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雅舍》有感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雅舍讀后感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后感了。你想知道讀后感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雅舍讀后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雅舍讀后感1
《雅舍》是梁實秋先生的隨筆錄。分為雅舍品人,雅舍品世,雅舍談吃,海外擷英四個部分。
文章給人整體的感覺多是用輕快,一本正經(jīng)的語氣來陳述事例等,卻表現(xiàn)出諷刺的意味。有些幽默??cè)莵頍o奈一笑?吹贸鰜碜髡邔τ趪鴮W和外國文學都有很深的造詣,可以隨便拉出《尚書》一類書中的事例,句子,又可以引入外國文人或思想家的話語和做法。
隨筆描上寫的都是本身所想,實際經(jīng)歷,世間百態(tài)。具有濃厚的時代特點,其中所描述的很多現(xiàn)象與揭露的事實一直存至今日。作者選取的都是日常生活中在平凡不過的事物,卻寫出豐富的內(nèi)涵,看見我們沒有看見的東西,做出聯(lián)想?梢娮髡咚伎紗栴}的深入,全面。和對事物的了解之深。
我讀《雅舍》并未覺出有多少晦澀難懂,卻依舊覺得讀得很累,或許是人生履歷不夠。沒讀一篇文章都要想許多,其中有問題,還有許多深刻的地方?jīng)]能理解。
雅舍品人與品世是最深刻的部分。品人中開頭就有男人,女人,然后按年齡寫,按職業(yè)寫,再到具體的五個人。基本表達了他對人的看法,有些并不全面,是著重以諷刺去了。如男人這篇,開頭一句便是“男人令人首先感到的.印象是臟!”。下一段開頭則是“對了,男人懶。”再如是“男人多半自私。”
至于品世,作者選取的都是平常事物,說出自己的觀點。舉得事例是我們熟悉,卻又不常用的。寫得很真實。如“音樂”疑問。很是實在,“音樂的耳朵不是人人都有的。”看多了那些高雅藝術(shù),什么歌劇,古典音樂會后,只能讓人有些許愉悅,可是花了多久的時間,受了多少磨礪才會這樣。我呢,沒有什么藝術(shù)細胞,就如畢加索的《格爾尼卡》畫了什么,我真沒啥感覺,連歷史書介紹它時都是用的“據(jù)作者介紹”如何如何。如果聽不懂,看不懂,就不必逼著自己,音樂和繪畫都是寧缺毋濫的。
再到雅舍談吃,就多是一些沒事的出處,做法以及世人對其的觀點,還聯(lián)系了許多生活上,作者經(jīng)歷過的事情。想想,也許作者是在懷念友人,回憶當初?粗,還覺得作者是享受生活之人,在入內(nèi)就讀不出許多了。
至于海外擷英,多是寫作者在美國的所見所聞,語言風趣幽默。一“豆腐干風波”為例,描寫的是作者踏上美國本土,與美國海關(guān)的一些故事。把當時美國人對中國的不了解寫了出來。至于有個美國作家寫的那本書,就像是個笑話,作者也僅是說自己孤陋寡聞而一笑而過了。有很典型的美國人形象。對于美國人的人情味,則有一種反諷的意味。
這本隨筆,對人生,對世間百態(tài)的看法。有許多問題是值得我們思考的。
也許再過很多年再去讀,味道就不同了。
雅舍讀后感2
最近中我有幸閱讀了梁實秋的散文集《雅舍》,一下子被他清新的文筆、優(yōu)雅的語調(diào)所吸引。幾個下午,坐在朝南的落地窗前,一邊享受冬日的溫暖的陽光,一邊品味《雅舍》的悠閑,可真是人生的一大樂事。
有個學者曾經(jīng)說過:““五四”以來,植根于民族文化土壤的現(xiàn)代散文,大致可分為兩代流派。一派繼承“載道”的傳統(tǒng),直面現(xiàn)實而發(fā)出進擊的純響,如魯迅所言“和讀者一同殺出一條生存的血路”,同時也不斷錘煉散文的藝術(shù);一派延伸“言志”的脈絡(luò),倚湖海身世山林性情書寫“美文”,融人生思辯、處世智慧和脫俗情調(diào)于一道,入水不濡、入火不熱地顯現(xiàn)生命氣象和人生百態(tài)。這兩派散文各有側(cè)重、異質(zhì)同構(gòu)、互補共榮,合而為一道現(xiàn)代散文亮麗多姿的風景!绷簩嵡锏纳⑽漠攲俸笳。
綜觀梁實秋的散文小品,無論是記敘個人經(jīng)歷、民俗風情、還是回憶親朋師友,雅趣苦事;無論是紀游、雜感、札記,還是小品、隨筆,都體現(xiàn)了“以理節(jié)情的心態(tài)、恬靜安詳?shù)男木撑c平和沖淡的心氣”。梁實秋的.散文,其精神資源來自西人的新人文主義和中國傳統(tǒng)的儒釋道。梁實秋曾自述:“一個地道的中國人,大概就是儒釋道三教合流的產(chǎn)物!庇终f:“我的散文在思想方面、形式方面受英文文學影響不少,但是在文學方面如何遣詞造句等等是中國文學影響……”
梁實秋生平有三好,“好交友、好讀書、好議論”。歷史上的梁實秋霸才橫溢:五四大潮,演講鼓吹;八年清華,三趕校長;辯駁問難,拳打周作人,腳踢吳稚暉等等。早在20年代,梁氏就在一次辯論中說,“我梁實秋是把文學當做獻身的事業(yè)的,凡是以正當?shù)膽B(tài)度研究文學的都引為同志。文藝里有主義的不同,沒有偏僻的黨見。梁實秋生就的一身硬骨頭,不怕嘲罵,不避嫌疑,不惜費紙費筆費精神!……”好一個“一身硬骨”!梁實秋后來和魯迅論戰(zhàn),無疑便是這身傲骨的自照。與魯迅交手,是梁實秋第一大敗著,兩雄相撲,傲骨對傲骨,此時便要看大勢所趨了。梁實秋最終被魯迅釘上“喪家的”“資本家的乏走狗”的恥辱柱,終其一生都掙扎不脫。
雅舍小品動筆于1939年。所謂“雅舍”,指的是梁實秋在重慶郊區(qū),一處叫北灣的農(nóng)村,置下的幾間平房。他在那兒一直住到1948年,其間寫作的散文隨筆,統(tǒng)統(tǒng)以舍為名。1949年赴臺,地點變化了,而情志不變,他把閑常寫作的部分散文、小品、雜感、札記
雅舍讀后感3
《雅舍小品》是梁實秋先生的隨筆錄。分為《雅舍品人》《雅舍品世》《雅舍談吃》《海外擷英》四個部分。
寫《雅舍小品》的時候,梁實秋已近不惑之年,各方面修養(yǎng)較為深厚。小時親炙故都風情,身經(jīng)兵亂之災(zāi);年輕時幸逢“五四”新潮,眼界大開,個性張揚,又漂洋過海,游學美國,領(lǐng)略異域風物,飽嘗離愁別緒;回國后涉足社會,南來北往,看夠了世事變幻,嘗遍了人生五味,見識日增,年事漸長,不知不覺間,就到了中年,春華消退,秋思老成,委實能夠“相當?shù)恼J識人生,認識自己”了。梁實秋不僅有豐富的人生閱歷,又有真才實學。清華8年的正規(guī)教育打下了他國文、英文堅實的基礎(chǔ),清華文學社的活動培養(yǎng)了他的文學愛好和寫作才能;留學3年又主修英美文學,師從新人文主義批評家白璧德教授,青春的浪漫才情受到古典理性的洗禮而獲得升華;學成歸國后,歷任南北數(shù)所大學教授,編過《新月》等報刊,卷入文壇風波,從事文學批評,講授英美文學,譯介莎翁戲劇,堪稱才學過人,詩書滿腹。因而,中年時代的梁實秋,可說是才學識兼?zhèn),積累豐富,修煉到家,不鳴則已,一鳴自能驚人。其學養(yǎng)、閱歷、性情、氣度,就充分體現(xiàn)在《雅舍小品》之中,他在20世紀中國散文史上大家的位置,就是從這里開始奠基的。
“雅舍”最宜月夜——地勢較高,得月較先?瓷筋^吐月,紅盤乍涌,一霎間,清光四射,天空皎潔,四野無聲,微聞犬吠,坐客無不悄然!舍前有兩株梨樹,等到月升中天,清光從樹間篩灑而下,地上陰影斑斕,此時尤為幽絕。直到興闌人散,歸房就寢,月光仍然逼進窗來,助我凄涼。細雨蒙蒙之際,“雅舍”亦復(fù)有趣。推窗展望,儼然米氏章法,若云若霧,一片彌漫……
他在描寫“雅舍”“得月較先”這番賞心悅目的情景時,作者的情趣之雅,飄飄然有出塵欲仙之感。不禁插敘一段遇有暴雨則滿室狼藉的鏡頭,回到雅舍之陋,對比如此之鮮明,令人忍俊不禁。
在談感受時作者寫下了這樣的句子:“雅舍所能給予之苦辣酸甜,我實躬受親嘗!逼溟g自然存在著作者對所處戰(zhàn)爭年代的無奈,但更多地表現(xiàn)了作者隨遇而安、豁達樂觀、苦中作樂的生活態(tài)度。
孔子云:“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雅舍小品》一文在內(nèi)容與形式上取得了和諧的統(tǒng)一,集中體現(xiàn)了一個“雅”字,即在思想感情上的高雅的'志趣和恢宏的雅量,在語言風格上的典雅的文氣和蘊藉的辭采,可謂“文質(zhì)彬彬”的典范。
雅舍讀后感4
梁實秋的散文是以幽默風趣見長的“閑適小品”聞名于世,我尤其愛看他的“隨想篇”中的文章,題目很簡練,通常都是兩個字,例如“雅舌”、“女人”、“男人”、“衣裳”、“飲酒”等等,包羅萬象,說的都是些身邊的人或事,可以透過文章看到三、四十年代的生活氣息。今天看來,依然覺得趣味橫生。
1939年5月,梁實秋隨教育部中小學教科書編委會遷至重慶北碚,秋天,梁與吳景超夫婦在北碚主灣購置平房一棟,遂命名為“雅舍”。此屋結(jié)構(gòu)系磚柱木架,瓦頂篾壁,有房6間,高低兩蹬,梁實秋住一室一廳。然而.梁實秋住進后,賓客盈門,騷人墨客,常聚會于此,吟詩作畫,彈琴對弈,熱鬧非凡。梁實秋在雅舍蟄居7年(1939-1946),其間翻譯、創(chuàng)作了大量作品,《雅舍小品》就是在這里寫就的。
雅舍雖以“雅”為名,實乃是一棟典型的“陋室”,缺點多多。大致有:1、結(jié)構(gòu)簡陋,2、風雨難避,3、地點荒涼,4、行走不便,5、門窗不嚴(隔墻傳聲),6、鼠子瞰燈(老鼠肆虐),7、蚊子猖獗(聚蚊成雷)。關(guān)于其結(jié)構(gòu)簡陋,作者剛剛說它“瘦骨嶙峋”、“單薄得可憐”,便一轉(zhuǎn)曰:“但是……沒有人能說不像是房子”!跋瘛币蛔孔樱褪钦f它實際上并不是一座“房子”(連起碼的磚墻也沒有。_@話說得俏皮,表現(xiàn)了梁實秋從容的.文風,也包含了作者對人生各種窮愁況味的感慨。接著寫它的“不避風雨”,他用整飭、雅致的駢句寫房屋的破舊、殘損,是承認它的“丑”,但肯定它的“個性”,表現(xiàn)了梁先生超脫、豁達的性格。明明是“地點荒涼”,卻冠以“若說”,似乎“荒涼”只是別人所說,自己未必這么認為;明明屋內(nèi)地板是個斜坡,連來客也“無不驚嘆”,卻說“亦不覺有大不便”。寫門窗不嚴,雜音擾人;鼠子瞰燈,破壞嚴重,都不厭其煩地用排比來鋪敘,極言環(huán)境之不寧,而最后的結(jié)論卻是“沒有法子”,表現(xiàn)了一種自嘲和無奈。寫蚊子騷侵,用了兩處夸張,強調(diào)蚊子的厲害,結(jié)果卻是“我仍安之”。真是“以不變而應(yīng)萬變”,對環(huán)境的惡劣始終安之若素,不是別有旨趣是無法想象的。
“雅舍”既有那么多缺點,也并非一無好處。從文中看,至少有兩大優(yōu)點:一是地勢較高,得月較先,便于欣賞自然美景;二是陳設(shè)簡樸,易于安排,最能彰顯主人個性。物質(zhì)形態(tài)未能盡如人意,作者就從自然界去找快樂,覓情趣。正如李白詩云:“清風朗月不用一錢買”;蘇軾賦曰:“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為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這種面對困境的釋然、達觀的態(tài)度,比起一碰到逆境就沮喪、頹廢,總是要積極得多。
雅舍“所能給予之苦辣酸甜,我實躬受親嘗!弊髡呱钌畹母袊@,蘊含于字里行間。
雅舍讀后感5
經(jīng)過修繕后的雅舍顯然不會再有“風來則洞若涼亭,雨來則滲如滴漏”的景象出現(xiàn),但墻上掛著的老照片、陳列柜中擺放著的舊物以及梁老筆下供他酣睡讀寫的一幾一椅一榻卻依然在靜靜的向我們訴說著那些關(guān)于雅舍可愛的個性。
劉禹錫《陋室銘》中曾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居于繁華鬧市里的雅舍,因著濃厚的文化底蘊而顯得分外不同,而梁老所著《雅舍小品》讀來更是別有風味。
文房四寶、結(jié)婚典禮、我看電視、理發(fā)、洗澡、垃圾……以前從未將這類詞與散文相聯(lián)系過,卻在看完“人間煙火”這一輯中得到感悟,原來散文也可以如此接地氣。而讀“世情百態(tài)”這一輯時,又仿若在和一個老友或是長者閑談,親切卻也受益匪淺?础肮识监l(xiāng)情”,聽梁老將故都的風情娓娓道來,可以清楚的感受到身處異鄉(xiāng)的游子內(nèi)心對家鄉(xiāng)的思念。
“早起最快意的一件事,莫過于在案上發(fā)現(xiàn)一大堆信!绷豪显凇缎拧愤@一章中如此寫道。書信作為最溫柔的藝術(shù),的確有其獨特的魅力所在。但如今隨著網(wǎng)絡(luò)的`迅猛發(fā)展,聊天工具層出不窮,我們在享用著網(wǎng)絡(luò)便捷的同時卻也很難再感同身受“從前車馬很遠,書信很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的唯美畫卷。
若偶有閑心,執(zhí)筆書信,你最想寫給誰呢?遠方的親人,心中的那個他,還是昔日的同窗好友……離開校園已有一年多時間,但翻看到《同學》這一章時仍有莫名的情緒觸動著我。文中梁老提及同窗共硯的深厚情誼,談到令人記憶猶新的同學外號,感慨走出校門,各奔前程后的所遇種.種……讀著讀著便勾起了我對校園、對同學的記憶。小學同學像是玩伴,嘻嘻鬧鬧,互相見證彼此的成長;中學同學像是戰(zhàn)友,一起熬過中考、高考的磨礪,更有革命的情懷;大學同學像是伙伴,相伴走過青澀,邁向成熟;離開校園后,同學更像是熟悉的陌生人,通訊錄中一直保存著電話號碼卻甚少聯(lián)系,但卻絲毫不會影響“同學”這個詞在我心目中的地位與分量。
談及同學與校園,總是伴隨著回憶的美好與分別的感傷,這種情緒在看“故都風情”這一輯時也曾有過。在我看來中國人最有“故鄉(xiāng)情懷”,本著“故鄉(xiāng)即是根之所在”的意念,總是會對故鄉(xiāng)的風土人情格外有感覺。梁老用簡潔而平和的文字,無比溫情的向我們講述著北平的年景、冬天、街道甚至連樹、雪、垃圾都不容錯過。我想“天涯倦客,山中歸路,望斷故園心眼”此時此刻最是應(yīng)景。
雅,古正也。身居陋室,卻鴻儒相交;身處鬧市,卻靜雅于心。這便是梁實秋先生雅之所在。
雅舍讀后感6
大凡世間之物,多數(shù)都可冠以“雅”字,至少這在文本上是數(shù)見不鮮的。但此雅非真雅也。一處風景,一件器物,被涂抹得濃艷之至便趨向平庸,外在的裝飾固然有幾分意義,可一旦失了本性,便再難稱雅。
雅舍之名,世上怕是不止一處,但梁實秋筆下的雅舍,卻是僅此一家的絕景。梁先生的文字,是我在初中畢業(yè)后,才偶然在書架上欹斜的書堆里觸及,初讀便有文言之味,二讀尚有入俗之氣,三讀始覺淡雅之風。在雅舍中尋雅委實不易,幸得梁先生一支生花妙筆,如此飄搖的現(xiàn)狀能描繪成這般大雅。
雅舍之雅,在于其簡陋。篦墻不固,門窗不嚴,風雨不避,寒暑不擋,夜有鼠子作亂,空有群蚊為害,這興許是雅舍最鮮明的特色。依山勢而鋪,隨坡而起,房間雖然不大,但也排布有致,書房飯廳分置上下兩處,往來奔走爬坡之勞,足以讓人將“自然”二字了然于胸。而最具體的表現(xiàn)物,當屬屋內(nèi)陳設(shè),徒有一幾一椅一榻,以供自己寫之用,其余的,各處凈無纖塵,四壁之內(nèi)均無他物點飾,格局卻不單調(diào),依先生所言,“喜歡翻新布置”,如此一來,人屋看似從俗,其實具有個性,“有個性就可愛”。
雅舍之靜,恐怕難得一回,戶壁多隙,鄰里間已可“互通聲息”。唯有華月輪空,興闌人散之時,雅舍才初顯寧靜安詳?shù)恼婷,清光篩灑,陰影斑斕,幽絕之時,亦為思鄉(xiāng)之時,是乎月光“逼進窗來,助我凄涼”。悄然播灑的無奈,猶似一夜難卻。那破頂而注的大雨來曾使人懊惱,而那皎潔的明月卻教人隱生閑愁,古今中外,超然物外者大抵莫不如此。
《雅舍》之雅,在于其樸實,雖然初讀《雅舍》,總覺得有不少難懂的奇字,涵義也未必如現(xiàn)在的諸多文章那樣一目了然,但我們要贊它樸實。一如第二節(jié)對于雅舍周邊環(huán)境的描寫,一個“糞坑”擱在那里總覺得特別礙眼,再往后看,鄰人的脫皮鞋聲亦可順著窗隙“蕩漾而來”,那景象快教人無可想象了,簡直近乎悲慘,真的是“隨想隨寫”。但漸而漸之,久而久之,便不再覺得有多少奇怪的地方,那些筆直的文字,其實是樸實的另類體現(xiàn),不單是行文的樸實,亦是種為人的'樸實,人之所居不在于住所華麗與否,這才是“人屋合一”的最高境界,而這種樸實,深層次的便是種豁達,因而《雅舍》之雅,亦在于其豁達。種種常人所見的不幸,據(jù)作者所言俱成了從現(xiàn)實中汲取的樂趣。人亦傷別,我亦傷別,到頭來揀得了一身困惑,卻不如看透人似寄,尚且活得明白。
讀書時,注意到雅舍一詞始終為引號所縛,也不知是先生特引還是自嘲。當然,我更傾向于前者。所以在這里,我將雅舍外的引號悉數(shù)除去,雅舍便是雅舍,自然之雅,方為至雅。
雅舍讀后感7
有時候一篇文章,一個故事就能讓人的一生改變,希望有關(guān)于讀梁實秋的《雅舍》有感的這篇文章能對您有所幫助!
工作之余、閑暇之時,讀點書,寫點字,別有一番情趣,也算沒有枉度時光。我的書架上經(jīng)常擺幾本自己喜歡看的書,名人傳記、歷史小說、雜文趣事、唐詩宋詞之類。不知何時梁實秋的散文,也跑到書架上來湊熱鬧,也許是被魯迅罵得無處藏身了吧!也好,使我大飽眼福,一睹大家的風范。說來,敢和魯迅對陣的梁先生也真算不簡單,文章寫的樸實無華,既無嘩眾取寵之意,又無刀削斧斫之痕;諷刺詼諧、妙趣橫生,家常小事,娓娓道來,令人耳目一新;觀察人物是那么細致,闡述觀點是那么獨到,引經(jīng)據(jù)典不雅于魯迅,真可謂是博學多才。
他的《雅舍》讓我想起劉禹錫的《陋室銘》何陋之有?比之,似乎有點不"雅",況且,"雅舍"還并非梁先生所有,他只是客居而已。請看他的雅舍:"有窗而無玻璃,風來則洞若涼亭,有瓦而空隙不少,雨來則滲如滴漏"。如此說來,還不如劉禹錫的"陋室"。說梁先生不簡單,還因為,就憑寄居在這雅舍幾日,竟然寫出那么多膾炙人口的大作。
今天,恐怕無處尋覓雅舍了,難怪很多人住在舒適的高樓大廈里,寫不出好的文章來,是因為再也沒有雅舍那樣"好"的環(huán)境了。雖然,我也有意識想多讀點好的文章、好的散文,來補充點先天不足的文學素養(yǎng),遺憾的是,再也找不到雅舍似的.理想處所,怪哉?說怪,是因為自己曾幾何時,自嘆條件不好,而影響了寫作的興趣。那時,幾點熱血,幾點激情,怦然心動,理想憧憧,大有作為之勢,參加過"春風"函授文學講作學習班,學過作詩、寫文章,但是,嘆息沒有舒適的書房,感慨沒有像樣的書桌,甚至,沒有臺燈都能成為放棄的理由,還時時告誡自己,將來有了!一定能寫出幾部,不,幾篇、幾首像樣的文章、小詩。后來,一切都有了,又沒有時間了,等等吧,一等就是幾十年,隨著時光的流失,已到中年,半百已過,人的年輪一圈一圈地在增加,時間有了,臺燈、書桌,甚至書柜都有了,可稱得上書房了吧!為什么單單又沒有了雅舍呢?真是見怪不怪。
【雅舍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雅舍09-29
《雅舍》教案09-29
雅舍(代序)名家散文10-02
讀《雅舍》有感06-05
《雅舍小品》讀后感05-31
雅舍讀書心得范文05-10
《雅舍談吃》讀書筆記(通用13篇)09-30
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梁實秋散文《雅舍》賞析09-29
《雅舍小品》讀后感(通用10篇)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