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無疆讀書筆記(精選23篇)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書筆記吧。那么你真的會寫讀書筆記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行者無疆讀書筆記,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行者無疆讀書筆記 篇1
放假的時候老師要求我們看一本書《行者無疆》,要寫讀書筆記。實際上,《行者無疆》這本書我已經讀完好久,但一直都沒來得及寫讀后感,可能是最近太懶惰的原因,一直很喜歡余秋雨先生的文章,讀完這本書讓我感受良多,明白了原來歐洲是這樣的美,她的文化并不是我們國人所了解的那樣的簡單。當國人沉浸在日韓的流行文化當中時,沉浸在自己的各類選秀活動中時,歐洲已經開始反醒自己,反醒到底是什么力量使歐洲走向一體,走向成熟。
很多時候國人在急功盡力的做各類事情的時候反而失去了自己最珍貴的東西。所謂“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是最為經典的格言,這本書從南歐入手寫到北歐結束,總結了歐洲最為主要的城市及他們的文化與歷史,和最值得看的東西,當你在閱讀時就好像是走在歐洲的大街上,體會著由于不同歷史時期遺跡所產生的惶如隔世的感覺,非常舒服,這才是真正的美。
可能我也沒資格評論這些,只是說說這本書給我?guī)淼母惺,最大的體會就是歐洲的高貴與平凡并存,偉大與平庸并存,紳士與野蠻并存,騎士與現代并存。這四個并存是我自己總結的,雖然歐洲人不多,但是這并不影響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和智慧。
依然在不斷的創(chuàng)造著奇跡,其實現代的歐洲人已經不再完全守護于傳統,而是以更為現代的生活方式存在,但是他們保留了自己的傳統,自己最為核心的東西;我并不是在這里做衛(wèi)道士,只是覺得我們應該珍惜真正經典的東西。
行者無疆讀書筆記 篇2
我從來不曾如此抗拒一本書!缎姓邿o疆》是例外。
或許是因為它的封面吧——在兩幢古色古香的歐式建筑物間,清晨,金色的陽光鋪滿了凹凸不平的石頭路,斑斑駁駁,些許潮濕,青苔遍布,路也并不寬闊。第一次看到這畫面時,其實并沒有什么好感,反而給我一種莫名的壓抑感,甚至還有擔憂,始終覺得會有我讀不懂的深沉。
當一貫感性的我終于鼓起勇氣讀完它的時候,我才明白,那不是壓抑,而是一種思考。與其說作者余秋雨是帶著讀者走遍那九十六個城市,還不如說他是帶著讀者的思緒飛遍了九十六座城市。無論他站在哪一座城市,他都并不止步于眼前的風景,總是要思考,思考這座城市的歷史,思考這座城市的文化,思考后人對這座城市的評價……跟隨他,穿梭于他的文字,我有幸成了行者,也努力成為思者,行者無疆,思者亦無疆。一直以來,我骨子里的懶散,令我懶得長途跋涉,縱使我有一顆愛旅行的心。譬如,我多么向往去歐洲,卻被簽證和飛機票阻隔,被金錢和時間困擾。慶幸,我遇到了它——《行者無疆》。
書中北極圈的旅程是艱難的,然而北極是我個人最向往的,冬天最冷的時候闖北極,“艱難”是理所當然的。也許因為看過太多北極圈的介紹,在所有對北極圈的描寫中,唯一讓我驚嘆的是,《行者無疆》中提到,在圣誕夜的北極圈,他們竟然找到了一家中餐館,看來中國人是無處不在的,海外,尤其在北極圈這樣的地方,遇到同胞的感受,想必溫暖得可以抵御北極的寒風吧。讀到這里,我的心在暖暖地微笑……
合上書,卻沒有合攏我的思緒。作者暢游了幾萬里的路,當然不止是為了寫這本書,更不會是為了欣賞異國風情,單純地了解他鄉(xiāng)文化。中國的五千年歷史是所有中國人引以為榮的資本,但有時歐洲遲到的文明卻值得我們仰望。看完整本書,我不停地回顧,不停地追尋,似乎想讓腦中留下更多更多。
古人說:“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比缃,讀完整本《行者無疆》,我突然覺得:“行而不思則惘,思而不行則殆。”默念著這句話,咀嚼,品味,感覺還是頗有幾番道理,不由地竊喜起來,這也是我的學習收獲吧,雖然所要學習和思考的東西遠不止這些。
不是嗎?行者本無疆,學者也無疆,思者更無疆,因此,應該讓自己的心安靜下來,學會思考,不再浮躁,不再自滿……
以上內容由一對一輔導整理編輯——針對全國中小學開設課外輔導班,輔導孩子提高學習成績,幫助家長正確教育孩子成長,輔佐老師更好指導學生學習方法。
行者無疆讀書筆記 篇3
我以前并沒有讀過類似于《行者無疆》這樣的游記,所以第一次讀,甚是喜歡,而且感觸頗深。讓我深刻體會到了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的深層意思——就是行萬里路其實就是在讀萬卷書,并且行萬里路的方式更加讓人深刻,還讓我認識到了自己的才疏學淺。認識到了在知識這條路上自己還有很長很長的路要走。
大師就是大師,余秋雨先生的這部作品,無論是從敘事方式、寫作方法、還有知識覆蓋面上都很完美,不深不淺,結合樸實的語言,讀起來很舒服。而且余秋雨先生的確是一個極有思想力的人,他去的每一個地方都是帶著目的去的,而且這種目的恰巧讀者們也都很感興趣,比如去了解弗羅倫薩的文藝復興,了解德國的二戰(zhàn)思想,了解瑞士的中立思想等等。而且再加上先生豐富的知識儲備,致使在每一個章節(jié)都可以讀到一些讀者們自己不知道但卻很感興趣的知識。所以這本書僅僅只通過文字就讓我看到了世間許多很美好的事物,使我產生了無限的向往,同時給我的生活增添了動力。書籍真的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接下來為大家分享我感興趣的幾個段落。
"記得早年在一本書上讀到,有一次費希特患病的夫人出現了危險的癥狀,他本該留下侍候,但原先約定的一次重要的演講來不及推掉了,只得忍痛前往。沒想到等他心急火燎地回來,夫人的病情居然有所好轉,他激動地流著眼淚與夫人擁抱親吻。人們說,正是這種擁抱親吻使他傳染上了夫人的病,而且因此去世,現在我看著他們夫妻倆的合墓,世間多數廣場演講者的家里,總有一位妻子等著,等得非常殷切,絕不會不等他回來就獨自離去,一次次等待,直等到長眠在一處。"這是余秋雨先生去德國了解德國哲學家費希特思想時寫的。這位大文豪死后沒有華麗的墓地,只是與她的妻子一起合葬在普通的墓地中(甚至稱得上是簡陋),而且先生還花了很大的力氣才找到,德國的大部分人都不知道他埋葬在哪。這一段之所以印象深刻,沒有錯我學識有些短淺,只關注到了愛情?傆幸晃黄拮拥戎,等得非常殷切,不是因為血緣關系,更不是因為功名利祿,只是因為愛。這讓我想到了顧城的《多想愛》。忠貞不渝的愛情是人世間最美的經歷。
"那年月瑞士實在讓人羨慕。我曾用這樣幾句話描述:人家在制造槍炮,他們在制造手表,等到硝煙終于散去,人們定睛一看,只有瑞士設定的指針,游走在世界的手腕上。"這是先生在瑞士寫的,這個國家沒有什么名人,也沒有石油等名貴礦物,只因它免除了戰(zhàn)爭的消耗,所以幾百年來平穩(wěn)發(fā)展,變成了世界上富裕的國家。先生的這幾句話描寫的貼切至極。
先生文中描寫了許多非常華麗的風景建筑,讓人神往,要說最令我印象深刻的還是圣家族大教堂,這個教堂位于西班牙的巴塞羅那,已經建了100多年,他的設計師——高迪。用一生的時間去建造這個教堂,卻只建成了這個教堂的外立面,他的學生還在繼續(xù)這項偉大的工程,預計2026年,高迪逝世100年之際教堂可以完成。
一個人的意志力竟可以強大到如此地步,我敢肯定他在建造這個教堂時絕對沒有考慮時間,只是專心于建造,把每一處做到最好,做到極致。以至于時間都無法阻止他的腳步。這應該就是夢想的真正力量。
行者無疆讀書筆記 篇4
記得買這本書的時候還是在去讀大學前幾天,那時候十分喜歡讀余秋雨的文章,所出的每一本都不會錯過,剛知道自己被大學錄取,便急匆匆的買了這本書,恰巧的是這本書的名字與我當時的境況是那么得相似,一個為著將來而遠行的學子,就好像是一個行者,在不斷地向前方,不知道盡頭在哪兒。
伴轟隆的火車聲,讀著一篇篇文章,當時的感覺現在已經模糊,總覺得似乎有些做作,是被大學錄取的欣喜和故作姿態(tài)的安靜吧。
渾渾噩噩的大學四年,少了幾分平靜,多了幾分浮躁,很少再去讀一些安靜的文章,或許平靜已經遠去了。
繁忙的工作也讓自己很少再去閱讀,前幾天忽然從書箱中翻出這本書,便乘著晚上的閑暇,開始讀了起來,或許是想找回以前的那一份寧靜吧。
這本書的名字很好,初一看這本書的文章,就好像是一篇篇游記,然而這里很少風景的描寫,有的只是對歷史的介紹和探問,行者不僅是在空間上游動,在時間上也在轉動。幾千年的文化歷史游歷于幾天的時間中,該用如何的姿態(tài)去面對。
重讀亦有重讀的樂趣,就好像十幾年不見的故友,重談起以前的瑣事,才恍然記起自己以前還發(fā)生過那樣的事情,好像既熟悉又陌生。讀著一篇篇文章好像自己十分熟悉,又記得不是那么清楚,有的其實在自己的腦子里已經根深蒂固了,現在猛然一看才發(fā)覺原來是從這里獲得的,比如米第奇家族、比如米開朗琪羅。
由于自己知識和經歷的有限,很難體會作者的一些感受,也就不所為什么共鳴了,權當作一本對歐洲城市歷史文化的介紹來讀了。
印象最深的要數龐貝古城了,剎那間,被毀滅的那么徹底,人世間的一切世態(tài),無論善惡,無論丑美,全在那一刻凝固,成為歷史。我們賴以生存的大自然,偶爾也會向我們展示一下自己的力量,而這種展示總是以人類的悲劇作為代價。就像作者所說的,將他們的毀滅歸結為道德的淪傷的人,實在是太不道德,有些自然的力量我們總是不能抗拒,有時候去抗爭,總是沒有結果的,比如中國的樓蘭古城。
行者無疆讀書筆記 篇5
讀余秋雨先生的《行者無疆》,一路伴隨作者走來,體驗了前所未有的心靈沖擊,領略了但丁、米開朗斯羅這些文學、藝術大師的風采,又一次觸摸了羅馬古城、溫莎城堡這些凝聚了歷史人文積淀的地方。歐洲的城市雖然多,但歷史卻各有不同,很難讓人有一個統一的概念,是寧靜?是閑散?是偉大?是典雅?是古樸?擬或是其他?我百思不得其解,于是,我決定拋棄這些理性的概念和分析,只保留最初的感性,去感悟歐洲,去捕捉那些令我震撼的歷史片段。
首先,是一個龐大的家族——美第奇家族。這個具有傳奇色彩的家族,統治佛羅倫薩長達九百年之久。它所作出的豐功偉績,就是實實在在地推動了文藝復興運動!但丁、米開朗基羅,這些在文藝復興時期涌現出來的文化大師,無一例外,都與這個家族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當我看到這里時,很是驚訝,為什么文藝復興運動需要這個集政治與經濟大權于一體的大家族來推動呢?繼而我聯想到中國:為什么在我國歷史上不能發(fā)生呢?中國的政治家歷來與文人之間就有一種隔閡!諸如李白、蘇東坡這樣的文學泰斗,雖然受到最高統治者皇帝的青睞,但他們不約而同地受到了政治家的排擠、陷害,最終流落他鄉(xiāng)。另一方面,但凡中國的最高統治者與達官顯貴,必定把稀世珍寶藏于自己家中,獨自欣賞,令珍寶真正地稀世!反觀之,美第奇家族卻把珍寶放在博物館,供世人分享,這個不凡的家族,必將在佛羅倫薩人們心中,在歷代歐洲文人的心中占有一席之地!
其次,我想說的是一位作家。歐洲是文化大師云集的地方。英國有莎士比亞、狄更斯、拜倫;法國有雨果、巴爾扎克、大仲馬和小仲馬;西班牙有塞萬提斯;意大利有但丁。他們都是文化大師,為文藝界開辟出一片新的天地。但今天,我要說的卻不是他們,而是一位叫哈維爾的捷克作家,也是捷克的國家總統。雖然說很多領導者都很有文采,但從書中摘錄的哈維爾的話來看,他應該是一位高水準的文化大師,同時,在他做總統的幾十年間,捷克政治經濟穩(wěn)定,可謂是國泰民安。他的一句話更是讓我印象深刻、記憶猶新:“捷克需要的是教養(yǎng),而不是強硬。”是啊,像捷克這樣的小國,再強硬也對抗不了近在咫尺的德國、英國,更不要說美國了。如果太強硬,反而可能招來殺生之禍。只有像哈維爾這樣一位毫無權利欲的文人才能深刻地認識到這一點。
最后,我想說的是一群特殊的人——海盜。有人可能會說:海盜算什么呀?這樣的人應該越少越好!其實,海盜不是強盜,他們不單純是瘋狂的掠奪。據考證,海盜大多也是有信仰的!而歐洲的海盜們更是一群特殊的海盜,他們虔誠地接受宗教和法律。另外,海盜的冒險精神正是我們需要的,他們敢于向茫茫大海發(fā)出挑戰(zhàn),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海盜,原本是一個恐怖的詞,在這里,變得令人深思。
真希望有一天,能穿梭于各國的街道之間,追隨秋雨先生的腳步,去探尋我心中的歐洲。
行者無疆讀書筆記 篇6
初讀余秋雨,還是在中學時代,曾經因為文化苦旅一書想踏遍這片風光旖旎山清水秀的土地,去與天淵地別的文明歷史邂逅,時至今日,已下江南數余次,仍不能對蘇杭之文化時見一斑,更逾論從黃沙漫漫到吳越春秋了。然雖不能行萬里路,卻可讀萬卷書,尤其喜歡《行者無疆》這類旅行手札類的書,仿佛身臨其境,又惋惜身不能至。
很喜歡書名《行者無疆》,很有力量。說她是游記手札,有些妄自菲薄,如果對歐洲歷史尤其是文藝復興沒有一定了解,讀起來會有些晦澀。她以一座座城池為切入點,引出相關歷史,進而探究其文化,甚至挖掘出封塵的文明。從浪漫多情的南歐至嚴謹整齊的中歐,再到城堡皇室的西歐,最后抵達千里冰封的北歐,行走的力量支撐著他們一步步探索被時間掩蓋住了的文明。如果說只是把這些座古老城池的歷史與文明用文字方式呈現出來,即使余的文字造詣再深,也終究輸在了深度上。而《行者無疆》的翹楚之處在于,她以歐洲文明為坐標對比了中華文化的缺失,行走在西方的石砌小巷又能看到東方的云波詭譎。
身體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所以讀萬卷書和行萬里路結合到一起才會相得益彰,學海無涯,而行者亦無疆。
行者無疆讀書筆記 篇7
斷斷續(xù)續(xù)讀完余秋雨先生所著的《行者無疆》這本書,仿佛是一次奇妙的游歷,心境豁然。立于書頁指間,書中美輪美奐的世界令人陶醉,風景觸手可及。一行字母、一條小巷、一片墓地、一份圖表、一座城堡、一群閑人、一塊巨石、一面藍旗。古老而神秘的歐洲,厚重而豐盈的疆土,在余秋雨先生的筆下,充實而釋然的拉開帷幕。
全書共分四卷,第一卷:廢墟,大海,流浪,歷史常常從這里出發(fā)。第二卷:森林,山丘,古堡,歷史常常在這里隱蔽。第三卷:熱鬧,精致,張揚,歷史常常在這里轉折。第四卷:蒼涼,寂寞,執(zhí)著,歷史常常在這里凝凍。四卷分別記述了他在南歐,中歐,西歐和北歐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描繪了四地區(qū)的滄桑巨變和人文風情。
這本書也可以說是余秋雨先生的歐行漫記,他與同行者一道遠行,前往歐洲進行社會考察和采訪。從南歐一角踏上歐洲大陸開始,由南至北,一路前行,帶領讀者走遍歐洲九十六座城市。無論他站在哪一座城市,他并不止于眼前的風景,總是要思考,思考這座城市的歷史,思考這座城市的文化,思考后人對這座城市的評價。意大利的龐貝古城廢墟,是大自然以火山的威力,瞬間凝固了一座鮮活的城市?梢韵胂螅驹诎l(fā)掘出的廢墟面前,人類群體在毫無預告的情況下集體死亡,霎時毀滅,是何等震撼,以至于作者在文中頻頻使用“勞累”和“心累”的詞語。知道羅馬,是緣于美麗絕倫,風華絕代的奧黛麗赫本的電影《羅馬假日》,唯美暖心的愛情故事外,羅馬的偉大與厚重,從每一扇舊窗、每一塊舊磚、每一道雕紋、每一處老藤溢出,獨具匠心的設計,意氣昂揚的姿態(tài),無不彰顯出一種偉大和典范。作者筆下的羅馬假日,空靜之境,它不僅是一部影片,更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北歐童話,一步跨進北歐,立即天高地闊。奧登塞,安徒生的家鄉(xiāng),他出生的那間紅頂房,房間非常狹小,但卻凝聚了世界各國孩子們的目光,很少懸掛國旗的丹麥,把一面國旗端端正正地升起在那幢紅頂房上。一個不太在乎標志的國家,終于找到了國家標志。這是所有的童話集合而成的一個童話。
仍是那條小巷,卻空無一人,抬起頭,月色已高掛,路燈閃爍著昏暗的光芒,暗淡中流露著寂靜。路旁有一扇質樸的暗紅色門,剛要輕叩,卻又被這門的色彩所吸引。時淺時濃的紅輔滿每一處,因為經受歲月的洗禮,油漆已失去了當年的耀眼,滄桑又何嘗不是一種美麗。再有輕叩之念,卻又緩緩放下懸著的手,門里的人是不是已經進入了夢鄉(xiāng)了呢?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睡眠也是非常甜美的吧。轉過身,白天擺出的幾張桌椅已經收了回去,只有一抹淡雅的月色投置于地上,盛開的幾株花兒也仿佛陷入夢境,低低地垂著蕊兒,空蕩蕩的小巷別有一番韻味。
讀著美妙的文字,心思徜徉。在作者博大精深的文字里跋涉,移步換景,仿佛角角落落都新奇,又仿佛每一處景致都熟悉,熟悉到可以透過文字,觸摸異國他鄉(xiāng)的微笑,觸碰無可奈何的嘆息。在有力度的溫暖和沉思中,靜靜體味,默默動容,就像作者在結語中寫到:“結語不是結論,任何真正的旅行都不會有結論”。他講完路上的種種見聞后,只是一聲輕輕的苦笑。他說:“一連講了那么多地方,一定夾雜著太多的錯,但是即便把所有的錯加起來,也抵不過這樣一個事實:我們對歐洲的了解,遠遠超過歐洲對于中國”。
行者無疆讀書筆記 篇8
“一個人,天地間,于茫茫無垠中摸索前行;一個人,山水間,于海枯石爛中拋去悲喜;天地寂靜,山水悄然,他一人上下求索!庇嗲镉晗壬摹缎姓邿o疆》,看完,像是在歷史長河中暢游了一遍,做了一回歷史的旁觀者、感悟者。
佛羅倫薩的輝煌里,伴隨著美第奇家族的興衰;羅馬古城的歲月靜好,是歷史沉淀下來的魅力;威尼斯水道的浮沉,是名利與生態(tài)的難以平衡……
余秋雨的文字沒有華麗的裝飾,有的只是直白強烈的表達,緩緩講述著那段歷史。他說他想做歷史的旁觀者去感受、感悟,我讀著他的文字,像是在歷史里走了一遭,跟著他看了回歐洲歷史的跌宕起伏。從中,我們看到了歷史的笑容與昂揚、冷清與孤寂,聽到了歷史的悲泣與孤鳴、細語與歡笑。
常云:從歷史中吸取教訓。在書中,能看見的不僅是余秋雨先生看待歷史的視角,更有他個人對歷史的想法,也激發(fā)我們對歷史的探究欲與思考。美第奇家族的故事我尤為印象深刻。從羅倫佐·美第奇的“灼灼歲序,恰似晨露,今日歡愉,明日何處”中,我看到了一個家族的思想、他們的盛衰。作為一個對文藝復興有著強有力支持的家族,他們的衰敗令人惋惜,是順應了時代的發(fā)展,亦是人民思想崛起的結果。美第奇用他們最輝煌的時刻鑄就了佛羅倫薩乃至整個羅馬的輝煌,正如詩中一般用最好的青春鑄就美好。這也激勵我們要珍惜當下、展望未來。
而余先生在書中展示的并不僅僅是對歐洲輝煌歷史的記錄。他對歐洲歷史的考察,那字里行間里,透露出了他對中華文化發(fā)展的憂慮、對探索中華文化發(fā)展道路的急切。他在尋找中華文化的出路、世界文學的走向,乃至世界現代發(fā)展的方向。這也警醒我們:若不想我們的文化像龐貝古城那般消失,就應該采取行動,保護、發(fā)展我們的文化。
閱讀時,歷史的一幕幕如電影畫面般一幀幀閃過。閱讀完后,內心更是被那優(yōu)美而不失質樸的語言轟動,讓我也想去做一名“行者”:有孫行者的靈動、有余行者的思想。
這思想,于我而言正是:無論是個人還是國家,都必須立根于本國文明而著眼于世界,在探討交流中共同進步。我們要學習他國文化中存在的優(yōu)秀的精華,也要警惕其存在的弊病,正如古人言“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行者無疆讀書筆記 篇9
人生路途漫漫,我們有無數理由為自己的行為作出各種解釋。也許每個人都渴望環(huán)游世界,也許這些人的旅游有著各自不同的目的,但大概不會有人像余秋雨先生一樣——為了探尋文明。
從《文化苦旅》到《千年一嘆》,再到《行者無疆》,不僅是看遍世間風景,更是探求千百年來的文明。從中華文明,到其他亞洲文明,再到歐洲文明。從沒有完全敗落的中華文明到敗落后就殘酷的中東,還有優(yōu)秀卻自私的西亞文明。每一種文明都不可能是完美,在千百年來的傳承中它們極有可能失去了本來的面貌。但每一種文明都有存在的理由,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環(huán)境,不同的人群,需要不同的信仰,不同的精神支撐。
廢墟、大海、流浪,歷史常常在這里出發(fā)。在龐貝的廢墟中,在威尼斯悠長的河道中,在巴塞羅那流浪者的音樂中,是靜謐的南歐。
森林、山丘、古堡,歷史常常在這里隱藏。在奧地利天然無雕飾的村莊中,在自閉而雄偉的薩爾茨城堡中,在美麗富饒的阿爾卑斯山下,平和的中歐敞開了懷抱。
熱鬧、精致、張揚,歷史常常在這里轉折。在柔情萬種的塞納河畔,在熱情如火的阿姆斯特丹,在蒙娜麗莎安靜的微笑中,在諾曼底登陸的金戈鐵馬中,西歐露出了模樣。
蒼涼、寂寞、執(zhí)著,歷史常常在這里凝練。在冰封萬里的瑞典,在冷漠富裕的丹麥小鎮(zhèn),還有常常被遺忘的冰島,寂寞的北歐似乎已經等待了千年。
較之中歐的平和,西歐的風情和北歐的寂寞,我獨愛南歐荒涼的廢墟、人性的美麗。
喜歡南歐,是因為那種破敗的荒涼。有時候真的會相信,只有殘缺的美才是真實的。南歐,繁華過,興旺過,但它卻真真正正的死亡了,像一顆流星劃過歷史的天空,只留下一聲深深地嘆息。
走過繁華與蒼涼,追溯一段歷史。繁華與蒼涼,是一個城市必經的歷程,這段歷程是文明的起源和終結。這才明白,繁華和荒涼不是兩個對立的詞匯,由于繁華,才能體會到荒涼的絕望;由于荒涼,才能使人想起過去的繁華。維系于二者之間的,是文明。而所謂文明,就是在歷史長河中不斷地沖刷、積累、淘汰,遺留給我們的經驗和教訓。
幾頁書便是一段歷史,每一次翻動都是歷史的交響曲。較于歷史所在的年代,我們的社會無疑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與以前更是不可同日而語。從這探尋無疆之界的旅途中,我們跟隨余秋雨先生領悟了繁華與荒涼。從時間被裝進沙漏的那一刻起,文明就開始不斷前行。有過崇,有過卑鄙;有過燦爛,有過衰。挥羞^堅強,有過軟弱。文明不是一味的崇高,納粹的暴政,集中營的殺戮,埃菲爾下的放蕩,都已經隨著藍藍的多瑙河流向了遠方。
無論歷史有多么可悲可嘆可勉,歷史終究是歷史。我們不是七維生物,不能夠穿梭時空更改歷史,所以我們要做的只有發(fā)展未來。不論是古老的中華文明還是活躍的歐洲文明,都意識到文化的交融是發(fā)展的必然趨勢。人類的根本都是一樣的,各個文明從本質上來說也是水乳交融。
時間像一張濾網,濾出的是精華。歷史是尺度,度量的是人心。人之于世界,只不過是滄海一粟,浪尖一滴,如此渺小,如此無助。但人生的意義絕不僅限于此,無論是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馬丁路德金勇敢地演講,還是但丁、黑格爾,都經過了歷史的層層選拔,他們是人類世界的珍寶,值得我們好好珍藏。
如此神秘,如此愉悅,如此獨特,這大概是余秋雨先生想要教給我們的吧。
行者無疆讀書筆記 篇10
廢墟、大海、流浪,歷史從這里出發(fā);
森林、山丘、古堡,歷史在這里隱藏;
熱鬧、精致、張揚,歷史在這里轉折;
蒼涼、寂寞、執(zhí)著,歷史在這里凝凍。
跟隨著余秋雨先生的筆跡,跟隨著《行者無疆》,我感受著世界的彼岸或潮起潮涌,或風平浪靜,聽者偉人們的聲聲巨響,沉思著他們的點點滴滴。
他來到了羅馬,把“偉大”這個詞留給了那座唯一的城市,他筆下羅馬的偉大是透徹的,“偉大是一種隱隱然的氣象,從每一扇舊窗溢出,從每一塊古磚溢出,從每一道雕紋溢出,從每一束老藤溢出!闭沁@種徹底讓其他城市自愧弗如,知趣避過。他那空靈的文字讓我感到了一份實在。今天的羅馬是一座更加古老卻未曾荒廢的龐大空城,這是一種可觸摸的空,可諦聽的靜,但如此般徹徹底底的休假在中國只能成為一個永遠閃動在彼岸的夢影。他沉重卻不乏風趣:“人家的休假是轉換身份,我們的休假是疊加身份。疊加在遠離辦公室的地方,疊加在山光水色之間,那是多么不自然,那是多么矯情!痹谒墓P下,中國人似乎又增添了一分可悲。
對于威尼斯,他憐愛、心痛“小巷只能讓它這么小著;老樓只能讓它在水邊浸著;那么多人來來往往,也只能讓一艘艘小船解纜系纜地麻煩著;白天臨海氣勢不凡,黑夜只能讓狂惡的浪潮一次次威脅著;區(qū)區(qū)的旅游收入當然抵不過攔海大壩的筑造費用和治理污染、維修房屋的支出,也只能讓議員、學者、市民們一次次呼吁著!蓖崴挂蜻^于出色,因眾人的分享、爭搶已成了風燭殘年的老人,他們顯得沉默“這些泛光不亮,使那些古建筑有點像勉強登臺的老人,知道自己已經不適合這樣亮相。浸泡在水里的房子在白天溶入了熙熙攘攘的大景觀,不容易形成凝視的焦點,此刻夜幕刪除了它們的背景,燈光凸現了它們的頹唐。本來白天與我們相對而視,此刻我們躲進了黑暗,只剩下它們的孤傷!睅еn老,他們過著屬于自己的日子,不需要別人的憐憫。
從余秋雨先生對他們的商家的描述可看出,他們堅守著人格的自尊,“店是祖輩傳下來的,半關著門,不希望有太多顧客近來,因為這是早就定下的規(guī)模,不會窮,也不會富,正合適,窮了富了都是負擔。因此,他們不是在博取錢財,而是在固守一種生態(tài)!贝丝,心中不由燃起了敬意,仿佛在他們面前,一切物質上的成就變得庸俗,降得很低很低。滿足自己的就是富足,適合自己就是成功。
在西班牙南部,從弗拉門戈舞里,帶給我冷峻與火熱的交織和異域的美!笆菹鞯哪凶右荒槼畛,一出場就把自己的腳步加速成夏季的雨點,像要把一身燙熱霎時瀉光!薄斑@夏季的雨點是騎者的節(jié)奏、勇士的步數,他正以祭拜式的感動來酬謝上天賜予的幸福?”這熱情,這激昂,讓每一位讀者向往,這熾烈的高傲、流動的孤獨、憂郁的奔放,讓每一位刮宮那種憧憬……
對于歐洲城市,如果用“繁華”一詞來描述,未免顯得庸俗。這知識它們的第一層次叫打點生活,還有更高的第二層次叫打點歷史,第三層次叫打點自然。余秋雨先生生動地描述道:“一路行來,覺得這些城市千百年來都在自身等級上爬坡。有的爬著爬著就爬不動了,便蹲在某個告訴上,一蹲就蹲了好幾百年,有的則還要往上爬!币粋“爬”字,一個“蹲”字,演繹著他們生活的自然,始終追隨著一份自在,追隨著一份無拘無束,表達著人生的本態(tài)。他說:“這就像一位草莽英雄落腳京城,看他是否過好了,低要求,看他擺脫草莽多少;高要求,看他保留多少草莽!弊x著,我們身處城市的繁囂,車水馬龍,儼然成了華美的玩具,只剩下可憐的虛假的裝點。
巴黎是一座最健全的城市,即便如此,也有重要缺失,那就是,熱鬧的巴黎,不容易找到十八世紀。原因是其中轟轟烈烈的啟蒙運動。從余秋雨的形象比喻,我們嘗試理解著十八世紀的法國!笆耸兰o像是滔滔激流,十七世紀是它的左岸,十九世紀是它的右岸。左岸上,路易十四窮奢極侈,大興土木,都留下來了;右岸上,經十八世紀的沖擊而巍然成型的土地上站立起一個拿破侖,也留下了種種遺跡。結果,難于尋找的恰恰是激流本身。轟鳴聲早已遠去,河床上一片空寂。”特殊的年代,特殊的背景,構建了一個不一樣的巴黎,它熱情,它軒昂,它憂傷,它溫柔,如一位柔情萬種的少婦,讓人憐愛,卻飽含內涵,永遠猜不透。正因如此,這座城市便有了一種令人陶醉的體溫。
他走過古老而神秘的宮殿,踏過荒蕪渺遠的大地;他飽覽溫柔碧綠的水城,探詢神圣遙遠的極地;他走過了繁榮喧囂,卻始終不忘寒冷孤僻的冰島。朋友勸阻他不應該選擇隆冬去冰島,他知識淡淡地說:“不去冰島則罷,要去定要趕一個冰天雪地。嚴冬是它的盛世,寒冷是它的本相,夏天反倒是它混同一般的時候,不去則罷!
這就是余秋雨,這就是真正的行者,在點點滴地追求,在歷史的陪伴下鉆營,在冰天雪地里行走……
他深深地愛著每一寸土地,每一寸冰清玉潔,以至于舍不得踩下腳去。
他的腳步永遠不會停歇,他的心靈之旅正在延續(xù),風急浪高,晚霞凄艷,他默默地,把所有的歷史穿過。
行者無疆,他的世界永遠沒有盡頭,正如哥倫布所說:“不在乎腳下,只在乎前方!彼冯S的正是這流浪的本性。
行者無疆讀書筆記 篇11
離開象牙塔的憂郁,去尋找文化路上的片片詩意,點點詩情,段段詩境。——題記
非誠勿擾
不止一次讀《行者無疆》,每一次的經歷也大不一樣,而收獲則在一點點壯大。淺嘗輒止,是讀不出內涵的。用心揭去文化、景致、思想示出的“非誠勿擾”,里面竟別有洞天。冒出一絲絲靈光,受益終生。
遺跡,沉默,滅亡
歷史會留下痕跡,文化會留下痕跡,興亡會留下痕跡,當你面對那些逝去的繁華,會有何感想,緘默不語,思想卻在跳躍,文化正在追溯。時空逆流成河,過往浮出水面,是在向世人警示?抑或是在興亡的末日恍然大悟,發(fā)現人生真理?
古老的窄街,緊閉的舊門,平凡的小城,充溢著不同凡響的人生觀,每一個地域有不一樣的風土人情與文化素養(yǎng)。每一個見識,能令人有所收獲。文化的了解,過去與將來打碎,重塑在一起,重要的是鑒往知來。
智者,感知,態(tài)度
墓地荒荒,葬了多少智慧的大腦。樓宇橫棟,哪一扇門后面有著世界的轉折,哪一席之地曾做過聞名遐邇的文人墨客,哪一方水土養(yǎng)育那些舉足輕重的大人物。
游歷了這些智者曾經的居所,品味了他們的生活,那些個空間,彌漫著文化與智慧的芳香,智者的態(tài)度,永遠滯留在這片空間,供后人借鑒。世間智者的歸宿處,正是后人感知的好地方,緊靠著偉大的靈魂消閑半日,收獲頗深。將智者的態(tài)度,傳承下去。
山水,典雅,自然
這個片段更像是中國哲理,與歐洲大陸的繁華相差甚遠,是旅行的本義,牽引了我思緒的聯想,總歸是我感知的延伸。淙淙的細水長流,山巒疊嶂,林寒澗肅,自然地平凡。中國式哲學便是從這崇山細水中領悟。天下萬物,延續(xù)著自然法則,生生不息。用心感受自然萬物的格調,收益更是無法比擬。中國文化便是如此飄逸。文化出自現實,出自這山山水水,
從大山,學習深刻;從大海;學習勇敢;從大漠,學習沉著;從森林,學習機敏。
出發(fā)
一直鐘情余秋雨老師的話。囚禁是叛逃的理由,但走得遠了,這個理由漸漸退去,前一段路程了后一段的理由。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長久以來,文蛤被禁錮在象牙塔式的囚籠里了。旅行本義,就是文化交流,文明碰撞,旅行連接世界。旅者喜出發(fā),文化喜出發(fā)。離開,去尋找,旅行時路徑。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文化之行始于足下,智慧之行始于足下。旅行不必拘謹,僅一句“我走完了”.在人生閱歷上揮毫濃墨重彩的一筆。
行者無疆,旅者自得。
離開,去尋找,聚齊零星的文化靈光。
行者無疆讀書筆記 篇12
很抱歉一直沒能來寫些東西。我是一個不善言辭,也不善自我情感表達的人,不知道能說點什么。姑且說說近來的讀書情況吧。最近看了著名作家余秋雨的一部書,叫《行者無疆》。文章很美,使我的感觸很深,我大概了解了幾乎整個歐洲的文化概況。這部書是根據作者旅行歐洲各城市過程進行記述的,依次記載了南歐、中歐、西歐和北歐的地理、文化等,是在旅途中寫的,應該叫做“述行記”吧。同學很早就推薦余秋雨的散文書籍,但一直沒看,看過感覺真的很不錯。
《行者無疆》這部書主要以歐洲各國的歷史文化為線索,穿插進去許多古建筑、古城堡、古文化遺址、杰出人物、藝術、飲食等實實在在的文華的載體,有令人震撼的龐貝古城,文藝復興時期以弗洛倫薩為中心的美第奇家族,以及以美第奇家族為中心的米開朗奇羅、達。芬奇、拉斐爾、伽利略等杰出人物,有法國的飲食,瑞士的鐘表,西班牙的斗牛場等等。然后,作者在贊嘆惋惜,羨慕哀傷過后,與我國的歷史文化暗暗地進行冷靜的比較,在比較中進行反思,反思我國現有的文化為什么與西方存在那么大的差距,我國文化為什么不被西方文化所容納、所理解。
這部書的結語,作者這樣說:“結語不是結論,任何真正的旅途都不會有結論”。他講完路上的種種見聞后,只是一聲輕輕的苦笑。他說:“一連講了那么多地方,一定夾雜著太多的錯,但即便把所有的錯加起來,也抵不過一個事實:我們對歐洲的了解,遠遠超過歐洲對于中國。”
接著講了許多故事,其中一個是這樣的:一個中國學生在歐洲某個國家留學,一天新來的教授掃視過教室的各國學生,獨獨對他進行了一系列有關中國的盤問。這位學生艱難地回答了一半顯然被廣泛誤解了的問題,然后說:“另一些問題不是誤解,隨著中國的富強將會逐步解決的”“那么,什么是你們富強的標志呢?”教授緊追不放。學生突然覺得有點心酸,說:“我不是政府官員,回答不了這么大的問題,只想到一個最起碼的標志,到了那時,中國留學生將不會在教室被單獨挑出來,接受那么多盤問!
作者認為這種現象的根源,在于文華的隔膜。然而,這個隔膜的“死點”不在古典學理的譯介,不在陶瓷、絲綢的喜好,也不在社會數據的把握,在中國人的群體心理結構所衍生的個人日常情感方式。因為它既是中國文化的歷史積淀,又是中國文化的創(chuàng)造基座,既給中國文化帶來了血色,又帶來了恥辱和尊嚴。
我沒有余秋雨的深度與廣度,不懂得中西文化上的事情,但他那種對中國文化前景的焦慮之情深深地感染了我,而我現階段唯一能做的只有讀書。
希望所有熱愛我們這個專業(yè)、喜愛文學的朋友翻翻這本書,翻翻我們的歷史文化。
行者無疆讀書筆記 篇13
我以前并沒有讀過類似于《行者無疆》這樣的游記,所以第一次讀,甚是喜歡,而且感觸頗深。讓我深刻體會到了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的深層意思——就是行萬里路其實就是在讀萬卷書,并且行萬里路的方式更加讓人深刻,還讓我認識到了自己的才疏學淺。認識到了在知識這條路上自己還有很長很長的路要走。
大師就是大師,余秋雨先生的這部作品,無論是從敘事方式、寫作方法、還有知識覆蓋面上都很完美,不深不淺,結合樸實的語言,讀起來很舒服。而且余秋雨先生的確是一個極有思想力的人,他去的每一個地方都是帶著目的去的,而且這種目的恰巧讀者們也都很感興趣,比如去了解弗羅倫薩的文藝復興,了解德國的二戰(zhàn)思想,了解瑞士的中立思想等等。而且再加上先生豐富的知識儲備,致使在每一個章節(jié)都可以讀到一些讀者們自己不知道但卻很感興趣的知識。所以這本書僅僅只通過文字就讓我看到了世間許多很美好的事物,使我產生了無限的向往,同時給我的生活增添了動力。書籍真的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接下來為大家分享我感興趣的幾個段落。
"記得早年在一本書上讀到,有一次費希特患病的夫人出現了危險的癥狀,他本該留下侍候,但原先約定的一次重要的演講來不及推掉了,只得忍痛前往。沒想到等他心急火燎地回來,夫人的病情居然有所好轉,他激動地流著眼淚與夫人擁抱親吻。人們說,正是這種擁抱親吻使他傳染上了夫人的病,而且因此去世,現在我看著他們夫妻倆的合墓,世間多數廣場演講者的家里,總有一位妻子等著,等得非常殷切,絕不會不等他回來就獨自離去,一次次等待,直等到長眠在一處。"這是余秋雨先生去德國了解德國哲學家費希特思想時寫的。這位大文豪死后沒有華麗的墓地,只是與她的妻子一起合葬在普通的墓地中(甚至稱得上是簡陋),而且先生還花了很大的力氣才找到,德國的大部分人都不知道他埋葬在哪。這一段之所以印象深刻,沒有錯我學識有些短淺,只關注到了愛情?傆幸晃黄拮拥戎,等得非常殷切,不是因為血緣關系,更不是因為功名利祿,只是因為愛。這讓我想到了顧城的《多想愛》。忠貞不渝的愛情是人世間最美的經歷。
"那年月瑞士實在讓人羨慕。我曾用這樣幾句話描述:人家在制造槍炮,他們在制造手表,等到硝煙終于散去,人們定睛一看,只有瑞士設定的指針,游走在世界的手腕上。"這是先生在瑞士寫的,這個國家沒有什么名人,也沒有石油等名貴礦物,只因它免除了戰(zhàn)爭的消耗,所以幾百年來平穩(wěn)發(fā)展,變成了世界上富裕的國家。先生的這幾句話描寫的貼切至極。
先生文中描寫了許多非常華麗的風景建筑,讓人神往,要說最令我印象深刻的還是圣家族大教堂,這個教堂位于西班牙的巴塞羅那,已經建了100多年,他的設計師——高迪。用一生的時間去建造這個教堂,卻只建成了這個教堂的外立面,他的學生還在繼續(xù)這項偉大的工程,預計2026年,高迪逝世100年之際教堂可以完成。
一個人的意志力竟可以強大到如此地步,我敢肯定他在建造這個教堂時絕對沒有考慮時間,只是專心于建造,把每一處做到最好,做到極致。以至于時間都無法阻止他的腳步。這應該就是夢想的真正力量。
行者無疆讀書筆記 篇14
沒有一處天地不是廣闊的,狹隘的只是你的眼界!沒有一處古跡不是輝煌的,無知的只是你的學識!沒有一段歷史不是傷痕累累,淺薄的只是你的思想!沒有一段文明不是人類的財富,輕蔑的只是你的靈魂!
文化是世界的,文明是人類的,幾千年文明的起源與沒落,幾千年文化的興盛與踐踏,“余秋雨”老師記錄著,思考著,嘆息著!缎姓邿o疆》——走的之遠,行的之廣,愛的之深,惜的之切……駐足,往返,滄桑,孤獨,又夾雜縷縷喜悅。
行者獨步于遙遠的曠野,為后來人度步出一往無垠的疆土。歷史真的是太長了,每一條街道都盛載著故事,每一座建筑磊盛著盛世繁華,每一片廢墟都溢透著偉大。我們丟失了太多的記憶,瑣碎的,空虛的,甚至是無用的,但那確是最有意義的,意義就在于那些瑣碎的空虛的無用的才是你最初的形成,于身體,于思維,也許那就是幾千年以前的你的存在。
探尋的本質也許就是流浪,當歷史不再走進傷痛,記憶不再承受責任,它或許會進入一種自我失落的精神恍惚!案鐐惒肌卑l(fā)現了新大陸,也只能稱之為探險。文化如遠年琥珀,既晶瑩可鑒又不能全盤透明,一定會有一些歷史的沉淀,那才是最真實的,真實無價!
行者無疆讀書筆記 篇15
文明是什么?
你可以在詞典的解釋中找到繁雜冗長的釋義,你可以在各種各樣的影視作品與歷史文物里看到對不同文明的展示。它們有的淹沒在南美的雨林里,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神秘的一筆;它們有的雄踞在東亞俊美的山川中,繁華如清明上河圖所繪的闔閭千里,如今依然隱藏在宮闕幾間;它們有的坐落在地中海陽光的海岸旁,以其理性與睿智,使得今天的思想、法律、體制依然流淌著它的血脈。所有的文明無一不穿越歷史長河而來,給我們以無法比擬的厚重感,就算那些中斷在千年前的文明依然留下的痕跡,讓我們可以從文獻與文物中窺見一斑。
可是,就如同蘭芝之室一般,我們卻很少去觀察我們生活的世界。在中國,我們會因為尊老而為老年人讓座,而日本人卻覺得給老人讓座是瞧不起他們;在中國,我們因為孝順的美德聽從父母的教導,而西方民族的父母與子女都認為自己是獨立的個體,沒有誰聽從誰的必要。和我們相比,他們少了一份羈絆,多了一份理性和獨立。如果你肯多花一點時間,多用一份心思去觀察我們生活的世界,和它之外的世界有什么不同,你就能真真實實的看見一點點文明留下的痕跡。這種痕跡深深的篆刻在不同民族的DNA中。但現實情況是,從客觀來說,不是每個人都有這份金錢和這份時間,從主觀上來說,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具備一雙從不同地方、不同民族的風情中剝離出他們文明的美的眼睛。我不禁感嘆,人類積累了幾千年而來的瑰寶,卻有許多人不能對它進行審美享受,實在可惜。
幸好,當我們不能身臨其境去欣賞自然風光的時候,有攝影師拍攝的奇瑰風光給我們帶來審美享受,說實話,有時候就算我們身臨其境了,也不見得能看到比攝影師拍到的景色更美。
比起文學家,在《行者無疆》這本書中,余秋雨先生更像是一個攝影師的身份,用他獨到且深邃的眼睛,和包容博大的情懷,為我們拍攝了整個歐洲的文明,以及在另外一本《千年一嘆》中,用一樣的方法書寫了整個伊斯蘭世界。
顯然,文明的攝影師,比自然風光的攝影師門檻要高得多。所以這樣一部不可多得的作品是在值得一讀。
行者無疆讀書筆記 篇16
最近媽媽看我對旅游方面的書籍很感興趣,就向我推薦了余秋雨先生的游記《行者無疆》。
起初,我心里有些為難,覺得像他這樣的作家,作品肯定是深奧的,充滿哲理的,讀起來不會那么有趣,有意思吧。媽媽仿佛看出了我的心理,對我說,不要把這當任務,也不一定要一口氣讀完,可以先從感興趣的內容入手開始讀,我相信你一定會有收獲的。不知為什么,媽媽的話打消了我的顧慮,自己心也靜了下來,認真地翻開書頁,仔細瀏覽著標題。這本書作者是分四卷(南歐、中歐、西歐、北歐)來記錄他考察歐洲九十六所城市文化,歷史及他的思考。我讀起來并不困難,而且書中內容豐富多彩,引人入勝。而其中最吸引我的是南歐篇中《南方的毀滅_龐貝古城》。我小時候看記錄片《龐貝古城》時,對那場大災難的可怕景象印象深刻。閱讀前我很好奇作者會怎樣描寫。在讀的過程中,我深深地被吸引住了,仿佛也跟隨著作者一起到了龐貝古城,看到了被火山灰掩埋的人群,留下他們死亡前掙扎形體,在凝固后形成的“人形硬殼”;看到了瓦罐工場工人抱肩蹲地,一蹲就是一千多年;還看到士兵至死都站在城門口監(jiān)守崗位;還有那些"人形模殼"表現出保護兒童和老人的姿態(tài)?吹搅嗽邶嬝惞懦菫碾y降臨之時,處處閃爍著人性之光?。我的內心由開始的恐懼,悲哀轉變?yōu)榱藴嘏。透過余秋雨先生的文字,我重新認識了"龐貝古城",它不僅是歷史的回憶,還照映著災難降臨時人們優(yōu)良的品質以及善良的人格魅力。
感謝作者帶給我的溫暖,同時也向我的伙伴們推薦這本書。
行者無疆讀書筆記 篇17
今天終于把余秋雨老師的《行者無疆》看完了,前后大概花了半個月時間,整本書是余秋雨老師游歷歐洲的.所見所思,底蘊豐厚的大師寫出來的游記融入了很多歐洲的文化歷史,看完之后不禁感嘆原來人的腦儲量還可以這樣開發(fā),余秋雨老師猶如百科全書一樣解釋著那一座座古堡、一座座城市、一個個熠熠發(fā)光的名字,對比余老師的游歷,我們平日里的出游走馬觀花都配不上,只能算是曾經足跡到了而已。
合上這本書,剛好好友發(fā)來微信,問我再做什么,我說正在做歐洲夢,想再去歐洲,尤其是北歐,那童話般的夢幻一直深藏在我心底,我小時候并沒有讀過多少童話,一千零一夜只是聽到的書名,小時候知道的童話只是語文課本中的那賣火柴的小女孩,也許是小時候童話的缺失,現在竟然對那童話般的世界及童話的家鄉(xiāng)充滿著好奇與憧憬。
剛好對前兩年的歐洲之旅回憶還差英國尚未記錄,今天帶著這份尚未走出書本的心情給歐洲之行畫上一個頓號,希望以后有機會再繼續(xù)感受觸摸那片世界的文明與典雅,滄桑與苦痛。我們在英國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劍橋,徐志摩的一首《再別康橋》讓世人認識到了劍橋的美。
一提起劍橋,很多人都會自然而然地想到劍橋大學這座蜚聲世界的頂尖名校,事實上劍橋是一座很古老的大學城,位于倫敦北部50分鐘車程的地方。自13世紀末創(chuàng)辦劍橋大學的第一所學院——彼得學院以來,劍橋一直作為一座大學城存在至今。導游告訴我們,在劍橋一不小心碰倒的人可能就是某一個領域的專家,這里才真是人才濟濟。知名學府、頂尖人才、古老小鎮(zhèn),優(yōu)雅安靜且有著濃郁的學術氛圍,真有不想走的感覺。
我們在劍橋住在寄宿家庭,我們幾個分到的是一個華裔家庭,十年前從成都移民到劍橋,男主人出差在外,女兒外出實踐活動,家里只有女主人陳姐和她七八歲的兒子。女主人陳姐優(yōu)雅嫻靜,給我們講她們的移民故事和在英國的生活,接觸很多移民家庭,發(fā)現出國之后她們表現出了更強烈的愛國之情,特別關注國內的發(fā)展也特別重視對孩子的母語教育,陳姐告訴我們?yōu)榻o孩子加強國內生活體驗,每年暑假她們都會回國帶上兩個月,帶著孩子學學中文,再帶著孩子游歷一下國內的大好河山,陳姐聞聽我是一名數學老師,竟然還動心思想讓我給孩子補習補習國內的數學教材,舉手之勞我當然沒問題,只是小家伙玩游戲有點投入,終沒留出時間。
陳姐帶我們去超市小店購物,感受當地人生活習慣。進了商超,我們還是很受觸動的,諾大的商場衣服一般都是幾十英鎊,一百多兩百多的應該就是不錯的了,當然是對工薪階層而言(不考慮土豪標準),對比國內商場女裝單件衣服也都在千元以上。我們去了一趟超市,陳姐花了不到四十鎊,買了滿滿一推車,我們都忍不住感慨,這些在國內估計差不多要三四百元錢吧。我們看著價簽,蔬菜水果牛奶等日常用品很多都是一元以下,電視機等大件商品也不過幾百元。當然如果把英鎊換算成人民幣,好多物品并不比國內便宜。只是都是每月幾千元的工資,生活用品占工資比例明顯不同,工資的購買力差異巨大,這也許就是發(fā)達國家和發(fā)展中國家的區(qū)別吧,購買力不同導致生活壓力指數差異明顯。但陳姐告訴我們,她們移民的十年,也是中國發(fā)展最快的十年,這十年她們也錯過了很多的機會,言語間盡是遺憾。
我們參觀了那些平日里聽起來就激動不已的學院,走到傳說中砸住牛頓的那棵蘋果樹,又參觀了議會廳,感受英國政府的辦事風格。劍橋最使人留連卻步的是那滿城的綠色。青蔥的草地幾乎鋪滿了這座小城除了街道以外的一切空地。那一棟棟高大的校舍、教堂的尖頂和一所所爬滿青藤的紅磚住宅就在這一片綠色之中。
康河邊上,垂柳成蔭,叢林擁翠,襯托著劍河的一泓碧水,整個劍橋就像一片綠色的海洋,綠意蔥蘢,令人心醉。來到劍橋一定要泛舟康河的,康河里的那些年輕帥氣的船夫竟然好多都是劍橋的學生,真是讓我們非常意外,船夫知道我們來自中國,劃行至一段時船夫大喊:手機膜、手機膜、手機膜,過了一會我們才恍然大悟,原來是徐志摩,我們走到了那膾炙人口的----輕輕的我走了……這首詩的誕生地。
大本鐘、倫敦眼、白金漢宮、泰晤士河等這些聞名與世的景點,只是停留在眼睛涉略過而已,并沒有感受到太多文化和內涵,我們只能說我們曾經到過,因為自己這方面的儲備就很欠缺。在一個很大的莊園里我們體驗了英式下午茶,同樣由于知識儲備不夠,只是感受到了那一份外在的愜意與優(yōu)雅。
行萬里路讀萬卷書,可我怎么發(fā)現不讀萬卷書,萬里路上只是膚淺的感官體驗,內涵式的體驗還是需要內涵的積淀才能擁有。越走越發(fā)現自己的單薄無知!行者無疆,行者永遠在路上!
行者無疆讀書筆記 篇18
跟著《行者無疆》,跟著余秋雨的足跡,我走過了歐洲,走過了整個歐洲文明。
其中最讓我感動的,不是深沉的中部,燦爛的西部,神秘的北部,而是那具有廢墟的荒涼,人性的美麗的南歐。
喜歡南歐,是因為那種破落的荒涼,是因為有時甚至相信,只有破碎的殘缺的東西才是真實的美麗的。南歐,卻是繁華過,興盛過,可是經過幾千年的歷史浪潮,他沒落了,甚至是,死亡了。這也許是時代帶走了它昔日的光輝,留下的,只是值得人們去細細體味的那一片廢墟,那一段文明。
南歐,走過繁華和荒涼,正是這才使得他更充實,才使得他在夕陽的余輝下更為滄桑,才使得它保存下文明,見證著歷史。
于是,我想,南歐的奪目不是因為他給了人們多么璀璨的景色,而是因為他讓人們看到了生命的歷程,看到了真實。
繁華和荒涼是兩個多么矛盾的詞啊,可是,南歐就將他們用文明連接了起來。這不得不讓我想到,走過繁華和荒涼,確實能鑄就一些永恒。
走過繁華和荒涼,沉淀一些心情。有些歷史遺跡,當你看到他的繁華,在腦海中描摹他先前的樣子時,會感到一絲辛酸,抑或,是一種莫名的感慨。在夕陽的照射下,余暉將斷壁殘墻的影子拉得很長很長,投射在一望無際的空曠的土地上,直到地平線埋藏在黑暗中。
就像圓明園,昔日的美麗,只因為八國聯軍的硝煙炮火,霎時之間,全成為一片廢墟,這一場毀滅,雖然只是一瞬,在中華文明史上,卻是一段無比黑暗的時間,因為,毀掉的,不僅僅是圓明園本身,而且,還有文明,一同毀掉了。所以,今天,當我站在圓明園的土地上,不是失落,而是深深的遺憾與憤慨。雖然,圓明園一直在修復,可是,無論如何,都只是徒勞。但圓明園始終是美麗的,因為曾經繁華過,美麗過,而今的荒涼只是見證著當初的美麗。這種美麗,將被人們沉淀在心底,默默地,永遠永遠。
走過繁華和荒涼,追溯一段歷史。每一朝,每一代,都有它的繁華,也同樣,會有它的荒涼。這是時代進步的自然規(guī)律,只有經歷這每一個時期,無論輝煌,無論頹廢,都是完整的歷史。因為在這里,地理的遺跡已經成為歷史的遺跡了。因為在這里,你可以清晰地看到,一個民族的振興和毀滅。
羅馬帝國的輝煌,人盡皆知。這座地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帝國,這座擁有地中海旖旎風光的帝國,不得不讓人向往。無論是他的建筑中透出的熊熊霸氣,還是這座城市本身的偉大,都令人們嘆為觀止。羅馬角斗場,那個無數人撒盡鮮血的地方,那個當時作為貴族人娛樂場所的地方。曾經,他用噴涌的鮮血向世人展示它的威猛,他用人與野獸的較量向世人展示抗爭與搏斗,他用被血染紅的天空向世人展示生命的脆弱。然而,這樣一個興盛的帝國,也有滅亡的一天。羅馬帝國終于滅亡了,帶著他的風光,帶著他的角斗場,也帶著他的文明,滅亡了。太陽依然升起、下落,天空的那頭卻不再如此鮮紅。他見證者羅馬的興盛與衰亡。如今,再看羅馬角斗場,只有斷殘的石柱在夕陽下站立。永遠永遠。
走過繁華和荒涼,注釋古與今的完美。有時我認為,荒涼的存在也許是為了證實先前的繁華。然而,當完美的建筑被完好的埋葬起來,不為世人所見,與世隔絕,那么,當人們發(fā)現這般奇跡的時候,古代與現代就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這才發(fā)現,古代與現代原來是可以融會貫通的。
龐貝古城是多么雄偉。人們安逸和諧地生活著,沒有煩惱,沒有憂愁,一片安然。然而,毀滅只需要一瞬間。火山灰的堆積將他永久的埋葬了起來,城市,街道,劇院,一切都被封鎖了起來。于是,一座古城開始了永遠的安睡,安詳而不受打擾。如今,龐貝古城被發(fā)現了,完好無損,于是,古今便有了鮮明的對比。古城,滄桑,暗沉,F代的城市,繁華,超前。這讓人甚至覺得,古城的荒涼中反而能看出繁華,而繁華中又透著隱隱的荒涼。這種捉摸不定,讓人永遠銘記。
繁華與荒涼,是一個城市,一段歷史所必須經過的歷程,這段歷程是文明的起源與終結。這才明白,繁華和荒涼是兩個不相矛盾的詞,而是兩個互相補充的詞。因為只有看見繁華才能體會荒涼,只有看到荒涼才能想到繁華,而維系于這兩者之間的就是文明。
行者無疆讀書筆記 篇19
我從來不曾如此抗拒一本書,或許是因為它的封面吧——在兩幢古色古香的歐式建筑間,清晨金色的陽光鋪滿了并不寬敞的石頭路。第一次看到時給我一種莫名的壓抑和我讀不懂的深沉。
當我終于鼓起勇氣讀完它的時候,我知道,那不是壓抑,而是一種思考。與其說作者余秋雨是帶著讀者走遍那九十六個城市,還不如說他是帶著讀者的思緒飛遍了九十六個城市……無論他站在哪一座城市,他都并不止步于眼前的風景,而是要思考,思考這座城市的歷史,思考這座城市的文化,思考后人對這座城市的評價。他讓我做了思者,行者無疆,思者亦無疆。我骨子里的懶散令我懶得長途跋涉,可我有一顆愛旅行的心,我向往著歐洲,卻被簽證和飛機票阻隔,于是我發(fā)現了行者無疆。
書中北極圈的旅程是艱難的,然而北極是我個人最向往的,冬天最冷的時候闖北極,艱難是理所當然的。也許因為看過太多北極圈的介紹,在所有對北極圈的描寫中,唯一讓我驚嘆的是,在圣誕夜的北極圈,他們竟然找到了一家中餐館,看來中國人是無處不在的,海外,尤其在北極圈這樣的地方,遇到同胞的感受,想必溫暖得可以抵御北極的寒風吧。
合上書,卻沒有合攏我的思緒。作者走了幾萬里的路,當然不止是為了寫這本書,更不會是為了欣賞異國風情,單純地了解他鄉(xiāng)文化。看完整本書,我腦中似乎留下了什么。中國的五千年歷史是所有中國人引以為榮的資本,但有時歐洲遲到的文明卻值得我們仰望。
古人說:“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笨戳诵姓邿o疆我覺得:“行而不思則惘,思而不行則殆!毙姓邿o疆,學者無疆,思者無疆!
行者無疆讀書筆記 篇20
喜歡余秋雨先生的書,他給我們的不僅是一本書,更是一種世界觀,價值觀的傳遞。他帶給了我們一場世界各國的文化盛宴。讓我們了解那段歷史,那段被風沙掩埋的歷史。歷史是過去了,但歷史應該也值得被我們銘記。不管那段歷史是屈辱還是輝煌,它都已過去,我們要做的就是吸取教訓,正確的大步向前。文化不是空洞的華麗的辭藻,不是富麗堂皇的建筑,是那種真正能觸動心靈的事物。《行者無疆》這本書,每一篇游記篇幅不長,卻總能給人以回味,咀嚼的空間。每一方異鄉(xiāng)土地似乎在作者筆下都包含著深邃的文化氣息,授人以探索的啟迪。這便是脫俗于一般游記散文的輕描淡寫,抑或走馬觀花式的長篇累牘。因而在回味中夾帶著思索,在思索中讓人明智。
捧起一本記敘了漫漫行程的游記,便仿佛打開了一扇引領我們通向新奇的大千世界的窗戶。世界之大,我們無法想象,尤其是文化的差異,更讓我們向往。因為之前從未企及因而渴望已久,不必為如何到達那遠在天南地北的目的地而發(fā)愁,只需面對充裕的文字,我們想象的翅膀已在不知不覺中伸展。
《行者無疆》這部書主要以歐洲各國的歷史文化為線索,穿去許多古建筑、古城堡、古文化遺址、杰出人物、藝術、飲食等實實在在的文華的載體,有令人震撼的龐貝古城,文藝復興時期以弗洛倫薩為中心的美第奇家族,以及以美第奇家族為中心的米開朗奇羅、達。芬奇、拉斐爾、伽利略等杰出人物,有法國的飲食,瑞士的鐘表,西班牙的斗牛場等等。然后,作者在贊嘆惋惜,羨慕哀傷過后,與我國的歷史文化暗暗地進行冷靜的比較,在比較中進行反思,反思我國現有的文化為什么與西方存在那么大的差距,我國文化為什么不被西方文化所容納、所理解。
有差異,就有根源,作者認為這種現象的根源,在于文華的隔膜。然而,這個隔膜,不在古典學理的譯文不同,不在陶瓷、絲綢的喜好不同,也不在社會數據的把握不同,在中國人的個人日常情感方式的不同。因為它既是中國文化的歷史積淀,又是中國文化的基座,既給中國文化帶來了血色,又帶來了恥辱和尊嚴。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書和思考的過程總是相輔相成的,在讀書的過程中體會人生,在行走的過程中感悟人生!缎姓邿o疆》給我們打開了歐洲的文化之旅的窗口,讓我更是向往自己能親身去體驗一下,欣賞歐洲的一路風景,體會歐洲的獨有文化風情,感受文化帶來的心靈之旅。
“讓心靈去旅行”這句話一直被我深深牢記,一次遠行,不僅是身體在自然與人文景觀中穿行,更是心靈得到洗滌和震撼。余秋雨先生的這本《行者無疆》不僅是一本引人入勝的游記,更是一本洗滌靈魂的圣經。這絕不是一次簡單的歐洲之行,也不是一次簡單的電視節(jié)目,這是一次新時代的東方文明沿著古老的絲綢之旅,去追憶古老西方文明的旅行,是一次重新探索發(fā)現新時代西方文化,風土人情的的旅行。這不僅是旅行,更是對文化的探尋。
無論余秋雨站在哪一座城市,他都在思索著一座城市的文化歷史。
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旅行。我們很榮幸通過大師的眼睛,知道了歐洲這片鮮活了幾世紀的土地,歷經滄桑的考驗,它的國家和偉大的大師們的精魂永不逝去。它和古老的中華文明一樣,在歷史的長河中,經歷過自己的興盛時代,又經歷自己的
行者無疆讀書筆記 篇21
一個百無聊賴的下午,坐在圖書館的角落里,手捧一本書,靜思生活事。這種令人向往的生活,我曾經歷過一次。手捧《行者無疆》,感受旅途之美。余秋雨的《行者無疆》無疑是一個成功的作品。它記錄了余秋雨在歐洲一些國家城市旅程中的全部感受,算是一部考察西方的隨筆集。余秋雨曾在書中感慨“歐洲文明確實優(yōu)秀而成熟,能把古典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個人自由和社會公德融會貫通!边@是作為一個學者對于文化的由衷的評價,更是余秋雨值得人稱贊的地方。
一本書,最成功之處無疑是引起讀者思考,并讓讀者產生共鳴。毋庸置疑的,余秋雨做到了。令我最佩服的便是,余秋雨在描繪一座城市風光時,不僅僅是在寫景,更多的是個人的思考。正是他深入地思考與剖析,才成就了《行者無疆》這一傳世珍寶,我很慶幸我有讀過這本書,也很慶幸可以通過余秋雨的視角去領略歐洲國家的風土人情。
閱讀了第一卷訪南歐中的羅馬假日,腦海中浮現的便是《羅馬假日》這部經典浪漫的電影。羅馬這個國家,隱藏著千百年來的秘密,蘊含著深厚古老文明的文化,更散發(fā)出迷人的浪漫,讓許多人旅游時都為之贊嘆。不過讀完這章之后,我了解到原來羅馬人對于休假這件事情特別重視,五千八百萬的意大利人居然在休假時有三千萬到了國外,商店大門緊閉,街上空蕩蕩的,儼然一座空城。也是,一向安安靜靜與世無爭的羅馬人,自然樂于享受生活帶來的美好,休假便是他們使雜務中斷,焦灼凝凍,肢體回歸的最好方法。正如文中的最后一句——“那么羅馬,你的每一次空城,必然都會帶來一次人格人性上的重大增補”。羅馬這個神秘的地方,還有許多驚喜之處值得我們去探尋。
文藝復興大概拯救了歐洲中世紀的黑暗,在這一時期歐洲出現了大量被人們所稱頌所記憶的拯救者們,這些拯救者們也被稱作大師。每個時代的大師都有他們獨特的記憶,而這一篇《大師與小人》中講述的就是米開朗琪羅的一些故事。米開朗琪羅是一個畫家,也是一個雕塑家。他所都要經歷的,或者說應該經歷的事,他都是以一種更高的思想去看待、去發(fā)掘一些不同。大師總是與眾不同的,他們期待著自己的獨一無二,卻又更期待擁有對手,他們需要一個肩并肩競爭的人。但在他們的路上總有一些被稱為小人的人類,那些人被世俗所羈絆,但同時身體力行地去羈絆這些大師的人。大師們一邊要完成自己的著作,一邊又要抵抗著外界的干擾。他們從不懼怕真心藝術節(jié)之間的不服氣,因為一旦提到作品,他們都能夠盡釋前嫌。但是遇到小人時,無論怎么辯解,語言都似乎顯的蒼白無力。從這一篇我們看出,生活中的小人,其實是非?膳碌,也警示著我們,我們不應該去成為一個小人,應該以寬廣的胸懷,去看待每一件事情,去看待每一個人,而不是急于一時的利益,去阻止一個時代的發(fā)展。因為在文中寫到,作者余秋雨認為,文藝復興運動退潮的標志,應該是米開朗琪羅之死吧!這是時代的警鐘。
有關米開朗琪羅這一章已經讓我深有感觸,《流浪的本義》這一章又給我新的思考。巴塞羅那,這座城市的主題是流浪。流浪是看起來讓人觸目驚心的一個詞,一個會讓我想起貧苦大眾的詞,甚至是弱者的一部分,然而,我錯了。在這里流浪者幾乎是旅行者的意思,是藝術家的意思。他們每一個幾乎都有高雅的生活追求,不為物欲困擾,選擇自由自在的生活旅行,他們追求生命的自由,生活的快樂。流浪者大街是他們藝術的展現,也許他們迫于生活在這里賣藝賣物,但他們所表現出的藝術的氣息,所籠罩的文明的秩序,所融合的主客一體,讓文化行者――余秋雨深深喜歡著這樣一個流浪者之地,并且百逛不厭。在真人雕塑這一小部分中,當人伴演的塑像追上小氣的“偷拍客”時,依然那么有禮有節(jié),“能不能再與你拍一張”,一句多么委婉的話,既不會讓“偷拍客”尷尬,又可以達到收取費用的目的,同時期間體現出了人文主義關懷與真人塑像的高素質。他們向往遠方——他們詩意的棲居。
領略了南歐的人文氣息后,就再來欣賞一下令人驚嘆絕倫的建筑——阿汗拉布拉宮。在《死前細裝》一章中,作者對阿汗拉布拉宮進行了一番描繪:“今天我們一行來到這里,首先驚詫它的巨大,層層進去,對于能否在一天之內走完它,已失去信心!薄鞍⒑估祭瓕m,就是在絕望的平靜中完成的精細雕刻!敝杂邪⒑估祭瓕m的建成,都是源于西班牙人和摩爾人的土地之爭。雄健得不受地域限制的祖先在贏得土地、又在百年后即將失去領地時,留下一批沒有地域安身的子孫。在格拉納達這座孤城,對峙了兩百年的戰(zhàn)爭顯得空寂、平靜。摩爾人在絕望中趨于平靜,在平靜中細細修飾著阿汗拉布拉宮。作者言道:“最準確的比喻應該是死前細裝,知道死期已臨,卻還有一點時間,自己仍然精力充沛,耳聰目明,于是就細細裝扮起來!彼麄冊缫巡辉诤趺魅,不在乎外界,一切只為了自習更好的生活,把一切精力投入其中。與其說這是一種無奈,不如說是一種豁達。毫無意義地殊死搏斗換來的只會是哀鴻遍野的慘象,而趨于平靜、趨于祥和生活,最后得到的還可能會是流傳千古的創(chuàng)舉。很多時候,不需要太過追求利益化的目的,也不需要太過在意一個華而不實的虛名。以一個寬廣豁達之心去看待事物、精致生活,往往才會把生活過得更加自由自在,更加精彩紛呈。
頭發(fā)黑而茂密,眉毛平而寬厚,斯文眼眶后面是炯炯有神的雙眼,這就是余秋雨,一位平凡又偉大的人物。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余秋雨先生,從事著許多人都不考慮的事業(yè),孤身一人考察并闡釋中華文明諸多被埋沒的重要遺址!缎姓邿o疆》這本書,是旅行日志,是文化追溯,是歷史重任。它不僅僅是一份記錄,更是余秋雨先生高層級的思想成果。每一處古跡,都有它獨有的特點,都有它自己的靈性。而這本書就是在告訴我們,我們應該以怎樣的姿態(tài)去面對這歷史產物,我們應該以怎樣的方式來保護這文化瑰寶。歷史的車輪已無法回轉,但歷史的遺跡卻有溯可尋。行者無疆,行無止盡,這就是余秋雨先生所要傳達的,也是我們需要踐行的。永遠謙遜,時刻學習!
“一切達觀,都是對悲苦的省略”人生之于歷史,不過是滄海一粟,浪尖一滴,如此渺小,如此蒼白,如此無助。然而有意義的人生決不僅限于此,我們都可以成為思者——虔誠地去拜謁那些遙遠而陌生的城市;不竭地去思索那些深邃而神秘的文化;狂熱地去追逐那些滄桑而又光輝的歲月。
我想,這也許就是余秋雨先生想要告訴我們的,行者無疆。
行者無疆讀書筆記 篇22
有人把生命局促于互窺互探、猜忌言損之中;有人則把生命釋放于長天大地、滄海遠疆之間;更有人孑然行于夜路,四顧悄然、天地相合,這便是行者。
匆匆讀完余秋雨先生的著作《行者無疆》,酣暢之余我不由對文化的魅力產生了前所未有的震撼。不得不說這是一本值得細讀、細品、細思、細行的歐洲文化史,更是令人打開當下局限,著眼遠疆的一冊鴻篇巨著;其中囊括了人文、哲學與建筑豐富的歷史情結,以及對生活、藝術、生態(tài)文明的反思、敬畏、感嘆之意。書中多處戛然而止的結尾,意味深長、引人發(fā)醒。
《行者無疆》一書于2011年更版修訂。作者在自序介紹:這次修訂,比第一版刪去了三分之一的篇幅,文字也有較大的改動,使之更加干凈。單從字面上看:行者,行走的人;無疆,杳無邊際,頗有些"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的意思。全文主要分為四個板塊(中歐、南歐、西歐、北歐),詳盡描述到古建筑、古城堡、古文化遺址、杰出人物、藝術、飲食等方面的文化風韻。有令人震撼的龐貝古城,文藝復興時期以弗洛倫薩為中心的美第奇家族,以及以美第奇家族為中心的米開朗奇羅、達·芬奇、拉斐爾、伽利略等杰出人物;法國的飲食,瑞士的鐘表,西班牙的斗牛場等等。
當然,文化不是空洞的華麗的辭藻,不是富麗堂皇的建筑,而是那種真正能抨擊人心的事物。《行者無疆》一書,雖每記篇幅不長,卻耐人尋味,給人頗多咀嚼的空間。每一方異土似乎在余秋雨筆下都包含著深邃的文化氣息,授人以探索、啟迪;使人在行走中夾帶思索,在思索中讓人明智,脫俗于一般輕描淡寫的游記散文,抑或是走馬觀花式的長篇累牘。
遺憾的是,至今我無緣前行歐洲,對歐洲文化有的僅僅是片斷、膚淺、妄自的判斷,很難有深層次的造詣。直至看完余秋雨先生的《行者無疆》,歐洲才在我的腦海里有了聲色,用一種尤為奇特的角度將我置身于歐洲魅力之中。在贊嘆惋惜、羨慕哀傷過后,我便會就中歐文化暗暗地進行冷靜的比較,在比較中進行反思,反思我國現有的文化為什么與西方存在那么大的差距,我國文化為什么不被西方文化所容納、所理解。
書文首篇以《南方的毀滅》為背景,講述了龐貝古城廢墟的景象所帶給讀者的思索;而結尾《大雪小村》則記錄了在偏僻的奧盧火車站邊,余秋雨和友人在木屋中與村民的簡短真誠的交流;巧妙地托人性光輝之美規(guī)避了歷史更迭之殘酷,一大一小,相得益彰。
談起羅馬,多數人腦海中浮現的便是《羅馬假日》這部經典浪漫的電影。作者在第一卷訪南歐《羅馬假日》一文用清奇的眼界告訴讀者:羅馬人對于休假這件事情特別重視,五千八百萬的意大利人居然在休假時有三千萬到了國外,商店大門緊閉,街上空蕩蕩的,儼然一座空城。也是,一向安安靜靜與世無爭的羅馬人,自然樂于享受生活帶來的美好,休假便是他們使雜務中斷,焦灼凝凍,肢體回歸的最好辦法。正如文中的最后一句——"那么羅馬,你的每一次空城,必然都會帶來一次人格人性上的重大增補"。
羅馬是一座永恒之城,它有著悠久的歷史積淀,歲月蹉跎注定了它在歐洲乃至全世界都具有崇高無上的地位和超凡脫俗的價值。從書中走進羅馬,那種偉岸的氣象從每一扇舊窗溢出,從每一塊古磚溢出,從每一道雕紋溢出,從每一束老藤溢出。羅馬蘊含著歷史的深厚,寧謐與和諧,其本身就成為了歷史的映照。這樣的城市,常令其他城市與之相比黯然失色,自嘆弗如。
文藝復興大概拯救了歐洲中世紀的黑暗。在這一時期,歐洲出現了大量被人們所稱頌、所記憶的拯救者們,這些拯救者也被稱作大師!洞髱熍c小人》一節(jié)中說的便是人們耳熟能詳的大師——米開朗琪羅,他是一個畫家,也是一個雕塑家。大師是與眾不同的,他們期待著自己的獨一無二,卻又更期待擁有對手,他們需要一個肩并肩競爭的人。但在他們的路上總有一些被稱為"小人"的人群,那些人被世俗所羈絆,同樣身體力行地去羈絆著大師。大師們一邊要完成自己的著作,一邊又要抵抗著外界的干擾,他們從不懼怕藝術家之間的斗氣,因為一旦提到作品,他們都能夠盡釋前嫌;可一旦遇到小人,無論怎么辯解,語言都似乎顯的蒼白無力。作者余秋雨認為,文藝復興運動退潮的標志,應該是米開朗琪羅之死吧!這恐怕也是時代的警鐘。
米開朗琪羅的故事讓我深有感觸,《流浪的本義》一文又賦予了我新的思考——巴塞羅那,這座城市的主題是流浪。乍一看,"流浪"是觸目驚心的一個詞,一個會讓我想起貧苦大眾的詞,甚至是弱者的一部分。然而,我錯了,在巴塞羅那流浪者幾乎是旅行者的意思,是藝術家的意思。他們每一個人幾乎都有高雅的生活追求,不為物欲困擾,選擇自由自在的生活旅行,他們追求自由、追求快樂。
他們向往遠方、向往詩意的棲居。流浪者大街是他們藝術的展現,也許他們迫于生活在這里賣藝賣物,但他們所表現出的藝術的氣息,所籠罩的文明的秩序,所融合的主客一體,一個讓"文化行者"——余秋雨深深喜愛的流浪之地。在真人雕塑這一小部分中,當人扮演的塑像追上小氣的"偷拍客"時,依然那么有禮有節(jié):"能不能再與你拍一張",一句多么委婉的話,既不會讓"偷拍客"尷尬,又可以達到收取費用的目的,側面體現出了人文關懷與真人塑像的高素質。
領略了南歐的人文氣息后,接下來是令人驚嘆絕倫的建筑——阿汗拉布拉宮。在《死前細裝》一章中,余秋雨對阿汗拉布拉宮這樣描繪:"今天我們一行來到這里,首先驚詫它的巨大,層層進去,對于能否在一天之內走完它,已失去信心。""阿汗拉布拉宮,就是在絕望的平靜中完成的精細雕刻。"之所以有阿汗拉布拉宮的建成,都是源于西班牙人和摩爾人的土地之爭。不受地域限制的祖先們在贏得土地、又在百年后即將失去領地時,留下一批沒有地域安身的子孫。在格拉納達這座孤城,對峙了兩百年的戰(zhàn)爭顯得空寂、平靜,摩爾人在絕望中趨于平靜,在平靜中細細修飾著阿汗拉布拉宮。
"最準確的比喻應該是死前細裝,知道死期已臨,卻還有一點時間,自己仍然精力充沛,耳聰目明,于是就細細裝扮起來。"余秋雨在文中寫道。也許他們早已不在乎明日,不在乎外界,一切只為了更好的生活。與其說這是一種無奈,不如說這是一種豁達,毫無意義地殊死搏斗換來的只會是哀鴻遍野的慘象,而趨于平靜、趨于祥和的生活,最后得到的還可能會是流傳千古的創(chuàng)舉。
除此之外,書中蘊含許多哲理,如《古江本先生》一節(jié)中,最好的文化建設是機制,是氣氛,是吐納關系,而不是一堆已有的名字和作品!度收邩飞健分"水邊讓我們享受脫離長輩懷抱的刺激,山地讓我們體驗回歸祖先居所的悠悠厚味。水邊的哲學是不舍晝夜,山地的哲學是不知日月。"《北極印痕》揭示了只有避其鋒芒、泄其殺氣才能駕馭事物的道理……
《行者無疆》這本書,是旅行日志,是文化追溯,是歷史重任。余秋雨在自序中說:"花那么長的時間考察了九十六座城市,還有哪一座城市有資格作終結?"是啊,無論余秋雨站在哪一座城市,他都在思索著一座城市的文化歷史,它絕不僅僅是一份記錄,每一處古跡,都有它獨有的特點,都有它自己的靈性。
"一切達觀,都是對悲苦的省略"人生之于歷史,不過是滄海一粟,浪尖一滴,如此渺小,如此蒼白,如此無助。然而有意義的人生決不僅限于此,我們都可以成為"行者"——虔誠地去拜謁那些遙遠而陌生的城市;不竭地去思索那些深邃而神秘的文化;狂熱地去追逐那些滄桑而又光輝的歲月。
行者無疆讀書筆記 篇23
一個人,天地間,于茫茫無垠中摸索前行;一個人,山水間,于?菔癄中拋卻悲喜。天地靜寂,山水悄然,他一人上下求索。
歷史是一條渾水河,蜿蜒久了才似乎透亮。也許羅馬盛衰無常,可美第奇家族的符號依舊光亮;也許威尼斯的水道學會了自嘲,可佛羅倫薩的雕像猶然完好;也許龐貝古城的靈魂已經散去,可阿勒河河水仍然滾滾不息。我們從中看到了歷史的歡笑與昂揚、冷清與孤寂,聽到了歷史的尖叫與悲啼、細語與歡歌。歷史瘋瘋顛顛,充滿嘲諷,既變也不變,只有它的離去,才能帶給我們清晰的“模糊”和“模糊”的清晰。除了辛酸悲喜,我們更應該思考,如何在“模糊”的歷史中追尋清晰,在清晰的歷史中求索真理。漫漫征途上,我們不僅要學會求索過去,也要懂得求索現在、靜待未來。
監(jiān)獄和一戰(zhàn)前局勢緊張的德國,兩者本應拼接出陰森與恐怖。但德國海德堡大學的學生監(jiān)獄卻十分不同。當初因頑皮被關押的學生,完全不像懲罰的施加者想象的那樣悲傷、痛苦。相反,他們在這里揮灑熱血與青春,任張狂的涂鴉緊緊黏在墻上。倘若開頭太過嚴肅,也不妨喜劇收尾。曾經的瑞士人因貧窮而受雇打仗。兩方交戰(zhàn),與自己廝殺的,可能就是鄰家靦腆的男孩。他們是忠誠的,受雇于人就要堅持到最后一刻。歐洲大地被無數瑞士人的鮮血染紅。歷史心軟了,終于讓瑞士永遠保持了中立、告別了戰(zhàn)爭。曾經受過的傷,也許就是不久后的寶藏。歷史總是半邊苦澀,半邊蜜糖。神秘的手撥弄著世界,冷酷之中仍有溫情。
我們應寬容地、詼諧地,用柔軟的心去看待歷史。經歷過風雨跌宕的老人,往往是很平和的。歷史也像一位飽經風霜的老人,不需要同情、不需要哀嘆。它抒袤無垠疆土上的一條大河,我們把握不了它的方向,卻能觸摸到它流淌的痕跡。要明白世界上沒有強者,也沒有弱者,無論屬子手,還是白天使,都是我們所造就的。好與壞只是我們擬定的評判標準,但它們都有存在的理由。因此,同情每一個人、尊重每一個人、謹記每一個人,平靜對待、平等對待。該走的已走,就別揪住不放。我們的怨恨與謝意,的確需要有一人一物去當容器,如希特勒、華盛頓,但真正該指責或贊揚的是我們自己。
歷史走自己的路唱自己的歌,我們也應走自己的路唱自己的歌,過去的愛恨情仇知道就好,何必沉溺其中;面前的盛衰變化,模糊就好,何必憂患重重!安辉诤趺魅,不在乎觀者,不在乎評論,一切只給自己看!奔热豢床煌高^去與未來,就不如把握好現在。
歷史是無垠,無疆卻有路,但卻只有一條路。我們應以不喜不悲的心態(tài),來面對這部悲喜劇,也應以不喜不悲的心情,來演好這部悲喜劇。漫漫無垠中,我們只有把握現在、靜待未來,在歷史的長河中求索。
【行者無疆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行者,無疆01-21
行者無疆作文09-09
行者無疆作文07-29
行者無疆的散文03-01
《行者無疆》讀書心得04-14
讀《行者無疆》有感11-17
行者無疆高中作文07-19
行者無疆作文850字01-24
行者無疆讀后感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