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死場讀后感 推薦度:
- 生死場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生死場》讀后感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總結呢?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后感了。但是讀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生死場》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生死場》讀后感1
《生死場》,一部浸透著悲涼的小說,出自蕭紅,能得魯迅為其寫序言,胡風為其作讀后記,這樣的一本書,也許真的需要好好品讀。
一本《生死場》,讓我讀到了人們對于生的堅強,對于死的掙扎,一股悲意貫穿始終。現(xiàn)實的殘忍,悲涼,生活的無奈,艱辛,每多一分的苦難,就給我們的心里加上一分哀意。蕭紅用她細致的觀察和越軌的筆致,為我們展現(xiàn)了生活底層人們的煎熬。
《生死場》中,生場的悲涼,死場的沉重,都在那生活中體現(xiàn)出來。王婆,一個飽受磨難的婦人,為著生存,改嫁,隱忍,年老的時候,兒子被槍斃,而她自覺生活無望,服毒自殺,卻在最后活過來。金枝,未過門先懷孕,受到人們嘲諷,最終也只得到一個女兒被活活摔死的結局。原本村里最美麗溫和的月英,最終也因患癱病被丈夫冷落直至死去……這是鄉(xiāng)村里人們的無奈,也是他們人生的無奈。在這樣的黃土地上,生活本就凄涼,卻又受到了日本軍隊的凌掠,陰霾籠罩村莊,人們最終站了起來,“在苦難里倔強的老王婆固然站起了,但懺悔過的‘好良心’的老趙三也站起了,甚至在那個世界上只看得見自己底一匹山羊的謹慎的二里半也站起了……”,投入義勇軍,參加戰(zhàn)斗……在生與死的邊緣掙扎,他們寫著無奈的人生。
記得在書中有那么一些話,“在鄉(xiāng)村永久不曉得,永久體驗不到靈魂,只有物質來充實她們”,無奈涌上心頭,在黃土地里,他們貧苦無靠,受盡壓榨,對他們來說,溫飽大概是最最重要的事情了!巴跗抛约涸趶N房里炸魚。為了煙,房中也不覺得寂寞”,女人的一生,大都為著家里的'柴米油鹽,為著生活,寂寞?那大概是可感不可言的吧!霸卩l(xiāng)村,人和動物一起忙著生,忙著死”,淡淡的一句話,就這樣道出了人生的無奈!皦瀳鍪撬赖某抢,沒有花香,沒有蟲鳴,即使有花,即使有蟲,那都是唱奏著別離歌,陪伴著說不盡的死者永久的寂寞”,生命逝去也只是如此悲哀,如此寞落。
用生命貼近現(xiàn)實,詮釋生命的悲涼,讀《生死場》,體會到的是無法言說的悲,生與死,本是人生的必修課,只是在這本書上讀到的,卻是無奈感傷。
也許,感傷過后,會是堅強吧……
《生死場》讀后感2
無意間翻開《生死場》這篇,目光象征性地掃過兩行。不知不覺中,《生死場》這篇已經深深震撼了我。胸膛中漸漸蔓延出一種奇怪的情緒:傷感、震驚,但更多的,是感動。
文中那位名為阿牙的女孩,被菲尼克斯公墓雇傭。第二天,她遇到了一位站在一座新墓旁的跛腳老人,手里拿著一幅畫,畫上有一幅漂亮的白紗裙,畫的背后,寫著一行極其簡單的話:我想念你,女兒。她告訴阿牙:她恨自己的女兒去做抽脂手術,也正是這樣,她死在了手術臺上;老人說,女兒安妮身穿的那條白裙,是她不眠不休地親手趕制的,那是她一直以來都希望得到的。讀到這里,我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的母親。母親也像這位老人一樣的愛我,只要是我想要的,她都盡量滿足我。母親是多么愛我 ,我悔恨現(xiàn)在才清楚地意識到。母親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是為了我,而我,卻很少為母親著想。常言道,父愛如山,而母愛就更無法用語言來形容了。母愛,是這個世界最偉大的情,而母親,是這世上最偉大的人。
好一個生死場,好一塊是非之地。這篇看似不合實際,卻依然能夠深深地震撼我們的心靈。一個人如果到死都不明白,哪些人在愛自己,哪些人又在恨自己,自己又做錯了什么,這樣的靈魂,絕不會再被人憐憫!案蓛舻、承載著美好希望的靈魂,自然不會輕如草芥。只有那些犯了過錯,又一直沒有意識到的.靈魂,才上不了極樂世界。”弗蘭克看似不經意間說出的這句話,卻能讓人回味無窮。安妮就是這樣,一直不明白媽媽的用心良苦,才會過不了零號巴士的秤,上不了極樂世界。傻安妮,你丑了,你媽媽愛你;你胖了,你媽媽愛你;你老了,你媽媽依舊愛你呀!何必去在意他人的眼光呢?母親,是這世界上最偉大、最無私、最默默無聞、最不求回報的人;母愛,是這世界上最偉大、最無私、最默默無聞、最不求回報的親情!我們要怎樣才能報答母親對我們這偉大的愛呢?正如孟郊所寫的“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一樣,連古人都知道,母愛是無價的,更何況我們呢?
讓我們敬,這偉大的母親,這偉大的母愛!
《生死場》讀后感3
蕭紅的《生死場》中的鄉(xiāng)村,真實的展現(xiàn)著中國的面貌,與國人的面貌。蕭紅筆下的人物是那么的真實,金枝,麻面婆,趙三……我們看過了,認為我們的農民就是那樣,鄉(xiāng)村就是那樣。其實魯迅也會用文字來以獨特的視角來看待國民性,但蕭紅與魯迅是不同的,蕭紅曾經談到過與魯迅的區(qū)別:“魯迅以一個自覺的知識分子從高處去悲憫他的人物,我開始也悲憫我的人物,他們都是自然的奴隸,一切主子的奴隸,但寫來寫去,我的感覺變了,我覺得我不配悲憫他們,恐怕他們倒應悲憫我咧,悲憫只能從上到下,不能從下到上,也不能旋之同輩之間,我的人物比我高。這似乎說明魯迅真有高處,而我沒有或有的很少!
但我認為蕭紅十分真實的.寫到鄉(xiāng)村,剖析國民性。蕭紅并沒有將自己的家鄉(xiāng)寫的有多么美好與和諧,相反,她寫出了當時鄉(xiāng)村的真實的情況,他們的生活,他們的一切,這與沈從文是不同的,沈從文的文章展現(xiàn)了一個美麗的純凈的湘西世界,用家鄉(xiāng)的美好來抵抗外在世界的喧囂與浮躁,而蕭紅,用文字展現(xiàn)了一個真實的東北鄉(xiāng)村。
如《生死場》中的一個片段:“母親以向是這樣,很愛護女兒,可當女兒敗壞了菜棵,母親便去護菜棵了,農家無論是菜棵,或是一塊茅草也要超過一個人的價值。”這是很真實的,莊稼是農民的命,而他們首先想到的,是生存,是命。
生,是一個永恒的話題,而蕭紅的文章,尤其是《生死場》中,對生的堅強描寫的淋漓盡致。鄉(xiāng)村農民的生,如胡風所說:“蚊子似的活著,糊糊涂涂地生殖,亂七八糟的死亡!薄渡缊觥分杏芯湓挘骸霸卩l(xiāng)村,人和動物一樣忙著生,忙著死!鄙畧詮,中國農民是體現(xiàn)出來了的,為了中國,為了祖國,他們奮起反抗。
蕭紅還有一句話;“死人死了,活人計算著怎樣活下去,冬天女人們預備夏季衣裳,男人們計慮著怎樣開始明年的耕種!
就是這種的生生死死生的堅強,死的掙扎,正是反映出人的最內在的,最本質的東西。在生生死死中,有一種美,永恒的東西實際上不是生命,生命一定是生生死死的。但這種生生死死中,滲透著大喜,大悲,大愛,大恨。
蕭紅的作品中你會感受到蕭紅的心在跳動,血在奔涌,真切的感受到一種生命的張力,人性的光輝。
《生死場》讀后感4
說實話,蕭紅的這本并不長的傳世經典《生死場》我看了好久也沒讀完,一直停留在第八章就沒再讀下去了。不是寫的不好,而是寫的太好。每一章,每一個人物,每一個日常生活場景都有不經意間絞痛心臟的點。它比之于《呼蘭河傳》,更見作者深厚的功底;較之《小城三月》,更震撼人心。生,死,多么讓人敬畏的字眼,可是在生死場里,生死變得如此卑微,農家無論是菜棵,或是一株茅草也要超過人的價值,讀之不禁叫人脊背發(fā)涼。
蕭紅為《生死場》創(chuàng)作的封面:半黑半紅的圖案。在經典的男性批評家看來,觸目驚心的紅色是人民的鮮血;而在女性批評家看來,那是女人分娩生產時流的血。在第八章鬼子進村之前,民族主義還沒上升到主旋律的高度,全文的主題主要放在對女性身體的解讀。
在不正當的男女關系中——成業(yè)和金枝在草叢的私會開始,女性的身體出現(xiàn)變化,同時連帶著羞恥、辱罵、焦慮以及恐懼。當金枝知道自己懷孕后,“她抽扭著說:‘娘······把女兒嫁給福發(fā)的侄子吧!我肚子里不是······病,是······”,金枝媽到這時節(jié)更要打罵女兒了吧,可是并不是那樣,“母親好象本身有了罪惡感,聽了這話,立刻麻木著了,很長的時間她象不存在一樣”,“她又想說,但是淚水塞滿了她的'嗓子,象是女兒窒息了她的生命似的,好象女兒把她羞辱死!”在極度痛苦和屈辱中,金枝生下了女嬰,但不到1個月,她的父親成業(yè)認為她們母女倆拖累了自己的生活,竟把自己未滿月的女兒活活摔死。原本屬于人的本能歡愉的男女關系因這女性身體的變化及詛咒而籠罩了一層苦難的陰霾。
月英,曾是全村最美麗,最溫和的女人,可是一過門就患了癱病,“起初她的丈夫替她請神、燒香,也跑到土地廟前索藥,后來就連城里的廟也去燒香,”可是病情非沒有好轉,反而每況愈下,后來做丈夫的覺得自己責任盡了,就開始咒罵她,不給她水喝,不給她飯吃。就像《呼蘭河傳》里的小團圓媳婦,活生生的被請神燒香的巫婆折磨死了;钪鴮υ掠碚f已成為一種折磨,這是怎樣的苦痛才能讓一個青春年華的女人只戀死,不戀生!渡缊觥穼εf農村女性悲慘奴隸生活深刻描繪讓人讀著觸目驚心。
在鄉(xiāng)村,人和動物一起忙著生,忙著死。墳場是死的城郭,沒有花香,沒有蟲鳴;即使有蟲,那都是唱奏著別離歌,陪伴著說不盡的死者永久的寂寞。
《生死場》讀后感5
讀完整本書,尤其是其中呼蘭河傳這一部分時,忽然發(fā)現(xiàn)原來是老早就與作家蕭紅見過面的,呼蘭河傳中的幾章選入過我們的課文,至于是哪一年級,不記得了。
首先不得不說不愧是魯迅先生的門徒,蕭紅筆下透著的也是那冷眼觀世界的文風。記得第一章是王阿嫂之死,形容最貼切的一段說,王阿嫂和那些婦女們向麥苗一樣,風一到伏下去了,地主一走,又直起頭聊起來了。王阿嫂總歸是死了,但也只是生死場里不起眼的一例而已,這樣的死亡司空見慣,蕭紅看似平淡的描述里似乎要告訴我們這個道理。
再接著是看風箏,劉成仍是這大生死場里的一位過客,他死了,卻是為了革命而死,“我”是在看風箏的路上看到他的,亦如我在牛車上聽聞那趕車人和路人的辛酸,我不是講述者,“我”也和你們一樣,是位看客,也同我們一樣冷漠和后知后覺。
在接著是主篇生死場,這回是一個大的村莊的生死,三戶人不同的辛酸和生死印證了生死場這三個字,孩子一個個生著,大人懷著各自的苦難和不幸死著,誰都不記得誰,誰都那么渺小,生著有其歡樂和苦難在前方,而死者也不是永久的解脫,他們還在東橋下吶喊哭泣,似乎永久得不到安寧。
“我”有二伯死了,歪脖子磨倌的老婆死了,團圓媳婦也死了,每分每刻都有人死,而“我”只是他們生命中的`一個過客,不悲亦不喜,這大的生死場,他帶走了“我”可愛的祖父,可恨的祖母,然而“我”只是看著。
團圓媳婦死的那一段讓我記憶猶新,開頭我還罵著那胡老太太的假仁慈,后來我才發(fā)現(xiàn)了莫大的悲,不是那老太太,是所有人,是所有人的麻木和冷漠,是所有人的假仁慈害死了團圓媳婦,我和他們一樣是看客,也是把她按進滾燙熱水的一份子,我沒有阻止,我即有份,團圓媳婦呢,她也有罪,她像是在看別人一樣看自己:“看著吧,一會有人要洗澡了”,團圓媳婦眼睛大大的,笑呵呵的說(摘自原文),這是一個人人不自知的生死場,人們冷漠到連對自己都是那般冷漠,這是封建社會最大的悲。祖父理應是很善良可親的,但他也只是說二月份要讓他們搬走,哪有這樣虐待孩子的;抽貼的理應是個有良知的,但他也只是受了一百吊錢走了,誰來救團圓媳婦呢,連團圓媳婦自己都不想救自己。
打梆子的人還在徹夜的打著梆子,“我”有二伯還在叫嚷著上吊,他是怕死的嗎,不是吧,不是嗎?“我”只是客觀的存在和記錄者,“我”不說對錯,亦如我們一樣嘆著可悲卻也只是嘆著。
《生死場》讀后感6
在季節(jié)性情緒失控的影響下,我在燠熱的夏天傍晚翻開蕭紅的《生死場》。
這本書的內容是相當沉重的,而作者的文風言語則是相當洗練的,沒有過分的抒情。對于那些殘酷現(xiàn)實當中的生存與死亡,作者常常只是用幾行文字一筆帶過。讀這本書很難一目十行,這是因為文字過于精簡,以至于每行字都可能有很大的信息量,如果用跳躍式的讀法,那么就會錯過很多信息。
作者筆下的農人們將物質擺在一個至高無上的地位,甚至不乏辛辣與諷刺地寫下他們只有物質、沒有靈魂這樣的句子。但是看到他們生存的困境,誰又忍得苛責那些可憐的生靈。“母親一向是這樣,很愛護女兒,可是當女兒敗壞了菜棵,母親便去愛護菜棵了。農家無論是菜棵,或是一株茅草也要超過人的價值!庇浀迷浀.我也遇到過類似這樣的事情,在朋友來找我玩的時候,因為我囊中羞澀,根本沒有辦法招待他,只好告訴他。帶他充分領略當地的旅游景點。我知道這樣的行為對于兩個人之間的友誼是一種傷害,我當時也是于心不忍,可是我實在沒有足夠的金錢來滿足兩個人的娛樂需求。
“亂墳崗子是地主施舍給貧苦農民們死后的住宅。但活著的農民,常常被地主們驅逐,使他們提著包袱,提著小孩,從破房子再走進更破的房子去!边@就是作者筆下在封建勢力壓迫之下生存的人們。一貧如洗的農民們沒有辦法奢求靈魂與精神生活,他們光是為了生存就已經竭盡全力。賣雞籠的農民趙三一開始以為自己找到了一絲商機,能夠讓家里的經濟狀況變得好起來,但是好景不長,由于市場的方向變了,他又失去了原本賺錢的途徑,只好把孩子送去當學徒小工。
在經濟非常不景氣的情況下,地主依舊要收更高的地租,這就引起了人民的反抗,但是人們迫于生存壓力,反抗終究是不徹底的,所以最終也沒有產生出能夠推翻封建統(tǒng)治的力量。
女人在男權世界里卑微而無助地生活,最終走向死亡。王婆服毒了,丈夫沒有多少觸動,只是麻木地為她尋一片墳地。后來她死里逃生,仿佛象征著在舊社會與男權的壓迫下,普通的女性只能過著生不如死的生活。
不知這本書之外的世界里,還有多少生存的沉重。
《生死場》讀后感7
《生死場》描寫的是“九一八”事變前后東北鄉(xiāng)村的生活。
《生死場》是一部浸透著“悲涼”的小說,這種悲涼來自于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的中國社會現(xiàn)實的災難性和艱巨性,更來自于人們對現(xiàn)實的沉重的心里反應。在黃土地里,貧苦無靠的農民身受地主階級的殘酷壓榨,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天都是背向藍天,臉朝黃土,辛勤操勞,累彎了腰,累跛了腿,還是得不到溫飽,受著饑餓和疾病的煎熬,在這種牛馬不如的生活中,連生下來的孩子也是畸形的。
“九一八”事變后,宣稱“王道”的日本軍隊的鐵蹄,踏進了這個小小的村莊。受著地主階級殘酷壓榨的廣大農民身上,又直接地壓上了一座帝國主義的大山。親人被槍殺了,他們的鄰人被擄走了,連雞都搶得不剩一只了,村中的寡婦多起來了。就是這些受苦受難的農民,他們白天看著宣稱“王道”的破旗,夜里秘密地組織起來。多災多難的王婆倔強地站起來了,她在窗外給秘密團體站崗放哨。趙三成了義勇軍的秘密宣傳員,白天黑夜地走門串戶。
東村的一個寡婦把孩子送回娘家投奔義勇軍去了。就連那個膽小怕事、一輩子守著一只心愛的山羊過日子的跛足二里半,也告別了老山羊,跟著頭領參加了義勇軍。人民宣誓的日子,用悲愴的氣氛,烘托出人民要求抗戰(zhàn)到底的決心。正是在這一大背景下,蕭紅在心靈的.一隅,用生命貼近現(xiàn)實,以先覺者的悲涼筆觸抒寫人生苦難命運,展示人生的荒涼感。
《生死場》用了散文化的結構章法,書中寫了季節(jié)的更換,年代的輪回,但時間的自然流轉卻沒有提供為情節(jié)發(fā)展所需的因果關系,因而,那里的生活只是一個個各自相對獨立的場景之間的空間組合。第一章“麥場”主要寫二里半找羊,第二章“菜圃”寫金枝與成業(yè)的戀愛,第三章“荒山”寫月英的死和“鐮刀會”。整個小說沒有組織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它采用的是一種散點空間單元,并通過時間轉換的節(jié)奏把其連綴了起來。這種看似無組織的組織,無結構的結構,正是中國散文美學形散而神聚的精髓之所在。
魯迅和胡風分別為《生死場》的第一版寫了序言和后記。
北方人民的對于生的堅強,對于死的掙扎,卻往往已經力透紙背;女性作者的細致的觀察和越軌的筆致,又增加了不少明麗和新鮮!斞
我們才能夠真切地看見了被搶去的土地上的被討伐的人民,用了心的激動更緊地和他們擁合!L
《生死場》讀后感8
魯迅先生曾這樣評價蕭紅的《生死場》:“北方人民的對于生的堅強,對于死的掙孔,卻往往已經力透紙背。這種‘生的堅強、死的掙孔’,體現(xiàn)在《生死場》中的每一個人物性格里。他們堅強地活著,也混沌地活著,他們活著,有時候只是因為不能死去,生命的意義已經在漫長的生存掙扎中消耗殆盡。
圖片 “在鄉(xiāng)村,人和動物一起忙著生,忙著死……”第一次看到這句話時就被吸引,失去思考的人類只會像動物一樣麻木,在生與死的輪回中無意識的忙碌。
這本書描述了東北偏僻山村人們多災多難的生活,歷史的滾滾車輪下,犧牲的是無數底層人民。小說以二里半丟羊開篇,二里半去找羊誤踩了他人的菜而被打罵,而情緒低落的他又把氣撒在他的妻子麻面婆上。強者壓迫弱者,男人壓迫女人,小說開篇就以冷峻諷刺的筆調描繪出當時社會的“吃人”。
其中的麻面婆是小說最開篇出現(xiàn)的第一個女性角色,“麻面婆不是一只蝴蝶,她生不出磷膀來,只有印就的麻痕!边@是我對麻面婆的第一印象,麻面婆無法掙脫命運,只能在日復一日麻木的生活中遍體鱗傷。而書中無法掙脫命運女性遠不止她一人,或許可以說生在那個年代的所有女性都逃不開被壓迫的命運。她們遭受著相異又相似的苦難。
未婚先孕的金枝,在懵懂中懷孕,而令他懷孕的那個男人卻只是憑本能思考的動物。就像氓中說的“士之耽兮,猶可說矣,女之耽兮,無可說矣!被楹蟮乃麄儾贿^又是無數封建家庭的縮影,“等你娶過來,她會變樣,她不和原來一樣,她的'臉是青白色;你也再不把她放在心上,你會打罵她呀!”,而小金枝在男人的打罵中被不幸摔死。
曾經溫柔讓人溫暖的月英在癱瘓中被丈夫虐死,“她的眼睛,白眼珠完全變綠,整齊的一排前齒也完全變綠,她的頭發(fā)燒焦了似的,緊貼住頭皮。”全村最美的她最后似人似鬼,完美詮釋了悲劇就是把美好的事物展現(xiàn)給人看。
而小說中最震撼的就是生育苦,生育永遠是女性的苦痛,而麻木的生育更是女性的苦難,當女性被當成生育工具時,她們自身的價值已被抹除,失去做為人的資格。她們或許就如書中五姑姑的姐姐一樣,是一灘浸在血中的肉體,任人宰割。
在這一場生死場中,有數不清的人們掙扎于此,在生死中徘徊,生如同死,死如同生,麻木而又荒誕。
《生死場》讀后感9
疫情當前,重讀女作家蕭紅的《生死場》,其中滋味與幼年時讀后有很大不同。
盡管我與女作者生活的時代有著巨大的差距,但是蕭紅那奇特的筆鋒描繪展開了一幅落后的,混沌的,殘酷的北方農村畫面給幼年的我以極大地刺激。那些場景似乎離我很遠又似乎很近。那些掙扎在生死線上的人們,麻木中有著深深地困惑,痛苦中有著覺醒。讓人看了沉重又有所思考。
蕭紅筆下一再強調的是農人生命價值的無意義與喪失!霸卩l(xiāng)村,人和動物一起忙著生,忙著死!
“農家無論是顆菜,或是一株茅草也要超過人的價值!蹦赣H在風暴中呼喊著孩子,為的是從他腳上扒下一雙舊棉鞋,因為那是孩子父親唯一一雙出門穿的鞋,而讓孩子赤著腳走在雪地里,“鄉(xiāng)村的母親仿佛與孩子是仇敵!薄皨寢寕兇輾埡⒆佑谰茂偪裰!
一切都出自“本能”。
蕭紅的生死場不僅是天地,生死場中的女性身體表現(xiàn)了一種生與死的大場域。作為女性我最關注的是文中女性的命運,所以年輕的金枝,年老的王婆是給我印象最深的人物。
五姑姐姐的難產,金枝的早產,李二嬸的小產。王婆服毒和小金枝被成業(yè)摔死,王婆生病。月英,打漁村最美麗的女人,毫無聲息地死掉了。不同年紀的女性共同面對的相同命運。從少女金枝到老婦王婆,漫長的受難圖。年輕時的金枝和成業(yè)有著青春狂熱的愛,但也有著面對生活困惑的憤怒,小金枝被成業(yè)慘慘摔死。愚昧之下,人性,時刻是魔鬼;流落到城市的金枝更是無根的浮萍,她無路可走。在貧困的荒蕪的鄉(xiāng)村,在夫權的重壓下,在文化的荒漠中她無路可走。王婆年老困頓,但是她有不屈的靈魂,她是文中最富于反抗精神的代表,她是北方女性中最可貴的.人物。
我生活的時代已經與文中時代有了千差萬別,但是年幼時的我也曾經看到籠罩在北方農村的落后與愚昧。年幼的我在農村的姥姥家做客時,在大人暗搓搓的閑聊中偷偷聽過好多農村女性的悲慘故事。有被雪天打在雪地里罰跪致死的農村小媳婦,有在農村鰥寡孤獨的自殺的老人,這些故事成了我最早的女性獨立的啟蒙。
今天,隨著時代的進步,農村的變化很大了,但是女性真正的獨立道路仍然很遠。女性的獨立應該是獨立于物化之外的,精神的徹底的自由。這是女性的生死場。
【《生死場》讀后感】相關文章:
生死場讀后感02-05
生死場讀后感04-29
《生死場》讀后感04-25
生死場讀后感5篇03-06
《生死場》讀后感(精選14篇)01-20
《生死場》讀后感(精選24篇)06-15
讀《生死場》有感范文11-11
《生死場》讀后感 單明睿04-25
《生死場》讀后感單明睿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