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仲永》 教案
《傷仲永》 教案 教學目標:1、熟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 2、掌握常用文言詞語,翻譯課文。 3、學習本文借事說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1、掌握重點文言詞語,翻譯課文。 2、認識到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教師講一個“年級死囚犯,在臨刑前咬下母親半邊耳朵”的故事。 2、聽了這個故事你有何感想? 二、作家作品簡介: 1、本文選用《臨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號半山,江西臨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做官后,向朝廷上萬言書,提出政治改革的主張。繼而推行各項政治革新,取得一定成就。但由于保守派的強烈反對,他兩次被害。晚年封為荊國公,謚號“文”。著有《王臨川集》、《王文公文集》,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2.題解:本文用“傷”字點出作者的寫作意圖!皞笔前,良傳的意思,表達了作者對方仲永這樣的人才,“泯然眾人”的哀傷,惋惜之情。本文采用隨筆的形式而寫,借一件事來抒發(fā)作者的感情或闡明某種觀點。敘述是基礎,闡明道理是核心。 三、整體感知: 1、齊讀課文,解決以下問題 (1)方仲永的變化經歷了哪幾個階段? 各有什么特點?課文是怎樣敘述的? 三個階段:①童年時期,才思敏捷.天賦極高,如五歲時就\啼哭求之\。\書詩為名\,\指物作詩立就\,\文理可觀\等。②少年時期,才思衰退,大不如前,\不能稱前時之聞\。③青年時期。才思平庸,與眾無異,\泯然眾人矣\。 (2)方仲永由天資過人變得泯然眾人的原因是什么? 作者是怎樣看的? 原因是\其父利共然\,\不使學\,把仲永當做賺錢的工具。荒廢其學業(yè),不能使其天賦用在學習上。作者認為方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是\受于人者不至\。即沒有進行后天的學習和教育,并由此引發(fā)天賦不如仲永之人如果不注重后天教育,結果將更不可設想的感觸。 (3)文章最后一段議論講了什么道理? 指出方仲永才能衰退是由于受于人者不至也氣。強調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2、學完本文,你有何感想? 學生自由談感想,可以從仲永自身的角度談,也可以從仲永的父親的角度談,還可以聯(lián)系實際來談。只要觀點是從本文中提煉出來的,中心明確,語言流暢即可。 作者認為人的才能有賴于后天的教育和培養(yǎng),即使是天賦很高的人,如果不加以教育和培養(yǎng),也會變成平庸無能的人。 四、齊讀課文,體會課文的寫作特色。 1.在選材組材上,\見\\聞\交織,詳略有序。理解:課文采用\聞\、\見\、\聞\的方式依次寫了方仲永才能發(fā)展變化的三個階段,真實可信,有說服力。詳寫第一個片斷,突出方仲永幼年聰慧,是可塑之才,有發(fā)展?jié)摿,為后面的寫他的退化作下鋪墊,突出\傷\的前提,寫其父貪利之舉,點明\傷\的原因;略寫后兩個片斷,引人深思,點明\傷\的內容。這樣處理,內容集中而意旨明。 2.在語言表達上,用詞洗煉、生動?蓮膬煞矫骟w會:①用詞的精當傳神。如第一段中寫方仲永\啼求之\,-個\啼\字生動地寫出了索求書具的情態(tài);\忽\\即\\立\三個副詞使一個天資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躍然紙上;\環(huán)謁\一詞把方仲永父貪利自得、可悲可憐的愚昧無知之態(tài)刻畫得淋漓盡致。②從全篇來看,行文也是筆墨極省,既高度概敘,以至難以再刪一字,同時也富于文采,描寫細膩,與文體特點相映生輝。 五、小結 本文寓理于事,通過方仲永5歲到20歲才能發(fā)展變化的故事,說明了人的天資和后天成才的關系。前兩段敘事,最后一段議論。敘事部分詳寫方仲永幼年才能出眾的情形,而略寫此后的情況,先抑后揚,對比鮮明,表達了作者的婉惜之情;然后就事說理,提出作者的見解,畫龍點睛,起了突出中心的作用。 五、布置作業(yè):練習冊【《傷仲永》 教案】相關文章:
《傷仲永》教案02-26
傷仲永教案01-24
《傷仲永》教案(精選20篇)11-19
《傷仲永》的教案設計08-26
傷仲永原文03-10
傷仲永作文08-04
傷仲永原文及翻譯08-07
《傷仲永》教學實錄03-08
《傷仲永》教學反思04-21
讀《傷仲永》感想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