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東坡突圍》高中生讀書筆記(精選20篇)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于自己的讀書感悟,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書筆記呢?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讀書筆記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東坡突圍》高中生讀書筆記,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東坡突圍》高中生讀書筆記 1
很喜歡讀余秋雨的作品,尤其是他的散文。不僅僅因為他是文學大家,更是因為他的作品深邃,引人深思,讀時思想不由自主地跟著他的文字游走,時而高興,時而嘆息,時而驚奇!
他在《東坡突圍》中有這樣一段文字:“他從監(jiān)獄里走來,他帶著一個極小的官職,實際上以一個流放罪犯的身份走來,他帶著官場和文壇潑給他的渾身臟水走來,他滿心僥幸又滿心絕望地走來。他被人押著,遠離自己的家眷,沒有資格選擇黃州之外的`任何一個地方,朝著這個當時還很荒涼的小鎮(zhèn)走來。”
讀到這里時感覺很心酸,眾人都覺得蘇東坡這樣一位享譽千年的大文豪一生都是意氣風發(fā),風流倜儻的,但余秋雨卻讓我們看到了他的疲倦,他的狼狽,他的孤獨……
東坡一生被貶很多地方:黃州、惠州、儋州。黃州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站。在這里,他感受到了屈辱,失意之感不時襲來,在這里,他沒有親人,沒有朋友,四周一片靜寂,只聽得到自己心跳的聲音。黑夜里,他不止一次問自己:是選擇抗爭,還是選擇忍辱?
于是,他獨自徘徊在這偏遠而又荒涼的黃州,沒有方向,沒有目標。就這么走著,從白天到晚上,一直到深夜!恫匪阕印S州定慧院寓居作》將他的無助記錄了下來:“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時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他就這么走著,直到有一天晚上,他來到一個地方。這里江流有聲,斷岸千尺;這里山高月小,水落石出。這不正是周郎赤壁嗎?他思緒萬千:“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逼魄G州,下江陵,釃酒臨江,橫槊賦詩的曹操固一世之雄也,然而現(xiàn)在他又在哪里呢?自己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又何羨乎?
于是,浮動的心開始歸于平靜,圓潤而不膩耳的聲音在耳旁回蕩:“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厥紫騺硎捝,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東坡突圍》高中生讀書筆記 2
看完《蘇東坡突圍》,是的,他突破了眼紅者一拳一腳的糟踐,突破了那越發(fā)起勁的搓捏。在我看來。蘇東坡被貶謫黃州,確是一種突圍。
如此璀璨的光芒環(huán)繞在這位大文豪身邊,越發(fā)的明亮,就越顯出它周圍的暗淡無光。忌妒,多么可恨的字眼,不敢說每個人會有這種心理,但至少我承認自己曾經(jīng)有過那么一秒鐘。于是我知道該提升自身的修養(yǎng),或許我也需要突圍,突破這丑陋人性的羈絆,追求一種寬闊的胸襟,才能超脫自己。
我替蘇東坡哭泣,就如同一顆珍珠被一股酸溜溜的唾液慢慢腐蝕著。美好的篇章被加工得面目全非,原本作詩那種優(yōu)雅清靜的心境被浮華的紛世擾亂了。太過優(yōu)秀卻成了罪名把他扣壓鐵欄中。更可悲的是,還得親口扭曲自己作詩的心情以求息事寧人。我沒有華麗的文藻,可作為執(zhí)筆者,和蘇東坡一樣我也愛護自己寫下的一字一句,因此,倘若要我說這是一篇反帝的文章,該是多么的痛苦!
但我也替蘇東坡高興。雖說被貶謫了,可落得兩袖清風,一身清閑,不是一種解脫嗎?脫去那件華麗卻又沉甸的外衣,當一個漁樵于江渚之上的`閑人,他在大起大落后豁然開朗,一笑泯滅了過去的恩仇。40歲左右的他已知曉風殘燭的老人那份看破紅塵的心態(tài),那刻,他成熟了許多。也是這份豁達,他不會像我們一樣記恨那張張向自己吐過口水的嘴臉,而是灑脫地揮揮衣袖作別那渾濁的空氣。
總是要在這時,才知道自己有多幼稚,有多自以為是,才發(fā)現(xiàn)曾苦苦追尋,引以為傲的都是過眼云煙,我渴望有一泓清泉洗滌心靈里的污垢,渴望狹窄的心胸會開闊起來。
《東坡突圍》高中生讀書筆記 3
乍看這個題目我著實很納悶:怎么,一代文豪蘇東坡也曾投筆從戎?讀完全文才知道,他突的是文化之圍,是小人的圍攻。
“蘇東坡”是什么?是大江東去的豪放詩詞?是獨樹一幟的美妙書法?是超凡脫俗的高超畫藝?我只能說他是一個集全美于一身的出色的人。就是因為他太優(yōu)秀,才遭到一些品格低劣的人的圍攻。用他弟弟蘇轍的話就是:“東坡何罪?獨以名太高。”于是就有了臭名昭著的“烏臺詩案”,就有了文壇上的“赤壁之圍”。
作者把這歸功于中國的“獨特國情”,說“小人牽著大師,大師牽著歷史。小人順手把繩索重重一抖,于是大師和歷史全都成了罪孽的化身。一部中國文化史,有很長時間被捆壓在被告席上,而法官和原告,大多是一群群擠眉弄眼的小人!本僦!于是我想到了不甘以皓皓之百而蒙世之溫蠖自沉汨羅江底的三履大夫;同時被貶且處以極刑的太史公;不被曹操所容的才子楊修;及清朝大興的文字獄。也許作者是對的。中國的文化史一直在被統(tǒng)治者或靈魂卑劣的小人所控制的陰影里畸形的發(fā)展。這是中國的“獨特”國情嗎?中國人不是向來以寬廣的胸襟、謙遜、厚以待人而自詡嗎?
我又想到了畢加索。這位偉大的畫家的`作品在他生前無人問津,同時期的畫家對他總是嗤之以鼻,百般諷刺。他逝世很長一段時間后,作品才被世人認可,從此價值連城!霸绞浅瑫r代的文化名人,往往越不能相容與他所處的具體時代!笔堑模苍S這是人類的通性,使人性中卑劣的一面。
嗚呼!我一說不出話來。但愿今日的蘇東坡們不再被圍困!
《東坡突圍》高中生讀書筆記 4
這個暑假在姐姐家,看到姐姐研究生的論文研究課題是一代文豪蘇東坡的文學發(fā)展歷程,處于對這個的好奇,我偷偷的翻看了姐姐的書,對其中一篇文章印象深刻,這篇文章就是余秋雨寫的《蘇東坡突圍》。
大家都知道,蘇東坡就是蘇軾,余秋雨先生說:“蘇東坡是那種中國文化史甚至是世界史上即不可遇又不可求的文化偉人!遍_始我并不怎么理解,我只是知道幾篇蘇東坡寫的詞,雖然不是怎么能讀懂,但是覺得讀起來朗朗上口,很有氣勢。我開始對這樣一個大文豪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在姐姐的講解下,我看完了《蘇東坡突圍》這篇文章,不是很長,但是把蘇東坡的'經(jīng)歷寫的很詳細。在“烏臺詩獄”之前,蘇東坡的聲譽與成就就很大,他的詩文、他的書法、他的為官之道,都足以使他流芳百世,但是這與我們今天所見到的蘇東坡來說,還是有一定距離的。只有烏臺詩獄過程中所受的苦難與折磨、也只有在四年黃州的眾叛親離、也只有在朋友一個又一個地遠離自己、一次又一次的子虛烏有的罪名潑向自己時,這位大文豪開始了自己人生中的另一端旅程。在四年孤寂獨處的過程中認真地反思自己的際遇、世界的無常,終于自己大徹大悟,才能真正地認清了人生間的真面目。創(chuàng)造了《前后赤壁賦》。
蘇東坡的經(jīng)歷讓我明白了孟子的一句話:“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苦!辈唤(jīng)歷風雨怎么見彩虹,“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只有付出才有回報。蘇東坡正是經(jīng)受住了這樣的磨難,才成就了今日的輝煌,體驗到了在大難臨頭后的無畏、體驗對于人生的無奈、體驗對于天地萬物的博大胸懷!這也許是蘇東坡先生給我們最寶貴的財富,也許比詩詞歌賦更珍貴。
《東坡突圍》高中生讀書筆記 5
有人將評論余秋雨先生的歷史散文見諸報端,言語之間頗有些不恭之詞。秋雨先生十分惱火,于是連篇累牘地一通發(fā)泄,他發(fā)表的一些散文中,這種情緒溢于文字之間。最具代表性的是他最近出版的《山居筆記》當中一篇叫作《蘇東坡突圍》的文字。
我喜歡讀散文,當然也包括秋雨先生一些寫得不錯的散文。但對他以歷史為題材的散文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某種情緒和理念,讀后總覺得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滋味,特別是那篇《蘇東坡突圍》。英雄氣短,偉人困厄,這本來在世界歷史上都是帶有規(guī)律性的事情,更何況是在黑暗的中世紀。因為他們杰出,因為他們超越同時代的大多數(shù)人。他們不被常人所理解,特別是不被世俗所理解是很正常的。東坡先生也常有“高處不勝寒”的感受。東坡先生在宋代文壇獨樹一幟,就是在中國歷史上也有其重要的位置。作為一位文學天才,一位書法大師,他是出類拔萃的。他又是當時一位著名政治家,顯赫一時。由于他代表的利益集團,政治主張及自身的歷史局限等十分復雜的原因,而遭到排斥,貶謫,這也是歷史中很正常的事情。也許正因為如此,正因為這種特有的身世與經(jīng)歷,才造就了東坡先生大氣磅薄的詞風,酣暢淋漓的.書意與不同群倫的政治才干?v觀古今中外的歷史,去考察歷史人物,那種被理想化了的,既在文壇得意,又在政壇顯赫,名利場中雙雙獲利的杰出人物,實在難尋難覓。
文學上的不同觀念,學術上的不同觀點,可以,而且也應該交換意見,甚至可以展開評論,批評,這才是正常的現(xiàn)象。如果聽到某些批評意見,也許這種批評中有偏頗之處,便給人扣上“群小”、“陷害”、“圍攻”等等罪名,那誰又敢再批評閣下呢?別人不批評了,難道就證明自己“杰出”了嗎?這恐怕也是一種“霸道”作風吧?東坡先生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在逆境中沒有沉淪,仍以天下為己任,憂國憂民,他那些著名的詞篇,散文及書法代表作,大都是在他被貶黃州的十年中所作?墒菛|坡先生當時并沒有“突圍”的意圖,也沒有怨天尤人的憤慨,反而有“老夫聊發(fā)少年狂”的英雄氣概與“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豁達與傲岸。拋開歷史的真實性不談,單就一個替蘇東坡突圍的命題,會不會使人有借題發(fā)揮之嫌呢?
《東坡突圍》高中生讀書筆記 6
今天翻開余秋雨的《山居筆記》忽的便翻到《蘇東坡突圍》一文,便覺興趣突起,于是便找了一個安靜的地方讀起來。這位當代文學巨匠會對這位宋朝的文學驕子作出怎樣的評價呢?不,蘇東坡不應只屬于宋朝,他屬于整個歷史、整個中華乃至整個世界。
蘇東坡的文學造詣已被無數(shù)人頌揚,我也就不在多說了。讀了《蘇東坡突圍》之后不知為什么總有一種很不舒服的感覺,就想把它寫下來。
東坡才華橫溢、名震九州、官居太守,有太多的榮耀和光環(huán),越鋒芒畢露,危機就越來越深重,終于有一天,它在一群文學小人的鼓搗下爆發(fā)了,既像一場毫無預警的地震又像是一個蓄積已久的.堰塞湖轟然崩塌。最終他被流放到了黃州,落魄孤單。因為他的才氣、他的鋒芒最終造成了自己的被貶,而又是同樣的原因造就了千古傳誦的前后《赤壁賦》和《念奴嬌。赤壁懷古》,造就了這個偉大的詩人。
前幾天補課時,我的一個同學和我聊天時說到她自己在班上太默默無聞了,我問她為什么,她說她怕在班上出風頭會有人背地里說她閑話。我想了一下,答道:“你要知道,若沒有人說你的閑話也就沒有人說你的好話呀!”古往今來的偉人們哪一個沒有被這種“閑話”困擾過?有的人正是這種“閑話”鑄就了他,就東坡一樣,而又有多少人在這種“閑話”下害怕了、屈服了,失去了他們的可愛、高貴與魅力,卻得意了那些邪惡、低賤與粗暴呢?在歷史長河中,這個叫做“閑話”的旋窩不知旋進了多少英才,消逝了多少偉大,使這些本該大展宏圖的人失了勇氣、消了鋒芒,史書上又不知失去了多少本該有的才華橫溢,整個中華又不知失去了多少精神食糧。
這些人退縮了,“閑話”戰(zhàn)勝了他們。他們沒有了“閑話”的干擾,但也失去了歷史的褒揚,不管他們有多少才華,也就從此淹沉了。而有的人戰(zhàn)勝了“閑話”便達到了更高一層的境界,達到了一個永垂青史的高度。而東坡正是突破了這個圍,才達到了這個歷史的高度。
不要害怕展現(xiàn)自己,不要畏懼那些只會躲在暗處的小人的閑言碎語,因為那是世人對你的肯定,是你汗水的結晶,但也不要在成就下眩暈,理智的面對你所擁有的一切,才能把握住這一切從而走向更高更遠。
《東坡突圍》高中生讀書筆記 7
說到蘇東坡這個人,我們都知道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才華橫溢,文學了得。這人倒還有一個鮮明的特點——樂觀。老師說,蘇東坡這個人,既有作為道者的“因緣而適,隨遇而安”,又有作為儒者的“人生短暫,生命渺小”。我喜歡蘇東坡的樂觀精神,笑對人生,一切都會過去。后來,在老師的介紹下看了余秋雨寫的《蘇東坡突圍》。終于明白,這讓人驚嘆的笑對磨難的樂觀,就是磨難一手培養(yǎng)而成的。我不禁在心里,把磨難比成了一柄雕玉刀。
不得不說余秋雨先生果然是一代散文家。蘇東坡被貶黃州前的經(jīng)歷在他的筆下一點點展現(xiàn)。關于蘇東坡,我慚愧地表示我只知道他那光鮮亮麗的'外表,并不知道他背后的艱辛。在余秋雨的筆下,蘇東坡的形象在我面前一點點地開始展現(xiàn),然后色彩一點點地開始顯現(xiàn),輪廓一點點地開始鮮明,他人生最為艱苦的一段,通過余秋雨先生的筆,在我面前,如同展開的一幅畫。
正所謂“玉不琢不成器”。舉世聞名的人往往有著你難以想象的過去。很多時候,不是不知道,只是人們都望著他們的外表艷麗的光華,而忽略了他們背后所經(jīng)歷的故事罷了。我倒是要感謝余秋雨先生了,他把蘇東坡的磨難呈現(xiàn)在我面前,如要把這比成一道菜肴,品一品,自然是苦的。
蘇東坡的才華橫溢,鋒芒畢露。這個超時代的文化名人,竟不能相容于他所處的具體時代。小人們因妒忌而排拒他、糟踐他、毀壞他,最后終于讓他被送入獄牢,命懸一線。而把他送到到這離死亡就差一步的路上的,不是別的,是詩句,是詩句把他推上了死路。所幸還有一些人懂得他的價值,在皇帝面前數(shù)次求情,終于,他得以釋放,被貶黃州。他開始自省,他漸漸回歸于清純和空靈,習慣于淡泊和靜定。從而作出了舉世聞名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和前、后《赤壁賦》這些千古杰作。遭遇磨難不僅是痛苦,更是一種磨礪、一重洗禮。磨難,就像一柄雕玉刀,而蘇東坡就是一塊玉。讓蘇東坡變得堅強,成熟的,正是這柄雕玉刀。風雨過后是彩虹,他已經(jīng)熬過了風雨,接下里,屬于他的彩虹,那三部千古杰作,就在這里,在黃州,誕生。他跌宕起伏的人生際遇,已然變成了他成為偉人的催化劑!促使他完成了一次永載史冊的文化突圍!
感謝余秋雨先生的《蘇東坡突圍》,彩虹背后必曾有過風雨。蘇東坡那樂觀的精神,史詩級的作品,終是由挫折這把雕玉的刀雕成!坝癫蛔敛怀善鳌备兄x那把雕玉刀,造就了中國史上一代文學奇才。而我們,在生活中,也會時不時被自己的雕玉刀雕刻,請不要因為疼痛而放棄,因為,屬于你的明天,馬上就要到來!
《東坡突圍》高中生讀書筆記 8
說起蘇軾,無論在書法上,繪畫上,還是在詩詞文壇上,均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有時候,覺得他擁有和孔子一樣的地位,又是不可相提并論的。
在世界上,有三種對社會有益的影響的三種人,一種是名人,他在這個階級里,屬于最低層,其流傳的時間與影響不是很大,但多方面仍基本可以接受:另一種認識偉人,流傳時間與影響比名人更深一層,但這階級的`人,人正反兩面人都很均勻。而蘇東坡,也是這三種人之中,最高級階級的人——賢人。所被當時接受的人微乎其微,但對后代的影響卻是最大的,受到贊賞也是最高的,而作為當時的蘇東坡過著連平民的生活都不如,受到了比任何人都殘酷的刑罰,受到比任何人都大得冤屈,受到比任何人都多的嫉妒。連蘇東坡的弟弟也說:蘇東坡所受的這一切,源于大的才華太高了。是的,某事有好的開端,并不一定有好的結尾。但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雖在生活條件艱苦的環(huán)境下,被受監(jiān)時,但蘇東坡仍甘愿在人民中為人民做貢獻,盡自己所能,把知識傳授給他們,使他們改良環(huán)境,改善生活,使他們過上好日子,這,也是蘇東坡高貴情操,樂觀,智慧,為別人著想,如促完美之人,卻交上世俗之友。這也使蘇東坡孤獨一生,一無知己,也無知音。
作為一代賢人,真不容易,同時,也為他們的經(jīng)歷感到悲哀。
《東坡突圍》高中生讀書筆記 9
他很疲倦,很狼狽,出汴梁,抵黃州,他不知道,此時此刻,他完成了一次永載史冊的文化突圍。
——題記
近日拜讀了余秋雨先生的《山居筆記》,手中這冊已泛黃的與我同歲出版的舊書,竟每每讀來都令我感嘆不已,心神俱震。故記下其中印象最深的一篇——《蘇東坡突圍》。
翻開歷史長卷,我們先來端詳一下本文主人公蘇東坡的一生,那可謂是“悲慘”故事。旁人是起起落落,而他是一起,落落落:本來他出場蠻好的',文豪世家,自小受到良好教育,自身又具文學天賦,也年少成名,一考中舉得主考官歐陽修青睞,連這第二名都是因誤避嫌才屈尊的。而這樣一位讓中國人共享千年的大文豪,所有人都認為本該在他的時代里意氣風發(fā),在幾千年間難尋的可愛的人,卻屢遭貶謫,被誣告摧殘,甚至一度一心求死。
究竟是誰如此有能耐,能將一代風流險些扼殺呢?是與他有觀點沖突的政敵王安石嗎?是皇親國戚嗎?都不是,是一群小人:舒亶、李定,王圭、李宜之……這些人物你一個都對不上號,而就是這群小人牽著大師,大師牽著歷史,小人順手把繩索重重一抖,于是大師與歷史都成了罪孽的化身。
究竟何罪?審著看啊。怎么審?打!罵!通宵罵,罵得隔壁都言“遙憐北戶吳興守,詬辱通宵不忍聽”。不消多思都可窺見清白如他,溫和如他,面對著這樣低俗至徹底陌生的語言行為系統(tǒng),他該是多么的笨拙,多么的嘶啞,他甚至連遺書都寫好了呀。
而好在上天惜才,就在一聲聲哀嚎,一個個文化良知的顫栗中,他被送往了黃州。突圍,終于開始了。
而等待他的,是一座破廟,一片寂靜,一場文化苦旅。
林語堂先生酷愛蘇東坡的黃州詩文,為此著有《蘇東坡傳》。然還是描繪的很理想。誰也想不到蘇東坡艱難寄出的給友人的信,竟沒有一絲回音!暗米镆詠恚钭蚤]塞”,“朝伏夜出,少飲酒”,“福禍得喪,付與造物”,甚至還有句“讀后焚矣”。天真了大半輩子的蘇東坡筆下出了這些字句,詫異之余又覺得全然可信。
他怕了嗎?不是,只不過是明白了染缸之下,要謹言慎行了。他成熟了,在40歲至48歲之間,這于人而言尤為重要的年歲,日后還大有可為的年歲,學的了真正的曠達。而人常道“詞窮而后工”,引導千古杰作的前奏降入黃州,《念奴嬌赤壁懷古》和前后《赤壁賦》要誕生了。
此于今日之你我,收益也是良多的。自省不是走向乖巧,而是極其誠懇的自我剖析。遇劫不是死到臨頭,而是生逢機遇,你我終要歷上一場圍攻,只有學會突圍,在被“打”的日子不動聲色地去沉淀,才能學會成熟,成為一抹明亮而又不刺眼的光芒。
《東坡突圍》高中生讀書筆記 10
偶然的機會,讓我讀到了余秋雨先生的《蘇東坡突圍》。確實如余秋雨先生所說,作為一個中國人,我確實閱讀過蘇東坡的作品,但是絕大多數(shù)都是從課本上了解到的。但是對于東坡先生的個人經(jīng)歷,我并沒有做更多的了解和研究。直到讀了這篇文章。
蘇東坡的一生是坎坷的。非凡的文采與驕傲的個性總讓他在不經(jīng)意間招惹來同時代文人的嫉恨,他也因此多次遭到貶職甚至是殺身之禍。最讓我驚訝的是蘇軾的朋友,中國古代科技史上占有不小地位的沈括,也因皇上對蘇的小小稱贊由此記恨蘇軾。他舉報蘇的文中有譏諷政府的詩句,而且明知王安石是蘇軾的政敵,還投注到了王安石的一邊。諸如此類的人還有很多,這里就不一一列舉了。但是也正因為這些“挑刺著”,使東坡一次又一次的深陷危難之中。日復一日的嚴刑逼供沒有讓東坡就此打住向文學探索的腳步,多次的劫難使蘇東坡經(jīng)歷了一次整體意義上的脫胎換骨,也是他的藝術才情獲得了一次蒸餾和升華。他學會收斂鋒芒,用成熟的語句驕傲的將詩作推上文學的頂峰。
孔子曾對其得意門生說過:“用則行之,舍之則藏。”然而驕傲如東坡,一句“用舍由時,行藏在我”當真是驚艷了時光,流傳于千古。這樣瀟灑而爽朗,不拘泥于塵世紛擾的個性,令我沉醉,是我迷戀。
真羨慕蘇軾,能夠不畏懼阻撓,盡情的用文字宣泄內心的情感。再想想自己,總因為害羞膽怯而將自己的想法埋藏在心底,壓抑情感,隨波逐流。但是我不想這樣繼續(xù)下去了。
當一個人不受任何拘束而活,而創(chuàng)作時,他的'心一定是自由的。就像余秋雨先生描繪的蘇軾一樣。我也想要成為一個像蘇軾這樣的人,不被無關的事牽絆住向文學探索的腳步,勇敢的表達出屬于自己的想法。
就讓蘇東坡的文學精神給我來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思想突圍吧!
《東坡突圍》高中生讀書筆記 11
歷史文化名人是怎樣煅燒出來的?高溫高壓,還是和風細雨?
在余秋雨的《蘇東坡突圍》中,他為我們展現(xiàn)了東坡的生命線。他高高在上,卻又可親、可愛;他被貶黃州,卻又舍生忘己。
正如作者所言,“高處不勝寒”。“烏臺詩案”的飛來橫禍砸向他,躲也躲不過,反而讓那些無名小卒、人格扭曲小人鉆了空子,他被無數(shù)骯臟之手推進了監(jiān)獄,“詬辱摧殘”,差點葬送了性命。最后茍全性命,帶著官場文壇潑給他的滿身污水走向黃州。于是,蘇軾的一段與“黃州”休戚相關的人生拉開了序幕。
經(jīng)歷了生死折磨,看盡了人生炎涼,東坡在此思索,悔不該!伴L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自我的檢討,又怕因此連累親友,重情重義的他便想“夜闌風靜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入黃州,生活困苦,卻又在這里寫下了“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這種灑脫,飄逸的豁達之大懷,“如積水空明”,隨緣自適。
他在這種現(xiàn)實中進行著反省。他無情地剝除了身上每一點異己的成分,哪怕它們曾給他帶來過官職、榮譽和名聲。他漸漸回歸于清純和空靈,回歸于一種完全的自我。
他的`一生,如同鉆石的產(chǎn)生,深藏在地殼之中,必須承受地層的高壓、高溫,長時間的探勘、發(fā)掘、切割、琢磨,才呈現(xiàn)出光芒璀璨的美鉆。
遭受磨難本身是痛苦的,但磨難之于人生又何嘗不是一種磨礪,一重洗禮呢?試想,假如蘇東坡沒有因小人陷害而被貶黃州,那他又怎么會看清官場之黑暗,體會到真正的孤獨寂寞呢?也許,他不會失去朋友的聯(lián)系,但他絕不會體味到忽然間整個世界在身邊轟然消失的寂寞、孤獨與恐慌。也許,他會照常作詩,但我們絕不會從他的詩作中看到受挫后的憤憤不平和再生后的淡泊寧靜。在不少情況下,才氣會招致磨難,但磨難更可能成就輝煌,因為正是磨難增加了東坡的人生閱歷,把他推向更高的境界。
漫漫人生路,沒有人希望自己的生活出現(xiàn)磨難,但你無論如何設計,總逃不脫命運的安排,失敗與磨難總會光臨你的溫馨小屋。此時,我們應該直面人生,戰(zhàn)勝磨難,隨蘇子在赤壁的月下高歌一曲“大江東去”,淺唱一回“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東坡突圍》高中生讀書筆記 12
記得當時看到赤壁賦左邊的蘇東坡畫像時,還滿臉失望的對小小說:“怎么這么丑呢,拜讀他文章和詩歌的時候總幻想著應該是一個英俊瀟灑、風流倜儻,眉宇間透露出的豪氣逼人,應是一個炯炯有神的美男子,可現(xiàn)在看來不過是個糟老頭!
實話說來,我也并未見過蘇軾的長相也更不愿相信那畫像是他真實的長相,因為自從看過《人生若只如初見》后,對詩歌便有了喜愛,借閱時也最愛東坡的詩,總是靈氣逼人,東坡式的獨特神韻和氣概貫穿始終,是他人仿不來也寫不來的。且不說豪放詞,怕是悼念詩也寫得比誰都癡情,看得我流過淚,心里念叨:若此生能遇到像東坡這般的好男人,可是三輩子福氣,趕緊嫁了。他的人格魅力不論幾經(jīng)歲月流轉也始終是在歷史長河中熠熠生輝的一顆明星。
看《蘇東坡突圍》余秋雨寫東坡被貶的那段史實心中直替他喊冤,整件事從頭到尾無不只有莫名其妙可以形容。我也曾遇到過這樣的事,雖不值得與此事相提并論,但那種被推到風尖浪口,周圍的所有人不論是家長老師甚至是朝夕相處的同學都冷語相加,冤不知何處申、理不知何處出的心酸和苦楚我是感受過的,被打入谷底無助掙扎的感覺我是曉得的。更何況是一代文豪,受盡了追捧和喜愛,擁有無數(shù)“摯友”,甚至當朝皇帝都為自己的忠實讀者,這種得天獨厚,這種殊榮無不直引他登上了自己人生最輝煌的時刻,但也就是這個時刻他狠狠地摔了跟頭。那得多疼!仿佛從百丈高的懸崖失足跌落,竟可笑的撿回了一條小命,弄得一身濕,半身不遂,仰天長嘆,嘆自己苦命不幸,天不惜憐眷顧,又何用?
而他站起來了!這就是我們所崇愛的蘇軾,蘇東坡,蘇大文豪,他就是有這般不倒的意志和挺著疼痛依舊邁開大步走自己的路的能耐,這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學得來的。你看他失足后都做了什么?他沒有怨天,痛斥那些小人偽君子,而是在寂寞中反省過去,無情地剝除自己身上每一點異己的成分,哪怕這些成分曾為他帶來過官職、榮譽和名聲;他看清了那些在他最無助的時候無情拋棄他的客面之友面具下的真實面孔,明白了人世間的.冷暖原也不過如此;他拿起了鋤頭,自己耕種,拋棄錦衣玉食的過去,自給自足;他發(fā)現(xiàn)一切都不算太糟,河岸邊原是一片“桃林”;他不恨將他拽至谷底的他所摯愛的詩詞,而是更加疾筆,留下了不朽詩篇!
他在自己的人生的波谷另起一條拋物線從而達到了另一個頂峰。許多偉人都聲稱自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我言東坡乃是站在小人肩膀上的巨人,用小人的小,成就了自己精神的大,突出了邪惡、低賤、粗暴的重圍,成就了自己不朽的人!
《東坡突圍》高中生讀書筆記 13
初讀余秋雨先生的《蘇東坡突圍》儼然被一種才華橫溢的文風所吸引,讀罷久久不能平復心情,一代文豪蘇東坡命運之坎坷是身為凡人的我們所無法想象的,這是第一次穿越古今文化深入了解一個人,歷史隔著斑駁的圍墻印記,展露給我們一個我們無法企及的高度,對東坡,轉而深深膜拜。
“與古往今來許多大家一樣,成熟于一場災難之后,成熟于滅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窮鄉(xiāng)僻壤,成熟于幾乎沒有人在他身邊的時刻。”這是蘇東坡,余秋雨筆下的蘇東坡,憑吊歷史文人,這種表達無疑能引起所有人的共鳴。些許心酸,些許感嘆,流芳百世的蘇東坡在他生活的時代竟如此不堪,“烏臺詩案”竟涌現(xiàn)出如此多的小人,盡管平日里毫無過節(jié)卻還是會隨大流落井下石,令人心寒的遠不止這些,東坡昔日好友竟無人現(xiàn)身求情,淪落到如此孤寡地步也是一種莫大的悲哀吧!
在《蘇東坡突圍》里處處體現(xiàn)著命運的嗟嘆,著實被余秋雨先生的文人風度深深感動了一把,文人與文人,惺惺相惜,本該如此。讀書的人在有所感悟之后也是該戛然而止,不去追究過多細節(jié),心里的那份執(zhí)拗還是想要把所有的事情刨根問底,朱大可先生的《甜蜜的'行旅——論余秋雨現(xiàn)象》被捧在手上,所謂的余秋雨現(xiàn)象到底指代的是什么呢?懷著疑問讀完這本書,竟有些晦澀難懂,但文章里的肯定與批評還是讀出一二,朱大可先生說余秋雨文化散文的煽情成分頗多,有一種自覺地把文人精神上升到國家與民族意識的高度,仔細想來,不無道理。
“貧瘠而愚昧的國土上,繩子捆扎著一個世界級的偉大詩人,一步步行進。蘇東坡在示眾,整個民族在丟人。”這句話歷來被人們所指摘,“試問,到底是怎樣的一種行徑使得“烏臺詩案”這一歷史事件隔著千年光陰來光明正大地拷問現(xiàn)代人,余秋雨先生怕是多慮了吧!”已看過諸如此類不少的爭論,大多情況作為一名默默無聞的小卒選擇保持沉默,文人自有文人的想法,我始終不敢茍同或反對,但每個人也都有自己的思想。寫文章始終是一件自得其樂的事情,對文章越是保持一種純粹的想法,越能從中收益良多。不否認有市場的文學作品更容易在短時間獲得讀者的青睞,而那些真正能夠體現(xiàn)文學精神,始終站在人民群眾的高度,能夠長久的為人民大眾所服務的文學作品才能夠有更為長遠的保存價值。
寫作是一件快樂的事,也是一份需要用時間來醞釀的情緒。在急功近利的當今時代,作家更應該保持一種倚世獨立的品格,那樣寫出的文字更能獲得時代的認可。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這句話或許能與所有寫文章的人共勉。
《東坡突圍》高中生讀書筆記 14
說來慚愧,自己不是特別喜歡詩詞之人。在知道的不多的詞人里面,比較喜歡李清照、晏殊、柳永等,喜歡他們婉約細膩的風格,喜歡他們筆下纏綿含蓄的情感。至于豪放派,獨欣賞一人,是一個如風般清朗、飄逸、豪爽、大氣的男子,他就是讓我們讀了千年的大文豪——蘇東坡。
“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的虎虎生威,“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灑脫豁達,“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逸懷浩氣……東坡,以他令人眩目的才氣,讓每一個閱讀他的人為之傾倒。但我對這個人物,真的還知之甚少,直到我讀完余秋雨的《東坡突圍》。
余秋雨的文字,是有很強的穿透力的。它不但能穿透人的筋骨,直接透視到你的靈魂,更能穿透時間與空間之墻,去觸摸到那些最久遠被人束之高閣的歷史陳結。《東坡突圍》就在這樣的氛圍中,走進了我的視野。初讀題目,腦中滿是疑惑,一介文人雅士,難道被遣送邊疆,參與作戰(zhàn)?否則何來突圍?在這樣的迷惑中,也許更容易一頭鉆進他的文字中去。在一氣呵成之后,謎底終于揭開了。不是戰(zhàn)場上的突圍,卻比戰(zhàn)場的突圍,更激烈,更殘酷,更硝煙彌漫。
這是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文化突圍。當他傷痕累累披枷戴鎖滿身疲憊的走向黃州的時候,他沒有想到的是,他正在完成一次載入史冊的偉大突圍。黃州,是他的流放地,也是他突圍的最終歸宿。他突破了重重包圍圈,正一步步步履沉重的走向黃州。但此時,他仍然困惑,此次獲罪的根源到底是什么?他百思不得其解,是的,以他的善良以他的真誠以他的純潔以他的不知變通,他怎么會解得其中滋味?而他的不得其解,又讓我們讀者心中滿布陰霾更加沉重。他萬萬沒想到的是,他的曠世奇才害了他。他的才華實在是“太出色、太響亮”,他“把四周的筆墨比得十分寒傖,把同代的文人比得有點狼狽”,于是,他“引起一部分人的酸溜溜的嫉恨,然后你一拳我一腳的糟!,在這場可恥的文化圍攻中,涌現(xiàn)了那么多品性低劣的文人墨客,可對于這一切,他幾乎毫無防范,毫無任何思想準備。我堂堂蘇東坡,為人清白坦誠,日月可鑒,我只知畢顯才華而已,我沒有官場上的爾虞我詐,我沒有危害到任何人的前途,怎么就會招致這么多人痛恨以至陷害?
可是,他實在是太耀眼了,他發(fā)出的光芒,迷了周圍很多人的雙眼,也迷失了他們的靈魂。正如蘇轍說的'那樣:“東坡何罪?獨以名太高!钡近S州以后,連最好的朋友,也幾乎與他失去了聯(lián)系。于是,他便整日孤獨著。在孤獨中,他一次次與自己的靈魂進行對話。這一次次的對話,終于讓他頓悟,是的,我太出眾了,我太外露了,太沒有自知之明了。內心的自省,讓他脫胎換骨,對靈魂的拷問,讓他一點點走向空靈。
“風,起于青萍之末,舞于松柏之下”,我想這句話用來概括東坡的一生,再恰當不過了。黃州的思索,讓他真的成熟內斂起來。沒有沉淪,沒有消極,沒有悲觀,有的是對人生更加理性的執(zhí)著。他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中,面對年輕有為俊朗瀟灑的周喻,他感嘆自己“早生華發(fā)”“多情應笑我”,但即使如此,他仍然豁達豪氣,他認為無論多么風流的人物,必將隨大江的東流,而徒留歷史,所以,他看淡一切,對人生依然積極向上。因為他的這份成熟,我們后人得以欣賞到他的千古不衰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以及前后《赤壁賦》,這是多么讓人欣慰的事情。
感謝“烏臺詩案”,感謝那些小人,感謝那場災難,讓這個有著風的血骨的男子,能真正的面對一切,把他生命中最輕靈的一面,展示在后人面前。“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高處固然寒冷,可當靈魂沖破層層的阻攔,并且抵御住了刻骨的艱辛,讓苦難衍生為一生的財富,高處,只能讓我們仰視。蘇東坡,你一定也感受到了這所有的一切,是嗎?
《東坡突圍》高中生讀書筆記 15
路過一間教室,聽到學生誦讀《飲湖上初晴后雨》,加上最近陰雨連天,睹物思人,便想起此詩的作者蘇軾。為顯尊重,我還是叫他蘇東坡吧,多一個字,我不覺麻煩。
余秋雨的散文如《遙遠的絕響》、《歷史的暗角》、《抱愧山西》、《一個王朝的背影》等我都看了好多遍。不過,我最喜歡的還是《蘇東坡的突圍》。
學生時代的語文課,每當學習蘇東坡的詩詞時,老師都說蘇東坡是豪放派。豪放派嘛,給我的刻板影響是,肯定吃不愁,穿不愁,沒有煩心的事兒,游山玩水,寫寫詩詞,一副樂呵呵的樣子。在沒讀《蘇東坡的.突圍》以前,從不理解蘇東坡的命運多舛,更不了解蘇東坡在精神世界的壯舉:自我突圍。
蘇東坡才華出眾,在朝為官,因烏臺詩案,被流放黃州。起因是蘇東坡政見不同于新黨,新黨內別有用心的人,想給蘇東坡扣帽子,說他寫的詩詞是反詩,還拿出曾經(jīng)的詩詞,斷章取義,牽強附會,滋事說他造反,極盡誣陷之能事。后來蘇東坡被抓了起來,參與誣陷的那些官員,輪番地嚴刑拷問他,最后蘇東坡大概也覺得,雖然自己造反子虛烏有,但可能真得要被這些人折磨致死,還不如少受點皮肉之苦,基于這種想法,蘇東坡稀里糊涂的被定了死罪。當時為官的人群中,除了誣陷蘇東坡的新黨,還有部分人搞投機,為了贏取政治資本,落井下石,向蘇東坡潑臟水。而更多的人真正知道蘇東坡并沒有罪,為了自保,雖沒有參與迫害,卻都集體選擇了沉默,其中有經(jīng)常和蘇東坡一起吟詩作賦的朋友。蘇東坡當時的處境是極其危險的。好在極少數(shù)的有良知的人,還是敢于替蘇東坡說話;实燮鋵嵰膊幌嘈盘K東坡寫的詩詞,真有什么不妥,內心并不想殺他,但為迎合針對蘇東坡的輿論導向,便于繼續(xù)進行新政,才抓了蘇東坡。最終皇帝改判蘇東坡流放黃州。
蘇東坡被貶黃州后,在群山惡水的蠻荒之地,寫下了許多著名的篇章。其中就有我們耳熟能詳?shù)摹冻啾谫x》、《后赤壁賦》和《念奴嬌·赤壁懷古》。
流放后的生活,缺吃少穿,但這還不是最主要的困難。沒有糧食,那就自己開荒耕地,沒有蔬菜,那就自己建園種菜。望著荒蕪人煙的黃州,起初最難忍的是孤獨,因為孤獨,他給以前的好朋友寫信,向他們訴說苦楚,結果沒有人回信給他,后來無望,也就不再寫了。失望,孤獨,困苦之中,他選擇了享受孤獨,逆流而上,耕地、種菜、烹飪、尋訪古跡、禮佛……流放帶來的消沉,被一種孤獨之后的,煥發(fā)著新生命力的蓬勃所取代。
此時蘇東坡是豪放派,洗凈鉛華的豪放,突圍荊棘的豪放,徹悟的豪放。
上課鐘聲已響,我早已來到教室,學生集體朗誦:"這梅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開花,她卻不一樣,愈是寒冷,愈是風欺雪壓,花開得愈精神,愈秀氣。她是最有品格、最有靈魂、最有骨氣的……"
窗外依然飄著雨,學生的朗讀,很有帶入感,我能不想到蘇東坡嗎?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
一蓑煙雨任平生。
我決定先從此刻開始,不抱怨:陰雨帶給道路的泥濘。
《東坡突圍》高中生讀書筆記 16
在余秋雨先生的文字下,蘇東坡的形象似乎變得更加清高,更加豁達。在本文中也列舉了幾個與東坡有關的人物,運用它們在東坡遭受烏臺詩案的舉動來反襯出東坡的無助與無奈。
被貶黃州的蘇東坡,在那一片荒涼貧瘠的土地上,竟沒有打擊他內心的信念,換來的是一篇篇樂觀積極的詩篇。他沒有放棄,他一直堅持著,盡管三番四次的被冤枉。在字里行間,似乎流露出作者對東坡的同情,不!與其說同情,倒不如說是對他那種精神的敬佩,一生曲折的東坡,在黃州的生活,更加體現(xiàn)了他人格的魅力。他成全了黃州,同時黃州也成全了他。在此地飽受精神痛苦,這種痛苦比烏臺詩案所受的嚴刑逼供更讓人不堪。但在這樣的事情發(fā)生后,東坡并沒有帶給我們過多的悲傷失望,而是將悲傷化為動力,不斷積極向上,在文章中,我們可以深切的感受到了那種被嫉妒后的寬容,體驗到在困難前的無畏,對于人生的無奈以及對萬事萬物的.博大胸懷,這是東坡給予我們的力量。
東坡樂觀,這似乎也是一種灑脫,不求名利,清高自許也是他做人的宗旨!疤K東坡突圍”,他要突的是小人的圍攻,文化的圍攻,因此,坎坷人生成就了他,也給予我們讀者莫大的啟示!
《東坡突圍》高中生讀書筆記 17
讀你的時候,你只吟“大江東去”的豪邁,只唱“千古風流人物”的激昂;想你的時候,只嘆“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問你的時候,你卻說“一蓑風雨任平生”。
——題記
近日拜讀了余秋雨的《蘇東坡突圍》,隨他走進歷史洪流,觸摸早已風干了的淚痕,或悲或嘆,或思或悟,一時感動縈繞心中。
余秋雨先生告訴我,你是黃州的兒子。在八百多年前的宋朝歲月里,你陷于“烏臺詩案”中,因心懷叵測的小人的惡意圍攻,你被長途押解,貶謫黃州,風雪交加,空余你孤獨的身影,一句“一蓑風雨任平生”不知敲落了多少滄桑老者的熱淚,打動了多少后人迷茫的心!
你,一個后起之秀,名震文壇,作為蘇家三杰之一,唐宋八大家之一,卻因此而落難,就像你弟弟所說的`一樣“東坡何罪,獨以名太高”。
在監(jiān)獄里,你被侮辱,被摧殘,你用純銀般的嗓子哀嚎著,哀嚎到嘶啞,這本是一個只需要哀嚎的地方,你寫那么美麗的詩就已經(jīng)荒唐到底了還不該打打,打得你濃妝淡抹,打得你乘風歸去,打得你密州出獵。
就這樣,你經(jīng)受不住日復一日,通宵達旦的逼供,你閉了閉眼,就承認了,你以一個流放罪犯的身份,帶著官場和文壇潑給你的渾身臟水,孤獨的走進了荒涼的黃州,你如同一只小蝌蚪在洶涌澎湃的大海里顛簸,“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夢想雖然屬于美麗,現(xiàn)實畢竟歸于澀意,你品嘗了生活的酸甜苦辣,盡受了官場的煉獄洗禮,于是乎,余秋雨先生告訴我:“正是這種難言的孤獨,使他徹底洗去了人生的喧鬧,去尋找無言的山水,去尋找遠逝的古人。他漸漸回歸于清純和空靈,習慣于淡泊和靜定,在艱苦的中墾荒種地中,體味著自然和生命的原始意味。”我想,也正是因為這種特殊的身世與經(jīng)歷,才造就了你大氣磅薄的詞風,酣暢淋漓的書意吧!
余秋雨先生告訴我,你是黃州的兒子。你走到黃州赤壁,面對著赭紅色的陡峭石坡,浩蕩東去的大江,你閉眼深思,你把自己的精神力量給黃州注入了意味,結果,引導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經(jīng)鳴響,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黃州,《念奴嬌赤壁懷古》和前后《赤壁賦》馬上就要產(chǎn)生,不朽的篇章終于在黃州誕生了!余秋雨先生說:“這一切,使蘇東坡經(jīng)歷了一次整體意義上的,也使他的藝術才情獲得了一次蒸餾和,他,真正地成熟了--與古往今來許多大家一樣,成熟于一場災難之后,成熟于滅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窮鄉(xiāng)僻壤,成熟于幾乎沒有人在他身邊的時刻。”
余秋雨先生告訴我,你是黃州的兒子。你清醒了:哀吾生之須臾倒不如托遺響于悲風,取山間之色,聽江上清風之歌唱。你不再悲觀,不再耿耿于懷。你在黃州興修水利,獎勵耕織,清廉從政。黃州成全了你,你成全了黃州。
現(xiàn)實的殘酷,競爭的激烈使你內心深處傷痕累累,但你卻一貫保持著那樣豁達的笑。在夜深人靜的時候,讀你,想你,你的詩篇讓我感動,你的心境讓我震撼、感慨。
《東坡突圍》高中生讀書筆記 18
大抵是在高二讀到余秋雨先生的這篇散文,當時只當是一項任務草草地完成。如今再次接觸余先生的文字,才頓悟那凄然的簫聲后是怎樣的傷痕累累。
雖說豁達樂觀如蘇子,必不以一時遭遇自傷;但人豈是無情之物?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煢煢孑立于天地之間,無處吶喊,那是怎樣的一種蒼涼。英雄氣短、偉人困厄,這本來在世界歷史上都是帶有規(guī)律性的事情,“東坡何罪?獨以名太高”。越是超時代的文化名人,往往越不能相容于他所處的具體時代。
現(xiàn)實畢竟歸于澀意,品嘗了生活的酸甜苦辣,盡受了官場的煉獄洗禮,恰如余秋雨先生所說:“正是這種難言的孤獨,使他徹底洗去了人生的喧鬧,去尋找無言的山水,去尋找遠逝的古人。他漸漸回歸于清純和空靈,習慣于淡泊和靜定,在艱苦的中墾荒種地中,體味著自然和生命的原始意味”。當身邊的繁華似潮水般退去,往昔的得意如夢一般消失得不留痕跡。只有眼前南國的山水,靜默,靜默,提醒著生活的繼續(xù)。強烈的反差,巨大的轉折,往往最能體現(xiàn)文化大師和“文化群小”的本質區(qū)別。烈火不會毀滅真金,而只會讓它更加光彩奪目。清貧得不能再清貧的生活,寂寥得不能再寂寥的山水,和蘇子本人以及他的遭際一起,用智者的沉默,把文化酵得愈醇愈濃。
寂寞讓世人難耐,只有智慧之人,才能體味到這寂寞中的清純和樸實;榮華惹世人追逐,只有高潔之人,才能看透這榮華背后的無奈與疲憊;災變令世人痛苦,只有明達之人,才能領悟這災變之外的永恒與淡然。智慧如蘇子,高潔如蘇子,明達如蘇子,才能由掙扎而超脫,由突圍而升華。
我曾聽說道家所信奉的“人生三境界”:風就是風,雨就是雨,這是初入世之人的`天真;風已不是風,雨已不是雨,這是為世俗所累、急欲遁世的高節(jié)之士的心境;風還是風,雨還是雨。只是風、雨、天、地、人,已渾然融為一體。這是大徹大悟之后的笑對人生,是悠然于“入世”與“出世”之間的恬淡瀟灑,是物與我皆忘的大智若愚,是忠實于心靈的信念堅守。
蘇子之突圍,不僅是生命對壓迫的突圍、文化對時代的突圍,更是他的心靈對自我的突圍。當潮流洗去了偏激,潮流才能成為主流。
蘇子之幸,幸在他及時地邁進了最高境界。他的銳氣,已不再是小小的鋒芒,而是蘊藏于厚重之中、洋溢于曠達之間的不竭內力;而正是這并不顯山露水的內力,讓蘇子的文章如奔涌的熱血,隨著時代的脈搏,一波一波地,向后世涌進。
《東坡突圍》高中生讀書筆記 19
因前幾日與朋友聊天時,提及到蘇軾蘇東坡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因此又想到了余秋雨《山居筆記》中的一篇文章<蘇東坡突圍>。余秋雨先生在這篇文章中,主要是對蘇東坡得罪以后,在黃州這段時間的殘酷經(jīng)歷和自省作了深刻而精辟的概述。
蘇東坡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文學家之一,他同時也是畫家,書法家,政治家。他一生去過很多地方,其中很多地方遠比黃州美麗,可是僻遠的黃州能給他帶來歷史的震動和驚喜,他把深厚的歷史意味和人生意味投注給黃州,黃州成了他最重要的人生驛站。他著名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以及前后《赤壁賦》就出于此處。
這一切來自他來黃州的原因和心態(tài)。他從監(jiān)獄里走來,帶著極小的官職,實際上以一個流放者的身份走來,他帶著官場和文壇潑給他的渾身臟水,帶著滿心的僥幸又滿心絕望的走來,他被人押著遠離自己的家眷,沒有資格選擇除黃州以外的任何一個地方,當時的黃州荒涼蕭條,他只得住在一所寺廟里。四周寂靜,一個朋友也沒有。他不知道,此時此刻,他完成了一次永載史冊的文化突圍。黃州注定要與這位傷痕累累的突圍者進行一場繼往開來的壯麗的對話。
蘇東坡來黃州前,正處在一個被史學家稱作“烏臺詩獄”的案件中,這個案件的具體內容是特殊的,但集中反映了文化名人在中國社會中的普遍遭遇。
蘇東坡在黃州其實很凄苦,他當時優(yōu)美的詩篇,只不過是對凄苦的掙扎和超越。他在黃州的生活狀態(tài)用一封封的美妙絕倫,光照中國書法的筆墨寫成的信,千辛萬苦從黃州帶出來,卻換不回一丁點兒的友誼的信息?偠灾,原來的世界已在身邊轟然消失,他在精神上的孤獨無告,對一個文化人而言,沒有比這更痛苦的了。那闕著名的“卜算子”用極美的意境道盡了這種精神的遭遇: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撿拾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正是這種難言的孤獨,使他徹底洗去了人生的喧鬧,去尋找無言的山水,去尋找遠逝的古人。在無法對話的地方尋找對話。然而他這時寫詩文也不追求社會轟動了。他在寂寞中反省過去,覺得自己最大的毛病是才華外露,缺少自知之明。他的這種自省不是一種走向乖巧的心理調整,而是一種極其誠懇的.自我剖析,目的是想找回一個真正的自己,他在無情的剝除自己身上異己的成分,在這一過程中佛教幫了他大忙,使他習慣于淡漠和靜定。他漸漸回歸于清純和空靈。
這一切使蘇東坡經(jīng)歷了一次整體意義上的脫胎換骨,也使他的藝術才情獲得了一次蒸餾和升華,他真正成熟了,也和古往今來的許多大家一樣,成熟于一場災難之后。
成熟是一種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一種從來不再對別人察言觀色的從容,一種終于向周圍停止申訴的求告的大氣,一種不理會哄鬧的微笑。結果,引導千古杰作的前奏就此奏響于黃州。于是就有了《念奴嬌赤壁懷古》和前后《赤壁賦》。
我喜歡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家中的墻壁上就表了一幅(是陳香梅的書法):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遙想公謹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東坡突圍》高中生讀書筆記 20
再次捧讀余秋雨《蘇東坡突圍》,覺得文中的蘇子其實就是余秋雨自己,不禁感慨聯(lián)翩。
這兩年,對余秋雨文章的批判,對他身世的盤問,對他人格品質的追問,鋪天蓋地而來的那種形勢,似乎已經(jīng)淡卻了許多;書店里書架上,余秋雨文化散文集不再那么醒目了;大小媒體、重要場合也少見他的身影了。——他在激流勇退,已經(jīng)將自己的身影和作品都轉移到了港澳臺等未開墾領域,不過這似乎也說明經(jīng)典抹煞不掉的光芒、動搖不了的地位,以及無聊者無人應答的無趣。但也許,這個結果正合喧囂者的本意。
我并不想全盤肯定余秋雨——他的全部作品、他的全部人格。但,畢竟,在文壇極度蕭條,江郎都已才盡,心靈都被物化的時候,他,跋涉祖國山山水水、實地考察拜訪,為我們奉獻了幾大盤文化與心靈大餐——從《風雨天一閣》《西湖》對山水景物的文化寓意的探求,到《道士塔》《都江堰》這樣對歷史與自然遺跡的反省,再到《蘇東坡突圍》《柳侯祠》對歷史人物思想價值的深沉思索,無不透露出一位知識分子反觀歷史、不迷信不盲從的精神,正值嚴謹、求真達誠的品格,無不體現(xiàn)出一位知識分子身上可貴的社會責任感和自我剖析的精神品格,我們更不能不佩服他融合古今歷史、政治、經(jīng)濟、地理文化、心理等方面的龐雜的知識與思想于一爐的能力,不能不佩服他見微知著的手筆、極具感染力的文字功力。
沒有什么事前的炒作、事后的宣傳,他的散文集就一版再版,甚至到處可見盜版。在責罵聲、批判聲喧囂四起的時候,我也曾仔細審視他的作品,也從他的后期作品中找到了喧囂的某些理由,甚至很有同感。但當喧囂淡去之后,翻遍書店滿架的散文,除了現(xiàn)代作家中還有可讀的作品,我沒有找到耐讀的作品——不是陽春白雪般的遠離世俗人情的孤高自賞,就是俗世生活的`小情小調,或者矯柔作態(tài)的吟風弄月,總覺得有些矯情,偶爾也會有清風徐來的清新之作,但總覺得人生的味兒不足。
日常的生活已經(jīng)夠平淡了,清新典雅的小作雖也能使人有捧茗雅賞之余小憩片刻的情致,但人生有時是需要被點燃的,被引起亢奮的。余之作屬于能夠點燃人熱情、激發(fā)人斗志、催生深刻思索的作品。他給平淡慵懶的生活一次洗禮和清毒,給虛浮的日子一場盈實的營養(yǎng)惡補。
讀書與思考,是心靈與心靈、心靈與世界的對話。有價值的對話必須尊重心靈的感受,必須傾聽來自心靈的聲音。我不是一個心血來潮、可以輕易激動的讀者,經(jīng)過最初的熱衷,到后來的冷靜批判,再到現(xiàn)在的重新認識,我相信,心靈的最終選擇是沒有錯的!斔簧硪蝗,或在絲路古道上風餐露宿,或在車站邊的小屋里苦思冥想時,我們的不少所謂“大家”,或正在書齋里搜尋,或三五成群在小酒館里海侃神聊。據(jù)說,當代許多大家們的創(chuàng)作與思想,就是在故紙堆里搜尋出來、拼湊出來的,或是在別人過去的歷史檔案袋里捕風捉影地附會出來的,這些東西,不是經(jīng)不起推敲的殘花敗柳,就是現(xiàn)露江郎才盡的無聊與刻薄。
有價值的思想與創(chuàng)見,與藝術一樣,是需要長時間的沉淀的,否則,學術只不過是水上浮萍、風中飄絮,只得一時繁華。我們這個浮躁的時代,急切需要的,難道不是這種對待學問求真務實的精神嗎?
偶爾,還會在港臺媒體看到余秋雨做的專題節(jié)目,或點評,感到他已失去了往日沉穩(wěn)中的自信,激情飛揚的神采,想必他一定經(jīng)受著尖刻的批判、不被接納的尷尬與無奈,大有英雄末路之情,不禁為他感慨惋惜!叭朔鞘ベt,孰能無過?”他已經(jīng)為我們奉獻了那么精彩的節(jié)目,為什么就不能容忍他的一點點美中不足?其實完全可以對他善意地提醒與指點?上]有!捎诠亲永锏募刀逝c鄙吝,我們的文化氛圍,向來是極不厚道寬容的,所以難有個性的光芒成長發(fā)育起來,人們一定要等他完美無缺,才肯容他一席之地,——可是世間哪有那么多完美無缺的事情?——許多思想創(chuàng)見就是在這樣苛刻的文化氛圍中被壓制下去,自我消弭了!于是,放眼望去,文壇有的是整體上的沉寂與平庸,和小情小調的自我吟唱。
重讀《蘇東坡突圍》,覺得其中蘇子的某些心跡,就是余秋雨自己的切身體會吧:
他真的害怕嗎?他怕的是麻煩,而絕不怕大義凜然的為道、為百姓,甚至為朝廷、為皇帝捐軀,他已經(jīng)明白:一個人蒙受了誣陷,即便是死也死不出一個道理來,你找不到慷慨陳詞的目標,你抓不住從容赴死的理由;你想做個義無反顧的英雄,卻不知怎么一來,就把你打扮成了小丑;你想做個堅貞不屈的烈士,鬧來鬧去,卻成了一個深深懺悔的俘虜,無法洗刷,無法辯解,更不知如何提出自己的抗議,發(fā)表自己的宣言,這就是“醬缸文化”!
【《東坡突圍》高中生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讀《蘇東坡突圍》有感11-29
突圍的作文09-24
《蘇東坡突圍》讀后感04-15
蘇東坡突圍讀后感03-16
《蘇東坡傳》讀書筆記(精選17篇)01-06
向自己突圍03-05
關于突圍的作文08-28
突圍的作文【必備】11-19
向自己突圍(高中突圍議論文作文)03-04
關于突圍作文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