,但作者用了“秋風顏色”,巧妙地在聽覺感受之外,增加了獨特的視覺感受,很有新意。它賦予秋風一種“顏色”,把屬于秋天的一些視覺形象加了進來,比如金黃的落葉、火紅的楓葉、暗綠的松柏、晴朗的天空,都融進了秋風中,言少而意豐。
《蟬》教案4
一、激趣解題,明確目標。
⒈教師談話:在生活當中你都會遇到你“最敬佩的一種行為”或“看不慣的一種現象”。這節(jié)課我們就用演講的方式來暢談。
、沧杂砂l(fā)言:說說什么是“演講”,怎樣才能搞好演講。
、硯熜〗Y:介紹演講的特點,講解演講的技巧。
、醋灾靼l(fā)言,說說你對這種行為和習慣的認識和理解。
二、觀圖,分析圖意。
⒈看圖,說出主要意思。
⒉拼圖,從主到次依次說出圖中所見的'人或景物,“最敬佩的一種行為”“最看不慣的一種現象。
⒊哪些是非講不可?描繪一下他們的特征。
、赐魄埃菏虑榈钠鹨蚴鞘裁?
、迪牒螅航Y果會怎樣?
三、明確演講要求。
⒈設計演講要注意的三點。
、傧牒醚葜v的內容。(我敬佩的行為是什么,為什么要敬佩,怎樣敬佩,我看不慣的現象是什么,為什么看不慣,怎樣改變這種現象。)
、诹刑峋V,安排演講思路。
、鄹鶕约禾亻L:選合適的表達方式。(語言流暢,態(tài)度自然大方,有感情。)
、惩澜涣鳎ハ鄦l(fā),完善演講準備。
四、小組暢談,全班交流。
⒈以小組為單位暢談。
、补膭畹谝淮螘痴劜焕硐氲耐瑢W再來。
、尘C合評議,選出最好的同學代表小組到全班演講。
、锤鹘M代表演講。
、敌〗M評價,選出最佳演講者。
五、擴展運動。
寫一篇作文,把”最敬佩的行為“或”看不慣的現象“寫下來。
園中有樹,其上有蟬。
、,蟬高居、悲鳴
、、飲露,不知螳螂
、墼谄浜笠。螳螂委身
、芮,欲取蟬,而不知黃雀在其傍也,黃雀延頸,欲啄螳螂,而不知彈丸
、菰谄湎乱。
。ㄟx自《說苑·正諫》)
[注解]
、傧s:昆蟲,又叫知了。
、诒Q:動聽地鳴叫。
、垠耄豪ハx,又叫刀螳,臂長,善捕小蟲。
、芪恚呵怼
、輳椡瑁簭椆F丸。這里指拿彈弓的人。
[實戰(zhàn)演練]
1、解釋下列句子中的加點字。
、庞∠s()
、贫恢S雀在其傍也()
⑶黃雀延頸()
2、下列句子中的“其”各指代什么?
⑴園中有樹,其上有蟬()
、撇恢朐谄浜笠玻ǎ
、嵌恢S雀在其傍也()
⑷而不知彈丸在其下也()
3、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4、出自本文的成語是什么?有何比喻義?
5、這個故事能給我們哪些啟示?
螳螂捕蟬:
1、
⑴要;
、婆赃叄
、巧
2、
、艠;
、葡s;
、求耄
、赛S雀
3、蟬高踞枝頭,動聽地鳴叫,飲食露珠,卻不知螳螂在它的身后。
4、螳螂捕蟬,黃雀在后。比喻只看見前面有利可圖,不知道禍害就在后面。
5、
⑴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不顧身后的危險。
⑵不能見利而忘害,居安而忘危。
⑶看問題要全面,不能主觀片面。
《蟬》教案5
教學目標:
1、弄清楚吳王攻打楚國與“螳螂捕蟬”之間的關系。
2、體悟寓言借助故事說明道理的表達方式,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視身后隱患的道理。
3、養(yǎng)成教育訓練點: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弄清楚吳王攻打楚國與“螳螂捕蟬”之間的關系。
2、感悟少年的足智多謀和他巧妙的勸說方式。
教學過程:
導入課文:
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螳螂捕蟬》這篇課文。(板書課題)
一、基礎達標:
補充下列成語,并說說成語的意思。
螳螂捕蟬,( 黃雀在后 ):比喻目光短淺,只顧眼前利益,不顧后患。
二、 設問導讀
。ㄒ唬⒗斫夤适,明白道理。
1、在文中找出敘述這個故事,讀一讀。
。1)、 齊讀螳螂捕蟬的段落。(媒體出示)
。2)、指名分角色朗讀 ,評價。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讀出蟬的自由自在、悠閑的神情,體會蟬的那種安逸的生活。
2、根據課文內容用圖示表示出“螳螂捕蟬”這個故事的內容。
并說說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從文中找出有關句子讀一讀)
蟬、螳螂、黃雀眼前的利益是什么?隱伏的禍患又是什么?
蟬←(捕)← 螳螂←(啄)← 黃雀←(打)←少年
我們不能只顧眼前的利益,而忘記了自己身后隱伏著的禍患。我們應當有長遠打算,否則后患無窮。
3、少年講這個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勸阻吳王打消攻打楚國的念頭)
吳王明白了故事當中的道理嗎?(明白)從文中哪里可見?(恍然大悟)
。1)理解恍然大悟的意思。(一下子明白過來;原來不明白)
(2)哪里可見吳王原來不明白?(回到第一小節(jié))
吳王執(zhí)意要攻打楚國,不聽勸告,還下了死命令。你們說我這個吳王是個怎樣的'人。(固執(zhí))
。3)就這樣一個固執(zhí)的吳王,為什么聽了少年的話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
。ǘ、追溯根源,明確形勢。
1、請同學們用心讀課文,想一想:為什么吳王聽了少年的話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
聽了少年的話,吳王忽然想起了大臣們的分析,明白了自己就像故事中的蟬、螳螂、黃雀一樣,只顧眼前利益,卻沒有想到攻打楚國所隱伏的禍患,即“如果其他諸侯國乘虛而入,后果將不堪設想”。
2、當時的局勢,(楚國)是蟬,(吳國)是螳螂,(其他諸侯國)是黃雀。填在上面圖示中相應的位置。
。ㄈ⒑献魈骄
1、少年能勸說成功的原因有哪些?少年是怎么勸說的?和大臣們的“勸”有什么不同?少年用一個寓言故事來勸,是直接講這個故事的嗎?而是選擇一個適當的環(huán)境,恰當的時機智勸、巧勸。(找出有關的句子讀一讀)少年委婉、含蓄,步步為營,不露痕跡。而大臣們是直言相勸,直截了當,難以奏效。
2、請試著用自己的語言評價一下吳王和少年。
吳王:固執(zhí)但能知錯就改
少年:A、智慧——不正面講對錯,用自然界里的故事,揭示道理,用故事啟發(fā)吳王。
B、勇氣——冒死勸誡,勇氣可嘉。C、講話很有藝術,很有技巧。
D、耐心——為了說服成功,耐心等待機會
三、鞏固練習:
通過這篇文章的學習,我從少年身上學
到了( );從吳王的
身上得到的教訓是( );
從螳螂捕蟬的這則寓言中得到的啟示
是( )。
四、 拓展練習:
吳王之前下了死命令,那么,第二天早朝的時候。他會對大臣怎樣解釋這一新決定呢?
五、作業(yè):
1、請大家把螳螂捕蟬的故事相互演一演。
2、請大家回去后把螳螂捕蟬的故事講給家長聽。
附板書設計:
10、 螳螂捕蟬 蟬 ← 螳螂 ← 黃雀 ← 少年 (楚國) (吳國) (其他諸侯國)
《蟬》教案6
一、教學目的:
1、學習通過細致觀察,用擬人等文藝性手法和準確明晰的語言,說明一種動物生 長過程和生活習性的方法。
2、培養(yǎng)細致觀察事物的興趣和習慣。
3、理解作者在動物世界的描述中所寄寓的生活哲理。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 擬人等文藝手法的運用。
2、難點: 本文所寄寓的生活哲理。
三、教學時數:
自讀課文 一課時
四、教學步驟:
預習思考題:
1、畫出本文的結構示意圖。
2、找出本文的修辭手法。
字詞正音:
蜣qiāng(屎殼郎) 窠kē(鳥獸做的窩) 墁màn(用磚或石塊鋪地面)
纖xiān(細小)
蚋ruì(小昆蟲,體長兩三毫米,頭小,色黑,胸背隆起,吸人和牲畜的血液)
鰭qí(魚類的運動器官) 曝pù(曬)
詞語補釋:
喧囂: 聲音雜亂,不清靜。
匹敵: (qǐ)對等,相稱。
罅隙: 縫隙。
騰躍: 跳躍。
開合自如: 分開收攏不受阻礙。
倒楣: 遭遇不好。(也作倒霉)
無動于衷: 心里一點也不受感動;一點也不動心。
作者簡介:
讓亨法布爾被譽為“昆蟲世界的荷馬”,他的傳世杰作《昆蟲記》是一部十大卷的巨著。作者用富有詩意的文藝筆調向人們展示出一個絢麗多姿,光怪陸離的昆蟲世界。這與作者長期接觸大自然和喜愛文學,酷愛詩歌分不開。少年時期的法布爾家境貧苦,為了幫助貼補家用,便擔當起給人放鴨的勞動。正是在與大自然的長期接觸中,少年法布爾愛上了昆蟲研究這一行。由于他對各種昆蟲的精細的持久的觀察,他筆下的昆蟲故事都顯得多生動有趣,而且還帶上了他對社會和人生的觀察的烙印,使他的作品更富有深刻的意義。par 《昆蟲記蟬》共有“蟬和蟻”、“蟬的地穴”、“蟬的音樂”、“蟬的卵”四部分。作者用生動活潑、風趣形象的語言,詳細闡明了蟬的生活習性,具體介紹了蟬從卵到幼蟲,從幼蟲到成蟲的生長過程。課本節(jié)選自第二、四部分。
本文屬科學小品,是介紹動物生態(tài)的說明文。
寫作特點:
一、說明中兼用文藝筆調,對所要說的事物進行具體描繪。
1、表現手法:
擬人: 讀了“蟬的卵”,我們仿佛看到一位“可憐的母親”生兒育女所付的艱辛,同樣也會憎恨象蚋那樣專門殘害生靈的壞種。而由卵發(fā)育成蟬所經歷的漫長艱苦的歷程,更使我們對這個小生物的成長發(fā)出慨嘆,多么不易啊! 從而對作者在文末的一大段抒情產生共鳴。最后一段里的“苦工”“享樂”“歌聲”“穿起”等。
比喻: 以“表演一種奇怪的體操”來比喻蟬的離殼過程。它“在空中騰躍,翻轉,使頭部倒懸,折縐的'翼向外伸直、竭力張開。然后用一種幾乎不可能看清的動作,盡力翻上來,并用前爪鉤住它的空皮。這個動作使尾端從殼脫出!闭麄動作順序有它自身的規(guī)律,其中的“騰躍”“翻轉”“倒懸”“伸直”“張開”“翻”“鉤”“脫”等動詞用得非常準確,把蟬脫殼的整個過程準確而又生動地展現在讀者面前。par 2、說明順序倒敘 幼蟲→成蟲→產卵→幼蟲
(順序 卵→幼蟲→成蟲→生活習性、生理特征)
跟記敘文“倒敘”的作用完全一樣,是為了突出蟬的“四年黑暗中的苦工”這既是重點(蟬一生大部分的活動時間),又是難點(最不易了解),并使行文生動活潑,吸引讀者注意,加深讀者印象。
二、語言準確明晰。
1、使用同義詞或近義詞。(為了科學地說明蟬的生態(tài)的各個方面)
第一部分
第七段“臃腫”,言其肥大而笨,寫出它的形態(tài),因其大故能貯滿汁液。
“肥重”,言其重,因其重,故能把爛泥擠進干土的罅隙。
第八、十、十一自然段“把握”“鉤住”“掛”這三個詞語分別寫出了“蟬的脫殼的過程”。
“把握”: 緊緊抓住。“鉤住”: 像鉤子一樣掛住!皰臁: 吊在上面。
第二部分
第十二段“尋覓”“尋找”“找到”分別寫出了天冷找地方藏身的情況。
這三個詞語都有“找”的意思,一個比一個口語色彩更濃。
2、語言準確、平實。
第二段中說: “在陽光曝曬的道路上有好些小圓孔,孔口與地面相平。蟬的幼蟲就從這些圓孔爬出”!暗缆贰鼻懊娴囊粋限定語“陽光曝曬” 正寫出蟬的特性“喜歡頂干燥、陽光頂多的地方!薄瓣柟馄貢瘛辈荒軐憺椤瓣柟獬渥恪保捌貢瘛毕拗圃谘谉岬南奶。
拿蟬的脫殼過程和孵化過程來說,文章都寫得很清楚,“開始”“不久”“最后”“以后”這些時間詞語,正寫出其過程的進展。
作業(yè):
[思考和練習]第二題、第三題。
《蟬》教案7
教學目的:
知識與能力:
1、學會10個生字,認識6個字。注意多音字“殼、嘩、調”的讀音。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講講蟬脫殼的過程。
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弄清課文是如何將內容表達具體的,學會表達的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感受中天才樂師沉浸在自我陶醉中不停的演奏場景。
教學重點:
理解重點句子,學習怎樣把課文寫具體。
教學難點:
學習語言,品味語言。讓學生自己讀書,抓住關鍵詞句理解。
教具安排:
生字卡片。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學會10個生字,認識6個字。注意多音字“殼、嘩、調”的讀音。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導言激趣:
一肚子沒學問,
開口閉口知道,
瞧瞧這小家伙,
實在真是驕傲。
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小動物嗎?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關于蟬的一篇課文。
二、初讀
自讀課文。想想課文寫了些什么,并邊讀邊圈生字,讀完課文后把所圈生字反復多讀幾遍直到熟練。
檢查生字。
把生字送回課文再讀課文,想想讀完課文后,你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問題可提出來。
三、精讀
1、請大家自由讀課文第一自然段,邊讀邊想,這一部分主要寫了什么?
2、生交流:(這一部分主要寫了蟬是我的鄰居,一到夏天,我家屋外就成了蟬的天下。)
3、那么蟬還有些怎樣的特點呢?我們下節(jié)課繼續(xù)學習。
四、學習生字
1、本課有三個多音字,殼,嘩,調。注意字音!跋s、弱、震”是翹舌音,操是平舌音,騰是后鼻音。
教學時,重點指導學生讀準這些字音。
2、指導學生書寫生字,不要平均使用力量,可采取歸類學習。
3、全班交流。
4、重點指導生字書寫:疊騰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具體學習蟬的特點,知道蟬是如何脫殼的,了解雄蟬喜歡唱歌的特點。
2、能用自己的話講講蟬脫殼的過程。理解重點句子,學習怎樣把課文寫具體。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復習生字。抽讀生字卡片。
2、上節(jié)課同學們了解了我家屋外成了蟬的天下,那么蟬又是如何脫殼,雄蟬喜愛演奏、蟬的視覺,聽覺分別有什么特點呢?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
二、精讀課文2—4自然段。
1、學生自由讀2—4自然段。
邊讀邊思考;蟬是怎樣脫殼的?勾畫重點詞句,特別是動作的詞語。
2、同桌討論交流蟬脫殼的方式。
3、全班交流。
。1)蟬是怎樣脫殼的?
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相機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體會理解課文。如:描寫蟬脫殼的動作的詞語“騰起、翻、倒掛、打開、伸直、翻、勾住、蛻”。
。2)理解課文是如何將“蟬脫殼的時候,可以說是一種奇怪的體操!睂懢唧w的。
(3)指導學生朗讀,教師評點,相機進行朗讀指導。
三、精讀課文5—10自然段。
1、學生自由讀5—10自然段。
邊讀邊思考;哪些地方描寫出了雄蟬喜愛演奏的特點?勾畫重點詞句。
2、同桌討論交流雄蟬喜愛演奏的特點。
3、全班交流。
。1)蟬有哪些特點?
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相機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體會理解課文。
(2)抓住蟬喜愛演奏,視覺靈敏,聽覺特殊這幾個特點,讓學生自己讀書,抓住關鍵詞語理解。
。3)指導學生朗讀,教師評點,相機進行朗讀指導。
四、聯系實際
1、感受中天才樂師沉浸在自我陶醉中不停的演奏場景。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知識點
1、文學常識
讓·亨利·卡西米爾·法布爾(1823—1915),法國昆蟲學家、作家。被世人稱為“昆蟲界的荷馬”(相傳荷馬為古代希臘兩部著名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的作者),文學界的“維吉爾”。寫作背景本文選自《昆蟲的故事》。
2、重點字詞
喧囂(xiāo)蚋(ruì)臃腫(yōnɡ)鰭(qí)涂墁(màn)蜣(qiānɡ)窠(kē)無動于衷(zhōnɡ)尋覓(mì跳蚤(zǎo)鈸(bó)
喧囂:聲音雜亂,不清靜。囂,吵鬧、喧嘩。
罅隙:縫隙。騰躍:跳躍。
開合自如:分開收攏不受阻礙。
無動于衷:心里一點也不受感動;一點也不動心。
3、文章主旨
本文兩個部分主要介紹了蟬的地下穴道,以及幼蟬蛻皮的過程,描述了蟬產卵狀況以及蟬孵化成幼蟲時的生物習性,揭示了蟬在生命之初所可能遭遇的種種危險,抒發(fā)對蟬經過艱苦勞動才換來短暫歡樂的由衷贊嘆和同情。
教學反思
很害怕上由法布爾《昆蟲記》改寫的課文。他是一個蟲癡,癡到極致成家成魔成仙,做生物學研究,這是難得的第一手資料,做語文課教學,往往有很“裹”人的地方,讓我們這些非專業(yè)者黔驢技窮。這不,有關金蟬脫殼這一節(jié),老師們之中都產生較大分歧,畢竟生活在城市,近距離觀察端詳蟬的幾率少之又少。
然而,孩子們卻表現出超常的好奇心,似乎只有充滿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孩童,才會是童心未泯法布爾的“知音”——正如備課時所預設的:中的.天才樂師沉浸在自我陶醉中不停地演奏的場景,吸引著學生去關注蟬脫殼的情況,蟬的視覺、聽覺異于人類的特點。
教學這樣的文字,我明白“只有讓學生自己去學習、去獲取,學生才能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習慣,產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形成自主學習的意識”。但蟬脫殼那一段實在太難想象了!要是有錄像參照,可能還好點兒,通過真實觀察,再來看語言文字是怎么再現的。如今誰也沒有看到過這個相對微觀的情景,如何僅從語言文字中理解、體會?還真不是一般的難點。
如果我有可以的電教設備,如果稍微能擠出點找資料的時間,相信這一課會上得更清晰、準確。
《蟬》教案8
一、教材和學情分析
1、教材分析《短文兩篇—蟬、貝殼》是九年級義務教育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第三課。這兩篇散文語言清新、凝練、意味雋永,因而既是指導學生朗誦的好材料,又是引導學生體味人生的經典之作。兩篇文章都是精致而內涵深刻的優(yōu)美散文,在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自讀《蟬》與《貝殼》,將兩篇文章放在一起來對比欣賞。
2、學情分析本課的教學對象是初一年級學生,思維比較活躍,易于創(chuàng)設情境調動學生思維。有感情的朗讀時語文學習的最高境界,但對已初一的學生來說,較難以達到。因此需要教師師范朗讀,指導誦讀。要注意引導學生細品讀課文,揣摩句子,體會作者描寫的特點及其中表達的情感,發(fā)現兩篇文章都是由一個具體細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特點。
二、教學目標和重難點分析
(一)結合上述的教材和學情分析,以及新課標中對閱讀教學“逐步培養(yǎng)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能力”的要求,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如下:知識與能力目標:
1、學習由一個具體細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寫作手法。
2、了解欲揚先抑及由物引發(fā)哲理的寫作方法。過程與方法:
1、品讀、欣賞課文,感受課文委婉清柔、自然流暢的風格。
2、對比探究閱讀。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體悟生命的意義,以積極、認真的態(tài)度對待生命。
(二)依據教學目標,本課教學重難點如下:教學重點:感受作品語言優(yōu)美、細膩的風格,學習文章先抑后揚的寫法。
教學難點:對比探究閱讀;學習由一個具體細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寫作方法。
三、教法學法分析
本課的教學指導思想是以教師為指導,以學生為主體,利用多媒體課件,以誦讀—鑒賞—討論為主線,培養(yǎng)學生的散文閱讀能力。我準備采用的方法有:創(chuàng)設情景法、朗誦指導法、誘導點撥法。學法指導:在對本課的學習過程中,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朗讀法、對比探究閱讀法法。
四、教學過程
依據上述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法,并以語文學科的特性和學生的主體性為教學設計的出發(fā)點,我設計了六個環(huán)節(jié)來完成這一課的教學。
1、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冰心老人說:“宇宙是一個大的生命,江流入海,落葉歸根,我們是宇宙中的一息,我們是大生命的一分子。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流入大海,不是每一粒種子都能成熟發(fā)芽,生命不是永遠快樂,也不是永遠痛苦,快樂與痛苦是相輔相成的,在快樂中我們要感謝生命,在痛苦中我們也要感謝生命,因為痛苦又何嘗不是一種美麗呢?”今天,我們就來欣賞兩篇優(yōu)美的散文,從中感悟生命的真諦吧。
2、夯實基礎(1)知人論世,作者簡介小思和席慕容的相關介紹,讓學生了解作者的生活歷程和創(chuàng)作情況。 (2)檢查字詞預習,為更好閱讀課文掃清文字障礙。
3、整體感知
(1)聽課文錄音。聽準字音,注意朗讀的感情、節(jié)奏。目的是“品語言,入意境,展想象”
(2)自由朗讀課文。讀出語氣,讀出感情。此環(huán)節(jié)教師指導誦讀,通過范讀、指導讀等形式,引導學生掌握朗讀技巧,初步感知文本表達的情感和哲理。
在讀的過程中,請學生思考:
(1)、《蟬》這篇課文里有一句話,是全文的文眼,請找出來并說說對它的理解。
(2)、《貝殼》一文中,作者先對貝殼的精美作了一番描述,然后生發(fā)了哪些聯想?此環(huán)節(jié)的設計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閱讀,初步感知文章的內容,并且要求學生聯系文章的主旨以及問題所處的具體語境作深入的分析和解答。
明確答案:
1、“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過要好好的活過”是全文的文眼。它是由抑到揚的關鍵之處,也是由蟬引發(fā)的對于生命的深刻感悟。不管是寫蟬的煩人的聒噪、病蟬的弱小,還是寫蟬17年埋在泥下,出來只活一個夏天的短暫生命,都是因為有這句話,才顯得有了意義和光彩。它也提醒我們,不管生命有多短暫,都要好好地活,給人振奮精神的感覺。
2、在描述了貝殼的精美之后,作者并沒有就此停筆,而是想到了貝殼里那曾經的小小柔軟的生命,想到為了這樣一個短暫、細小、脆弱、卑微的生命,上蒼是那樣用心地營造了它的居所——精致的貝殼。并由此進一步想到自己的生命,雖然也有限,但總比貝殼里的生命要長一點,空間要多一點,那豈不是更應該好好面對它,創(chuàng)造它,讓它顯得像貝殼一樣美麗、令人珍惜、驚嘆呢?
4、研讀賞析,合作探究。
(1)、《蟬》一文中的“斜陽里,想起秋風顏色,就寬恕了那煩人的聒聒”,“秋風顏色”給你怎樣的感受?
(2)、《貝殼》一文中“是不是也應該用我的能力來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細、更加地一絲不茍呢?”體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
(3)、《貝殼》課文最后一段說“這是一顆怎樣固執(zhí)又怎樣簡單的心啊!”你怎樣理解“怎樣固執(zhí)又怎樣簡單的.心”?
(4)、這兩篇散文有何相同與不同之處?此環(huán)節(jié)設計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研讀賞析課文,對文本進行深入思考,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并且通過對比閱讀和思考,更深一步的分析體會兩篇短文的寫作手法。突破教學重難點。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要把著力點放在過程上,既要看學生的探究積極性,還要看是否做到全員參與和全程體驗,更要看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探究精神和合作能力,以及活動中主動發(fā)現問題和探索問題的能力。
明確答案:
(1)、我們一般說聽見秋風的聲音,但作者用了“秋風顏色”,巧妙地在聽覺感受之外,增加了獨特的視覺感受,很有新意。它賦予秋風一種“顏色”,把屬于秋天的一些視覺形象加了進來,比如金黃的落葉、火紅的楓葉、暗綠的松柏、晴朗的天空,都融進了秋風中,言少而意豐。
(2)、此句上承接著“上蒼給它制作出來的居所卻有多精致、多仔細、多么地一絲不茍啊”,比較了自己和貝殼里的生命,感悟自己的生命盡管有限,但還是比貝殼里的生命時間要長一點,空間要多一點,以表達一種感激的心情:要力所能及地把事情做得更精致些、更好些,讓后人為自己的執(zhí)著、努力而感動。因為愛美,所以她加倍珍惜生命;或者因為熱愛生命,她加倍喜歡美。在作者的心中和筆下,這生活中的美和生命的感激是緊密相連的,所以她才會想到要把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仔細、一絲不茍。
(3)、作者并不希望建立叱咤風云的豐功偉業(yè),她只想像那顆小小的貝殼,用仔細、精致、一絲不茍來塑造執(zhí)著而美麗的形象,回饋生命,打動人們。“固執(zhí)”和“簡單”是作者相對自謙的說法,表現了她并不渴求人們對她絕對地贊美和崇拜,她渴望的是一種感動,希望能像貝殼的美感動她一樣感動著世界。作者希望自己給這個世界留下一些像貝殼這樣的東西來,很小,甚至不起眼,但是是自己精致、仔細、一絲不茍地做的東西或事情。她并不夢想自己成就偉大的功業(yè),只想對自己的生命作出一些精美的回饋。她渴望的不是人們對她贊美和崇拜,而是有人能看懂她執(zhí)著的愛美的靈魂。所以此處的“固執(zhí)”“簡單”都是作者相對自謙的說法,其實是執(zhí)著和單純的意思。
(4)、明確:
相同之處:
(1)都是由一個小小的“物”引發(fā)對生命的一些感悟。
(2)對于生命的理解,都比較積極、認真。
(3)對于“物”的描寫細致入微,筆調清新而自然。
不同之處:
(1)《蟬》是先抑后揚,《貝殼》是直入主題。
(2)《蟬》對于生命的感悟是不管生命短暫與否,都要積極面對,好好地活著;《貝殼》則落實到要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得更仔細、更精致、更加一絲不茍。
(3)《蟬》的作者對于生命的態(tài)度隱喻在對蟬的生命意義的闡發(fā)中,并沒有直接表白;《貝殼》則明確提出了自己要認真做事的想法,表達了要給世人留下值得珍惜和驚嘆的東西的愿望。
5、課堂小結
作者從夏天聒噪的蟬、海邊小小貝殼這些細小事物中,感悟出深刻的道理,引起我們對生命意義的追問和思索:生命究竟是為什么而存在?生命是短暫、脆弱的,該怎樣做,才能讓生命變得更有意義?通過學習這兩篇短文,我們會高聲回答:不管生命如何短暫,必須要好好地活著。
6、布置作業(yè)
生命是遼闊的大海,蘊蓄著不盡的情思;生命是深邃的湖泊,孕育著無限的希望;生命是廣袤的星空,綻放著智慧的花朵。請以“感受生命”為話題寫——篇文章。要求:題目自定,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不少于500字。
五、板書設計短文兩篇蟬——珍惜生命——欲揚先抑貝殼——把握生命——直入主題
《蟬》教學反思
很害怕上由法布爾《昆蟲記》改寫的課文。他是一個蟲癡,癡到極致成家成魔成仙,做生物學研究,這是難得的第一手資料,做語文課教學,往往有很“裹”人的地方,讓我們這些非專業(yè)者黔驢技窮。這不,有關金蟬脫殼這一節(jié),老師們之中都產生較大分歧,畢竟生活在城市,近距離觀察端詳蟬的幾率少之又少——
然而,孩子們卻表現出超常的好奇心,似乎只有充滿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孩童,才會是童心未泯法布爾的“知音”——正如備課時所預設的:《蟬》中的天才樂師沉浸在自我陶醉中不停地演奏的場景,吸引著學生去關注蟬脫殼的情況,蟬的視覺、聽覺異于人類的特點。
教學這樣的文字,我明白“只有讓學生自己去學習、去獲取,學生才能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習慣,產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形成自主學習的意識”。但蟬脫殼那一段實在太難想象了!要是有錄像參照,可能還好點兒,通過真實觀察,再來看語言文字是怎么再現的。如今誰也沒有看到過這個相對微觀的情景,如何僅從語言文字中理解、體會?還真不是一般的難點——
如果我有可以的電教設備,如果稍微能擠出點找資料的時間,相信這一課會上得更清晰、準確。
《蟬》教案9
活動目標:
1、在觀察和討論中,進一步鞏固對折疊符號的理解,嘗試看圖獨立折疊完成作品。
2、學習用兩種不同的方法折紙蟬,感受方法的多樣性。
3、培養(yǎng)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4、引導孩子們在活動結束后把自己的繪畫材料分類擺放,養(yǎng)成良好習慣。
活動準備:
教學掛圖、手工紙。
活動過程:
一、通過猜謎引出活動內容。
小朋友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謎語,請小朋友猜猜謎底是什么,教師念謎語,說鳥不是鳥,躲在樹上叫,自稱啥都知,其實全不曉。
誰來告訴老師謎底是什么?
小朋友說對了,謎底就是蟬。
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只蟬,請小朋友看一看。這只蟬是用紙折出來的,小朋友想知道老師是怎么樣折出來的嗎?
二、引導幼兒看折蟬步驟圖。
1、現在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來看看折蟬的步驟圖,請小朋友看看圖上有哪些折疊符號?
2、圖中有幾種不同的箭頭,小朋友你們知道這是什么意思嗎?教師指著虛線問,虛線是什么意思呢?箭頭又是什么意思你?彎曲的箭頭又是什么意思呢?
教師小結:虛線的地方就是要按虛線折,箭頭說明的是折疊方向,彎曲的箭頭說明要折向反面。
三、教師講解并示范。
這蟬有兩種折法,老師今天給你們示范兩種,然后小朋友們選擇一種折。老師邊講解邊示范折紙。
1、我們把正方形的紙對折后,在右下角分別向中間對折。
2、上角依虛線向下折。
3、上層的上角依虛線向下折。
4、頂角依虛線向下折。
5、左右角向后折。
6、一個蟬就折好了,然后用蠟筆給蟬畫上兩種眼睛,瞧一個蟬折好了!
教師:現在老師給小朋友們示范第二種折法。
正方形紙對角折后,依虛線上邊向后折,左右角依虛線向前向中折,然后翻過來。一個蟬就折好了,這只蟬是比剛才的'那個蟬更胖一點的蟬,最后添上眼睛、完成了。
四、幼兒制作
1、現在請小朋友按照老師剛才教你們的方法進行折蟬,老師要看看哪個小朋友能夠把蟬折得又快友好。
2、幼兒制作、教師巡回指導。
3、對一些折的好的孩子的作品進行展示,給與表揚和鼓勵。
《蟬》教案10
活動目標
1、在觀察和討論中,進一步鞏固折紙符號的理解,嘗試看圖獨立折出作品。
2、了解蟬的生活習性,學習折紙蟬并進行添畫,感受手工活動的快樂。
3、增進參與環(huán)境布置的興趣和能力,體驗成功的快樂。
4、對方形、圓形,線條等涂鴉感興趣,并嘗試大膽添畫,能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折紙步驟圖、卡紙若干,幼兒用書資源,水彩筆,繪畫本,膠棒。
活動過程
一、猜謎語,引出蟬,了解蟬的生活習性
(一)謎語:唱歌不用嘴,聲音真清脆,嘴尖像根錐,專吸樹枝水。
。ǘ┥盍曅越榻B。
二、看圖示,引導幼兒學習折蟬的方法。
(一)出示蟬的折紙步驟圖,引導幼兒自主觀察步驟圖,介紹材料,嘗試折紙。
(二)根據幼兒的操作情況,請幼兒清楚地講述制作步驟,教師總結。
。ㄈ┙處熢俅问痉恫⒅v解折紙過程中的難點。
(四)幼兒再次嘗試,教師總結。
。ㄎ澹┌l(fā)揮幼兒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引導幼兒進行添畫。
三、作品欣賞與評價分析
。ㄒ唬┯變鹤栽u、互評。
(二)教師有目的的組織、引導幼兒欣賞作品。
活動反思
我的教學設計以復習通分和同分母分數相加減為導入,教授新課分為三個活動:活動一,折紙。讓學生通過折紙活動進一步鞏固用分數表示陰影部分所占總面積的幾分之幾,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在學生展示折紙的.情況之后,引導學生對折紙情況的進一步思考:“如果要計算兩張紙的陰影部分加起來是多少,可以列出哪些算式?”從而引出第二個活動:列算式。在這個活動中引導學生培養(yǎng)獨立思考和交流討論的能力。在進行小組匯報時,引導學生觀察列出的算式進行思考可以將算式分為幾類?在分類進行計算過程了解到學習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必要性,引出了第三個活動:探索異分母分數的加減法。讓學生以“1/2 +1/4 ”為例進行小組內的探討之后進行小組匯報,最后總結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是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進行計算。
現將本節(jié)課的教學得與失分析如下:
1、肯定點:
。1)本節(jié)課的設計中包含多次的小組討論,并讓較多的小組進行匯報,鼓勵學生嘗試多種算法,讓學生體會算法多樣性的理念。
。2)設計折紙活動,符合新課改的要求,以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為主,讓學生“在做中學”。
。3)在講解過程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注重算式的規(guī)范性。
2、不足點:
。1)設計過程中以復習通分為導入,將學生的思維定勢在通分這個圈內,不利于學生發(fā)散思維的培養(yǎng)。
(2)設計折紙活動時,沒有完全發(fā)揮出折紙的作用。這一部分可改進為引導學生充分利用手中的折紙進行計算。學生在折紙進行計算過程中,引發(fā)思考“通過折紙進行計算較為復雜,有沒有較為簡便的方法呢?”從而導出從通分的角度進行討論。
。3)在小結時,沒有體現出學生的主體性。小結應交給學生,教師針對幾個學生的答案進行歸納,從而揭示異分母分數的算理。
也許現在的我對于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以及學習評價的處理措施有些“不成熟”,但是我相信只要明確發(fā)展的方向和前進的動力,我們將能夠一步步地走向“成熟”。
《蟬》教案11
【學習目標】
1.了解、掌握說明文的方法,并能運用到寫作中。
2.揣摩語句,理解句子的豐富內涵,體會本文的語言特色。
【學習方法】
學生講解法,教師指導法、合作探究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通過提問的方法鞏固上節(jié)課對本文內容的感知,從而引導學生進入本課時的學習。
二、展示點評(30分鐘)
題目一:回顧十七十八課學過的有關說明方法的知識,說說本文采用了哪些說明方法,并結合實例體會作用。
【設計意圖】溫故舊知,掌握說明文的說明方法,并會賞析其作用。
題目二:說明文的語言具有準確性,試從文中找出兩到三句,并分析品味。
【設計意圖】明確說明文語言的特點。
題目三:作者不按照蟬的成長過程先寫蟬的卵,而是首先寫蟬的地穴,從蟬的幼蟲寫起,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設計意圖】讓學生體會文章別具匠心而井然有序的說明順序。
題目四:仔細觀察一只小動物或者昆蟲的生活習性,學習課文生動的`說明方法,寫一段介紹說明的文字。兩百字左右。(口述)
【設計意圖】讓學生學習寫作說明文,學以致用。
三、整理訂正導學案(5分鐘)
通過展示環(huán)節(jié),解決學生的疑問,使學生對文章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利用雙色筆對自己的錯誤進行訂正,并將點評過程中,其他同學精彩的言論補充在自己的導學案上,有助于之后的復習。
四、教師小結(5分鐘)
通過學習本文,我們對昆蟲應該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從中可以感受到生命閃亮的蛻變和價值。
五、達標檢測(5分鐘)
它臃腫的身體里面有一種汁液,可以用力抵御穴里的塵土。它掘土的時候,將汁液噴灑在泥土上,使泥土成為泥漿,于是墻璧就更加柔軟。幼蟲再用它肥重的身體壓上去,使爛泥擠進干土的罅隙。所以,它在地面上出現的時候,身上常有許多潮濕的泥點。
蟬的幼蟲初次出現于地面,常常在鄰近的地方徘徊,尋求適當的地點——一棵小矮樹,一叢百里香,一片野草葉,或者一根灌木枝——脫掉身上的皮。找到就爬上去,用前爪緊緊地把握住,絲毫不動。
《蟬》教案12
【教材簡介】:
蘇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的《螳螂捕蟬》是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吳王決定攻打楚國并不準別人來勸阻。千鈞一發(fā)之際,一位少年巧妙地用“螳螂捕蟬”的故事勸說吳王,使他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從而揭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不能只看眼前的利益,而不顧身后隱伏的禍患,考慮問題要全面,做事要周全。
【目標預設】: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少年的勇敢精神和機智品質,并懂得“不能只看眼前的利益,而不顧身后隱伏的禍患”的道理。
3、表演課文中的寓言故事。
【重點難點】:
1、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少年的勇敢精神和機智品質,并懂得“不能只看眼前的利益,而不顧身后隱伏的禍患”的道理。
2、理解寓言的深刻含義,體會少年的聰明,弄清吳王攻打楚國與“螳螂捕蟬”之間的關系。
【設計理念】:
深入鉆研教材,根據教材的重點、難點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確立教學目標,精心設計教案,重組課文,落實重點,并圍繞教學設計展開教學活動。重在發(fā)展學生語言,注重培養(yǎng)創(chuàng)造能力,訓練學生思維,充分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課后,對課堂教學過程做好合理、有效的反思,從而有效改進自身的教學,提高教學能力。
【設計思路】:
由成語交流引入對課文的學習,繼而從講故事入手,讓學生對“螳螂捕蟬”這個故事有一個整體形象的感知。重點引導學生品“勸”,感悟人物形象,通過大臣的“勸”與少年的“勸”的對比以及對少年語言行為的品讀,體會少年的.聰明,學習通過委婉的方式闡述自己的觀點。在把握人物的基礎上進一步的提升,指導學生表演故事,提高能力落實運用。
【教學過程】:
一、 說成語,導入學習
1、師:同學們,學習到現在,我們已經積累了不少的成語,能說說嗎?
2、學生交流
3、師:在這些成語中,有哪些是來自寓言故事的成語呢?
4、指名回答
5、師: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則寓言故事,題目是(師板書課題:螳螂捕蟬。學生齊讀課題。)
二、 品讀“勸”,感悟人物
(一)學習大臣的“勸”
1、指名朗讀第一自然段
2、師:吳王準備出兵攻打楚國,一些大臣們卻反對,這是為什么?
(“大臣們認為,攻打楚國雖然……但如果……)
追問:那么吳王為什么要出兵攻打楚國呢?(“攻打楚國……取勝的希望很大。)
3、師:比較一下,你贊同誰的意見?為什么?(大臣們,他們考慮比較周全。)
4、師:是啊,但是面對大臣們的反對,吳王怎樣?
(“可是吳王固執(zhí)……誰敢來……處死他!”)
5、指導讀好吳王的話:指名讀——齊讀
追問: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指名答:吳王主觀、專橫、固執(zhí)、甚至有點兇狠殘暴。
6、有感情地朗讀第一自然段
(二)學習故事,品讀“勸”
1、輕聲讀課文2-12自然段,試著用自己的話敘述“螳螂捕蟬”的故事。
。1)同桌互說
(2)指名說說,師相機板書:蟬——螳螂——黃雀——少年
2、討論:這位少年僅僅要為吳王講這個故事嗎?你能從哪些地方找到理由?
。1)“有一位侍奉吳王的少年,聽了……想去勸說吳王!薄翱墒牵趺崔k呢?”
。2)“……轉來轉去。露水沾濕了……,……毫不介意。……一連轉了三個早晨。”
提問:從這段話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ㄉ倌昝八狼芍G吳王的決心、勇氣和智謀,他非常愛國。)
。3)“少年終于被吳王發(fā)現了”
提問:從這句話中你們體會到了什么?
。ū憩F了少年的欣喜激動之情,表現了機會的來之不易。)
。4)“我在打鳥”(表現了少年的機智)
“吳王來了興趣”(說明少年的話起了作用,顯示了他的機智。)
3、師:少年的故事講得怎樣?(形象生動,鮮活有趣。)抓住各種人物的動作來體會。
師:少年的故事講得繪聲繪色,吳王聽了仿佛真看到了這一有趣的景象,這足以證明這少年非常機智。
4、師:那么少年講這個故事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勸說吳王取消攻打出國的念頭。)
追問:他的理由是什么?(“蟬、螳螂、黃雀,它們都一心……隱伏著禍患呢!”)
師:對,這既是少年告訴吳王不要輕易攻打出國的理由,也是這則寓言故事告訴我們的道理,是文章的中心。(板書:只顧眼前利益,不顧身后隱患。)
學生齊讀這句句子
5、師:聽了少年的一番話,吳王有什么反應?(“……恍然大悟,連聲說……取消了……念頭。”)
。1) 理解:恍然大悟
(2) 問:吳王從少年的話中悟到了什么?
。▍峭跏艿搅松倌甑膯l(fā),明白了他攻打楚國的想法,也好比這蟬、螳螂、黃雀,只顧了眼前的利益,卻沒考慮到身后的隱患。)
。3)吳王眼前的利益是什么?(攻打楚國取勝的希望很大)
吳王身后的隱患是什么?(其他諸侯國乘虛而入)
。4)縱觀全文,哪兩句話前后照應?
。ā按蟪紓円詾椤焙汀跋s、螳螂、黃雀,它們……”)
6、分角色朗讀全文
。ㄈ┍容^“勸”,感悟人物
1、教師引導: 大臣們勸說吳王是因為——(生答),少年也勸說吳王是因為——(生答),他們都是為了——(生答:國家),他們都有一顆——。
2、問:都是勸,可結果為什么不一樣呢?
3、相互交流自己的看法。 學生思考
。ㄖ该穑荷倌晖ㄟ^講故事,讓吳王自己明白其中的道理。)
4、師:少年表面上是講故事,實際上是——
。ㄖ该穑喊祫駞峭醪灰ゴ虺䥽 暗示攻打楚國隱伏的禍患。)
5、師:所以,少年的勸與大臣的勸有一點不同。如果說大臣們的動是“直勸”、“力勸”的話,少年的勸稱得上是—— (指名答:智勸、巧勸。)
6、師:一個好主意要想成功,還得選擇一個適當的環(huán)境、恰當的時機,這就是計謀。從少年的勇敢和智勸,可以看出他是一個怎樣的人?
(指名答:足智多謀、有勇有謀、有膽有識、膽識過人、機智勇敢)
三、表演故事,深入體會
1、師:現在老師想請同學們把這個智慧少年演出來,有興趣嗎?
先請同學們兩人一組,一人演少年,一人演吳王,練臺詞。
(強調:在練臺詞的時候,可以設計一下人物的表情、語言和動作。)
2、一組同學表演,其余學生做導演,策劃一下在適當之處加入人物的表情、動作、語言等。
3、指名一組表演,適當點評。
四、總結課文,升華情感
1、學習了課文,你有什么收獲?(學生暢談)
2、學了課文,你想到了哪些詞句?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思前想后、瞻前顧后、深思熟慮、深謀遠慮……
五、布置作業(yè)
1、 課后第3題
。1)處死:“死”與“生”相對,表示失去生命。
。2)死命令:“死”表示不可更改。
2、 課后第4題
因為吳王從少年的話中受到了啟發(fā),想起了大臣們的分析,他明白了自己想要攻打楚國的這一做法,就好比蟬、螳螂、黃雀,只顧眼前的利益,卻沒考慮到身后所隱伏的隱患,即其他諸侯國乘虛而入,所以,他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
3、 補充
(1)積累: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思前想后、瞻前顧后、深思熟慮、深謀遠慮
。2)聯系實際,說說對“蟬、螳螂、黃雀,他們都一心想得到……隱伏著禍患呢!”的理解。
。ɡ贺澩鎴D一時快樂而不做作業(yè),結果考試考不出,老師批評,父母責罵,升學成問題……)
《蟬》教案13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零落 斷續(xù) 收斂 寬恕 短暫。
2、學習本文欲揚先抑的寫法。
能力目標
1、培養(yǎng)學習的閱讀能力。
2、結合本文學習寫作理論知識,提高寫作能力。
德育目標
體會生命的真諦:雖然生命短暫弱小,但可以通過奮斗使她的意義和價值得以體現。
教學重點:
通過蟬的一生體會生命的意義。
教學難點:
欲揚先抑,托物寓意的寫法。
教學方法:
朗讀法,啟發(fā)式
教具準備:
錄音機,朗讀帶 ,圖片.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生命是多彩的朝霞,映照著廣闊的大地;生命是智慧的火花,點綴著燦爛的星空;生命是美麗的鮮花,裝扮著絢麗的人生……生命真是一個奇跡。一枝從淤泥里長出的夏荷,竟開出雪一樣潔白純凈的花兒;一粒細細黑黑的螢火蟲,竟能在茫茫黑夜里發(fā)出星星般閃亮的光;一株微不足道的小草竟開出像海洋一樣湛藍的花;一只毫不起眼的鳥兒,在樹頭唱出遠勝小提琴的夜曲;一條柔軟無骨的蚯蚓,居然能在堅實的土地里如魚在水中似得自由遨游。在夏天里不斷聒噪著的蟬,海邊一枚小小的貝殼,都會引起我們對生命意義的追問和思索……其實我們不必感嘆為什么奇跡不會發(fā)生在我們身上,因為我們本身就是個奇跡,能活了這么長時間,長了這么大,更是一種奇跡;钪且环N幸福,只要活下來,那就是一種無比的幸福。所以要珍惜現在,把握好每一分每一秒。
下面我說四個謎語:
唱歌不用嘴,聲音真清脆,嘴尖像根錐,專吸樹枝水
說鳥不是鳥,躲在樹上叫。自吹啥都懂,其實全不曉
一肚子沒學問,開口閉口知道,瞧瞧這小家伙,實在真是驕傲
天熱爬上樹梢,總愛大喊大叫,明明啥也不懂,偏說知道知道
學生回答(蟬)
對,是蟬,大家知道蟬分哪些嗎?
蟬,古稱蜩(tiao)、蚱蟬等,俗名“知了”、爬樹猴。蟬遍布全世界,已知品種有3000余種之多。蟬的一生有四個階段,即卵、幼蟲、擬蛹和成蟲。雌蟬通常于7~8月份產卵于孔,幼蟲孵化后會隨樹枝或自造細絲落到地面入土中,幼蟲在地下生活的時間很長,最短也要2年左右,一般要過4~5年,長的.要經過12~13年,甚至更長時間。我國古人按蟬的出現時間分為春蟬、夏蟬和寒蟬。
下面大家看圖片:
、 卵在樹洞生活10個月左右
、谟紫x在六月七月爬出來。
、蹆蓚月后,若蟲第二次脫皮,成為二齡若蟲
、芤荒旰,長大兩倍,變成四齡若蟲
⑤再過兩年,長大兩倍,脫皮成為五齡若蟲,在夏天爬出地面。
、 產卵后的第6個夏天,羽化成蟲。
⑦成蟲大約只有兩個星期的生命。
⑧羽化后五六天,雄蟬以歌聲引誘雌蟬前來配對,等待死亡。
現在我們初步了解了蟬,那么在詩人眼中的蟬是怎樣的呢,我們知道詩人浪漫,想象力豐富,在他們眼中的蟬是餐風飲露,高潔的,他們常常以蟬來托物言志,在唐朝詠蟬的詩歌有三絕,一是虞世南《蟬》駱賓王《詠蟬》李商隱《蟬》,其中唐虞世南●蟬
垂緌(ruí)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jiè)秋風。
這首托物寓意的小詩,是唐人詠蟬詩中時代最早的一首,很為后世人稱道。
大家看黑板。(賞析)
賞析
首句“垂緌飲清露”,“緌”是古人結在頷下的帽帶下垂部分,蟬的頭部有伸出的觸須,形狀好像下垂的冠纓,故說“垂緌”。古人認為蟬生性高潔,棲高飲露,故說“飲清露”。這一句表面上是寫蟬的形狀與食性,實際上處處含比興象征!按咕q”暗示顯宦身份(古代常以“冠纓”指代貴宦)。這顯貴的身份地位在一般人心目中,是和“清”有矛盾甚至不相容的,但在作者筆下,卻把它們統(tǒng)一在“垂緌飲清露”的形象中了。這“貴”與“清”的統(tǒng)一,正是為三四兩句的“清”無須藉“貴”作反鋪墊,筆意頗為巧妙。
次句“流響出疏桐”寫蟬聲之遠傳。梧桐是高樹,著一“疏”字,更見其枝干的高挺清拔,且與末句“秋風”相應。“流響”狀蟬聲的長鳴不已,悅耳動聽,著一“出”字,把蟬聲傳送的意態(tài)形象化了,仿佛使人感受到蟬聲的響度與力度。這一句雖只寫聲,但讀者從中卻可想見人格化了的蟬那種清華雋朗的高標逸韻。有了這一句對蟬聲遠傳的生動描寫,三四兩句的發(fā)揮才字字有根。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這是全篇比興寄托的點睛之筆。它是在上兩句的基礎上引發(fā)出來的詩的議論。蟬聲遠傳,一般人往往以為是藉助于秋風的傳送,詩人卻別有會心,強調這是由于“居高”而自能致遠。這種獨特的感受蘊含一個真理:立身品格高潔的人,并不需要某種外在的憑藉(例如權勢地位、有力者的幫助),自能聲名遠播,正像曹丕在《典論。論文》中所說的那樣,“不假良史之辭,不托飛馳之勢,而聲名自傳于后!边@里所突出強調的是人格的美,人格的力量。兩句中的“自”字、“非”字,一正一反,相互呼應,表達出對人的內在品格的熱情贊美和高度自信,表現出一種雍容不迫的風度氣韻。唐太宗曾經屢次稱賞虞世南的“五絕”(德行、忠直、博學、文詞、書翰),詩人筆下的人格化的“蟬”,可能帶有自況的意味吧。沈德潛說:“詠蟬者每詠其聲,此獨尊其品格。”(《唐詩別裁》)這確是一語破的之論。
二、作者簡介:
小思簡介
小思,1939年生,香港作家,本名盧瑋鑾,另有筆名明川、盧颿等,祖籍廣東番禺。課文選自其作品散文集《承教小記》,除此,她的出版作品還有《路上談》《不遷》《彤云箋》《香港文縱》《日影行》《豐子愷漫畫選繹》及合集的《七好文集》《七好新文集》《三人行》等。
提問學生。
《蟬》選自( ),作者( ),本名( ),( )作家。
三、朗讀:
1 示范朗讀
1、學生朗讀
2、再自由朗讀一遍課文。
展示生字
(1)給下列黑體字注音
蟬( )收斂( )顫動( )聒( )寬恕( )
(2)字義 : 卑微: 一絲不茍:
四、分析文章:
1、問:這篇文章可以分哪幾個部分?
答:三部分。
第一部分(1),第二部分(2-6),第三部分(7)。
2、問:第二部分先講對蟬聲的厭煩,再講對蟬的理解,這樣可分哪幾部分?
答:二部分,第二段為一部分,后面為一個部分。
3、問:這樣課文可以分四個部分,各是什么意思?
(方式:先給時間讓學生思考再做討論總結)
答:第一部分(1):蟬鳴;
第二部分(2):厭煩。
第三部分(3-6):生命。
第四部分(7):寬恕。
思考并理解:
1 找出全文的文眼,并說說自己的理解。
2 《蟬》一文的寫作上有什么特點?
先抑后揚
3 作者寫蟬,先先抑后揚。抑在哪里?揚在何處?
抑:寫蟬的聒噪聲使人們心煩,這是一抑。其次寫看到一只病蟬,寫它的微小和病弱,又是一抑。
揚:蟬的生活歷程顯示了生命的意義。
不管生命如何短暫,必須好好地活著
4 《蟬》中揭示出蟬生命意義的一句話是什么?
“為了生命延續(xù),必須好好活著,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過要好好地活著!
5 說出作者情感變化的過程。
心煩——寬恕——震撼
6 體會以下句子的含義:
1、“斜陽里,想起秋風顏色,就寬恕了那煩人的聒聒”中,“秋風顏色”怎么理解?
“秋風顏色”,巧妙地在聽覺感受之外,增加了獨特的視覺感受,很有新意。它賦予秋風一種“顏色”,把屬于秋天的一些視覺形象加了進來,比如金黃的落葉、火紅的楓葉、暗綠的松柏、晴朗的天空,都融進了秋風中,言少而意豐。
五、思路:
點題——承接——轉換——總結
六、鑒賞:
1 先抑后揚
先抑后揚,是一種人物描寫技巧。先抑后揚的“揚”,是指褒揚、抬高!耙帧保赴聪、貶低。作者想褒揚某個人物,卻不從褒揚處落筆,而先是按下,從相反的貶抑處落筆。用這種方法,使情節(jié)多變,形成波瀾起伏,造成鮮明對比,容易使讀者在閱讀過程中,產生恍然大悟的感覺,留下比較深刻的印象。
“揚”和“抑”,在藝術上都是一種強調手段。古人做文章強調“蓄勢”,講的也是欲揚先抑、先抑后揚的道理。
運用這種方法,作者在構思與寫作過程中,要注意抑揚前后應具有對照性,而且大多是采用相反對立的形式構成對照。另外,對于抑揚兩者,不可等量齊觀,而是應該重在后揚。抑,起的是襯墊作用。這里的比例、分量的掌握,只能通過自己不斷的寫作實踐,去細細地體會、揣摩。
2文章章法結構
起承轉合 ( qǐ chéng zhuǎn hé )
解 釋
、僭娢膶懽鹘Y構章法方面的術語。舊時詩文慣用的行文方法,后泛指文章作法。“起”是起因,文章的開頭;“承”是事件的過程;“轉”是結果是轉折;“合”是對該事件的議論,是結尾。
(先給時間讓學生思考再做討論總結)
1、思路清晰:起——承——轉——合
2、層次分明,結構完整。
3、欲揚先抑:第一二部分厭煩,第三四部分贊揚,前后對比,立意更加鮮明突出。
4 、托物言志:蟬——生命感悟
七、主題:
本文贊揚了生命脆弱而短暫的蟬對生命意義的不懈追求,啟發(fā)人們應該熱愛生命珍惜生命,創(chuàng)造生命。
八、小結:
作者從夏天聒噪的蟬這些細小事物中,感悟出深刻的道理,引起我們對生命意義的追問和思索:生命究竟是為什么而存在?生命是短暫、脆弱的,該怎樣做,才能讓生命變得更有意義?通過學習這兩篇短文,我們會高聲回答:不管生命如何短暫,必須要好好地活著。
九、練習:
1 《蟬》蘊含著怎樣的人生哲理?
《蟬》告訴我們:無論生命多么短暫,都要愛惜,并且自我尊重,這樣的生命才有意義。
2 名師學案 P7 7-11題
板書設計:
《蟬》
小思
理解: 思路: 鑒賞:
一(1): 蟬鳴 點題 1、思路清晰
二(2): 厭煩 承接 2、結構完整
三(3-6): 生命 轉換 3、欲揚先抑
四(7): 寬恕 結論 4、托物言志
蟬
知知不休 惹人厭煩 抑
微弱細小 微不足道
17年只活一個夏天 驚訝
好好地活 寬恕 揚
《蟬》教案14
【目標預設】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2、能憑借課文語言文字,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視身后隱患的道理。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內容,懂得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不顧身后隱患的道理。
教學難點:理解螳螂捕蟬與吳王攻楚二者之間的必然聯系。
【設計理念】
對寓言這一體裁,學生并不陌生。但學生往往只注意故事的情節(jié),不善于思考蘊含的道理。因此,教學時要引導學生抓住揭示寓意的語句,圍繞具體形象的故事,理清蟬、螳螂、黃雀、少年間的關系,探究眼前的利益和隱伏的禍患,從而深刻理解文章內容,領悟告訴人們的道理。
語文教學,要以學生實踐為主,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而落實這一點的關鍵是對教材的重組。教材上的每一篇課文,都應該根據學生情況,或大膽取舍,或切換段落,或從課外補充,在課文基礎上設計簡明流暢的教學流程,使學生能主動、充分、自由而有創(chuàng)意地學習。而不是一概從頭到尾,每篇課文都細細給學生梳理一回。
【設計思路】
教師的教學,應做到心中有本,目中有人,在理解、分析教材的基礎上,我結合教材及教學對象的特點,教學時打破了文章的順序,根據教材本身特點,重組教學內容,從看故事入手,讓學生對螳螂捕蟬這個故事有一個整體形象的感知。再引導學生讀故事發(fā)生之原因及結果,幫助學生理解少年講述的螳螂捕蟬,黃雀在后的故事對于吳王的影響及該成語故事闡述的不能只顧眼前利益而忽視隱患的道理,從而感受少年的機智和螳螂捕蟬與吳王攻楚二者之間的必然聯系。
【教學過程】
。ū窘虒W過程為第二課時,第一課時主要解決字、詞問題,引導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一、成語導入,增加積累
1、同學們,你們到現在一定積累了不少成語,那今天我就來考考大家,看看誰掌握的成語多。
2、學生用1分鐘時間想成語后交流。
3、成語是我們中華民族文化中特有的一顆璀璨的明珠,有很強的表現力,運用得好,產生的力量可以抵得上千軍萬馬,老師希望大家今后能夠掌握更多的成語,繼承好我們的民族文化。
4、今天,老師就送給你們一條新成語。(投影出示:螳螂捕蟬,黃雀在后。)
5、這是個八字成語,學生齊讀螳螂捕蟬,黃雀在后兩遍。
二、古今對照,感悟真理
1、同學們,其實,好多成語都出自古文。這就叫典故,像這則成語就出自一本漢代的叫《說苑》的書,我們一起來看看:(出示古文)(師范讀)
園中有樹,其上有蟬,蟬高居悲鳴,飲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蟬,而不知黃雀在其傍(讀páng即旁)也;黃雀延頸,欲啄螳螂,而不知彈(dàn)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務欲得其前利,而不顧其后之有患也。
2、請同學們自由讀一讀,邊讀邊想想古文的意思。(學生自由讀)
3、古文比較難讀,也比較難懂,是吧?別急,讓我們到《螳螂捕蟬》這篇課文里去找找它的翻譯。(齊讀課題)
4、交流(師伺機出示課文中相關片段。)
花園里有一棵樹,樹上有一只蟬。蟬高高在上,悠閑地叫著,自由自在地喝著露水,卻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那螳螂拱著身子,舉起前爪,要去捕蟬,卻不知道有只黃雀在它的身后。黃雀伸長脖子正要啄食螳螂,卻不知道我拿著彈弓在瞄準它呢。他們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卻沒顧到自己身后正隱伏著禍患呢!
。1)指名讀。
。2)借助板書理解故事。
少年 打 黃雀 啄 螳螂 捕 蟬
。3)交流讀書感受,填空:
a.蟬眼前的利益是:( ) ,隱伏的禍患是:( )
b.螳螂眼前的利益是:( ),隱伏的禍患是:( )
c.黃雀眼前的利益是:( ),隱伏的禍患是:( )
(4)自讀感悟:說說各自都從中讀懂了什么?(不能只顧眼前利益,要看到隱伏的禍患。)
5、總結,讀了這個成語故事,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引導學生暢所欲言。
三、吳王頑固,執(zhí)意攻打
1、過渡:是啊,凡是不能只想眼前的利益,而忽視利益背后所隱伏的禍患,應三思而后行,切忌一意孤行。請大家讀下面這個小故事:(教師出示)
有一年,吳王準備出兵攻打楚國,遭到了一些大臣的反對。大臣們認為,攻打楚國雖然取勝的希望很大,但如果其他諸侯國乘虛而入,后果不堪設想?墒菂峭豕虉(zhí)地說:誰敢來勸阻我,我就處死他!
2、讀過這個故事后吳王給你留下什么印象?從哪里看得出來?
3、理解固執(zhí)處死,讀一讀吳王的這句話誰敢來勸阻我,我就處死他!。
4、是啊,吳王很主觀,很專橫,誰來勸說會性命不保,頑固不化。你能把此時吳王的神情、語氣通過朗讀表現出來嗎?
5、其實啊,吳王固執(zhí)是有原因的,因為當時楚國國力確實不如吳國,吳王又有稱霸的雄心?僧敃r的地理位置是吳國南面是越國,西邊是楚國且較遠,北方其他諸侯國還有很多。事實上,攻打楚國對吳國是極為不利的。(出示《春秋列國圖》。)
6、這時候,大臣會怎樣向吳王勸阻呢?同學們能不能來設想一下。(有理即可。)
7、可惜吳王頑固不化,下了死命令,不容更改,讓我們再讀吳王的話,讀出他下命令時的堅決。
四、恍然大悟,取消念頭
1、過渡:吳王此時的態(tài)度是如此的堅決,似乎不可更改?勺罱K結果怎樣?課文中哪部分就寫到了故事的結果。
2、交流。(課文最后一節(jié)寫到吳王恍然大悟,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
3、請同學們自由讀讀最后一小節(jié),邊讀邊把你認為很重要的詞圈畫出來,好好體會體會。
4、交流
我看大部分同學都圈了恍然大悟,誰來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5、吳王恍然大悟,明白了什么?聯系課文第一自然段,想一想。
出示:攻打楚國雖然取勝的希望很大,但如果其他諸侯國乘虛而入,后果將不堪設想。
6、乘虛而入什么意思?吳國如果攻打楚國就會有什么虛?(諸侯國乘吳國兵力不足而進攻。)
7、是呀,吳王想到了這些,他明白了齊讀(攻打楚國雖然取勝的`希望很大,但如果其他諸侯國乘虛而入,后果將不堪設想。)
五、少年機智,巧勸吳王
1、過渡:吳王怎么會明白這些的呢?那還得歸功于那位少年。因為少年給他講了螳螂捕蟬,黃雀在后的故事。
2、吳王攻打楚國可能會帶來螳螂捕蟬,黃雀在后的不堪設想之后果,大臣們和少年都看出來了,都進行了勸阻,但前者沒有成功,而后者卻如愿以償。這是為什么呢?
3、少年侍衛(wèi)的勸與大臣的勸有一點不同。如果說大臣們的勸是直勸力勸的話,少年的勸稱得上是智勸、巧勸。
4、是啊,正是有了少年的巧勸,吳王明白了
出示填空:吳王眼前的利益是:( ),隱伏的禍患是:( )
5、剛才同學們和老師一起用箭頭表示了螳螂捕蟬,黃雀在后,那現在誰愿意試試來照樣畫畫吳王攻楚的圖呢?
6、交流成板書
諸侯國 趁虛 吳王 攻打 楚國
7、兩圖作比較,體會螳螂捕蟬與吳王攻楚二者之間的必然聯系。
8、看來,成語故事的力量真是無窮啊,少年借故事巧勸吳王,可真是個智者呀!這位少年侍衛(wèi)就像《哲學家的最后一課》中的那位高明的哲學家一樣用心良苦、不露痕跡。面對這樣的少年你們想說些什么?
六、合作表演,深化體驗
1、一個好主意要想成功,還得選擇一個適當的環(huán)境、恰當的時機,這就是計謀。我們可以看出這少年有勇有謀,充滿智慧,F在老師想請同學們把這個智慧少年演出來,有興趣嗎?(生議論紛紛,躍躍欲試。)
2、那好,請同學們同桌兩人一組,一人演少年,一人演吳王,練臺詞。在練臺詞的時候,可以設計一下人物的表情、語言和動作。(學生自由演練。)
3、指名兩位同學上臺準備表演,請下面的學生做導演進一步幫助他們演好人物的動作、神情、語氣等。
4、現在讓這兩位同學到一邊去練一練。我們還得準備準備。演戲要有個旁白,也就是畫外音,把那些在舞臺上沒法布置出來、演出來的景呀、物呀作一個旁白,來一點說明。吳王花園早晨的情景怎么樣呢?文中沒寫,現在就請各位導演即興寫一段話,誰寫得快、寫得好,就用誰的。(生紛紛動筆寫。)
5、老師選擇其中一位同學來作旁白,開始表演。
6、激勵評價。
【板書設計】
10、螳螂捕蟬
少年 打 黃雀 啄 螳螂 捕 蟬
諸侯國 趁虛 吳王 攻打 楚國
【作業(yè)設計】
在我們身邊有沒有只顧眼前利益,不顧身后隱患的人或事呢?如果有,請你想想怎樣勸?
《蟬》教案15
教學目標:
1、情意目標: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視身后隱患的道理,懂得勸說別人應講究方式方法。
2、認知目標:理解“蟬、螳螂、黃雀,它們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卻沒有顧到自己身后正隱伏著禍患”,明白吳王打消攻打楚國念頭的原因。
3、能力目標:有感情朗讀課文,會創(chuàng)造性地復述課文,能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表現課文內容、表達對課文的理解。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螳螂捕蟬這個故事內容,并領會故事所蘊含的深刻道理。
2、通過對課文語言文字的朗讀體會,了解吳王為什么會聽了少年的話,同時體會少年的計謀巧妙在哪里。
教學準備:課件
養(yǎng)教訓練點:
1、在讀中質疑,讀中感悟,讀中積累
2、注重對信息的搜集與整理
教學流程:
一、動畫引入
1、老師知道同學們特別喜歡看動畫片,所以今天特地送大家一份禮物——動畫片,請欣賞。(展示課件:“螳螂捕蟬,黃雀在后”的動畫)
2、提問:你能從畫面中找到一個成語嗎?(螳螂捕蟬,黃雀在后)
3、師:“螳螂捕蟬”是一個有趣的寓言故事,又是一個充滿智慧的故事。我們今天一起學習它,請同學們伸出手和老師一起寫課題。(板書)
二、巧妙入文,探究感悟
1、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找出文中敘述畫面故事的段落。
(1)指名讀螳螂捕蟬這個故事,找出故事中的角色——故事中寫了三種小動物,你能從故事中體會到“蟬、螳螂、黃雀”之間究竟是一種什么關系呢?誰能再用簡短的話說說。
師依據回答板書:蟬———螳螂———黃雀
捕 啄
(2)角色體驗:每位同學把自己想象成故事里的一個角色,你就是蟬、螳螂或黃雀,找出描寫你這個角色的句子,讀一讀,想想你當時會想些什么,心情怎樣,想好后說一說。
(3)交流各自的體驗(多媒體出示課文插圖)
師:在美麗的王宮花園里有一棵樹,樹上有一只蟬。蟬兒們,快來說說你當時的想法和心情
a蟬
生:我爬得很高,這里很安全,我可以美美地喝露水了。
生:這露水真甜,這是我這些天來最好的早餐,我太高興了!
結合回答理解“高高在上”、“悠閑”、“自由自在”
師:讓我們把蟬的悠閑與自由自在讀出來。(朗讀句子)
b螳螂
生:今天真幸運,遇到了一只又肥又大的蟬,沒人和我爭,我可以獨自享受美味了。
生:哈哈,那只蟬真笨,他還不知道我在它后面,正要吃他呢。
你能讀好這個句子嗎?指導朗讀(帶著高興、得意的心情)
c黃雀
生:我今天真走運,看見一只又肥又大的螳螂,可以大飽口福了。
生:我今天一下子碰到了兩樣食物,你看,那蟬肥肥的,螳螂胖胖的,我可以飽餐一頓了!
指導朗讀句子
2、同學們的想象好豐富啊!你們發(fā)現沒有,雖然這幾位各自打著小算盤,但他們有共同點,你知道是什么嗎?
出示:蟬、螳螂、黃雀,它們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卻沒顧到自己身后正隱伏著禍患呢!
3、出示下表,分別說說蟬、螳螂、黃雀的.“眼前利益”和“隱伏的禍患”。
事物
眼前的利益
隱伏的禍患
蟬
螳螂
黃雀
4、“蟬、螳螂、黃雀,它們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卻完全沒有顧到自己身后隱伏的禍患,這可真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后”啊!人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那么作為旁觀者的你們,你想對它們說些什么?
三、整合資源,巧妙入境
過渡:是啊,凡事不能只想眼前的利益,而忽視利益背后所隱伏的禍患。應三思而后行,切忌一意孤行。請大家讀下面這個小故事:
有一年,吳王準備出兵攻打楚國,遭到了一些大臣的反對。大臣們認為,攻打楚國雖然取勝的希望很大,但如果其他諸侯國乘虛而入,后果不堪設想。可是吳王固執(zhí)地說:“誰敢來勸阻我,我就處死他!”
1、反復朗讀,在其中你能找到蟬、螳螂、黃雀的影子嗎?吳王的眼前的利益是什么?身后隱伏的禍患呢?能不能把板書的內容替換一下?(引出“乘虛而入”“不堪設想”兩個詞語,其中就暗含了所隱伏的禍患)
2、想象說話,你覺得“不堪設想”的后果可能是什么?
3、教師補充資料:事情發(fā)生在戰(zhàn)國時期,當時楚國國力確實較吳國弱,吳王又有稱霸的雄心?磥韰峭醯墓虉(zhí)是有原因的?僧敃r的地理位置是吳國南面是越國,西邊是楚國且較遠,北方其他諸侯國還有很多。事實上,攻打楚國對吳國是極為不利的。吳王明白了這個道理嗎?
4、再次出示最后一段話。假如你是吳王,你從中明白了什么?會說些什么?(打消念頭)
(1)、什么是恍然大悟,“悟”又是什么意思,你有恍然大悟的體驗嗎?說說看。(指導造句)
(2)、想一想:吳王從中“悟”到了什么?你從中“悟”到了什么?用一兩句話寫下你“悟”到的東西。
(3)小結:對,不戰(zhàn),不去侵犯別人,不去一心貪圖眼前不該擁有的利益,這才是百姓之福,國家之福,也才是帝王之福啊!
四、追根溯源,感召生命
1、故事我們讀懂了,其中的道理也很好理解,它告訴我們不能只顧眼前利益,忽視身后隱患。學到這里,同學們想過沒有:同樣的故事和道理如果在大庭廣眾之下講給吳王聽,如果是大臣上朝時講給吳王聽,他是不是也能欣然接受呢?現在我們就來討論上堂課歸納出的問題——少年是怎樣利用故事讓固執(zhí)的吳王打消攻楚的念頭的?默讀課文2—8小節(jié),看看哪些詞句一下子跳入你的眼簾,劃出來,想想為什么要劃這句或這個詞呢?體會體會少年這個人物。
2、學生自由圈畫,想想原因。
3、交流:
(1)轉來轉去、一連轉了三個早晨——為什么要這樣做呢?(他要讓吳王來找他,不露自己真實的目的,同時說明他很有決心)
(2)毫不介意——他不在乎自己的得失,他一心想的是吳王來找他,想的是國家的安危。
(3)王宮花園——為的是讓吳王相信這個故事是真的。(指導讀好3自然段)
(4)挺有意思——激發(fā)興趣,在不知不覺中達到自己的目的。從哪可以看出吳王真的感興趣了?
(5)有勇氣。(大臣們在底下議論,少年冒死進諫)
通過剛才的讀書交流,我們知道少年選擇了恰當的地點、選擇了恰當的時機,用了巧妙的方法才獲得了成功,你覺得少年怎樣?
4、想想大臣們是怎么勸的?
如果說大臣的勸說是直勸、力勸、明勸的話,那少年的勸又是什么呢?(少年:暗勸、智勸、巧勸、妙勸)(板書)
5、分角色朗讀。想不想來讀少年勸吳王這段精彩的對話?
先選擇自己喜歡的人物自行練習朗讀(少年、吳王、敘述語言,鼓勵讀敘述語言。)
6、引入古文,加深理解。
(1)我們今天讀這則故事很簡單,因為他是用白話文寫的,老師還有這則故事的原著,你有興趣讀一讀嗎?
(2)出示古文,學生理解。
吳王欲伐荊,告其左右曰:“敢有諫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諫不敢,則懷丸操彈,游于后園,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吳王曰:“子來何苦沾衣如此?”對曰:“園中有樹,其上有蟬,蟬高居悲鳴飲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蟬而不顧知黃雀在其傍也!黃雀延頸欲啄螳螂而不知彈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務欲得其前利,而不顧其后之有患也!眳峭踉唬骸吧圃!”乃罷其兵!x自劉向《說苑》
(3)指名讀,讀正確。師稍作引導,激發(fā)學生讀古文的興趣。
五、通讀全文,整體建構
讀后,請試著用自己的語言評價一下吳王和少年
吳王:(1)固執(zhí)、(2)知錯就改(我們看待任何一個人都應該一分為二,正確地看待。)
少年:機智、聰明。他用“螳螂捕蟬,黃雀在后”這個故事勸吳王,讓固執(zhí)的吳王聽了恍然大悟,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
六、拓展延伸,遷移內化
1、可之前吳王已下了死命令了,那么,第二天上早朝的時候,他會對大臣們怎樣解釋這一新決定呢?來,請同學們?yōu)閰峭踉O計一個講話稿,待會兒看哪位吳王得到的掌聲最熱烈。
課件出示:第二天,上早朝時吳王當即宣布:“攻打楚國一事暫緩不議。”眾大臣聽了大驚不已,議論紛紛。吳王掃視了一眼群臣,微笑著說:“各位愛卿,事情是這樣的……”
(幾天前,本王決定攻打楚國?珊髞,我到后花園散步,遇到一位少年,他給我講了個“螳螂捕蟬”的故事,故事是這樣的,說有一棵樹,樹上有一只蟬。蟬自由自在地喝著露水,卻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準備捉它。那么螳螂拱著身子,舉起爪子,要去捕蟬,卻沒想到有只黃雀在它的背后正要啄食它。聽了這個故事,我恍然大悟,我若攻打楚國,其它諸侯國必然乘虛而入,那樣后果就不堪設想了!所以,今天,我決定不再攻打楚國了!)
2、大家都知道,我們中華民族有著十分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成語就是其中的瑰寶。你會填這些成語嗎?
成也蕭何,( ) 八仙過海,( )
千里之堤,( ) 君子一言,( )
養(yǎng)兵千日,( ) 當局者迷,( )
不入虎穴,( ) 明槍易躲,( )
3、在我們身邊有沒有只顧眼前利益,不顧身后隱患的人或事呢?如果有,請你想想怎樣勸?
結束語:多么了不起的少年啊!今后的學習生活中,我們遇到一些難以解決的事情,也要向這位少年學習,用自己的智慧去解決問題,“螳螂捕蟬”這個故事也耐人尋味,它所蘊涵的道理我們也要牢記:遇事要三思而后行,不能只顧眼前的利益而忽略了身后的隱患。
板書設計:
螳螂捕蟬
捕 啄 瞄準
蟬←——螳螂←——黃雀←——“我”
攻打 乘虛而入
楚國←——吳國←————諸侯國
只顧眼前利益 忽視身后隱患
【《蟬》教案】相關文章:
《蟬》教案12-16
《蟬》李商隱教案12-17
《蟬》教案15篇01-26
《螳螂捕蟬》教案02-09
蟬12-09
《螳螂捕蟬》教案設計08-26
語文教案:螳螂捕蟬12-09
角蟬10-26
蟬音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