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致教師》有感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后感了。你想知道讀后感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致教師》有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讀《致教師》有感1
拜讀余映潮老師《致語文教師》一書,不由自主便會沉浸其中,被他的成長經歷所吸引,被他的智慧所吸引,被他的激情所吸引,被他的自信所吸引,被他的精神所吸引,被他的教學理念所吸引,被他的“板塊式”教學所吸引……書中字字珠璣,句句警語,樸實無華卻浸潤肺腑。感恩遇見,遇見這樣一本好書!感恩遇見,遇見這樣一位良師!
十多年的知青下放生活,沒有將他的追求湮滅;十幾年的農村生活,沒有將他的理想變得平庸;三十幾年的教研工作,沒有將他的精神壓垮!俺砂購堈迟N在書柜和墻壁上的“任務”紙條,千余節(jié)的聽課記錄,堅持數十年的資料閱讀,無法計算的資料目錄索引的積累”,彰顯著他的嚴謹,他的孤獨,他的快樂,他的驕傲;“幾尺高的寫作手稿,1000多篇長短論文的發(fā)表,七本專著的出版,十幾部書稿的編纂,23年的xx市中考語文命題,上百套各類語文試題的編擬”,他追趕著太陽,與時間賽跑,將自己的生命延長;“xx市中學語文五支教研隊伍的`培養(yǎng),連續(xù)16年xx市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藝術研討會的召開,上百節(jié)課的教學演示,幾十個專題講座的準備”,他的每一項任務都艱苦卓絕,他在常人難以堅持的堅持中磨練自己、發(fā)展自己,最終成就了他自己,提升了生命的質量……細細的品讀,我仿佛聽到竹子拔節(jié)的聲音,我仿佛聽到浪潮奔涌的聲音,我仿佛聽到生命在吶喊的聲音!余映潮,就像大海里的浪潮,永不停息,永遠向前!在教學教研這條艱辛的路上,他以教研為樂,以教學為樂,將生命、時間化為工作中、研究中無數優(yōu)美的細節(jié),他用思想的光芒將生命中的每一個日子點亮,將生命的寬度拓寬再拓寬。即使青絲變白發(fā),他依然年輕,像重生的蝶,像涅槃的凰,讓每一個平凡的日子閃光。能夠師從這樣一位良師,真是三生有幸!
悟教
曾經以為教學的繁雜任務占用了全部的工作時間,哪里有時間去讀那么多的書,哪里有時間去做那么多的研究,哪里有時間去精心設計每一個教案,結果是從教20年,沒讀過幾本書,沒做過什么研究,甚至連教案都沒有幾個能拿得出手的。余映潮老師沒有居高臨下地說教,他用親身經歷和感受,用他的教學研究與實踐告訴我們:
要做一名有智慧的語文教師。
“我希望每一位語文教師在生活中、工作中都充滿智慧!边@是余映潮老師對每一位語文教師的殷殷期望。他期望我們有成長的智慧,他期望我們有教學的智慧,他期望我們有治學的智慧。
做一名有智慧的語文教師,要歷練生命,堅持走難走的路,每天做一點,一直向前走;
做一名有智慧的語文教師,要有毅力,要勤奮,要自信,要堅強,要能在喧囂的世界里沉靜下來,積累人生的美麗;
做一名有智慧的語文教師,要找準方向,鉆研教學,探究專題,勤奮積累,形成特長;
做一名有智慧的語文教師,要抓住時間,成功的機會在八小時之外,要擠出時間去讀書,擠出時間去做筆記,擠出時間去做點研究,擠出時間去精心設計每一個教案,擠出時間去練好四項基本功,擠出時間去發(fā)展自己;
做一名有智慧的語文教師,要在很長的時間段內堅持運用一種主要的學習方法,全力以赴,持之以恒,突破難點,提高認識,形成自己的見解;
做一名有智慧的語文教師,要追求創(chuàng)新,腳踏實地、恰如其分地進行教學研究方面的創(chuàng)新;
做一名優(yōu)秀的語文教師,要不斷學習,博采眾長,充分利用一切學習機會,學習百家而頓悟,積淀教學素養(yǎng)而成風格;
做一名有智慧的語文教師,要以教學為樂,以教研為樂,以苦為樂,以為語文教育事業(yè)而進行奮斗為樂!
感恩
感恩遇見,在我彷徨的時候,為我指明了前進的方向!
感恩遇見,在我止步的時候,為我注入奮斗了力量!
感恩遇見,在我年輕的時候,鼓勵我去追趕太陽!
感恩遇見,遇見這樣一本好書!
感恩遇見,遇見這樣一位良師!
路途漫漫,教藝無涯,讓我們翻山越嶺,一路前行!
讀《致教師》有感2
在閑暇之余拜讀了朱永新老師的《致教師》,作為一位青年教師需要多讀一些這樣的書籍,在教育教育理論上給我們以指導,使我們少走彎路更快成長。讀了這本書我感覺受益匪淺,也使我感觸頗多,在一些教育觀念上給我以啟發(fā)。很高興有機會接觸到此書,并認真閱讀。
其中讓我深受啟發(fā)的是作為年輕教師要想快速成長很重要一方面就是要寫作,對教育教學的所思所想,都可以以文本的形式呈現出來。朱老師發(fā)起的新教育實驗其中一條要求教師們要堅持寫作,可見寫作對教師成長得重要影響和作用。其實在此之前,看過其他的教育教學理論的.書籍,也有提到教師要堅持寫作,才能把實踐經驗上升到理論高度,才能最后形成自己教育思想,也是自己一路走來難能可貴的經驗總結。直到讀了朱老師得這本書,才真正使我痛下決心以后堅持要寫作,將自己教育教學中所想所思所悟記錄下來,而不是僅僅在腦子中思考一下而已。因為這本書不止一次提倡教師要有寫作的能力,寫作的習慣,寫作的實踐,才使我意識到我真的該開始寫作了,不能再懶惰下去,以后不僅要寫,而且要常常寫,將自己再實踐中的疑問、思考、總結、探究都要記錄下來,這樣可以克服自己的惰性,也可以促使自己在專業(yè)上快速成長。
因此,為了養(yǎng)成寫作的習慣,我特意開通了公眾號,這樣以后什么疑問,思考,或是靈光乍現,或是經驗總結都可以隨時隨地的記錄下來,督促自己開始寫作。
說到寫作,我就想起了開封求實中學的校長張建平女士,由于求實中學在開封及以外地區(qū)都有不錯的成績與口碑,一次偶然的機會在喜馬拉雅聽看到張校長開通了朗讀頻道,由于欽佩自己就點進去聽了她的教育教學的故事分享,給了很大得啟發(fā),同時也感受到張校長也有寫作的習慣和閱讀的愛好。她們都是我們年輕教師學習的榜樣,我們也應該在大好的時光里奮力拼搏,汲取能量,在教育這塊熱土上深耕細作,用心耕耘,栽培出一茬茬的國之棟梁。
讀《致教師》有感3
“讀教育名著,做儒雅教師”,剛開學,許校長就送給我們新教師每人一本《致教師》,剛翻開書,一下子就被它的前言吸引了,《我是教師》:我是教師,我是一朵和學生一起成長的花兒,我每天都在神圣與平凡中穿行,偉人和罪人都可能在這里形成,這不僅是一種職業(yè),更是一種志業(yè)。
作為一名教師,我不只是把教師當做一種職業(yè),更是把它一種教育使命。教育承載著祖國的未來,不允許有一點點的敷衍。但是,現在的課業(yè)越來越重,教師的壓力越來越大,該怎樣才不會職業(yè)倦怠呢?該怎樣去做一名幸福的教師?
說到幸福的來源,朱永新老師把幸福的來源歸結為三個:一是人與外部物質世界的關系。只有人的物質生活得到基本滿足才會有更高的精神需求。二是人與人的關系。人是社會動物,有交往的需要,每個人都想得到外界的認可,都有成就的需要,這也是一種精神滿足。三是人與自己的關系。內心寧靜就能真正地找到幸福。對于朱永新老師的第三個幸福來源我很認同。物質是人基本的需要,人與社會的關系也不能忽視,但是物欲是永遠得不到滿足的,一個人也不能總是為別人而活,幸福的關鍵在于:自己內心的感受。一個老師的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學生用臟兮兮的小手拿給你的彩色糖果;幸福,就是在畫畫本上的你的身影;幸福,就是學生用稚嫩字體寫著“老師,我愛你,我會永遠陪在你身邊”、“祝老師長命百歲”,甚至會把“長命百歲”寫成“長久百歲”,那老師豈不是成精了,哈哈......幸福很簡單,它就來源于我們教育生活中的每個平凡的小細節(jié)、,一聲老師好、一次考試的小小進步、一張張純真的笑臉......你看,幸福如此簡單!作為一名教師,我真的感到很幸福!
當然,教師的生活也不只有幸福,還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如果遇到問題學生,你會怎么做?朱老師也給了我們很多建議。我結合自己的教學經歷,簡單地談談我的看法。我認為對學生,特別是差生,至少要做到五點:誠、愛、嚴、寬、實。
1、誠。首先要擺正自己與學生的位置,要認識到教師是“傳道授業(yè)解惑者”,即教師是為學生服務的,教師的任務不僅是教知識、講道理,更是為了促使學生成才、成人而創(chuàng)造條件。要讓學生相信你,愿意你為他服務,你就必須堅持一個“誠”字,以誠待人,以誠取信。
2、愛。教師對學生的愛,是無私的,是高尚的,這是教師一切行為的內在動力。但一般說來,教師愛的'“甘露”灑向那些聰明伶俐的孩子比較多,灑向那些成績差、行為規(guī)范差的學生則比較少。但我認為相對于“優(yōu)生”,“差生”更需要愛,更需要老師的關懷。
3、嚴。對學生的愛在心中,在行動中則表現為嚴。學生猶如一棵棵正在成長的小樹,既需要陽光雨露的滋潤,又需要施肥剪枝除蟲的管理,所以在行為規(guī)范的管理上一定要嚴。
4、寬。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行為規(guī)范要求要嚴,但在處理某些具體問題是又要寬容,學生是發(fā)展中的人,正因為學生會犯錯誤才需要我們教育,所以在處理問題上要謹慎處理,寬嚴有度,不要給學生的心靈上籠上陰影。
5、實。幫助差生,不能只是紙上談兵,要實實在在地幫他解決實際問題,落到實處。這就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了,根據學生的具體問題來制定相應的解決方案,并有效實施。
交往,是教師職業(yè)自身的需要。我們的教育對象:學生,處在非常復雜的社會環(huán)境中,時時刻刻接受多方面、多層次的影響,教師需要在很多層面上協(xié)調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對學生施力影響,要和學生合作、和家長合作、和教師合作、和校長合作、還要和社會合作。那如何才會交往才能受歡迎?朱老師在書中也給我們提出了切實有效的建議:合作。南非第一任黑人總統(tǒng)曼德拉說:生活中99%的對立是因為溝通不暢。從合作開始交流,把想法和平地說出來,互相傾聽,最終消除誤會,達到和諧。曼德拉就是個懂得溝通合作的人,懂得把周圍的人變成伙伴,我敬佩朱老師筆下睿智、寬容的曼德拉。很想讀一讀《曼德拉傳》。
文中的最后:讓我們過一種完整的教育生活。我是教師,教師的價值和意義在每天平凡的工作中,如果能夠堅持不懈地在工作中實現自我,那么,在每一個普通的時刻,都會煥發(fā)不一樣的光彩,每一個平凡的日子,我們都能與幸福相伴!
出發(fā)吧!最可愛的教師!
讀《致教師》有感4
《致教師》一書中介紹過一個關于美國一位心理學家做過的一個試驗:他將學生分成三組,他經常對第一組學生表示贊賞和鼓勵,對第二組采取不管不問、放任自流的態(tài)度,對第三組則不斷給予批評。試驗結果表明,被經常贊賞和鼓勵的第一組學生進步最快。由此可見,渴望被欣賞是人的一種基本精神需求。社會生活中,每一個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欣賞,同樣,每一個人也應該學會去欣賞別人。欣賞與被欣賞是一種互動的力量源泉,欣賞著必抱有愉悅之心,仁愛之懷,成人之美;被欣賞者必產生自尊之心,奮進之力,向上之志。
我曾教過這樣一名學生,他好懶,討厭做作業(yè),拖拉、潦草、“短斤缺兩”、錯誤百出是經常的事情。更糟的是,他好管,對己自由主義,對人馬列主義,總喜歡對別人指手畫腳,不時檢舉同學作業(yè)不認真,就是嘲笑同學作業(yè)錯誤多。但是,他在課上回答問題或考試時卻是常勝將軍。典型的學習態(tài)度差,且屢教不改!咋辦?我嘗試改用欣賞的眼光審視他、引導他、教育他。首先允許他自愿做作業(yè),可以全做,也可以選做,還可以不做,然后賦予他管教的權力,讓他批改和輔導學生作業(yè),最后由我檢查他批改作業(yè)和輔導學生的情況,據此替代他的作業(yè)成績和評定他的學習成績。在我的欣賞下,他的缺點變成了他的優(yōu)點,檢舉別人變成了督促別人,嘲笑別人變成了幫助別人,并且他還體會到了以身作則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開始主動又認真地做起了作業(yè)。后來的他就不再是原來的他。這件事讓我深切的感悟到,欣賞可以是學生的缺點變成優(yōu)點。
又一次,我曾布置學生這樣的作業(yè):“每個人寫出你熟悉的本班的十位同學的優(yōu)點,并且每位同學的優(yōu)點不少于50個字。”然后,我在班中高聲朗讀這些學生的“作業(yè)”?吹某,凡是被讀到的學生低著頭,心里都美滋滋的,教室里特別靜。持續(xù)一段時間后,班級的學生發(fā)生著悄悄的變化,同學的關系更融洽了,相互之間更有禮貌了,值日衛(wèi)生更主動了,教室的布置更整潔了……后來我就讓學生給每個同學寫至少一個優(yōu)點,然后公布于眾;接著,每個月末,我讓學生在原來所寫優(yōu)點的基礎上在挖掘同學新的優(yōu)點,同樣公布于眾;最后,開展“看看誰的優(yōu)點最多”和“看看誰的進步最大”的活動。結果,群情活躍,人人為能被人欣賞而奮斗著、進步著。通過這件事,我不禁感慨的說,欣賞使學生的`優(yōu)點會讓學生變得更優(yōu)。
還有一次,我受到一篇文章的啟發(fā),于是我拿著一張白紙走進了教室。在這張白紙的中心我故意涂了一個綠豆大小的黑點,很醒目。我高舉白紙問學生:“你們看,我手中有什么?”“這不是明擺著嗎?”學生們竊竊私語,不知我的葫蘆里賣的是什么藥。我有提高嗓門問了一遍。有學生回答:“我看到在白紙上有一個黑點。”估計這個回答代表了大多數學生的意見,教室里頓時安靜了下來!斑有不同意見嗎?”稍后后排有一個學生發(fā)言:“老師,我看到了一張白紙。”我看了一下白紙,繼續(xù)問:“你為什么和別人看到的不一樣呢?”“我離得遠,看不清楚!彼鐚嵳f。教室里頓時哄堂大笑。我接著說:“看到黑點的請舉手!苯^大多數學生把手舉得老高,好像在等待我的表揚。我環(huán)視了一下說:“太令人遺憾了。這么大一張白紙你們沒有看見,卻卻偏偏注意到了一個不起眼的黑點。這不是你的眼睛欺騙了你,而是你的思維迷失了方向!鳖D了一頓我又說,“這多么向我們每個人身上存在的優(yōu)點和缺點啊!優(yōu)點其實就像這張白紙一樣大,而你的缺點原來只有黑點那么小。只是,我們在與別人交往時,往往只在意別人的那個小小黑點,有時也看不到自己身上的那一張大白紙,而缺少自信,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啊!”學生們個個沉默不語,若有所思。由此我想對我們教師而言,許多時候何嘗不是如此呢?我們面對學生,往往只注意到他們的“他們的黑點”:調皮搗蛋,不守紀律等等,經常會引來我們對他們的大聲訓斥?墒俏覀儧]有發(fā)現:他們的調皮搗蛋中充滿著許多純真活潑可愛……
《致教師》中引用了培根的一句話說:“欣賞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開的花朵,漠視者冰結心城,四海枯竭,叢山荒蕪!弊屛覀冊诮逃卸嘁恍┬蕾p吧!作為教師,可以采用以下做法達到欣賞學生,或讓學生相互欣賞,或讓學生自我欣賞的目的。
讀《致教師》有感5
在第二輯中,王老師告誡我們不要急。說實話,在沒有看到這本書之前,我是真的著急了。作為一名年輕教師,在目睹了我校其他老師那些嫻熟的教學技巧、高超的教學能力之后,總覺得自己是一只丑小鴨,見不得世面,有時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適合做教師。沒有出口成章的本領,沒有得體漂亮的好字,更不能寫出不贊一詞的好文章,但凡有一點上進之心,想不做到妄自菲薄,簡直比登天還難。但看了這個專輯里面的19篇文章之后,我才幡然醒悟,哦!原來我并不是一無是處,只是我太過著急了。吳老師告訴我們“無論是對學生的教育,還是對自己的專業(yè)發(fā)展,好多事,都不要著急”。“年輕真好,但是無論如何,不能以為這個年齡什么事都可以去做,也不要以為這些事只要靠精力就能做成!边有“對未來的期待應當肯定,但不能操之過急。這些話語,真的是點醒了我這個糊涂之人。
記得我在讀葉嘉瑩先生的書時,里面的專業(yè)知識我大概忘得差不多了,但有一句話卻始終指引著我前進的方向,那就是“知足以勵前,知不足以自勉也。”人應該抱著知足常樂的心態(tài),在積極的情緒中去完成自己的人生抱負,不要因為自己的不足缺陷而沉溺其中不能自拔,而是應該積極尋求彌補的道路,讓自己變得更加完美、優(yōu)秀。我覺得這和吳老師的話有異曲同工之妙。作為一名新教師,當務之急就是讓自己立足講臺,而不是被一些榮譽稱號所羈絆,也不是看到身邊同事的優(yōu)秀而否定自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軌跡,踏踏實實走自己的路,穩(wěn)穩(wěn)當當的前進,相信若干年后,收獲的絕不是碌碌無為,而是點點滴滴的實在幸福感。相反,如果只是追隨別人的腳步,在意別人的評價,在扭曲自己的本性中匆匆忙忙的活著,追逐著自己并不想要的東西,即使到時候榮譽等身,內心卻早已被折磨的千瘡百孔。
我又想起了最常聽的一句話:人們往往只顧自己走的有多遠,卻不肯停下腳步欣賞沿途的風景,等到路的盡頭才發(fā)現,其實自己一無所獲。作為一名教師,學生就是我們的風景,如果我們能夠做到心無旁騖的欣賞他們,我相信最后的結局是雙贏的。這句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并不那么容易,要做成功就更不容易了。試想,從古至今,又有多少人用盡畢生的精力去做一件事?孔子做了,在小時候就學擺上小盆小盤什么的,學著大人祭天祭祖;讀書的時候,精心鉆研,對古禮非常熟悉;周游列國七八年,坎坷磨難經歷了不少,但始終沒有忘記把精力放在整理古代文化典籍和教育學生上面。司馬遷做到了,用了18年的時間寫了史家絕唱之《史記》;曹雪芹也算是一個,“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雖然教師從踏上工作崗位之日起算起,到告老還鄉(xiāng)之時,在講臺上的時間也不短,但又有多少教師能夠做到心無旁騖的為了學生?如果用畢生的.精力去認真書寫“教師”這兩個字,即使到頭來不功成名就,也會贏得多彩的人生。因為愛學生,我們就會不斷的追求高超的教學技巧讓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獲得知識;因為愛學生,我們就會主動的去獵取各方面的知識,讀各種書籍,為自己充電,然后去照亮他們;因為愛學生,我們會讓自己變得更加優(yōu)秀,用人格的力量去牽引他們前行;因為愛學生,我們擯除生活中的雞毛蒜皮之事,專注于學生的成長。總之,愛的力量是偉大的,它會促使我們在教育之路上不敢有絲毫懈怠,激發(fā)我們慢慢前行。
所以,我不再畏懼害怕,也不再妄自菲薄,因為心中有愛,我相信在這條教師之路我可以憑借自己的力量做的更好。
讀《致教師》有感6
跟崗學習期間,茹清平老師買了很多好書,其中有吳非老師《致青年教師》。以前看過吳非老師的《不跪著教書》,覺得不錯,所以,我又挑了吳非老師的這本《致青年教師》。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
《我們要有什么樣的志趣》就讓我深在同感。說實話,我身邊也有不少吳非老師所寫的老師。他們對打麻將、打撲克、炒股票、“偷菜”感興趣。我也曾對此感到不可思議?戳藚抢蠋煹奈恼拢裔屓涣。的確,我們不可能要求別人接受自己的生活方式。志趣不同,我們只能要求自己能有較高尚的志趣,要求自己不能松懈。至少,我要讓學生少遇到一個只關心汽車、房子,而對讀書、甚至于教學都沒興趣的老師吧。吳非老師說得對: “對教師職業(yè)生命負責”,是教育政策制定者和管理者的職責,更應當是我們教師自身的追求。一名合格的教師必須是一個“思想者”“學習者”“實踐者”“寫作者”。
《做個有胸襟的老師》這篇文章,讓我我更加深信:教育者的胸襟,是學生的天地。教師的胸襟有多寬,學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好的老師,其心境如海洋一般遼闊,如長空一般高遠。教師心胸博大,他的學生才能面朝大海,他的學生才能仰望星空。他所教的學科,就有可能成為樂園,他的學生,才會開墾自己心靈,建造精神家園。人生中能遇上胸襟遼闊的教師,學生自然“大氣”,自然能頂天立地。為了讓學生胸襟開闊,我能不要求自己做個有胸襟的教師嗎?有不少老師過多的指責學生,說現在的學生胸襟狹窄,太過“小氣”。我們當然可以從家庭、社會找到原因,但為什么不反思自己:做為一個老師,我是一個“大氣”的人嗎?我的胸襟有多寬呢?
《不是活潑,是缺乏教養(yǎng)》一本中,吳老師雖然只提到了一些青年教師的'缺乏教養(yǎng)。我所想到更多。教育者的缺乏文明素養(yǎng),他的學生就可能粗俗。我們的教育在硬件上并不比發(fā)達國家差(至少珠三角的城市是如此),可我們的教師的理論基礎、教育理念、文明素養(yǎng)方面與人家的差距是多大呢?更可怕的是,不少教育工作者不僅沒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反而將缺點看成優(yōu)點,鼓勵自己的學生、子女也“活潑” 。他們還將“有禮”看成是受束縛,將指責、抱怨當成是“有思想”,將上網玩游戲當成是趕上了時代。我不知道學生——還缺乏判斷能力的孩子會被引導向何方?
回顧《不能讓學生認為我們不認真》這篇文章,我一直深深反思我自己:在我的教學過程中有沒有出現過不認真?吳非老師的一句話“我寧可讓學生認為我的教學水平差,也不愿意他們認為我不認真”說到了我的心里,我更加明白了我以后的工作該怎么做。
《不能疏忽的教育細節(jié)》這篇文章中說道“因為工作繁重,事務龐雜,許多教師的案頭總是堆滿了各種東西。如果擺放有序,關系不大。如果既雜且亂,學生看到了,他對自己的雜亂無章也會變得無所謂。在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上,教師常常是榜樣。看到一些教師注意辦公桌的整潔,簿本擺放整齊,私人物品和辦公用品位置安排恰當,學生對他們的教學自然會多一分信任感!蔽蚁氲搅宋易约海泻芏鄷r候也會因為各種原因,我忽視了教育中的細節(jié)問題,真是倍感羞愧。校園里有些事,在教育圈外的人看來,似乎微不足道,也很少有人去關注,但對教育者來說,如果不關注細節(jié)的作用,很難為人師表。在和老校友的接觸中,我發(fā)現他們能記住當年學習生活中許多有意思的細節(jié),教師的言行潛移默化地影響過他們,如影隨形半個世紀,還會通過他們傳到更遠的年代。
教學,特別是語文學科的教學要承擔起更多的教育功能,決不僅僅是為了考試,而是為了學生終生的發(fā)展,這一點應該不會有什么不同看法。遺憾的是,我們當老師卻常常將此掛在嘴邊,卻不能落實于行動。
學生在青少年時代讀什么書,思考什么樣的問題,將決定其一生的精神高度。語文教學要讓學生追求更高尚的人生理想,有更大的人生格局,需要他們自身的努力,更需要老師,特別是語文老師的辛勤付出。
讓我們始終記。何覀兪墙處,我們對學生、對孩子有更多、更大的責任……
讀《致教師》有感7
拜讀《致青年教師》之后,給予了我前所未有的震撼!吨虑嗄杲處煛啡珪卜至嫛白鰝有胸襟的教師”、“不要急”、“心里裝著學生的心”、“尊重常識”、“不放棄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種子”,共計85篇文章。
在閱讀過程中,我不斷地陷入沉思:我是一個有胸襟的教師嗎?我對學生著急了嗎?我心里裝著學生的心嗎?我尊重常識了嗎?我放棄理想了嗎?我在學生心里播下了善良的種子了嗎?直面這些問號,深感汗顏,同時也從中得到一些啟示。
一、因材施教、理性教學
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我對《作業(yè)評價未必要用同一標準》一文感觸很深。覺得語文作業(yè)的答案有時可以是不唯一的,而數學作業(yè)更多時候是唯一答案。就算是學生作業(yè)中出現了錯誤,和標準答案不一樣,我們數學老師也應該盡可能問問學生是怎么想的,可能學生的想法非常好,只是在哪一步出現了一點小錯誤,這時的問,了解學生思維的過程,幫助他在結點處打開關鍵的點,這樣比單純的打個錯點讓學生訂正效果好的多,我們應該更多關注學生思考的過程,不要僅僅關注思考的結果。文中的最后一小段說:“有位理科教師對我說,他上小學時,數學學得一塌糊涂,可是每次作業(yè)做錯,老師批改時用紅比打叉,那個叉叉都很小,稍微大意一點兒還看不清呢;而如果做對了,老師筆下的那鉤鉤可就是大大的了。那位小學老師是個有心人,他是在用心批改學生的作業(yè)。 毕胂胱约浩綍r的工作,我沒有關注這一點,相反,如果學生的作業(yè)有錯題,我會把錯點打得大大的,主要是怕他們粗心看不到,根本就沒有考慮過打叉也會和學生的感受有關,更沒有想到可能會使學生產生挫敗感。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會注意重視學生的感受,給他們足夠的鼓勵的同時還應該注意做到不要傷害他們。
二、為人師表、師德為先
在《珍視我們的專業(yè)》里講到:進德修業(yè)是個人的事,是自覺的追求,對于一個勞動者來說,專業(yè)素養(yǎng)是他的安身立命之本;而對于一名現代教師而言,持續(xù)的學習將使他保持精神的高尚,支撐自己作為一個文明人的操守。可以想象一個連自己的專業(yè)都不愛的`教師怎么能教好學?怎么可能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我們通常說的“學高為師,身正為范”也是這個道理,“學高”,就是要求教師必須不斷拓寬知識,豐富知識內涵,加深對自身專業(yè)和相關學科的鉆研并能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運用于實踐!吧碚保鸵蠼處熅哂辛己玫膸煹,端正的師風,嚴明的師紀,高尚的師范。教師人格魅力、淵博學識、處世哲學、都將是邁向“素質教育”的鑰匙和通行證。因此,吳老師主張教師要有美好的心靈,較高的人文素養(yǎng),必須為人師表。
三、活到老、學到老
就如書中說到:“優(yōu)秀的教師不只是蠟燭更應當是一盞不滅的‘燈’,而那‘開關’就在他自己的手中。他的‘亮度’在于他個人的修煉;如果他有電源,或是不斷充電,他就能一直發(fā)光,一直在照耀著學生面前的道路;教師的進德修業(yè)應當一直到教育生命的終止!彼,過去我們那種要給學生一杯水,我們就得有一桶水的觀點已經不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我們的一桶水已經滿足不了學生的需求,F在的孩子接受的信息很多,很快,知識面很廣,而知識更新的又是如此之快,如果我們老師還停留在原來所學的知識層面上,我們遲早會被淘汰。
一遍遍品讀《致青年教師》,深感吳非老師是富有智慧的老師,深感在“想到”與“得到”這間必須加上兩個字“做到”。因而我們每一位教師都必須是思想者、學習者、實踐者,要在工作中不斷反思,不斷實踐,不斷創(chuàng)新。要有信心、恒心,要能吃苦、能吃虧書中有很多話語使我有一種茅塞頓開之感,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我一定努力充實自我,做一名有主見的教師。
在朋友的推薦下,研讀了吳非老師的《致青年教師》,獲益良多。
我們常說,教育無小事!吨虑嗄杲處煛芬粫械奈恼露绦【,所關注的都是教育教學一線的事,正如他在書中所寫的: “教師要關注教育中的點滴小事”,只有教師以身作則,才能真正完成教育的真諦——教本領、育人才。
書中的事例涉及校園生活的方方面面,讓我們既可以從一件小事中發(fā)現孩子的性格、本性,也告訴我們不放棄點滴機會,與學生平等會對話。《等一會兒,讓他把話說完》真的很適合小學,以前也有試過聽學生說話,前一句氣得要命,后一句又感動得不行,這樣的經歷不止一次。那一次,幾個男生跑到樓下打逗,我看到了,就打他們叫了上來。其中有一個很老實的孩子,我很生氣:“我不敢相信你也會和別人追跑打逗,而且你為什么不想別人一樣認錯!孩子沉默很久,說:“我一年級的時候也這樣!蔽乙幌伦託獾貌恢涝趺崔k才好,他是要告訴我她原本就是喜歡追跑打逗學生?我用不敢相信的眼光看著他。沒想到他后一句說:“后來老師說我,我就改了!蔽液鋈缓芾⒕,竟然把孩子想象成頑固的樣子。那時候我真想跟他說一聲“對不起”,并暗自慶幸,幸好沒有立即批評他,幸好他低著頭沒有看我的眼睛。孩子們小,還不善于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意思,如果可能,我真的希望能給他們每個人足夠的時間,聽他們說他們想說的所有事情?墒菚r間很得很少,事情又很多。吳非老師執(zhí)教高中,事情肯定更多,他是怎樣平衡工作、和學生交流之間的時間呢?而與他不同的是,小學生更喜歡跟老師說話,那些奇奇怪怪的想法,他們偶爾快樂的感受。有時候常常想,如果我有時間,我一定會讓所有的孩子都說個夠,聽他們說話,然后夸獎他們。
小學階段是習慣養(yǎng)成的重要時期,而習慣的培養(yǎng)應是每天每日從不間斷的,這就要考驗老師敏銳的觀察能力了,不放過每一個教育契機。看了《的確有難教的學生》這篇文章,有些難過。確實,教師的力量很有限,它遠不如家庭對孩子還得更有影響?墒,當看到吳非老師書中的那個反面例子后,我感到很可怕。如果說,在孩子小的時候,作為老師,能不斷地在他心中種下善的種子,至少他不會變得太可怕。惡作劇、踐踏他人的好意、嘲笑他人的善舉,當這個孩子悔悟的時候,他會多么痛苦。教育不是教師自己的事情,教育不是學校的事情,教育是整個社會的事情。但是作為教師,特別是小學教師,如果我們能在這六年中,一直告訴他什么是好的,一直做給他看什么是善的,就算他學不會,他也會記得,就不會走得太遠。因為在他小時候,也只有是在他的思想、心靈還沒有完全定型的小時候,我們對他的教育才能有點用,便更不能放棄。
把學生的心靈放在自己的心中去呵護不需要很多語言,需要的是用行動去證明,用微笑去感化,用愛去澆灌。
讀《致教師》有感8
知道這本書,是在中國教師報上看到一位教師推薦的。當坐在陽光底下,手捧綠茶徜徉在字里行間時,感覺自己又像是經歷了一場靈魂的洗禮,再一次過濾掉了在我人生中已成為習慣的一些陋習,向人格的高峰又攀登了一步。雖然其中的道理早已明白,但當他用自己的親身實例深入簡出的闡述時,在我內心激起的不再是漣漪,早已是狂風巨浪,任憑在腦海里翻滾,撞擊身體的每一個角落。
這本書的作者是吳非,原名王棟生,這本書是他在臨近退休之際,反思自己的教學經歷和種種教訓和思考而得來的,主要是想為我們這些青年教師提供前車之鑒,讓我們少犯錯誤,少走彎路。所以這本書是王老師的肺腑之言,更是其教育教學智慧的結晶。我先前沒有讀過他的書,對他也絲毫不了解,然而,通讀整本書下來,不禁覺得他是一個“硬漢子”,是教師界的“魏征”,敢于堅守自己的教育理想,敢于將大家心知肚明卻又難以啟齒的話一針見血的揭示給眾人看,有自己的'道德標準和行為準則,對于教育界存在的一些不好的現象敢于充當出頭鳥,決不妥協(xié)。始終保持著“眾人皆醉我獨醒”的狀態(tài)。例如當他參加“網絡作文教學”跨省交流會的時候,他覺得沒有得到學生的允許而隨意看學生的作文是不好的,因此當他發(fā)言的時候,他并沒有隨大流,沒有恭維,而是當著那么多教師和朋友的面,責問這種做法的種種不妥之處。當電視臺覺得他逝去的學生有新聞效應而采訪他時,他憤怒至極,說了句“他們睡著了,不要用你們的爪子去碰他們”。雖然言辭犀利,但從中可以感受到他對逝去學生那種不渝的愛惜之情。有時,又覺得他是一個性情中人,他覺得當著學生的面哭泣并不是什么丟人的事情,相反這是真性情的流露;他善良、耿直,時刻以一顆慈悲之心善待周圍的人和事。當他所帶的高一年級和高二年級學生辯論“市容隊沒收小販物品是否合理時,作為輔導教師,他卻舍棄充當正方的自己的學生,全心幫助充當反方的高二學生,目的只是想讓學生們學會為弱勢群體呼喊,捍衛(wèi)正義?傊,從字里行間我讀出了王老師為了理想而孜孜不求,讀出了他胸襟開闊且誨人不倦等等。這些優(yōu)良的品質值得我反復回味,終身學習。
讀《致教師》有感9
讀了《致青年教師》,從此愛不釋手。讀文如讀人,我從書中明白了很多教學上的困惑,也 從吳非老師的行為中學到了很多。從吳非老師身上我學會了:用心和愛。
吳非老師的用心體現在教育教學中的細微之處,比如如何與學生談話,如何提問,如何說學生聽得懂的話……,不要小看這些看似不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在這些細節(jié)中可以看出老師的知識素養(yǎng)、人格涵養(yǎng)、專業(yè)技能、以及對待學生的態(tài)度等等。吳非老師時時刻刻要求自己做到上課帶講稿,他說:“寧可讓學生認為我水平差,也不原意他們認為我不認真!边@種嚴謹治學的態(tài)度是多么需要我們青年教師學習呀!
“用心”還體現在工作上的認真。反思我的教學,如果學生說“沒問題”了,那我就會很愉悅地放下心來,以為自己的教學實施很順利。可是我讀吳非老師的《“沒有問題”也是大問題》一文,讓我學會了從另一個方面看問題,當一種教學形式被固化后,學生的思維方法便很難得到有效發(fā)展,孩子就失去了創(chuàng)造意識和辯析能力。基礎教育階段,到底要培養(yǎng)孩子的的什么能力?僅僅是學會解題和應付考試就足夠了嗎?顯然不是,鼓勵學生發(fā)現問題,才是正確的教學方法。從《作業(yè)評價未必要用同一標準》一文中,我看到了一個老師工作上的細致、用心,他給了每一個學生不同一般的鼓勵,滿足了孩子享受成功和進步的渴望和喜悅。
一個老師事事認真,用心,為的是盡量不給自己的教學蒙上暇疵,處處留心細節(jié)為的是不給每一個孩子心理上造成陰影。正因為“用心”,老師的“愛”才得以體現。
“愛”體現著尊重。“我可以讀你的作文嗎”、“你已經是你了”、“你愿意到我的辦公室來玩嗎” ……吳非老師的每一句話都體現著對學生的尊重。不可否認,每一個老師心里都裝著自己的學生,但如何讓學生體會到你對他的好呢?讀了書中的若干文章后,我體會到,用什么才能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呢?只有尊重。只有尊重學生,你的'愛才能得以體現。
“愛”蘊含著包容、信任。《做一個讓孩子信任的人》、《教師的心中要有陽光》《我們將留給學生的記憶》等篇章,讓我不忍釋手。
“愛”是責任。作為教師,我們不應只教會孩子相應的知識,還要循序漸進地教給他學習的方法,生活的常識;培養(yǎng)他們學習探究的興趣!笆谥贼~不如授之以漁”,“教是為了達到不教”,在這種目標提升的過程中,本著為孩子終身學習著想,需要老師付出極大的耐心和責任心。
合上書卷,我不禁沉浸在書的后封處作者所描繪的教育圖景里:在早晨的陽光中,孩子們哼著歌向學校走去,有時能停下來看看太陽;學生能經常地向教師提出有意思的問題,課堂上經常能有愉快的笑聲;中午,他們能吃上一份營養(yǎng)餐;學生能保有自己的愛好,下午4點起,他們在球場上奔跑叫喊,或者在圖書館查閱資料……晚上,做完作業(yè)后,捧起一本詩集,輕聲讀給媽媽聽……
讓我們期待著那一天,用我們的行動和理想。讓我們教著、學著、思考著、努力著,和吳非老師一樣。
讀《致教師》有感10
我讀朱永新先生的《致教師》之前,我的教學、我的斗志、我的耐心、我的熱情似乎像蠟燭一樣,“成灰”凐滅了。找不到職業(yè)的幸福感,也找不到前進的力量,直到遇見朱永新先生《致教師》書后。我開始踏上給我一個做教師的書旅。
回顧自己工作后的讀書經歷,除了一些不得不讀的教學參考書外,自己好像沒有認真地,系統(tǒng)地讀過一本教育類專著。作為一名教師,我們不僅自己要讀書,我們還應該充分激發(fā)學生對閱讀的興趣,讓每一個學生都去讀適合他的書。
作為一名教師,我們雖然不愿意被動地被人抬上高高的,卻清貧無助的神壇,但是我們也應該意識到,我們的職業(yè)有著自身的特殊性。因為我們是塑造靈魂的人,是影響學生的世界觀、價值觀形成最多、最大的'人。作為知識分子,我們有著比一般人更強烈的自尊心和榮譽感,我們更渴望被承認,被理解。所以我們尊重自己,就是要用更高的道德標準要求自已,用正確的、積極的思想、觀念去影響學生,同樣是我們的專業(yè)責任。
總之,作為教師,我們更應該做一個專業(yè)知識和能力很強的老師,當好學生的領路人,真正用心對待自己的每次講課、每一次與學生溝通,感受著當中的樂趣,體驗做教育的幸福,去發(fā)現教師在教師生活中的美麗!吨陆處煛返奶剿鳑]有結束,只是開始,我們正在路上想要遇見的自己。
讀《致教師》有感11
教師本身應該是一朵花兒
教育是師生互相作用的過程
教師,不是蠟燭
教師不能以化為灰燼做代價
以此去照亮的學生
教師,不是春蠶
教師的固步自封才會作繭自縛
心靈的成長來自每個季節(jié)
教師,不是人類靈魂工程師
沒有誰的靈魂是機器
能用某種工藝任意修理完成
教師就是教師
與學生是互相依賴的生命
教師就是教師
每天都在神圣與平凡中穿行
我是教師
偉人和罪人
都可能在我這里形成
讓人如履薄冰
我是教師
心底里喜怒哀樂翻滾
黑板上天高地遠開闊
腳板下三尺講臺扎根
我是教師
這是一份職業(yè)
更是一個志業(yè)
我是教師
這是一份職責
更是一種使命
我是教師
時光緩緩顯形
終見此生天命
我是教師
以現在求證未來
讓生命幸福完整
又是一屆新的高一,面對新的學生常常有很多感想。 教育是世界上最特別最奇妙最千變萬化的事情。世界上任何變化,政治的、經濟的、社會的、科技的……樁樁件件,都會發(fā)生蝴蝶效應,都會對教育產生這樣那樣的影響。所以,教育總是變化的。同時,教育也是最堅韌最牢固最不會變化的事情。萬物改變迅捷,人性進化緩慢,教育因此萬變不離其宗。為提高自身素養(yǎng),積極參與書香校園建設,本學期拜讀了朱永新博士的大作——《致教師》。
談到教師,人們會說教師這個工作好,輕松、待遇也高;朋友們會說:教師是個光輝的職業(yè)……很多時候,大家對教師職業(yè)的評價都是過于神圣化。拜讀了朱永新先生的《致教師》后,前言就顛覆了以前對教師的形象比喻,但更具人性。書中這樣寫到:歸結為神圣,會過于強調教師的奉獻與犧牲,容易導致神化和苛求,動搖了扎根于現實的堅實基礎!弊x完這句話,我的心里充滿了被人理解的美好,這種感覺讓我有了讀下去的欲望。
還記得自己剛站走上教育崗位時的手忙腳亂和經歷的挫折,一度曾使我信心受挫。迄今為止,我在教育這個崗位上奮斗10年了,但我仍然保有當初教學的熱情。仍然充滿朱永新先生在書中談到了教師的幸福從哪里來,他提到人的幸福大概有三個重要的來源:一是人與外部物質世界的關系;二是人與人的關系;三是與自己的關系。我的幸福感大多是來自教育,來源于培養(yǎng)出優(yōu)秀的學生,對社會有貢獻的學生,內心的成就感和滿足感無法用言語來表達的。教師是什么?教育學上已有答案,不過仍然有很多人還在探究。毫無疑問,教師是份生存的職業(yè),平凡中彰顯偉大,普通中蘊藏幸福。
教師的偉大,人們往往歸結為:奉獻和犧牲。我們都渴望自己變得“偉大”起來,都希望被肯定,被贊賞。但我們的內心卻非常抵觸一味地奉獻和犧牲,因為我們不是神仙,我們生活在真實的土地上而不是虛無縹緲的精神領域,我們有尋找幸福的權利。
教育歸根結底是人和人之間發(fā)生的影響,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可能直接給學生的生命帶來不同。教師的生命價值、人生意義在于,我們不僅僅把教師當做謀生的職業(yè),還用自己的生命去影響著別人的生命。在從教生活中,我們需要尋找一個了不起的好老師符號,賦予自己一個自由心靈的軀體,勇敢、大膽地帶著智慧去面對困難和挑戰(zhàn)。簡言之,教師的幸福感首先來自于信仰。
《曼德拉傳》塑造了一個人類共同的英雄——曼德拉。朱永新老師說:“曼德拉就是一本教科書,就是一位好老師。”受過27年的牢獄之災,歷盡磨難成為南非歷史上第一位黑人總統(tǒng)。曼德拉說:“當我走出囚室邁向通往自由的監(jiān)獄大門時,我已經清楚,自己若不能把痛苦與怨恨留在身后,那么其實我仍然在獄中!边@樣強大的心靈的形成離不開苦難和痛苦中的掙扎,更離開不了對生命執(zhí)著的愛。
愛,不論在何時總比恨來得更加自然。教師這個職業(yè)的底色依舊是她。有了愛,教師才能有能力欣賞這條道路上的沿途風景,才能攀登更多的山峰,才能擁有強有力的武器去改變世界。有了愛的信仰,才可能不徘徊,不猶豫,不后悔,才可能真正擁有夢想。
愛是一種信仰,把教師帶到幸福的身旁。
我們繼續(xù)探尋,以教師的現實生活為基。我們看到一部分教師:生活太平淡,沒有刺激;生活太機械,沒有情調;生活太繁雜,沒有成就感......昨天這個孩子逃學了,今天這個孩子打架了;昨天市領導來檢查,今天教育局領導來檢查。我們在擔驚受怕、啰嗦累贅、手忙腳亂中漸漸地對教師工作失去了信心。我們繼續(xù)探尋,我們也看到另外一部分教師:生活美好,精彩紛呈,富有生命,樂此不疲,魅力無限,樂商十足。原來,他們把生活中遭遇的困難和瓶頸當做獲取巨大快樂的墊石,他們努力地挖掘教師職業(yè)的內在美,把教師當做事業(yè)來做,全身心投入。他們一直相信:穿越艱辛,自然收獲美麗。
朱老師把教師職業(yè)大致分成四種境界:第一,是讓學生瞧得起的老師;第二,是讓自己心安的老師;第三,是讓學校驕傲的老師;第四,是讓歷史銘記的老師。其中,最基本的是做一名讓學生瞧得起的老師。陶行知先生的“學高為師,身正為范”這幾個大字只要用心做,相信就可以達到第一種境界。做第二種老師,要用自己的良心去踐行教育。有良心的老師不是表格和評選程序測量出來的,而是每年教師節(jié)有多少學生還記得給你打電話、發(fā)短信、送鮮花、寄賀卡。做學校驕傲的老師,實屬不易,你不在學校的時候,學生想你,同事領導念你,這樣的老師一定是在自己的崗位上把工作做到極致的人,這樣的老師令人敬佩!當然,做到這一點的老師也不要太高估自己在集體中的力量,因為當你選擇離開時,就會發(fā)現即使沒有你,太陽照常升起!永遠保持一顆學習的心很重要。第四種老師,是于人于己都會創(chuàng)造故事和傳奇的老師。這樣的老師歷史上有,當下也有,未來也有可能在一所名不見經傳的學校旮旯處出現。
教師如何享受職業(yè)生涯帶給我們的幸福感覺?左拉說:“每一個人可能的最大幸福在全體人所實現的最大幸福之中。”穆尼爾納素夫說:“真正的幸福只有當你真實地認識到人生的價值時,才能體會到!崩捞乩f:“有研究的興味的人是幸福的!能夠通過研究使自己的精神擺脫妄念并使自己擺脫虛榮心的人更加幸福!睔v史名人對幸福的解讀很多,總歸:幸福應該是在創(chuàng)造中的,幸福應該是在服務中的,幸福應該是在研究中的,幸福應該是與別人分享中的。同理:教師的幸福來源于創(chuàng)造、服務、研究和與人分享。
如何做到創(chuàng)造、服務、研究和與人分享。朱老師告訴我們:與學生一起成長,終身學習,努力成為有特點、有個性的教師。不必超越學生,但必須努力做一名讓學生崇敬的人。唯有成長,才有幸福。
“一個人學會了閱讀,任何人都阻擋不了你前進的腳步。”“如果有天堂,天堂應該是圖書館的樣子!苯處熞獙崿F成長,必須進行專業(yè)閱讀。朱老師經常說的一句話:“不善于讀書學習的教師,總是拿著一張教育的舊船票,每天重復昨天的故事”。人生苦短,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不是為了賺多少錢,也不是為了當多大官,因為這些東西你是帶不走的!比松鸀橐淮笫露鴣怼达L景。行萬里路,通透自然風景;讀萬卷書,品味精神風景。肉眼能看到的風景是有限的,而真正的財富是精神的,在我們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唯一能帶走的是精神的財富。
朱老師說:“讀什么樣的書,你就會成為什么樣的人!弊鳛榻處,要樂于選擇哲學、心理學方面的書,更要專注于自己所教學科的專業(yè)書;要樂于重溫教育學、心理學的基本知識,更要專注人文和科學。每本書都是一部傳奇,教師要善于閱讀傳奇人物、故事帶給我們的震撼。當然,我們必須接觸管理,我們在最能學習的時候不能僅僅學習如何做一名老師,我們也要思考如何做一名優(yōu)秀的管理者,因為我們面對的不是一個人。自己再忙也要讀書,收入再少也要買書,住處再擠也要藏書,交情再淺也要送書?傊喿x也要像牛頓說的那樣“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嘗試從“優(yōu)秀到卓越”。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當你覺得閱讀效果并不理想的時候,思考顯得尤為重要。法國著名思想家帕斯卡說:“一個人不過是自然界一只最脆弱的蘆葦,但這是一只會思考的蘆葦,人因思想而偉大!比绾尾潘闶巧朴谒伎?朱老師總結了以下幾點:一是思維的深刻性。要有打破沙鍋問到底,非把問題搞明白不可;二是思維的敏捷性。機智果敢地處理問題;三是思維的靈活性。對待學生要隨機應變;第四,思維的獨創(chuàng)性!安晃ㄉ希晃〞,不人云亦云,不依賴別人的思想和原則,不尋求現成的解決方案!敝炖蠋熃ㄗh我們與學生一起進行專業(yè)寫作。一個人的專業(yè)寫作史,就是他的教育史。真正的思考是從寫作開始的。
蘇格拉底說:“未經省察的人生沒有價值!彼械某晒Χ寂c痛苦相關。但是,不是經歷痛苦就會鑄就成功!叭绻麅H僅是淚水,痛苦只會滋生軟弱,迅速干涸。只有經過咀嚼、反思、徹悟,痛苦才能夠成為精神的財富、人生的養(yǎng)料。記錄這樣的痛苦,本身就是在記錄著一首關于生命的雋永史詩。只有這樣,才能不斷超越自我,才能讓每一天成為永恒。”人是一顆會思考的蘆葦,只有內心的自覺才是教師走向成功,樂于教書,提升認同感的必經之路。
我一直相信朱永新老師說的:所有的.環(huán)境都能產生教育家;所有的磨難都可能造就教育家。朱老師告訴我們:許多人經常埋怨自己的條件不好,條件不夠,其實,所有的問題往往出在自己身上。我們自己就是環(huán)境,就是條件。完善自己,挑戰(zhàn)自己,就是在改善環(huán)境,就是在創(chuàng)造條件。不要等別人為你提供機會,而應努力為自己創(chuàng)造條件。
做教師,要靠毅力,靠恒心。從心理學的規(guī)律來說,人的意志的強弱、恒心的大小往往與克服困難的大小成正比,這是意志活動的一條規(guī)律。不忘初心,不改初衷,堅守在普通教育這條道路上更為重要。人人都有成功的欲望。朱老師提供了“吉祥三寶”促成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一是專業(yè)閱讀。沒有閱讀的教師永遠成不了真正意義上的名師;二是專業(yè)寫作。寫作的過程是總結、歸納、剖析、反思與提升;三是尋找專業(yè)發(fā)展共同體!耙粋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才能走得更遠!
教師可以不是詩人,但不能沒有詩意的生活。朱老師寫的一首小詩,我特別喜歡!
教育是一首詩
教育是一首詩/詩的名字叫青春/在躁動不安的靈魂里/有一個年輕的夢。
教育是一首詩/詩的名字叫激情/在春風化雨的課堂里/有一臉永恒的笑。
教育是一首詩/詩的名字叫熱愛/在每個孩子的瞳孔里/有一顆母親的心。
教育是一首詩/詩的名字叫創(chuàng)造/在探索求知的叢林里/有一面?zhèn)性的旗。
教育是一首詩/詩的名字叫智慧/在寫滿問題的試卷里/有一雙發(fā)現的眼。
教育是一首詩/詩的名字叫未來/在承傳文明的長河里/有一條破浪的船。
作為教師,我們怎樣尋找自己的生命原型?朱老師告訴我們,要尋找真正意義上與孩子一起成長的“英雄”教師作為原型。就像李鎮(zhèn)西老師的人生榜樣、職業(yè)楷模、生命原型就是陶行知和蘇霍姆林斯基。我們先從讀優(yōu)秀教師的作品開始。朱老師在《致教師》中特別提到了李鎮(zhèn)西的《愛心與教育》、雷夫的《第56號教室的奇跡》、尼爾的《夏山學!、蘇霍姆林斯基的《巴普雷什學!返茸髌贰ふ疑脑,傾聽內心聲音的引導,更加從容的在這條道路上堅定地做好老師!朱老師在作品中的家國情懷令人敬佩!
回到教育的主人公——孩子身上,教師每天面對的不一樣的學生,或外貌美麗、或乖巧聽話、或聰明能干、或長相普通、或沉默寡言,其實這些詞匯都是我們給孩子們貼的標簽。對于受教育者來說,人人平等,人人重要。新教育實驗的一個重要理論就是:每個孩子都是上天派來的使者。朱老師告訴我們“作為教師,一定要相信每一個生命都有著與生俱來的力量,知識有待于教育來發(fā)掘和喚醒!薄爸灰蠋煵环艞,孩子才不會自棄。協(xié)助無力的孩子挖掘潛力,協(xié)助迷失的孩子發(fā)現自我,正是教育的價值,也是教師的意義。”
給我一個做教師的理由?朱老師通過《致教師》告訴我們:相信自己,自己的胸懷、眼界、努力、思考、學習決定未來,說大一點就是決定未來的教育,決定未來的孩子。他真誠地期望,教師學會關注窗外的世界,關注教科書以外的東西,關注正在劇烈變化的社會,關注國家的大事情,為培養(yǎng)祖國的脊梁而奮斗。
幸福是人類的永恒追尋,對教師而言也不例外。為了幸福,我們樂于做教師。作為教師,我們要深刻理解幸福的緣由。
讀《致教師》有感12
讀了吳非老師的《致青年教師》一書,給我的感覺是作為一名教師我還有很多不足,這本書并沒有大談什么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而是用飽含情感的筆墨把自己幾十年的教育經驗用生動的事例與我們共用分享,向我們闡述了青年教師應具有的理想和素養(yǎng),如要樹立服務意識、要學會感恩、學會學習、學會讀書、關注細節(jié)、錘煉業(yè)務等,致青年教師有感。全書一共有85篇文章,每讀一篇文章,我都會不由自主地與自己的教育實踐聯系起來,雖然有的文章不是我們這代人經歷的,但是做老師的道理是很深刻的,值得我們深深地去體會。下面我就幾篇印象深刻的文章談談我的體會:
我讀了《作業(yè)評價未必要用同一標準》一文感觸很深。覺得語文作業(yè)的答案有時可以是不唯一的,而數學作業(yè)更多時候是唯一答案。就算是學生作業(yè)中出現了錯誤,和標準答案不一樣,我們數學老師也應該盡可能問問學生是怎么想的,可能學生的想法非常好,只是在哪一步出現了一點小錯誤,這時的問,了解學生思維的過程,幫助他在結點處打開關鍵的點,這樣比單純的打個錯點讓學生訂正效果好的多,我們應該更多關注學生思考的過程,不要僅僅關注思考的結果。文中的最后一小段說:“有位理科教師對我說,他上小學時,數學學得一塌糊涂,可是每次作業(yè)做錯,老師批改時用紅比打叉,那個叉叉都很小,稍微大意一點兒還看不清呢;而如果做對了,老師筆下的那鉤鉤可就是大大的了。那位小學老師是個有心人,他是在用心批改學生的作業(yè)啊!”想想自己平時的工作,我沒有關注這一點,相反,如果學生的作業(yè)有錯題,我會把錯點打得大大的,主要是怕他們粗心看不到,根本就沒有考慮過打叉也會和學生的感受有關,更沒有想到可能會使學生產生挫敗感。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會注意重視學生的感受,給他們足夠的鼓勵的同時還應該注意做到不要傷害他們。
在《珍視我們的專業(yè)》里講到:進德修業(yè)是個人的事,是自覺的追求,對于一個勞動者來說,專業(yè)素養(yǎng)是他的安身立命之本;而對于一名現代教師而言,持續(xù)的學習將使他保持精神的高尚,支撐自己作為一個文明人的操守?梢韵胂笠粋連自己的專業(yè)都不愛的教師怎么能教好學?怎么可能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我們通常說的“學高為師,身正為范”也是這個道理,“學高”,就是要求教師必須不斷拓寬知識,豐富知識內涵,加深對自身專業(yè)和相關學科的鉆研并能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運用于實踐!吧碚,就要求教師具有良好的師德,端正的師風,嚴明的師紀,高尚的師范。
就如書中說到:“優(yōu)秀的教師應當是一盞不滅的‘燈’,而那‘開關’就在他自己的手中。他的‘亮度’在于他個人的修煉;如果他有電源,或是不斷充電,他就能一直發(fā)光,一直在照耀著學生面前的道路;教師的進德修業(yè)應當一直到教育生命的終止!彼,過去我們那種要給學生一杯水,我們就得有一桶水的觀點已經不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我們的一桶水已經滿足不了學生的需求。現在的孩子接受的信息很多,很快,知識面很廣,而知識更新的又是如此之快,如果我們老師還停留在原來所學的知識層面上,我們遲早會被淘汰。
書末,作者在《讓我回到童年》文章的篇末中說道:“孩子們本當有正常的童年,最好不要驚醒他們的'夢想。做過夢的孩子是幸福的,珍惜夢想的孩子也會永遠幸福。人如果過于現實,也就很容易走向猥瑣!毕胂肟,如果我們每天都能與一群愿意給我們分享他們在家里喜歡玩什么玩具,看什么電視節(jié)目,玩什么游戲,讀什么課外書籍、什么東西最好吃的孩子在一起,我們會不善待他們,善待自己嗎?我們要清楚地明白:小小年紀就懂得生活的孩子是精致的。適當的環(huán)境教育,更能培養(yǎng)孩子們的愛心及同情心,那是教師講大道理也無法取代的。盡管我們教師已是成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失去的東西太多,但我們永遠不要失去飽滿的熱情,無論是對待自己的事業(yè)還是對待家庭,都要擁有一顆善良的愛心。如果愛的暖流在心中不斷地涌動,就能像甘泉那樣滋潤身邊的孩子們及家人們。每天到校,我們都應用自己充滿愛的笑容給予孩子們一份好心情,并用愛的魅力將教育教學工作干得出色,讓我們的人生多一份快樂!
書中有很多話語使我有一種茅塞頓開之感,吳非老師的文字,讓我在平實的語調中感受到教育的美好和希望。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斷地給我新的勇氣去愉快地正視教育。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我要做的還有很多,我也只有努力去做到更好!但愿我會做好!
讀《致教師》有感13
“……教師,不是春蠶,教師的固步自封才會作繭自縛,心靈的成長來自每個季節(jié)……”最近我有幸拜讀了朱永新老師的《致教師》一書,之前總會覺得教育理論之類的書籍會深奧而不易理解,忽見《致教師》以書信的形式,用新穎而又獨特的敘述方法娓娓道來,不禁越讀越喜歡,緩慢地讀,仔細地品,似覺得這書如一首詩,字里行間總帶著一份親切,也許正是因為她道出了無數老師的心聲,才會“于我心有戚戚焉”么。
我一直認為:外在環(huán)境易于營造,內在的精神養(yǎng)成談何容易!一些精神食糧總要依靠偉大的人物或偉大的作品澆筑,所以,很多教育精神對于我這個年輕的`教師而言總感覺“天方夜譚”,“毫無實際”。以前,在我的意識里老師就是園丁,就是花火,就是春蠶,就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而這些標簽黏在我內心深處好多年,以致讓我錯誤地認為做老師真是亞歷山大,如若想成為名師那必須倒在講臺上。我周圍的世界,包括孩子們在作文里,總給老師貼上這種“偉大”的名片。這就像一股無形的壓力,壓得我們這些一線老師渾身疲倦,苦不堪言。
而書中《我是教師》一文如醍醐灌頂般點醒了我:教師,不是園丁,不是花火,不是春蠶,不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本是一朵綻放的花兒,在師生互動的過程中闡釋教育之美;教師不能以化為灰燼,累死講臺為代價,也不應以這種方式照亮學生;教師不是春蠶般的作繭自縛,固步自封,而要盡享四季的五彩斑斕;教師就是教師,與工程師沒有一點關系,“沒有誰的靈魂是機器,能用某種工藝任意修理完成”。所以,一名真正的好教師,真正的陽光教師應該擁有一顆平常、健康之心。做到用自己散發(fā)魅力的理想、文化、愛心、才藝滋潤孩子的心靈世界。
在日常工作中,特別是孩子們表現并不如意的時候,我的情緒放佛也會隨之跌宕起伏。有時不得已在學生面前表露情緒,甚至怒不可遏,然而沉穩(wěn)下后,又常常后悔。矛盾的心理總會讓我坐立不安,更難的是我應該如何去做的問題。也常常感覺自己的時間浪費在這種無限的惆悵之中,也常常問自己:給我一個做好老師的理由?
然而,讀到“我是教師,心底里喜怒哀樂翻滾,黑板上天高地遠開闊,腳板下三尺講臺扎根。”這句話時,一下子像是聽到了最美妙的音樂,那是一種享受。好像重拾了自己最初的夢想,我向往著、想象著,甚至幻想著。我可以大聲告訴所有人:我是教師,是真實生命的職業(yè)!我可以歡喜,可以怒發(fā)沖冠,亦可以哀傷,可以樂享情調!因為我首先是一個活生生的人!
朱老師是一個現實理想主義者,他的作品充滿樸實與熱情,文字關乎教育生命存在的意義,關乎教育人成長的方方面面,他想為教師抒寫普通人的一部偉大傳奇,他殷切地希望一線教師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因此,他努力地回顧、梳理、思考和寫作。這書,也是他對教育長久的積累和凝結!我希望,除過嘈雜,能靜靜地坐在一間屋子里,重新凝眉靜思這本《致教師》,變成一股清純潺潺的小溪,隨著朱老師的思想脈絡緩緩流淌,用文字留下道不盡的思考和向往,留下思想交融撞擊的火花,生成更多的感動、感激、感恩。
最后,我想引用朱老師的一句話作為這篇有感的結束:“我想,幸福是人類的永恒追尋,對教師而言也不例外。為了幸福,我們樂于做教師。作為教師,我們要深刻理解幸福的緣由!
讀《致教師》有感14
這個月,我認真閱讀了全國語文教育專家余映潮老師的《致語文教師》一書,收獲很多。在書中,余老師從教師的成長智慧、教學智慧、治學智慧三大方面和我們分享了他寶貴的思想財富,每一頁文字都給我心靈的滋潤。
耐力是一種成長智慧。余老師用自己的耐力塑造著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堅持著自己的堅持,潛心研究與思考,他總有那么多的事情做。這不由得讓自己想起我們的教學生活,課上完,作業(yè)批改后,時間就這樣悄悄地從手指間劃過,今天重復著昨天,空虛之中無聊,無聊中又空虛著。而余老師呢?他說,“當你面對書桌幾個小時寫不出一個字的時候,當你翻閱大量資料而精疲力竭的時候,你都得平靜地堅持,將生命、時間化為工作中、研究中無數優(yōu)美的細節(jié)”。當教師的人如果能關注自身的成長,體驗到成長的樂趣,也就有了人生中最好的心情——快樂之心。
教學更是處處有智慧。余老師的這本書對我而言是一本非常實用的書,書中有很多具體可用的教學方法,在書中,余老師不光是闡述了每一種方法的好處,還在每一種方法后面安排了具體的案例分析,這也加深了我的理解,讓我可以不斷嘗試,豐富自己的教學技藝,同時也讓我更有信心去活學活用。在余老師的教學藝術體系中,“板塊式思路”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看完這一章后,我又深切的感受到自己教學中的不足。策劃教學思路,有兩個基本要求,一是清晰,二是簡明。而我在平時的教學中,總有一種困擾,就是既想把課上的步驟清晰,又想把所有的知識點都涵蓋,備課時不知不覺就顯得很繁瑣,板塊式設計給了我很好的啟發(fā)!啊鍓K式思路’的特點是教學內容呈‘塊狀’。這種‘塊狀’設計,主要著眼于學生的.活動,著眼于能力的訓練,以‘教學板塊’來整合學習內容,來形成教學流程,結構課堂教學!碑斎,最讓我驚喜的是余老師不僅僅是介紹了“板塊思路”的好處,他還介紹了板塊式教學思路的十種設計角度,如重點突出、活動充分、情境生動等等,讓我可以靈活選用,大膽實踐。
堅持治學,謀求進步,是一種智慧。從書中我看到了學習到了余老師的治學方法,如自建倉庫法、案例分析法、課文讀寫法等多種治學方法。這都既讓我有了更多更好的學習方法,也使我倍感慚愧,使我意識到作為教師,為了做得更好,應該有優(yōu)秀的治學方法,有自己喜愛的學習方法,堅持研究,提升自己,因為研究能讓我們做得更好。
總的來說,雖只讀了一本書,但收獲遠不止這些,思考還要繼續(xù),教學還要實踐提高,我要付出的還有很多很多,我一定不斷鞭策自己,不斷努力。
讀《致教師》有感15
讀新教育實驗發(fā)起人朱永新的《致教師》第一輯,最吸引我的是前言的那首詩——“……教師,不是春蠶,教師的固步自封才會作繭自縛,心靈的成長來自每個季節(jié)……”“我是教師,以現在求證未來,讓生命幸福完整!边@首詩,真是越讀越喜歡,也許正是因為她道出了無數老師的心聲,才會“于我心有戚戚焉”。再往后看,《為自己贏得心靈的自由》、《我們還需要教育理想嗎?》、《做一株偉大的蘆葦》……這一篇篇滲透了新教育理念的智慧之作,無不昭示著我,做教師,要有理想,有思想,有自由的心靈。我不由地想起這樣一個問題:一個具有人格魅力的理想教師究竟應具備什么樣的素質?
我想,理想的教師,應該是胸懷理想,充滿激情和詩意的教師。教育的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的內涵與主題都不同,只有具有強烈的沖動、愿望、使命感、責任感、才能夠提出問題,才會自找“麻煩”,也才能擁有詩意的教育生活。一個優(yōu)秀的教師,必須具有遠大的理想,不斷的給自己提出追求目標,同時又要有激情,要善于認識自己,發(fā)現自己。一名理想的教師,就應該不斷地追求成功、設計成功,更重要的是要撞擊成功。因為人來到世上并不知道他會成為什么樣的人,只有去撞擊每一個可能成功的暗點,才能擦出成功的火花。
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充滿愛心,受學生尊重的教師。教師的愛心,就是教育的力量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我們有很多教師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在教,但是他從沒有在教的過程中尋找到樂趣,心中也沒有涌起一種愛的熱潮,這樣的教師永遠不可能取得教育上的成功,永遠也不可能把握教育的真諦。
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勤于學習,不斷充實自我的教師。一個要成為理想的教師,要成為大家的教師,想成為教育家的教師,他必須從基礎抓起,扎扎實實多讀一些書。就是不想成為名師,也應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
教師如何享受職業(yè)生涯帶給我們的幸福感覺?左拉說:“每一個人可能的最大幸福在全體人所實現的最大幸福之中。”穆尼爾納素夫說:“真正的幸福只有當你真實地認識到人生的價值時,才能體會到!崩捞乩f:“有研究的興味的人是幸福的!能夠通過研究使自己的精神擺脫妄念并使自己擺脫虛榮心的人更加幸福!睔v史名人對幸福的解讀很多,總歸:幸福應該是在創(chuàng)造中的,幸福應該是在服務中的,幸福應該是在研究中的,幸福應該是與別人分享中的。同理:教師的幸福來源于創(chuàng)造、服務、研究和與人分享。
【讀《致教師》有感】相關文章:
讀《致教師》有感(通用23篇)09-14
致教師讀書心得02-18
《致教師》讀書心得08-15
讀《致青春》有感04-19
致教師讀后感04-30
《致教師》讀后感04-30
《致教師》的讀后感02-23
《致教師》讀后感03-13
致教師讀后感08-19