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15篇(集合)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后感了。那么讀后感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1
近日,單位開展了“我喜愛的好書”專題讀書活動,前段時間正好捧讀了弗蘭克爾的著作《活出生命的意義》,心弦為之一顫。作者維克多·埃米爾·弗蘭克爾(1905-1997)是奧地利臨床心理學家,猶太人。書中記述了二戰(zhàn)時作者在恐怖與窒息的集中營中的慘烈經歷,在面對頻臨的肉體與精神的毀滅,作者的"意義探索"一次次挽救了他的生命,并且使生命力頑強延伸。他被納粹先后關押到奧斯維辛等4個集中營,他的父母、哥哥、妻子,都在集中營里不幸死亡,而他自己也遭受了難以想象的身心折磨及垂死掙扎。重獲自由后,他只用了9天時間完成了這本書,更將自己的生命體驗與學術結合,開創(chuàng)了意義療法。
在書中,弗蘭克爾首先描述了自己在集中營內的可怕非人待遇,在生死的掙扎與極端體驗中,他仍然發(fā)現即便在這種極端扭曲的現實中,在一無所有的狀況下,在集中營集體退化到禽獸一樣的行為時,也依舊有戳破至暗黑夜的一絲亮光,這就是人性的閃耀。比如有人走過一個屋子安慰別人、把自己最后一塊面包給別人,然后凄然赴死。在集中營里,他正是靠著一絲人性的心靈之光,發(fā)掘了痛苦的意義,點燃了他強烈的求生欲望,更期盼有朝一日能夠活著與妻子重逢并完成自己的心理學著作,然后他從這強烈愿望中汲取力量,并奇跡般的活了下來。他領悟到,“有一樣東西你是不能從人的手中奪去的,那就是最寶貴的選擇,人們一直擁有在任何環(huán)境中選擇自己的態(tài)度和行為方式的自由”。生命在任何條件下都有意義,即便是在最為惡劣的情形下。如果磨難不可避免,那就把磨難作為自己獨特的`任務,充分意識到自己的責任,認識到自己對所愛的人或者未竟事業(yè)的責任,就永遠不會拋棄自己的生命,就會有意想不到的無窮無盡力量,能夠毫不畏懼地經受任何艱辛困苦。
我們生命的充實和豐滿,需要我們?yōu)榱艘粋有意義的目標而努力與奮斗。弗蘭克爾認為,發(fā)現意義的途徑有三條:創(chuàng)造、工作;體驗某個事件和人物來發(fā)現生命的意義;受苦。當痛苦被發(fā)現有意義時,我們便不再逃避痛苦,可以通過認識人生的悲劇性和處理困境,促使自我深思,最終發(fā)現人生的意義,達到自我超越。
作為普通人,不斷地重復平凡,懈怠與挫折感也時而出現。弗蘭克爾啟發(fā)我們:現實可以被分為身體、心理和靈性,而后者可以遠離甚至對抗身體和心理的層面?朔ぷ魃钪械拇笮±щy,平凡之外的改變與創(chuàng)造,體驗朋友的意義,都會使工作困境與痛苦體驗變淡褪色,我們需要的是發(fā)現自己的靈性。
另外,弗蘭克爾67歲取得了飛行員駕駛執(zhí)照,80歲還攀登了阿爾卑斯山,享年92歲。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2
最近閱讀了猶太心理學家維克多弗蘭克爾的專著《活出生命的意義》,該書由在集中營的個人經歷和意義療法兩局部組成,啟發(fā)人們不要被苦難打倒。
弗蘭克爾在集中營的堅強讓我佩服,他不斷實踐著尼采“知道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他不斷從那些放棄對未來的渴望而放棄生命的獄友那兒得到生命的啟發(fā)。
弗蘭克爾年輕的時候曾經寄給弗洛伊德一篇自己關于心理分析論文而得到弗洛伊德的欣賞,但他并沒有徹底成了弗洛伊德思想的奴隸,他有自己的思想和認識。他認為生活并非弗洛伊德所宣揚的那樣,只是簡單地祈求快樂,也并非阿德勒所教導的那樣只是為了爭權奪利。人活著是為了尋找生命的意義。
弗蘭克爾認為找到生命的意義有三個途徑,做有意義的.事情、關愛他人、忍受苦難。他認為,苦難可以鍛煉人。他在書中說道,“在任何地方,人都會遭到厄運,同時也會遇到通過勇敢地面對苦難而實現道德升華的時機。〞
弗蘭克爾認為每個人都是不可替代的,每個人只有意識到自己的責任才會覺得自己獨一無二。這個責任就是對所愛的人和事業(yè)都有高度的責任。
現在我們生活的時代是很繁忙的時代,我們能不能靜下來多關心自己所愛的人,我覺得這就是責任感。人們往往都把自己的工作和愛好分開對待,如果能對自己的工作都充滿高度責任和愛,我想肯定能不斷取得進步。
作者發(fā)現,實際上只有兩類人,高尚的和齷齪的,任何地方都有這兩類人,每個團體中也有這兩類人。這也就解釋了人類社會開展不是一帆風順,而是不斷顛簸螺旋前進。
作者認為要擁抱自然,用藝術、詩歌和文學的美滋養(yǎng)內心的自由。
作者不斷在書中提到他創(chuàng)立的意義療法,我覺得可以用本書最后的一句話概括她的本質核心,那就是“您生命的意義在于幫助他人找到他們生命的意義〞!
作者認為,困苦環(huán)境能提供使人道德完善的時機,有的人會充分運用它,有的人會放棄它。在這種環(huán)境下,人仍然要堅持做一個勇敢、自尊和無私的人。
在艱難困境下,要保持內心完全的自由確實很難,但是要是做到了,人生就很充實。生命最終意味著承當與接受所有的挑戰(zhàn),完成自己應該完成的任務這一巨大責任。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3
最近自己思考最多的就是自己生命的意義是什么,自己存在的意義是什么?如果80歲,回顧這一生,我最怕的是什么,說實話把自己嚇到了,甚至幾度難過的大哭起來。其實,以我來說無法拋開工作談生活(暫時沒有小孩,所以時間基本屬于自己),拿一天的時間說,有大半時間是處于工作的狀態(tài)或為工作布局的狀態(tài),所以我很在乎工作給我?guī)淼臐M足感,或者同事伙伴給我?guī)淼臏嘏,可惜暫時這兩點都無法滿足,所以我有點苦惱。說完工作說生活,我很幸運,從藝川到少爺,遇到的兩個人都是一頂一的好人,優(yōu)秀的人,帥氣的人,問題在我,其中也有很多我自己也無法控制的無奈,所以我很擔心自己八十歲還一個人孤零零的,連說話的人都沒有?催@本書的時候,集中營的生活我真的是當故事看,因為類似的電影早已看過,這本書觸動我的是書中很多引導,引導你去反思自己,嘮嘮叨叨,言歸正傳,說書!
“知道為什么活著,便能生存。”這是尼采的話,也是弗蘭克在《活出生命的意義》書中多次重復提到的一句話。他認為每個人都是獨特的,擁有獨一無二的價值,不因這個人是否有好的工作,或者好的頭銜才有生命的意義,他認為存在無條件的意義。然而事實上,越來越多的人不知道自己活著的意義是什么。無意義感像感冒病毒,可能侵襲每個人的心靈。有時候,我們用無價值的忙碌填滿生活,讓自己感覺不到空閑,因為空閑會讓我們害怕,因為我們不知道生命的意義到底是什么?
弗蘭克用自己的一生詮釋了如何活出生命的意義,故事要從他集中營的生活說起。他做為普通囚徒在集中營的生活很艱難,他沒有什么特殊待遇,僅僅因為醫(yī)生身份沒有被毒死,雖然在集中營的絕大部分時間他并沒有做醫(yī)生相關的事。他在里面的生活,光是看描述都讓很多人難以忍受。而他在那樣人間地獄里活了三年多。集中營里處處彌漫著死亡,誰都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下一秒會被關進毒氣室,或者感染,或者餓死,或者被心情不好的看守打死……
要在集中營里活下去需要勇氣,而勇氣一旦失去就很難找回。很多人就是在勇氣失去后很快自殺了。當看到某個人5點起來不去上工,怎么喊都不去干活,拿出平時舍不得抽的煙點燃,那就意味著這個人活不過48小時了。支撐弗蘭克的勇氣是他的家人,是他未發(fā)表的手稿。在書里殘酷的敘述中,你也能發(fā)現些許美好的畫面,愉快的笑聲:夕陽西下,壯麗的美景;想念愛人的美好;囚徒們的苦中作樂、吟詩、自嘲等。在這少許的美好下對比出集中營里的凄慘。集中營把人性剝裂的很鮮明,人與人的差異變得更大。并不像弗洛伊德認為的:“在極度饑餓的狀態(tài)下,人的差別會消失,大家都會變成相同的表情,只有饑餓的表情!狈炊屘搨握叩膫窝b撕開,讓圣人的光芒沒法掩飾。
集中營這樣的事件是少有的人為苦難,弗蘭克挺了過去,有運氣成分,更重要的是他堅強意志的作用。因為他意識到不論發(fā)生什么,他依然有選擇的自由,他可以選擇怎么去面對苦難。這也是他在書中表達的,不管境遇如何,你都仍有選擇。書的第一部分講的是弗蘭克在集中營的經歷,而我認為弗蘭克人生的整個經歷也是相當讓人敬佩的。他熬過集中營的煉獄生活,出去后發(fā)現父母死了,妻子死了,兄弟死了……
后來他又有了愛人,結了婚,依然留在充滿回憶的維也納,這都需要勇氣,需要對生命的熱愛。他常引用尼采的一句話:“打不垮我的,將使我更加堅強!备ヌm克67歲考到了飛行員駕照,80歲仍能攀登阿爾卑斯山,還到世界各地演講推廣意義療法。他活了92歲?梢哉f,弗蘭克用自己的一生來詮釋活出生命的意義,他清楚每個人都是不可替代的,都擁有一份無法代替的意義。
當你清楚自己生命的意義之后,便會明白自己為了什么活著,那你就知道“如何”活下去。一想到自己存在與不存在這個世界都沒有任何差別的時候,人們會崩潰掉。
弗蘭克講到生命的短暫性,人生命的有限性,不可重復性,而這短暫也是最好的提醒,讓我們知道要好好活在當下。要想方設法讓意義實現,因為一旦我們利用某個機會實現了意義,它就安全了,它就永存在歷史上。歷史會永存。弗蘭克認為人的價值與這個人一直同在。而世俗社會的標準認為:沒有用了就沒有價值了。這是很多人錯誤的等同,認為沒用和沒價值是一樣的,沒用和生活沒意義是一樣的。如果只認為有用才有價值,那和集中營的模式有什么區(qū)別?在集中營里沒用的人會很快被送進毒氣室洗澡。
人類存在于自然界,需要遵守自然法則:順其自然。
弗蘭克在書中多次提到順其自然。他出版了很多書,卻沒想到這本本來他想匿名出版的'書收獲了極大的成功。他多次叮囑學生們,成功和幸福一樣,都是自然而然的產物,可遇不可求。而在現代社會太多人渴望成功,有時候太用力,反而會像沙子那樣從指尖流掉。一切隨心而走,并想辦法去實現它,很多年之后,你會收獲意想不到的東西。尋找生命的意義也需要順其自然。
弗蘭克在書里提到的三個途徑尋找生命的意義:
第一、創(chuàng)造或從事某種工作。這一種意義很明顯,弗蘭克沒有多說。
第二、從愛中找到意義。這里的愛的意義是指:深愛直達另一個人內心深處,去看到TA的本質,去看到TA潛在的力量,使TA發(fā)揮自己的潛能。按照弗蘭克這樣的思路理解:那么相愛的最高境界便是成就彼此。
第三個也是最重要的,即便當事人身在絕境,也能把個人悲劇轉化為勝利。當人找到了自己生命的意義,他不僅會感到幸福,還能提高抗挫力,應對磨難的能力。
但沒有人向往苦難,這也是弗蘭克堅持的,他認為盡管痛苦悲劇可以幫助當事人找尋到意義,但這都是在苦難沒法避免的情況下。當苦難可以避免的時候,那么消除苦難的原因才是有意義的,如果故意去承受不必要的苦難就是自虐!
最后,希望大家能擠時間認真讀讀這本《活出生命的意義》,也許會給你帶來一些啟發(fā)。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4
人在悲傷的時候總喜歡問,生命的意義是什么,我找不到活著的意義,不如死了吧。
絕望到谷底的人選擇了自殺,我曾經也動過這樣的念頭,但我問自己,你敢死嗎?你能承受死前的痛苦嗎?我想了想說,不能。最后不得不嘆口氣說,那就好好活著吧。
這本書是在看史鐵生先生的《病隙碎筆》中提到的,他在回答生命意義的時候引用了這本書的觀點,那就是——生命的本身就是意義。
痛苦也好,歡樂也好,都是意義的體現。作者維克多是一名精神學家,在集中營殘酷的環(huán)境中幸存了下來,研究了一套心理學的精神療法他稱為——意義療法。
前幾天奇葩大會上一個得躁郁癥的女孩說,她時常感到生命毫無意義,想自殺,她問很多心理醫(yī)生生命的.意義是什么,所得到的答案都不能令她滿意。最后她問了一個哈弗大學的心理學教授,教授笑了笑說,意義的意義又是什么呢?是啊,我們在追求意義本身,可是意義的意義又是什么呢?與其陷入哲學的循環(huán)命題,不如去感受,去真實的活著,去擁抱,去諒解。
如果你在追求生命的意義不如看看這本書,它會讓你有所感悟,對你悲傷甚至絕望的心理有開示作用。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5
對于那些,我們不愿不想不要的人生呢?那些讓我們痛苦的局部呢?那些我們覺得不好,覺得虛度了的局部呢?那些讓我們眼里心里流淚的局部呢?弗蘭克爾引用圣經的話:上帝會保存你的眼淚。不要軟弱,但要允許自己流淚。這是那個創(chuàng)造人類生命的人所給予我們的禮物。我們痛苦、不快、害怕、乃至犯錯,是我們在追求人生意義的旅程中一定會遇到的風景,承受它們,寬恕自己。這樣,才能有力量面對以后的路,好好地走以后的路。 在書中,作者主要有這么幾五觀點:
1、人所擁有的任何東西,都可以被剝奪,唯獨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選擇一己態(tài)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剝奪。
2、到頭來,我們終將發(fā)現生命的終極意義,就在于探索人生問題的正確答案,完成生命不斷安排給每個人的使命。這些使命因人因時而異,生命的意義亦然。因此,我們不可能以概括的方式來解釋生命的意義,而這類的問題也絕無法用泛論來解答。生命并不是模棱兩可的玩意兒,而是非常真切詳細的東西,正如人生的使命也分成真切詳細一樣。這些使命構成了人的命運,每個人的命運都獨一無二各有不同,無法同別人互作比擬。同樣的境遇不會重復,每個境遇需要當事人給予不同的反響。置身在某種情境當中,人有時必須以行動來塑造自己的命運,有時候那么最好趁機深思熟慮,借以領悟人生的道理,又有時候,光是承受命運,承當個人的十字架即足矣盡矣。
3、即使身在痛苦中,他也是宇宙間孤單而獨特的一個人。沒有人能替他受苦或解除他的重荷。他唯一的機運就在于他賴以承受痛苦的態(tài)度。
4、人存在的意義是要對自己的生命負責,“每一個人都被生命追問,而他只有以自己的生命才能答復此問題,只有以‘負責’來答復生命!
5、幸福感通常根本不是作為目標而浮現于人們的追求面前,只不過表現為目標既達的某種附屬現象。
這些觀點和我前些日子里看的畢淑敏的書里的有些論點頗為相似。
現在的我正在逐步感受自己可以選擇的自由。有個故事這樣說“有人問牧師:我選擇信仰上帝,站在正義的一邊,會有什么獎勵呢?牧師答復他:選擇站在光明一邊的人,光明本身就是上帝給予他的獎勵,而選擇站在黑暗一邊的人,黑暗就是上帝給他的懲罰! 很多時候,事情就是這樣擺著的,面對它,自己所持有的態(tài)度或許可以化腐朽為神奇。當然,這并不是指不顧事實地盲目樂觀,而是理性面對現實快樂生活的一種方式。這也并不是一種盲目地悲觀,似乎我們能做的只剩下這些態(tài)度。
對于人生的意義,這個問題似乎一直總是徘徊在我的腦海里。本書的作者弗蘭克用他自己的切身經歷,告訴我們要活出意義來。他用自己在集中營里非人一般的生活中尋找到的'人生意義并且支撐著他活下來的例子,告訴人們,無論境遇如何,人總是能夠活出意義來?吹剿@樣的例子,我內心對于的恐懼似乎也少了一些。從小到大都被大人們告知要未雨綢繆,而長大了才發(fā)現自己過于的焦慮和擔憂。那種焦慮和擔憂,于自身的缺乏,于信息爆炸的社會里的各種傳言,也己的心態(tài)。現在,我漸漸知道,一些事情,比方痛苦和失敗,我們并不是一定要避開它。要相信,當真的沒法防止時,我們一樣可以找到它的意義。而那時候的我們,也一定會有個比自己想象中更加強大的自己,來面對和克服那些使我們焦慮和恐懼的事情。而經過這樣的選擇和努力,我們,會收獲更大的意義。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6
《活出生命的意義》是維克多弗蘭克爾在經歷奧斯維辛集中營存活之后,寫的一本書。當時拿起這本書的時候,著實是被題目吸引,因為我正在糾結“人為什么要活著”。說來,在眼睛一睜一閉之間,這期間所發(fā)生的事情,有什么意義呢。假如沒有意義,那我是干嘛來了!
書篇翻開,前面一大半是在描寫作者在奧斯維辛集中營里悲慘生活——毒氣室、鞭打、挨餓甚至需要咬破手指涂在臉上以證明自己足夠健康來躲避死亡,這畫面讓我一下聯想到《辛特勒的名單》。這么大篇幅的描寫集中營的悲慘,為什么還要活著呢?
書的下半局部告訴我,你活著的意義。
精神健康有賴于一定程度的緊張——即已完成的和有待完成的任務之間的緊張,或是當下狀態(tài)與理想狀態(tài)之間的差距。人實際需要的不是沒有緊張的狀態(tài),而是為追求某個自由選擇的有價值的目標而付出的努力和奮斗。他需要的不是不問代價的消除緊張,而是某個有待他去完成的潛在意義的呼喚。人所需要的不是“內穩(wěn)態(tài)”,而是所謂的“精神動力”,也就是存在的動力處于一個緊張的極化區(qū)(其中一級代表有待完成的意義,另一極代表意義所期待的主體)。
人類還遭受一種喪失,那就是原本作為其行為根基的傳統(tǒng)迅速的消減,喪失了告訴她必須做什么的本能,喪失了告訴他應該做什么的傳統(tǒng)。有時人甚至連自己想做什么都不知道。這樣,他要么去做別人所做的事情(隨大流),要么做別人盼望他做的事情(集權主義)。
很明顯,我之前寫的一些文字,大多也跟文中一樣,批判年輕人(當然尤其包括我自己),整天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渾渾噩噩的一天天這么過著,但終究沒能探究到這類現象的原因。叔本華說:“人注定要徘徊在焦慮和厭倦這兩極之間”。誠然,每次列完計劃的時候,總會有些隱隱的'焦慮,感覺很難完成。執(zhí)行中的時候偶然有那么幾天遇到了突發(fā)事件,導致計劃延緩后,惰性的思想就會出現,計劃便成了一沓廢紙。接著,就像是熱鍋上的螞蟻,弄弄這個,摸摸那個,不知道該干什么,躁動不安。又或是躺在床上,看著天花板,摸著空空如也的腦袋,問自己“為什么要活著呢?”
人越是忘記自己——投身于某種事業(yè)或獻身于所愛的人——他就越有人性,越能實現自己的價值。按照意義療法,我們可以用三種不同的方式來發(fā)覺生命的意義:
1)通過創(chuàng)立某項工作或從事某種事業(yè)
2)通過體驗某種事情過面對某個人
3)再忍受不可防止的苦難時采取的某種態(tài)度。
找到一件事,是你心底想做的,然后卯足了勁兒的去完成,忘記時間,忘記自己。或許,你會說,我也不知道我想要什么。沒關系,我也曾處于這樣的狀態(tài),分享給你一句話:先努力看看,看看以后會變成什么樣!
走著走著,你就知道自己要什么了。不走,怎么知道!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7
每天面對枯燥乏味的工作,把自己大好的時光和精力浪費在機械重復上,沒有進步,身無長技。像溫水煮青蛙一般任由自己精神和身體荒廢,人生還有什么意思。唉,人間不值得!
多年未見的摯友終于抽出了時間來到你的城市,不僅僅是游玩,也是為了看看你,傾吐長久未見的想念。然而你卻要在這個時候加班。唉,人間不值得!
好不容易過節(jié)回家,時刻面對家人的逼婚,相親,催生娃,催二胎,遇到各路人打探你的收入。你想暴脾氣卻不得不按下去,人生活得如此窩囊。唉,人間不值得!
開啟了無數次都以失敗告終的減肥計劃,每天說著不熬夜卻盯著手機不知不覺到凌晨,看著衛(wèi)生間里一團一團的頭發(fā),你摸了摸自己逐漸上移的發(fā)際線和日漸稀疏的頭發(fā),想想年紀輕輕沒跑幾步就喘的你,連這樣的小事你都做不好,活著還有什么樂趣?人間不值得。
你,每天裝作積極,裝著笑,說不定哪天又會不由得堅持不住,想哭,卻哭不出。你,恐怕已經喪失了熱愛的能力。
你覺得生活過的很痛苦,看不到未來的希望,人生沒有意義。你開始思考:你為什么變成了現在這個樣子?人生活成這樣還有什么意思?活著有什么意義?
這就是我最近的'現狀,整個人都活在低氣壓的狀態(tài)下,常常莫名感到悲傷,淚流滿面,做什么事情都沒有動力,甚至有想到過死亡。我一度懷疑自己得了某種心理疾病,比如抑郁癥這種。
我不確定自己是不是真的得了抑郁癥,所以,我找來了書籍來確認一下,對照一下癥狀。同時,我也在給自己灌雞湯,我害怕哪一天沒有看到正能量,我會被自己的低氣壓和負能量淹沒吞噬。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8
意義療法對那些因為失去生活意義而陷入抑郁的人來說,當然是有所幫助的。我以為心理醫(yī)生的治療本身就是要找出病因,對癥下藥。但這往往是困難的,不能說意義療法就可以一藥治百病。
人的意識的形成首先是有感覺而來的,不是所有感覺到的都形成意識,絕大多數停留在潛意識中。當人的感覺流動像一條平緩的小河,人的意識也會是比較平靜的,不會自動形成湍流或浪花。但是當外界的刺激加大,感覺信號成倍增加,猶如河水突然加速,奔騰喧囂的向前,意識之河也就難免不形成各種各樣的漩渦,陷入混亂之中。但人的意識一定還是在一定范圍內有自我調節(jié),回到平衡狀態(tài)的能力,無論是怎樣達到這一目的的`,我相信不同的人可能通過不同的方法,對意義的確定和堅信,一定屬于其中之一,也就是在混亂的漩渦中有一個中流砥柱般的的信念,當然會有助于使意念回到平衡狀態(tài),避免精神的崩潰及自殺。
但我覺得意義的確立只是方法之一,而且只對一些人有效,這是毫無疑問的。就像作者的那個朋友,夢里預見到戰(zhàn)爭三月底結束,結果,四月初就因為沒有看到戰(zhàn)爭結束而放棄生命。其實對未來的期望,通過確立生命意義來度過苦難,是一種常見的策略,大多數人都使用過。為什么有些人放棄了,而另一些人堅持下去,這個才是人與人之間的的不同。其實人的心理素質也是大多是天生的,后天的努力當然可以改進不少,但是面對極端的考驗,人的承受能力有巨大差別的。
就像長跑,每天都跑的人肯定耐力會提高,比起缺乏鍛煉的人自然是好很多。即使每天都跑,人還是有體力的極限。心理的極限是一個意思?隙ú慌懦,在集中營里,有不少人是通過與別人競爭而勝出的策略,來保持自己的心理正常,他們也許毫無道德底線,唯一的目的就是自己的生存。也許應該做一個調查,在所有集中營的幸存者中,有多少是通過生命意義的確立來度過難關的,有多少是犬儒主義動物本能而勝出?這也可能永遠不會知道答案。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9
從《生命的價值》中你得到了什么啟示啟發(fā):我們人有時也如文中的那塊石頭一樣,若想要讓自己活得有價值,有意義,就必須先要學會垂青自己,自我珍惜,也只有這樣才能提升自己生命的價值,活出自己生命的意義.如何活出生命的意義?
坦白的講,剛剛看到這本書的標題--《活出生命的意義》,第一反應是:這又是一本雞湯文集嗎?表示很不屑?戳撕喗,原來是講述納粹時期集中營中的經歷--呃!會不會太晦澀?不過,看在一諾推薦的份上,還是翻開了這本書。
隨著閱讀內容的推進,集中營慘絕人寰的手段不斷映入我的眼簾--焚燒爐,毒氣室,無休止的鞭打和辱罵,的確震撼了我的心靈。在這里,生命是如此的`脆弱,軍官彈指之間,就能決定犯人的生死。而人們求生的欲望又是何等的強烈,想方設法生存下來:用鋒利的玻璃刮臉,為了使自己看起來更年輕、能干活,在被選擇的過程中存活下來。人們的適應能力也達到了空前的強大:雖然睡眠不足,枕著沾滿泥漿的鞋子當枕頭,無法刷牙,嚴重缺乏維生素,但是卻感覺比以前更健康。
當然,作者寫這本書的目的,不是單單為了展示集中營痛苦的生活,更多的是為了探討生命的意義。雖然,還在閱讀集中營的經歷,但是已經深深的感受到了這一點。
犯人的生命之于集中營的意義是什么?當然是干活!雖然每天只能拿到近300克面包和1公升清湯,犯人們卻要拖著瘦骨嶙峋的軀體做著修鐵軌、挖壕溝的繁重勞動,而且是在時刻受到死亡威脅的情況下工作的。
而作者Frank此時生命的意義是什么?對妻子的思念,支撐他度過了最痛苦的艱難歲月。在漫長的黑夜里,在集中營轉移的途中,在看守不分青紅皂白的鞭撻下,作者回憶著妻子的形象,與她對話,看到她的微笑和坦誠鼓勵的表情--盡管作者并不知道妻子的下落,是否還活著,仍然不影響對她殷切的思念,“心就像被上了封條,一切如昨”。愛,能夠賦予人們絕處逢生的力量!
合上書,我也會經常反思:自己生命的意義是什么?之前并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也許是沒有機會--因為生活在和平年代,沒有疾病、身體健康,還有大把光陰可以揮霍。為何,人非要到一無所有或者生命即將走到盡頭時,才會思考生命的意義呢?
“諾言”本期的作業(yè)是“如果生命還剩6個月”,恰恰給我們一個契機,思考生命的意義,思考自己想要的生活?吹竭@個作業(yè)題目,我并沒有感到悲傷,也并不后悔曾經選擇過著這樣的生活。感激上蒼讓我擁有的這一切,不管是愉悅也好,哀傷也罷,都是生活賦予我們的財富。平凡如我們,無法讓生活完全按照理想的軌跡行進,但是我們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讓他距離自己的理想近一點,更近一點。就像《活出生命的意義》作者說的“人擁有的任何東西,都可以被剝奪,唯獨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選擇自己態(tài)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剝奪”。
活著,就是在追求生命意義,在選擇自己想要的態(tài)度和生活方式,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上天給予你生命,就是要讓你活出生命的意義來,作家楊大俠表示,再平庸的人生都要閃光;畛錾囊饬x,這本書怎么樣?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10
《活出生命的意義》一書包含兩大部分,在第一部分中,作者講述了他在集中營的經歷;第二部分介紹了意義療法,這一療法替人們找到了絕處再生的意義,也留下了人性史上最富光彩的見證。
書中介紹意義療法,是著眼于人類存在的意義以及對這種意義的追求。
意義療法既非說教亦非祈求,既不是道德勸戒也不是邏輯推理。用一種形象的方法來比喻就是,治療師扮演的角色好比眼科專家而不是畫家。畫家試圖向我們表達他自己所見的世界是什么樣子,而眼科醫(yī)生試圖讓我們自己去觀察世界實際上是什么樣子。意義療法師的作用是拓展患者的視野,使他意識到其生命潛在的所有意義。
意義療法可以用三種不同的方式來發(fā)現生命之意義:
。1)通過創(chuàng)立某項工作或從事某種事業(yè);
。2)通過體驗某種事情或面對某個人;
。3)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難時采取某種態(tài)度。
作者將自己對生命的思考匯聚在書中的一字一句中。告訴我們無論怎樣解釋生命的意義,只要知道我們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短短一生如蜉蝣,若能看透生命的.本質,找到生而為人的源動力,認清生活的真相,依然熱愛我們的生活。這一世才真的沒有白白來過。
正如詩人尼采所說:“知道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11
將近一個月的時間讀完了《活出生命的意義》這本書,作者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維多克·弗蘭克爾,以他在集中營的親身經歷,講述了苦難與死亡對于生命的意義,提出了心理學上的“著眼于未來”的意義療法。
“生命在任何條件下都有意義”“不要只想著成功,你越想成功,就越容易失敗。成功就像幸福一樣,可遇而不可求。它是一種自然而然的產物,是一個人無意識地投身于某一偉大事業(yè)時育產生的衍生品,或者是為他人奉獻時的副產品!
面對困境,你可以抱怨可以消極,決定權在你手中,決定的不同,也決定了你最終的結果與中不同,就像作者最后不但活著逃出了魔掌,變不利為有利。“有一樣東西你是不能從人的手中奪取的,那就是最寶貴的自由,人們一直擁有在任何環(huán)境中選擇自己的態(tài)度和行為方式的自由”!白杂墒侨说纳麡O的一面,而其積極的一面就是責任。實際上。如果人不能負責任地生活,那自由會墮落為放任!熬窠】涤匈囉谝欢ǔ潭鹊木o張——即已完成的和有待完成的`任務之間的緊張,或者是當下狀態(tài)與理想狀態(tài)之間的差距!薄叭藢嶋H需要的不是沒有緊張的狀態(tài),而是為追求某個自由選擇的、有價值的目標而付出的努力和奮斗。它需要的不是不問代價地消除緊張,二是某個有待他去完成的潛在意義的召喚。
尼采說“知道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突然失去勇氣,會導致死亡”。環(huán)境對人有影響,但最終都是自主決策的結果。找到生命意義的三個途徑:一是創(chuàng)造或從事某種工作;二是經歷某種事情或面對某個人,就是不僅能從工作中也能從愛中找到意義;最重要的是:即使出于絕境的無助受害人,面對無法改變的厄運,仍仍能自我超越,并且以此改變自己,把個人悲劇轉化為勝利。痛苦如果是能夠避免的,那么消除它的原因才是有意義的事,因為遭受不必要地痛苦與其說是英雄行為,不如說是自虐。這就是說,要發(fā)現生命的意義,痛苦不是不可或缺的。
“把人定義為可以習慣任何事物的種群”,比如,失業(yè)不等于沒用,沒用不等于生活沒有意義。冷漠、遲鈍、對任何事物都不關心,囚徒的狀況,失去了感受快樂的能力,只能慢慢培養(yǎng)。”“存在之虛主要表現的是厭倦,這比焦慮帶來的問題要來的多,適度的焦慮可以讓人更加努力的去改變這種焦慮感,而厭倦就不同了,表現出來的是消極的情緒!
珍惜并享受生活提供給你的各種際遇吧,Let it go free.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12
這本書是心理學家、哲學家、奧斯維辛集中營幸存者弗蘭克爾的作品,主要講述了弗蘭克爾近三年的集中營生活以及后來創(chuàng)造了意義療法的勵志故事,這本《活出生命的意義》感動過千千萬萬的人。
弗蘭克爾的父母、懷著孕的妻子、哥哥都死于毒氣室,集中營煉獄般的苦難,讓他一次次站在死亡的邊緣,思考生命的意義。他說“我忘不了別人給過我的恩惠,更不會抱怨別人對我做過的壞事!蔽覀冇卸嗌偃,明明有了新生活,卻放不下仇恨?卻不知對別人怨恨,最終只會由自己買單。
弗蘭克爾超越了人生疾苦,絕處再生,苦難讓精神得以升華,他對人性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研究出了獨特的“集中營心理學”,創(chuàng)造了心理學偉大的成就—意義療法,為千萬人找到了生命的意義,獲得新生,正應了尼采那句“那些打不死我的,必使我更加強大!彼80歲還登上了阿爾卑斯山,90歲還在授課、寫書,正如泰戈爾所說“只有經歷過地獄般的磨練,才能煉出創(chuàng)造天堂的力量。”
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即使在遭受痛苦時,我們也可能找到意義。但這并不是要我們去自虐,主動尋找痛苦。對于沒法回避的苦難,我們要勇敢面對。一旦我們明白了苦難的'意義,意識到苦難中暗藏的機會,我們就不會心存幻想、虛假樂觀來平復苦難,而是正視超越它,將苦難化為成就。
人生所有的痛苦都是來渡你的,痛苦本身也是生活。我們不能決定何時何地面對何種痛苦,但我們有選擇面對痛苦態(tài)度的自由。
書中寫到按照意義療法,可以用三種不同的方式來發(fā)現生命之意義:
1、通過創(chuàng)立某項工作或從事某種事業(yè)。
2、通過體驗某種事情或面對某個人。
3、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難時采取某種態(tài)度。簡單的說就是:工作、愛與態(tài)度。
“知道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尼采
“苦難一經過去,苦難就會變成甘美。”——歌德
意義療法是苦難帶給弗蘭克爾的禮物。他的學生這樣評價他“您生命的意義是為他人找到生命的意義。”
如果你正面臨痛苦或絕望,建議你讀一讀《活出生命的意義》。愿你我都能跨越各種人生境遇,努力追尋到自己生命的意義。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13
《活出生命的意義》作者是維克多·弗蘭克爾。
著名心理學家維克多·弗蘭克爾是20世紀的一個奇跡。納粹時期,作為猶太人,他的全家都被關進了奧斯威辛集中營,他的父母、妻子、哥哥,全都死于毒氣室中,只有他和妹妹幸存。弗蘭克爾不但超越了這煉獄般的痛苦,更將自身的經驗與學術結合,開創(chuàng)了意義療法,替人們找到絕處再生的意義,也留下了人性史上最富光彩的見證。弗蘭克爾一生對生命充滿了極大的熱情,67歲仍開始學習駕駛飛機,并在幾個月后領到駕照。一直到80歲還登上了阿爾卑斯山。他并不是當年集中營里被編號為119104的待決囚徒,而是讓人的'可能性得以擴大的圣者。
《活出生命的意義》,這本書共分二個部分,第一部分是作者在集中營三年期間艱苦卓絕地與命運抗爭,尋找生命意義的心路歷程。第二部分是作者向大家介紹根據自身的感悟創(chuàng)立的心理治療方法——意義療法。
學習過程中,讓我感悟最深的是每個人都有自身的獨特使命,哪怕是經受磨難,也是獨特。沒人幫助自身解除磨難,我們之因此獨特,也是獨特的磨難機會塑造的。再有就是,不管我們面對什么樣的困境或說是環(huán)境,我們還有選擇的自由。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下,選擇一種積極的好心情,去勇敢生活。這樣想以后,內驅力就驅動了,自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因為自身啊。
聯系自身生活實際不難發(fā)現,鄉(xiāng)村教育有它的弊端也有它的優(yōu)點,關鍵在于我們如何應對。面對教學長時間跟不上縣城,我們又如何“翻盤”?我們如何引導孩子明白——人是自身做出了屈服于環(huán)境和條件還是勇敢挑戰(zhàn)那些環(huán)境和條件的決定,換句話說人最終決定自身的命運。人不是簡單地活著,而是時時需要對自身的前途做出判斷,決定下一刻自身會成為什么樣的人。雖然我們任教的對象身處農村,天賦有限,可人自我奮斗潛力是無限的,只有學生找到了自身奮斗努力的意義,我相信孩子們終會有成就。
反觀自我,學會滋養(yǎng)內心的自由,擁抱自然,藝術詩歌和文學之美,感受家庭和朋友的愛,更是十分重要的。閱讀,為我們打開了更廣闊的世界,它帶領著我們走向更明朗未來。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14
思考死亡,是為了更好地活著。說起如何面對生死,在這本書里,對于活著、生存、苦難、過去和未來的思考,死亡就像驕陽,難以直視又無所不在。每一次選擇都意味著放棄,而每一次放棄都使我們意識到生命的有限和短暫。只有知道怎樣面對死亡,才能更好地活。活著到底有什么意義?我們或許都默默地問過自己這個問題。曾經是心理醫(yī)生的維克多·弗蘭克爾在納粹集中營里九死一生,觀察了各種人的心理行為、人格的扭曲與變化,如何面對死亡,更重要的'是如何對待生命。
在生與死之間找到了生命的意義。更深更多地講透生死,以及生死的意義,教人如何從對死亡的恐懼中解脫出來。接近死亡,可以帶來真正的覺醒和生命觀的改變。我們的生命消耗在各種沖突與不快、快樂與歡愉、抽煙喝酒、熬夜以及沒完沒了的工作之中。自己是自己的主宰者,你是唯一能能夠改變自己、改變你所在社會的人,F在的你,是過去的你所造的;未來的你,是現在的你所造的。任何時候都不應該放棄自己,好好地活下去,就算是痛苦也有意義。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15
許云龍
也許我們都會問這樣一個問題:"活著是為了什么?"我同樣也問過自己。我有時覺得自己的存在沒有多大的意義,尤其在最痛苦的時候,感覺一切都似乎和我沒多大關系。現實的殘酷,理想的美好,反差之大讓人難以承受。
當拿起這本書的時候,曾經看過的一部影片映入眼前《穿著條紋睡覺的男孩》。德國對猶太人的殘害,讓自己為他們這樣的行為而感到憤恨。
這本書先從集中營的經歷講起。不可置疑的是:沒有真正經歷過那種生活的人,是無法真正感受在集中營里的痛苦。每天吃不飽卻還要從事繁重的體力活,而他們卻以還能繼續(xù)從事著這樣繁重的勞動而感到慶幸。那種隨時都有可能面臨毆打,面臨死亡的日子讓人無法去想象,人的精神生活是多么倍受摧殘,讀后感《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他們面對遙遙無期的痛苦日子,有多少人能不絕望?
然而,其中也不乏有意志堅定的人。維克多?弗蘭克爾就是其中一個。他寫的這本書激勵了很多人,也可以說救了很多人。
當人生活在那樣的環(huán)境下都能勇敢地活下來,我們今天的生活如此美好,為何還有那么多輕生的人?也許當他們看到這本書的時候,應該知道比自己痛苦的人還有很多很多,可他們卻仍然堅定不移地活著。為什么自己卻不能做到呢?
生命的意義在于自己不斷地賦予,人只有活著才能擁有更多更多,否則一切都是空談。我們應該對生活進行一次又一次地加法運算,而不是總在做減法算式。
這本書也讓我明白成功的并不是最聰明的'人。因為決定成功的更多是非智力因素:明確的目標,積極的心態(tài),努力和堅持,承受挫折和壓力的能力。做一個始終樂觀的、積極向上的人,并不是件輕松容易的事情。在看不到希望的時候,仍能堅持自己的價值理念走下去的人,是了不起的。任何人做一份積極的工作,可能他感覺不到自己的意義所在,但他的意義確實存在,社會的美好是由各個層面的勞動者共同建立的。自己的工作無足輕重,那只是一種感覺,你做了再普通的工作也為社會貢獻了一點力量。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相關文章:
活出生命的意義的讀后感12-13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11-25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01-15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04-28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04-05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08-14
讀《活出生命的意義》有感11-18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15篇)01-06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11篇02-17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15篇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