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幼兒園課程研修觀課報告(精選16篇)
在人們越來越注重自身素養(yǎng)的今天,報告的用途越來越大,報告具有雙向溝通性的特點。你知道怎樣寫報告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課程研修觀課報告,歡迎閱讀與收藏。
幼兒園課程研修觀課報告 篇1
一次難得的機會,去xx聽山東省幼兒園優(yōu)質課評選活動,參賽的老師們都非常的優(yōu)秀,充分發(fā)揮了幼兒的主體性作用,讓孩子們在游戲中快樂的學習,讓游戲貫穿于整個活動過程中,使我感受頗深,受益匪淺。此次優(yōu)質課評選活動第一次以同課異構的方式進行,雖然只有一天,但我從這一節(jié)節(jié)生動、精彩的課堂中領略了優(yōu)秀教師的風采,讓我在感受到學前教育獨特活動魅力的同時,也聆聽到專家富有針對性的活動點評和對同課異構的理論引領,我學習到了很多。
我感受最深的是幼兒的老師基本功都很扎實,每一位教師的課都是實實在在的,不像以前的課堂追求花樣,華而不實。教師完全是站在幼兒的角度考慮,了解幼兒的起點,直面幼兒的教學現(xiàn)實。在這次聽課中,我充分的感受到了孩子們擁有的自由,孩子們在上課的時候能暢所欲言,充分的發(fā)揮自己的想象能力和動手能力。
目標是整個教學活動的靈魂,所有的活動過程都為目標的達成服務,同課異構的目標意識:在核心目標不改變的前提下,進行有針對性有實效性的創(chuàng)生,從這次活動來看,很多教師在目標的創(chuàng)新方面都做得很好:如《誰的本領大》中,執(zhí)教教師對原目標進行了不同方面的創(chuàng)新,以不同方式吸引孩子的注意,達到更高的教育效果,關注孩子的完整全面發(fā)展,還有的關注目標的縱向深度發(fā)展,使得本次活動在目標整合上更加圓滿和完善,也推動了整個課程活動的`進步。
本次同課異構活動隨著目標的調整,作為教學活動的載體也呈現(xiàn)出豐富多彩的內容形式,充分體現(xiàn)了內容的開放性和創(chuàng)新性:如在大班體育活動《追追樂》中,不少老師加入了音樂的鋪墊,使整節(jié)活動有了“活力”,德州區(qū)直機關幼兒園的徐彩老師,把簡單的折身跑練習變成了小士兵的訓練項目,讓孩子們在不斷的“軍事訓練”和“軍事行動中”熟練掌握折身跑的動作要領,達到了練習的效果。不管是那種形式的創(chuàng)新,都能夠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內容貼切,注重思想性、藝術性、趣味性,激發(fā)幼兒的興趣,達到了殊途同歸的效果。
觀摩此次活動,同課異構,同中有變,變中求同,既有新理念的洗禮,又有精彩教學實踐的呈現(xiàn),以及不同活動現(xiàn)象的思考,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我們的教育對象是復雜多變、不斷發(fā)展的,我們教育工作者就要不斷地行走在路上,學習永無止境,教育永遠在線。
幼兒園課程研修觀課報告 篇2
作為教師有一種更好的方法獲得教學經(jīng)驗,那就是多聽課。通過聽課能給我們帶來更直接更有效的幫助。這次我們來到了xx幼兒園,讓我看到了2位教師的課,都各具特色、各具風格,從不同的課型角度給我們展示了在新綱要的引領下,我們老師們觀念的更新,素質的提升,以及以幼兒為主,把時間留給孩子,深挖教材,明確目標的體現(xiàn)。
第一節(jié)是中班數(shù)學活動《有趣的規(guī)律》,教師通過故事的形式讓孩子體驗參與有規(guī)律的排列,在這個多媒體課件的展示中孩子的注意力比較集中,能夠仔細觀察畫面,提供多元的排序材料(顏色、大小、不同動物)(一條線、半圓、幾列)引導孩子觀察規(guī)律并親自操作材料,學習多角度地思考問題,并探索和發(fā)現(xiàn)各種不同的排序規(guī)律,促進幼兒觀察、比較、思考及創(chuàng)造能力的發(fā)展,提高幼兒的思維水平。但作為教師有的時候細節(jié)還要注意,尤其是像數(shù)學排序這種嚴謹性,如出示第三種按不同動物來排列的時候還是應該說列,而是光幾個動物幾個動物。在操作結束后,教師雖然能夠點評,但不夠全面。
第二節(jié)是大班的音樂《猜一猜,什么!,這首歌是根據(jù)一首膾炙人口的成人流行歌曲《愛情鳥》改變后重新填詞而成的。本歌韻律簡單,曲調多重復,朗朗上口。并且他們結合了主題“小問號”,抓住孩子探索好奇的`心理,從孩子生活的興趣點出發(fā),以猜謎“天上飛的天牛”,“地上爬的蝸牛”,“水里游得水!睂牖顒,幫助理解歌詞。在學習的過程教師幫助掌握切分,通過不同的演唱形式來激起幼兒演唱的欲望。
在兩節(jié)活動中看到了教師朝氣蓬勃、充滿激情的教學。在聽課的同時,我回想到了自己在平時的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從他們的教學活動中讓我們學到了很多。她們的一言一行深深地折服了我們,我感覺到了自己的不足,更感覺到要提高自身素質。通過聽課我感受到要上好一堂課必須要做好幾點:
一、必須要有一定的教學經(jīng)驗和教學方法。教師的工作對象不同于一般的工作,我們的工作對象是一些有思想有生命的小孩子,課堂中的突發(fā)事件需要老師有一種冷靜的頭腦和處事不驚的態(tài)度。一定的教學經(jīng)驗和教學方法是必須的,還要具備扎實的教學基本功,調節(jié)課堂的能力要強,這樣才能更好地把握課堂事態(tài)的發(fā)展,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二、必須要有對教材的充分理解。對教材進行深入細致的鉆研與分析,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的重點、難點才能更好地把教學任務解決好,教材的理解是對教學做充分的準備,教師只有知道上什么,怎么上,什么是重點、難點才能上好課。
三、必須作好充分的課前準備。課前準備包括教具和教材。作好充分、足夠的準備,教師才能在課堂上游刃有余,揮灑自如。在聽課中我發(fā)現(xiàn)上課的老師都對教學的內容都進行了充分準備,每節(jié)課都有課件。
通過這次觀摩課的體會,它豐富了我的教學經(jīng)驗和教學方法,給我的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啟發(fā)和幫助。在今后的工作里不斷去學習、去觀摩、去實踐,來幫助我更好地完成以后的教學工作。
幼兒園課程研修觀課報告 篇3
認真觀看了聶大慶老師執(zhí)教的《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崔美華執(zhí)教老師的《厄運打不垮的信念》和郭艷紅執(zhí)教老師的《威尼斯的小艇》三節(jié)課,感受最深的應是三位老師在語文教學中“讀”的把握!墩Z文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是培養(yǎng)學生寫作能力的重要基礎!边@就要求我們在閱讀教學中貫徹“以讀為本”的理念,返樸歸真,讓朗朗的書聲回到教室。三位老師的語文教學過程,以學生為主體,通過通讀、細讀、品讀、誦讀等多種形式的讀,以達到感知課文,理解課文,體悟情感,積累語言的目的,完成學生個體閱讀的全過程,將“讀”貫穿于語文課堂教學之中,也真正體現(xiàn)了語文教學的“以讀為本”。
聶老師執(zhí)教的《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八組的開篇文章。在導入環(huán)節(jié)上,聶老師首先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自由朗讀課文并找出季老先生舊地重游時對德國的評價:“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在學生整體感知的基礎上,選擇季老先生由衷的感嘆“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為切入點,引導學生通過朗讀、默讀、誦讀等多種閱讀方式來理解文本,在以讀為主的過程中開展角色體驗,情境想象等多樣的言語訓練,深入感受德國景色的奇麗。為了讓學生理解文中蘊含的“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精神,聶老師采用的教學策略是緊緊抓住“多么奇麗的景色!”與“多么奇特的民族!”這兩個句子,引導學生通過反復朗讀文本,找出能體現(xiàn)德國景色奇麗與民族奇特的句子,以此作為教學的兩根主線貫穿于整個教學之中。在教學中,聶老師緊緊抓住“奇麗”與“奇特”兩個詞語讓孩子們快速默讀課文,劃出最能體現(xiàn)德國景色奇麗和民族奇特的句子,讓學生通過自由朗讀、指名讀、個人感情朗讀等多種方式充分感受和領悟德國花美、景美、人更美。聶老師還靈活采用“欣賞畫面入境,品讀想象中生情,深讀積累中拓展”等教學方法,合理利用課外及多媒體資源,介紹德國秀美景色及作者,讓學生對德國有個初步的認識,在接下來的具體教學中,盡力引導學生去想象場面情景,設身處地地去讀、去想;在學習第三自然段時,聶老師緊扣“姹紫嫣紅”、“花團錦簇”等詞語,反復品讀這一段文字的時候,更是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讓學生在讀中想象,在想象中品讀,在品讀中悟情。以及之后的角色體驗,深入讀書,都在盡力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想象場面情境。聶老師根據(jù)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這一要求,結合本單元的主題和教學重點,力求做到以學生為主、以讀書為本,充分利用一切教學資源來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習慣,提升閱讀感受、理解能力,感悟人間真情、學會做人,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
崔老師執(zhí)教的《厄運打不垮的信念》是蘇教版五年級上冊第20課,課文記敘了明末清初史學家談遷在困境中前后兩次撰寫明史《國榷》的感人故事,表現(xiàn)了談遷在逆境中不屈不撓、持之以恒的堅強意志和毅力。本文的語言有兩大特色:運用數(shù)據(jù)和大量的四字詞語,因此在教學中崔老師抓住這兩個方面來引導學生體會。頗有感受的地方就是崔老師引導學生對第一自然段數(shù)字的解讀,學生通過朗讀、交流討論,在崔老師的引導下去感悟數(shù)字背后的意義和價值,讓學生體會一部奇書誕生的艱辛。學生在直觀、形象的數(shù)字中,獲得了閱讀感官,得到了閱讀感悟。在此基礎上,崔老師不失時機地把學生引領到接近生活的感受中,讓他們在形象感悟中解讀文本。課文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話中,連續(xù)用了“20多年”、“6次”、“50多歲”、“400多萬”等數(shù)字,從不同的角度表現(xiàn)了談遷治學的刻苦和信念的堅定。崔老師引導學生緊緊抓住這些具體數(shù)字展開讀書感悟。讓學生與數(shù)字對話,盡情抒發(fā)自己的個性感悟,理解隱含在數(shù)字背后的談遷的精神和情感。通過讀書感悟,讓抽象的數(shù)字形象化、具體化、情感化,讀到語言背后的精彩。從而進一步體會談遷在逆境中不屈不撓、持之以恒的堅強意志和毅力。同時,崔老師的扣詞導讀,感悟形象,緊扣“信念”、“厄運”、“打不垮”等課文中的關鍵詞,前后聯(lián)系,在多樣的閱讀中(如瀏覽、用心去讀、朗讀、引讀、范讀等)中感悟了談遷這一人物形象。如致命的打擊(第2節(jié))引讀,在對話中在深入地解讀的.基礎上,螺旋式地引導學生讀文本,從而把人物形象展現(xiàn)出來。
崔老師在教學中還結合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通過朗讀感悟,明白四字詞語的意思,以及在句子中的作用。例如第四自然段中寫談遷為了讓新《國榷》更加翔實精彩而付出更大的艱辛時連用了好幾個四字詞語:“四處尋訪”、“廣泛搜集”、“一襲破衫”、“終日奔波”、“年老體弱”、“奮筆疾書”等,引導學生讀書要把文字想像成畫面,比如從“終日奔波”一詞可以想象到談遷從清晨到中午,從中午到晚上都在奔走、忙碌,可想而知是多么的艱辛,進而感受到是厄運打不垮的信念在支撐著他。崔老師倡導的“自讀感悟、開放引導”的課堂,也正是新課標所提出的“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閱讀教學應引導學生鉆研文本,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教師應加強對學生閱讀的指導、引領和點撥!钡捏w現(xiàn)。著眼于學生自主發(fā)展的閱讀教學,也正是一個“先學后教、先讀后導、先扶后放”的過程。
郭老師執(zhí)教的《威尼斯的小艇》是編排在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第十冊的第八組。五年級上學期的學生,已有了一定的語文能力,能獨立讀懂一篇課文,并且能從內容中體會思想。通過本課的教學,郭老師也正是讓學生在“自能讀書”的基礎上向“自能作文”遷移,訓練他們“抓住事物的特點寫”,這也是這一組課文的重點訓練項目。郭老師以“課文圍繞小艇寫了哪幾個方面的內容”這個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快速瀏覽課文,對課文進行整體感知,在問題的討論中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容,然后,精讀2、4兩個重點段落,落實訓練點。
本節(jié)課上郭老師十分重視學生的朗讀指導,每一次的讀都是一次情感的升華,都讓學生讀有所思讀有所獲。通過課件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讀,這不僅有利于拓寬學生的視野,幫助學生想象,同時更有利于學生去感悟文本中的情與景,使學生更深刻地去理解課文內容。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時,郭老師也精心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景,把學生一下子帶入了文本中,再引導學生發(fā)揮想象,不僅激起學生閱讀的興趣,還利于準確把握文章深層的含義。如在課文第六自然段的處理上,郭老師在課件文字的渲染下,將學生帶入一個特定的情境中,并通過朗讀將威尼斯夜色之美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并進一步感受到艇動城鬧、艇停城靜的特點。 郭老師的課堂也正好迎合了《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語文課程應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
學習了三位老師的課,我對語文教學中的“以讀為本”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好的朗讀是完美的語言藝術,是課堂教學中的一種藝術的創(chuàng)造。我深刻感受到語文教學必須立足課堂,以讀為本,才能打造出高效的語文課堂,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
幼兒園課程研修觀課報告 篇4
年月日和日,我校組織全體數(shù)學教師到清遠市參加由廣東教育學會小學數(shù)學教學專業(yè)委員會主辦的“年廣東省第六屆小學數(shù)學優(yōu)質課評比大會” 。在短短的兩天時間里,觀摩了來自廣東省韶關、珠海、梅州、清遠等個地級市的小學數(shù)學優(yōu)質課,聽了專家的點評,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的生活化、藝術化。課堂教學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話題,大家對教材的鉆研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所以,我也只能跟大家交流我個人聽課的一點膚淺的看法。
通過聽課,讓我學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學方法和新的教學理念。
這些課在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的情境,目的明確,為教學服務。例如:深圳市石巖公學小學部的張永華老師上一年級《左右》,張老師在課件里呈現(xiàn)卡丁車游戲,其情境的內容和形式的選擇都符合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對于低年級學生,顏色、聲音、動作有著極大的吸引力,要多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張老師從卡丁車游戲,激發(fā)興趣——聯(lián)系自身,體驗左右——游戲操作,探索新知——運用新知,解決問題,整個教學過程都緊緊圍繞著教學目標,非常具體,有新意和啟發(fā)性。特別之處,是張老師在學生主動探索的過程中,能夠分辨左右之后,還編排了“左右操”,從而活躍課堂也加深記憶。張老師還在課件出示上下樓梯、馬路上行駛的車輛的動畫,體會生活中左右的相對性,教育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交通意識。這樣的情境讓學生體會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并運用于生活,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這樣學生們會非常樂意參與這項游戲,不但激發(fā)了他們了學習的欲望,而且興趣也被調動起來,于是在自然、愉快的.氣氛中享受著學習,這便是情境所起的作用。這種情境的創(chuàng)設非常適合低年級的學生。
創(chuàng)設的情境真正為教學服務,如果只是為了情境而情境,那就是一種假的教學情境。
在這兩天的時間里,上課的老師都能根據(jù)小學生的特點為學生創(chuàng)設充滿趣味的學習情景,以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學生好奇、好動、好問等心理特點,并緊密結合數(shù)學學科的自身特點,創(chuàng)設使學生感到真實、新奇、有趣的學習情境,激起學生心理上的疑問以創(chuàng)造學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態(tài),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張老師提出疑問,設置懸念,啟迪他們積極思考,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激起他們探索、追求的濃厚興趣。促使學生的認知情感由潛伏狀態(tài)轉入積極狀態(tài),由自發(fā)的好奇心變?yōu)閺娏业那笾a(chǎn)生躍躍欲試的主體探索意識,實現(xiàn)課堂教學中師生心理的同步發(fā)展。例如,在教《比一比(求平均數(shù))》一課的張春娜老師,就是抓住了小學生喜歡小動物的年齡特點,創(chuàng)設 “羊羊們喜歡哪些球類運動?”的問題情境。設疑導思,讓學生滿懷熱情地投入學習。老師是教學的引路人,不斷地揭示知識的新矛盾,從“羊羊們喜歡哪些球類運動?”——“怎樣求平均每人拍多少個球?”——“你在學習、生活中遇到了哪些平均數(shù)?”的一連串問題擺在學生面前,讓學生用數(shù)學思想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使他們在質疑中思考,“山重水復疑無路”,在思考中學到知識,尋求“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兩天學習,共聽了節(jié)課,在這些優(yōu)質課中,教師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整節(jié)課,每一位教師都很有耐性的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充分體現(xiàn)“教師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數(shù)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shù)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教學理念。執(zhí)教者的語言精練、豐富,對學生鼓勵性的語言非常值得我學習。這些優(yōu)質課授課教師注重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fā),為學生創(chuàng)設現(xiàn)實的生活情景,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教學模式,讓人人學有價值的數(shù)學,不同的人在數(shù)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體現(xiàn)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
結合自己以往的教育教學工作,正如李教授在點評時所講:“在分析教材時,要適當舍取一些教材內容,做到靈活運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痹诮窈蟮慕虒W工作中一定要發(fā)揚成績,找出教育教學方面的差距,向教育教學經(jīng)驗豐富的老師學習,教壇無邊,學海無涯,在以后的教學中,以更加昂揚的斗志,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
幼兒園課程研修觀課報告 篇5
本人學習了20xx年小學音樂遠程研修:李帥教師執(zhí)教的表演唱歌曲《采菱》,蘇婷婷教師執(zhí)教的《雪花帶來冬的夢》和王曉爽教師執(zhí)教鋼琴獨奏《捉迷藏》的優(yōu)秀觀摩課,感觸根深,充分感受到小學音樂教與學的多樣化,以及教與學的樂趣,受益匪淺。三位教師嚴謹?shù)慕虒W設計,廣博的音樂知識、嚴謹?shù)恼n堂語言等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從情境入手,從情感入手,讓學生愿意主動參與學習。
音樂是情感的藝術,音樂課應從情入手,從情境入手,從情感入手,表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為核心來進行教學活動。李帥教師執(zhí)教的表演唱歌曲《采菱》,在課堂教學的`開始先用談話猜謎語的方式,激發(fā)同學們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采菱》這節(jié)課淡化了傳統(tǒng)的音樂知識講授和技能訓練,把小學生體驗放在了整節(jié)課的核心地位,能充分調動小學生的積極性,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能夠創(chuàng)設平等,互動的師生關系,抓住小學生的心理,從小學生的實際出發(fā),以學生為主體,從情境入手,從情感入手,這一點很好。
二、重視音樂知識的探究活動,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運用了多媒體教學手段,使課堂生動、形象。李帥教師執(zhí)教的表演唱歌曲《采菱》,通過聽賞《采菱》激發(fā)學生們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繼而引導學生在聆聽、體驗、感受的過程中輕松主動地學會歌曲。最后將歌曲內涵逐步拓展延伸,仿佛身臨其境,使學生能用音樂的形式表達個人的情感。蘇婷婷教師執(zhí)教的《雪花帶來冬的夢》,由冬天情境的創(chuàng)設和背景音樂帶學生進入雪的世界,感受冬的意境,把與音樂吻合的視覺圖片、肢體語言等手段進行有效設計,引導全體學生積極參與進來,較好地體現(xiàn)了新課程倡導的,以審美為核心、興趣愛好為動力、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
總之,在小學音樂教學中讓音樂思維的靈光閃耀,讓小學生將踏著優(yōu)美的節(jié)拍,在健康快樂的學習,在音樂教學中我會認真的去探索,去實踐,去思考,以實現(xiàn)自我教書育人的跨越式飛躍。
幼兒園課程研修觀課報告 篇6
《觸摸春天》是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認識生命”這一組教學內容的開篇文章。篇幅不長,卻通過文本描述讓我們走進了一位熱愛生活、珍惜生命的盲童安靜,并通過作者細膩的描述和得出的人生感悟“誰都有生活的權利,誰都可以創(chuàng)造一個屬于自己的繽紛世界”,讓我們對生命的價值和意義產(chǎn)生積極的思考。這篇文章文質兼美、語言典范,既能使學生學習語言,又能使學生在思想上得到啟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編者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引導學生體會盲童對生活的熱愛,感受作者對生命的熱愛;二是引導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并體會其表達效果,增加語言積累。教學的重點是深入體會一些關鍵語句的含義,教學難點是感悟作者揭示的深刻道理。
胡老師的這一堂課是《觸摸春天》的第一課時,給我最深的感受是教學環(huán)節(jié)流暢,如行云流水,環(huán)環(huán)相扣。
首先是導入,先板書“春天”,詢問學生“看到春天二字,你眼前仿佛出現(xiàn)了什么畫面?”而后用簡單的話語導入到課文中,“今天,我們要跟隨一個特殊的小女孩兒,用她的方式一起去感受春天!毖a充課題,齊讀課題。引導學生明白何為“觸摸”,即“輕輕的摸”,提示學生也要輕輕的讀課題。
接著是初讀感知。在學生自由朗讀之后,檢查詞語的認讀以及句子的朗讀情況,檢查過程中,注重了對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例如在認讀“花繁葉茂”的時候,讓學生想象畫面。檢查完詞句,詢問學生“讀完了這篇課文,你知道了老師剛才說的那個特殊的小女孩是誰了嗎?”出示課文第一句話“鄰居家的小女孩安靜,是個盲童。”讓學生談談讀了這個句子后的感受,將該句中的逗號去掉,比較兩個句子情感上的變化,再帶著感情朗讀該句。
然后是再讀感悟。首先讓學生默讀課文并思考,“這篇文章講了安靜一件什么事?”根據(jù)學生的回答,緊接著追問“課文哪個自然段在講抓蝴蝶?”指名讀該段落,并課件出示。“課文用的是‘抓’字嗎?”比較“抓”和“攏”二字,談感受。你想繼續(xù)了解這個女孩嗎?讀課文的2、3自然段,交流這個盲女孩和我們平常見到的盲女孩有什么不一樣?為什么會有這不同?抓住“流連”一詞進行體會,引讀“早上,她在……中午,快吃午飯了,她在……晚上,她在……”你看到了那個整天在花香中流連的小女孩了嗎?想象她在花園里干什么,引導學生感受安靜對生活的熱愛。進而明確“神奇的靈性”的意思,有感情朗讀該自然段,自由讀,進一步體會小女孩神奇的靈性。
最后是升華主題、拓展延伸。師配樂深情朗讀,接著讓學生談談假如自己就是安靜,對于這只攏在手間的小生命,有什么感受?學生交流一番之后,拓展閱讀海倫.凱勒的話,再談感受,攏上雙手,想象小蝴蝶就在你的手中不停撲騰,你感受到了什么?
整個教學過程清晰流暢,環(huán)環(huán)相扣。有很多閃光之處,我重點談談以下幾點:
一、抓住重點詞句的質疑問難,感知讀懂文本,突破重難點。例如抓住“攏”一字體會安靜動作的輕柔準確,抓住“流連”一詞感受安靜對花園的喜愛和對生命的熱愛。通過對這些關鍵字詞的把握,把學生帶進了安靜的心靈,感安靜之所感,思安靜之所思,悟安靜之所悟。從而使得教學的重點迎刃而解。
二、注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yǎng)。一個充滿想象力的課堂,才能煥發(fā)出更絢麗的色彩,才更富有活力。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想象安靜在花園中會做些什么,從而明白其“神奇的靈性”,引導學生想象小蝴蝶在手中不停的撲騰,感受蝴蝶強大的.生命力,幫助學生理解“誰都有生活的權利,誰都可以創(chuàng)造一個屬于自己的繽紛世界”。
三、以悟促讀,以讀助悟。通過想象,領悟文本蘊含的感情,進而有感情朗讀;通過讀,又進一步領悟感情。整個課堂教學中,采用了多種形式進行反復朗讀。從開課時的自由朗讀,到指名讀課文、朗讀重點句子邊讀邊談體會,再到教師范讀,體會讀等,這一系列的讀,讀出了層次。
四、資料延展,課內外結合。拓展閱讀海倫.凱勒的一段話,將課文的學習逐步延展,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更加廣闊的學習空間,幫助學生更好更準確的理解課文所蘊含的思想感情。
五、字詞教學精妙。在檢查字詞這一環(huán)節(jié)中,讀到“花繁葉茂”這一詞時,引導學生想象畫面,通過學生的描述,就能很好的把握學生是否真的懂得這詞的意思;讀到“極其準確”時,提示重音,讀出極其準確的感覺,既是一個小小的朗讀技巧的指導,也幫助學生感受到作者用詞的準確。而在認讀“磕磕絆絆”時,找出前面哪個詞語與之意思相反,將單個的詞聯(lián)系在了一起,既積累了詞語,也加深了理解。
一點兒不成熟的想法:一、教師的表述要更加準確,例如有關小女孩攏住蝴蝶,教師說是蝴蝶感受到了安靜的善意而飛到小女孩兒手中,這種表述很有詩意,每個人對文本的解讀都不同,這樣說并沒什么不妥,但老師在課堂上要一直堅持一種解讀,如果兩種觀點變來變去,就容易導致學生犯迷糊。二、有些句子不必做細致的分析,一篇課文里有很多值得講解的地方,但要有選擇,挑重點來講,例如“鄰居家的小女孩安靜,是個盲童。”對于這句中的“,”所傳遞的感情,我認為不必細細分析,因為這句既不是文章最重要的句子之一,而且過細的分析既超過了學生理解的水平,也削弱了學生的朗讀感悟。
總的來說,胡老師的這節(jié)《觸摸春天》,整個教學過程有如行云流水,教學結構緊扣主題。而在教師巧妙的引導下,學生也深深沉醉在教學情境中,既扎扎實實理解了課文的含義,解讀了文中蘊含的情感,又受到一次熱愛生活,珍惜生命的教育。
幼兒園課程研修觀課報告 篇7
觀看了濟南市長清實驗中學張靜老師執(zhí)教的《平行四邊形的判定》這節(jié)課堂實錄確實讓我眼前一亮,一看再看。當然,之所以吸引我,不是因為教學設計的完美,環(huán)節(jié)精巧,而是因為學生原始思維的可視化,因為學生數(shù)學活動的有效之美,也與我近年的思考和在教學中做的一些嘗試產(chǎn)生強烈的共鳴。
《數(shù)學課程標準》倡導:“數(shù)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認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基礎之上。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
基于此,在觀看本課時,我確定的觀察點為“學生學習”維度中的“目標達成”視角“學生活動對目標達成的有效性”。
張靜老師這節(jié)課分為五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總共有13處學生活動(這里的學生活動指教師處于相對靜止狀態(tài),由學生相對獨立地活動一段時間),從內容看,學生活動內容比較豐富。從學生活動的時間來看,總時間為30分鐘,占本節(jié)課總時間的67%。學生相對獨立的活動時間能占到這樣的比例,說明本節(jié)課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從學生活動形式來看,采用了多種活動形式,有口述,書寫,操作演示、展示交流,小組合作、測試等,其中以口述和展示交流為主。本節(jié)課,集體回答26次,個體口答11人次,個體黑板演示展講3人次,個體板演展講4人次,小組合作交流3次,全體測試一次。
學生活動對目標達成的有效性。張靜老師本節(jié)課的四點學習目標,可以大致分為兩類,前三點目標著重知識與技能目標,后一點著重能力及情感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貫穿于在3和4這兩條目標中。知識與技能目標主要通過第二環(huán)節(jié)的自主探究中的三個學生活動實現(xiàn)。從學生的活動設計來看,這些活動都有利于目標達成。從活動的實際效果來看,這些活動都促進了目標的達成。
總體評價:這是一節(jié)成功的課。教學目標明確,重點突出,難點突破有效,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始終保持著高度的活躍性,課堂氣氛活躍,學生活動有效調動學生思維,把“看不見的”學生原始思維的過程和方法清晰地通過學生黑板板演展講呈現(xiàn)出來,讓學生原始思維可視化,以便更好地對知識的理解、記憶和運用,從而促進對目標的達成,符合維果斯基“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彰顯活動有效之美。
本節(jié)課突出的優(yōu)點:
一、數(shù)學活動的起點是學生原有知識和經(jīng)驗。
心理學家奧蘇貝爾曾說過:“假如讓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學僅僅歸結為一條原理的話,那么我將一言以蔽之,影響學習的唯一重要的因素就是學習者已經(jīng)知道了什么,要探明這一點,并應據(jù)此進行教學!
本節(jié)課的第一環(huán)節(jié):“溫故導航”的設計遵循了從學生已有的數(shù)學知識現(xiàn)實出發(fā),讓學生類比平行四邊性質探究平行四邊形的判定,引發(fā)學生產(chǎn)生數(shù)學思考,明確平行四邊形的判定也應該先從邊的角度進行研究,張老師的數(shù)學活動設計起點是在學生原有知識和經(jīng)驗之上進行的,將新知識的學習類比轉化為已有的舊知識,讓學生經(jīng)歷了知識的生成過程,這樣學生在數(shù)學活動中在原有知識和經(jīng)驗基礎上輕松的構建了新知識。
二、數(shù)學活動的情景是學生熟悉和感興趣的。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
本節(jié)課的第二環(huán)節(jié):“自主探究”的設計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將教材中的細木條的封閉情景問題,改編為有挑戰(zhàn)性的開放式的問題“學習了平行四邊形后,小明回家用細木棒釘制了一個。第二天,小明拿著自己動手做的平行四邊形向同學們展示。小輝卻問:你憑什么確定這四邊形就是平行四邊形呢?大家都困惑了......”,并設計讓學生用熟悉的硬紙條動手操作。
張老師根據(jù)學生實際,從他們熟悉或感興趣的問題情境引入學習主題,激發(fā)學生的探索欲,這種有目的地進行數(shù)學問題的活動探究,讓學生在更廣闊的空間里自由發(fā)展,讓新知識自然產(chǎn)生,既讓新知識產(chǎn)生的魅力吸引學生,又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把學生帶入了問題情境之中,以教學的藝術感染了學生。
三、數(shù)學活動的數(shù)學化是學生原始思維的可視化。
荷蘭數(shù)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指出:如果將數(shù)學解釋為一種活動的話,那就必須通過數(shù)學化來教數(shù)學,學數(shù)學。他認為數(shù)學活動的本質特征就是數(shù)學化,即學習者從自己的數(shù)學現(xiàn)實出發(fā),經(jīng)過自己的思考,得出有關數(shù)學結論,建立數(shù)學模型的過程。
本節(jié)課的第二環(huán)節(jié):自主探究中的“三個活動”設計了7人次個體思維可視化的講臺動手操作演示、黑板板演展示交流,有效的重視了學生思維的發(fā)展過程,讓學生在數(shù)學化的原始思維可視化中經(jīng)歷思維過程,去理解,去感受,去發(fā)現(xiàn)問題,去解決數(shù)學問題,不斷提升思維水平,彰顯了數(shù)學活動的有效之美。
本節(jié)課的最大亮點在于,在“一組對邊平行且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的講臺動手操作演示,該生采用分類的方式全面分析,對邊在位置上可分為平行和不平行兩種情況進行分類講解,考慮問題很全面。讓人耳目一新,深感后生可畏,這種課堂是真正意義上的生命化課堂,它讓全班學生經(jīng)歷了原始思維的可視化過程,他們在數(shù)學活動的數(shù)學化中,不但提升了自身的思維水平,也提升了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水平,還得出并記住了有關“平行四邊形從邊的角度的三種判定”的數(shù)學結論,在數(shù)學活動中建立了數(shù)學模型。
建議:
1、在探究式教學中,不但要強化了知識與技能以及能力目標,老師還要重視發(fā)揮多種形式的評價功能,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才能達成的更好,更能激發(fā)學生提高探究活動的興趣和積極性。
2、在探究式教學中,知識梳理環(huán)節(jié)不但要有知識的總結,更要注意數(shù)學思想、分析方法等的總結。
3、在探究式教學中,本節(jié)課的集體回答高達26次太多,有的學生就會濫竽充數(shù),可將其改為學困生抽答,個體搶答、同桌互答等形式。
收獲:
1、在探究式教學中,利用素材資源創(chuàng)造性使用教材是設計好問題的關鍵。問題要指向教學目標,有層次,并注意質量和數(shù)量的統(tǒng)一。
2、在探究式教學中,有效利用貼近學生生活的課程資源是重要前提,因此,我們選取素材時應注意生活的趣味性,典型性,針對性,思想性、教育性。
3、在探究式教學中,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是重要標志。素材貼近生活,問題設計難易適當,教師引導及時到位,教學內容適合探究等都有利于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
4、在平時教學中要注意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指導,也要注意活動數(shù)學化,還要把“看不見的”學生原始思維的過程和方法清晰地通過學生演示、板演展講等多種形式呈現(xiàn)出來,讓學生思維可視化,從而促進對目標的達成,提高學生思維水平。
幼兒園課程研修觀課報告 篇8
市教育局教研室各位教研員老師來我校聽課,三種課型各聽了一節(jié),借此機會,我們全體地理組成員也跟隨魯老師聽了三節(jié)課,并聽取魯老師評課,收獲甚多。
在聽課過程中,我深感市教育局深化課堂改革和我校提出課堂效率最大化要求之后,老師們的課與原來所聽到的有所不同。
1、教師的激情投入,創(chuàng)設了良好的課堂“場效應”。
老師的形象、語言、體態(tài)、動作、情感充滿了魅力,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強了學生的參與度,并在一節(jié)課中,根據(jù)自主性探究性教學策略,給學生創(chuàng)設自主、探究的恰當教學情境,激發(fā)并指導學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學習,發(fā)揮學生學習的能動性,使課堂教學煥發(fā)出勃勃生機與活力。
2、以學生為中心,把教材、教師、學生融為一體,營造主動學習的氛圍。
在傳統(tǒng)教育理論和實踐中,文字教材是教學之本,教師的作用是講解教材,指導學生掌握教材,并以此作為教學成敗的標志。在新課程實施的今天是“學生帶著教材和問題走向教師”,教師更多時間是成長發(fā)展中的觀察者,活動過程的設計者,解決疑難問題的幫助者,是向導和顧問。
3、教師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教材對學生來說不僅是掌握,更重要是運用,讓教材成為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工具,由“教本”轉為“學本”。 賀貴山老師在本節(jié)課教學中,真正把教材當作了資源,根據(jù)教學需要,調整了教材順序。
4、教師不再獨霸課堂,留下時間和空間給學生。
老師“講”的時間在減少,給學生留出更多自主學習的時間,自我思考、理解的空間,師生互動有序,課堂效率提高。
5、靈活組織、調控課堂,波瀾不驚中見智慧。
劉洋的復習課上,能夠在學生區(qū)域地理知識一窮二白的基礎上,“授人以漁”,講方法、理思路、歸納模式和規(guī)律,有講有練,突出重點,讓學生真正做到學懂學透一個區(qū)域可以面對全世界的任何區(qū)域,實屬不易。
教研室魯老師聽過課之后,提出建議,把預習的環(huán)節(jié)提前布置給學生,課堂上讓學生更多地討論和回答,不斷更新教學理念,只要學生能自己解決的問題,老師絕不插手,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總之,在素質教育的今天,新課程改革已經(jīng)實施了兩年的前提下,我一定通過各種學習渠道,努力鉆研新課改的精神,把新課改的精神應用到我的教學中,進一步發(fā)揮學生自主性、探究性能力。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各種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興趣的引導下,在愉快的氛圍下學習。我一定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不斷自己的業(yè)務素質,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做一名合格的素質教育的先鋒。
幼兒園課程研修觀課報告 篇9
一年一度的遠程研修又開始了。本次研修我共有三節(jié)觀評課,分別是萬峰厚老師的《明月千里寄相思》張龍龍老師的《一滴水經(jīng)過麗江》和姚南南老師的《湖心亭看雪》?赐旰笊钌畹伢w會到了他們豐厚的語文功底、獨特的教學風格和教學魅力。下面就張老師的《一滴水經(jīng)過麗江》一課,談點自己的粗淺的看法。
《一滴水經(jīng)過麗江》是人教部編版版八年級語文教材下冊第五單元《一滴水經(jīng)過麗江》一篇課文。這篇文章是阿來第三次來麗江受當?shù)卣难垼瑸橹行W生寫的有關麗江的散文。作者以“一滴水”作為線索和流動的“鏡頭”,串起了麗江的地理位置和自然風光。文章恰似一滴水從玉龍雪山形成到匯入金沙江的真實時空歷程,構思之巧妙令人贊嘆。
語文,因情感的滋潤而變得春意盎然。在《一滴水經(jīng)過麗江》的教學中,張老師始終圍繞觸發(fā)學生情感展開教學,字里行間閃爍著詩意的魅力,寄寓了對麗江的贊美和深情。這堂課,張老師想構筑的就是這樣一個充滿詩意化的語文課堂,采取相應的教學手段,激活學生的情感體驗,讓文本、作者和教師激起情感共鳴,從而達到“花朵燦爛、果實豐碩”的效果。
在本課教學中,我認為張老師最成功的一點就是始終關注學生,用情境營造良好的情感氛圍。如課前導入張老師在舒緩的音樂《大美云南、秀色麗江》中,用充滿深情的美語,使學生很快融入課文特定的情境,走進作者的情感世界。引導學生小水滴的游蹤,并給學生以充分的思考時間討論和交流,體會作者詩意的語言,感受麗江的魅力。她用貼近學生生活的微信,貫穿課堂始終,建微信群,曬朋友圈,設計群公告等形式,吸引學生眼球,激發(fā)學生學習本課的熱情。
初二的學生閱讀方面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知識儲備,但是游記散文是第一次接觸,缺乏類似的閱讀感受及深入的體會。同時麗江很多學生未曾親自到過,親眼看過,不能深入的感受到麗江優(yōu)美的自然風光,建筑與人文的和諧統(tǒng)一,淳樸自然的民風,不能真正感受麗江的魅力。所以,張老師在教學時十分注意用音樂和圖片感染學生,同時引導點撥學生對文章具體句子的朗讀和賞析,激發(fā)學生感受麗江的魅力,理解作者的情懷。這節(jié)課她利用圖片、音頻資料、文字資料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解決本節(jié)課的重點和難點問題,將學生引入文本的情景之中。通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和教師點撥的方式,在品析詩意語言的過程中感受麗江的自然與人文的和諧統(tǒng)一,淳樸的民風,進而理解作者對麗江的贊美和熱愛。在教學過程中,老師以微信這一社交平臺來吸引學生學生,為調動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創(chuàng)設了積極的情感氛圍,把課堂推向了高潮。而且愉悅的情感開啟了學生的心智,課堂上學生積極發(fā)言,熱情投入。
《一滴水經(jīng)過麗江》是一篇游記散文,詩意的語言,麗江的魅力是文章的閃光點,于是張老師利用學生易于接受的微信去吸引學生,而且在本節(jié)課的最后環(huán)節(jié),設計書寫少年情懷,由課內向課外的拓展、遷移,又鍛煉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和說話能力,增強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同時也能幫助學生走進自然,熱愛自然。但很遺憾,課堂中老師并沒有感覺到學生內心的震動和共鳴,教師以成人的閱歷和思想把對文本的解讀很難被學生理解和接受,語文課成了教師一個人的舞臺。所以我在反思,初中語文教學需不需從文化層面縱深處挖掘文本?語文課的有效性是否應基于學生實際運用語文的真實水平?其實語文教學真正要做的是,針對學生的具體實際,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去啟發(fā)、誘導,打開學生的心靈通道,使其與文本產(chǎn)生深刻的、內在的交流與溝通。
教學設計中,張老師特別關注學生的獨特體驗和個性化閱讀,特別注重采取激勵措施,營造民主、寬松、競爭的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特別重視引導學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和老師一起和文本實現(xiàn)多邊互動交流,目的`是讓學生積極地、富有創(chuàng)意的去認識文本,自然而然的進入文本,在閱讀鑒賞中自行發(fā)現(xiàn),自主建構文本意義。新課標提倡讓學生學會自主與合作的學習方式。
綜觀整堂課,張老師引導學生以讀貫穿始終,很好的完成了預設目標。分析其原因,有以下幾點:
1、課堂學習的目標是具體細化、目標明確、操作性強。學生經(jīng)過一定行動,能夠順利實現(xiàn)目標。
2、問題預設形式簡潔,內容的延伸度大,有利于學生展開積極的思考。而且最后呈現(xiàn)出來的答案各有特色,只要合理,均能成立,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帶來成功感。
3、以微信的形式貫穿課堂始終,極大的激發(fā)了學生的參與熱情和表達欲望。
4、各個環(huán)節(jié)之間的銜接自然。教師的語言充滿語文特有的“美感”。
在點撥、評價環(huán)節(jié)有激勵性、啟發(fā)性。當然,我個人認為還有需進一步做好的方面:
1、對文章的寫作技巧,要進行歸納整理,落到實處。
2、學生的互助學習決不能僅僅流于形式,學生在合作探討中不僅僅是幾個人簇擁在一起,各抒己見,滔滔不絕,學生也應該在傾聽,在交流,在反思,在糾正,在質疑,這樣的互助才是更有效的。自己應該在小組互助的有效性上做進一步的規(guī)范和指導。
3、老師的指導與評價要更及時,更具體,更有價值。
4、時間有限,學生展示的機會還是太少,如果給學生展示機會與時間,他們學習文章的積極性會更高。
幼兒園課程研修觀課報告 篇10
這次觀摩一師一優(yōu)課,不僅給了我們小學英語教師提供了學習和提高的機會,更讓我清楚地認識到,不光要有扎實的基本功,還要具備多方面的素質。無論是說、唱、畫,還是課堂上所表現(xiàn)出的教育機智,都讓我對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些優(yōu)課當中體現(xiàn)出來的亮點值得我好好學習并反思。
首先,每位老師都是采取的全英教學。各個教師出色的口語表達讓我記憶深刻。標準的發(fā)音、富有親和力的表情和聲音,即使彼此第一次見面也能很好的拉近師生距離。而且每位老師都會在自己的課中設置一個精彩的熱身導入環(huán)節(jié),比如:flash動畫(加上動作,邊唱邊做),閃卡搶答,chant等,老師的課堂操控力和渲染力很強,將這些活動都做得很好,課堂氣氛很快被調動起來。
其次,教學活動的`設計豐富多彩有效,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袁海霞老師,給我們做了很好的示范。她講授的主題是《Weather》,主要是學習天氣的詞匯。在操練環(huán)節(jié),她設計了“小小預報員”活動,讓學生在任務的驅動下,在教師的指導下,借助網(wǎng)絡資源,通過自主學習、教師示范、同伴交流等,順利地完成了任務,從而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成功感。然后讓學生練習,再進行分小組比試,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掌握住了天氣的詞匯,達到了很好的課堂效果。
第三,訓練方式與任務型教學相結合。各位老師的訓練方式都多種多樣,尤其是張晨曦老師的《Can you play the guitar ?》,設計了全班活動,師生互動,小組活動,雙人活動,個人活動等。并且任務型教學貫穿課堂始終,Job interview活動讓學生在閱讀廣告之后向全班同學進行調查,詢問誰能勝任所招聘的工作,練習運用所學目標語言,它以學生為中心,有利于激發(fā)學生主動探索語言第四,創(chuàng)設情景與情感教學。楊雪老師的課給我的印象最深。她講授的四年級下冊的《What time is it ?》。
通過這次遠程研修,我收獲很多,每一節(jié)課都有很多值得我學習借鑒的東西。這次觀課,讓我近一步開闊了眼界,明白了教學上應該努力的方向。不斷地改進自己的課堂,做學生喜歡的老師,上學生喜歡的英語課。為自己加油:Come on!
幼兒園課程研修觀課報告 篇11
《觸摸春天》是人教版“認識生命”這一組教學內容的開篇文章。整節(jié)課,教者的語言充滿詩意,聲音動聽,教態(tài)優(yōu)美,再加上各種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讓聽者如沐春風,在這樣一個美妙的氛圍中,孩子們學有所得、學有所用,怎能不感到學習的快樂?又怎能不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呢?聽完這一節(jié)課,我的收獲也滿滿,王老師為我們呈現(xiàn)了一節(jié)很有價值的課堂,值得我學習的地方很多。
一、教學亮點:
文中有許多閃光之處,我重點談談以下幾點。
1、抓重點句段,培養(yǎng)閱讀能力
《課程標準》中指出“應該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痹谕趵蠋煹恼n堂上,有方法的回顧,有方法的指導。首先引導學生讀課文,思考:在你的頭腦中形成了怎樣的畫?然后指導把這幾個畫面連起來,即組合畫面就是文章的主要內容。然后再運用掌握的閱讀方法畫重點句子,思考感悟安靜觸摸春天,感受春天的美好,并組織學生小組交流、全班交流,暢所欲言,抓關鍵詞、聯(lián)系上下文、聯(lián)系生活實際等方法發(fā)表對句子的體會。王老師正是在閱讀過程中滲透、學習、掌握,培養(yǎng)了學生的閱讀能力。
2、關注細節(jié)生成,培養(yǎng)良好習慣
眾所周知,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生來說是至關重要的。課堂的每個細節(jié)都是一節(jié)課的有機組成部分。本課中,王老師很關注細節(jié),沒有放棄任何一個教育的機會,從課題入手抓住 “觸摸” 這一個詞,引導學生理解、感知。當學生回答不夠自信的時候,她會用鼓勵,用溫馨的話語引導學生。課堂中,她還特別重視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比如學生書寫的'習慣、傾聽的習慣,說完整句子的習慣等。
二、教學建議:
對教學重點中體會安靜對生命的熱愛和尊重的句子,要指導學生反復誦讀,而王老師的課堂朗讀指導較少。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感,需要在學生讀得不到位的情況下,通過范讀、指導讀、評價讀等多種方式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教師激勵性的評價對學習也是一種指導。
幼兒園課程研修觀課報告 篇12
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當前深化課程改革的關鍵和根本要求,同時也符合國家教育部的規(guī)定——減輕學生過重負擔。有效的教學體現(xiàn)在學生的進步和發(fā)展,以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yōu)闂l件,促進學生的有效學習,并且要關注學生的情感、道德和人格的養(yǎng)成,這就要求教師自身專業(yè)與水平不斷地提升與發(fā)展。本文通過對教學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意識談談自己的切身體會。
一、何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課堂教學有效性是指教師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達得預設的學習結果并學會學習,同時使教師自身素質得到積極發(fā)展。具體表現(xiàn)在:在認知上,促使學生從不懂到懂,從不會到會;在能力上,逐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情感上,促使學生從不喜歡數(shù)學到喜歡數(shù)學,從不熱愛到熱愛。通過有效的課堂學習使學生學到有利于自己發(fā)展的知識、技能,獲得影響今后發(fā)展的價值觀念和學習方法。而對教師來說,通過有效的課堂教學,感受到教師自身的教學魅力與價值,同時享受課堂當中生成的許多精彩的瞬間,讓教師不斷追求永無止境的數(shù)學教學。
二、探究數(shù)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方法
1、關注數(shù)學問題的解決過程,讓學生動起來
數(shù)學問題的解決過程實際上是知識的應用過程,是學生把課堂上所學的技能與方法用于訓練和鞏固的過程,也是學生的情感得以體驗的過程。教學實踐證明:重視問題的解決過程,即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精心設計問題,使問題有層次性,讓學生有“跳一跳摘得到葡萄”之感;而且要使問題有挑戰(zhàn)性,要給學生留有做數(shù)學與思考數(shù)學的空間,讓學生在課堂中有暢所欲言的機會。
案例:在教學“實數(shù)”一節(jié)時,教師安排了一道思考題:兩個無理數(shù)的和是否一定是無理數(shù)教師給學生兩分鐘時間,要求他們先各自獨立思考再發(fā)言。大多數(shù)學生列舉了兩個互為相反數(shù)的數(shù)來說明問題,如與-、π與-π等,也有學生列舉了諸如-2與2-此類的相反數(shù)來解釋。在教師將要為這個問題畫上句號繼續(xù)教學時又見有學生舉手,在那一瞬間教師猶豫了,要讓這位學生再發(fā)言嗎?時間很寶貴啊!但最終還是讓這位學生發(fā)言了:如果以a=1.414141414…b=1.323232323…,a與b都是無理數(shù),但a+b=2.737373737…卻是一個無限循環(huán)小數(shù),是有理數(shù),學生舉出了一個成功的反例,巧妙地從另一角度解釋了這一問題。
上述案例中,正是因為教師給了學生思考的空間、發(fā)言的`機會,才使得學生有了種種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且一種比一種巧妙,最終使課堂教學得以有效生成。
2、重視知識的形成過程,提高學生參與數(shù)學活動的主動性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諾說:“學習者不應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應該是知識獲取過程中的主動參與者!薄疤剿魇菙(shù)學的生命線,沒有探索就沒有數(shù)學的發(fā)展!彼晕覀冊诮虒W中,必須最大限度地把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去體驗、感受、去經(jīng)歷數(shù)學。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親身體驗到自己發(fā)現(xiàn)的成功喜悅,才能激起強烈的求知欲和創(chuàng)造欲,提高參與數(shù)學活動的主動性。
案例:在人教版二十四章第四節(jié)《圓錐的側面積和全面積》教學時,筆者提早一天叫學生自己做了一個圓錐模型,上課時說:“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圓錐的側面積和全面積》,圓錐的側面積怎么求呢?你能以你制作的圓錐模型為工具,運用已學的知識探究出圓錐的側面積嗎?能用字母表示圓錐的側面積的計算公式嗎?”經(jīng)過約2分鐘的時間,筆者看到大部分學生都找到了方法------把圓錐的側面剪開展平成一個扇形,還有一部分學生不知所措。又問:“圓錐的側面是曲面,怎么求曲面的面積?”“利用轉化思想把曲面轉化為平面!贝蠖鄶(shù)學生齊答。一小部分學生欣然一笑,把圓錐的側面剪開。又過約1分鐘,有一學生高興地喊:“老師我知道了:其實圓錐的側面積就是剪開的扇形面積S圓錐側面積=S扇形面積=”,“還有別的表示方法嗎?”“老師我的是S圓錐側面積=rl”,“我覺得是S圓錐側面積=πrl”,“我認為是S圓錐側面積=πl(wèi)”學生搶著答。大概過了五分鐘后,我叫各種答案的代表站起來解釋!把貓A錐的一條母線剪開,圓錐的側面展開圖是扇形,根據(jù)扇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就得到S圓錐側面積=”“能解釋n、R各代表什么嗎?”“n指扇形圓心角的度數(shù),R是圓錐的底面半徑!薄拔业姆椒ê退囊粯,但得到S圓錐側面積=lr,其中l(wèi)是扇形的弧長,r是扇形的半徑。”“我的方法也一樣,但得出的S圓錐側面積=πrl,其中r是圓錐的底面半徑,l是圓錐的母線。”“我得到得S圓錐側面積=πr,其中r是圓錐的底面半徑,h是圓錐的高。”“大家說的都有道理,作為公式該選哪個呢?為什么?”“第四種,求圓錐的側面積,就該已知圓錐的相關量,而第三種雖然也已知圓錐的相關量,但比第三種復雜,所以我覺得應該采用第三種作為公式。”筆者笑著為他鼓起掌。接著,教室里掌聲一片。
總之,有效的課堂教學作為一種理念,更是一種價值追求,一種教學實踐模式。需要我們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的探索和研究,逐步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水平。
幼兒園課程研修觀課報告 篇13
通過一整天的時間,我主要聆聽了朱紅甫小學語文名師工作室的幾位名師執(zhí)教的幾節(jié)精彩紛呈的課。 這次聽課印象最深的有以下幾點:
一、以讀會詩,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
教師們特別重視學生個性化的朗讀,根據(jù)教學的需要采用不同的誦讀方式:齊讀、范讀、唱讀、師生合作讀等多種朗讀方式,大聲讀出節(jié)奏,小聲品出詩情,極大調動了學生的熱忱,點燃了學生學習古詩的熱情,引導學生直接與古詩詞文本進行深入對話。聲斷而氣連的古詩詞朗讀讓人回味無窮;聲情并茂的情境朗讀更是把學生帶回了作者的時代;生動有趣的吟詩更是平添了學詩詞的樂趣。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升華,讀出了詩詞的雋永的意境,更讀出了作者的感情。
二、馳騁想象,引領學生翱翔于古詩詞的天地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當想象的大門被打開,學生就有了飛翔的翅膀,既能飛入文本體會作者的想象,又能飛出文本,說出自己的獨特理解和感受。就像我們沈錫云校長所執(zhí)教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她讓孩子們想象每逢佳節(jié),作者王維會看到些什么景象使他特別想家?還讓孩子們想象在重陽節(jié)的時候,家鄉(xiāng)的兄弟們會對遠方的王維說些什么……從而啟發(fā)孩子們的想象,進而理解作者深切的思鄉(xiāng)之情以及家鄉(xiāng)親人對王維的思念之情。
三、營造意境,讓詩意在音樂和畫面中流淌
以朱紅甫老師執(zhí)教的《清平樂﹒村居》為例,別具匠心的教學設計,精美簡約的課件,詩意的解讀,豐富的`想象,更突出了翁媼的幸福,在體會情感上使人耳目一新。他通過不同的方法創(chuàng)設情境營造出濃郁的古詩詞氛圍。同時,充分挖掘古詩詞特有的韻律美,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文化的熏陶,得到情感的啟迪,自然而然就對古詩詞感興趣。
四、有目的地寫,固化知識,培養(yǎng)學生寫話能力
寫也是其中的一個亮點,劉永霞老師所執(zhí)教的《觀書有感》,她根據(jù)自己的教學需要設計了小練筆,即寫一寫自己眼中的美麗方塘。通過寫的過程,教師使學生加深了對古詩詞的理解。如此有效的小練筆,既使教師拋出的知識有了落腳點,又拓展了學生的思維,鞏固了所學的知識,學以致用。
五、文字遷移,詩詞積累,提升語文素養(yǎng)
古詩詞教學中,老師們在品詩誦美的同時,著眼于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如劉永霞老師在課堂結束之余出示了另一首宋代朱熹的《觀書有感》,這就注重了知識的遷移和運用,讓學生積累了相關的課外古詩詞。
這次的聽課對我的啟發(fā)和觸動很大。在那些老師的循循善誘下,一首首古詩詞仿佛回到了它們當時所處的時代,充滿靈性而富有詩情畫意。真所謂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其次,通過學習,我更加認識到老師引導的重要性,往往好的提問能激發(fā)學生思考、探究的意識。如果我們也能如此去上古詩詞的話,必能把古詩詞的枯燥教學局面扭轉,使學生樂于學習古詩,樂于背誦古詩詞。語文教學正像是這一首首意境優(yōu)美的詩詞,教師們的優(yōu)秀更讓我反思自己的不足。
幼兒園課程研修觀課報告 篇14
20xx年7月7日—7月21日,我有幸參加了初中語文教師網(wǎng)絡。為期十多天的培訓轉瞬即逝。時間雖然比較短,但是通過這次培訓,我深深地被專家教授們對教育教學中的許多精辟見解所折服,更被班級學員們的參加培訓的熱情所感染,雖然苦點,累點,但我要說:“樂中學,學中樂。”站在職業(yè)生涯的起跑線上,我走過了困惑,經(jīng)歷了緊張,也曾有過無助,但這些都成為了過去,因為這次培訓我受益匪淺,收獲很多。
一、 聆聽專家講課,在收獲中提高
打開電腦,我馬上就被這樣全新的培訓方式所吸引住了,特別聽了專家們的報告,更是被專家們獨到的教育理論所吸引!皶接脮r方恨少”聆聽了以后,自己的思想真可謂是豁然開朗,許多困擾了自己很長一段時間的教育教學問題也得到了迎刃而解。他們所講的東西對我來講,我的感觸非常大,“紙上得來終覺淺”,在以后的工作實踐中,我要更加重視人文思想的滲透,使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更加完美。除此之外,老師們講到同樣的文本,時代不同,人文思想也會有所變化,對于文本不能只停留在思想教育,政治教育的層面上,這一點是要注意的。通過培訓學習,我明白了人文思想是現(xiàn)代教育中最重要的思想。因此作為一名教師必須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充分挖掘文本。所學的專業(yè)課程,使自己的理論功底更扎實了。
二、 與學員們互動,在感悟中進步
本次培訓,用這樣的一句詩來描述再恰當不過了,那就是“天光云影共緋徊,”有的說學生課堂學習不能只流于形式,要注意效果。有的說對于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教師首先要對學生充分肯定,然后再慢慢引導學生,這樣不會傷學生的自尊心,也體現(xiàn)了人文關懷。也有的指出這種現(xiàn)象是時常發(fā)生的,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發(fā)揮小組合作學習功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大家各抒己見,我也談了自己的看法,這樣的互動使我所得到的感悟是深刻的,因此,所帶來的進步是任何催化劑都無法做到的。所以我要說,沒有互動,就不可能產(chǎn)生智慧的火花,更不能拓寬我的視野,更不可能提高我的專業(yè)技能。因為交流我充實了自己;因為互動,我獲得了進步相信。通過學習,我將把自己的感悟應用于實踐,到那時,自己的工作將是更加得心應手了。
三、個人在職研修,在反思中提升
我認真地完成了六項學習任務,不僅每兩天撰寫一篇教學反思日志,而且還不斷加強自身業(yè)務學習。通過學習和反思,我認識到未來教育需要科研型的教師,而不再是“教書匠”。教師要想從“教書匠”轉為科研型教師,首先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給自己不斷充電,消除職業(yè)倦怠。由于我們從事的教育事業(yè),面對的是一群對知識充滿渴求的'孩子,將他們教育好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大家都知道要想給學生一碗水你必須有一桶水。其次要明確自己今后所要研究追求的目標:在整理中思考——日常滲透的自覺研究;在案例中反思——基于教學事例的進行思索;在行動中研究——探索問題解決的方案。最后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進行實施:
(1)加強教育理論學習多積累為今后的課題研究準備好科學依據(jù);
(2)把每一節(jié)課或平時的教學所思所得及時記錄,進行積累為今后的科研準備實踐材料;
(3)找準自己教科研的切入點,注重科研的針對性、實效性。
同時教師要成為研究者,還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總結,不斷地反思,及時將自己的經(jīng)驗寫成論文。既不能脫離教學實際又要為解決教學中的問題而進行的研究,即不是在課本上進行的研究而是在教學活動中的探究。
總之,這次培訓是一次對教師專業(yè)成長極有意義的培訓,帶給我最深的體會就是教學不僅是一門復雜的學問,同時又是一門高超的藝術,需要我們不斷去研究,不斷地去反思,不斷地去提高。惟其如此,我們才會在教師專業(yè)化成長的道路上走得更快,走得更好!
幼兒園課程研修觀課報告 篇15
觀看了三位老師的課,感到他們?yōu)榱松虾谜n下足了功夫,有的采用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有的則用“秧田式教室布置”的傳統(tǒng)標準的“講授式”教學模式,有的將信息技術手段傳神的應用到了課堂上使得課堂生動直觀豐富多彩。不管采用哪種教學模式,他們對教學兢兢業(yè)業(yè)的專注和精神投入,都是教學最值得尊重的資源。
我在這里不對他們在課件設計、教學設計等方面的合理性做評價,也不對他們在課標分析、學情分析、教材分析上的透徹到位做評價,也不就教學過程、教學效果及技術規(guī)范等培訓資料里羅列出來的方面條分縷析的做評價。我只就教學方式(模式)的選擇對學生對教師的制約和影響發(fā)表一點基于我教學實踐和思考的淺見。
三位老師盡管從形式上看采取了不同的教學模式,但我感覺其真實的東西是一樣的,都是“傳授式”的教學思想和套路,課堂上“五段論”的結構模式都非常清晰非常明顯,細微處的差異不足以分別其教學的指導思想。不管是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呈現(xiàn)生動的物理現(xiàn)象還是凸顯隱匿處的不直觀的物理規(guī)律,不管是教師演示實驗還是讓學生登臺演示實驗,都本質都是讓學生“看”的;不管是教師講授,還是讓學生回答問題,抑或是詢問學生問題,都是讓學生“聽”的。只要學生“聽懂”了或“看懂”了,從教師教學的角度看,學生就學會了、該部分的教學任務就完成了。所以,當教師問學生一個問題,然后指定一個舉手的學生回答,如果該學生的回答表示他“學懂”了,該部分的教學就完成了;其實,再深究一步,即便教師不問學生問題、不讓學生回答問題,只是一路順風的“講授”下去,教學效果也是一樣的。因為舉手的學生回答了問題,只不過是教師“講授”過程找個人來證明,證明他講的或學生學看的東西“懂了”,教學進度基本上不會受這些因素的影響。所以,這樣的教學總是“條理清楚,結構合理”,整堂課非常完整甚至完美,但它毫無懸念的主要的或核心的從“教師講”的角度來看的,而不是從“學生學”的角度查看;雖然三位教師的課都用讓每個學生都動手實驗的教學環(huán)節(jié),這樣也確實“面向全體學生”了,這種“面向全體學生”就跟教師講授時確實是讓每個學生都聽的“面向全體學生”也沒有太大的實質上的差別,因為學生的問題總是自覺不自覺被“講授式”教學的整齊劃一所掩蓋,或者說被“講授式”教學的整體推進和高效率以及完整的教學結構所掩蓋。可見,這樣的教學模式,再講求什么學生積極主動的“自主學習”、“探究學習”或“合作學習”,再講求什么思維的品質和深度廣度以及科學素養(yǎng)之類——那都是奢望了。
不是教師教學水平不行,而是說某種教學方式的采用“鉗制”了教師,同時也“鉗制”了學生!爸v授式”教學的長處就是教學結構完整清晰、知識體系完備,從一定意義上說教學效率高。但從長遠看,未必是同樣的評價結論,而是恰恰相反;這個“長遠的視角”即便不從教育史不從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或人的精神發(fā)育這樣宏大的視角來看,僅僅是從學生一定的學段,比如三年的初中或三年的高中來看,也能清楚的看到:灌輸式教學鉗制了學生的學習熱情,鉗制了學生的學習動力,導致了大面積的學生棄學厭學(雖然某個教育現(xiàn)象,比如學生的棄學厭學絕不是單一因素造成的,但非常顯然是,在探討某個因素時它對學生的學習動力是促進的還是鉗制的,卻是可以有較確定結論的)。對之我二十多年的教學實踐有深切的體察:即便哪怕再清楚的一個常識,比如鼓勵學生積極發(fā)言表達自己對人對事對文本的看法,單單這一條,真要實施它就必然要對“講授式”的教學模式進行大規(guī)模的改革,因為事實上,當一個教師采取了或默認了“講授式”教學 的唯一合法合理性,他就必然“鉗制”學生講,不讓他發(fā)言,至多讓他說自己想說的——尤其是當學生提問了“學生自己的.問題,而不是教師的問題”,或者是“學生回答了教師不想講的,打擾了教學進度”,此時教師就毫不猶疑的“鉗制”住學生,不讓他們講,就如三位教師的課堂上展示出來的:學生回答的,正好是教師想講的,于是,這個部分的教學任務就順利結束,進入下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事實上,問不問學生,學生回答還是不回答,都無關緊要,因為教學程序是設定好了的,沿著這樣的程序行進才被人們認可。
教學模式(方式)其實是營造出一種教學環(huán)境,對學生而言就是營造出一種適宜于學習的環(huán)境,雖然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而皆有效的教學方式,但基于一定的價值選擇和良知,或者基于社會發(fā)展的需要,是需要用一定的教學方式的;這個教學方式是這樣一種的教學環(huán)境——它是人生活其中讓自身發(fā)展的環(huán)境,它在本質上是人的生活方式,是人的思想方式,因而是人存在的價值選擇;它顯然絕非一個人的問題,猶如時下中國“四個全面”和“五位一體”的戰(zhàn)略布局一樣,需要全社會在各個層面上的革新。對學校教育而言,抑或是哪怕對一個班級的教學而言,這個教學環(huán)境不止需要“頂層設計”,而且需要在場所有人的配合和積極主動的建構,因為那是觸及到個人實際生活及存在意義的人所選擇的環(huán)境。
做它顯然不易,但并非不能做到;真慶幸我們遇上了大時代。
幼兒園課程研修觀課報告 篇16
《數(shù)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具有估算能力能使人對數(shù)量及時間和空間等有整體性、全面性和概括性的認識”。課標對不同學段的估算教學也提出了明確的目標:“能估計運算的結果,并對估算的合理性做出解釋;能結合具體情況進行估算,并解釋估算的過程;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能選擇合適的估算方法,養(yǎng)成估算的習慣!甭鋵嵐浪憬虒W不能僅僅停留在口頭上,而應實實在在,從思想上重視起來,從行動上研究起來,從方法上指導起來,從意識上培養(yǎng)起來。
尊重學生的發(fā)現(xiàn),引導其“再創(chuàng)造”。當我看見吳老師親切、自然的和孩子們互動時,我心為之一顫。吳老師尊重每一個學生的發(fā)現(xiàn),她允許學生用不同的速度去探究和獲取知識,學生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去學數(shù)學,她從不輕易地去否定學生的選擇和判斷,也不強迫學生去認同。這一點,是我最難學會的。在觀看視頻的間隙,我留意到了這樣一句話:“一個好的數(shù)學教師,總是把一些概念、規(guī)律納入‘待解決的問題’情境之中,給學生留下足夠的思維空間,引導他們自己去‘再創(chuàng)造’!
允許學生說出自己的語言,尊重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為學生探索新知創(chuàng)造了條件。吳正憲老師的課具有鮮明的特征:讓學生根據(jù)自己對每種估算方法的理解,給這種估算的方法取個名字。例如:小估、中估、大估、大小估、四舍五入估…。增強了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不斷探索,不斷學習的興趣。她的課堂充分體現(xiàn)了數(shù)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圍繞如何構建有效的數(shù)學課堂,精心組織教學素材,靈活選擇教學方法,巧妙預設教學過程。在課堂上,教師真正成為數(shù)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在教學過程中,吳正憲老師非常了解兒童的心理特點。在她的課上有疑問,有贊許,有笑聲,整個課堂都充滿了寬松的'學習氛圍。全體學生自始至終地參與了學習的全過程,通過交流、發(fā)現(xiàn)、辨析、整合,終于獲得了共識。值得一提的是,在討論和交流的過程中,使學生學會了傾聽、接納與評析,這對完善學生的人格,意義是深遠的。
從這些細節(jié)處,可以看出吳老師治學的嚴謹,對待教學的細致、對待學生個例的特別關注,都能顯示出名師的大智慧。而加想起自己在課堂上常常會忽略這些細節(jié),反思一下自己的行為雖然對新課標、新教材有一點認識,每節(jié)課還在盡力去體現(xiàn)新的教學理念,但還是總以傳授知識為主,對學生的發(fā)展關注還是不夠。課堂上不能顯現(xiàn)出這種大氣。吳老師這種“大氣”的數(shù)學,才是一種“發(fā)展孩子”的數(shù)學。
我想在今后的要工作要善于積極地學習、思考,更善于從他人身上汲取優(yōu)點和經(jīng)驗,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并通過不斷地反復的實踐、反思、學習、探討逐漸提升自己的專業(yè)素質,最后達到了“心中裝著大數(shù)學,才能上出大課堂”的最高境界。
【幼兒園課程研修觀課報告】相關文章:
研修觀課報告05-29
幼兒園遠程研修觀課報告06-19
遠程研修觀課報告09-25
英語研修觀課報告09-13
遠程研修觀課報告06-04
體育遠程研修觀課報告11-13
語文遠程研修觀課報告07-23
遠程研修觀評課報告09-16
美術遠程研修觀課報告08-14
數(shù)學研修觀評課報告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