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八下第五單元教案《馬說》(1課時)
23.馬 說 韓愈 【目標定向】 。薄⑼ㄟ^學習,認識封建社會人才被埋沒的根本原因。 。、在把握文章中心的基礎上,了解托物寓意的寫法。 3、通過多種形式的誦讀,訓練學生的文言語感,逐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達到當堂背誦的效果。 【教學重點】 。、托物寓意的寫法。 2、通過學習,認識封建社會人才被埋沒的根本原因。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入境生趣 1.戰(zhàn)國時,楚國有一個叫汗明的,到春申君那里毛遂自薦。他對春申君說:“您聽說過千里馬嗎?有一匹千里馬,已過拉車年齡。有一天,它拉著鹽車上太行山,蹄子蹬直,膝蓋彎屈,尾巴下垂,皮膚潰爛,汗水四濺,它實在拉不動了。這時伯樂遇上了它,愛憐地撫摸它,為它哭泣,脫下衣服蓋在它身上。于是,千里馬俯身噴氣,仰頭嘶鳴,聲音直沖云霄。這是為什么呢?就因為它看到伯樂了解自己。∪缃裎冶焕г诘胤缴弦呀浐芫昧,難道您就不想舉薦我,讓我像千里馬一樣,為您仰天嘶鳴嗎?” 故事中受困的千里馬因遇到伯樂而煥發(fā)了青春,F(xiàn)在,我們一塊來學習韓愈的《馬說》,它將告訴我們,伯樂對于千里馬是多么的重要! 2.介紹作者和寫作背景 韓愈唐代文學家、思想家,字退之。唐宋八大家之首。著有《昌黎先生集》。(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 這篇《馬說》大約作于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間。這時,韓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他曾三次上書宰相要求提拔重用。很可惜有著“憂天下之心”的他,終未被采納。后來又相繼依附于一些節(jié)度使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當時奸佞nìng(奸邪諂媚的人)當權,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視,所以他有“伯樂不常有”之嘆。 3.介紹文體 說──古代的一種議論體裁,用以陳述作者對社會上某些問題的觀點;寫法十分靈活,可以敘事,可以議論,都是為了說明一個道理;講究文采,和現(xiàn)在的雜文大致相近。 二、自學生疑,正音正字 祇(zhǐ)駢(pián)盡粟一石(dàn)食(sì)馬者其真無馬邪(yé) 教師可帶領同學多讀幾遍,結合課文內容講清意思,要特別提醒學生注意其中的多音字。 三、學習釋疑,感知內容 采用多種形式反復朗讀,最好能集體朗讀,讓更多的同學得到訓練。要指導學生注意節(jié)奏和重音,讀得要響亮、流暢、沉穩(wěn)。 朗讀提示: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祇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四、點難撥疑,推究文理 1、教師提出討論題,學生分組討論。 ⑴ 第一段文字說明了什么?伯樂對千里馬命運的決定作用。 ⑵ 是不是世上先有伯樂,然后才有千里馬呢?課文中作者寫“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是為了強調了什么? 強調了伯樂的重要──伯樂能識馬,如果不被伯樂識別,千里馬就會被埋沒。 ⑶ 第二段說明了什么? 分析千里馬被埋沒的原因,進一步說明,千里馬沒有遇到伯樂,無法施展才華。 ⑷ 文中那些句子可以體現(xiàn)千里馬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 “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現(xiàn),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⑸ 第三段主要內容是什么? 不是天下無千里馬,而是不識馬。 ⑹ 本段中通過那些語言來體現(xiàn)飼馬者的淺薄愚妄?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 ⑺ 本段中哪句話點明了全文的中心? “其真不知馬也”這個結句,點明了中心。 2、學生交流討論結果,教師從旁指導。 3、在此基礎上,再讀課文,要求讀得流暢,語氣、重音、停頓和速度得當。 同桌間互相聽讀;指名學生朗讀;全班學生齊讀。 五、反思學習,品味意境 。薄⑷挝淖侄加靡粋“也”字收住,它們分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無限痛惜;憤怒譴責;深刻嘲諷。 。、作者所說的“食馬者”、“伯樂”、“千里馬”僅僅是指傳說中的人和物嗎? ──食馬者比喻不能識別人才的統(tǒng)治者。 ──伯樂比喻善于識別人才的統(tǒng)治者。 ──千里馬比喻人才。 。、揭示“托物寓意”的寫法。 本文采用了托物寓意的寫法,這種寫法賦所托之物以某種象征意義,含蓄地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本文就以千里馬喻賢才,以千里馬不遇伯樂喻賢才難遇明主。類似的文章我們還學過《在山的那邊》、《行道樹》等。這種寫法的顯著特點是寓深刻的道理于具體的形象之中,曲折、深沉、儲蓄,能激發(fā)人們的想像。 。础W生讀課文,要求讀出文章的意味和情趣,鏗鏘悅耳,抑揚頓挫,聲情并茂。 六、遷移創(chuàng)新 造成韓愈一代人懷才不遇的原因是因為統(tǒng)治者的愚昧無知,那么在春光明媚的新世紀,你覺得社會需要什么類型的人才?怎樣做才能使他們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才能? 【板書設計】 伯樂不常有 不以千里稱也(無限痛惜) 食馬者無知 安求其能千里也 (憤怒譴責) 天下無馬 其真不知馬也 (深刻嘲諷) 【教后反思】 補充背景材料進行感悟。《馬說》一文是作者韓愈借千里馬被埋沒、被摧殘的不幸遭遇,抒發(fā)自己懷才不遇的憤懣不平之情。因此有關于文章及作者的寫作背景尤為重要:《馬說》大約寫于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間,其時韓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 鑒于此在學生自主學習環(huán)節(jié)中,我布置了一項內容:結合歷史知識,借助手中的資料,搜集文章的寫作背景,以幫助學生更深入的感知文章內容。【八下第五單元教案《馬說》1課時】相關文章:
八下第四單元教案《吆喝》(1課時)04-25
八下第四單元教案《端午的鴨蛋》(1課時)04-25
八下第六單元教案《滿井游記》(1課時)04-25
八下第二單元教案《組歌(節(jié)選)》(2課時)04-25
八下第二單元教案《雪》(二課時)04-25
八下第四單元教案《云南的歌會》(2課時)04-25
八下第六單元教案《詩五首》(3課時)04-25
八下第四單元教案《俗世奇人》(2課時)04-25
第五單元教案反思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